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易经

  • 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有哪些

      北京故宫,北京天坛,沈阳故宫,灵隐寺、万里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山东省曲阜市-孔庙、孔林、孔府,大明宫,颐和园等

  • 我国古代的礼仪称谓有哪些·

      常用敬词 请:有求于对方。 请问:请求对方解答问题。 赐教:请人给予指教。 高见(高论):称对方的看法,见解。 贵姓(尊姓)大名:询问对方姓中。 贵庚(芳龄):询问对方年龄。 高寿(高龄)用于问老年人的年龄。 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称对方的住处。 拜望:探望。 拜访:访问。 拜托:托人办事。 拜辞:告别。 敬请:恭敬地请求。 恭候:恭敬地等候。 光临:客人到来。 光顾(惠顾):商店欢迎顾客前来。 晚安:晚上道别。 奉陪:陪伴。(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的用“奉字”) 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告:告诉。 奉劝:劝告。 奉养:侍奉和赡养(尊亲)。 恭喜:祝贺对方已经取得成功。 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赠人时用此辞,表示请对方指教。 斧正(指正):请人对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加以修改、指教。 常用客气语 恕:请求别人谅解,不要计较。 有劳:用于拜托或答谢对方帮助做事。 相扰:打扰。 难为:感谢对方的帮助。 久仰:敬仰思慕已久。 久违:很久未见。 劳驾:用于请对方做某事。 劳神:耗费精神。 借光:请人给予方便。 包涵:请人宽容或原谅。 指教:敬请指教。 多谢:很感谢。 失敬:责备自己礼貌不周。 失礼:自己感到礼貌不周。 失陪:表示因故而不能陪伴别人。 留步:请等一等或不必再送行。二、传统称谓种种 我国古代很多文明称呼,至今还被运用。如:将父母称为高堂、椿萱、双亲;称呼别人的父母为令 尊、令堂;称别人兄妹为令兄、令妹;称别人儿女为令郎令媛;自称父母兄妹为家父、家严、家慈、家兄、舍妹;称别人庭院为府上,尊府;自称为寒舍、舍下、草 堂。妻父俗称丈人,雅称为岳父、泰山。兄弟为昆仲、棠棣、手足。夫妻为伉丽、配偶、伴侣。妇女为巾帼;男子为须眉。老 师为先生、夫子、恩师;学生为门生、受业。学堂为寒窗;同学又为同窗。 父母死后称呼上加“先”字,父死称先父、先严、先考;母死称先母、先慈、先*;同辈人死后加“亡”字,如亡妻、亡兄、亡妹。夫妻一方亡故叫丧偶,夫死称妻为寡、孀;妻死称夫为鳏。 年龄的代称 古人对于不同的年龄,都有不同的代称。如: 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者无成。”这里的“白首”代称老年。 垂髻: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髻”代称儿童的幼年。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束发:古代男子成童时把头发束成髻,盘在头顶,后来就把“束发”代称成童的年龄。《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归有光《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成童:古时称男子年达十五为“成童”。《礼心·内侧》:“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注: “成童,十五以上。”《后汉书·李固传》:“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李贤注:“成童,年十五也。”又,《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 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范宁注:“成童,八岁以上。”可见,成童到底是几岁,也有不同的说法。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 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则又指出嫁的年龄。《聊斋志异·胭脂》: “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 破瓜:旧时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称16岁为“破瓜”,在诗文中多用于女子。又因八乘八为六十四,也称64岁为“破瓜”。吕岩《赠张泊诗》:“攻成当在破瓜年。”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左思《咏友》诗:“弱冠弄柔翰,旧荦观群书。” 《论语·为政》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之语,后来就以“而立”代称30岁,《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成笃,年仅而立”;以 “不惑”代称40岁,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以“知命”为50岁的代称,潘岳《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徒官而一进 阶。”以“耳顺”为60岁的代称,庚信《伯母李氏墓南铭》:“夫人年逾耳顺,视听不衰。” 古人又称50岁为“艾”,60岁为“耆”,《礼记·曲礼》:“五十曰艾,……六十为耆……”也可以泛指老年,《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古稀: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就拿“古稀”为70岁的代称。 耋:《诗·秦风·车邻》:“逝者其耋。”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如劳,赐一级,无下拜。”杜预注:“八十曰耋。” 耄:《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桓宽《盐铁论·孝养》亦称“八十曰耄。” 期熙:《礼心·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在也;颐,养也。”孔希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后来就拿“期颐”代表百岁。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另有“丁年”之说,泛指成丁之年,即壮年,温庭筠《苏武庙》诗:“回首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可是成丁之年各个朝代规定不同,如惰朝以20岁为成丁,唐玄宗天宝年间以23岁为成丁。 陛下 殿下 阁下 足下 “陛下”、“殿下”、“阁下”、“足下”都是古人称谓上的敬辞。 “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反映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 “殿下”和“陛下”是一个意思。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辞但称谓对象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汉朝以后演变为对太子、亲王的敬称。唐朝以后只有皇太子、皇后、皇太后可以称为“殿下”。 “阁下”是旧时对别人的尊敬。常用于书信之中。原意是由于亲朋同辈间互相见面不便呼其名,常常先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转告,而将侍从称为“阁下”的,后来逐渐演变为至友亲朋间尊称的敬辞。 “足下”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如《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谨使臣良奉白壁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足下。’” 以上这些敬辞,现在对外交往时(书信、宴会致词)还常常使用。 先生 小姐 女士 “先生”:始见于春秋《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曰:“先生指父兄而言 也。”到了战国,“先生”泛指有德行有学问的长辈。历史上第一次用“先生”称呼老师,始见于《曲礼》。唐、宋以来,多称道士、医生、占卦者、卖草药的、测 字的为先生。清朝以来,“先生”的称呼在人们的脑海里已开始淡薄,至辛亥革命之后,“先生”的称呼才又广为流传。 “小姐”:最实是宋代王宫中对地位低下的宫婢、姬、艺人等的称谓。到了元代,“小姐”逐渐上升为大家贵族未婚女子的称谓,如《西厢记》中:“只生得个小姐,字莺莺。” 至明、清两代,“小姐”一词终于发展成为贵族大家未婚女子的尊称,并逐渐传到了民间。 “女士”:始见于《诗经·大雅·既醉》:“厘尔女士。”这儿的“女士”指有德行的女子,和后来说的“千金”一样,用以对妇女和未婚女子的敬称。 妻子的种种称呼 小君、细君: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 内子:从前丈夫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于旧观念,认为男子主外,女子主内。 室人:多数是对别人妻子的称呼。 拙荆、山荆:源出“荆钗布裙”,本是指东汉梁鸿妻子孟光相素的服饰,后人用作妻之谦词。 荆妻、刑室:表示自谦,贫寒之意。 发室:原配妻子。 继室、续弦:因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关系,故将妻殁再取称为“续弦”。 妾、姬、小妻、小星、如妻、如夫人、侧室、偏房、室、副妻等均为小老婆。

  • 我国古代解梦书有哪些?

      除了《周公解梦》还有《庄子梦记》、《敦煌梦书》、明人陈士元整理的《梦林玄解》、早期的《黄帝占梦》、《长柳占梦》   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解梦书--《敦煌梦书》中,将梦分为18类,计有“天文章、地理章、山林草木章、水火盗贼章、官禄兄弟章、人身梳镜章、饭食章、佛道音乐章、庄园屋宅章、衣服章、六畜禽兽章、龙蛇章、刀剑弓弩章、夫妻花粉章、楼阁家具钱帛章、舟车桥市谷物章、生死疾病章、丘墓棺材凶具章。”这18类梦的划分完全是为了方便读者的使用,这正是解梦书中对梦的分类划分的出发点。   从《敦煌梦书》以至于近代的解梦书其梦的分类划分基本如此,所不同的是详略的差别和分类名称的变化,分类较详尽的是明人陈士元整理的《梦林玄解》,他分梦为13类:天象部、地理部、人物部、形貌部、政事部、什物部、栋宇部、服饰部、饮食部、蕃卉部、飞走部、珍玩部、之翰部。每一大类中又分为若干小类,其中如“形貌部”中的小类就达29种之多,其细致令人叹服。   既然解梦书中梦的分类是以所梦之物来区分的,而人在梦中所见又非止一物,那么这种梦划分在哪一类中呢?这首先要根据做梦人的感觉,即梦中给人的印象最深刻的景象,比如,在梦中见到人可能没什么印象,但梦中若是见到能飞或长翅膀的人,在醒来时就可能记忆清楚,根据这种感觉。到梦书中就可能顺利找到该梦所属的类别了。   中国古代解梦书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敦煌梦书》,即以梦象分类,占梦结果与梦象直接对应;二是以其他术数理论写成的解梦书,早期的《黄帝占梦》、《长柳占梦》就是这种类型的解梦书,这种解梦书讲的是占梦的技术和梦兆的结果,所侧重的是梦占的占卜过程,梦象仅作为参考而已,至于具体如何占卜,已不可确知,仅可在《敦煌梦书》的第十九“十二支日梦章”、二十“十二时梦”、二十一“建除满日得梦章”中略见其遗意。另外《梦林玄解》中收录的《甘德图说》也有助于理解古代此种类型的梦书,显然,解梦书中的分类在后一类型的梦书中是找不到的。就像梦者不能说清一夜当中所做的全部梦一样,一切对梦的分类也只能是留下许多缺憾的分类。

  • 天蝎座中的天蝎之心在我国古代叫做什么?

      在我国古代叫做心宿二

  • 我国的八卦都代表什么意思?

      八卦是一个古人用像形符号表示的简化星图   八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星图,它只取8个星座,每个星座都用一个像形记号表示它。如果在八卦的中部增加反S形的北斗七星,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星图, 这就是太极八卦。   八卦分为乾宫八卦:(俱属金)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乾为天卦像:上乾下乾纯阳卦; 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园满、亭通,成功、重大。但刚多易折,含欠安之像。人物表示为上级、领导、当官的,执法者,有钱而富贵者,司机。     坎宫八卦:(俱属水)   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   坎(kan)坎为水卦像:重坎八纯卦; 坎卦为二坎相重,阳陷阴中,险陷之意,险上加险,重重险难,天险,地险。险阳失道,渊深不测,水道弯曲,人生历程曲折坎坷。绝颠聪明,“心诚行有功”。比和卦,谋事顺畅可成,但内中有波折。肾,泌尿系统疾病,血病,妇科病,视力差,心脏病。 艮宫八卦:(属土)   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   艮(gen去声)艮为山卦像:上艮下艮八纯卦; 艮卦山外有山,山相连。不动,静止,停止,克制,沉稳、稳定,止其所欲,重担。两桌、两床相连,上下铺位,床上、桌下。测外出,不能出行,行人不归。癌症,青春痘,痧菲子,肿瘤,疮块,脾胃病,肾病,结石症。     震宫八卦:(属木)   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震(zhen)震为雷卦像:上震下震八纯卦; 震卦重雷交叠,相与往来,震而动起出。震动,震惊鸣叫,惊惕,再三思考,好动。建功立业,声名大振。森林,树林。八纯卦,吉顺而有波折,肝旺易怒,惊恐,肝病,抽筋,伤脾胃。     巽宫八卦:(属木)   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山风蛊。   巽(xun驯)巽为风卦像:上巽下巽八纯卦; 巽卦“柔而又柔,前风往而后风复兴,相随不息,柔和如春风,随风而顺。”巽顺,顺从,进入而下伏。重巽申令,气功,双床双桌相并连,作生意可获三倍之利,头发稀少,草木丛生。活跃,坐不住,静不下来,测事比和吉。肝胆疾病,坐骨神经痛,股部疼痛,风湿中风,脾胃欠佳。     离宫八卦:(属火)   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山水

  • 我国古代为什么称生女孩为“弄瓦”?

      弄瓦:古人把瓦给女孩玩,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工。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女孩。   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已作为生男生女的代称。后世惯以“弄璋之喜”、“弄瓦之喜”庆贺亲友家喜获龙凤,成了旧时广为流传的一种祝辞,至今还偶见沿用。   璋为玉质,瓦为陶制,两者质地截然不同。璋为礼器,瓦(纺轮)为工具,使用者的身份也完全不一样。而以其表示男女,凸显了古代社会的男尊女卑。

  • 我国古代六月农历有什么节日

    六月六日 晒衣 汉族节日习俗,相传农历六月六日是佛祖释迦牟尼晒经的日子,故民间认为这一天晒得东西易于储存, 人们习惯于该日将衣物拿到室外晾晒,认为这样衣物不会被虫蛀 六月六 高山族的节日,台湾女儿节,回孃家,民间有六月六回姑娘的传统 六月十六, 方圆数百里的藏、羌、回、汉各族人民集会于黄龙·瑟尔嵯,在寺前空地上帐篷连营,炉火如星,各部酋长率众排列大围,环跳互唱,应声山谷。 六月廿四 凉山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同胞为祈求庄稼丰收而举行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彝族同胞就会高举火把,手持黄伞,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畜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燃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伴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西昌市最为热闹。 六月廿四 雷祖会 酱园、面食、糖业售货员的同业行会,供奉雷祖(又称雷龙)。相传纣王叔殷文中,从业小吃行,与姜子牙相遇,封为雷祖,遂为是业祖师。会期为 农历六月廿四 ,有的郊县,如 彭州 市、都江堰市则为六月十六。 二王庙庙会 传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二郎生日,后两日为李冰生日。因此六月二十四日前后。川西受益区人民不辞艰苦跋涉,扶老携幼,带着祭品,来庙祭把,每日多达万人。《灌县乡土志》中说:“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呼。”至今民祭之日,二王庙里人山人海,香菸缭绕,虔诚之态,令人感动。 赏花节 藏族传统节日。又称看花节。流行于马尔康县一带。每年农历六月举行,时间一般3天~5天,有的地方长达10馀天。人们带着食品、帐篷,骑着骏马,成群结队到野外游玩,欣赏山花。他们搭好帐篷,熬好酥油茶,盛满青梨酒,一边吃喝,一边赏花,一边祝福。晚上,燃起篝火,高歌欢舞。节日期间,还要举行摔跤、赛马等活动。也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机会。 赶秋节 苗族传统节日。流传于重庆市秀山县。每年立秋日举行。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湧向集会地点,参加和观看打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关于赶夥节的起源,传说是古时候一个聪明的小夥子,为民寻找心爱的姑娘,便将一人坐的秋千改制成八人坐的秋千,吸引远近的人们都来荡秋千。在秋千场上,他终于找到了心爱的姑娘。从那以后,每年秋天人们都要聚到一起荡秋千。年复一年,便形成为赶秋 其它节 六月初四,哈尼族姑娘节; 六月初六,天贶节,“请姑姑”,大禹生日,龙王爷晒鳞日,等等,源自汉族。今为瑶族,布依族等重要节日; 六月十三,鲁班先师诞; 六月十四,藏族花儿会; 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 六月廿四,彝族火把节; 六月廿五,白族火把节。

  • 古代文人读四书五经中的易经有什么用呢?难道都要懂占卜吗

      易经是儒家、道家思想的共同源头。儒道两家在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上有较大的区别,儒家主张济世,道家主张无为,而易经作为行动指南正是二者的统一。天道循环是自然常理,君子效法天道,就应当崇尚此理,不能违天逆常,要顺时适变。在阳刚生息之时要顺应,在阴柔生息之时也要顺应。这是为什么要"顺"的道理。但阴柔的生息确实又不利于君子,因此又不能消极顺应,还要加以制止。只不过制止的方式不是对抗性的,而是因势利导。这种顺应与道家的思想不同。道家是一切顺其自然,不要人为。而《易》的思想是既顺其自然,又作人为的努力,加以控制。阳刚生息时要推波助澜,阴柔生息时要"顺而止之",不是完全听其自然,也就是要把客观必然性与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不认识客观必然性,不顺强止,就是不明"天行";没有主观能动性,"顺而不止",就流于道家的"无为",完全成为"天行"的奴隶。《周易》的这种思想十分可贵。在认识世界方面《易》与老庄思想有一致的一面,在改造世界方面,《易》与老庄思想不尽相同。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   《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像,由阳爻“-”和阴爻“--”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   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易经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并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本条目讨论宽泛的易经,即包括《易经》和《易传》在内;在古籍里仅提到名字的“连山”、“归藏”(无论是否事实存在)则不予讨论。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有人认为,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宗教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政治、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   《易》被其后的诸多研究者所推崇,许多易学研究者都是当时公认的渊博学者。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东汉王弼、北宋程颐,后者如西汉京房、北宋邵雍。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中国儒家典籍 ,六经之一 。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 ,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   《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像,由阳爻“-”和阴爻“--”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   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易经》虽属占卦书 ,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例如,它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后期,对《易经》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一些系统阐释《易经》的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 ,汇成《五传》。至汉代,经学兴起,其中关于《周易》经传的解释,称为易学。易学源远流长,历时2000余年,形成了许多流派,如象数学派、义理学派等。许多著名哲学家,依据《周易》经传提供的思想资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易经》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大的是三国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亦称《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正义》,为宋代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抄写于汉文帝初年,与传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别本。古今解易者影响较大和具有特色者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朝程颐《程氏易传》、宋朝朱熹《周易本义》、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和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目录 [隐藏]   1 成书过程   2 内容   3 二进制与六十四卦   4 参考文献   成书过程   周易的成书时间历来颇多争论。就《易经》与《易传》分别而论,《易经》的成书年代古老,从其文字的生僻程度看,至少比春秋要早,具体年代已不易考证,有说西周初的,有说西周末的。《易经》六十四卦体例完整和谐不可分割,文字风格前后一致,当属一气呵成,而非几个时代的断续之作。只是其中的卦画(即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画法,不含文字),有可能是更早时流传下来的。   与《易经》相比,《易传》的文字则明显好懂得多,有古文基础的现代人就可通读。同时《易传》的不同篇目,甚至同一篇目中不同章节运用文字的风格及内容观点也明显多变,可能不是一时一人所写。关于《易传》的作者,《史记》载为孔子,今人有认为其成书于战国时期或秦汉的,也有认为是后人在孔子原《易传》的基础上添加修改而成的,各种观点不一而足。不过无可否认的是,《易传》中多有儒家观点出现,并且努力寻找《易经》的道德伦理价值。有时读起来会感觉《易传》并不是那么“忠实于原著”的,不过总的来说还是要感谢《易传》的,假如没有它的解释,《易经》就真成了一部彻头彻尾的天书了。   内容   现在流传下来的《周易》有两部分组成:   《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词、爻题、爻辞。形象地说,六十四卦如同著作的六十四章;卦画如同每章的序号;卦辞如同每章的题目和主旨;每卦六爻如同六个小节,爻题如同每节的序号;爻辞如同每节的内容。六十四卦共384爻,但为首的两卦乾和坤各多一爻,所以共386条爻辞。   《易传》:有十篇,又称“十翼”,是对《易经》的注释。《十翼》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在唐朝之前,《十翼》一般都认为是孔子作的。到了宋朝,欧阳修首先提出疑问,朱熹则深信不疑,现在已证明非孔子所作。吕绍纲先生说道:“《易传》已经是《周易》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离开《易传》研究《周易》,像汉人那样另搞一套,是一条绝路,没办法走通。”   《易经》包含一套独特的符号系统,用阳爻“—”(一个长横)和阴爻“--”(两个短横)三个一组相叠构成八卦,六个一组相叠构成六十四卦。八卦分别象征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以及这八种事物内涵的特质,并借由以上特质可以取类比像万事万物。   《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绝非随意排列,而是象征了事物的发展过程,每卦的卦画也富有深意。首两卦乾和坤各象征天地,又不仅止于天地,抽象出了世界初始状态中纯阳和纯阴的性质。接着阴阳相荡,化生万物,接下来的一卦便是“屯”,描述了世界初生时混沌的状态......   至第六十三卦为既济,其卦画是阴爻与阳爻均匀分布,并且阳爻居于奇数位(阳位),阴爻居于偶数位(阴位),意思是阴阳已发展至完全调和的平衡态,似乎世界归于静止了。但《易经》令人叹服的是以“未济”作为第六十四卦来结尾,在看似平衡的静止之后,体现出世界本质上是运动不息的。   如同六十四卦的顺序一样,每卦中六爻的顺序也反映事物在某细节发展阶段的规律,这种规律因该爻所处的卦的主旨、该爻的具体位置(从下至上六个位置中的哪一个),以及该爻的性质(阴还是阳)等因素综合而决定。   易经六十四卦, 以自古流传的“上下经卦名次序歌”来简述为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 求关于古代易经术数的故事,越多越丰富越好

      在著名的相术家中,几乎是清一色的男性,唯有汉代享有盛名的相术家许负是女性,她与男性一样,在相术史上争辉日月,在理论上、实践上对相术都有重要的贡献。许负是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因为史书没有专门给她列传,关于她的生卒年月、生平事迹不能有全面的了解,只是从《史记》、《汉书》里可以看到她的一些踪迹。   [

  • 我国什么时候开始化验血型

      1944年——为适应抗日战争救治的需要,在昆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独立的血库,易见龙教授任主任,一年内组织无偿献血1000多人,制成冻干血浆3000余瓶,支持了抗战前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1947年——南京原中央医院首先组建了血库,罗伯特林先生任主任,开始在冷藏箱内保存全血。相续在南京、上海大型医院中也组建了血库。   1952年——在著名的外科医生沈克非教授领导下,湖南湘雅医学院易见龙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杨淑雅和徐择邻教授、上海医学院朱益栋和左景鉴教授、南京军区总医院肖星甫教授等众多著名专家和100多名优秀科技工作者组建了一个大型中心血库,在发动无偿献血、制定献血员健康标准和血液质量标准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1957年——在天津成立了军事医学科院输血液研究所,由著名的血液学家邓家栋教授领导,1958年归属中国医学科学院领导。   195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第一个血站。   1960年——南京血站成立。   1962年——北京血站成立。   1964年——武汉血站和西安血站成立。   1965年——在成都成立了国家独立的输血医学专业研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输血研究所,肖星甫教授任所长。从事血型学、输血传染病学、血液制品和血液代用品、输血器材与新技术学、血液保存学、成分输血学等输血相关学科的研究,并负责培养输血医学专业博士、硕士,承担在职中高级科技全员的教育与培训。之后在广州和长春建立了两个分所。   1966年——上海血站成立。   1985年——在上海血液中心建立“血型参比实验室”。   1988年——上海血液中心(1978年成立)被中国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世界卫生组织输血服务发展和研究合作中心”,在引进国外血液质量管理、输血管理、组织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0~1990年——上海、北京等城市也相续建立了区域性输血研究所。至1990年全国共建立了省市级血液中心32个,地市级中心血站和县级血站378个,在推动我国输血医学发展、保障输血安全、提高临床输血技术水平、发动无偿献血、制定输血相关标准、人才培养和临床输血服务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1990年——中国输血协会成立,此后有一半省市建立了地方输血协会,在组织国内外输血学术交流、协助政府起草输血法规、培训人才、发动无偿献血、推动输血教育与编写教材等方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