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民族乐器

  • 傣族的禁忌有哪些

      吃饭时要有礼貌,不能抢着吃,不能在别人筷子下面夹菜,不能用筷子打狗,打猫,饭吃完后再添不能将锅端起来,吃饭时不能随地吐痰。   不能用脚踢凳子给别人坐, 不能用脚踢烧着的木柴,添柴不能在灶里添,烧柴时必须先烧大的一端。   家长的床铺任何人不能往上坐。家长有一瓶“圣水”放在床边,任何人不能动。   睡的床不能头向门,认为这样不吉利,因为人死了才头向门外。   不能在别人面前放屁,杀鸡不能先砍头,吃鸡腿不能只吃一只而要吃一对。   不能在家里剪指甲,否则认为不吉利。火塘上的三角架不能随意移动。不能摸别人的头。   进佛寺必须脱鞋;看见佛爷必须跪拜;走路时不能踩着佛爷、和尚的影子,不能模他们肩膀以上的部分;在佛寺询问物件,只能嘴说,不能手指;妇女在经期或刚生过小孩不能进佛寺。   傣族村内有庙,庙旁有神树,经过神树下面时不得骑马、打枪。   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农历芒种日)回,生产大忙,禁止办婚事,直至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农历冬至日)后,男女青年的社交才变为正常。   衣服破了不能用裤子补,认为这样会受穷;衣服不能用来当枕头,枕头不能坐。女子的衣服不能晒在高处。   不详细之处再参考别的答案~~~~~~~~~

  • 傣族民歌的傣族乐器

      悠扬的歌声配合传统的民族器乐,是傣族民歌的一大特色。傣族乐器丰富多彩,常用的就有葫芦丝、象脚鼓、牛皮鼓、芒锣、叮和琴等,它们是人们文娱生活中的良交密友,它们使傣族歌舞更富有鲜明的特色。打击乐器在傣族乐器中占的比重最大,每项打击乐器又何不同的规格和类型。傣族的打击乐器有;鼓、鋩、镲、韵板、铜钟。鼓有:长、中、短、象脚鼓、抬鼓、挂鼓,短鼓,晚明时期还用过铜鼓。鋩有大中小鋩、排鋩、鋩琴。

  • 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傣族、壮族各有什么民族乐器?如果有可能还希望提朝鲜族回族苗族乐器 10分

      建议去百度一下而不是百知。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

  • 准备办一个民族乐器培训班,请大家帮忙想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或者民族风

  • 傣族有哪些节日。及生活习惯,服饰的特点

      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01.4万,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临兴的耿马、孟定,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代称“滇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   傣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音乐、舞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响甚广。傣族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四周田地肥沃,特产丰富。傣族人民性格温和,喜爱歌舞。   有人说,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只要了解情况的人,都觉得这话一点也不算夸张。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他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着窄袖短衣和统裙,把他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百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圆颈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凉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科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就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背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轻柔,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刷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上一个用织锦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傣族的节日主要有开门节、关门节、送龙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相祝福。男女青年则除了互相祝福外,还互相泼水为戏。节日里还举行堆沙、丢包、放高升,赛龙舟等活动。届时五洲四海的宾客云集西版纳和德宏,热闹异常。   傣族习俗   傣族在思茅全区均有分布,以景谷、孟连、澜沧、江城、普洱、墨江、思茅居多。景谷、孟连的为傣那支系,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江城土卡河的为傣社毫支系。景谷傣族多住平房,土木结构,以茅草或瓦覆盖,进门为中厅,设煮饭、烹茶、取暖用的火塘,支有铁三脚架,厅中铺床,供待客用,中厅左右两厢小房为主人寝室。房屋结构有落地式和干栏式两种,干栏式的掌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堆放柴禾和生产工具。干栏式房屋冬暖夏凉,以竹木为建筑材料,以杂木为主,多用红毛树、锥栗树、黑荆树当柱,以竹片或木片做椽.房顶盖草排或板瓦不等,房屋分上下两层,上层用木板或竹笆围墙,楼后搭有晒台,孟连、澜沧、江城整董等地傣族居住干栏式屋。江城土卡河傣社毫支系人居住落地式鸡罩笼房。   景谷傣族的服饰,男子头缠白头巾,节日......余下全文>>

  • 傣族的着装特色和饮食习惯有什么??

      你的问题,在民俗网 www.minsuw.com/ 有比较详细的资料可以查,自己点击相关的链接看看吧

  • 云南傣族每年要举行的重大节日是什么?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先、堆沙、泼水、丢沙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节日。   关门节   “关门节”傣语叫“进洼”,意为佛祖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   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开门节   “开门节”,亦称“出洼”,傣语为“豪瓦萨”,我国信奉小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地区,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类似于中原佛教的解复。时间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约在农历九月中)。   开门节,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表示解除“关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 献。祭把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唱歌跳舞。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 傣族有什么节日

      傣族节日   傣族重大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关门节”在七月中旬,这时正是农忙季节,佛教节日也大多集中在这段时间,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同时还要举和盛大的“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佛。“关门节”要持续三个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开门节”为止。这时农忙过去,冷天到来,佛教节日也不怎么多了,青年可以谈情说爱或结婚,成年人也可以外出办事访友,这时是傣族进行文化娱乐活动最多的一段时间。 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时间在每年四月。按时序计算,阳历的四月,相当于傣历正月。   泼水节也就是傣历新年节,按照传统习惯,这一天清早,人们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以后,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高兴,笑声朗朗…… 除了泼水,还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合着象脚鼓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五腊嗬”,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曲调婉转,歌声动人。跳到兴高采烈时,或爆发“水、水、水”的欢呼,或以“五腊嗬”的歌声结尾。有的人甚至边跳边饮酒,如痴如狂,可以接连跳上几天几夜。 泼水节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要举行划龙船比赛,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己制作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飞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 泼水节是个迎新的节日,欢乐的节日,一般要过三至五天。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每逢喜庆节日,都喜欢围坐在竹楼的火塘边,听歌手“赞哈”演唱。傣家人都说:“没有赞哈,就等于菜里没有盐巴”。赞哈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民间歌手。据说,当你投宿傣家村寨时,只要说是赞哈,不仅不会受拒绝,反而会被请到屋里受到酒肉招待。   关于赞哈的来历,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 从前,有一只糯乐多鸟用婉转动人的歌喉,从黄昏一直唱到深夜,吸引了全村的青年男女。美丽的玉嫩姑娘也被糯乐多的歌声迷住了。王子召龙交向玉嫩求爱,遭到玉嫩的拒绝,她说:“我宁愿和糯乐多在一起,也不和你在一起”。召龙交就用毒箭将糯乐多鸟射死。玉嫩在椰林中找到这只将死的小鸟,将它抱在怀里,小鸟在玉嫩怀里死去了。全村青年都为失去糯乐多鸟而悲伤,玉嫩也因悲伤过度而昏迷过去。等她醒来时,忽然觉得自己说话的声音也像糯乐多鸟唱歌一样婉转动听,她就学着糯乐多的唱声安慰全村青年。   从此,玉嫩就成了第一个群众爱戴的赞哈。 听赞哈演唱是最精彩的文艺活动。特别是男女赞哈赛唱,更是吸引了不少的听众。 赛唱大都以互相问答姓名,村寨开始。比如有的赞哈问道:“人的名字象澜沧江水多,哥哥的名字叫什么?世上的村寨好似满天星,哥哥的家在哪个村?”或者问:“你家的金竹发了几个笋?你家离这里有多少路程?”对方答过之后,赛唱就转入磋商唱什么内容。一方唱:“条条溪水归澜沧江,只只孔雀飞向密林,你这只船要走哪条江?你这只孔雀要飞向何方?”另一方答:“走旱路,走水路,由你拣。走向再快的船,走不上江岸;飞得再高的鹰,飞不出天空。你能在前面走,我......余下全文>>

  • 我国云南傣族出名的乐器是?

      被抢先一步,那我再详细点好了。   葫芦丝、巴乌是一种主要流传于我国云南傣族,阿昌、德昂等少数民族的簧片,这种乐器的音色非常的优美动听,由于条件所限,最早的簧片是用竹片制作的,这不仅影响到这种乐器的音色,也大大限制了它的音量,音域及寿命,局限了它的使用范围,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使更多的人欣赏到,这么多年来通过很多制作人努力,这种乐器较早先已有了很大的改进,无论是从外观还是从工艺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终于有机会来到世人面前展示它的独特的艺术魅力,用它特殊的音色及优美的旋律征服了中外的广大音乐爱好者并被迅速普及。

  • 傣族过春节的习俗

      傣族新年习俗   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历大约是农历清明节以后的第七天。节日期间,傣族同胞举行热闹非凡的泼水、赛龙船、放高升活动。泼水活动是傣族人民过年的最高潮,也是傣历年中最精彩的场面,因而通常称做历年节为“泼水节“。   这一天,人们互相泼水,用水表达真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心中的祝福。泼水有文泼水和武泼水之分。文泼水是对长者,舀起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拉开对方的衣领,让水沿着脊梁流下去。被泼的人高兴地接受祝福,不得跑开。武泼水则没有固定的形式,用瓢、盆、桶都可以,互相追逐迎头迎脸地泼。被人泼的水越多,说明受到的祝福越多,被泼的人越感到高兴。   傣族习俗/礼仪   傣族人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等佛家圣物。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泼水节期间,除酒、菜要丰盛外,各种傣族风味小吃也很多。傣族较重要的节日还有关门节、开门节,均为小乘佛教节日。新平、元江、景谷、金平等地傣族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内容与活动都和当地汉族一样。   在西双版纳傣族中,一家盖房,全寨都要来帮助,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上桌子,置酒备菜,唱贺新房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傣族还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族人称为“去拉曼”,意思为保护神,每年要祭拜两次,栽秧前祭拜是为了祈求丰收,秋收后祭拜是为了感恩。各家备贡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内,待念完祭词后,大家共食。新加入社的成员,要用鸡、酒和腊肉条供奉社神。在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树、龙神,元江傣族每年农历三月祭龙树时,全村要杀红牛,杀前在红牛身上用白灰画成花纹,还要在牛身上披红绿布。同月还要杀猪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参考资料:wenda.tianya.cn/...d2db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