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全文阅读白话文

  • 生肖守护神全文阅读

      www3.2100book.com/...1.html   世纪文学的,   o(∩_∩)o...

  • <<易经>>的白话文

      经白话文     “此事非易亦非难,三昧唯凭信行愿”。唐代庞居士全家,禅林崇仰。庞公说:“难难   难,十担油麻树上摊。”庞婆说:“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其女灵照说:“不难亦不   易,饥来吃饭困来睡。”老实念佛,即是无上深妙禅,“棒打石人头,曝曝论实事”。谁和   你说难道易,若论难易,古佛过去久矣!“三昧”指念佛三昧,乃一切三昧之王,故又称宝   王三昧。入此三昧,但须信愿行三资粮。信须深信,如蕅益大师的六信,如截流大师的正   信。愿须切愿,欣厌恳切。行就是老实念。   (三)老实念   但只老实念 不必问如何 莫管同与异 休论自与他   只贵愿力强 那怕妄想多 散乱固成病 分别易入魔   境缘无好丑 佛号一扫过 句句念能真 决定出娑婆   前则偈云:“三字真传老实念。”故以《老实念》偈紧接于后,须在箭靶红心里面射中   红心,方是承受圣教真传的好手中的好手。   “但只老实念,不必问如何”。“老实”很平常,但确甚希有。唐代有位婆婆,人问台   山路怎么去?她只是回答:“蓦直去。”任何禅宗巨匠都勘她不破。“蓦直”正与此处之   “老实”同样平常,同样是甚极奇特。妙就妙在不给你留下思议之处。才有所思,不是了   也。念佛参禅,都是如此。所以开口第一句,直说,“但只老实念”,绝对唯一的老实念   佛。不可再问这问那,若还在东问西问,早是不老实了,所以宗门说:“不问如何与若   何。”   “莫管同与异,休论自与他”。华严宗依六相而谈法界事事无碍之义。六相是:总相、   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这六相是从体相用三方面来讨论平等与差别的涵义。同异   二相是相上的平等与差别。例如砖瓦木料虽形相各各不同,可是可以合造成一间屋子,显示   了同相。在一个屋子里面,砖瓦木料各有自身之相,这是异相。以相上的同异为例可以推想   体上的总别与用上的成坏。所以这里就以同异为代表。

  • 易经全文的白话文翻译和易经64卦的详细解释

      你好,我可以很严肃的告诉你,如果你想学习易经的话,请你先准备好易传,包括象传、彖传。把它们综合着一起看会好理解一些。不要看什么白话文的翻译,因为易经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书籍,任何的译本都夹杂了作者自己的理解,所以就不是易经的本意了。

  • 《古诗三首》的全文是什么?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啜?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三字经全文2。l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欲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唐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   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帝号纷   迨灭辽宋犹存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   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   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堂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这是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③,非常名。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第三章   [原文]   不尚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第四章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⑾。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③,动而俞出④。多闻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一视同仁,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④!其若存⑤!用之不堇⑥。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非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第十章   [原文]   载营魄抱一①,能无离乎?专气致柔②,能如婴儿乎③?涤除玄鉴④,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⑤?天门开阖⑥,能为雌乎⑦?明白四达,能无知乎⑧?生之畜之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⑩。   [译文]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吧?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③。埏埴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第十二章   [原文]   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驰骋⑦畋猎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第十三章   [原文]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⑤。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第十四章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④,故混而为一⑤。其上不徼⑥,其下不昧⑦,绳绳兮⑧不可名,复归于无物⑨。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⑩。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⑾。能知古始,是谓道纪⑿。   [译文]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豫兮③若冬涉川④;犹兮⑤若畏四邻⑥;俨兮⑦其若客⑧;涣兮其若凌释⑨;敦兮其若朴⑩;旷兮其若谷⑾;混兮其若浊⑿;孰能浊⒀以静之徐清?孰能安⒁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⒂。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⒃。   [译文]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③,其贵言④。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⑤。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第十八章   [原文]   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亲不和③,有孝慈④;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第十九章   [原文]   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②以为文③不足,故令有所属④;见素抱朴⑤,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⑥。   [译文]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第二十章   【原文】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怕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若海,漂兮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俗译】   断绝智巧的心思,反而使人没有分别计较的忧愁。则可以免除世俗之忧,也就是与世俗的“忧”隔绝开来。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原文]   孔①德②之容③,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④。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⑤;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⑥,其中有精⑦,其精甚真⑧,其中有信⑨,自今及古⑩,其名不去,以阅众甫⑾。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⑿。   [译文]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③为天下式④。不自见⑤,故明⑥;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第二十三章   [原文]   希言自然①。故飘风②不终朝,骤雨③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④;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⑤。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   不言政令不扰民是合乎于自然的。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从事于失的人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就会有人不信任。   ◆◇◆第二十四章   [原文]   企①者不立,跨②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第二十五章   [原文]   有物混成①,先天地生。寂兮寥兮②,独立而不改③,周行而不殆④,可以为天地母⑤。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⑥,强为之名曰:大⑦。大曰逝⑧,逝曰远,远曰反⑨。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⑩。域中⑾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⑿。   [译文]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 求 易经全文

      《易经》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   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   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见龙再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   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亢龙有悔,盈   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   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   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 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①世而无闷,不见是而   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乾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   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何谓也?   子曰: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知至至之,可与几也。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   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何谓也?   子曰: 「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君子进德修业,   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何谓也?   子曰: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圣   人作,而万物□②,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 何谓也?   子曰: 「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乾龙勿用,下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或跃在渊,自

  • 全文免费阅读僵尸老公,接吻请拔牙

      僵尸老公,接吻请拔牙   作者:锦夏末   简介:她刚穿越就被僵尸给潜了?这只僵尸还要带她回僵尸世界大婚!拜托,我们才认识一天而已,怎么说结婚就结婚?而且这婚姻的最根本问题是人与僵尸的品种不一致啊!只听某尸道来:“结婚与丢去喂下等尸,自己选择。”于是乎…

  • 三命通会白话文翻译 15分

      你这是看的三命通会?我也想学学,给我分享一下,这个跟我那次算命的时候说的是一种格式的。而且挺准的。

  • 《周易乾》的全文?

      周易·乾文言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乾·文言〕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乾·文言〕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乾·文言〕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乾·文言〕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乾·文言〕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乾·文言〕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乾·文言〕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文言〕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乾·文言〕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乾卦辞·文言〕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乾初九·文言〕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乾九二·文言〕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乾九三·文言〕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乾九四·文言〕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乾九五·文言〕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乾上九·文言〕   周易·坤文言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   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坤卦辞·文言〕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坤初六·文言〕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坤六二·文言〕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坤六三·文言〕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坤六四·文言〕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   〔坤六五·文言〕   阴疑於阳,必战,为其嫌於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坤上六·文言〕   《周易·乾卦》管见   乾者,健也,天行健,是故乾道变化,资始万物而统天也。乾之六爻皆阳,其所重刚者,亦已甚矣,然则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者,何哉?以其群龙无首之故也。何谓群龙无首?曰:乾之六爻,三当位三不当,其当位者故乘位就势流德天下,其不当位者,以阳犯阴,俾阴化阳,则以去甚去奢去泰而去盈者也。天之道,阴阳冲气以为和方可长生久视,若其进而不退先而不后,谓之亢龙,非所谓知止之道也。老子曰:柔弱胜刚强,阳以配阴,则化而恭且劝也,岂复躁进以为首哉?故曰:群龙无首。   元亨利贞者,元则亨,亨则利贞也。元者,始也;始者,性也。婴儿在腹,莫不有其性,故从其性则是御乾道矣,何謇謇于绳墨规矩与?故元则亨。贞者,正也,正则前矣。是故亨则以进。乾卦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初九,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天行有时,登高必自卑,君子固耻居下流,然知天道者,岂不闻抑扬之道、进退之理乎?老子曰:不敢为天下先,正道也,何哉?后其身而身先,藏器以待时者也。凡物之初肇莫不幽微不显,非欲隐忍绝灭于蓬蒿之间,将以有为也。韩信有胯下之辱,而子长全刑余之躯,皆以隐而未现、行而未成之故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子进德修业愍勉而行,不虞自试。见龙在田者,锋芒初试,光而不耀,不自矜,亦不碍物,故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之诸爻皆称龙,九三独曰君子,何哉?曰:九三于三材为人道,居人道而有乾德,君子之象也,以故称之。易之爻,三多忧四多惧,以其上下乎二体之间也。然则虽厉而曰无咎者,何也?亦以其乾惕而已矣。鸟栖高枝弹射难加,鱼潜深渊网钓不及,士处岩穴而朝乾夕惕,岂复得咎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四,盖已由下卦至上卦,由小成而入大成,或可有为也。君子审时度势,厚积而薄发,故曰或也。凡事谋之在人而成之在天,得其时则正,不得其时,虽千方百计,无由而成也。九四者,揆之三才,居人而远地,非所以长生久视之道。进虽可臻九五之境,而退亦颇有多藏厚亡之忧也。是故虽或跃在渊,向所以乾、惕者,犹未可废也,方可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此爻为乾卦之主,既得中而复当位也。九二曰利见大人,九五亦曰利见大人,两相比照,九二得中而不当位,在田而未在天,犹复幽微未显也。至九五,则驰骋天宇翱翔太清,至矣哉!   上九,亢龙有悔。老子曰:物壮则老,是故遵道之人,必欲去甚、去奢、去泰、去盈。彼飞龙之在天,亦可谓盈穷而泰极者矣,然未谙穷通之理,不恤知止之情,至亢龙,则贵而无位、高而无民,焉得不萎蹶困顿哉?反者,道之动也。天下万物莫不与时偕行循环翻覆,故桃夭李秾止于一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非有持盈保泰之理也。审乎此者,方可为君子。   群龙无首者,用九之时,龙首不可见也。见则劳矣。劳则为潜龙之大忌矣。子罕言利,又云:欲速则不达,故乾道亦不劳为上,不计其进之缓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