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十二生肖教案

  • 关于传统文化的手抄报有()、()、还有十二生肖剪纸图

      关于传统文化的手抄报、还有十二生肖剪纸图

  • 十二生肖龙的教案健康领域

      活动目标:   1、认识十二生肖并知道其排列顺序和自己的属相。   2 通过学习知道故事中比赛的意义及小老鼠获胜的原因。   3 喜欢小动物,养成爱整洁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十二生肖的图片 PPT 大镜子 《十二生肖的故事》和儿歌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十二生肖图案。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出示图片)。可以一个一个的出示,也可以一起出示提问:都看见了哪些动物,让幼儿说出动物名称。   图上一共有多少种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数数吧?   小结:这十二种动物我们叫做十二生肖也叫做十二属相,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在我们中国流传了几千年,每年就以一种动物做标志,一共有十二个动物,一种动物表示一个生肖,也就是一个属相。   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小朋友,你们都知道自己是属什么的吗?   -------老鼠,牛要是请你来给小动物来排排队,你们会让谁站第一个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或听听吧小结:放录音或图小动物为了抢到第一名,慌慌张张的都赶往南天门,小猪从篱笆堆里爬出来,小狗没有刷牙,公鸡吃完东西满嘴都是油,猴子脏脏的,羊的衣服没有扣好扣子,马的头发忘记了梳,龙的指甲忘了剪,牛忘记了穿鞋,蛇脱皮脱了一半,小兔子脸黑黑的,老虎还没有洗澡,苍蝇都还在身边飞呢。   哈哈,原来是这样的呀,小动物可真有趣。   还有哪只小动物没有说呢?(老鼠)那你认为是哪只小动物排第一呢?为什么?   让爱整洁的话题转到自己的身上,并请幼儿拿出镜子照下自己的样子,和别人比起来,自己整洁干净吗?   二 看动画〈十二生肖〉的故事,1 帮助幼儿了解生肖排列的由来并让幼儿知道排列顺序。   1、请幼儿分组给十二个小动物排队欣赏儿歌《十二生肖儿歌》   l 你们听到十二生肖的动物是怎样排队的?   3、再次欣赏儿歌,看看是不是这样排队的?这些动物在干什么?(再次示范儿歌)十二个动物是怎样的顺序排队的?   它们在干什么?——理解:按着次序排好队4、老师念儿歌,幼儿跟念,并做相应的动作。   3.结束(1)今年是什么生肖来过年?

  • 十二生肖算不算过大年的传统文化

      算是的   因为   每过一   年就会   变一个   生肖   希望我   的答案   可以   帮到你

  • 如何看手相教案分析.ppt

      看手相主要看3条吧。。生命线智慧线感情线

  • 幼儿园大班安全《着火了怎么办》教案

      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知道在平时生活中不能随意玩火。   二、技能目标:知道火警电话“119”,以及拔打的正确方法。   三、情感目标:学习几种火场逃生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幼儿的防火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火灾的发生的几种原因,知道火警电话“119”及学习正确拔打。学习几种火场逃生的方法和技能。   活动难点:   学习几种火场逃生的方法和技能,及学习拔打火警电话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火灾录像、挂图、湿毛巾、湿棉被、沙土、电话、119标志牌、情境表演(正、反面防火自救的情境)等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火灾录像,感知火灾对人类的危害。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段录像请小朋友看,你们一定要看仔细,看看录像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2.请幼儿仔细观看录像。   3.鼓励幼儿积极发言: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4.师小结:发生了火灾的确很可怕,大火会烧毁房屋,烧伤甚至烧死人们。但是我们不应该害怕,一定要镇静,快速想办法来对付火灾。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二、引导幼儿讨论防火自救方法。   1.幼儿相互商量讨论。   2.鼓励幼儿说出商量讨论的方法。   3.师归纳、总结:   (1)家电着火了,应该先切断电源。   (2)煤气着火了,应该先开窗通风,再关闭煤气阀门。   ……   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什么呢?(幼儿:拨119)拨119的时候我们要说清什么?(详细的家庭地址)如果记不住详细地址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家庭附近具有明显标志性的建筑,或者在窗户上系上鲜艳的纱巾、床单等物品。)   4.师:一旦发生火灾了,我们除了要救火,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我们小朋友能用哪些办法来保护自己呢?   5.引导幼儿讨论自救方法。   6.师归纳总结:   (1)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要是我们没有毛巾怎么办?鼓励幼儿说出把水浇在自己身上。)   (2)用水或棉被灭火。   (3)拨打119。(指导幼儿学习拨打119。)   (4)逃离火灾现场 。   三、观看防火救灾的情景表演,分辨是非。   1.师:老师请小朋友看两组情景表演,你们边看边想:那组小朋友做的对?为什么?   2.幼儿观看反面情景表演。   发生火灾了,幼儿有的吓哭了不敢动,有的用手扑打火苗……   3.幼儿观看正面情景表演。   发生了火灾,幼儿有的打电话,有的找湿棉被扑火,还有的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4.引导幼儿讨论:哪一组做的对?哪一组做的不对?为什么?   5.师总结概括:   小朋友真聪明,都能分辨出哪一组是正确的急救方法,并说出了充足的理由。在生活中遇到火灾一定不能慌张,先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接下来就要拨119报警,记住一定要说清详细地址。   四、组织幼儿进行防火、自救演习,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1.多媒体播放火灾情景:不好了,发生火灾了,快!孩子们,我们应该怎么办?   2.幼儿运用所学知识救火逃生,师仔细观察并引导。   3.师根据演习情况小结。   五、活动延伸:   建议家长配合老师引导孩子掌握更多的防火自救的技能技巧,教育幼儿不随便玩火,放炮仗时要有成人带领。

  •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

      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和“道”字组成一个整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中国五千年辉煌的传统文化只是追求一个德字,讲究一个德字,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它们各自的文化都是建立在德字上。古代“得”与“德”相通,“得者,德也。”得什么?得的就是对宇宙真理——道的同化,凡是符合道的“得”都是“德”,不然就是无德。古人云:“道之在我之谓德。”古人把德与道直接相通,德是内在于人的道。德从道中来,德是道的体现,是道在不同层次的标准和要求,同化宇宙真理就是一个“得”者,就是一个大德之士,一个得道者。自古以来,道德一体,修道就是修德,修德就是修道,道德是一而不一,二而不二,不可分连。老子在《道德经》里也已经把这个道理讲清楚,老子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意思是最大的“德”,就是“道”的体现和作用。   中华文化一开始就把道与德紧紧结合在一起:《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成之者性”,“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天行健,君子从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礼记》中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些中国文化的经典名句,每句都是道德一体的体现。可以说,中华文化是道德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着道德一体的精神,不管是本土的道家和儒家,还是外来的本土化的佛教,都是体现于这一精神。中华文化要求治国、治家、治身都要根据道的准则,“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道德经》54章)这样使社会“道普德溢”,天下仁爱太平。这是儒、释、道三家的理想,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千百年来要达到的社会境界。   (一)   中国古代的圣人们,从三皇五帝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都是体悟和遵循大道而行的人,历来被奉为有德的人,他们开创的社会都是不同历史时期中最美好社会。而今,历史已经远去,远古的传说和文献早已湮灭难觅,现在的人已经很难体察和理解那些时代的美好,和那些时代人们所追求的高尚的道德理念和人生价值。如今,人们只能从周公和他所开创的周朝社会中看到一些端倪。   在古代的圣人中,周公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一个伟大的道德家。他提出的“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思想,成为周朝最重要的治国纲领。周公说:“不可不敬德”,一定要“自敬德”,并且必须“疾(急)敬德”,只有发挥“德之用”,才能永保天命。(《召诰》、《无逸》)周公深切地认识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天不讲亲情,只有发扬仁德的,才会得到天的庇佑),道德是立身立国的根本。因而,周朝把道德的完善看成是治国的第一要义。周人推崇先王的德行,他们编写的《诗经》中津津乐道地颂扬从后稷、公刘、古公、到文王、武王这些先祖们如何有高尚品德,如何进德修业,以德兴国的事迹。他们把文王的仁政视为榜样:“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文王的神灵在天,啊,神灵显赫在天上。《诗经·文王》)周朝这些圣君贤臣的德行,也历来被后世的炎黄子孙堪称为人生的楷模。周公的以德立国的思想,是周朝的主流思想。在周朝社会中,人们所追求的道德功业和道德人格成为这个社会的人生理想,被各个阶级的大多数所认可,甚至成为下层社会成员共同追求的目标,人人追求道德,坚守道德,发扬道德,甚至把道德高于自己的生命,“杀身成仁”成为道德准则,整个社会处在道德的氛围和环境之中。在西周的一些早期文献中,已经初步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德治思想。周人对德的自觉和对德的认同,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周公在历史上另一个伟大功绩就是“制礼作乐”。周公在“损益”殷礼的基础上使传统的礼制、礼仪,严密化、系统化,从而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创设了适合当时社会的优秀文化制度,其具体内容包括一系列社会、政治等制度,还有一系列相应的道德伦理规范和文化教育的方式,形成一整套完备的典章制度,称之为“周礼”,或“周公之典”。周朝的礼乐文明,一直被视为后世社会的典范,被认为是上古社会的鼎盛时代,孔子赞叹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于文哉!吾从周。”(周朝借鉴夏商二代的礼仪制度,多么丰富多彩啊!我赞成周朝的礼仪制度。《论语·八佾》)   礼是道德的表现形式,周公通过礼仪规范人在社会中的行为,使人保持德行,与天道合一。因此,王维国认为周朝制度的变化“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续)

  • 《装成狮子的毛驴》教案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要有爱心   活动准备:   课件、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师:爸爸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他们对吗?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是怎么爱你们的,谁来告诉大家,请你来说一说。   学生:妈妈喜欢打扮我,爸爸妈妈喜欢抱抱我(这就是他们对你的爱,说的多好啊!)   爸爸妈妈喜欢把玩具送给我。   师:爸爸妈妈是怎么爱你们的,爸爸妈妈带我出去旅游,玩遍每个地方,你也觉得很高兴对吧!   小朋友们,小手轻轻放下来,我们有了爸爸妈妈的爱,我们多么幸福啊!   二、出示图片,讲故事   1. 师:可是在城外的一座动物园里有一只小狮子,他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爸爸妈妈,冷的时候没地方住,饿的时候没东西吃,生病的时候也没人照顾他,他整天浑身发抖,哆哆嗦嗦,人们都叫他"哆哆"。   师:你们说哆哆可怜不怜啊,   生:可怜   师:是啊,动物园里的人看哆哆这么可怜,就给他找了一个狗妈妈   师:仔细看一看这只狗妈妈长的什么样子呢?   幼儿:长长的头,耳朵又大又长   鼻子,眼睛大大的,舌头大大的   尾巴长长的   师:他的身体长的什么样子呢?   师:这只狗妈妈呀,他长的身体胖胖的圆墩墩的,像个胖墩,大家都叫他"胖墩"   师:这只善良的狗妈妈看到可怜的哆哆,就决定要好好的照顾他,请你们说一说狗妈妈会怎样照顾哆哆呢?   幼儿:给他买东西,喂哆哆吃东西。(就像你妈妈照顾你一样。)   幼儿:给他买衣服穿。   师:把他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师:还有谁来说狗妈妈是怎样照顾他的。   幼儿:带小哆哆出去玩   师:带小哆哆出去玩,让哆哆觉得很高兴!   幼儿:生病的时候照顾他   师:生病的时候还可以让小哆哆在身边陪伴他   师:孩子们想的真好,真是有爱心的小宝贝,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狗妈妈到底是怎样照顾小哆哆的,   师:出示图片,这里面有四幅图,请你仔细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师:请你说   幼儿:我看到了狗妈妈给他吃东西了,狗妈妈在亲亲他抱抱他,狗妈妈和他做游戏。   师:你能上来指指吗?狗妈妈和哆哆会做什么游戏。   幼儿:做手指游戏。   师:宝贝让我和你一起来做手指游戏。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好的,请坐下。   师:我们一起来瞧一瞧,还有一幅图呢。这幅图上他们在干什么啊!   幼儿:握握手。   师:我当胖墩妈妈,你做我的宝贝,我们来握握手。宝贝握握手,好的,请坐下!   再喂哆哆吃饭--在和哆哆做游戏--再亲哆哆--在握手,   师:狗妈妈为了照顾我们的小哆哆给了他好多好多的爱,睡觉时狗妈妈会唱起温柔的摇篮曲。让我们一起来跟着哆哆来听一听吧!   听音乐,讲故事,让幼儿欣赏。(请幼儿哆哆睡觉的样子)   师:妈妈唱的好听吗?   幼儿:好听   师:哆哆听着妈妈的摇蓝曲,轻轻的闭上了眼睛,美美的睡着了。小朋友们让我们也来学一学妈妈和哆哆睡觉的样子。我们靠近的两个小朋友,一个做妈妈,一个做哆哆,就像他们俩个人,妈妈把哆哆抱在怀里,准备好了。   师:播放摇蓝曲   小哆哆乖宝宝,宝宝快睡觉,好好睡觉睡好觉,宝宝要喝奶,小哆哆乖宝宝,宝宝睡觉了。   小哆哆己经睡着了,好了,小哆哆们醒过来吧!你们心里觉得幸福吗?   幼儿:幸福   师:是啊,哆哆也和你们一样他心里觉得也很幸福,   师:哆哆在妈妈的精心抚养下一天天长大了,长高了,你们看现在得哆哆长成了什么样子?谁来说说看长成什么样子了,请你来说说   幼儿:很威猛 师:还有谁来说一说   幼儿:长的像狮子王一样。   幼儿:长出了长长的鬃毛,锋利的爪子,凶猛的眼睛   师:是啊,哆哆长大了,长高了。长的比狗妈妈还高,你瞧他的眼睛又神气,又威猛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我们轻轻的起立,来学一学哆哆神气威猛的样子,我来瞧一瞧,哪个小朋友最像哆哆,这里有一只强壮的哆哆,你的表情很像哆哆,真厉害。你们表演的都很棒,为自己鼓鼓掌,表扬表扬自己。好的,轻轻的坐下来。   幼儿:老师现在哆哆会不会吃了狗妈妈吗?   师:让幼儿观察狗妈妈的变化?--狗妈妈变老了(耳朵上有皱纹 身体变得瘦瘦的)   师:是啊,妈妈的耳朵上长出了皱纹。头上也长出了皱纹,再看看狗妈妈长的什么样子,原来是胖墩,现在怎么样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学狗妈妈没有力气的样子。这个狗妈妈脑袋都耷拉在一边了,这个狗妈妈背都驼起来了,哆哆长大了,狗妈妈变老了,那哆哆会不会吃了狗妈妈呀!

  • 苗族芦笙节教案中班

      苗族的芦笙节 一个热热闹闹的节日,带来一番独有的喜庆;一个和和睦睦的节日,带来一份安宁;一个融歌、舞、乐于一体的节日,带来一次美的升华。 苗族的人民热爱生活,希望新年新气象,芦笙节也是为了喜迎新春,给新年讨个彩头。 悠扬的曲声划破河面,鼓声响起来了,敲锣声越来越强。身体随着芦声摆动,伸展着每一个部位,风从耳旁拂过,人人手中捧着芦笙,那是一根短竹,苗族人把它斜着削下,上面拴着红色的丝带。路旁的灯柱上,椅子的扶手上,都拴着一条大约一厘米宽的红色绸带,他们把绸缎挽上两个结,两端各留出约三分米的长度。人们手舞足蹈,忘掉一切的不愉快,丢掉所有的烦恼,抛开全部的世事。 尽情地吹,忘情地吹,痴迷地吹。人们举着芦笙,竹节上幸存的竹叶,在微风袭来时翩翩起舞。 吹吧!释放自己! 吹吧!舞动生命! 吹吧!舞动起来! 广场上人山人海,手上无不捧着芦笙。芦笙的大小并不完全相同,那是当地的人们,自己动手制作的。选择竹子,要选择那些长得秀气的,挺拔幼稚的那样,吹出的音才是最美的,最动听的。 把芦笙捧起来吧!捧起今天的成就,捧起明天和未来的希望,音符在空中跳跃,舞动的鼓点,带来无数激情。 忽然,一阵歌声传入耳畔,“大芦笙,耶啰耶,小芦笙,耶啰耶。大小都是金芦笙,耶啰耶金芦笙......”

  • 黎族的传统文化 10分

      黎族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信仰,各地均以祖先崇拜为主,也有自然崇拜,个别地区还残留着氏族图腾崇拜的痕迹。黎族信鬼,特别是祖先鬼,祭祖先是黎族的重要宗教活动,以求祖先保家人平安。 黎族人们为追念黎母繁衍黎人的伟绩,并告诫后人,女子绣面、纹身是祖先定下来的规矩,女人若不绣面、纹身,死后先祖不相认--祖先崇拜。   黎族服饰风格独特,无季节之分。黎族男子一般上身穿无领对胸无纽扣麻衣,腰间前后各挂一块麻织长条布,头上缠红布或黑布,形状有角状和盘状。妇女的装饰一般穿对襟或偏襟,直领或圆领上衣,上衣边沿绣花,并缀以贝壳、铜钱、穿珠等饰品,黎族女性习惯头带花巾,下身穿筒裙,再加上头发扎成球形,黎族妇女以前有纹身的传统习惯,现已不多见。再加上插上个银簪或者骨簪。每年三月三,黎族人民都会穿上他们独特的服饰为大家展示他们独特的魅力的。   黎族人民很早就懂得利用木棉做为纺织的原料。公元五世纪的时候,黎族的纺织工艺就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黎锦配色以黑、棕为基本色调,青、红、白、蓝、黄等色相间,花纹图案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一百二十多种。除筒裙外,用黎锦做的花幅、壁挂、花带、挂包等工艺品颇受人民的喜爱。

  •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料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编辑本段中华文化   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在黄河流域产生的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不断向长江流域农业文明过渡、发展。长江流域农业文明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黄河流域早期农业一般主要是种植粟,长江流域农业主要是种植水稻。北方草原游牧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流域农业文明区域和北方草原游牧文明区域有一过渡地带,这一地带也是历史时期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主要是汉族)相互争夺的主要区域,在这一区域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也不断获得直接的交流、融合。   编辑本段中华文化的起源   中华民族在神农时代以前的政治形态是部落政治,而部落的领袖是「巫」。这种说法与传统的认知差异很大,在历史上人们的认知中「巫」是迷信的,「巫」是装神弄鬼没有知识的。实际上在先民的原始时代「巫」是科学家,「巫」代表知识的权威。   原荒时代,先民知识未开,见大自然各种现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气候变化的风雨雷电等等。因不了解,而心生疑、恐怖。对于这些疑惑要想获得答案,只有去向「巫」就教。巫对于这种现象,经过观察,思考,分析等过程后做出的结论是风有风神,雨有雨神,雷有雷神,电有电神,其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无不是各有一位神在主宰。神主宰论,现代人看来太不科学,太迷信了。但谁敢保证当代科学家对宇宙现象所做的解说,等千年以后,不会被推翻而指为迷信,反科学的呢?   另外,人类有两件事情无法自己处理,必须要求助于他人。一是生理的,人没有不生病的,人生了病必须要请医生诊治。二是心理的,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总是患得患失,东想西想,犹豫不决,这时必须要请教他人提供意见作参考。现在的人当然知道,生了病要去医院诊疗。心中有犹豫不决的事,要请教至亲好友,或者向专家咨询。在原始时代,这两件事发生了,求助于同一人,就是「巫」。由古「医」字写作「医」,及卜筮的「筮」字可做证明。   (一)先谈一谈巫的治病,原始时代,先民所害的疾病是很简单的。多数是饮食不适合,所引发的肠胃病「腹泻」之类,和气候不适应所引起的「感冒发烧」等。当先民生病去求助巫的时候,巫最初也是用祈祷的方式求助于神。但是病是现实的,正在腹泻的病人靠祈祷是止不住的。聪明的巫便改换用食疗的方法,顺手采一些植物给病人吃。当然没有经过白老鼠、兔子、猴子做试验,直接做临床,是非常危险的事。所以病人吃的结果,有的病好了,有的没有影响,有的更严重了。巫又把它记录下来,什样的草治什么病,把植物的形状绘出来。到神农时候又把它整理归类汇编成「本草纲目」,所以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就是指此事,绝对不会是用自己做试验。   (二)再关于问事:先民所问的事,以气象为主。主要是为了打猎。让我们回想一下,气象台具有最新的科学仪器,尚且无法预测气象的变化,巫又有什么本领可以确实预测呢?然后巫发现对于事情发展的推断,不如用药治病一样那么直接,那么明显,会产生极大的落差。对于人民的问题,又不能不回答。聪明的巫对于人民所提的问题不再予以明确的答案,而改采比喻的方式给对方一个暗示。而其比喻多随兴采用民谣歌词。一直流传到伏羲,把历代的巫回答人民的答案加以整理归纳成六十四个个案,这就是《易经》的由来。「医」和「易」是一对双胞胎,是人类文化的两大主轴,有关《易经》的版本流传:在人类没有符号文字之前,是采用结绳记事,《易经》的八卦的「阳爻」,「阴爻」是用一个大结,和二个小结分别做代表。一串一串绳子结挂在墙壁上就是「卦」的由来。而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叠而组合成的,因此每一个六十四卦的卦是由二个三爻卦相联结,所以便称做「连三」。又因为三爻卦中没「三」这一卦,只有「山」「艮为山」。由结绳进步到符号文字以后,把「三」连结起来就像「山」如干卦的排列是「」好像两个山字连结起来的样子,故把「连三」改为(连山)了。由于文明的进步,人类知识渐开,对周遭事务的认知也有改变,故对(连山)易有所修订整理。至黄帝时代,发明了文字,把原先挂在墙壁的(连山)易,修改成平面的符号。发现易的排列,应该由坤干两卦开始。而且人类生活最重要的地方是大地,故把坤、干排在干卦前面,排在第一,为了正名故改为(归藏)。一直延用到殷朝。周文王被纣王政治迫害,被囚在羑里。周文王被囚困在羑里为了避免纣王对他起谋反的疑心,所以对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书籍不敢读。只有弄一本(归藏)易来读,以示胸无大志。即是文王羑里演易故事的由来。(归藏)易经周文王修订整理即改名为《周易》。对《周易》发扬最有力的是孔子。孔子周游列国反鲁,六十八岁获得《周易》,发现自己心中一切的疑问,在《周易》中都可以得到满足的答案。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可见其用功夫之勤。并为《周易》写了十篇文章,阐扬《周易》的理论。最后感叹「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自叹读易太晚了,假如在五十岁读到《周易》的话,就不必周游列国,到处问道了。《周易》经过孔子整理后,就定稿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敢更改只字词组。所以(连山)、(归藏)、《周易》实际上是一本书,由于版本不同而书名亦有所异。   编辑本段传统文化:   参看中国古代文化 。   农历 - 武术 - 二十八宿 - 对联 - 龙 - 五行学说 - 八卦 - 中国传统节日 - 中国古代哲学 - 儒家 - 气- 道 - 茶艺   编辑本段传统学科:   数学 :《周髀算经》; 《九章算术》(三国时刘徽著); 祖冲之; 算盘 。   天文学:天象观察记录, 发明观测仪器:圭表;浑仪;简仪;高表;仰仪,制定历法(农历)。   医学 :中医,藏医,蒙药 。   农学 :《齐民要术》,贾思勰著 《水经注》郦道元著   四大发明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   建筑:参见中国建筑 ,园林 ,庙宇 ,宫殿 ,故宫 ,阿房宫 ,塔 ,万里长城 ,墓葬建筑 。   绘画:中国画 ,清明上河图 。   书法 :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硬笔书法 。   音乐:中国民族音乐 ,中国戏曲 ,传统民歌 。   舞蹈:古代舞蹈,周朝雅乐 ,大舞 ,小舞 ,汉朝乐府 ,唐朝乐舞 ,现代舞蹈,彩带舞,武功 ,扇子舞 。   戏曲:京剧 ,评剧 ,越剧 ,粤剧 ,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 。   曲艺 :相声 ,歌仔戏 ,皮影戏 ,布袋戏 ,南曲 ,高甲戏 。   戏曲影视: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史 ,中国电视 ,中国电视史 。   服饰:参见中国服饰 。   饮食:请参照中国菜 。   八大菜系 :川菜 (四川菜)   湘菜 (湖南菜)   粤菜 (广东菜)   苏菜 (江苏菜)   鲁菜 (山东菜)   浙菜 (浙江菜)   闽菜 (福建菜)   徽菜 (安徽菜)   筷子   教育:国子监 ,太学 ,科举制 ,私塾 ,书院 ,翰林院 。   文学:参见中国古典文学 。   中国神话 。   中国寓言 。   中国典故 。   中国小说 。   中国诗词 。   体育:象棋 -- 围棋 -- 武术(功夫) -- 气功 。   华夏文明的文化逻辑与“天圆地方”说存在密切关系。当然,如果我们认识到井田制度的文化来源——“疆理”农业和“疆理”规划对土地产权初始界定的作用和意义。那么,从“天圆地方”和“疆理”农业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与文明起源的历史脉络是非常清晰的,而这种文化关系甚至可以追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的河南省贾湖文化时代。所以,井田制度的破解不仅可以解决中国夏、商、周三代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中国文化与文明的起源问题。文化、政治、经济及其制度安排之间本来就存在整体性的结构关系,只是传统经济学理论没有予以必要的揭示而已。实际上,重商主义并非谁试图摆脱就可以摆脱得了的。制度安排应当是探讨文明的一条重要路径,同时也是讨论一定社会结构经济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