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礼仪中筷子使用时禁忌有哪些

  • 中餐礼仪知识和忌讳

      餐饮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活动,中国餐饮文化很丰富,中国人热情好客,很讲究餐饮礼仪。中餐宴会是指具有中国传统民族风格的宴会,遵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礼仪规范。   宴请活动就其目的性质而言,大约分为三种:   一种是礼仪性质的,如为迎接重要的来宾或政界要员的公务性来访;为庆祝重大的节日或举行一项重要的仪式等举行的宴会,都属于礼仪上的需要,这种宴会要有一定的礼宾规格和程序。   另一种是交谊性的,主要是为了沟通感情、表示友好、发展友谊,如:接风、送行、告别、聚会等。   再一种是工作性质的,主人或参加宴会的人为解决某项工作而举行的宴请,以便在餐桌上商谈工作。   这三种情况又常交相为用兼而有之。宴会的目的形式性质不同,但宾主所遵循的基本礼仪是一致的。   (一)宴会的基本礼仪   (1)座次安排。   正式宴会,一般都事先安排座次,以便参加宴会者入席时井然有序,同时也是对客人的一种礼貌,非正式的宴会不必提前安排座次,但通常就坐也要有上下之分。安排座位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以主人的位置为中心。如有女主人参加,则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以靠近主人者为上,依次排列;   二是要把主宾和夫人安排在最主要的位置。通常是以右为上,即主人的右手是最主要的位置。离门最远的、面对着门的位置是上座,离门最近的、背对着门的位置是下座,上座的右边是第二号位,左边是第三号位,依次类推;   三是在遵从礼宾次序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相邻者便于交谈;   四是主人方面的陪客应尽可能插在客人之间,以便与客人交谈,避免自己的人坐在一起。   (2)宾主礼仪   主人的礼仪   应该说,宴会的成功有赖于主人的热情好客,慷慨招待和细致周到的组织安排。从礼节上讲,主人的职责是使每一位来宾都感到主人对自己的欢迎之意。主人举办宴请,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和目的,主人都应提前对客人发出口头或书面邀请,并依照客人的习惯、特点安排好请客时间、地点等事宜。礼仪性宴请礼节更隆重讲究。   在宴会开始前,主人应该站立门前笑迎宾客,晚辈在前,长辈居后。对每一位来宾,要依次招呼,待客人大部分到齐之后,再回到宴会场所中来,分头跟客人招呼、应酬(家庭便宴比较随便,主人不一定在门口迎客,可在客人到达时趋前握手招呼)。主人对宾客必须热诚恳切,一视同仁,不可只注意应酬一两个忽略了别的客人。   入席前,烟、茶不可全部假手他人或服务员代劳递送,主人应尽可能地亲自递烟倒茶。   上菜后,主人要先向客人敬酒,说一些感谢光临的客气话。此后每一道菜上来,都要先举杯邀饮,然后请客人“起筷”。要照顾到客人的用餐方便,及时调换菜点或转动餐台。遇到有特殊口味的客人要及时调换菜点。   席散后,主人要到门口,恭送客人离去。对那些在宴请中照顾不多的客人,应说几句抱歉和感谢之类的话。对走在后面的客人,可略为寒暄几句。   做客礼仪   作为应邀参加宴会的客人,如时赴约,举止得当,讲究礼节是对主人的尊重。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服饰。客人赴宴前应根据宴会的目的、规格、对象、风俗习惯或主人的要求考虑自己的着装,着装不得体会影响宾主的情绪,影响宴会的气氛。   ②点菜。如果主人安排好了菜,客人就不要再点菜了。如果你参加一个尚未安排好菜的宴会,就要注意点菜的礼节。点菜时,不要选择太贵的菜,同时也不宜点太便宜的菜,太便宜了,主人反而不高兴,认为你看不起他,如果最便宜的菜恰是你真心喜欢的菜,那就要想点办法,尽量说得委婉一些。   ③进餐。进餐时举止要文明礼貌,“不马食,不牛饮,不虎咽,不鲸吞,嚼食物,不出声,嘴唇边,不留痕,骨与秽,莫乱扔。”面对一桌子美味佳肴,不要急于动筷子,须等主人动筷说“请”之后你才能动筷。主人举杯示意开始,客人才能用餐。如果酒量还能够承受,对主人敬的第一杯酒应喝干。同席的客人可以相互劝酒,但不可以任何方式强迫对方喝酒,否则是失礼。自己不愿或不能喝酒时,可以谢绝。   夹菜时,一是使用公筷;二是夹菜适量,不要取得过多,吃不了剩下不好。三是在自己跟前取菜,不要伸长胳膊去够远处的菜;四是不能用筷子随意翻动盘中的菜;五是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菜,可很少地夹一点,放在盘中,不要吃掉,当这道菜再传到你面前时,你就可以借口盘中的菜还没有吃完,而不再夹这道菜,最后你应将盘中的菜全部吃净。进食时尽可能不咳嗽、打喷嚏、打呵欠、擤鼻涕,万一不能抑制,要用手帕、餐巾纸遮挡口鼻,转身,脸侧向一方,低头尽量压低声音。   参加宴会最好不中途离去。万不得已时应向同桌的人说声对不起,同时还要郑重地向主人道歉,说明原委。吃完之后,应该等大家都放下筷子,主人示意可以散席,才能离座。宴会完毕,你可以依次走到主人面前,握手并说声“谢谢”,向主人告辞,但不要拉着主人的手不停地说话,以免妨碍主人送其他客人。   (3)其他礼仪   ①筷子的用法。   筷子虽然用起来简单、方便,但也有很多规矩。比如:不能举着筷子和别人说话,说话时要把筷子放到筷架上,或将筷子并齐放在饭碗旁边。不能用筷子去推饭碗、菜碟,不要用筷子去叉馒头或别的食品。   其它用筷忌讳还有:忌舔筷——不要用舌头去舔筷子上的附着物;忌迷筷——举着筷子却不知道夹什么,在菜碟间来回游移。更不能用筷子拨盘子里的菜。忌泪筷——夹菜时滴滴哒哒流着菜汁。应该拿着小碟,先把菜夹到小碟里再端过来。忌移筷--刚夹了这盘里的菜,又去夹那盘里的菜,应该吃完之后再夹另一盘菜。忌敲筷——敲筷子是对主人的不尊重。   另外,筷子通常应摆放在碗的旁边,不能放在碗上。在用餐时如需临时离开,应把筷子轻轻放在桌子上碗的旁边,切不可插在饭碗里。现在有些宴席实行公筷母匙,那么,你就要记住不能用个人独用的筷子汤匙给别人夹菜舀汤。   ②餐巾的用法。   如今很多餐厅都为顾客准备了餐巾,通常,要等坐在上座的尊者拿起餐巾后,你才可以取出平铺在腿上,动作要小,不要像斗牛似的在空中抖开。餐巾很大时可以叠起来使用,不要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餐巾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食物落在衣服上,所以只能用餐巾的一角来印一印嘴唇,不能拿整块餐巾擦脸、擤鼻涕,也不要用餐巾来擦餐具。如果你是暂时离开座位,请将餐巾叠放在椅背或椅子扶手上。用完餐,将餐巾叠一下放在桌子上,可千万别揉成一团“弃”在那儿,好像一朵被你摧残过的花朵。   ③一般餐桌上会为每位用餐者准备茶水饮料和酒水,通常茶水饮料酒水在右侧,饮用时尽量不要用错。   ④作为主人(特别是陪同人员),宴会进行期间可能为客人斟酒上菜,应该从客人左侧上菜,从客人右侧斟酒。   (二)、自助餐礼仪   自助餐的特点是不设固定席位,可以任选座位,站着也行,形式活泼,很便于彼此的交流。菜肴、食品连同餐具都摆设在桌上,任由客人自取,喜欢什么,量的大小,完全自主。在这种场合也要注意礼仪。一次不宜取太多的食物,不够可以再添,以免让别人笑话自己没吃过东西,没见过世面,如果吃剩下一堆,就更失礼了。   另外,要把骨头、鱼刺等拨到盘子一边。吃完自助餐,不能将食物带出餐厅。

  • 中餐礼仪中有哪些禁忌

      忌不分尊卑,忌敲筷、插筷,忌夹菜时"飞象过河"等

  • 中餐席位排列遵循的原则是什么?2.中餐的上菜顺序?3.筷子的使用礼仪

      中餐宴席进餐伊始,服务员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擦手的,不要用它去擦脸。上龙虾、鸡、水果时,会送上一只小小水孟,其中飘着拧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饮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时,可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小毛巾擦干。用餐时要注意文明礼貌。对外宾不要反复劝菜,可向对方介绍中国菜的特点,吃不吃由他。有人喜欢向他人劝菜,甚至为对方夹菜。外宾没这个习惯,你要是一再客气,没准人家会反感:“说过不吃了,你非逼我干什么”依此类推,参加外宾举行的宴会,也不要指望主人会反复给你让菜。你要是等别人给自己布菜,那就只好俄肚子。客人入席后,不要立即动手取食。而应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举杯示意开始时,客人才能开始;客人不能抢在主人前面。夹菜要文明,应等菜肴转到自已面前时,再动筷子,不要抢在邻座前面,一次夹菜也不宜过多。要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礼仪要求。决不能大块往嘴里塞,狼吞虎咽,这样会给人留下贪婪的印象。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欢的莱吃,或者急忙把喜欢的菜堆在自己的盘子里。用餐的动作要文雅,夹莱时不要碰到邻座,不要把盘里的菜拨到桌上,不要把汤泼翻。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如喝汤时“咕噜咕噜”,吃菜时嘴里“叭叭”作响,这都是粗俗的表现。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和人聊天。嘴里的骨头和鱼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来放在碟子里。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进餐过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别人。不要用手去嘴里乱抠。用牙签剔牙时,应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让餐具发出任何声响。用餐结束后,可以用餐巾、餐巾纸或服务员送来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头颈或胸脯;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饱嗝或嗳气;在主人还没示意结束时,客人不能先离席

  • 国际礼仪的禁忌

      国际交往中的基本要求即基本礼仪包括五方面的内容:1、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长于外套,且放入裤内。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带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皮鞋应擦亮。不得在人前做不雅的小动作,如刷牙、挖鼻孔、掏耳朵、剪指甲、搔痒等等。2、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略严肃些,因为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都会被视为有失体面。3、说话客气,注意身份。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对萍水相逢之人不要轻易开口,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随便与人攀谈也被视为有失体面。4、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不随意指责别人,不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发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5、守约遵时。与人约会不能有失约,不能超时。失约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失信或失约有损自己的人格,是很丢面子的事情。 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现在,我国正在提倡的礼貌用语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有其中八个字礼仪语言:1、“请”。几乎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事情,都应该说“请”。例如,如果你有疑难需人指点,你应向他人说:“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在另一种情况下,你可以说:“请顺便帮我发一封信好吗?”在商店里买东西,你应当对营业员说:“请拿这枝笔给我看看”;你要问路,一定要以“请问”开头。“请”也是人际交往中尊重对方的礼节用语。当你开门迎接来宾时应说:“请进”。客人走进房间应示意“请坐”。客人坐定后应说:“请问,你喜欢喝点什么饮料?”饮料备好后应对客人说:“请饮用。”2、“谢谢”。西方通行的礼节是:只要别人为你做了什么,都应该说声“谢谢”,包括家人或关系亲密的朋友。行走时别人为你让路,必须说:“谢谢”。在商店里买东西,要对售货员说:“谢谢”。在某些特定交往场合,常常是交往的双方都互说“谢谢”。当你对别人说“谢谢”两个字时,就意味着你已充分认识到别人为你提供的帮助。而忽略这一点,则是非常失礼的行为。3、“对不起”。西方人的习惯是:凡是不小心妨碍或干扰了别人,都要说“对不起”。如在公共场所无意中碰了人,就要说“对不起”;当你需要打断别人的谈话时应该说:“对不起,请允许我打断一下好吗?”与别人共用餐时,无意中咳嗽一声或打个饱嗝,要说声“对不起”;与客人一起聚会时,临时需要离座一下,也应说:“对不起”。否则别人会认为此人缺乏教养。4、“再见”。“再见”不仅是同事、家人之间相互告辞时的礼貌用语,在西方社会也是陌生人之间接触后互相告辞时的礼貌用语。最常见的情况是在商店里,售货员与顾客交易后,相互说“再见”。乘坐出租车,司机与乘客结帐后,也相互说“再见”,这是很平常的礼节。 西方国家很尊重每个人的“隐私权”。所谓隐私权是指个人私生活不受他人干扰、窥视的权益。在国际交往中,尊重隐私也是重要的规范。1、尊重隐私,要坚持以个人为交往对象的礼仪原则。如:你给一家人中的某个人帮了忙或送了一份礼物,这行为本身也仅是对某个人而方才有意义,除受惠人会表示感谢,其他家人一般不会因此而致谢,这是很正常的。2、尊重隐私,不能侵犯属于个人的空间与领域。一家人同住一栋房子里,各自的房间便是各个成员自己的天地,不敲门,不经允许,便不能突然闯入。拜访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家庭、前往他人办公室洽谈,都须预先约定。3、尊重隐私,在交谈中应回避涉及个人隐私的任何话题。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五不问”:一不问年龄;二不问婚否;三不问去向;四不问收入;五不问地址。 “Ladies first”即女士第一或女士优先,这是国际礼仪中很重要的原则。女士优先的核心是要求男士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要从行动上从各个方面尊重、照顾、帮助、保护妇女。在社交场合遵从女士第一的原则,可以显示男子气质与绅士风度。 男女同行时,男应走靠外的一侧。不能并行时,男士应让女士先行一步。但在开门、下车、上楼或进无人领路的场所、遇到障碍和危险时,男士就走在女士前面。乘坐计程车或其他轿车时,应让女士先上车;下车一般是男士先下,然后照顾女士下车。在门口、楼梯口、电梯口及通道走廊遇到女士,男士应侧身站立一旁,让其先行。在需要开门的场合,男士应为女士开门。在社交聚会场合,男士看到女士进门,应起身以示礼貌;当客人见到男女主人时,应先与女主人打招呼。就餐时,进入餐厅入座的顺序是,侍者引道,女士随后,男士“压阵”。一旦坐下,女士就不必再起身与别人打招呼,而男士则需起身与他人打招呼。点菜时,应先把菜单递给女士。 女士在接受男士的礼让时,不能过分腼腆与羞怯,应面带笑容道谢。 国际交往中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中国人与外国人交往时不卑不亢,这也是国际礼仪的重要原则。国际礼仪中的不卑不亢原则,最要紧的是保持人格平等,因为“卑”和“亢”都是置对方或置自身不平等位置上的交往态度。“卑”有损自身人格甚至国格;“亢”则显得虚张声势,也有伤对方的自尊。要做到“不卑不亢”,应注意:1、不能对对方有金钱与物质利益上的希望和企图。“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把握住这一点,双方的人格就是平等的了。我方无所企求而心地坦然,对方无需戒备则轻松自如,这样的交往自然分不出尊卑。如果一味希望对方担保子女出国或获得其他物质上的好处等,就很难坚持此项原则。2、要有为国家和民族争气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涉外谈判中尤为重要。如:我国一代表团出访某国谈判合资项目,对方以其设备先进优势,向我方漫天要价,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后来,我方领导在一次聚会演讲时若有所指地说:“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早在1000多年前,就将四大发明的生产技术无条件地贡献给了人类,而他们的后代子孙从未埋怨过他们不要专利是愚蠢的。相反,却盛赞祖先为推进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现在,中国在与各国的经济合作中,并不要求各国无条件地让出专利权,只要价格合理,我们一个钱也不少给。”这篇不卑不亢的精彩演讲,博得与会者的赞誉,促使对方在以后的谈判中自愿降低专利费,双方很快达成协议。3、实事求是,不过谦,不说过头话。以宴请为例,中国人请客,即使是相当丰盛的一桌,主人也会对客人说:“今天没什么特别的菜好招待,请随便吃点。”西方人则相反,不管饭菜质量如何,主人都要自我夸赞:“这是本地最好的饭店”,“这是我的拿手好菜”,目的在于表示诚意。同样,中国人到别人家做客都客气有余,主要问客人是否再添点饭,客人说不用不用,实际上也许并未吃饱。西方人作为宾客赴宴,说不吃不喝时则是真的,绝不客气。所以,在国际交往中,客气与谦虚都不能过分。 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传统社会称为冠笄之礼。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婚嫁是人生的大事,传统社会十分看重。传统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大婚之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最后一道人生仪礼是丧礼,谁也逃脱不了。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达。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传统的礼义标准。传统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当然现在我们对传统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

  • 印度有什么餐桌礼仪?

      羊肉的“巨无霸”   印度人大部分信奉印度教,宗教对饮食有着很大的影响。众所周知,牛,在印度人心目中极为神圣。尽管很多牛在大街上游荡,但在餐馆里,在任何招待会上,你是决不会吃到牛肉的。在印度去吃麦当劳,别忘了不要点牛肉的“巨无霸”,因为那里只有羊肉的。外国人要想吃牛肉,只能到穆斯林聚居的专门店铺去买,拿回家自己做。   由于宗教的原因,印度的素食者特别多。请印度人吃饭,先要搞清楚对方是不是素食者,否则会很尴尬。严格的素食者,是连鸡蛋也不吃的,但牛奶一般都喝。有些虔诚的印度教徒,吃饭前还要做祷告。有一次,我们请印度朋友来家吃饭,大家落座后,突然发现一位朋友闭上了眼睛,嘴里好像还在默念着什么,片刻之后,才睁开眼睛开吃。   不吃牛肉,但喝牛奶   印度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产奶大国,牛奶在印度人的饮食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每天早晨和傍晚,到国营奶站打奶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大家庭一打就是几升。很多印度人的早餐就是一杯茶,再加几块饼干。而印度人喝茶一般是要加牛奶和糖的。   在德里的菜市场,还能买到雪白的奶豆腐,吃起来有很浓的奶香味。印度人特别喜欢吃甜食,印度餐最传统的甜食也是用两种奶酪和糖制成的。   只能用右手吃饭   印度人吃饭的方式还保留着某些传统的习惯。虽然在较正式的场合,人们吃饭使用叉和勺,但在家中,用手抓更来得痛快:每人面前摆放一个大盘子,把米饭盛上,再浇上菜和汤,然后用手稍加混合,捏成团,就抓着送进嘴里。在街头的小吃摊、小吃店以及寺庙里,人们通常用一种干树叶压制成的盘子来盛食物,有的餐馆则给每个吃饭的人一片新鲜的大树叶子,用来盛米饭等食物,这倒是很环保。   印度人吃饭还有一个规矩,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一定要用右手吃饭,给别人递食物、餐具,更得用右手。这是因为人们认为右手干净,左手脏。这又与印度人的另一个习惯有关。印度人如厕以后,不用手纸擦,而是用水冲洗,冲洗时,用左手,不用右手。在餐馆或印度人家里吃饭,当快吃完的时候,主人往往会给每人端上一小碗温水,上面还漂着一块柠檬,这水可千万不能喝,它是用来洗手的。饭后,还会端上一盘绿色麦粒状的香料,供大家咀嚼,以消除口中的异味。

  • 菲律宾的礼仪?

      菲律宾人天性和蔼大方,善于交际。会面礼节是握手。对长辈是极其尊重,晚辈对长辈要恭恭敬敬地欠身鞠躬,有的则会上前轻吻对方的手背,以示敬重之意。年轻姑娘见到长辈时,往往会上前轻吻对方的两颊为礼。由于天气炎热,菲律宾的穆斯林有时在室外不戴帽子,相互见面往往会行“摸手礼”。但不戴帽子的穆斯林致意时,必须先用左手捂住自己的头部,以示敬重。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菲律宾的上流社会中,“女士优先”十分流行。在乡村妇女的地位依旧很低 。菲律宾人非常好客。欢迎嘉宾通常会敬献茉莉花编成的花环。 由于在历史上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菲律宾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故菲律宾人的姓名大都是西班牙式的。   菲律宾人主食以米饭为主,副食为肉、蛋、禽、海鲜、蔬菜等等,菲律宾烹调趋向于清淡。但用餐时,绝大多数却惯于在菜肴里多放调味品,尤其是那些香辣的调味品。   在日常生活之中,菲律宾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十分爱喝啤酒。不少爱嚼甘蔗、槟榔,伊戈罗人平时还喜欢咀嚼烟叶。   许多菲律宾人习惯用叉和匙并用进食,上流社会流行刀叉进餐。广大乡村依旧习惯右手抓食食物。 在宴请活动中邀请方务必要多次进行邀请,以示诚意;在主人第一次敬酒或为客人上菜时,客人务必表示谦让,客人不要在主人落座前就座。

  • 握手拥抱是礼仪

      握手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离别的礼节。此外,它还含有感谢、慰问、祝贺或相互鼓励的表示。   握手的标准方式是行至距握手对象1米处,双退立正,上身略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握手时用力适度,上下稍晃动三四次,随即松开手,恢复原状。与人握手,神态要专注、热情、友好、自然、面带笑容,目视对方双眼,同时向对方问候。   握手作为一种礼节,还应掌握四个要素:   一是握手力度。握手时为了表示热情友好,应当稍许用力,但以不握痛对方的手为限度。在一般情况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男子与女子握手不能握得太紧,西方人往往积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但老朋友可以例外。   二是先后顺序。握手的先后顺序为:男女之间,男方要等女方伸手后才能握手,如女方不伸手,无握手之间,可用点头或鞠躬致意;宾主之间,主人应向客人先伸手,以示欢迎;长幼之间,年幼的要等年长的先抻手;上下级之间,下级要等上级先伸手,以示尊重。多人同时握手切忌交叉,要等别人握完后再伸手。握手时精神要集中,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握手时不要看着第三者,更不能东张西望,这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   三是握手时间。握手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握手双方亲密程度灵活掌握。初次见面者,一般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切忌握住异性的手久久不松开。即使握同性的手,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对方欲罢不能。但时间过短,会被人认为傲慢冷淡,敷衍了事。   四是握手禁忌。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戴着墨镜,另一只手也不能放在口袋里。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可以戴着薄纱手套与人握手。握手时不宜发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分客套,这只会让对方不自在、不舒服。与基督教徒交往时,要避免交叉握手。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基督教信徒眼中,被视为不吉利。与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切忌用左手与他人握手,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不洁的。除长者或女士,坐着与人握手是不礼貌的,只要有可能,都要起身站立。   拥抱   拥抱礼一般通行于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和阿拉伯国家。中国人之间不实行这种礼节。与外国友人交往中,只有在对方主动行拥抱礼时,我们才随俗。在国际交往中实行这种礼节的,男对男,女对女。但有时相当熟悉的朋友,男女之间也可以拥抱、亲额或亲颊。总之,我们不采取主动。   拥抱,一般是两人相对而立,右臂偏上,左臂偏下,右手扶在对方左后肩,

  • 六爻用时间起卦不是正统方法,用时间起卦准确率如何

      需要随心无虑起卦,应时机

  • 西方文化与礼仪

      一)、西方文化礼仪之“称谓礼仪”:   西方人的姓名排列跟我们刚好相反,前面是名后面是姓氏。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士称“Mr.”,对女士则应视其结婚与否进行称呼,未婚的称“Miss”,已婚的则应称“Mrs.”。   对那些在社会上较有地位的人,如法官(Judge)、教授(Professor)、医生(Doctor)、高级政府官员如参议员(Senator)、军官如将军(General),上尉(Capital)和高级宗教人士如主教(Bishop)等,可将其职业连同姓名一起称呼,如“Doctor Jack”、“Professor White”,也可只称呼其职业名称,如“Mr. Judge”,“Mr. Lawyer”。   相比之下,美国人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就比较随便。通常只招呼一声“Hello”,哪怕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一定握手,还可直呼对方的名字以示亲热。   但在正式场合下,人们就要讲究礼节了。握手是最普通的见面礼。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称呼别人。   (二)、西方文化礼仪之“介绍礼仪”:   在国际交往场合,如想结识朋友,一般应有第三者介绍。如当时不具备这种条件而你又确实想认识某人,你可走到他面前做自我介绍,但介绍完后不可先伸手,也不可问对方的名字。对方若不做自我介绍,你可道声谢离开,这在西方并不算失礼。   用句型“This is ××× and this is xxx….”介绍俩人认识时,要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同性之间,介绍完毕后应先伸手相握,可以说“很高兴认识你(Nice to meet you)”。不要说“久仰”或“希望以后常联系”之类的话。有些国家会将“联系”理解为有要相求于他。   (三)、西方文化礼仪之“交谈礼仪”:   与人交谈,莫问私事。在西方,人们的一切行为以个人为中心,个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们日常交谈,不喜欢涉及个人私事。有些问题甚至是他们忌谈的,如询问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多少,宗教信仰,竞选中投谁的票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礼的。看到别人买来的东西,从不去问价钱。见到别人外出或回来,也不问“你从哪里来?”或“去哪儿啊”。   在我国,老年人受到尊敬,但在美国,却是“人老珠黄不值钱”。因此在美国,老年人绝不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年龄。   美国人还十分讲究“个人空间”。俩

  • 怎样使自己有财运/怎样使自己有财运

      以下请了解:   【财运】是怎么来的     广种福田,福慧双修 - 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师父给大家讲,要在修行中增加自己的福德,因为一个修行的人,如果身上的福德不够,也是蛮可怜的,很多人已经接触到师父的法门了,但是他们为什么进步很慢?为什么求什么得不到什么呢?因为他本身的自身的福德不够,也就是说造房子的话,它的根基不好,所以这个房子就造不高。为什么这辈子有钱的人,他的福德就比较大呢?没有办法,那是因为他上一辈子做了善事,种了福田,所以他这一辈子就有钱。如果一个很有钱的人跟一个很苦的老百姓一起双修,你看看是谁容易修成?并不是说菩萨没有平等心,因为这个有钱的人,人家前世就跟你一样在苦修,是苦修出来的,人家是做了那么多功德作出来的,你不能只看他的今世。所以,学佛的人要有福德作为基础,在过去为什么残疾人不能出家呢?就是残疾人不能作为比丘、比丘尼,你们听到过吗?因为有残缺的人,也就是说他上辈子可能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所以他这辈子就残缺所以就不能作为和尚和尼姑。一个人要积福积德,他才有资格来学佛,如果连德行都没有,嘴巴里开口就骂人,嘴巴里开口就说人家不好的人,这些人能学好佛吗?这就是没德。如果一个人整天痛苦不堪,可怜兮兮的,经济上什么都没有,连一台电脑都买不起的话,他怎么能看见台长的博客呢?这就是他少善缘,就是少缘分,明白吗?告诉你们人在做,天在看,这个福德全是你做多少得多少留下来的。大家要明白,如果有福德的话,我们就会找到一种无形的助缘力,什么叫助缘力?就是帮助你,成全你这个缘分的力量,比如你这个人本来应该很好的,但是你现在不好了,那怎么办呢?那么你就多做功德,多积福德,积德行善,你就会有一种助缘力,就是帮助你早一点成全你的事情圆满成功,听得懂吗?比如说你想买这个房子,但是你现在买不起,那你就拼命的打工,打工赚了钱之后,你的房子就能买得起了,这就是有助缘力。同样在修心方面,你这个心本来是很好的,但是人家不了解你,而你不停的去对人家好,帮助人家,解开这种不好的冤结,然后,等到人家理解你了,同意你了,你的这个事情就成功了,你不就是得到了助缘力吗?德很重要,福更重要,福实际上就是由德修来的,而德就是靠着福,福怎么来的?有德的人才会有福啊,有福的人怎么会没有德啊,因为他过去有德,所以他今天才会有福,对不对?所以你们自己要记住,要增加福德。     财运乃前世所修,求不得   女听众:台长你帮我感应一下,我今后有机会来看台长吗?   台长你到香港来看看台长嘛好了(明年是吗?)诶,明年5月1号台长到香港去的,还有的人他们跟着台长的,香港看完了,台长到日本去,他们就跟着到日本去(哦,台长你帮我调一下功课呗)你现在念什么经啊?(我现在在念小房子,以前是11遍大悲咒、11遍心经,3遍礼佛大忏悔文,49遍准提神咒,49遍往生咒,49遍解结咒)礼佛大忏悔文你念几遍?(3遍)你这个功课是可以的(我现在念小房子,把那个大悲咒和心经都暂时调为3遍了)挺好的(把小房子念完我再继续)你这个人,脑子没问题很聪明的(我不聪明,台长我很笨的,他们都说我很笨的)哎,不要装傻嘞,你这叫装傻,好了在台长面前你就要老实一点嘞,讲自己笨的人就是最聪明的人,讲自己最聪明的人就是最笨的人。“我很笨的,哎呀我这个人最不要钱”,他最要钱;“我这个人对人家最好了”,他对人家最不好……呵呵……在我面前,你们最好都老实一点(呵呵,台长啊,我今后有没有什么财运啊?)唉,你看来了吧,“我最老实了,我什么都不要,我就要点钱就可以了”,最老实的人就是最要钱的人,好了,老实一点了,财运是上天所赐,是你前世自己所修,不是这辈子能弄来的了,这辈子想财......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