老子与易经的关系

  • 你知道南怀瑾老师为什么教你读孙子兵法、老子、易经的意味?

      父亲对张德光的接引,更体现了他因材施教的原则。张德光先生曾屡次提起他与父亲交往的点滴,后来将其记录在回忆父亲的文章之中。张德光初次拜见父亲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张德光由其谊母任懿芳女士带领着,在我们位于泰顺街的家里第一次见到了父亲。   其谊母向他介绍父亲:“这是太老师。”张德光便立正,恭敬地向父亲行举手礼。父亲见他恭谨有礼,很是欣喜,便和蔼地招呼张德光坐下,问他:“年轻人,有什么问题吗?”张德光回答说:“想念点书。”父亲接着问:“想念什么书?”张德光回道:“我身为军人,自当对中华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对军书也理当有所认知,我想读《资治通鉴》与《孙子兵法》。”父亲却说:“先不要读这些书,先读《伯夷列传》。”   《伯夷列传》本是史记的一篇,《古文观止》也将该文收入其中。这篇文章讲的是商朝末年伯夷、叔齐两个孤竹国王子避世隐居的故事,与军理毫无关系,为什么父亲会首先叫他读这篇文章呢?张德光也很狐疑犹豫,父亲便告诉他说:“这篇文章,理义很深,举凡人情世故、做人处事、前因后果都述说得很清楚,要好好地读,认真地读,一旦读通,什么都懂了,读的时候把有关间题记下来交给我??”由于当时还有许多人在父亲住所请益,张德光也不敢耽误父亲太久,没有问得更详细。得了父亲的教导后,他便赶紧起身,拜谢父亲。回到驻地后,他依照父亲的嘱托,仔细研读《伯夷列传》,并一口气写出了十三个问题,过了一星期后他再次北上,把工整写好的十几个间题交给父亲过目。父亲只瞥了一眼,便回答了两个字:“再读!”接着说,“里面问题很多,不止这些??”   张德光遵照父亲的意思再读,只是当时毕竟见识不广,文化程度有限,虽努力钻研,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出其他的问题,几经往返后,父亲才告诉他:“这篇文章,字字句句都是问题,如能通达,一切都通达了??至于你要读《孙子兵法》,就要先读《老子》,再读《易经》,到时研究起来就能深入理解,驾轻就熟,现在我在师范大学讲《老子》,有空来听课??”   更多关注南先生语录公众号

  • 为什么老子的道德经是解释易经最好的经

      从来没听说过。我学了近一年的预测,以周易为主,包含易传以及先贤做的注、疏,以及古代一些算命大师的著作比如《梅花易数》等,也有今人的白话解说,但是从来没人用过道德经。因为道德经是不可操作的,换而言之,是没用的。道德经说的玄之又玄,好像什么都能包括,但是又有什么包括了呢?虽然两者基于的哲学观念是基本一致的,但是两者本身并没有什么交集。用道德经来解释易经,就像用《韩非子》来解释《荀子》一样可笑。

  • 曾仕强讲易经:为什么说老子是通神的而不是神通

      这个很简单,通神指的是明白天地万物大自然的规律,而神通指的是呼风唤雨的法术。老子主要的成就是创造了道家,他虽然在传说中是太上老君的转世,但是在任何版本的神话传说当中,他都是没有法术的,用现代的话来说,他只是一个思想家教育家。

  • 老子所谓的道指的是什么

      道家的道主要有三层意思:   *   道指世界本源,这是延续易经的说法,比较晦涩难懂,可以略过。   道, 《易经》曰:“一阴一阳谓之道”。意思是:阴阳的交合是宇宙万物变化的起点。或者说:阴阳是世间万物的父母。   *   道指思想或统治体制,类似于“采用什么方式”的意思,如:   孔孟之道,王霸之道,仁道等等   *   道指规律,自然规律或社会行为规律,如:   春夏秋冬为季节规律,内忧外患容易出现政权更迭为社会规律等     以上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DNA和易经的关系

      玛雅人的历法精确,中国人的易经却包罗万象,从天文到历法以及一切世间万物无所不及,无所不包。相比之下更能透视出世间万物的本原。只是现在能研究透彻的人几乎有。而少数几个通过易经的启发研究的外国人也都获得了诺贝尔奖。如人类遗传密码DNA的序列,基本上和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序是一模一样的。

  • 我想学习<四书五经>应怎样入手?大学是不是应该最先学习?老子的道德经属于哪个范畴 学佛最先读什么好?易经

      1、建议您从《论语》入手:买“儿童读经教育”系列的大字注音版,直接阅读原文。在熟读原文基础上,再看注解,获益较大。接着,可以顺序读:《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等。也是先看原文,再看注解。   2、老子〈道德经〉属于人生哲学的范畴。当然,也有人把它看作气功理论的著述。   3、〈易经〉属于原创性经典,不属于道家,也不属于儒家,而是儒家和道家共同的源头。但是,后来儒家为〈易经〉作传,所以后来也就把它归属为儒家经典。当然,也有学者把它归属为阴阳家的著作。

  • 老子的著作有哪些

      老子只有一部著作:《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   

  • 老子是什么生肖?

      很难算,因为各国历法在那时都有差别,你记个诞辰就好了

  • 老子读过《周易》吗

      他可是负责图书管理工作的,不太可能没看。有与无,刚与柔,这些辩证关系不都出自于阴阳辩证思想吗?老子坐观自然,与伏羲观自然创作《周易》也是一个套路。

  • 老子·道德经前十章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2 。   2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4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5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1 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2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3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4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   5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第二章   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3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4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5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   4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5 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第三章   1 不尚贤,使民不争。   2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3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4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5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6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1 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   2 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   3 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   4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   5 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   6 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   第四章   1 道冲而用之,久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2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3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3。   译文   1 道,空虚无形,其大能却无穷无尽,渊远深奥啊,像是万物的祖宗。   2 放弃自以为是的锐气,摆脱纷纭万象的迷惑,和于你生命的光中,认同你尘土的本相,你便能在幽幽之中,看到他那似有似无的存在。   3 我不知道有谁产生他,他先于一切有形之帝。   第五章   1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3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1 天地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其看来,万物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圣人也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他眼里,百姓是祭神用的稻草狗。   2 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冶炼的风箱吗?虚静而不穷尽,越动而风越多。   3 话多有失,辞不达意,还是适可而止为妙。   第六章   1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2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3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   1 幽悠无形之神,永生不死,是宇宙最深远的母体。   2 这个母体的门户,便是天地的根源。   3 冥冥之中,似非而是,延绵不绝,用之不尽。   第七章   1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3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   1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因为它不自贪自益其生,所以能长生。   2 同理,圣人把自己置于最后,他反而在前;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长存。   3 这不正是由于他无私,反而成全了他的私吗?   第八章   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4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1 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2 它处身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跟道很相近。   3 居身,安于卑下;存心,宁静深沉;交往,有诚有爱;言语,信实可靠;为政,天下归顺;做事,大有能力;行动,合乎时宜。   4 唯有不争不竞,方能无过无失。   第九章   1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2 揣而锐之,不可常保。   3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4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5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译文   1 抓在手里冒尖儿流,自满自溢,不如罢了吧。   2 千锤百炼的锋芒,也长不了的。   3 金玉满堂,你能守多久呢?   4 富贵而骄,是自取灾祸啊!   5 大功成了,名份有了,自己便隐去,这正是上天之道。   第十章   1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2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3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4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5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6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7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1 谁能使灵魂与真道合一,毫无离隙呢?   2 谁能使血气变得柔顺,像婴儿一样呢?   3 谁能洗净内心的杂念,透亮如明镜呢?   4 爱民掌权,谁能舍己顺道、无为而治呢?   5 运用心智,谁能因应天意、如雌随雄呢?   6 明白通达,谁能超越人智、摆脱知识呢?   7 那创造并养育这个世界的,他创造养育并不强行占有,他无所不为却不自恃其能,他是万物之主而不任意宰制。这真是深不可测的恩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