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

  • 怎样认识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与五行,最初都是一种生活概念,它是唯物的,在历史上起了反神权、反迷信思想的进步作用,祖国医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承认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而且事物内部都包含着阴阳两种对立势力的相互依存和斗争。中医应用这个观点,指导防病治病的实践,在历史上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作用,这是应当肯定的。》》》中医学说中的四大病因阴阳五行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相互关系与变化,它在历史上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临床实践中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限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还不可能摆脱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影响。特别是五行学说,由于它采用了直观的取类比象的方法,把一切事物全部分为五类,机械地纳入五行之中,从而不能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以五行相乘相侮来归纳一切事物之间 的关系,把事物本来的辩论法变成循环无端的周而复始的呆板的公式,从而掺入了形而上学的内容。所以,我们对阴阳五行学,既要懂得它的原意,更要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便更好地发掘祖国医学宝库,为我国乃至世界医学作出贡献。》》》中医五行之木

  •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上有哪些应用?

      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2.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响,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还可以影响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为木侮金;影响肾,为子病及母。肝病是这样,其他脏器的病变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3.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等等。   从它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五脏中任何一脏有病,都可以传及其他四脏,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存在着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种传变关系。   从色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则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不良;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①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如肝病能传脾(木乘土),预先予以补脾,防其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②确定治疗原则。概括为“补母泻子”法,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治疗的,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泻子,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疗的,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   举例详解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肤弱”法,即泻其克者之强,补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过而乘脾土,肝木太过为强,必须泻之,脾土为弱,必须补之。   ③制定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补肾阴以涵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的病证。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病证。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   此外,在针灸和精神疗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来选穴和调节情志。如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的缘故。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阴阳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   与五行相通的五象   五行—————土—————金————水————木————火   五谷-----化-----收----藏----生----长   五色-----黄-----白----黑----青----红   五味-----甘-----辛----咸----酸----苦   五音-----歌-----哭----呻----呼----笑   五体-----肉-----皮毛---骨----筋----脉   五腑-----胃-----大肠---膀胱---胆----小肠   五脏-----脾-----肺----肾----肝----心   五官-----口-----鼻----耳----目----舌   五常-----信-----义----智----仁----礼   五神-----意-----魄----志----魂----神   五主-----口-----鼻----耳----目----舌   五臭-----香-----腥----腐----臊(膻)--焦   五液-----涎-----涕----唾----泪----汗   五荣-----唇-----毛----发----爪----面色   五季-----长夏----秋----冬----春----夏   五数-----5、0----4、9---1、6 --3、8---2、7

  • 阴阳五行学说的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汉族哲学思想的结晶,这一不朽的结晶不但不随岁月的流逝、科学的突飞猛进淡出人们的视线,相反她的不曾被人们完全理解的深奥的哲理、随着认识的升华越来越彰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意识到,她非但不是某些人无情扣上的的朴素认识论,反倒是现代思维哲学的集大成,不由得让我们萌发出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真正发源地恰恰是我们中国。阴阳五行学说主要由阴阳五行与五运六气两个相对不同逻辑范畴的概念与关系所组成,其与现代哲学的关系,简单的说属于系统的理论逻辑与逻辑认识方法的关系。换一句话来说,现代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其实都是在证明或阐述阴阳五行学说的科学性。如果没有阴阳五行理论的系统逻辑,那么,现代哲学阐述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就是一盘散沙。比如说,现代哲学其实就是以矛盾为立论基础,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为其具体铺垫的思维方法,也是客观世界普遍遵循的规律。有道是,任何理论都是抽象的,若未采取特定的思维艺术或与具体事物结合之前,不但不能具备具体的含义,而且也无法形成完整严密的思维体系。所以,尽管现代哲学在所有单个的认识层面很深入也较全面,但其毕竟未能采用阴阳五行学说那样的思维艺术,所以,它的不同认识层面就无法有机的衔接,形成一种反映事物在一定的存在形式中、能在时空上一脉相承的动态变化的思维体系。 《周易》一书经过千百年的演变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的一种哲学思想,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对人们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对周易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参透其中的道理,在周易大全中,周易的基础就是阴和阳。中国人认为,宇宙间有两大势力,一为阳,一为阴。这样的思想,明显是从感性直观中抽象而来的。就人生活的空间而言,有天,有地;就一整天来说,有白天,有黑夜;就一个白天来说,有中午阳光四射的时候,又有晨曦微露和黄昏日落的时分;就人的生命来说,有朝气十足的青年,又有迟钝的暮年;就人的事业而言,有顺利的时候,又有处于逆境的时候,等等。中国人将诸如光明的、正面的、处于控制地位的力量,概括为阳,将阴暗的、负面的、处于从属地位的力量概括为阴。阴阳这两大势力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阴气的作用,光凭阳气是无法化生万物的。反过来也一样。二者之间相互影响,阳对于阴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阴对于阳也是如此。二者相互作用,宇宙间因此有了活力。阳气上升,阴气下降;阳气是开,阴气是合。一升一降,一开一合,构成了宇宙的动势。一切变化的根源就来源于这二气的作用。 要把阴阳概念解释清楚我们必将要懂得认识的基本方法,如果我们把感性认识层面、理性认识层面、理性具体认识层面-------这些不同逻辑范畴的概念混淆在一起,如一时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一时又热为阳、寒为阴,气为阳,血为阴,从表面上看仿佛都是对的,实质上在自己的意识中依然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这也是传统上把阴阳五行理论引向朴素认识论误区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阴阳五行学说中的阴阳概念属于理性认识范畴的概念,是阴阳五行学说立论的基础。在这个确定的认识层面简单地说,阴阳就是一种定性的矛盾分类方法。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气为阳、血为阴等等就属于对阴阳的具体定性表达(即理性具体认识范畴的哪方为阳,哪方为阴的具体表达,且在具体运用中双方的属性不能任意的颠倒或混淆。否则就将带来认识的失误)。所以,理性认识范畴的阴阳概念与矛盾概念一样,自身没有具体的含义,只有利用它分析和认识具体事物时,它的意义才有可能随着我们对事物在实践中的认识而彰显出来-----这个过程也就是理论又回到实践的过程。阴阳可以互相转化,同时二者又是相互......余下全文>>

  • 阴阳五行,如何相生相克

      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别人纳人这五大类的范畴。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神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古代人认为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之间形成串联,如果天上的木星有了变化、志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产生变异,迷这色彩十分浓厚的占星术就是以这种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为厘论基础衍生而来的。五行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 阴阳五行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生活中处处都在使用阴阳五行,只是你看不懂。比如,你要烧锅做饭,灶里的火是阳,锅里的菜是阴,阴阳交汇生成一锅美味的饭菜;当你心情不好发脾气时,为阳,你的亲人劝你消消气想开点,为阴,阴阳交汇你的心情慢慢平复下来;当夏天到来时,你从室外归来浑身燥热(五行之中为火),打开冰箱拿出冰镇饮料(五行之中为梗)一饮而尽,立刻消暑解渴,浑身畅快,水能克火,此五行相生相克之理也。凡此种种在生活中不可胜数,仔细留意善加利用,必能获益匪浅。

  • 阴阳五行真的有道理吗?

      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有道理的!万物有阴阳,抱元归一!五行相克相辅相成!

  • 如何看待阴阳五行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阴阳五行的东西既有糟粕,也有精华。我们就拿风水学来说吧,好多自以为站在科学一边的人士,对之不是口诛笔伐不共戴天,就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最好的评价也是“唯心”,其实唯心怎么了,你总不比牛顿 ,爱因斯坦伟大吧,他们相信更唯心的上帝,跟何况阴阳五行绝不是简单的唯心,高僧用阴阳五行算出的毛泽东的“8341” 不能用巧合来搪塞吧。如果认为现在科学发展到了尽头,该发现的都发现了,一定是文盲或者连文盲都不如,同样,如果认为现在的科学能用来解释自然界里的一切,同样是幼稚可笑的, 我们现在知道平地旷野里的凸出物易受雷击,但古人不明白雷电的成因本质,于是套用阴阳五行理论解释一通,那么阴阳五行理论是否就正好能解释雷电呢,非也,而是智者通过这一契机对阴阳五行理论的完善。另一位智者发现,石膏能使人消除便秘之苦,当然他不可能知道石膏是含水硫酸钙,可以提高肠胃的渗透压,保留更多的水分这些现代医学的常识,可他试着用阴阳五行理论解释它时,又一次发展完善了它 。这是我们已知且易理解的现象,还有一些我们已知但不易理解的现象,如一些建筑造型,可能会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次声波,对人体造成不利的影响,古人不可能知道次声波,但他们中的智者总结出什么样的建筑环境会对居住的人有害,他们不知其本质,甚至我们也不知其本质,不过古人用阴阳五行理论将其总结出来,难道用阴阳五行理论来说明解释的规律就是迷信吗?也许有的人会说,这样说来阴阳五行成灵丹圣药了,可解释一切,我说,现在还不行,如果继续发展完善的话它就可以解释一切,爱因斯坦企图用统一场力来解释自然界里的一切相互作用 ,阴阳五行理论为什么就不能试着解释一切呢?

  • 阴阳五行是怎么回事呀?

      一说起,阴阳五行,很多人接触的少,感觉比较神秘。其实,大道至简,真正明白的话,是很简单的,米迦勒这里简单谈一些。 有人认为,五行是五种物质,其实五行,是五种属性。 《道德经》里面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二是指阴阳,三是指阴阳相交。 阴阳相交而有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如果阴阳相交,就出现了五种组合,既然太阳,太阴,少阳,少阴,阴阳平衡。古人为了更加形象的来表示这五种属性,于是就用金木水火土来表示: 太阳:完全是阳 —火 太阴:完全是阴 —水 少阳:阳多阴少 —木 少阴:阴多阳少 —金 阴阳平衡 —土 人的性格,四季交替,昼夜交替,等等等等,万物都在阴阳五行中,明白阴阳五行,可以清楚很多东西,有时间,再结合具体的事情,谈一些阴阳五行。 参考:王通的博客 米迦勒猜你会喜欢^^ 米迦勒:品味物之性 【转载】倪海厦36条真言 米迦勒:与梁燕城博士学哲学,中国文化,基督教思想 陈玉琴健康理念 米迦勒:活在天地间,感天地之养育,受天地影响 四月22nd, 2010 | 标签:中国文化, 五行, 土, 木, 水, 火, 金, 阴阳 | 分类: 灵修和哲学 本博客内容受著作权法保护,除特别声明外,皆为米迦勒原创作品,转载时请遵循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的创作共用协议。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自米迦勒的博客: mijiale.me

  • 中医学属于五行哪一种

      中医与五行是融合关系,谁也少不了谁。   不懂五行学不了中医,不懂中医五行学了功用大打折扣

  • 什么是阴阳五行

      阴阳乃是古人对自然界相生相克之现象的认识。我觉得就是一种矛盾的对立方的运动变化。如;动与静 的相伴相生,相互转化。   后来这种认识经过演化发展,形成自然界的五种所谓的基本元素之相生相克之理论。如水克火,因为古人见到了水可以灭火。火克木....   还有甚么,土生金(看到金子是从土里挖出来的)金子生水(看到金一融化就像水)   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