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有什么禁忌

  • 伊斯兰教徒有哪些禁忌和礼节?

      伊斯兰教徒的禁忌有以下几点:   一、饮食方面   1、畜禽肉类禁忌,严禁吃自死物;严禁食血液;严禁食用诵非安拉之命而宰杀的动物; 禁止食用猛禽猛兽。   2、禁用致醉和有毒的植物饮料,严禁饮酒; 禁止一切与酒有关的致醉物品,禁止从事与酒有关的营生, 禁止出席有酒的宴席,严禁服用一切麻醉品和毒品。   二、服饰方面   1、禁止男性穿戴高贵服饰;   2、禁止妇女显露美姿和妆饰;   3、严禁改变人类原造的矫饰行为;   4、严禁男人佩带黄金 饰物;   5、忌讳穆斯林穿外教服饰;   6、禁止男女模仿。   三、卫生与性生活禁忌   1、禁止在公共场所大小便;   2、禁止用右手处理污秽的事物;   3、禁止在礼拜时吐痰、打哈欠、吹东西;   4、禁止吃生葱、姜、蒜后做礼拜;   5、忌讳贪食;   6、禁止和月经期或产妇发生性行为;   7、禁止通奸;   8、禁止同性恋。   四、婚姻禁忌   1、严禁与有相近血缘、亲缘、婚缘和乳缘关系的人结婚;   2、严禁与外教人结婚;   3、严禁 娶有夫之妇;   4、严禁把离婚当作儿戏。   五、丧葬禁忌   1、禁止喧哗;   2、禁止在日出、日落和正 午时间举行殡礼;   3、严禁为自杀者站殡礼;   4、严禁号啕大哭;   5、严禁妇女参加殡 礼;   6、严禁设立灵位向亡人祷告;   7、禁止妇女为亡人超期守制;   8、禁止无故迁坟 ;   9、禁止盼望死;   10、禁止自杀。   六、商业禁忌:   1、严禁重利盘剥;   2 、禁止在商品中搀假、以次充好;   3、禁止囤积财富垄断市场;   4、禁止缺斤少量;   5、禁止发誓推销商品;   6、禁止购买偷窃、抢夺来的物品;   7、严禁出售违禁物品;   8 、禁止经商中使用欺骗手段。   七、人际交往禁忌   1、严禁做伪证;   2 、严禁说谎;   3、严禁诬蔑;   4、严禁谗言;   5、严禁诽谤;   6 、严禁讥笑并以秽名相称;   7、禁止恶意猜测;   8、禁止偷窥他人隐私;   9、禁 止嫉妒;   10、禁止妄言嘻行;   11、禁止背后非议。   八、精神生活禁忌   1、严禁赌博 ;   2、严禁抽签;   3、严禁占卜、看相。   礼节方面,穆斯林也有很多礼节。穆斯林相见,先要互相问安,后再交谈。伊斯兰教注重称谓,反对在命名中使用吉利和词语,如"发财"矗、"得胜"、"高贵"等,喜欢用"天仆"、"天悯"等词语。宗教领袖、教长、清真寺的主持人、什叶派的政教领导人,尊称为伊玛目。主持清真寺教务者尊称为阿訇。教坊首领,尊称为教长阿訇。经文大师尊称为开学阿訇。伊斯兰学者尊称为毛拉。见到尊长,应志立敬礼。同辈相见,行握手礼。十分亲密的友人,行拥抱吻礼。见面互相敬礼的同时,还互相用祝祠祝贺对方。上门拜访,一定要征得主人家同意,方可入门。子女在晨礼前、午时脱下衣装后、宵礼后,要进入长辈卧室,必须先征得长辈同意。伊斯兰教提介教敬父母,善待亲属,怜恤孤儿,救济贫民,亲爱近邻、远邻和同伴,款待旅客,宽待奴仆。尤其是把教敬父母提到敬拜安拉之后的高度。穆斯林握手、端饭、敬茶均用右手,用左手被视为不礼貌。   伊斯兰教徒具体的礼节有:   一、出归礼节,道色俩目,纪念安拉;吃饭礼节,饭前、饭后应当洗手;喝水礼节,泰斯米、赞颂、喝水三次:这是因为伊本阿巴斯传述:你们不要象骆驼一样一饮而尽,但是你们应该两口,三口的喝,但你们喝水时,你们念泰斯米,喝完后赞颂安拉;   二、口鼻礼仪   1 、 时刻常守赞主辞、乞求慈悯的言辞、求主引导的言辞   2、如果打喷嚏者没有赞美安拉,则不祝福他。   3、用手和手绢捂住嘴,尽力压低声音 。   4、用“愿安拉引导你”的句子来祝福非穆斯林的打......余下全文>>

  • 佛教的禁忌

      佛陀临逝世时教导弟子们,在他去世以后要以戒为师。佛教的戒(禁忌)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僧人和僧团的,另一方面是针对在家修行者的。佛教的禁忌,是以佛教事业的兴盛和佛教的根本教义得到弘扬为目的的。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同各地的民俗、文化相融合,形成不同的禁忌。下面就对佛教的一部分禁忌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中国佛教的禁忌一方面来自于佛教本身的戒律仪规,另一方面也受到中国本土传统民间风俗的影响。皈依佛门的人,无论在家出家,为了发慈悲心,增长功德,都要持佛教的戒律。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十善”。五戒,就是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十善实际上是五戒的分化和细化,分为身、语、意三业的禁忌,其内容包括,身体行为的善(禁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言方面的善(禁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识方面的善(禁忌):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佛教对出家僧人的要求和禁忌更为严格,这里仅介绍一部分内容。一、饮食方面的禁忌。佛教规定出家人饮食方面的禁忌很多,其中素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素食的概念包括不吃“荤”和“腥”。“荤”是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菜,如大蒜、大葱、韭菜等。《楞严经》说:荤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所以佛教要求禁食。所谓“腥”是指肉食,即是各种动物的肉,甚至蛋。对此类食物,出家二众也不能吃。不过素食的范围也比较广,例如:辣椒、生姜、胡椒、五香、八角、香椿、茴香、桂皮、芜荽、芹菜、香菇类等都可食用。豆制品、牛奶和乳制品,如奶酪、生酥、醍醐等也都不在禁止之列。此外,佛教还要求僧人不饮酒、不吸烟。不饮酒也包括不饮一切能麻醉人的饮料,比如粳米酒、果酒、大麦酒、啤酒等。麻醉神经与分泌系统的各种“毒品”更在禁忌之列。吸烟虽然不是五戒范围的内容,但是吸烟是一种精神依赖的不良习惯或嗜好,体现了一种精神的追求和贪欲,同佛教要求的清净无我的境界不相符,因此吸烟当然也是佛教的禁忌之一。不吃零食也是佛教对僧人的要求,这既是僧人威仪的需要,也是僧人的修行需要。所以,同出家人共处时,不宜向僧人敬烟;同桌就餐时,不宜将素菜荤叫,不宜对僧人敬酒,劝酒,或者劝吃肉,也不宜提议同僧人干杯(茶、饮料等)。   佛教在个人生活方面的禁忌主要有:不结婚,不蓄私财等。佛教认为出家僧众担负着住持佛法、续佛慧命的重大责任和终身事业,因此必须独身出家才能成就,积蓄私财是违背出家本意的。除此以外,这方面的禁忌还包括不自歌舞,不观看听取歌舞,不坐卧高级豪华床位,不接受金银象马等财宝,不作买卖,不看相算命等。僧人出家受戒后,戒律还要求比丘、比丘尼分别住在各自寺院中,不能同住一个寺院。因此,与僧人交往时不宜问是否已经结婚之类的话,不宜邀请僧人唱歌、跳舞或参加其他不符合佛教清规戒律的娱乐活动。同比丘尼交往要注意,男性公民不能进尼众的寮房,同比丘尼说话时要有另外的人在场,不要主动与比丘尼握手,到比丘尼寺院参观、拜佛,应衣冠整齐等等。女士们到男众寺院也要注意,不要随意到僧人关闭的地方去。   对于在家的居士,佛教只要求在每月一定的日子里实行一种克制的生活,即不涂香装饰,不观听歌舞剧,不坐卧高广床座。持斋的日子一般是阴历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日。   对出家众的称谓,佛教也有一些讲究。中国人一般称呼男出家众为“和尚”,女出家众为“尼姑”,或者称“姑子”,其实这种称呼是不准确的,特别对尼众的称呼更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其实遵照佛教的制度,只有大丛林(寺院)的方丈才能称为“和尚”。此外,沙弥的剃度师也可称为和尚;比丘的得戒师也称“戒和尚”。所以,其他僧人一般都不能称和尚,和尚实际上是很尊重的称呼。对于和尚可称为“和尚”、“大和尚”、“方丈”,教外人可称“大法师”、“法师”,居士可统称“某某师父”。凡是剃度出家的男性,年满20岁,受了具足戒的则称做“比丘”。受具足戒五年之内的比丘,还没有资格收授徒弟的,居士可称他们为“师父”,教外人可称“某某法师”。应该注意的是,教外人同僧人交往中,不要直呼其号,因为这样做显得不尊重僧人,容易引起信教群众的反感。   对于女众出家人,称其为“尼姑”并不合乎佛制。正确的称呼是:年龄满18岁,在受了十戒的基础上再加六法,为随学比丘尼。居士称“某某师父”,教外人称“某某法师”。受过具足戒的就是比丘尼,教外人可称“某某尼师”、“某某法师”、“某某师父”、“某某师太”。也有称尼众寺院的住持为和尚的。   以上所讲的各种禁忌主要是中国汉传佛教所规定的。

  • 基督教徒有什么禁忌吗?

      主要的禁忌有以下几种:   1,信仰:   基督教所信仰的上帝是宇宙独一的主宰,忌讳崇拜除上帝以外的偶像。向基督徒赠送礼品, 要避免上面有其他宗教的神像或者其他民族所崇拜的图腾。要尊重基督徒的信仰, 不能以上帝起誓, 更不能拿上帝耶稣开玩笑。基督教由于教派不同, 其各个教派的教条也有所不同,为了避免无意中损伤感情, 对一些问题一定要弄清楚。如: 神父与牧师是天主教与新教对其神职人员的不同称呼, 不可混为一谈。   2,不吃血   原因是血象征生命,是旧约献祭礼仪上一项重要的内容。而且,新约把血的作用解释为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流血舍命而带给人的救赎能力。血既然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出于纪念,不吃血成为《圣经》对基督徒的一种要求。   3,禁止看相、算命、占卜和占星术(星象学)等   因为这些迷信除了相信一种上帝之外的干预人生的神秘力量外,还有一种宿命论倾向。基督教认为,每个人都是上帝所爱,都有自己的意志选择权,上帝不强加意志给人,而让人自愿选择人生道路,每个人又当为自己选择的行为负责,此类迷信活动与此背道而驰。   4,守斋   基督徒有守斋的习惯。基督教规定,教徒每周五及圣诞节前夕只食素菜和鱼类,不食其他肉类。天主教还有禁食的规定,即在耶稣受难节和圣诞节前一天,只吃一顿饱饭,其余两顿只能吃得半饱或者更少。基督徒在饭前往往要进行祈祷,如和基督徒一起用餐,要待教徒祈祷完毕后,再拿起餐具。   5,忌讳13和星期五   他们讨厌“13” 这个数字和“星期五”这一天。在基督徒眼中“13” 和“星期五”是不祥的。

  • 戴佛牌去藏传佛教的寺庙有什么禁忌吗

      关于佛牌的禁忌,我们可以先明确以下几点:   1. 佛牌多是佛的法相。   2. 佛牌多是由寺庙僧侣手工制成的。在制作的过程中念许多经咒加持开光,倾注了佛法。   3. 佛牌多数主要是由寺庙泥土、香灰、经灰等制成的,还有少部分是金属。   4. 佛牌有分正牌和阴牌。对于不同的佛牌有不同的讲究。对于一些佛牌(主要是阴牌)有独特的禁忌。   5. 佛牌本身为“相”。   综合以上佛牌的特点可见,佛牌既属于一种佛教饰品,本身也有它的特别之处,我们请了一尊佛牌后,注意一些事项即可:   1. 男女房事时不可佩戴佛牌,以免不清净,对佛不敬。应将佛牌取下,可放置于柜子等处。   2. 不要戴着佛牌洗澡或游泳,除非其有防水外壳。(一般的佛牌外壳是不防水的)   3. 护身佛牌圣物损坏了,不能再佩戴,怎么办?可以将其用小红布或小红纸包好,埋到树下花下即可,有条件可以送到寺院。切忌当垃圾乱丢。   4. 佛牌链子可以自行配换,不会有什么影响。   5. 女性生理期也可以佩戴佛牌。并不会触犯佛牌禁忌。   6. 平时应注意避免佛牌被碰撞,以免受损,养成对佛/佛牌恭敬的习惯。   7. 可以同时佩戴一尊或多尊佛牌,单数和双数并没有关系。   8. 少数佛牌(主要是阴牌)是不可以和正牌圣物一起佩戴于颈上的。阴牌一般不跟身佩戴,如果去的场合需要佩戴,一般挂在腰间。   9. 请了佛牌后,除了较亲密的亲友,不宜让外人随意触摸佛牌(以免不敬)。   10. 佛牌可以送给亲人或者朋友,甚至是陌生人,佛教称这种行为为“结善缘”。将平安和幸福送给别人,是功德无量的,何乐而不为呢?

  • 佛教和易经的区别

      佛经的涉及面比较广,而易经只是一本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玄说,如同一个人坐在空中楼阁之上,将面临的是心虚。   佛法才是精髓,因为佛法真。可是有的人谤法,说佛不真,说没有因果,说好人不长命,我们应该仔细看清因果,长命真不一定就是福报,有的人宁愿自杀也不活着,活着要过得幸福美满才是福报,所以说有的好人不长命,这并不一定是他的恶报,我们要看人家的去处,不要看那个尸体,人死以后会转世,我们要看来世,不要盯着这辈子的死来看因果,因果通三世,你要看穿啊!一知半解又何用?   所以说佛法真,真也是要修正,修正也是要神通,总之,都是要修行的事,不过这个修行不是用身体到处跑,到处跑也是修行,关键在于有没有用心,内在很重要,如果跑个人困马乏,结果信心没了,不想信佛了,我觉得还不如不跑。   佛门自有黄金屋,佛门自有颜如玉,可是你学都没有学成就走了,那就什么也没有得到。

  • 佛教饮食有哪些禁忌

      出家师父   有很多忌讳   1是吃素   2不食戒五荤(蒜、葱、兴渠、韭菜,野蒜)   3不食有异味的食品   4.不饮酒,不食有刺激性的食物   5.过午不食   在家居士没有什么要求   不过很多有修行的人按出家人的去做

  • 佛教如何修善姻缘

      欲修善缘先正己身 孝在前 信在后 方可绝恶缘近身 加之礼仪 素其行 必有善缘来寻   送你一句话 善缘恶缘为己招 不正身形福难到 千山万水寻鹊桥 不知真情随行到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是什么意思?

      一、释义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二、出处   出自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三、原诗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四、原诗释义   八月的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齐,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的一片,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可是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却闲居家中,因此感到羞愧难容。闲坐河边,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产生羡鱼之情了。   

  • 佛教是如何改变人的命运的呢

      一是忏悔业障(即对我们过去所造诸恶业生惭愧心忏悔,)具体忏悔法门有跪念《八十八佛忏悔文》……由于我们过去所作诸恶业,这种业因感招当下的种种不如意的果报,所以要先忏悔业障!二是超度冤亲债主,由于过去我们无始以来伤害过太多的众生,与众生结下恶缘,感招种种不如意的果报,众生向我们讨债是我们陷入痛苦之中,所以我们要超度他们,超度,继是向他们忏悔(道歉)也是和他们结善缘,具体超度冤亲债主的法门有诵经(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经刚般若波罗蜜经,八十八佛忏悔文,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以及各种经典都可以)、念佛(如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可以做善事(列如放生,布施……)回向(即类似于分享功德的意思)给他们,祈愿他们身心安乐,,福慧双增,离苦得乐,往生西方极乐,成就无上菩提……让他们也能得到你诵经,念佛,忏悔的功德使他们得到超度和解脱,化解与我们与冤亲债主之间的怨结。三是培养福报,过去我们没有修学善法(就是做善事太少),所以今生福报不够,导致我们无法实现自己想要的,理想的生活,所以我们当下要培养福报,培养福报的方法有很多,诵经,念佛,放生,布施等一切善事都可以……诵经,念佛,法布施(即将我们的善知识传播,教授给他人)为我们消业障,增福慧,诵经,念佛,财布施(金钱,物质布施给他人)为我们消业障,增长富贵,诵经,念佛,放生回向给三途恶道和法界一切众生、祈愿他们身心安乐,,福慧双增,离苦得乐,往生西方极乐,成就无上菩提……还有无畏布施(即给予他人心灵上,精神上的安慰等等都可以……),可以为我们消业障,增长福报,增长人缘!将我们所作的一切功德回向给三途恶道,法界一切众生,祈愿他们身心安乐,,福慧双增,离苦得乐,往生西方极乐,成就无上菩提……将更加增长我们的功德利益……阿弥陀佛!

  • 佛教忌讳什么

      佛教最忌讳迷信。释迦牟尼佛的含义是寂默能仁。 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希望对您有帮助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面,是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为什么我们的本师要寂默那。是不是本师喜欢孤独喜欢独处。如果喜欢孤独寂默那么能仁如何解释那?其实寂默不等于孤独,在表现上孤独和寂默比较类似。但寂默是主动的,孤独是被动的。寂默是向内觉照,能仁是对众生的慈悲。     那么能仁和寂默的关系如何那?《大智度论》云:“菩萨以度人为事。云何深山自善。答曰。如服药将身体康复业。身虽远离心不远离”。这段文充分说明了两者的关系。     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面,到处都充满这诱惑,到处都出卖欲望。打开电视有上百个频道,想看什么有什么。可以24小时不停的播。尤其是网络时代打开电脑想看什么有什么。走在步行街到处有诱人的广告。还有人不停地向你手中发广告出卖诱惑。店铺的喇叭里传出诱人的广告词,电视里面充满了美容护肤强体的广告。是想那些护肤强体的产品真的可以让人不老吗?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有谁可以逃出这个规律?这个世界饭店24小时开着,只要你有钱半夜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想想我们小的时候能吃一块糖都非常高兴的。流行歌曲永远唱都是着“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年前人就被这样的世界所引导着,什么模特大赛歌手大赛。看看这个世界吧,电视倡导什么年前人就追随什么。这样环境成长的孩子哪里还有一个自我。被这欲望包围着的还找的到自我吗?假如有一个星期离开这些电视、网络、或者各种欲望包围。想想我们是不是会感到失落,是不是甚至要骂娘。因为我们已经习惯被欲望牵引了。没有了这些牵引反而找不到自己了。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要找回自己,不要让欲望包围自己,左右自己。要作自己的主人。不要心随境转。要我们的心转境。如何能做到心转境那,那就是不向外攀缘,要向内觉照自己找回自己的本来面目。这就是寂默。佛家在修习禅定方面,四禅八定(即使是欲界定)可以帮助我们心不向外执持。向内觉照找回自己的本来面目。     自我本来面目是我们生就应该具备认知的,但是因为被欲望的牵引我们找不到自我了。寂默是可以帮助我们找回自我的,寂默不是孤独。寂默是圣者的大智慧。寂默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看到这个充满被欲望牵引的世界。寂默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慈悲度众生--能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