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阴阳五行学说

  • 阴阳五行是道家学说还是阴阳家学说

      阴阳五行说最早见于周易与《尚书·洪范》,最早被阴阳家使用,后来阴阳家消亡,汉代时佛教东传,道教兴起,五行说就被道教吸纳了。     在道家起源很早,而道教比较哗家后     道教里不只有道家东西,还民间东西,五术等。所以道教和道家思想是不太相同,主只是主要部分是相同的

  • 奴隶社会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

      五行的概念源自对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的概括,形成于夏商之际;而五行的相生相胜源自古人对中原地区五时气象特征的抽象,形成于春秋末期。最早记载完整的五行相生文献的是春秋后期由稷下学宫学者们整理成的《管子》,最早提出完整的五行相胜顺序的是春秋末期的 《左传》,五材、五时观互相补充共同形成秦汉之后的五行学说。   从现存文献来看,最早完整记载五行相生文献的是春秋后期由稷下学宫学者们整理成的《管子》 ,《管子》中《幼官》《四时》《五行》和《轻重己》等诸篇集中表述了阴阳五行的内容,在这些篇章中,虽然未见到关于五行相生内容的明确记载,但其多处呈现的木、火、土、金、水的排列次序显示出其已有五行相生的思想,而这些篇章对五行相生的描述,则是与五季的时令联系在一起的。   五行学说是我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五行的概念形成于夏商之际,发展于春秋战国,影响持续至当今社会。五行及其思想广泛渗透到我国古代自然 科学、 社会文化、政治制度、语言文字等各个方面,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五行学说更是构成中医 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架, 是中医理论的精髓所在。

  • 阴阳五行学说是什么意思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 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对我们有何启迪

      通过设定符号建立模型,体系化地思考和认识世界。   万物相生相克的观念,对解释世界很有帮助,我们可更好地研究事物关系。   在做人上要明白水满则溢的观念

  • 阴阳五行对于我们的饮食有何指导意义

      阴阳五行,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合称。是上古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阴阳学说认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孳生着、发展着和变化着的。 五行是一种文化。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物质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是由于这五种最基本物质之间的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运动变化而构成了物质世界。这个行,不是走路的意思。是代表运动。用现在的解释有动能的意思。 金,不是黄金。是坚固和凝固的意思; 木,代表生的功能和根源。中国字“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五行中对”木的解释。生是一个象形字,下面是一个“土”字,上面代表破土生发出来的一个枝一片叶。 水,代表流动,具有循环和周流的意思; 火,代表热能; 土,代表地球本身。所以土在五行的方位上居中。 五行是说这五种物质是相互变化的,相互影响的。这种变化和影响就是生和克。 生和克是阴阳学说里面的说法。 严格的说,五行学和《易经》没有根本的联系。只有在运用《易经》的法则和占卜的时候,《易经》才和五行学产生联系。 五行学说的确立,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也有人倾向五行学说产生在商代或比商更早。 《五行神话》这本小说就是把五行的观念放在上古时代。也就是说作者倾向于后一种史学观。其实,从现有的考古资料看,夏商周这三个时代中,商人尚鬼,喜欢占卜。而其后的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开始倾向于道家中的方士,也就是喜欢修道炼丹。丹道派的思想应该源自于《易经》的原理。 五行学说的产生和五行观念的形成,对古代哲学和中国人的世界观,生活方式影响及其深远。 五行学说的发源地没有考证,甲骨文中也没有有关五行的文字。但现在的学者都倾向于产生在河北,北京这一代的文化如黄帝和伏羲这一时代。 《五行神话》里面把少昊做为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也是为了肯定五行文化产生在轩辕和伏羲这个时代。有关三皇五帝都是哪些人,会在以后给大家解释。 《五行神话》小说里面认可的三皇应该是伏羲,神农,黄帝。也就是说作者认可《尚书》里面的说法。 我们现在的道家文化是齐文化的延续。《易经》做为道家的代表。有可能是中原文化也就是河南,山西商文化在上古时期的发展而来的。所以,阴阳五行文化要比中原文化的《易经》更早一些。 《易经》的占卜或者叫做卜筮,很多人认为是八卦。其实,五行和八卦是分开的。卜筮的重点是五行,不是八卦。要用卦来断事情则又是另外一个体系。所以,五行和八卦是分开的。 五行学说有自己的法则,这个法则是比《易经》还要早的天干文化。这个文化在甲骨文中有记载。天干文化就是五行学的法则。 以上是《五行神话》这本玄幻小说中有关五行的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小说中不仅把山海经做为基础,而且是很忠实的在山海经人物,山河,动物,草木中yy。小说中有关阴阳五行的概念和yy出来的东西绝对是按照无行阴阳来编造的。这些,大家可以从文字中体会。此外,小说中的武术和剑法,棍术术语也很少杜撰,都 是从太极拳,太极剑中移植过来的。 有关《易经》和卜筮。作者会在《五行神话》续集《卜筮官之尚鬼眷色》中,继续为大家yy。小说的背景年代肯定是尚鬼的商朝。 再说一点《易经》和题外话。 《礼记》中的“五行解”提到易经。说这本书是洁净精微,易之教也。 古人说“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读书读到春天的景物都已经远离了,还不知道。可见,《易经》这本书对人的吸引力有多大。 玄幻和yy小说,是作者通过激发自己的想象空间,为读者创造一个yy的世界。 通过充分的想象,将生活变得更有自由度在生活繁琐的今天是我们放松自己身心的一种好方法。 我们的祖先写作的《山海经》就是yy和现实结合的典范。它培养了这个民族充分的想象能力。这是我推崇《山海经》的原因。《

  • 风水与医学有怎样的关系?

      风水是通过调整环境以使人达到与自然和谐的效果,而医学则是通过调节人体信息以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   医学注重从人的内部入手调节人体信息。中医直接采用自然界的信息能量载体作用于人体,如各种草药、矿物质,已让人体吸收与自然相平衡的能量。西医也是间接地采用了自然的物质对人进行治疗。特别是中医,用人体的五脏六腑来对应天地的阴阳五行,并采用不同五行属性的自然能量来治疗疾病,使体内五行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所以,医学是从人体内部来调整人的生命信息,而风水则是从人的外部来调整人的生命信息,它们都是让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方法。

  • 阴阳五行与五味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   1 五行对应五脏,对应五味,对应五季,包括长夏。等。是对的,是其它书中有记载和引用的。   2,五行的相生相克的同时不是简单的顺序下来的,这其中有一个母子关系的反克。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吧。

  • 中医史的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先秦哲学的两个名词。阴阳作为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被广泛用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阴阳交替又被看作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因此,医学中引进阴阳,不仅方便归纳某些孤立的现象,也为解释其中的变化提供了依据。《内经》肯定了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思想,把阴阳视为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普遍规律。因此,阴平阳秘(《素问·生气通天论》)是人体处于正常的生理状态,阴阳不平衡则是产生疾病的根源。治病的根本意义就是调整阴阳。作为一个总纲,阴阳被广泛用于归纳邪正、盛虚、脏腑、经络、脉象、寒热、气味、表里等众多不同层次的医学内容,沟通了解剖、生理、病理、诊断、养生、治疗等许多方面。五行是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五种物质(木、火、土、金、水),战国时期的某些思想家企图用它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此后五行学说又进一步发展,增添了五行相生相克、循环终始的内容。《内经》引进五行学说,将五行与脏腑、情志、季节、味、色等相配属,并以此来说明人体脏腑器官之间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生克关系。《内经》已完全系统化的经络学说,是早期的经脉知识与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相结合的产物。经络的周而复始、运行气血、内连脏腑、外络肢节,使人体内外器官和各种生理功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借用阴阳五行而建立起来的脏腑经络学说,成为后世中医理论的核心。

  • 我想生个女孩,有什么医学方法吗

      这没有决对

  • 阴阳五行的临床意义?

      在中医理论中,具体到人体,阴指人的形体,器官,四肢百骸,以及血津液等物质存在;阳指各器官,各部位的功能,其具体表现形式为气(气的运动)   五行是与五脏相合的,木火土金水分别合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五脏,依次相生,隔位相克,即木生火,火生土,而木克土,金克木。生我者威吾之母,我生者为吾之子。   中医应用阴阳五行理论当然是来指导临床的,阴阳是一切病变的根本,或是形体,或是精神,或是阴虚阴盛,或是阳虚阳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五行阐发人体五脏的关系,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由此产生一系列的治疗大法,如培土生金,就是通过补土来补肺,治疗中必须照顾五脏的五行生克关系方可取得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