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和佛经比

  • 佛经为何和易经是相反的。

      喔?佛经与易经相反,这个结论还是很新鲜。   可以问问楼主是怎么得到这个结论吗?   小佬看过佛经也看过易经,虽然至今仍没有入门,也看出了这两个经都是指月的路标,只是路标上用的词汇有些差异罢了。   佛经一部《大藏》太过浩瀚,只举《金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易》曰:周流六虚变动不拘。此两句都是说一个人如果要真正得彻底的大解脱大自在,心就不要执着任何人、事、物。   具体方法上,佛家如上座部通过九次第定(或禅宗参禅)达到“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易(或说儒家)通过闭目养神达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这里的“通”是指通达“六十四卦周而复始无终点,没有一卦是全吉从而知道都不可执着”这个结果。   这种对一切自然现象中的人、事、物都不执着,“境来相应境去不留”,不正是佛家的大圆镜智吗?这种心境,佛家称做:“空”,儒家(易)中称为“虚”,不就是个同体异名吗?   佛经三藏、易六十四卦,都是为了说明这个心态而不厌其烦地没完没了的解释来解释去。可惜,解释的越多,引入的概念越多,把人都给搞糊涂了。所以绝大多数学佛学易的人都被经中一词一句困惑一生,不得其解,这也是佛与圣人没有想到的结果吧。   离开了实修实证,无论头脑如何聪明如何能思辩,想要看懂佛经和易经,真是难于上青天啊。

  • 易经与佛经的中心思想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汉初刘向校书时《三易》仍存,汉后下落不明),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1]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 佛经和易经哪个深奥

      佛经可浅解得浅利益,深解得大利益。佛经通达易经也通。一起学可以看蕅益大师的易经禅解。南无阿弥陀佛!

  • 关于在家读佛经的问题

      你应该读诵时要这样想,周围很多护法神在听我读诵经典,护法神在佛堂,一般不进卧室,我应该更加认真,让大家法喜充满,功德无量。

  • 解梦,求佛经注解。

      建议你 看《地藏菩萨本愿经》   如按《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内容做的话 对你本人也会有极大益处   念:那摩(南无)地藏王菩萨   《地藏菩萨本愿经》: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睡梦中悉皆安乐。   《地藏菩萨本愿经》: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中,阎浮提内,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一切人等,及异姓种族,有新产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与读诵此不思议经典,更为念菩萨名,可满万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报,便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若是承福生者,转增安乐,及与寿命。   读经是消业障的第一步,以后坚持在心中默念 “那摩(南无)地藏王菩萨” 名号,可使本人逢凶化吉 转变不好的命运。如果坚持每天念一千遍,念满一千天,可使本人一生平安 富足。   在读佛经的问题上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明确说明可用来读 可消业障 。佛经不打诳语,有此经典明确说明,不必疑惑。对于佛经,一信解百惑。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一本书 读完一遍需要90多分钟吧

  • 牵姻缘的佛经

      世间的所有人所有事都是因缘聚合。   姻缘更是两个人的很多世很多世缘份具足的结果。多世以来种下了夫妻的   因,现在结姻缘的果。世间多少感人的悲欢离合真实的爱情,最终只少了那   一点点的因,而未能成就爱情的果。   你若喜欢可以每日诵大悲咒108遍,然后回向自己所求。   但是不能保证如你愿,因为很多世不足的缘分,不能凭你几日或是这一世的   功课就补足了。如果差少少,或许有用。   不过诵了咒,肯定增加了福分,智慧。身体也健康。   也许当你的福分智慧不一样的时候,想法也不同了。

  • 婚后没有孩子佛经怎么解释

      业障所致。   就是说,前世曾经做过错事、恶事,伤害了别人或者别人的孩子,今生因为因果报应,感得没有孩子。   解决办法:   1. 真诚忏悔:在佛前忏悔和赔礼道歉,求你曾经伤害的众生亡灵原谅你的过错;   2. 送子观音:在观音菩萨面前求子;   3. 布施和放生:给寺院布施,或者给其他需要资助的人。对寺院组织的放生活动,要随喜和参加。   之后,相信你一定会圆满所愿。   阿弥陀佛!

  • 佛经是谁写的?

    佛教的经书是由最早的佛陀入灭之后,由佛弟子结集的,当时分在王舍城外灵鹫山的窟内和窟外分别结集。五百阿罗汉在窟内,上千比丘在窟外;故此成为后期的上座部和大众部两支。上座部即现在的泰国、斯里兰卡、缅甸为代表;大众部发展成大乘佛教,以中国为代表。 佛经是佛弟子纪录佛陀在世时候的言行和修持法门,以及开示宇宙真理的文字。由于阿罗汉并非凡夫,具有神通,他们都能够背诵佛陀当时的说法,在窟内主要是由阿那律尊者诵律藏,阿难尊者诵经藏,由迦叶尊者等诵论藏。他们都是口口相传,而且他们的记忆和背诵能力都相当超群,可以背诵几万偈颂。但是,后来由于众生业力和能力差异,背诵得有些差异了,所以就纪录在菩提叶上,又叫贝页经(开始窟内阿罗汉结集没有写在贝页上,他们都会背诵,无须纪录了)。 这样,经书谁写的,你该清楚了吧,就是由佛弟子们纪录下来的,记录佛陀的言说的文字。 作者根据什么理论写的?你这个问题就在问论典了,因为律藏和经藏是不能随便更改,是佛陀宣说的,只要论藏可以涉及到后来的作者撰写的说法。那么后来的祖师大德根据什么呢?就是根本经藏和律藏以及佛陀宣说的宇宙真理来发挥的,这就是后来大量的论典问题了。包括〈大智度论〉、〈成唯识论〉等作品。 佛教徒都要根据经文唸经吗?佛教徒当然要根据经文唸经了,因为经文是圣人所说的,其中意思就是真理,你又怎么能更改呢?而且更改之后如果违背真理的话,你不是有罪过了吗? 唸经是为了什么?唸经为了什么的问题,其实就是在净化凡夫众生杂乱心,契入到诸佛菩萨的真理当中去,以经文的意思来指导你个人的人生实践,包括社会实践和人际相处等等方面,其既可以指导世间的人生实践,又可以指汇出世间解脱的修证,是双重的作用,正因为这样,当然要念经了。而且唸经也会消除自己的业障,开发智慧。是解脱人生烦恼的智慧,也是根本智慧。建议不妨念念经,感受一下,你就会知道了。中国由于五四和文革的影响,将中国人自身本有的文化传统都丢失很久了,实在有愧于中国圣贤古德,我们作为中国人理该要学习佛经的。

  • 佛经是否可以烧掉?

      烧佛经之所以罪过大,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佛祖的不尊重,而是断绝了别人看到这份佛经从而受到正确引导的机会,可能因此继续堕落,所以罪过很大。所以你一定要在佛像前虔诚的忏悔,并且花钱影印这本经书,送给网上有需要的人,百度上常又要佛经的,你可以询问地址,并送过去。此外,一切的好事都可以抵消你的罪业,所谓诸恶不做,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只要你诚心悔过,就真的不用担心,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何况佛祖菩萨都是大慈大悲的,是要你潜心悔过,绝不会降罪于你

  • 佛经上是怎么解释一见钟情的,是前世的缘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经典记载,从前有一个国王,和他的王后非常的恩爱,他们俩就想今生是夫妻,那么来世最好也是夫妻。可是来世怎么样才能是夫妻呢?于是他们俩听说佛陀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就去问佛陀,如何来世也成为夫妻,佛陀就告诉他们,首先他们应该有相同的意愿,并且有相同的爱好,有共同的语言,有相同的造作行为等等,这样他们来世才有可能还是夫妻。   根据阿毗达摩的观点,一见钟情是和业相关的,可能是由于过去世的造作,比如种种的善缘,也可能是因为这个使自己一见就能够钟情的人,身上或者行为,或者样貌或者语言或者是习惯,有和自己从前所喜欢的人或者和自己比较熟悉且亲近的人,比如朋友,有相似的地方。比如自己就是很喜欢某一种类型的人,而这个让自己一见钟情的人身上正好有某一个或者很多个地方有相似处,这样就会一见钟情。这种可能是过去世带来了,也可能是今生的亲朋好友身上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