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对应的哲学

  • 坤卦的《哲学易经》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而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彖》日: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缰,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缰,柔顺利贞。君子攸往,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缰.《象》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是开创,坤是承接,为此我们说天过就是大地了。它含弘光大,生化了万物,造就了一切,万物依乎她而得以开辟展布生生不息,牝马依乎她而得以奔驰缰土咤叱风雄。因此作为君子当前去行事,当为人类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当然,或许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有绪多迷茫,但必能凭借着执着的理念探求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主者而普利天下。有什么不利呢!面向西南向着明媚的大道前进必能处处得到和应与发展,如行向晦暗处事不明则必然会有所失。因此要按于现状服从发展观,中正而吉祥。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找到其它能生存人类的星球,地球是唯一生存人类万物的空间,是人类唯一的依托。因此《彖》辞说第二就是大地了,万物依乎她而获得了生存的条件,这通通归功于上天的神奇造化。大地博厚,承载着万物,她的品德超大无比而从不分地界。她含弘广大光绪绰着,因此物类全得造化和伸展。牝马属于地中产物,凭借了大地的无限辽阔而得以行地无缰施展其能。大地多么的柔顺和利贞啊!因此君子当有所行动,当博击于大千世界,当投身于无限光华的事业中去。或许面对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而感到茫然和迷惑,但必能凭借执着的理念成就功德,找到真正属于我们走的道路。没有什么不利呵,践踏着明媚的大道必处处得到和应与发展,若行向晦暗处事不明则必然会有所失,但只要内心美好充满激情最终必有所庆。因此君子当服从发展观不断前进,无处不能通向成功的大道和创造出更为美好的明天。《象》辞说:大地含弘广大,因而孕生了万物;大地广博舒展,因而万物生机盎然;这是《坤》之象。是以君子观之思只有博大的胸怀、和美的品德、才能百业兴起百花齐放,形成一个和谐的、健全的、繁荣的社会。从而君子当厚其德、载其物、成就完美品德,创造完美世界。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日: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致坚冰也。开始降霜了,坚厚的冰冻也就快到了。可见,一切事物的形成都是循序渐进的,逐步形成的。真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君子当点滴积累,每天有所行动。只有点滴积累才能驯致其道,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除此之外没有捷径。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日: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直是通直,方是方正,大是广大。大地通直,一往无前;大地方正,可圈可点;大地宽广又何处不是用武之地。因此君子当永不间断地努力,也决不轻言放弃,只要执着和坚定不移何处不可通向成功的大道。有什么可自暴自欺的呢?人的出生境遇或许千差万别,但上帝并不偏爱任何一个人。因此没有必要把自己定位在自己的命运之中,一切的成功与伟大完全在于永不间断的努力和不断拼搏的精神。假如你想获得成功,就要为它创造条件,坐等机遇期望时运就会一事无成。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日: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章,彰也。含章可贞,以时而发,容光必照矣。心怀美好的愿望和理念又从不间断努力则必有所成,“以时发也。”因此若以此心即或建不了丰功伟绩致力于王道服务于社会也必有好的结局,“知光大也。”“一个好的理念和伟大的设想总是能振奋人心的,一个好的建义和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引导又未尝不能带来社会轰动效应。”因此我们需先进的理论,伟大的思想,更需要不断实践的精神。六四:括囊,无咎无誉。《......余下全文>>

  •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或者说是中国哲学的总源头对吗?为什么?

      以上的大大们,说的也太复杂了吧!易经,里面包罗万象,很多学科都是有易经演变来的,不用举例了吧,太级八卦图我想都看过吧,易经就是里面那极心,不仅是中国哲学的源头。哲学只是里面的一点。天地,阴阳。各有所解~~

  • 哲学,像《易经》之类,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我是一个哲学爱好者,但是不明白,目前它只是给我迷惑

      要是不想看下面总结就是一句话   《易经》是中国古代关于世界本源问题的专著。从古至今给历代文人极大的影响,不过因为现代的思想观念是唯一论,唯物论,坚决遏制二元论以及近代学习西方哲学和各种乱七八糟东西的思潮影响。所以易经从一本包罗万象的书慢慢向着只涉及占卜方向的书籍发展的趋势。   “《易经》”作为一部中国古代著作的名称,是从汉代开始流行的。汉代统治集团以儒学治天下,儒家学者选定了一套古代典籍(儒家十三经)作为知识传播工具,并把《周易》列为首经,始有《易经》之称。《周易》的编定者把前代的易书称为《易》。据《礼记》记载,在《易经》之前,共有三个《易》的版本,即《归藏》、《连山》和《周易》,后来的《易经》就是指《周易》。《周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术界有“《易》历三圣”的说法,即伏羲作八卦、文王系辞并演为六十四卦、孔子作传。流传至今的《周易》,大约形成于战国时期,由孔子及其传人编定而成。其实,《易经》还经历了老子和秦始皇两位重要历史人物的检验。老子的《道德经》有88个句子引自《易经》(据《图解易经》,祖行编著,华威国际出版社,2009年3月1版,第2页),而秦始皇嬴政在“焚书坑儒”的政治文化运动中却保留了《易经》。为便于叙述,本文使用“《易经》”名称。   关于《易经》这部著作的性质和价值,中国现代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直到今天,学者们对《易经》的看法仍然大相径庭。《易经》的思想发端于伏羲八卦,在历经了周文王、老子、孔子、秦始皇,直至晚清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它的科学性从来没有受到中国学者的质疑。到了二十世纪初叶,在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历史时刻,中国却沦为科学技术的沙漠,并且维持着落后的社会政治制度,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和践踏。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开明学者举起了民主、科学和法制的旗号,并引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这种局面,也成为杨振宁等现代学者否定《易经》,认为《易经》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占据着中国哲学的统治地位,学术界关于《易经》的评价多数是负面的。比如   1,《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缩印本,1390页):   易经 ①即“周易”。②指《周易》中同《传》相对而言的经文部分。由卦、爻两种符号和卦辞(说明卦的)、爻辞(说明爻的)两种文字构成,都是为着占卦用的。最早可能萌芽于殷周之际,惟全部经文当系长期积累的产物,共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在宗教迷信的外衣下,保存了古代人的某些朴素辩证法的观点。   2,《经书浅谈》(杨伯俊著,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年7月第1版):   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客观情况和规律极其缺乏认识,因之产生不少迷信活动。卜和筮()便是一种迷信。尤其是上层人物,什么举动都得先请教神灵,问问吉凶(7页)。   孔子把《周易》看成一部哲学书,并不是看成一部占筮书(15页)。   汉朝人解释《周易》,离不开“象”和“数”……到三国魏末,王弼注释《周易》,开“玄学”之风,扫除术数(即上述“象数”、“互体”、“爻辰”之类),便把《周易》之为占筮书变成哲学书。宋朝道士陈抟又创为“先天”、“后天”、“太极”、《河图》、《洛书》之说,把周易变为方士书(16-17页)。   《周易》本是占筮书,应该还他本来面目,无妨仍把它看成古代占筮书。这是古人的迷信……(17页)   3,《中国文化辞典》(施宣圆等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   易经:指《周易》中相对《传》而言的经文部分,是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部占筮之书。……在宗教迷信的形式下,保留了有关古人的思想和认识能力的资料,包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在中国思想历史上有深远影响。   在以上三部著作中,后二者基本上抄袭《辞海》的观点,都认为《易经》是一本占筮书,而且是封建迷信的。三者都认为,占筮活动必然是封建迷信活动。   在中国民间,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的确与《易经》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算命卜卦、阴阳风水活动等等。但是,《易经》“迷信”论并没有统一人们的观点。与之相反,在中国思想文化界,《易经》“科学”论也一直延续着。据张善文在马振彪遗著《周易学说》(马振彪遗著,张善文整理,花城出版社,2002年1 月1版,)中的介绍,曾执教于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的马振彪教授,“以弘扬《易》道为己任”,“倾其毕生心血”,著成《周易学说》遗稿。马振彪卒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他对于《易经》的研究也就持续到了这一时期。张善文本人还与他的老师黄寿棋教授合著了《周易译注》,于198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一改“以经注经”的传统易学惯性,赵定理把中国《易经》、道德哲学与物理学和数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成为当代中国“科学易”派的代表人物。赵定理于195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同年分配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太阳物理研究室,从事太阳光谱研究工作,1984(有介绍说为1964)年改向从事古天文与《易经》、中医方面的研究。他先后编著了多部易学、哲学和科普性的著作,他的科学道德哲学著作《中华自然哲学的数理原理》,于2003年4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台湾的牟宗三、祖行等也有不少易学成果。牟宗三曾认为:“黑格尔就不能了解道家,他对中国的哲学完全不能了解”(《四因说讲演录》,牟宗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6月1版,63页)。1997年12月27日,首届国际《易经》大会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召开,开启了经常性的国际易学活动。   《易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呢。《易经》“迷信”论的根据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相传为文王的系辞,大部分都与占卜利害吉凶有关。比如:乾卦第一,元、亨,利,贞。节卦第六十,上六,苦节,贞凶,悔亡。《易经》在古代的用途,主要用于占筮,现代出土的大量殷商卜辞就是例证。《易经》在民间的传播也是与占卦算命等迷信活动共存的。但是,这些关于《易经》价值的判断,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首先,占筮活动并不等于迷信活动。占,就是推断或预测,是问题解决活动。筮是一种草,作计算工具之用。对行动的厉害吉凶进行预测,不仅古人要做,而且是现代人经常要做的工作,只不过占筮和推测的过程要以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为依据。要实现准确的占筮,就需要精确的设卦;要做到精确的设卦,就要全面地认识事物运动和变化的特性。其次,《易经》被用于迷信活动,并不等于《易经》是迷信活动的产物,正如物理学被用于迷信活动,不能证明物理学是迷信产物一样。   《易经》这部书,在它成为儒家经典之前,一般就叫《易》,而没有人叫它《占》或《卜》、《筮》。至于“归藏”、“连山”和“周易”,则是夏、商、周三个朝代《易》的版本,据说与卦符或卦象的排列秩序有关。“易”字的语义,就是“变”或“变化”,这是不存在争议的。问题在于如何看待《易经》所关注的变化。狭隘地理解《易经》的人,只把易经的变化看成是六个位置上的阴阳爻所构成的全部变化形式,而不考虑六个位置和阴阳爻的象征。“易”作为象形字,有的认为象蜥蜴,有的认为象日月。许慎《说文解字》:“蜥蜴蜒(左虫右匽)蜓守宫也,象形;秘书曰日月为易,象阴阳也”。其实,蜥蜴守卫宫室的行为,也是不断变化的过程。   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易经》,是在伏羲氏所作八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说中的汉民族的文明始祖,有伏羲氏、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黄帝等等。据当代史学界的推断,五帝时代的黄帝,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6世纪之初(据《现代汉语词典》),但是这只是推测。先秦两汉著作中多有关于太昊帝伏羲氏的记载,也都不能确定他的生活年代。我们现在对伏羲的生活年代进行判断,只能根据各种文献对当时文明程度的描述进行推测,那个年代大约是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据后来文献的记载,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发现了万事万物的阴阳互变之道,并画出八卦以作为这种互变规律的象征。在伏羲氏的时代,汉民族的文字大约处于初创阶段,所以缺少关于八卦的书面语说明。至于阴阳、三才、乾坤坎离震艮巽兑、天地水火雷风山泽等,或为前人口传心授,或为后人发挥而出。到商朝末年,文王把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并以书面语言进行了定义和规范。   在《易经》中,“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象征”;“象征互动”也是西方现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一切符号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象征,比如诉诸于人们听觉的语言符号等。许慎《说文解字》:“象,长鼻牙南越大兽,三季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虽然大象今天仍然生活的南亚,但是,古人并不是经常能够见到大象的实体,而只是根据大象的骨骼去想象其模样。这就是“象”这个象形字所表达的语义的来源。在阅读和理解《易经》的过程中,要区别各种不同意义的象征。首先是八卦(或六十四卦)符号的象征。八卦符号所象征的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普遍形式,而不是个别的事物或具体的吉凶利害标志。其次,是三个位置的象征意义。所谓“三才者、天地人”,是用“天地人”的关系来表示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普遍形式,“天地人”只是实例。古代学者之所以把三才命名为“天地人”,是因为天大、地大、人大,最容易被人们认识。第三,文王系辞“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所涉及的各种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现象,这些象征用于解释文王所定义的卦义。   《易经》,是用阴阳两种符号(爻象)表示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普遍形式,用三个(或三组)位置表示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普遍关系的著作。如果根据现代学术规范重新命名,《易经》则叫做《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普遍形式》。   一切哲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寻找到支配着我们这个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个东西也叫做道或逻格斯。然而,佛家和量子物理学派的知识又告诉我们,宇宙或者是不定的。我们相信,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而不同的观察者和思想者,却总是得出不同的结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决定论和不定论,存在主义、结构主义、逻辑原子主义等等,都是不同的观察者在不同的时空点对世界进行观察和思考的产物。在凡此种种的主义和理论之中,谁能经受住历史的考验,则另当别论。   人类是有意识的动物,是知性的动物。人类在世界中寻找自由,总是关注着自身行动的利害吉凶和成败得失。人类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知识,又以不断积累知识的方式来支持自身的行动。人类有关于自身和环境关系的知性,也有关于个别事物和世界整体关系的知性。如果我们认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那么,与之相对的就是科学。我们关于个别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和研究,无不以我们所持有的世界观为根据;而我们要得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则必须“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从中抽象出万事万物运动和变化的根本原因。   宇宙的无限丰富性,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认识空间,因此,人类的哲学思绪也显得五彩斑斓。不过,近代影响世界的哲学思潮绝大多数都是从西方兴起,中国则象哲学真空一样,不断接受着西方哲学文明的启蒙。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中国哲学非法”论的根据。中国易学思想虽然发生于远古,近代以来又饱受冷落和非难,但是它的科学性、普适性、简洁性和彻底性却远远超出西方众多主要流派。   《易经》提出了阴阳对立统一理论,创立了辩证法。《易经》的辩证法既不“唯心”,也不“唯物”,高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有人认为《易经》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其实,《易经》之外并无“豪华的辩证法”。相对于《易经》,黑格尔的辩证法不过是倒退。《易经》用最简洁的符号组合揭示出最复杂的道理,创立了人类最早的形式语言符号系统。《易经》包含有二进制计数法思想,给莱布尼兹以启示或支持。《易经》采用了结构主义的方法,他的一个卦象就是一个语句,而爻象则是词汇。《易经》提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理论。在儒家的易学思想中,乾,是处于统治地位的矛盾的方面,坤则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的方面。《易经》创立了人类最早的问题解决程序,这就是被“《易经》迷信”论者所责难的占卜。设卦,就是建立形式语句或数据结构;占卜,就是根据已经掌握的事物的运动规律,确定事物未来的运动状态。《易经》的问题解决手段,到现代仍然可以直接适用机器运算。以《易经》为基础,在中国绵延数千年的易学,有着十分清晰明确的概念体系,并非如黑格尔所指的那样,是处于抽象的低级的层次。关于《易经》所包含的极为丰富的思想,我们将另文论述。

  • 六句文言翻译,关于哲学,多谢

      第一句:"阴"虽然(也)有美好的东西,(但是)抱着这样的宗旨、态度来进行统领天下的帝王之业,却是办不到的。(阴是)地的道理、妻的道理、臣子的道理。地的道理就是不能成就王道。【注:这里的到与“王道”的“道”、“大道之行也”的“道”是一个意思,指某种先验的、宿命式的道理。】。《易经》   第二句:“易”是做什么的呢?“易”使人通晓万物之理,得以办好各种事情,就是像这样而已。或译为:《易》这门学问到底是作什么用的呢?这套学问简单地说就是揭开万事万物,让我们看到它内里的真实过程及其来龙去脉。一句话,就是将万事万物中不见不闻的道表露出来,只此而已,岂有他哉?《系辞下》   第三句:天的本性是要使盈者亏损而补偿不满者;地之本性也是要使盈者溢出而流向不盈的一方。《易经》   第四句:可以做官就做,可以离开仕途就离开;该做官就做官,可以任职长一些就任职长一些,该赶快辞职就赶快辞职。来自《孟子.公孙丑上》   第五句:孔子是一个顺应了天时的圣人。《孟子.万章下》   第六句:人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放在心里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了,而又都合乎天道,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通行的大道理。只有中、和了,天地各守自己的位置,那万物才能生长发育。 《中庸》   借鉴了一些网上的观点,一些为完整的摘抄。   大部分经过本人思考,应该没错。

  • 剥卦的《哲学易经》之《剥卦》---李建明

      (2014-06-28 12:03:48)[编辑][删除]转载▼ 标签: 剥卦剥:不利有攸往。《彖》日: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象》日: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修正主义认为,修正主义只不过是临时应付,迁就眼前的事变,迁就微小的政治变动。它所有一切说明“飞跃”,说明工人运动与整个旧社会根本对立的议论都是空话。”“改良主义认为,改良实际上往往只是走向革命的一个步骤,按需要而作出的另时变动,是不达实际的行为。如果细细地想问题,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粉饰性。不合理地较正只是暂时地转移人们的视线,掩盖人民的本质,在根本上起不到什么作用。”故受之《剥》。剥,剥蚀。受到剥蚀,不利有攸往。因此见不利的危害着的不良因素就当毫不犹豫地剥蚀它、毁灭它,不能让它长期存在,危害漫延。随其往,则长小人之气矣。《彖》辞说:剥,剥蚀也。受到剥蚀,是阴柔剥蚀着阳刚。阴柔剥蚀着阳刚,是以不利有攸往以长小人之气也。因而当顺而制止,观象而动,中正其事。故君子应当崇尚消息盈虚,从而才能使事物不断地趋向完善和完美,是以此乃天之行也。原因是天之行总是时止则止,时行则行,消息盈虚,生生不息的。故剥,天地之法。君子只有把一切不利的因素剥蚀掉才能完善其事行向光明,只有不断地消息盈虚才能归正万物生生不息。《象》辞说:万物都会受到腐化、剥蚀、唯山能附立于地而耸立,是因为它有强大的基石。君子观此,思只有厚实的下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当厚下安宅,殷实其民。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象》日:剥床以足,以灭下也。蔑,轻视也。床足受到剥蚀,轻视它卜问有凶险。原因是一切的衰败往往从最下面蚀化,不妥然处理就会漫延腐化,就会“一粒老鼠屎坏了整锅粥。”故床足剥蚀,根基受损,看都不用看是凶险的。因此要维护的利益和将来的利益必须从基础做起,必须从根本出发,要消灭一切危害根本利益的不利因素。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象》日:剥床以辨,未有与也.床辨受到剥蚀,轻视它卜问有凶险。原因是“辨坏则床无资,唇亡则齿受寒。”如果床辨都剥蚀了,也就没有依存了。因此我们首先要端正政党思想,整顿领导班子,统一组织观念。从来没有听说过自己都治理不好且能治理好天下的,从来没听说过政党内部都不能整肃而能正天下民众的。六三:剥之无咎。《象》日:剥之无咎,失上下也。剥蚀,这本身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关健是我们要剥蚀不利于自我发展的因素而不是自己被剥蚀。剥蚀,它就是去掉和消除。去掉不利的,消除多余的,从而才能归入到正常的运转上来。是以剥之无咎,失上下,达中和也。六四:剥床以肤,凶。《象》日:剥床以肤,切近灾也。床面受到剥蚀,凶险,它离灾难也不远了。受着剥蚀是渐进式的,不深入观察和分析就会腐化堕落,不彻底把它清理就会根深蒂固。因此表象已受到剥蚀,自以为吉祥,它的灾难也就快到了。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象》日:以宫人宠,终无尤也。依次有序地以供人宠,是以无不利。原因是我们要利用万物而不是被万物所利用,我们要适时的收割、摘取、动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民造福而不是等待着自身的消亡。宫,是动词,是供和围绕的意思。只有围绕着以人为本不断发展,是以终可无尤。上六: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象》日: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重大的基业是坚决不能动摇的,这是操持大业的立足点。因此君子如得其舆,用之不竭;小人只会拆庐以私已,图一时之利。心机不同,相差千里矣。因而小人志短,见利忘形,终不可用。 剥卦经文:剥:不利有攸往。注释:剥卦,虽然看似不妥,但是事情可以进行。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注释:在床上,肆意地剥去其脚上的鞋子。 具有凌虐之意,不合于正道。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注释:在床上,肆意地剥去其身上的外套饰物。 具有凌虐之意,不合于正道。六三:剥之,无咎。注释:继续剥去对方身上的衣物。但是对方并没有反抗,也没有拒绝。六四:剥床以肤,凶。注释:在床上,肆意地剥去其身上所有的贴身衣物。 不合于正道。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注释:这就是宫人的命运。 得排成一排以接受皇帝的宠幸。 这是命运,无所谓利与不利。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注释:好东西不是谁都能吃的,美女不是谁都能得到的。 帝王可以多得用大车来装,普通老百姓一个都得不到。剥卦的本意是:皇帝肆意的剥去宫人的衣物, 一阳剥五阴。但是这世界上有几个是皇帝?普通人用剥卦就会被反噬。 结果就成了:五阴剥一阳,成了自己被别人凌虐。 于是乎:大多数时候 剥卦都会被认为是凶卦。

  • 范曾讲国学:《易经》到底是一部占筮书还是一部哲学书

      既是一部占筮书又是一部哲学书。   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画八卦,总结大自然的规律,然后经过后世的周公父子,孔子等诸多先贤总结出来的大自然的规律。   正是通过这些大自然的规律,才可以占卜。   例如观天象、星象、云彩等等来预测天气,看人面相推断一个人的运势,这些并不是迷信,是无数的古人先贤,通过大量的实验,才总结出来的规律。   用数学上的观点来说,这就是统计学,布丰投针实验,你应该知道,每一次投针试验是随机的,但当达到一定的次数,他的概率确实固定的,还有物理学上的测不准原理、麦克斯韦方程等等。   很多都是有规律的,只不过有很多在数学上是没法证明的

  • 哲学的哲字是什么含义,根据是什么

      中国古代并无哲学一词,也没有相对独立的哲学学科,有的只是包容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和宋明理学中的相当于哲学的问题研究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关于古代伦理或者哲学的论文

      简帛研究 - 一个国际儒学联合会领导的研究中国出土简帛的专业学术站点。   典籍文化 - 介绍儒家,道家,佛教的经文,典籍。   杜保瑞-中国哲学教室 - 包含个人中国哲学作品专辑。   伏羲易经研究网站 - 含伏羲红崖天书解释、考证与相关内容。   高正文集 - 高正先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尤其是诸子百家研究的文集。   古典文学 - 道德经,孙子兵法,论语,中庸,大学和孝经,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   古国网 - 一个包含国学、文学、历史的网站。   鬼谷子 - 含《鬼谷子》全文。   郭齐勇文集 - 郭齐勇先生关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思想文集。   韩星文集 - 韩星先生关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研究的文集。   经典与解释 - 中山大学哲学系的科研网站。   刘固盛文集 - 刘固盛教授关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特别是老庄学、宋明理学研究的思想文集。   刘涛文集 - 刘涛先生关于中国哲学国学和方法论研究的文集。   孙劲松文集 - 孙劲松先生关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的文集。   苏子哲学网页 - 主要介绍先秦哲学。   乌杰网络学院 - 哲学研究,系统辩证学研究,前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乌杰的学术性网站。   杨全文集 - 杨全先生关于中国哲学尤其是佛学和道家学说研究的思想文集。   要览子籍 - 介绍中国先秦百家思想学说。   俞志慧文集 - 俞志慧博士关于先秦诸子学说尤其是儒学研究的思想文集。   周群文集 - 周群先生关于中国古代思想家研究的思想文集。   哲学大全 - 提供900多个著名哲学家的电子文本的链接。   中国传统文化网-儒学文化 - 浓缩儒家理论精华,再现儒学发展历程,一部中国儒学文化的百科。   中国传统文化网——诸子文化 - 墨家、法家、兵家、杂家、墨子、孙武、韩非子。   中国墨子网 - 介绍墨子生平。   中国文化研究

  • 为什么说《易经》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哲学的萌芽?

      第一,从易经诞生的时间上看,中国古代没有比它更早更完整的哲学理论著作。   第二,从易经的影响上看,对后世万家哲学,最明显是道家一派的影响甚大,其影响到现在还延续着。   第三,从易经本身的内容来看,它极具象征性地记录了中国上古时代以来的社会认识,是中国人开始以自己的智慧认识天地,社会,人生的标志。   从以上几点分析来看,说易经是中国哲学的萌芽一点也不奇怪。其它还有很多的事情可以或明显或隐约表现易经的哲学价值,简单是不能说得完全。

  • 什么是易经?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并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本条目讨论宽泛的易经,即包括《易经》和《易传》在内;在古籍里仅提到名字的“连山”、“归藏”(无论是否事实存在)则不予讨论。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有人认为,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宗教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政治、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     《易》被其后的诸多研究者所推崇,许多易学研究者都是当时公认的渊博学者。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东汉王弼、北宋程颐,后者如西汉京房、北宋邵雍。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现在流传下来的《周易》有两部分组成:     《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词、爻题、爻辞。形象地说,六十四卦如同著作的六十四章;卦画如同每章的序号;卦辞如同每章的题目和主旨;每卦六爻如同六个小节,爻题如同每节的序号;爻辞如同每节的内容。六十四卦共384爻,但为首的两卦乾和坤各多一爻,所以共386条爻辞。   《易传》:有十篇,又称“十翼”,是对《易经》的注释。《十翼》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在唐朝之前,《十翼》一般都认为是孔子作的。到了宋朝,欧阳修首先提出疑问,朱熹则深信不疑,现在已证明非孔子所作。吕绍纲先生说道:“《易传》已经是《周易》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离开《易传》研究《周易》,像汉人那样另搞一套,是一条绝路,没办法走通。”     《易经》包含一套独特的符号系统,用阳爻“—”(一个长横)和阴爻“--”(两个短横)三个一组相叠构成八卦,六个一组相叠构成六十四卦。八卦分别象征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以及这八种事物内涵的特质,并借由以上特质可以取类比像万事万物。     《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绝非随意排列,而是象征了事物的发展过程,每卦的卦画也富有深意。首两卦乾和坤各象征天地,又不仅止于天地,抽象出了世界初始状态中纯阳和纯阴的性质。接着阴阳相荡,化生万物,接下来的一卦便是“屯”,描述了世界初生时混沌的状态......     至第六十三卦为既济,其卦画是阴爻与阳爻均匀分布,并且阳爻居于奇数位(阳位),阴爻居于偶数位(阴位),意思是阴阳已发展至完全调和的平衡态,似乎世界归于静止了。但《易经》令人叹服......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