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易经经典注解

  • 谁注解易经最好

      楼上的把《周易》(《易经》)和《易筋经》搞混了一、孔子对易学最大的贡献是孔子发现了《易经》的价值,并把它列入“六经”,使《易经》升华为经典著作,从此登上大雅之堂。 二、孔子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包括《易经》在内,对《易经》的保存起到了重大作用。 三、孔子作《易传》,从此把《易经》由一部占筮之书变为一部哲学、社会科学巨著。 四、孔子把《易经》作为六经教材之一,为易学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孔子倡举义理,对易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使《易经》成为儒学经典。 六、总之,因其对易学的贡献及其在易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孔子堪称中国古代十大易学家之一。

  • 谁对易经的注解最为准确

      我虽不是大师,但也算了解易经。易经十分深奥,听别人的讲解得来的领悟十分有限,只有靠自己领悟才能真正学到、学懂。当然对于入门者来说,刚开始还是十分难以读懂的,但只有你能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学有所长。我能传授你的经验只有这些,剩下的就靠自己了

  • 谁有易经语音版,不带注解的

      你去掌阅听书下或者在懒人听书里找找

  • 历代古诗词名句集锦

      古诗名句分类一:善于写作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2.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   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19.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2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2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5.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2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2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2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诗名句分类二:事理哲理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14.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6.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7.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8.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1.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22.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余下全文>>

  • 周公解梦……有人向自己借书注解

      男人还是女人

  • 经典佛语有哪些?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华严经云:心、佛、众生 三无差别。     善导大师云: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六祖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斌宗法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     普贤菩萨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华严经》“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华严经》“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十善业道经》“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无量寿经》“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 清净无染”。     《梵网经序》“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涅盘经》“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五苦章句经》“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言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 历代名人对《水浒》评论有哪些?

      张恨水与《水浒传》[/font]   古耜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通俗小说的巨匠,张恨水与中国古典小说关系密切。这并非单指由一百一十多部长篇作品、近三千万言构成的张恨水的小说世界,同中国古典小说之间存在无法切割的文化血缘,是中国小说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赓续与嬗变;同时张恨水笔下的不少作品,都从特定的古典小说著作里,获得了题材、意趣、构思与写法上的启示与滋养,从而呈现出文本意义上的取精用弘和推陈出新。譬如,以言情为经、以社会为纬的《春明外史》,就把《红楼梦》和《儒林外史》的相关元素嫁接到了一起,用作家自己的话说,就是“用作《红楼梦》的办法,来作《儒林外史》。”洋洋洒洒九十万言的《金粉世家》,则全面继承了《红楼梦》的精神与格局,难怪它甫一问世,就被研究者称之为“民国《红楼梦》”。而流传甚广的《啼笑因缘》,若干描写让人联想到《好逑传》《儿女英雄传》《老残游记》,就是书名也自觉融进了同《醒世姻缘传》相映照和相区别的意思。至于《八十一梦》借鉴《西游记》和《镜花缘》的手法,来揭露“雾重庆”的社会丑态;《我是孙悟空》戏仿《西游记》的情节,表现对邪恶势力的斗争和反抗,更是多为文学史家所称赏。     在张恨水与中国古典小说异常密切的联系中,《水浒新传》一书,值得人们格外留心和瞩目。这不仅因为张恨水对《水浒传》情有独钟,从14岁起,就反复阅读研究,这种浸入骨髓的热爱和烂熟于心的把握,使得一部《水浒传》在作家那里,很自然地由研读对象转化为写作资源,从而直接催生了两部奇特的文学作品:艺术随笔《水浒人物论赞》和长篇小说《水浒新传》。     《水浒人物论赞》收文凡90篇,其中论“天罡”者33篇(外二篇),论“地煞”者23篇,另有“外篇”32篇,专论王进、武大、郓哥、西门庆、潘金莲直至施耐庵、金圣叹等梁山好汉之外,但与《水浒新传》相关联的人物。这些文字陆续成稿于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前后相距十多年。这期间,张恨水“对水浒观感,自不无出入处,但态度始终客观,并持正义感,则相信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他笔下的文章裒然成集,依旧个性昭彰,精妙屡见。首先,张氏谈《水浒》》人物,立足于社会学和伦理道德的角度,能够尽脱窠臼,独具只眼。譬如,他以王进作比来谈林冲,指出林冲在顶撞了高衙内之后,之所以不能像王进那样远走高飞,说到底还是因为丢不下眼前的晋升阶梯和安逸生活,其中包含的卑躬屈膝、认贼作父的教训,发人深省。当然,张氏也有鲁莽灭裂之处,譬如他对宋江的一再挞伐,全盘否定,就显得理念先行,分析不足,掺进了过多的个人好恶,以致简单、绝对。其次,张氏分析《水浒》人物,善于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每每以简驭繁,见微知著。此外,全书用生动畅达的文言写成,其遣词造句,典雅、隽永,饶有趣味,这对于汉语言在经历“五四”之后,如何扬弃修正,重新强化审美功能,自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尝试。     《水浒新传》创作于1940年,当时,张恨水在大后方重庆,作品则以连载的方式发表于上海的《新闻报》。1941年底,因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完全沦陷,该书的写作和连载一度中断,至1942年夏天,全书六十八回方续写完毕。张恨水借“水浒”故事作小说,出于鼓舞民族精神、配合抗日战争的目的。他说:“我要描写中国男儿在反侵略战争中奋勇抗战的英雄形象。这样对于上海读者,也许略有影响,并且可以逃避敌伪的麻烦。”从这样的目的出发,《水浒新传》上接七十回本《水浒传》的情节,着重写宋江率部投降海州知州张叔夜后,梁山英雄全力抗击金兵入侵的故事。其中董平雄州拒敌,壮烈牺牲;白胜、郁保四面对利诱,以死相拒;顾大嫂、时迁、杨雄隐身燕山,毒死金国元帅,最终宁死不屈;宋江、李逵顽强抗争,自杀殉国等章节,都堪称血气沛然、慷慨悲壮,读后令人回肠荡气。与此同时,作品以锋利泼辣的描写,无情鞭挞了胆小懦弱、明哲保身,甚至寡廉鲜耻、卖国求荣的张邦昌、范琼之流,不少地方直接用“汉奸”一词,来斥责他们的投降主义行径,这可谓义愤填膺,力透纸背。难怪连史学大家陈寅恪在读罢《水浒新传》后,都要留下“梦华一录难重读,莫遣遗民说汴京”的诗句。在艺术表现上,一部《水浒新传》较之它接续的原书,亦有明显的特点。譬如,它删去了《水浒传》中那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情节和因素,使书中人物更贴近现实生活;它革新了《水浒传》的叙事方式,强化了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让作品平添了现代意味;它在战争场面的再现上煞费苦心,既巧妙地照应着《水浒传》的风格,又融进了更为真实也更为合理的历史场景,为同类文字的进步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关于这些袁进先生曾有系统的评说,笔者不再赘述。   转自:中国作家网

  • 历代伟人断掌

      黄帝战蚩尤   大禹治水   伯夷和叔齐勾践卧薪尝胆   荆轲刺秦王   秦始皇灭六国   开汉家之天下——刘邦   乌江刎别——项羽   三国诸英雄   唐宗宋祖   岳飞   张世杰死守厓山   刚正不阿的海瑞   戚继光驱逐倭寇   史可法死守扬州   郑成功收复台湾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它们都想试一试与天老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一代上天骄宠的儿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英雄豪杰,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风骚:本指辞藻。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成吉思汗: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题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作法】这词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离天三尺三”,一个不是汉名,一个是直接引用民谣,都不必拘守平仄。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     【鉴赏】   雪,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多有咏雪之作。毛泽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丽句。但专章一叹三唱,本篇却首推第一。不独如此,本篇还是毛泽东最早传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争论最多最大的一首。最根本的是,这首词是毛泽东诗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泽东丰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艺术的显现。集如此众多之第一于一身,这首词自然就举足轻重、众望所归了。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说诗碎语』)。毛泽东此词,是古今咏雪诗词之绝唱,其胸襟气魄的雄伟浩阔,真可谓“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诗人咏雪,眼光不仅仅停留在雪上,而是通过学来写祖国壮阔的山河,评述祖国悠久的历......余下全文>>

  • 历代姓丁的英雄人物

      丁恭     山阳东缗(今山东金乡县东)人,汉代学者,时称大儒,曾任谏议大夫、博士。后升为侍中祭酒、骑都尉,卒于任上。   丁原     (?-189年),字建阳,东汉末年人物,官拜执金吾,领并州刺史,汉灵帝驾崩后,受何进之邀,入洛阳诛杀十常侍,未至,何进已被宦官所杀。之后,丁原与董卓发生冲突,董卓得知丁原手下大将吕布唯利是图并未得重用。便遣李肃挑拨诱使吕布将其杀害。   丁谓     苏州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北宋真宗时任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后升至宰相,被封为晋国公。其修复京城的故事被尊为古代“运筹学”运用的典范。   丁士美     字邦彦, 号后溪,淮安府清河县人。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1559)状元。   丁士美(1521~1577),万历初,任吏部左侍郎。为官清廉,绝馈遗。与人处退然若无能,意所不可,辄怫然见辞色。遭父丧,以毁卒,谥文恪。   丁度     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文字训诂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曾与李淑等刊修《韵略》,又刊修《广韵》成《集韵》。   丁顗     祖籍恩州清河(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祥符,北宋著名藏书家,共搜集图书至八千卷。   丁琏     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北宋元丰年间进士,任朝议郎一职。   丁敬     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喜好金石文字,善鉴别,工于诗、书、画,尤精刻印,开创了“浙派”,被誉为“西泠八家”之首。   丁丙     浙江省钱塘人,清末藏书家,撰有《善本室藏书志》,著录其藏书中珍贵部分。   丁谦     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学家。著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六十九卷。   丁颖     广东省高州人,现代农学家、水稻专家。曾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解放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等职。   丁大全     南宋镇江(今属江苏省)人,官至右司谏、签书枢密院事、右丞相。   丁云鹏     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画家,擅画人物,佛像、山水、花卉,亦会作诗。   丁启睿     明代河南永城人,诸城丁氏裔孙,官至兵部尚书。   丁魁楚     明代河南永城人,诸城丁氏裔孙,官至兵部尚书,封平粤伯。   丁耀亢     山东省诸城人,明清文学家。著有小说《续金瓶梅》等。   丁观鹏     京师(今北京市)人,清代画家,最精于人物画。   丁善庆     泉州(今属福建省)人,清代道光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著有《左氏兵论》。   丁宝桢     贵州平远(今织金)人,清末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山东机器局、四川机器局为其所筹建,今存其《丁文诚公奏稿》。   丁日昌     广东省丰顺人,清代大臣。历任江苏巡抚、福建巡抚、督船政、节度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曾参与洋务运动,著有《抚吴公牍》。   丁汝昌     安徽省庐江人,清末北洋水师提督,甲午战争爆发后,在与日军的威海卫一役中,拒降而自杀身亡。   丁德兴     (1327—1366) 元末定远(今属安徽)人,传其祖由拜占庭使华。初在濠州(治今安徽凤阳)参加朱元璋军,称“黑丁”。元末百姓名其曰:皂袍将丁德兴,威名四海。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分兵略溧水、淋阳,擒陈兆先。下集庆(今江苏南京)、镇江,进管军总管。克金坛、广德诸地,擢左翼元帅。又取徽南诸州,破宜兴,论功授凤翔卫指挥使。至正二十一年(1361)从征陈友谅,大距鄱阳湖,略定衡州(今湖南衡阳)诸郡。后与徐达讨张士诚,卒于军团。洪武帝称其乃“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之虎将”。   丁兰     东汉人,“丁兰刻木事亲”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丁惟汾     (1874-1954)汉族,字鼎丞。山东省日照市人,毕业于保定师范学校。同盟会创始人之一。民国建立之后,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参与了国民党党纲、总章的草拟。1954年4月在台北去世。出版书籍《诘雅堂丛......余下全文>>

  • 文殊智慧咒的发音注解

      这是文殊菩萨增长智慧的咒语。又称文殊菩萨心咒。至少有四种以上,有五字真言、六字真言、八字真言,还有一字大明轮咒。梵文:Om Ara Pa Ca Na Dhih藏文:Om Ara Pa Za Na Di 嗡(欧姆)啊啦(啦是弹舌音)巴匝那德。◎文殊智慧咒注音:ōm ā rā,bā zhā nà dē。◎发音注解:[日/阿]:读音为(rā),为罕见字,常用字典中罕有收录。也常写成“惹”或“喏”等字代替。文殊菩萨智慧咒的其它写法:嗡啊惹 巴扎纳德。嗡阿喇 巴札那谛。嗡阿诺巴札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