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取名取字

  • 古人如何取字号?

      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相称时也只能称字而不称名。  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尽管用途不尽相同,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古人大多因名取字,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如三国时的名将张飞,字翼德,在这—名字中, “飞”是名, “翼德”则是对“飞”的解释,因为 “飞”就是“翼之德”(翅膀扇动而造就的功德)。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名与字之间也有联系,即“居易”是因,“乐天”是果,只有居处安宁,才能知命而乐天。  古人的名有多种种类,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们取字非常简单,往往只取一字,与“子”、“伯”、“仲”、“甫”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如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些名字中的“渊”、“牛”、“弓”就是他们的字。当然,有些人取字时干脆只用一字,不加别的字辞,如陈胜字涉,项羽字籍等即是。东汉以后,人名取字才越来越讲究,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在有了名以后,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有些人在取字时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则”、“思贤”、“师亮”等等;有些人则寄托对当事人的厚望,取字“温叟”(长寿不天)、“永全”等等。这些,无不含有深刻的意义。  古人除有名、字外,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早在周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取号。对此,《周礼》解释说,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意思是说,号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称或美称。早期的号具有这一特点,有号的人多是那些圣贤雅士。如老子别号广成子、范蠡别号鸱夷子皮等。先秦时期有名字又有号的人并不太多,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取号的人仍不很多,名载史籍者仅有陶潜别名五柳先生、葛洪别号抱朴子等数人。但是,到了隋唐时期,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强盛和文化的高度发达,在名、字之外另取别号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皆属此类。到了宋代,取号之风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熟知的《水浒传》108将个个都有别号,正是代表着当时的社会风气。明清人更把取号视为一种时髦,上至皇帝,下至一般黎民百姓,几乎人人有号。正如清人凌杨藻在《蠡勺编》一书中记载的那样,其时“闾市村垄,嵬人琐夫,不识字者莫不有号,兼之庸鄙狂怪,松兰泉石,一坐百犯;又兄‘山’弟则必‘水’,伯‘松’则仲必‘竹’,不尤大可笑也哉。近闻妇人亦有之,向见人称‘冰壶老拙’,乃嫠媪也”。甚至一些落草为寇的盗贼也有别号。如上述书中举了一个县官审案的例子,就十分能说明问题。这一例子说,一位县官在审理一桩窃案时,责难犯人为自己开脱罪责,犯人突然说道:“守愚不敢。”县官不解其意,一问左右,才知道是犯人在自称别号。  在用字上,取号与取名、字不同,大多不受字数多少的限制。从已知的历代别号来看,有2字号,也有3字、4字号,甚至还有10余字、20余字的别号。如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别号就有12字,即“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至于宗教界的一位叫释成果的法师,别号的字竟达28个之多,即“万里行脚僧小佛山长统理天下名山风月事兼理仙鹤粮饷不醒乡侯”。一个人的别号竟然用了近30个字,真可谓古今一大奇观。  因为古人取号有较大的随意性,并且不必加以避讳,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饱受文字狱和避讳之苦的明清人,促使他们在名字之外更取别号来表现......余下全文>>

  • 古代人取名字为什么要取字?

      古代人在本名之外,大多另有字,这风气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普遍了。《礼记·曲礼上》称:“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贵族男子二十岁时(成年)行加冠之仪而取表字,女子出嫁(成年)之时可以盘发插笄(簪子)了,也要取字;故后来亦称女子许嫁为“字”,如:待字,字人,等等。看起来,这取字的规矩最初是囿于上层社会的圈子,但后来渐渐打破了界限,一般平民也多取字,相沿成习。   那么,字与名是什么关系呢?《颜氏家训·风操》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广义的理解,字不妨是名的含义的诠释,也可以是名的内涵的发挥。例如诸葛亮字孔明,关羽字云长,鲍照字明远,陶潜字渊明,白居易字乐天等等,都是词义互见,相辅相成的。苏轼,字子瞻,假如我们知道“轼”字的古义是指车子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子”则系夫子自称,那么凭栏而望称之为“瞻”也就是顺理成词了。他的另一个表字“和仲”很少用,“仲”是二的意思,苏轼排行第二,加“和”字则含有吉祥意,了解这些字的本义再看表字,含义就明确了。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字裕之,人“好问”而学识“裕之”,这字取得实在妙;清代戏曲家李渔的字为“笠翁”,则又可谓以俗字见雅趣了。也有的干脆拆名为字,简便好记,如清代诗人舒位字立人,尤侗字同人。又有些人喜欢取许多字,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文人中多字的冠军,大概要算清初杭州肖山的毛奇龄(一名甡),他一字两生,又字大可、齐於、于、初晴、晚晴、老晴、秋晴、春迟、春庄、僧弥、僧开等等,真是随心所欲,莫名其妙了。

  • 取名用什么字典取字?

      名字“擎“和“宇“怎么解释

  • 张心悦怎么取字

      “心悦",心里高兴之意,字“开心"。

  • 为什么古人的名字那么奇怪? 5分

      在很早的时候还没有姓氏划分   一、姓氏源流   丘、邱(Qiū)姓同源,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以地名为氏,是姜太公的后裔。西周初年,太师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号称齐太公,俗称姜太公。其子孙中后有以地为氏的,称为丘氏。史称丘姓正宗。   2、出自姒姓。夏帝少康时,封其小儿子曲烈于鄫(今河南省柘城县北),至周灵王时,为莒国所灭,其子孙去邑为曾氏,其后分支中就有以丘为氏。此为曾、丘联宗之说。   3、出自妫姓,以地为氏。春秋时,陈国(开国君主是胡公满)有宛丘,邾国(传为颛顼后裔挟所建,曹姓)有弱丘,居者皆以“丘”为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汉代少数民族乌桓族有丘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丘林氏、丘敦氏改为汉字单姓丘氏。又彝、蒙、苗、土等族均有邱姓。   以上这几支以丘为姓的宗族,后来大多数都改了邱姓。满清入关以前,这个家族大多是以“丘”(古时的“丘”与“邱”通用)为姓的,一直到清雍正皇帝时,才由于避讳孔子的名号,而下令把“丘”一律改为“邱”姓。民国初,一部分恢复为“丘”,近代诗人邱逢甲倡议复丘姓本字,他首先将本人姓名写作丘逢甲,闽、粤邱姓族人也纷纷响应改邱为丘,但仍有不少邱姓人继续沿用邱字。结果现在的邱姓人士随处可见,而以丘为姓的人反而不多了。   ★★得姓始祖:丘木。西周初年,姜太公吕尚作为开国功臣,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定都营丘。据传,太公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简化君臣之礼,又鼓励百姓利用本地鱼盐资源发展生产,齐国呈现出一派祥和富足之景象,太公受到国人拥戴。后因故将营丘改称临淄,太公之子木怀念都城故称,遂以地为氏,人称丘木,丘木后人遂沿用丘姓,奉丘木为得姓始祖。因“邱”姓为“丘”姓避讳加邑旁而来,实属同源,故丘木亦为邱姓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丘、邱二姓同源,故此处所述主要为丘姓播迁内容。丘姓发源于山东,早期主要向西、向南播迁,故很早河南境内便有丘姓名门望族,开基始祖为丘穆,世居河南卫辉府封丘县。秦汉时期,陕西、浙江、内蒙等省均有丘姓。西汉陕西扶风人丘俊,持节安抚江淮,后因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居吴兴(今属浙江),后成吴兴一带望族。此期,丘穆一支后人丘言封临海王,移居山东;丘和居开封府林村;丘茂平迁福建汀州上杭县。东汉应劭所作《汉书·楚元王传注》载“邱,姓也。”可见,邱姓最迟出现于汉代。汉以后,偶有丘姓为避孔子圣讳,改姓邱,数量极少,故历史上邱姓名人寥寥无几,五代十国时学者邱光庭为其一。魏晋南北朝时,河南光州固始丘姓为避战乱,与林、黄、陈、郑、詹、何、胡姓(史称“入闽八族”)一同南下,初居福建莆田,后分支长汀、上杭等地。丘穆一支传至四十七世丘宏达,于东晋永和年间迁居四川,后人又有迁河南,转福建汀州宁化等地,遂广播福建、广东省境。另外,此期陕西扶风一带丘姓族大人众,遂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唐代有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丘姓有随行者。宋代,福建有较多丘姓居住。上述入闽八族中丘姓有入粤分支,居广东饶平、梅县、龙川各地。北宋中叶,河南丘休秀一支迁福建莆田,其子丘成实,徙广东饶平。明代,贵州、云南等地也有丘姓聚居点。丘休秀后人又有迁福建长汀、上杭,转广东镇平等地者。陕西、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地有山西大槐树丘姓移民入居。清初,入台者多出闽、粤之地,此二地丘姓又多属丘休秀派下。又雍正三年,下诏避孔丘名讳,天下丘姓多改姓邱,至此,邱姓始成一大姓氏。今日邱姓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邱姓约占全国汉族邱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余下全文>>

  • 姓江的名人(古人也可以)

      历史名人   江 淹:梁时文学家,曾历仕宋、齐、梁三代。以文章称于世,世称江郎。晚年诗文无佳句,时人谓之才尽,遂有"江郎才尽"之典故。   江 永:清代著名经学家、音韵学家,他长于比勘,深究"三礼",通中西历算。所著《古韵标准》一书,对研究中国古韵有重要创见。其学以考据见长,开皖派经学研究的风气。   江 藩:清朝经学家。以著《国朝汉学师承记》称著。博览群惊,精于训诂,旁及诸子佛老,著述颇丰。   江 斅:南朝宋齐间士族名流。   江 声:清朝学者。在经学、文字学等方面均有建树,且精于训诂,著有《尚书集注音疏》。   江 参:南宋画家。擅长山水画,笔墨细润。存世作品有《千里江山图》。   江 标:清末维新派人士,光绪进士,曾入同文馆学习,研究时务。与黄遵宪及谭嗣同等办时务学堂。戊戌变法失败后,被革职。   江革: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东汉名士。少年失父,家境贫穷,遭乱负母避难,克尽孝道,时人称为江巨孝,列为“二十四孝”之一。后举孝廉,官至谏议大夫,敢于弹劾权贵,以廉洁称。江?: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南朝宋齐间士族名流。好文辞,官至宰相,不屈服于权贵。江淹:济阳考城人,南北朝时著名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代,梁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并受封醴陵侯。早年即以文章驰名,晚年所作诗文不如前期,“江郎才尽”即出于此。有《江文通集》。江泌:济阳考城人,南朝名士。少时家境贫困,晚上读书以月光照明,勤学不诲。江总:宰相江?曾孙,历仕南朝梁、陈及隋三朝。陈时官至尚书令,也称江令。江文蔚:建阳(今属福建)人,五代南唐时大臣,累官至礼部侍郎。江参:衢(今浙江衢州)人,南宋画家。擅长山水画,笔墨细润。存世作品有《千里江山图》等。江永:江西婺源人,清朝音韵学家、经学家。通中西历算,精于音律声韵,著有《古韵标准》、《十三经注疏》等,其学以考据见长,开皖派经学研究的风气。江声:江苏元和(今吴县)人,清朝学者,著名经学家,精于训诂,著有《尚书集注音疏》。江藩:甘泉(今江苏扬州)人,清朝经学家。他综览群经,精于训诂,旁及诸子佛老,淡泊功名。著有《汉学师承记》、《宋学渊源记》。江忠源:湖南新宁人,清朝将领。举人出身,曾镇压雷再浩农民起义,后招募“楚勇”,以对抗太平军,因功升安徽巡抚。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年)庐州失守后,他受伤投水自杀。江春霖:福建莆田人,清末官吏,任御史时,为国为民,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弹劾庆亲王奕匡卖官受贿,贪污腐败,皆无所顾忌。江继复:广东花县人,民主革命烈士。农民出身,精于射击,后参加同盟会。一九一一年参加广州起义,奋勇杀敌,后在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江上青:江苏扬州人,革命烈士。早期中共党员,先后任中共皖东北特别支部书记、皖东北特委委员。一九三八年秋,受到反动武装袭击,不幸中弹牺牲,年仅二十八岁。   江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它是由古老的赢姓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了。   江姓的来龙去脉,可以从3000多年前周朝时代的江国,一直上溯到舜帝时的伯益,甚至更早的颛顼帝,可以说,江姓的起源既悠久又光彩,令人羡慕。   据《通志·氏族略》和《姓谱》记载,“江姓的始祖是颛顼帝的玄孙伯益之后,子孙以国为氏”。根据以上记载和众多姓氏古籍中可以看出,江姓起源于伯益的后代是肯定的。   伯益是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他本是颛顼帝的后代,而颛顼帝则是被称为人文始祖的黄帝轩辕氏的孙子,由此看来,江姓的始祖伯益,本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这就使江姓的历史渊源更加荣耀,更加久远了。   河南正阳县江......余下全文>>

  • 梦见蒙古人

    梦见蒙古人:预示慎防意外凶灾,血光损伤,或火灾之发生。

    梦见蒙古人,对自己的现实状态感到不满!尤其是在物质方面,你往往觉得自己希望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好东西,人生目标也会因此有所改变!对于有关感情的新观念、新说法非常感兴趣,蛮希望自己也能遭遇一段另类爱情呢!

    上学的人梦见蒙古人,预示文科成绩欠理想,要录取应多加努力。

    做生意的人梦见蒙古人,代表经营顺利,但慎防意外损失灾害。

    本命年的人梦见蒙古人,预示慎防意外凶灾,血光损伤,或火灾之发生。

    恋爱中的人梦见蒙古人,说明多方面沟通、婚姻可成。

    怀孕的人梦见蒙古人,预示生女,勿动土。

    出行的人梦见蒙古人,建议平顺,可出外。

    做梦见蒙古人的相关内容:梦见少数民族,努力没法立时看到回报,今天的你要有耐心才行。暂时不要以大小得失来衡量自己。此外,今天的你也容易被琐事困身,要学会忙中偷闲!身体状况偏弱,以往欠下的健康债今天会出来作祟,你要小心消化系统犯病,清淡的饮食比较合适。

    梦见人上天,保持低调很重要。在社交活动中,你会认识到对你有帮助的人,得到有用的信息。但这需要你从事联络后勤等琐屑的幕后工作/学业才能得到!先压抑一下自己好玩的天性吧!否则的话,引起别人注意的同时,也会引起别人对你的防范与警介之心。团体性的体育运动也是今天不错的选择,就算不能打正选,做后备也是汲取经验的机会。

    相关的梦例解析

    网友梦境:梦见蒙古人

    解梦解析:对自己的现实状态感到不满!尤其是在物质方面,你往往觉得自己希望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好东西,人生目标也会因此有所改变!对于有关感情的新观念、新说法非常感兴趣,蛮希望自己也能遭遇一段另类爱情呢!

  • 古人有哪些生火的方法

      古代取火法主要有三:1、用木燧;2、用金燧;3、用石敲火。   木燧:即钻木取火。   金燧:金燧,即向太阳取火。   石敲火:以石敲火之法,是用铁片与石相撞,下面在放着"火绒",当火星落在绒上,燃烧时,再用"取灯"接引,即取得火。

  • 古人喜得贵子古诗

      《庆张君俞都尉留後得子》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天上吹箫玉作楼,蟠桃熟後更无忧。   内家报喜车凌晓,太史占祥斗挂秋。   龙得一珠应献佛,虎生三日便吞牛。   鲁元福禄何人似,坐见张敖数子侯。   《王顺之得子寄二绝次韵报之》   年代: 宋 作者: 晁说之   宾客能谈少传儿,海中仙果得生迟。   自今一落人间后,奔云老骥敢言衰。   《徐京伯通判晚岁得二子》   年代: 宋 作者: 戴复古   竹隐种竹知几年,千竿万竿长拂天。   群飞不敢下栖止,常有清风凛凛然。   丹穴飞来两雏凤,凤来此竹为之重。   牙签玉轴带芸香,家藏万卷为渠用。   人间豚犬不足多,我来为作徐卿二子歌。   手传竹隐文章印,看取他日官职高嵯峨。   《贺徐提管可大得子》   年代: 宋 作者: 何梦桂   四十生儿得宁馨,试教啼看是真英。   五文凤自云间落,一角麟从天上生。   积善家应长孙子,读书种定作公卿。   他年大耋还推子,谩道同年我是兄。   《贺舍弟新得子》   年代: 宋 作者: 李刘   早来乾鹊鸣檐楹,报我庭阶玉树生。   告白祖宗知积善,喧传奴婢总欢声。   远增阿大中郎喜,足想殊常散骑情。   点校六经留汝读,吾家元不蓄金籯。   《贺彦泽新得子》   年代: 宋 作者: 王子俊   君不见白居易,五十八岁方得嗣。   当时立名曰阿崔,香绷绣襦胎发腻。   又不见元微之,五十八岁方生儿。   当时立名曰道保,可望成家得力时。   西邻有亲曰彦泽,天与明珠堪爱惜。   今年年方四十三,甲庚少似唐元白。   葛仙溪前燕子楼,燕子未老人风流。   一年一度作汤饶,但愿年年逢麦秋。   《贺周子问得子》   年代: 宋 作者: 项安世   旬时织女渡银潢,付与天孙紫锦囊。   又向素娥圆满后,悬知丹桂异时香。   金鱼玉带传家旧,犀果银钱照坐光。   鹤发含饴天下乐,百年重庆侍高堂。   《用东坡韵贺可山得子》   年代: 宋 作者: 叶茵   祥光一夜照乡闾,迟晓邻翁毓凤雏。   举坐已夸沾玉果,传家应不负诗书。   生时恰恰逢秋半,长日骎骎课夜余。   自顾阿戎愚且鲁,提孩敢说巧相如。   《和文文溪庆徐固峰六十得子韵》   年代: 宋 作者: 赵必象   明珠生老蚌,光彩射西湖。   岁晚颖方实,春荣木不枯。   卿儿是麟否,陵母梦云无。   他日浣花老,骑驴索醉扶。

  • 古人打仗为何马重要

      因为战术机动力很主要呀。古代的载人工具比较不多,而马是其中最好的选择了。有了马,有了骑兵,你能控制的战场面积就更大,对敌时主动性就更多,指挥起来也更加灵活多变。你骑兵占优势的话,那么你就拥有先攻权,优势就在你这边,只要你不犯蠢,那么你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哪怕你有一点小失误,凭借机动力的优势,也有机会挽回。可如果你没有机动力的优势,只要你有了一点点小失误,就可能被敌人抓住机会,把你的小失误扩大成大失误,那你不是必败无疑了吗?例如,你带领100骑兵打敌人200步兵,哪怕你来个无脑冲锋,发现不行后,也能及时把士兵撤回来重整事态。可是,如果你领导的是步兵,当你发现打法不对,想先撤退,那就完了,你根本撤不掉了。说白了,有马就有选择权,容错率也更高,所以马才这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