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看易经

  • 老子的传说

      关于老子出生的传说,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一天,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     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络腮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子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显赫的人物。在《封神演义》中,洪均老祖亲传的三大弟子——原始天尊、老子、通天教主分别创立阐、道、截三教,老子为道教教主。当时三位教主共立封神榜,后来通天教主大摆诛仙阵,老子应邀闯阵,在阵中与通天教主一场大战,酣战中,老子把青牛一拍,跳出圈子来,把鱼尾冠一推,只见头顶上三道气出,化为三清,少顷,从东、南、北方向来了上清、玉清、太清三个道人,俱各霞光万道、鹤发童颜,将通天教主团团围住,混战中,通天教主中了老子几扁拐,落荒而逃。这就是著名的“老子一气化三清”的故事。后人有诗赞曰:     “函关初出至昆仑,一统华夷属道门;我体本同天地老,须弭山倒性还存。”

  • 你知道南怀瑾老师为什么教你读孙子兵法、老子、易经的意味?

      父亲对张德光的接引,更体现了他因材施教的原则。张德光先生曾屡次提起他与父亲交往的点滴,后来将其记录在回忆父亲的文章之中。张德光初次拜见父亲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张德光由其谊母任懿芳女士带领着,在我们位于泰顺街的家里第一次见到了父亲。   其谊母向他介绍父亲:“这是太老师。”张德光便立正,恭敬地向父亲行举手礼。父亲见他恭谨有礼,很是欣喜,便和蔼地招呼张德光坐下,问他:“年轻人,有什么问题吗?”张德光回答说:“想念点书。”父亲接着问:“想念什么书?”张德光回道:“我身为军人,自当对中华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对军书也理当有所认知,我想读《资治通鉴》与《孙子兵法》。”父亲却说:“先不要读这些书,先读《伯夷列传》。”   《伯夷列传》本是史记的一篇,《古文观止》也将该文收入其中。这篇文章讲的是商朝末年伯夷、叔齐两个孤竹国王子避世隐居的故事,与军理毫无关系,为什么父亲会首先叫他读这篇文章呢?张德光也很狐疑犹豫,父亲便告诉他说:“这篇文章,理义很深,举凡人情世故、做人处事、前因后果都述说得很清楚,要好好地读,认真地读,一旦读通,什么都懂了,读的时候把有关间题记下来交给我??”由于当时还有许多人在父亲住所请益,张德光也不敢耽误父亲太久,没有问得更详细。得了父亲的教导后,他便赶紧起身,拜谢父亲。回到驻地后,他依照父亲的嘱托,仔细研读《伯夷列传》,并一口气写出了十三个问题,过了一星期后他再次北上,把工整写好的十几个间题交给父亲过目。父亲只瞥了一眼,便回答了两个字:“再读!”接着说,“里面问题很多,不止这些??”   张德光遵照父亲的意思再读,只是当时毕竟见识不广,文化程度有限,虽努力钻研,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出其他的问题,几经往返后,父亲才告诉他:“这篇文章,字字句句都是问题,如能通达,一切都通达了??至于你要读《孙子兵法》,就要先读《老子》,再读《易经》,到时研究起来就能深入理解,驾轻就熟,现在我在师范大学讲《老子》,有空来听课??”   更多关注南先生语录公众号

  • 曾仕强讲易经:老子说道法自然,那么是什么意思

      道即是规则,是宇宙的规则,其自成体系,自由运行规律,这便是自然

  • 《周易》是谁写的?与老子有关吗?

      《周易》最早出现在上古,后来到了商末由周文王给予了充实,最后到了春秋时期由孔子最后再加了点东西。老子的时代和孔子差不多,最多也就对孔子有一点影响,而对于《周易》主体的形成,远要比老子要早得多。

  • 老子为什么叫老子 老子名字的真实由来

      第一种说法,李耳生下来就是白胡子白眉,所以叫老子。显然这种说法不够真实。   第二种说法是,李耳本来就姓老,李姓源于老姓。李姓图腾为老虎,在苦县又称“狸儿”。所以又叫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年),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   

  • 道家老子是哪里人?

    老子其实 也是山东人 祖上迁到了河南

  • 老子 石头 砖头的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测量生命的长度不在年龄的长短,而在于给社会做了多少贡献。

  • 老子的有无相生该怎么理解

      从本源处理解,自然而然处。   也就是说从最简单的发生处去理解。   在“无路”可寻,而本身留下了“有路”_足迹。   是一切“无形”与“有形”的统一。称为“无极”大道。   老子以身观身……而观天下就是从本源处理解,从最简单的发生处去说明的。   这才是本源发生的有无相生。这个“相生”就是互相触发,相互感触。

  • 什么是易经?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并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本条目讨论宽泛的易经,即包括《易经》和《易传》在内;在古籍里仅提到名字的“连山”、“归藏”(无论是否事实存在)则不予讨论。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有人认为,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宗教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政治、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     《易》被其后的诸多研究者所推崇,许多易学研究者都是当时公认的渊博学者。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东汉王弼、北宋程颐,后者如西汉京房、北宋邵雍。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现在流传下来的《周易》有两部分组成:     《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词、爻题、爻辞。形象地说,六十四卦如同著作的六十四章;卦画如同每章的序号;卦辞如同每章的题目和主旨;每卦六爻如同六个小节,爻题如同每节的序号;爻辞如同每节的内容。六十四卦共384爻,但为首的两卦乾和坤各多一爻,所以共386条爻辞。   《易传》:有十篇,又称“十翼”,是对《易经》的注释。《十翼》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在唐朝之前,《十翼》一般都认为是孔子作的。到了宋朝,欧阳修首先提出疑问,朱熹则深信不疑,现在已证明非孔子所作。吕绍纲先生说道:“《易传》已经是《周易》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离开《易传》研究《周易》,像汉人那样另搞一套,是一条绝路,没办法走通。”     《易经》包含一套独特的符号系统,用阳爻“—”(一个长横)和阴爻“--”(两个短横)三个一组相叠构成八卦,六个一组相叠构成六十四卦。八卦分别象征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以及这八种事物内涵的特质,并借由以上特质可以取类比像万事万物。     《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绝非随意排列,而是象征了事物的发展过程,每卦的卦画也富有深意。首两卦乾和坤各象征天地,又不仅止于天地,抽象出了世界初始状态中纯阳和纯阴的性质。接着阴阳相荡,化生万物,接下来的一卦便是“屯”,描述了世界初生时混沌的状态......     至第六十三卦为既济,其卦画是阴爻与阳爻均匀分布,并且阳爻居于奇数位(阳位),阴爻居于偶数位(阴位),意思是阴阳已发展至完全调和的平衡态,似乎世界归于静止了。但《易经》令人叹服......余下全文>>

  • 易经知识:什么是《易经》

      易经   易,即周易,易,日月,阴阳。阴阳之气充满宇宙空间。按照今天的话说,就是大自然规律。   经,经典知识。昌达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