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故起名字

  • 中国人起名字靠的是字典和古文中的典故,那外国人又是怎么起名的啊

      随着西方文明的演进,老外的名字变化也很多。 以Parent Soup的Name finder为例,首先可以选择男生或女生的姓名。台湾有些人取名字的时候也没有分清楚,老外给男人用的名字台湾女生也拿来用,还振振有辞的说这是女男平等。出了国难免又要贻笑大方。一般的名字音节数目差不多都在三个之内,当然音节越多的,字母也越多,喜欢偷懒的人,可不要虐待自己。很多人习惯用取一个与自己中文姓名发音类似的洋名,你可以在前缀的地方选一个与自己中文姓名发音接近的字母。   外国人的姓名有时候可以看出来是哪个民族的,如果你钟情法国或是德国名字,也可以在民族分类的地方选你喜欢的文化背景。   英语姓名小常识   英语姓名的一般结构为:教名+自取名+姓。如 William Jafferson Clinton。但在很多场合中间名往往略去不写,如 George Bush,而且许多人更喜欢用昵称取代正式教名,如 Bill Clinton。上述教名和中间名又称个人名。现将英语民族的个人名、昵称和姓氏介绍如下:   I. 个人名   按照英语民族的习俗,一般在婴儿接受洗礼的时候,由牧师或父母亲朋为其取名,称为教名。以后本人可以在取用第二个名字,排在教名之后。英语个人名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 采用圣经、希腊罗马神话、古代名人或文学名著中的人名作为教名。   2. 采用祖先的籍贯,山川河流,鸟兽鱼虫,花卉树木等的名称作为教名。   3. 教名的不同异体。   4. 采用(小名)昵称。   5. 用构词技术制造新的教名,如倒序,合并。   6. 将母亲的娘家姓氏作为中间名。   英语民族常用的男子名有:James, John, David, Daniel, Michael, 常见的女子名为:Jane, Mary, Elizabeth, Ann, Sarah, Catherine.   II. 昵称   昵称包括爱称、略称和小名,是英语民族亲朋好友间常来表示亲切的称呼,是在教名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通常有如下情况:   1. 保留首音节。如 Donald => Don, Timothy => Tim. 如果本名以元音开头,则可派生出以'N'打头的昵称,如:Edward => Ned.   2. +ie 或 -y 如:Don => Donnie, Tim => Timmy.   3. 采用尾音节,如:Anthony => Tony, Beuben => Ben.   4. 由一个教名派生出两个昵称,如:Andrew => Andy & Drew.   5. 不规则派生法,如:William 的一个昵称是 Bill.   III. 姓氏   英国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名而没有姓。直到16世纪姓氏的使用才广泛流行开来。英语姓氏的词源主要有:   1. 直接借用教名,如 Clinton.   2. 在教名上加上表示血统关系的词缀,如后缀-s, -son, -ing;前缀 M'-, Mc-, Mac-, Fitz- 等均表示某某之子或后代。   3. 在教名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如 St.-, De-, Du=, La-, Le-.   4. 放映地名,地貌或环境特征的,如 Brook, Hill等。   5. 放映身份或职业的,如:Carter, Smith.   6. 放映个人特征的,如:Black, Longfellow.   7. 借用动植物名的,如 Bird, Rice.   8. 由双姓合并而来,如 Burne-Jones.   英语姓氏虽然出现较教名晚,但数量要多得多。常用的有:Smith, Miller, Johnson, Brown, Jones, Williams.   IV. 几点说明   1. 较早产生的源于圣经,希腊罗马神话的教名通常不借用为姓氏。   2. 英国人习惯上将教名和中间名全部缩写,如 M. H. Thatcher;美国人则习惯于只缩写中间名,如 Ronald W. Reagan。   3. 在姓名之前有时还要有人际称谓,如职务军衔之类。Dr., Prof., Pres. 可以用于姓氏前或姓名前;而Sir 仅用于教名或姓名前。

  • 男孩子起名字,姓王,名字要有凉字,要有出处有典故的。

      名字就是个代号,没有任何意义,也左右不了你一生如何,我的团长。起名叫地瓜。他不照样当团长了。

  • 姓吴女孩起名字大全 要有典故的

      姓名学属于易学的一个分支,是我国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它是经过几千年风风雨雨、大浪淘沙和历史无数预测学家不断努力反复实践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古今中外大量实践证明:四柱预测不仅具有独特神奇的超前预测、超前反映的功能,而且有着极其深奥的科学理论和极为宝贵的使用价值,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性流传至今,为国内外众多学者所重视。因此,四柱预测学是科学,姓名学也不是什么“封建迷信”,是辩证的唯物主义,不是“唯心主义”。   姓名学是一种含有数理学、阴阳、五行学概念的命理学,是由中国古老哲学《易经》所发展出来的学问,有着其科学的道理,逐渐被认同接受,并得以重视。也却却因此,起名网站有如雨后春笋,一夜间可冒出无以数计,懂些三才五格或下个软件就开始“摆摊设点” 大打“专家”“博士”“大师”…牌子。然而良莠难分,让人无法选择,本人也因此吃过不少亏。后经朋友介绍到一个由佛家子弟创办的叫“普渡居”的网站请宋派人老师给最后敲定。我的几个同事的孩子都是在这起的名字,发过来的分析资料非常专业,值得推荐一下。以上只是我个人对宝宝起名的一些看法,不知是否正确,但我是真诚的也是诚肯的,希望能换来你的肯定。

  • 起名字!!!

      卖农村田园菜,山上野果子,野菜,要考虑一个包罗万象的名字真不容易,大概意思有差不多了吧,“农家绿果蔬” 可以考虑的哟

  • 关于“澜”字有什么典故或者名句吗

      ◎ 澜 lán【名词】   ⑴ (形声。字从水,从阑( lán),阑亦声。“阑”意为“格栅门”,引申指“带有多个泄流孔道的水坝”。“水”指河流。“水”与“阑”联合起来表示“河水通过水坝上的泄洪孔道流出”。本义:水坝泄洪时流出的水瀑,侧视形状如同半个大波浪。辨析:波、浪、澜。“波”即“水皮”,指水面像动物皮张那样有弹性地上下起伏。“浪”指水波扬起时其侧视形状像狼尾从高处往下拖延。“澜”是大型的浪,洪水的浪)   ⑵ 同本义   澜,大波也。——《说文》   大波为澜,小波为沦。——《尔雅》   天下安澜。——《四子讲德论》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孟子·尽心上》   回狂澜于既倒。——韩愈《进学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岳阳楼记》   ⑶ 又如:狂澜;巨澜;澜倒波随(犹言随波逐流。比喻言行无标准);澜澳(水曲);波澜(波涛);推波助澜   ⑷ 波纹   风行水波成文曰澜。——《释名》   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文心雕龙·隐秀》   ⑸ 又如:死水微澜;安澜(河流平静,没有泛滥现象);微澜(小波纹);澜清(清澄如水)   动词   ◎ 澜lán【动词】   ⑴ 兴起波澜   若流波之将澜。——宋玉《神女赋》   ⑵ 又如:澜翻(水势翻腾);澜澜(泪涌下的样子)

  • “大水冲了龙王庙”有什么典故?

      这村东边是座大山,山上有座奶奶庙,奶奶庙下边的山根底下,住着几户人家,有一家姓白,当家的叫得宝。且说白得宝这人,私心很重,整天价盘算着发邪财。一天夜里,天气闷热,他翻来履去睡不安稳,便披上布衫到院子里乘凉。忽然瞅见奶奶庙里有团金光,飘来晃去,不知是啥宝贝。他悄没声地爬上山坡,跳进庙去。那团金光好象长着眼睛,见他来了,急溜溜飞进大殿,在供桌上一晃不见了。白得宝在供桌上乱摸乱找,只摸个小香炉,他想,真倒霉,忙活半夜,也没得点财物,不如把这香炉揣回去。卖锡也能闹几斤酒喝。回到屋里,点着灯一看,他大吃一惊,原来这沉甸甸的小香炉是金的,黄澄澄的晃眼。白得宝喜欢得连姓啥都忘了。慌忙把金香炉里三层外三层包好,偷偷地藏在东山墙里。后半夜,他作了个梦,一个鬓发雪白的老太太对他说:"金香炉,是件宝;偷不去,藏不了。谁想昧良心,谁是白得宝。"白得宝惊醒了,心里明知道不对,还自蒙自地嘟囔:"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管它啥梦哩。"太上奶奶见这小子不送还金香炉。气得发鬓都撅起来了,她腾去驾雾到大海坨后边的黑龙潭去请秃尾巴老李。黑龙脾气暴,听了损人利已的事,立刻火冒三丈,鸡刚"喂儿喂儿"叫过头遍,它就登上了奶奶顶撅着胡子骂娘。正当黑龙王要发水冲坡的时候,猛然发现白家宅旁有庙字。就问太上奶奶:"那是啥庙?"太上奶奶一扬眉:"哟,那是尊兄黄龙的庙。" "呵!" 黑李可急了,两眼瞪得鸡子似的,痴呆呆地立在山顶上。太上奶奶见它为难,就将它一军:"还是文曲星了不起呀!" "为啥?""人家下凡转了老包,铡阁老除恶霸,末了还宰了亲生子――别看都是一样的人,都是一样的黑,做事可差远啦!"她的话音刚落,突地一声巨雷,黑龙将身一摇,一条大松树粗的黑龙腾空而起。天上满是乌云,好象大海倒下来。哗啦啦山洪暴发了!常言道水火无情,这场大暴雨,冲走了白家的宅院,也毁掉了黄龙窟。地基都被山洪卷走,至今那里还是一道大沟。一年后,黄龙爷路过这里,想进庙歇歇脚,一看,呀!庙没了。原来的地方成了条又深又宽的大沟,他变成一个老头,向附近的老乡亲打听,知道了黑龙爷冲庙的事,不由地哈哈大笑起来:"这叫做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呵!"打这起,这句话就在人们的口头上传开了。

  • 有哪些用典故的诗句?

      用典故的诗句: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   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温廷筠《商山早行》   *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灏《黄鹤楼》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   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1.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赤壁杜牧   折戴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人借在赤壁偶然发现的一支沉埋底沙中的断戟而联想起三国时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从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人手,提出了“英雄的成就带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深刻而精辟。   2.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诗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   泊秦准   杜牧   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是引用的一个典故,此曲为亡国之音。我们分析时可联系社会背景,晚唐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诗人这里是借题发挥,表面上是讽刺歌女,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高层。   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诗歌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抒情,但诗人的情感有时往往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从抒发情感类型的角度,我们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情况:   1.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中的“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筑,置千金于台上,宴请天下奇才。引用这两个典故,是对天子信任重用将士和对将士浴血奋战精神的称颂。   2.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   行路难   李白   金搏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水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未垂钓碧溪上,忽复秉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关系到两个典故:姜太公曾经在渭河附近的小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位古人开始在政治上也不得志。但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人物。诗人引用此典故,暗示自己也会有施展抱负的机会,表现出了对未来、对前途的美好希望。   3.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   书愤   陆游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蓑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或谁堪伯仲间。   这儿连用了檀道济自比长城和诸葛亮鞠躬尽瘁两个历史故事,抒写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要干一番伟业的理想。   再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诗人是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下以魏尚自喻,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   鹧鸪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睁相应湘江阔,普竹丛深日向西。   面对“雨昏”“花落”这眼前之景,游子本已感到凄迷与伤感;但诗人又用了“青草湖”“黄陵庙”这两个典故,不由让人勾起了对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的联想。这样。在时空的穿梭交错中,闻鹧鸪之啼,不觉更感哀怨凄恻。又如: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南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诗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运用这两个典故,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   四、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我们知道,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用典就是很好的一种手段。因为用典是对历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在增加诗歌容量的同时.还可收到言简而意丰的艺术效果。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准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律诗。诗中多处用典:颔联化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原典有云:“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后人以“新亭对泣”表示怆怀故国之意。在这里用来写山河未改,风景依旧;颈联第一句引用了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中的“故垒萧萧芦荻秋”中的“芦荻秋”。在刘诗中,芦荻白花象征王室的末日。在这里,作者写自己像秋天飘落的芦花一样,随风而去,实表将为国殉难。全句抒发国家沦丧之感和悲痛哀伤之情。颈联第二句“旧家燕”是引用刘诗《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旧家燕现飞往何处?飞落到侵入者天下的人家里。诗人化用此典故,感慨亡国被俘之悲痛。尾联化用望帝死后化为杜鹃的典故,表示诗人虽被迫离开故乡,决无生还之望,但一片忠魂终归南土。丰富的典故,把诗人的耿耿爱国之心、拳拳报国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再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短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出了如此复杂的情感,这岂不是用典的魅力?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用典还使诗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结构严谨。在增加诗歌内涵的同时,还增加其外形之美。   当然,许多时候,诗文用典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融达意抒情为一体,又集含蓄典雅于一身。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只有理解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体会其表达作用,才能全面、准确地鉴赏作品。平时,我们可以采取分类的方式整理一些常见典故.如送别的典故、归隐的典故等。

  • 古氏姓典故有那些

      古(Gǔ)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周族先祖古公亶父的后代子孙,以古为氏。据《风俗通》上记载,认为古氏是古公亶父之后。而这个古姓家族的始祖,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在武王得天下时,被追尊为太王,所以,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其后代子孙以古为氏,称古姓。   2、出自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以邑名为氏。据《潜夫论》上有关于“古成氏之后分为古氏。”的记载,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其后人以讹音古成为氏,以后去成单姓古,称古氏。   3、出自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吐奚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记载指出,后魏吐奚氏改为古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改为单姓古氏。   4、回族中有古姓。据考来自唐初进入中国,后于天宝十四年(755年)任大将军的古都白丁名字首音。另据江苏扬州中学退休教师古城厚老人讲,其先古都白丁初在新安郡(今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及江西婺源等地),北宋时迁至扬州。《扬州府志》有载。古氏原有家谱,历三十三世,后毁于兵难。在明代时,扬州还有一回回收藏家也姓古,人称“古回回”。古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江苏和河南地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见《中国回族大辞典》)。

  • 鸡年都有哪些趣闻和典故

      鸡的典故:   呆若木鸡   典出《庄子·达生》。说周宣王特别爱看斗鸡,他请齐国驯鸡高手训练出一只常胜不败的斗鸡。这只鸡站在那里,心神安定,不骄不躁,看上去就像木鸡一样,别的鸡见到它这副样子,全都吓跑了,不敢与它斗。呆若木鸡的意思已演变成了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月怀一鸡   典出《孟子》。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行为!”他便说:“我知道这不好,这样吧,请允许我少偷一点,原来每天偷一只,以后改为每月偷一只,到了明年,我就彻底洗手不干了。”喻指那些明知道自己错了,却故意拖延时间,不肯及时改正的人。   牝鸡司晨   典出《尚书·牧誓》。牝鸡,母鸡也。打鸣本是公鸡的“专利”,母鸡在早晨打鸣被认为不吉利,旧时认为这预示着家庭的败落。封建时代用以比喻妇女篡权乱政。   鸡口牛后   也作“鸡尸牛从”、“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典出《战国策·韩策》。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雄鸡断尾   典出《左传·昭公二十二年》。本指雄鸡因怕做祭祀的牺牲而自残其身,后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   鸡鸣狗盗   典出《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今鸡鸣狗盗多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鸡犬升天   又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鸡犬皆仙”。典出《神仙传·刘安》。书中说淮南王刘安修炼得道,临升天之时,“余药器置中庭,鸡犬舐啄之”,也都升天成仙了。后世遂以鸡犬升天比喻一人得到好处,亲朋好友也连带沾光。   牛鼎烹鸡   典出《后汉书·边让传》。用煮牛的大锅烹鸡。比喻大材小用。   味如鸡肋   典出《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某些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   闻鸡起舞   典出《晋书·祖逖传》。说祖逖和刘琨少年而有壮怀,半夜听见鸡叫,便起身操演武艺,以备报效国家。后世即以此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发。   鹤立鸡群   又作“独鹤鸡群”。典出晋戴逵《竹林七贤论》。说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家鸡野雉   典出晋何法盛《晋中兴书》。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以示贱近与贵远,亦比喻风格迥异的书法绘画等。   鸡骨支床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山鸡舞镜   典出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山鸡对镜起舞,比喻自我欣赏。   陶犬瓦鸡   典出南朝梁萧绎《金缕子》。说陶土做的狗不能守夜,泥土塑的鸡不能司晨。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的东西。   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远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模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时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汉人东方朔的《占书》上说:“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六畜日排完了......余下全文>>

  • 农历腊月初五有什么典故

      腊月初五了,大家都知道腊月初八要喝腊八粥,其实民间还有一个腊月初五吃五豆的习俗。   所谓吃五豆就是用绿豆、黄豆、豇豆、蚕豆和豌豆混合起来做的饭。这要从一个穷书生说起,想当年……   民间故事   在宋朝的时候,有这么一个穷书生,从小家里很贫寒,大概和现在的低保家庭的水平差不多,但他十分好学。   后来这个穷书生流落到顺阳地区,住在城外城乡结合部的一个破庙里,靠卖诗文换个仨瓜俩枣的钱勉强度日,坚持读书。多不容易啊,要是现在就可以进鸿志班了。   一天,这穷书生进城卖诗文,正好城里的大财主李员外的女儿选婿打彩。说白了,就是当年的自由婚姻外加撞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