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老子创立

  • 懂易经和看过老子 道德经 的进来谈一谈

      这个提法非常的好。   这正是我对科学与技术的思考。   我们知道近代己降我国在自为(有清庭的无能与视野不开放等)的状态下,被西方碎破国门。带之而来的不仅是工业革命的喧嚣,把叫哲学的带进了中国,让我们惊愕体会科学的强大,不安和执着。   我想说的是科学与技术的分辨中,我们固有文化只有思想道理而无哲学,只有技术而无科学。   这样的状态下我们理解的《道德经》还有《道德经》 和《 易经》 的关系 联系,非常重要,只能是用《道德经》本身的自知知明显现大道之至理。而不能用《道德经》 和《 易经》没有的空洞形而上学,概念思维去套我们没有的内容。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在原发的大道之道路上人自身思考着万物的构成,生成的道路上思考生成的大道。   在负与抱洞见阴阳的矛盾与和谐。直指易经的原本状态。   “道”者道路,通路,说道都是“道”的原本之意,古文“道”字是人在道路上行径(行径中的人在说道在思考在思考道路的道路)。比什么客观规律更原本(形而上学概念思维现象后面的本质)更玄(深邃),更能显现大道之至理。   负与抱是人的身体接触时的原本状态。矛盾分辨阴阳两气的人与天的合一性来讲。   这里强调的是人的身体,身体包含心灵与躯体的构成原本状态,不是讲意识,也不是单指躯体。   而《易经》本身提供更多的构造技术内容,系统技术。   《道德经》 和《 易经》区别的话你应该从“构成”与“构造”两个词来看。   构成是一种体验上的境域达到境界的道路。   构造是一种经验上的阴阳和六十四卦层次有发散分殊的理性的意味。

  • 曾仕强讲易经:为什么说老子是通神的而不是神通

      这个很简单,通神指的是明白天地万物大自然的规律,而神通指的是呼风唤雨的法术。老子主要的成就是创造了道家,他虽然在传说中是太上老君的转世,但是在任何版本的神话传说当中,他都是没有法术的,用现代的话来说,他只是一个思想家教育家。

  • 老子的传说

      关于老子出生的传说,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一天,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     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络腮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子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显赫的人物。在《封神演义》中,洪均老祖亲传的三大弟子——原始天尊、老子、通天教主分别创立阐、道、截三教,老子为道教教主。当时三位教主共立封神榜,后来通天教主大摆诛仙阵,老子应邀闯阵,在阵中与通天教主一场大战,酣战中,老子把青牛一拍,跳出圈子来,把鱼尾冠一推,只见头顶上三道气出,化为三清,少顷,从东、南、北方向来了上清、玉清、太清三个道人,俱各霞光万道、鹤发童颜,将通天教主团团围住,混战中,通天教主中了老子几扁拐,落荒而逃。这就是著名的“老子一气化三清”的故事。后人有诗赞曰:     “函关初出至昆仑,一统华夷属道门;我体本同天地老,须弭山倒性还存。”

  • 给老爸自己做的鱼漂起名字,创立品牌。急,线上等 80分

    浮诚鱼漂(特点与信誉并举) 芦苇之愿鱼漂(以材取名) 绝对原创 求采纳

  • 酷说《老子》(7)为什么“吃肉”“杀人”也能成佛

      这就是对佛法的曲解和对古文的望文生义所导致的。   你说的一定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故吧?这是佛理,但是并不是“放下屠刀就可以马上成佛”的意思,“立地”不是“马上”的意思,是“达到某种境界或“具备某种条件。”要想成佛,还要经过声闻(罗汉)、缘觉、菩萨三个阶段的境界,以菩萨为最接近的地方,还要经历过“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等觉、妙觉这几个阶段,才能成佛。   其次,我们要了解佛陀所说的“一切众生皆具有佛性”,一切众生都是可以成佛的,杀猪的当然也可以。但是因果报应真实不虚,杀猪若起了忏悔之意、学佛之心,自然也具备了成佛的条件(立地就是具备了成佛的基本条件),不过因为他杀了那么多头猪,该下地狱还是要下地狱,把债还清了,自然就可以成佛了。

  • 公交车上到底让不让座 老子纠结了好久

      从几方面考虑下:自已是不是很累,是不是要到比较远的地方需要坐比较长的时间,身边站着的是不是老年人、孕妇及带着小孩的人。如果你觉得他(她)对于这个座位的需要比你更大时,便让让呗。毕竟这是一种谦厚诚意待人的好品质,如果你养成了这样一种好习惯,那么你的人际关系肯定会搞得不错。

  • 老子的名字叫什么?

    李耳 李耳(约前571~前471),字伯阳,又称老聃(dān),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老子标准像 想家之一,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后人称其为“老子”(古时“老”字的读音和“李”字相同)。 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中文名:李耳别名:老聃国籍:中国(春秋·楚)民族:华夏族出生地:苦县(今河南鹿邑,一说安徽涡阳)出生日期:约前571年逝世日期:前471年主要成就:道家学派创始人 辩证法思想代表作品:《道德经》

  • 老子的道家思想内涵到底是什么!

    老子的思想是一个“道”字道的执行法则是“自然”称“道法自然”世间什么东西的行为最接近老字所说的“道”呢老子的回答是“上善若水”水的习性似乎于“道”境界要自己去领悟,看《老子》的人有千千万万,从《老子》中得到悟出道理的有政治家,有道士,有文学家,科学家,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领悟,悟出来的道里也不相同,但是都说得非常有道理。所以想领悟《老子》是非常难的,单老子的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从古到今注解不下30多种。道家说,道可道,的道是悟道,名可名的名是法器。也有人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道是可以说的,但是不是一般人可以说,名可以去争取,但是不是我们一般人争取的名”又有人说意思是“能说出来的道理不是永恒道理,能叫出来的名,不是永恒的名”我对那一句的理解是:道:万物的执行法则,可以简称“规律”。名:就是所有我们能看到的实物的具体表现,简称“实物”全句的意思是“规律可以是你以前看到的规律,但不是永远都会是这个规律,实物可以是你看到的这个样子,也可以不是这个样子”,意思是说,”万物的执行法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具体表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你懂程式设计就好,名:相当于“类”里的成员资料,表示每个物件的特征属性,道:就相当于“类”里的成员函式,表示物件的执行规则,与方法。

  • 四七自开三创立,将军坐骑去打猎是什么生肖

      猪(车)

  • 老子·道德经前十章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2 。   2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4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5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1 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2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3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4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   5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第二章   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3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4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5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   4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5 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第三章   1 不尚贤,使民不争。   2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3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4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5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6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1 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   2 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   3 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   4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   5 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   6 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   第四章   1 道冲而用之,久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2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3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3。   译文   1 道,空虚无形,其大能却无穷无尽,渊远深奥啊,像是万物的祖宗。   2 放弃自以为是的锐气,摆脱纷纭万象的迷惑,和于你生命的光中,认同你尘土的本相,你便能在幽幽之中,看到他那似有似无的存在。   3 我不知道有谁产生他,他先于一切有形之帝。   第五章   1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3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1 天地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其看来,万物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圣人也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他眼里,百姓是祭神用的稻草狗。   2 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冶炼的风箱吗?虚静而不穷尽,越动而风越多。   3 话多有失,辞不达意,还是适可而止为妙。   第六章   1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2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3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   1 幽悠无形之神,永生不死,是宇宙最深远的母体。   2 这个母体的门户,便是天地的根源。   3 冥冥之中,似非而是,延绵不绝,用之不尽。   第七章   1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3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   1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因为它不自贪自益其生,所以能长生。   2 同理,圣人把自己置于最后,他反而在前;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长存。   3 这不正是由于他无私,反而成全了他的私吗?   第八章   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4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1 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2 它处身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跟道很相近。   3 居身,安于卑下;存心,宁静深沉;交往,有诚有爱;言语,信实可靠;为政,天下归顺;做事,大有能力;行动,合乎时宜。   4 唯有不争不竞,方能无过无失。   第九章   1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2 揣而锐之,不可常保。   3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4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5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译文   1 抓在手里冒尖儿流,自满自溢,不如罢了吧。   2 千锤百炼的锋芒,也长不了的。   3 金玉满堂,你能守多久呢?   4 富贵而骄,是自取灾祸啊!   5 大功成了,名份有了,自己便隐去,这正是上天之道。   第十章   1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2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3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4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5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6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7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1 谁能使灵魂与真道合一,毫无离隙呢?   2 谁能使血气变得柔顺,像婴儿一样呢?   3 谁能洗净内心的杂念,透亮如明镜呢?   4 爱民掌权,谁能舍己顺道、无为而治呢?   5 运用心智,谁能因应天意、如雌随雄呢?   6 明白通达,谁能超越人智、摆脱知识呢?   7 那创造并养育这个世界的,他创造养育并不强行占有,他无所不为却不自恃其能,他是万物之主而不任意宰制。这真是深不可测的恩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