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老子所著吗

  • 姓李的一个小孩会背易经,老子,孟子

      国家功底好,前途不可限量,多加培养造就吧

  • 庄子与老子并称老庄,代表作是什么,又叫什么,由什么所著

      老子的代表作叫《老子》,庄子的代表作叫《庄子》。《老子》又叫《道德经》或《五千言》;《庄子》又叫作《南华经》。   老子的《道德经》是由智慧所著,这种智慧高深玄妙的同时又平易近人,因为这种智慧就是万物而万物都是智慧,太多太大所以玄妙,太广太细所以平易近人。道德经不只是讲道德,但道德经里最大的道德就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如此自然而然,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的《庄子》是由一颗人心所著,把道家高深玄妙的智慧放在了一颗人心上,《老子》是直接与智慧零距离接触,《庄子》在这种接触上加上了人的视角,在关注智慧的同时也关注人心的作用。逍遥就是道家智慧和人心结合的产物。这表明了道家智慧的眼睛从关注天地万物转向关注自身内在,在玄妙的智慧当中增加了人情味,因为里面有所逍遥,就有所快乐,心灵在触动当中去感受智慧的存在,进而与智慧结合。无为当中的有为。   《老子》中没有人心的视角,而是完全的完整的直接的与智慧合一,但却包含人心,只是这个人心是智慧之一不在智慧之外。没有《庄子》喜怒哀乐的多元化结构,智慧当中已经包含了喜怒哀乐,自然的发生。

  • 《易经》是何时何人所著?

      易经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卦辞和爻辞共约5000字,可能是西周初年编定的。它不仅对于了解殷周时代的哲学思想、社会生活有极重要的意义,而且保存了一些相当罕见的商周史事材料。

  • 梦见骑青牛的老子怎么回事

      不得了好梦啊,预示你早晚会成才

  • 老子是什么星座?

      阳历:1/21-2/19水瓶   2/20-3/20双鱼   3/21-4/20白羊   4/21-5/20金牛   5/21-6/21双子   6/22-7/22巨蟹   7/23-8/22狮子   8/23-9/22处女   9/23-10/23天秤   10/24-11/22天蝎   11/23-12/21射手   12/22-1/20摩羯

  • 庄子,老子,周易合称为

      三玄,还有这样一种说法,道家三玄是道德经,易经,内经。

  • 老子就是不领情打一动物

      猫猫基本上是把主人当奴才,那种爱搭不理的样子

  • 古代有哪些周易高人?他们各都著过什么作品?

      黄帝   《周易》周文王   田何:西汉经学大使。孔子授[易],五传至田何。始皇焚书,赖田何口授,始得传于后世。汉代易学宗师,汉初因年事已高,惠帝曾至其家授业。   董仲舒:通晓《周易》,擅用易之阴阳五行说解释灾异之事   孟喜:宣帝时立为博士。其父孟卿善治《礼》《春秋》,孟喜遵父命习《易》,为汉代易学家田何的再传弟子。孟喜以阴阳说《易》,以此推算气候的变化,判断人事的吉凶,为“卦气说”的倡导者。其《易章句》已失传,一部分内容保存在唐僧一行的《卦议》中。   焦延寿:西汉易学家,字赣,梁国(今河南商丘)人。家贫寒,曾因好学而得到梁王资助。学成之后,为郡吏察举,补小黄令,元帝时为三老。政绩优异,专攻易学,曾从孟喜学《易》,自称得孟喜真传,后传之与京房。其说长于灾变,注重易象,以一卦变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共演变为四千零九十六卦,每卦之下皆有韵文繇辞。著有《易林》十六卷,《易林变占》十六卷。   京房:(前77—前37) 西汉今文易学“京氏学”的开创者、律学家。东郡顿邱(河南清丰西南)人。曾学《易》于焦延寿,以通变说《易》,好讲灾异。元帝初元四年,以孝廉为郎,后立为博士。因弹劾中书令石显等专权,被捕下狱处死,年仅四十一岁。其易学理论,进一步发挥了孟喜的卦气说,并吸收了当时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其主要成就有:1、八宫卦说,把六十四卦分别纳入了八宫。2、世应、飞伏说。3、纳甲说,将八宫卦配以十天干,各爻分别配以十二地支。4、五行说。以五行学说解卦,包括五星配卦、五行爻位、五行生克、八卦休旺等。5、卦气说,以消息卦和杂卦的关系,解释气候反常现象,演讲灾变。6、阴阳二气说,以阴阳二气的变易,用来解释卦象和爻象。其著作颇丰,今只传《京氏易传》三卷,其余皆已失传。   郑玄:(127—200) 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东南)人,东汉末年经学、易学大师。博通经学精于天文历法。少而好学,不乐为官。游学十余年,复归乡里,聚徒讲学,弟子众多。后因党锢事被禁,便潜心著述。其著述以诠释古今经文为主,成为汉代经学集大成者。其易学著作有《周易注》、《易赞》、《易论》、《易纬注》,现仅存《易纬注》,其余已失传。其易学的主要观点有:1、以爻辰说解释《周易》经传,力图揭示卦辞和爻辞之间的内在联系。2、以五行解释《周易》,将“大衍之数”看成是五行之气生化万物的法则。   管辂(209-256年),三国时魏术士。字公明,平原(今山东平原)人。年八九岁,便喜仰观星辰。成人后,精通《周易》,善于卜筮、相术,习鸟语,相传每言辄中,出神入化。体性宽大,常以德报怨。正元初,为少府丞。管辂是历史上著名的术士,被后世奉为卜卦观相的祖师,一生著述甚丰,有《周易通灵诀》2卷、《周易通灵要诀》1卷、《破躁经》1卷、《占箕》1卷。《三国志·方技传》将管辂之术筮与“华佗之医诊,杜夔之声乐,朱建平之相术,周宣之相梦”相提并论,认为“诚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矣”。   诸葛亮:(181—234)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子孔明,谥曰忠武,琅琊阳都(今山东济南南)人。东汉末,隐居隆中,自比管仲、乐毅,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草庐始从之,帮刘备联合孙权,对抗曹操,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称帝于成都,拜其为丞相。刘备死后,辅佐后主刘禅,被 封为武乡侯。足智多谋,通晓兵法,所传其通晓黄帝之兵家八阵法,并根据伏羲八卦和古代兵法,推演成八阵图。其军事思想、用兵之道,多与《周易》相通。著有《诸葛亮集》。   王弼:(226—249) 三国魏山(今河南焦作东)人,字辅嗣,魏晋易学易理学派代表。官至尚书郎。幼而聪慧,少年得志,即享盛名。其易学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周易穷微论》、《易变》、《周易大衍论》,前两种尚存。王弼解《易》,力排象数,注重义理,使《易》回归到孔子义理派的轨道,史上有“王弼扫象”之说。其易学观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古文经学派解《易》的阐发,排斥汉易的卜筮之说,提出“得意忘象,忘象取义”和理论,强调《周易》的哲理思想。二是用玄学观点解易,其基本命题是“天间万物皆以无为本”,认为自然无为、动息则静,将太极观玄学化,反对以太极为原初物质的观点。王弼的易学理论对后来易学研究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也有着消极的一面。   孔颖达:(574—648) 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西)人,字仲达,亦作冲达。冲远。少聪敏,强记博文,通晓经学。陏大业初,举“明经”,授国子博士。唐代时,历任文学舘学士,国子祭洒等职。曾奉唐太宗之命,与颜师古等人编定《五经正义》。其主撰的《周易正义》至今仍为最完善的注本。其著“必以仲尼为宗,义理可诠,先以辅嗣为本,去其华而取其实,欲使信而有征。”虽说采用的是王弼注本,又纠正了王弼“得意忘象”的主张,认为物象和义理应该是统一的,义象兼采,易理备包有无,提出“乾坤二元论”,宣扬以阴阳二气为核心的世界观。   李鼎祚:生卒年不详,资州盘石县(今属四川)人。唐代经学家,历官左拾遗、秘书省校书郎、殿中侍御史。他勤于读书,精于经学,尤通象数占学,著有《周易集解》、《连珠明镜式经》。他的易学观点,发挥了汉唐元气阴阳说,否定王弼以玄学解易,认为易学讲的是天象,提出“元气絪緼”说,用以解释“一阴一阳谓之道”及天地万物的形成。他认为,《周易》是儒、释、道的理论基础,是治国、平家、修身的正术。他是提倡汉易象数的代表人物。   陈抟:(约871—989) 毫州真源(今安徽毫县)人,字图南,宁太宗赐号希夷先生,自号扶摇子。是易学图书派的创始人。后唐长兴年中,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修道。先在武当山服气辟谷二十余年,后居华山四十年,被称为“华山道士”。据《宋史》载“抟好读易,手不释卷”。其易学“不烦文字解说,止有一图,以寓阴阳消长之数,与卦之生变。”以图解《易》,所提出的易学图式,包括象和数两个方面的内容。所传之易图有:龙图、太极图、无极图等,使象数易学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李之才:(?—1043) 宋初易学家,字挺之,青州(今山东青州市,《宋史》作青社)人。其性朴率自信,倜党不群。天圣八年中进士,初为参军共城令,后为泽州金署判官,官至殿中丞。其易得穆修所传,属陈抟图书学派,后传之于邵雍。其易学著作已失传,今保存的只有《卦变图》,一是卦变反对图,一是六十四卦相生图。他开创了宋代卦变研究的先河   邵雍:(1011—1077) 北宋著名易学家。字尧夫,谥康节,祖藉河籍范阳,少时随父邵占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于苏门山百源之上,故被后人称为“百源先生”,晚年定居洛阳。少时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宋史》称:“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不读,始为学,则坚苦刻历,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才数年。”共城令李之才闻其好学,授以“物理性命之学”。终身不为官,以研易为业,“探赜索隐,妙司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自得者”(《宋史》),以先天象数之学名于世,与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并称“北宋五子”。其学在汉代象数学派的基础上,把陈抟等道教思想与易理相结合,使易学成为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使易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著名易学家,理学家的奠基者。字茂叔,原名敦实,因避宋英宗旧讳故改名,谥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曾筑书堂于庐山莲花峰下,取故乡“濂溪”为名,后人称之为“濂溪先生”。历任县主薄、县令、州判官、州通判、知州军等职,多为刑狱之官,政绩卓著。从政之余,“汲汲于传道授业”,程颢、程颐均是其弟子。善谈名理,深于易学。其《易》得穆修所传,“后学自有所见”,他参照道家的先天太极图和陈抟的无极图,绘制了一个新的太极图,并作《太极图说》,认为“无极”和“太极”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将道家和道教的无极观念引入于儒家的解易系统,建立了一个以易学为核心,融宇宙观、方法论、自然观、认识论以及伦理道德融这一体的、比较完整的哲学体系,对后世影响很大。其易学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易说》等,后有编入《周子全书》。   朱熹:(1130—1200) 南宋哲学家,著名易学家、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谥文,世称朱文公。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十九岁登进士弟,曾任泉州同安主薄、知南康军、秘阁修撰等职。为官不过十年,其余四十年过着讲学著书的生活,弟子众多。对经学、史学、文学、音律均有研究,精于易学,“继往圣将微之绪,启前贤未发之机”,影响极大。其易学集周敦颐、邵雍、张载等北宋以来易学家之大成,批判地吸收了各家的观点,自成体系。著有《周易本义》、《太极图说解》、《易学启蒙》等。在《周易本义》中首次将《河图》、《洛书》等九张易图公诸于世,确立了河洛之学,功不可抹。   蔡元定:(公元1135-1198)南宋律学家、易学家,字季通,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师事朱熹,长于天文、地理、乐理、历数、兵陈之说,精识博闻。其易学继承了汉易和宋易中象数学传统,除受邵雍数学影响外,又继承和发展了刘牧图书学派的河洛之学,成为元明清象数派的主要理论依据。他与朱熹合著《易学启蒙》,实为在朱熹指导下,由蔡元定成书。《启蒙》认为,《周易》中的象数来源于河洛,河洛之数的演变,形成八卦、六十四卦卦象,而河洛之数又出于“自然之理”。其易著还有《皇极经世太玄潜虚指要》、《洪范解》、《大衍详说》、《燕京原辨》等   张理:元代清江(今江西庐陵)人,字仲纯。元仁宗延祐年间(1314-1320)为福州儒学提举。张理一生博览群书,尤精于易学。兼取以邵雍为代表的“先天图”学,以周敦颐为代表的“太极图”学,以刘牧为代表的“河图洛书”学,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之学说。他以解“龙图三变”而闻名。认为,第一变是“龙图未合之数”,共五十五数,上二十五是天数,偶天垂象也;下三十是地数,形地之象。第二变为“天地已合之位”。第三变而成龙图。按其说,龙图之变有两种情况:一是两图相重,即为五行生成图,刘牧称之为《洛书》;二是两图相交,即为“九宫图”,刘牧称之为《河图》。张理以图解《易》对后来的易学发展影响很大。著有《大易象数钩深图》、《易象图说》。

  • 老子与儿子同一天生日(农历)他们星座是一样的吧,运势呢?

      具体日期是什么,星座不一定是一样的,因为星座是按公历算的

  • 道教是谁建立的,不是老子吗?

      老子图 道教 [1] 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易经》,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容易,一部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二则起于《老子》的道论,首见于《老子想尔注》。因此,道教的雏形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派。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因为道家哲学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庄。值得注意的是:道教与道家是决然不同的两码事。道家所讲的道学不是宗教,也不主张立教。《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源流之一,被后世的张道陵等人奉为“经书”,并不是“太上老君”为布道而写的经书。一般学术界认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完成于东汉,因此将东汉时期视作道教的初创时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实体活动是在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而《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近年来,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观日益受到重视,并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兴趣,也使得道教获得更多关注。道教教义中虽有道学成分,但远远不足以代表道学精神,远远不足以传达老庄思想,二者万万不可混同。 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箓方术,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派生,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其奉行者为天道。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其运行受之于地道。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归。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道教是一种多神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都奉祖的信仰习惯,形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复杂的神灵系统。道教提倡无极,元极,太极,中庸即为‘道’的教理,既中庸之道。 道教 道教徒有两种:一种是神职教徒,即“道士”。据《太霄琅书经》,“人行大道,号曰道士。”“身心顺理,为道是从,故称道士。”他们按地域可分为茅山道士、罗浮道士等。从师承可分为“正一”道士、“全真”道士等。按宫观中教务可分为“当家”、“殿主”、“知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