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的禁忌

  • 从十二生肖与西方十二星座的寓意来分析中西方文化价值体系的差异

      在中西方文化中,古人记时的方法由于不同的传统而表现不相同。本文介绍了中国生肖与西方星座的起源、文化内涵和相互的差别。 1 介绍 在2007年至2008年的第二个学期,由于我的爱人外出进修,我那两岁多的孩子就留下给我和我的老父亲来照顾。但是小家伙老是不听话,我不在家的时候,他跟我老父亲玩得很好,但是只要我一回到家,小家伙就跟我相处的不好,老是爱哭闹或者要着要那,弄得我休息不好,我的做法稍不如他的意他便要哭闹。俗话说“儿见娘无事都要哭三场”。但是我是他老爸呀,怎么见老爸也要哭三场吗?我的父亲说,可能是小家伙的属相(生肖)跟我不合,劝我找一个土地先生给他定个时,再给他找一个“老干爹”。就在当天傍晚散步的时候,我恰好遇到了我学校的外教Peter,我便与他说到我的儿子想找一个“老干爹”是事,他说“oh,you Chinese people have so many interesting traditions.In our culture, there is not this kind of thing.”(你们中国人有这么多有趣的传统,在我们的文化里,我们没有这样的事。)然后我跟他谈到我门国家的十二属相(生肖),他说他们的文化传统中没有这样的生肖,但是有相似的星座,于是我向他问了相关的一些事情并随笔记了下来。通过整理相关的随笔和查阅相关的文献,我发现这方面国人有过相关的研究,沈默[1]将中国的生肖进行两两联合以释其意义,Emily 和心士[2]对中外十二黄道进行了介绍,徐振方[3]将中国的生肖和国外的星座的英语翻译进行了整理。但是,以上这些研究还未相对完整地论述生肖和星座的起源、记时文化的内涵、以及相关联的方面。本文主要从以上这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整理和对比,以期能对中国生肖和国外的星座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解。 2 生肖和星座的起源 2.1生肖的起源在中国,关于生肖的起源,今天已难于考证。长期以来,很多人将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根据《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刀。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 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此书的《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配属如此完整,且与现今相同[4]。生肖为什么又取数十二呢?中华农历网[5]里介绍说,这是与古人记时有关,并且在一些相关的文献中可以找到相关的佐证:例如,《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 其大概意思是: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国语·晋语四》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 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说,《后汉书·荀爽传》: “故天子娶十二妇,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以上这些记载可以说明,古人以十二为数来计算时间并且用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搭配完全是对自然规律运行的时间的总结而得出的,并非是胡乱的取一个数字来定的。生肖的起源还有另外的一种说法,本文认为是值得考虑,即生肖起源与古人的图腾有关。图腾(totem)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则俗语表明人们普遍对老鼠怀有憎恶感。然而,远古时代的不少氏族、部落却认为自己的始祖是老鼠,并为自己是老鼠的后代而自豪,他们描绘、雕刻老鼠的形象,在......余下全文>>

  • 关于中西方禁忌的资料

      怀孕时的迷信 [习俗] 怀孕时有许多事情是需要注意的。现今虽然医学发达但是还是要注意一些事故及异常现象发生。自古以来在日本有怀孕时若看见火灾生出的小孩就会长红斑,若怀孕时欺负动物小孩就会有兔唇等迷信的说法。虽然这些都无所根据但是这毕竟是古人重要的生活知识,因此就姑且相信之,总是对小宝宝有好处的。   命名 [习俗] 小孩的名字就和小孩刚出生时想知道他的性别一样的令人在意。而取名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名字的好坏会影响他今后的一切。而一般在取好名字后,会由长辈以一定的格式书写于纸上供于神坛前。   生产通知信的写法 [习俗] 写生产通知信目的和打电话通知消息是一样的道理,只是通知大家小婴儿已出生了。所用的信件与过年时一样,使用印刷的名信片即可。一般来说是于小婴儿出生后约1~2周间寄出。此生产通知信是由父母亲来写内容,而大致上是写出生时间、出生时的状、小孩性别、出生日期、小孩的健康情形、体重、与父母亲的样貌是否相合等资料。   庆贺生产的祝贺语 [习俗] 收到亲朋好友来信告知生产的消息,写些祝贺的话回信是一礼貌上的行事。在此无制式的规定,因此只要适切的表达欢喜之意即可。而在话语上需注意的是要避免「沉」、「回」、「去」等意或与「死」同音的字。此外,如果当面见到小婴儿的话,只要率直的表达可爱即可,注意别称赞过头免得有反效果。   庆贺生产赠礼 [习俗] 一般来说庆贺生产所送的祝贺礼大多以小婴儿能使用的东西为主。而在送小婴儿能用的东西时,要注意的地方是这东西最好能使用约一年的时间。为了能更符合小婴儿的需要,送礼前先寻问其父母也是可以的,必要时包现金礼或百货公司礼券等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送庆贺生产赠礼除了庆贺小婴儿的诞生外,也必需考量到母亲,适切的送些吃的或是往后照顾小婴儿的必需品都是很好的选择。   第三夜及第五夜 [习俗] 第三夜及第五夜就是指产后第三天及第五天的时候,以前都会和第七夜时一样盛大的庆祝,最早以前是平安朝时贵族的庆祝活动,现在则几乎都已不举行了。一般而言,产妇于第三天起身体及精神就开始恢复状况,此时即可开始对帮助生产的医生、护士等表达感谢之意,通常会有送一些和果子及果汁的习俗。第五夜在以前的时候,也是与第三夜一样会有很多人聚在一起庆祝孩子的诞生及成长。   七夜 [习俗] 所谓的七夜是为庆祝产后已第七天,直到现在也还广泛的在庆祝着。这天也是为祈福孩子健康成长的日子,大多数的地方会在这天的庆祝会上公布孩子的名字,而慢慢成为习惯后,七夜这天也成为取孩子名的期限。   七夜庆贺法 [习俗] 七夜的庆祝方法有很多种,依据地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如果想要实在的庆祝的话,寻问父母亲及地方长老是最好的办法。虽然各地会有些许不同的习俗,但是全国皆相同且相当重要的共同习俗就是一定会邀请近亲好友,参加所准备的和风宴。而宴席中不可缺少的就是油饭及带头尾的烤鱼。需盛上带头尾的烤鱼是取其首尾一贯的祝福之意,一般是使用鲷鱼。此外也有使用具诞生成长意谓的鱼种。   神社参拜 [习俗] 神社参拜除了是孩子七五三时的重要行事外,孩子刚出生时到神社参拜感谢氏神也是相当重要的。一般来说男孩出生后第31天、女孩出生后第32天就要到神社参拜。此时会由祖父母抱着穿著正式服饰的刚出生婴孩再由同样穿著正式和服的父母陪同到神社参拜   箸ZOME [习俗] 此为一个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所谓的箸就是筷子,ZOME则是带有开始的意味。此习俗根据地方的不同,举行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但通常来说是在孩子出生后第100天或者第120天时举行。这时小孩子当然还不会自己吃东西,只是会准备一些鲷鱼、吸物、腌梅干等食品象征性的使用筷子吃,来表达祝福的意味。   初节句的赠物及回礼 [习俗] 所谓的节句是指日本一月七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五个民俗节庆。而出节句就是孩子第一次遇到属于自己的节日。以前在赠礼上,女孩子方面会赠送雏形娃娃,男孩方面则会赠送武者人形,现在则赠送些实用性高的礼物为多。至于回礼方面,其实不必太刻意,一般而言,女生的情况是回以菱饼、雏形娃娃,男孩则回以柏饼或油饭,不管如何只要有感谢的诚心即可。   七五三服装 [习俗] 七五三的仪式对小朋友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服装也应相当的正式。此时,女生会穿著振袖和服,男生则是穿著纹付、羽织、裤裙式的和服。但是现在七五三的服装已不若以往那么的制式了,有时会出现一些奇装异服的现象,但是不管如何穿著,其仪式的重要性及所要祈求的重点还是不变的。   女孩的七五三 [习俗] 女孩是于三岁和七岁时庆祝成长,刚开始时是从关东地区开始举行的。在女孩三岁时会有发置的正式装扮,七岁时则有结带的服饰。因庆祝女孩成长是一相当重要的事,而此时所穿的和服等也是出生以来的第一次因此就非常的慎重了。   男孩的七五三 [习俗] 三岁时男女孩的装扮都大同小异,到五岁时男孩就会穿著裤裙式的和服来庆贺,而此时的仪式及穿著都是相当重要的。江户时代时的武家社会里,男孩到了五岁时都会以穿著正式的裤裙式和服来象征将打好根基稳立于基盘。而稳立于基盘上也代表着将成为众人之上的武士及将踏入另一阶段,因此此时的仪式及穿著都相当的重要   第一次生日的庆祝法 [习俗] 因高兴孩子出生的第一年能一切平安,且也为祈求今后能幸福成长,因此于孩子出生的第一次生日时都会慎重的加以庆祝。在庆祝会上会准备「饼诞生」,现在则因地方的不同而会准备有其它不同的饼。此外,还会准备有「一升饼」希望孩子开始踏出背负使命的第一步,同时也证明孩子是健康无恙的。   庆入幼儿园赠礼 [习俗] 可爱的小朋友从出生就一直待在家中,受到周遭所有人的照顾。现在会说话也会基本的活动了,因此将先入幼儿园学习与人初步的接触,如此的开始是相当重要且值得兴奋的,因此送些小礼物来鼓励孩子更上层楼吧!通常此时会送给小朋友蜡笔、绘本等,但最好的方法还是直接询问小朋友的喜好。此外,在回礼方面,不必太过隆重通常只需真心的说声谢谢即可。   庆入小学赠礼 [习俗] 小朋友要入小学代表着将踏入人生挑战的最初的阶段,因此送礼庆贺是代表着祝福与祈许的意味。在上小学前父母通常都会准备许多学前教育的书籍或相关的学习道具来给孩子做上学的准备,因此送礼时就避免再送些学习方面的工具等。通常最常送的礼物为书包,但最好的方法是直接的问小朋友或父母的喜好,再来送礼。若没有很好的办法,送些上学能常用的袜子、铅笔、上衣等也是不错的。   庆入中学赠礼 [习俗] 因为中学入学也被视为是一种成人的过程,因此在这时送礼祝贺似乎是理所当然的。通常所送的礼物以手表、钢笔等上学可使用的东西为主。但是若与此将上中学的小朋友或父母相当熟识的话,当面询问所喜欢的东西为何再来选择送些什么是最好不过的了。此外,礼物尽量不要太过于贵重,只要有祝福的心意即可。   礼签 [习俗] 带有庆祝意味的礼物包装上和水引一样最后都不可忘记礼签。礼签日文汉字为「熨斗」。它的来由是来自于熨斗鲍,以前将鲍鱼切成薄片拉长后再拿去晒干是古早各种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而作法中拉长代表了延常伸展等的好兆头,慢慢的也就演变为庆祝喜事时的必需品了。以前是将真正的鲍鱼拿来放在包装纸上,现在则只留下形状,一般都是用包装纸作成的。NOSI一般是红白色的和纸在上端折出细长的六角型,喜庆事时折两折,庆祝结婚折半折,探病时则也是折两折。   惠比寿讲 [习俗] 惠比寿讲就是于十月二十日举行的惠比寿祭。此是由为祈求生意兴隆的商人之间流传开来的行事。   PETARA市 [习俗] 所谓的PETARA市就是一贩卖腌制萝卜的市集,十月十九日这天会于东京日本桥的大传马町到小传马町之间的街道展开PETARA市。在此你会听到商人叫卖PETARA的声音,事实上PETARA是腌制物的名称。原来的PETARA是贩售有隔天惠比寿讲所需的盐鲷等物,不知曾几何时已变为完全卖腌制萝卜的市集。   御会式 [习俗] 十月十三日这天举行有日莲上人的忌日法会,而此法会就称为御会式。东京池上本门寺的御会式是非常有名的。信者都会举行万灯供养的行事。   二百一十日 [习俗] 九月一日这天也称为二百一十日,从立春开始算起到九月一日恰巧是二百一十日,此时是台风最多的时节,也是农作物收成的时候,因此农家在这段其间都会非常的担心。所以此时多注意小心并做好万全的准备是很重要的。   洒豆 [习俗] 在日本每个地方洒豆的时节及名称都有所不同,有称为鬼打在除夕或12月27日等日子举行的一习俗仪式,主要的内容大致都是要驱赶邪气。而豆子其实也是一种可用来占卜的功具,在和歌山县,节分的晚上将豆子烧了之后用来占算天候,此称为豆烧或豆占。而有关豆占的事,各地也有许多的方法,其中将豆子由右依续排出12颗代表12个月,再分别将豆子燃烧,当豆子的颜色看起来白白的就代表是晴天,若烧后相当的黑就是代表会下雨,诸如此类的占卜非常的多,是一种相当特殊的习俗。   戎样 [习俗] 如果在新年10日这天去参拜七福神里的戎样的话相传会得到福气。戎样原本是兵库县西之宫的一个祭神,在关西的商人之间皆非常信奉他。而戎样头戴风折乌帽及摆出钓到鲷鱼的姿态看起来也非常的能与一般民众亲近似的。   着初 [习俗] 所谓的着初原本的意思是武士的孩子在刚成年时都会举行第一次穿上铠甲的行事。着就是穿,初就是初次之意。现在着初的意义为新年时整个人的身心皆应彻底转换,所有的东西、衣物也都需更新之意。   皇居参贺 [习俗] 皇居参贺于每年的一月二日举行。在这天天皇、皇后及皇太子夫妇会于上午、下午各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接受全国国民的新年祝贺。   烟火大会 [习俗]烟火大会是夏天最具代表的习俗了。起源是因江户时代在江户(现在的东京)隅田川的玉屋及键屋两家烟火制造商比赛放烟火而来的。现在日本夏天各地都会举行烟火大会,在湿热且难以入眠的夏天晚上,看烟火大会是最适切且能感受热闹气氛的活动。而烟火在夜空中「砰」一声瞬间炸开然后消失的情形,就像樱花一般象征着纯粹与无常。   采茶 [习俗] 绿茶是日本人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饮料。相对的采茶也就成为很重要的活动了。所谓采茶就是摘取茶树的新芽和叶子,采茶活动大约是在每年的四月中旬到五月下旬的三个星期之间,而从八十八夜〈约在5月2日〉开始后的二~三个星期是采茶最顶盛的时候。摘下来的茶叶在蒸过后当晚就需揉好。在以前采茶时可看见人们都是头绑红色的毛巾然后一边唱采茶歌一边采茶,如此充满采茶乐的景象在进入机械化的今日已荡然无存了。   盆 [习俗] 所谓的盆就是中元节,是大约每年的7月13~15日或者是8月所举行的一种主要在祭拜祖先的佛教仪式。据说在这段期间内祖先都会回到家中,为不让祖先找不到家,因此会在家门口摆迎火盆,屋内则挂上灯笼。除此之外,佛坛也会整理的很漂亮并摆上蔬菜、水果等供物装饰。在盆这段期间结束后,就会开始送祖先回去。此时会摆送火盆在门口,还会将供物放入河川及海中漂流,代表着恭送祖先。   跨年荞麦面 [习俗] 除夕吃跨年荞麦面的习俗是从江户时代开始流传的。习俗的来由是很久以前在除夕这天大扫除时,金工艺师父在工作场所里将散落的金粉和荞麦粘合在一起搓成丸子,然后再将丸子放在火盆上烧烤以取丸子上的金粉。所用的荞麦就是用来收集金子的,之后慢慢的才演变为除夕这天吃荞麦面的习俗。现在的荞麦面是细长型的,而吃荞麦面的目地就是为祈求长寿。   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发明了黑色火药,后来传到了欧洲.到了14世纪,欧洲开始兴起盛大的燃放花火,经常一放就是近半日.1613年8月6日,英国和中国明朝的商人到日本晋见的时候,曾在俊府城施放花火展现给德川家康欣赏,据传这是日本最初的"花火".   能够清楚的看到花火是首当其冲的,除此之外最先考虑的要素就是-[风向],在下风看的话,不但因为有烟而看不清花火,或许还会遭遇到花火放出的气体,若进入眼睛里会很疼的,也很危险.另外就是根据自己的爱好,若想要看清楚花火打上天空后的整体构形等一般要离开放花处400-500米左右;若要身临其境般体感到花火的魄力看来还是近些好.趁天还没黑前就提前确认好各种事项,找称心如意的位置是很重要的.此外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在通路,摆摊等那种人们频繁移动的地方附近,否则就不能集中精神欣赏啦.   花见 [习俗] 所谓花见就是一边欣赏美丽的樱花一边享受出外游乐的活动。在日本3、4月时樱花盛开,这时大家就会和家人、朋友、同事等人一起去赏樱花。通常大家都会坐在樱花树下,一边喝酒一边唱歌一同享受这美丽的春天。   年菜 [习俗] 年菜日文称为「OSETU料理」,是在正月前三天所吃的特别料理。烧物、煮物等各式各样的料理都会装在漆器的叠层方盒里。料理看起来不但非常豪华,而且能保存很久,这样能使家庭主妇在未来三天中不必大费周张的再准备饭菜,因而可以减轻做家事的负担。年菜基本上有一些是必备且有特殊意义的,像鲷就有「吉祥、庆喜」的意思,昆布则有「高兴」的意思,但根据地方的不同还是会有些微的差异。   七草粥 [习俗] 1月7日时有粥加上芹菜等的「春天七草」一起煮食的习俗。在这天只要吃下此种粥就可远离百病。此外,七草粥根据地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煮法,例如有些地方就会加入小豆等。   镜开 [习俗] 于1月11日时将装饰在壁龛的镜饼拿下来吃称为镜开。原本此习俗是在20日举行的,但因为1651年1月20日时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家光逝世,所以将20日改为11日。正月一到11日就要将镜饼切开来吃,而因镜饼是吉祥物要避免用锐利物进行「切」的动作,所以就用手来槌开。而镜饼槌开有「开」的情形所以称此习俗为镜开。   镜饼 [习俗] 镜饼就是约10~20公分大小的两个圆平年糕相叠在台架上的东西。正月时会将镜饼摆在壁龛用以供奉神明。在日本有一古老的信仰就是,相传在正月的时候会有年神到家里拜访,而为供奉年神就必须准备镜饼。但是近年来持守此具神话般习俗的人越来越少了。通常都只是将镜饼当成一装饰品而已。   稻草绳 [习俗] 稻草绳是正月时挂在门上用来驱邪的东西。稻草绳因为是表示迎神的一个清净场所代表,所以原本稻草绳是使用橘子、伊势虾等吉祥物集合在一起而成的挂饰。橘子有子孙繁荣等意味,其它的吉祥物也都各拥有不同的意义存在。新年结束后稻草绳就会和门松一同拆下来再带到神社烧掉。   年贺状 [习俗] 年贺状就是在过年的时候,寄给好朋友、亲戚、长辈等写有祝贺内容的信。其实也就是所谓的贺年卡。原本年贺状是在1月2日的时候开始写,然后在松之内的这段期间〔1月7日为止〕再寄出去。但是现在为配合元旦的特别年贺邮政制度所以都会在年底就开始准备年贺状,反而1月2日才开始写的人越来越少了。   屠苏 [习俗] 日本饮用屠苏的习俗是从平安初期开始的。屠苏是一种加有山椒、桔梗、肉桂等药草的药酒,据说喝了可以驱除邪气还可延年益寿,是过年时不可或缺的。通常在家人互祝今年一切健康后,就会依长幼顺序来喝屠苏。   门松 [习俗] 为庆祝新年在家门口皆会摆饰有「门松」,此为一个招神的记号,同时也是一个神降临世上停留处的代表。以前此摆饰是用松、杉等常绿树,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就完全以松为主,并因是摆放在门口的,所以被称为「门松」。现今所摆设的「门松」一般是用三根竹子围住松枝再用绳子打结做装饰。但在关西地区也有用和纸结纸绳并装饰有小饰品的门松。门松和许多的过年装饰品都会在1月7日撤掉。代表正月过年将告一段落。而从元旦到1月7日这天为止的这段时间,就称为「松之内」。   杂煮 [习俗] 杂煮原本称为「煮杂」,是一种以麻薯为主再加上各式各样东西于汤汁中而成的,也是新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吃杂煮的习俗传说是从室町时代的民间开始的。当时新年吃杂煮还特别称为「保脏」。其意思就是希望吃了身体健康。杂煮的作法因地方而有所差异,大至上关西是用圆的麻薯,关东则用四角形的。吃麻薯就是祈求圆满吉祥之意。汤汁方面,关东以清汤为主,关西以味噌为主。而其它杂煮里所加的料就以各地的名产为主了。   初梦 [习俗] 字面上的意思是正月第一次梦到的梦。实际上则是开始工作后正月二日晚上所作的梦。初梦此一说法从江户时代就已存在了。根据德川家康所流传的吉梦说法是为梦到「一富士、二鹰、三茄子」都是吉祥的征兆。   鲤鱼旗 [习俗] 在端午节悬挂鲤鱼旗的习俗是从江户中期开始的。其由来是根据中国「越过黄河急流龙门的鲤鱼会成为一条龙」,这样的一个龙门传说而来的。而鲤鱼旗随风飘扬的景像就像是在急流中力争上游的样子。因此藉此来祈愿孩子向上并有所成就。   菖蒲 [习俗] 此为一种很香的植物,古时胃药里也有采用。在端午节时会泡菖蒲汤和在玄关插上菖蒲、艾草来驱邪。   粽子 [习俗] 粽子是在奈良时代由中国传过去的。由于它易于保存与携带所以很快的就普及于大众饮食生活中。江户时代时粽子成为一种点心,因而更广受欢迎。此外,日本端午吃粽子的习俗由来也是受中国诗人—屈原故事的影响

  •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有哪些相同的禁忌?

      怀孕时的迷信 [习俗] 怀孕时有许多事情是需要注意的。现今虽然医学发达但是还是要注意一些事故及异常现象发生。自古以来在日本有怀孕时若看见火灾生出的小孩就会长红斑,若怀孕时欺负动物小孩就会有兔唇等迷信的说法。虽然这些都无所根据但是这毕竟是古人重要的生活知识,因此就姑且相信之,总是对小宝宝有好处的。 命名 [习俗] 小孩的名字就和小孩刚出生时想知道他的性别一样的令人在意。而取名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名字的好坏会影响他今后的一切。而一般在取好名字后,会由长辈以一定的格式书写于纸上供于神坛前。 生产通知信的写法 [习俗] 写生产通知信目的和打电话通知消息是一样的道理,只是通知大家小婴儿已出生了。所用的信件与过年时一样,使用印刷的名信片即可。一般来说是于小婴儿出生后约1~2周间寄出。此生产通知信是由父母亲来写内容,而大致上是写出生时间、出生时的状、小孩性别、出生日期、小孩的健康情形、体重、与父母亲的样貌是否相合等资料。 庆贺生产的祝贺语 [习俗] 收到亲朋好友来信告知生产的消息,写些祝贺的话回信是一礼貌上的行事。在此无制式的规定,因此只要适切的表达欢喜之意即可。而在话语上需注意的是要避免「沉」、「回」、「去」等意或与「死」同音的字。此外,如果当面见到小婴儿的话,只要率直的表达可爱即可,注意别称赞过头免得有反效果。 庆贺生产赠礼 [习俗] 一般来说庆贺生产所送的祝贺礼大多以小婴儿能使用的东西为主。而在送小婴儿能用的东西时,要注意的地方是这东西最好能使用约一年的时间。为了能更符合小婴儿的需要,送礼前先寻问其父母也是可以的,必要时包现金礼或百货公司礼券等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送庆贺生产赠礼除了庆贺小婴儿的诞生外,也必需考量到母亲,适切的送些吃的或是往后照顾小婴儿的必需品都是很好的选择。 第三夜及第五夜 [习俗] 第三夜及第五夜就是指产后第三天及第五天的时候,以前都会和第七夜时一样盛大的庆祝,最早以前是平安朝时贵族的庆祝活动,现在则几乎都已不举行了。一般而言,产妇于第三天起身体及精神就开始恢复状况,此时即可开始对帮助生产的医生、护士等表达感谢之意,通常会有送一些和果子及果汁的习俗。第五夜在以前的时候,也是与第三夜一样会有很多人聚在一起庆祝孩子的诞生及成长。 七夜 [习俗] 所谓的七夜是为庆祝产后已第七天,直到现在也还广泛的在庆祝着。这天也是为祈福孩子健康成长的日子,大多数的地方会在这天的庆祝会上公布孩子的名字,而慢慢成为习惯后,七夜这天也成为取孩子名的期限。 七夜庆贺法 [习俗] 七夜的庆祝方法有很多种,依据地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如果想要实在的庆祝的话,寻问父母亲及地方长老是最好的办法。虽然各地会有些许不同的习俗,但是全国皆相同且相当重要的共同习俗就是一定会邀请近亲好友,参加所准备的和风宴。而宴席中不可缺少的就是油饭及带头尾的烤鱼。需盛上带头尾的烤鱼是取其首尾一贯的祝福之意,一般是使用鲷鱼。此外也有使用具诞生成长意谓的鱼种。 神社参拜 [习俗] 神社参拜除了是孩子七五三时的重要行事外,孩子刚出生时到神社参拜感谢氏神也是相当重要的。一般来说男孩出生后第31天、女孩出生后第32天就要到神社参拜。此时会由祖父母抱着穿著正式服饰的刚出生婴孩再由同样穿著正式和服的父母陪同到神社参拜 箸ZOME [习俗] 此为一个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所谓的箸就是筷子,ZOME则是带有开始的意味。此习俗根据地方的不同,举行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但通常来说是在孩子出生后第100天或者第120天时举行。这时小孩子当然还不会自己吃东西,只是会准备一些鲷鱼、吸物、腌梅干等食品象征性的使用筷子吃,来表达祝福的意味。 初节句的赠物及回礼 [习俗] 所谓的节句是指日本一月七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五个民俗节庆。而出节句就是孩子第一次遇到属于自己的节日。以前在赠礼上,女孩子方面会赠送雏形娃娃,男孩方面则会赠送武者人形,现在则赠送些实用性高的礼物为多。至于回礼方面,其实不必太刻意,一般而言,女生的情况是回以菱饼、雏形娃娃,男孩则回以柏饼或油饭,不管如何只要有感谢的诚心即可。 七五三服装 [习俗] 七五三的仪式对小朋友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服装也应相当的正式。此时,女生会穿著振袖和服,男生则是穿著纹付、羽织、裤裙式的和服。但是现在七五三的服装已不若以往那么的制式了,有时会出现一些奇装异服的现象,但是不管如何穿著,其仪式的重要性及所要祈求的重点还是不变的。 女孩的七五三 [习俗] 女孩是于三岁和七岁时庆祝成长,刚开始时是从关东地区开始举行的。在女孩三岁时会有发置的正式装扮,七岁时则有结带的服饰。因庆祝女孩成长是一相当重要的事,而此时所穿的和服等也是出生以来的第一次因此就非常的慎重了。 男孩的七五三 [习俗] 三岁时男女孩的装扮都大同小异,到五岁时男孩就会穿著裤裙式的和服来庆贺,而此时的仪式及穿著都是相当重要的。江户时代时的武家社会里,男孩到了五岁时都会以穿著正式的裤裙式和服来象征将打好根基稳立于基盘。而稳立于基盘上也代表着将成为众人之上的武士及将踏入另一阶段,因此此时的仪式及穿著都相当的重要 第一次生日的庆祝法 [习俗] 因高兴孩子出生的第一年能一切平安,且也为祈求今后能幸福成长,因此于孩子出生的第一次生日时都会慎重的加以庆祝。在庆祝会上会准备「饼诞生」,现在则因地方的不同而会准备有其它不同的饼。此外,还会准备有「一升饼」希望孩子开始踏出背负使命的第一步,同时也证明孩子是健康无恙的。 庆入幼儿园赠礼 [习俗] 可爱的小朋友从出生就一直待在家中,受到周遭所有人的照顾。现在会说话也会基本的活动了,因此将先入幼儿园学习与人初步的接触,如此的开始是相当重要且值得兴奋的,因此送些小礼物来鼓励孩子更上层楼吧!通常此时会送给小朋友蜡笔、绘本等,但最好的方法还是直接询问小朋友的喜好。此外,在回礼方面,不必太过隆重通常只需真心的说声谢谢即可。 庆入小学赠礼 [习俗] 小朋友要入小学代表着将踏入人生挑战的最初的阶段,因此送礼庆贺是代表着祝福与祈许的意味。在上小学前父母通常都会准备许多学前教育的书籍或相关的学习道具来给孩子做上学的准备,因此送礼时就避免再送些学习方面的工具等。通常最常送的礼物为书包,但最好的方法是直接的问小朋友或父母的喜好,再来送礼。若没有很好的办法,送些上学能常用的袜子、铅笔、上衣等也是不错的。 庆入中学赠礼 [习俗] 因为中学入学也被视为是一种成人的过程,因此在这时送礼祝贺似乎是理所当然的。通常所送的礼物以手表、钢笔等上学可使用的东西为主。但是若与此将上中学的小朋友或父母相当熟识的话,当面询问所喜欢的东西为何再来选择送些什么是最好不过的了。此外,礼物尽量不要太过于贵重,只要有祝福的心意即可。 礼签 [习俗] 带有庆祝意味的礼物包装上和水引一样最后都不可忘记礼签。礼签日文汉字为「熨斗」。它的来由是来自于熨斗鲍,以前将鲍鱼切成薄片拉长后再拿去晒干是古早各种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而作法中拉长代表了延常伸展等的好兆头,慢慢的也就演变为庆祝喜事时的必需品了。以前是将真正的鲍鱼拿来放在包装纸上,现在则只留下形状,一般都是用包装纸作成的。NOSI一般是红白色的和纸在上端折出细长的六角型,喜庆事时折两折,庆祝结婚折半折,探病时则也是折两折。 惠比寿讲 [习俗] 惠比寿讲就是于十月二十日举行的惠比寿祭。此是由为祈求生意兴隆的商人之间流传开来的行事。 PETARA市 [习俗] 所谓的PETARA市就是一贩卖腌制萝卜的市集,十月十九日这天会于东京日本桥的大传马町到小传马町之间的街道展开PETARA市。在此你会听到商人叫卖PETARA的声音,事实上PETARA是腌制物的名称。原来的PETARA是贩售有隔天惠比寿讲所需的盐鲷等物,不知曾几何时已变为完全卖腌制萝卜的市集。 御会式 [习俗] 十月十三日这天举行有日莲上人的忌日法会,而此法会就称为御会式。东京池上本门寺的御会式是非常有名的。信者都会举行万灯供养的行事。 二百一十日 [习俗] 九月一日这天也称为二百一十日,从立春开始算起到九月一日恰巧是二百一十日,此时是台风最多的时节,也是农作物收成的时候,因此农家在这段其间都会非常的担心。所以此时多注意小心并做好万全的准备是很重要的。 洒豆 [习俗] 在日本每个地方洒豆的时节及名称都有所不同,有称为鬼打在除夕或12月27日等日子举行的一习俗仪式,主要的内容大致都是要驱赶邪气。而豆子其实也是一种可用来占卜的功具,在和歌山县,节分的晚上将豆子烧了之后用来占算天候,此称为豆烧或豆占。而有关豆占的事,各地也有许多的方法,其中将豆子由右依续排出12颗代表12个月,再分别将豆子燃烧,当豆子的颜色看起来白白的就代表是晴天,若烧后相当的黑就是代表会下雨,诸如此类的占卜非常的多,是一种相当特殊的习俗。 戎样 [习俗] 如果在新年10日这天去参拜七福神里的戎样的话相传会得到福气。戎样原本是兵库县西之宫的一个祭神,在关西的商人之间皆非常信奉他。而戎样头戴风折乌帽及摆出钓到鲷鱼的姿态看起来也非常的能与一般民众亲近似的。 着初 [习俗] 所谓的着初原本的意思是武士的孩子在刚成年时都会举行第一次穿上铠甲的行事。着就是穿,初就是初次之意。现在着初的意义为新年时整个人的身心皆应彻底转换,所有的东西、衣物也都需更新之意。 皇居参贺 [习俗] 皇居参贺于每年的一月二日举行。在这天天皇、皇后及皇太子夫妇会于上午、下午各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接受全国国民的新年祝贺。 烟火大会 [习俗]烟火大会是夏天最具代表的习俗了。起源是因江户时代在江户(现在的东京)隅田川的玉屋及键屋两家烟火制造商比赛放烟火而来的。现在日本夏天各地都会举行烟火大会,在湿热且难以入眠的夏天晚上,看烟火大会是最适切且能感受热闹气氛的活动。而烟火在夜空中「砰」一声瞬间炸开然后消失的情形,就像樱花一般象征着纯粹与无常。 采茶 [习俗] 绿茶是日本人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饮料。相对的采茶也就成为很重要的活动了。所谓采茶就是摘取茶树的新芽和叶子,采茶活动大约是在每年的四月中旬到五月下旬的三个星期之间,而从八十八夜〈约在5月2日〉开始后的二~三个星期是采茶最顶盛的时候。摘下来的茶叶在蒸过后当晚就需揉好。在以前采茶时可看见人们都是头绑红色的毛巾然后一边唱采茶歌一边采茶,如此充满采茶乐的景象在进入机械化的今日已荡然无存了。 盆 [习俗] 所谓的盆就是中元节,是大约每年的7月13~15日或者是8月所举行的一种主要在祭拜祖先的佛教仪式。据说在这段期间内祖先都会回到家中,为不让祖先找不到家,因此会在家门口摆迎火盆,屋内则挂上灯笼。除此之外,佛坛也会整理的很漂亮并摆上蔬菜、水果等供物装饰。在盆这段期间结束后,就会开始送祖先回去。此时会摆送火盆在门口,还会将供物放入河川及海中漂流,代表着恭送祖先。 跨年荞麦面 [习俗] 除夕吃跨年荞麦面的习俗是从江户时代开始流传的。习俗的来由是很久以前在除夕这天大扫除时,金工艺师父在工作场所里将散落的金粉和荞麦粘合在一起搓成丸子,然后再将丸子放在火盆上烧烤以取丸子上的金粉。所用的荞麦就是用来收集金子的,之后慢慢的才演变为除夕这天吃荞麦面的习俗。现在的荞麦面是细长型的,而吃荞麦面的目地就是为祈求长寿。 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发明了黑色火药,后来传到了欧洲.到了14世纪,欧洲开始兴起盛大的燃放花火,经常一放就是近半日.1613年8月6日,英国和中国明朝的商人到日本晋见的时候,曾在俊府城施放花火展现给德川家康欣赏,据传这是日本最初的"花火". 能够清楚的看到花火是首当其冲的,除此之外最先考虑的要素就是-[风向],在下风看的话,不但因为有烟而看不清花火,或许还会遭遇到花火放出的气体,若进入眼睛里会很疼的,也很危险.另外就是根据自己的爱好,若想要看清楚花火打上天空后的整体构形等一般要离开放花处400-500米左右;若要身临其境般体感到花火的魄力看来还是近些好.趁天还没黑前就提前确认好各种事项,找称心如意的位置是很重要的.此外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在通路,摆摊等那种人们频繁移动的地方附近,否则就不能集中精神欣赏啦. 花见 [习俗] 所谓花见就是一边欣赏美丽的樱花一边享受出外游乐的活动。在日本3、4月时樱花盛开,这时大家就会和家人、朋友、同事等人一起去赏樱花。通常大家都会坐在樱花树下,一边喝酒一边唱歌一同享受这美丽的春天。 年菜 [习俗] 年菜日文称为「OSETU料理」,是在正月前三天所吃的特别料理。烧物、煮物等各式各样的料理都会装在漆器的叠层方盒里。料理看起来不但非常豪华,而且能保存很久,这样能使家庭主妇在未来三天中不必大费周张的再准备饭菜,因而可以减轻做家事的负担。年菜基本上有一些是必备且有特殊意义的,像鲷就有「吉祥、庆喜」的意思,昆布则有「高兴」的意思,但根据地方的不同还是会有些微的差异。 七草粥 [习俗] 1月7日时有粥加上芹菜等的「春天七草」一起煮食的习俗。在这天只要吃下此种粥就可远离百病。此外,七草粥根据地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煮法,例如有些地方就会加入小豆等。 镜开 [习俗] 于1月11日时将装饰在壁龛的镜饼拿下来吃称为镜开。原本此习俗是在20日举行的,但因为1651年1月20日时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家光逝世,所以将20日改为11日。正月一到11日就要将镜饼切开来吃,而因镜饼是吉祥物要避免用锐利物进行「切」的动作,所以就用手来槌开。而镜饼槌开有「开」的情形所以称此习俗为镜开。 镜饼 [习俗] 镜饼就是约10~20公分大小的两个圆平年糕相叠在台架上的东西。正月时会将镜饼摆在壁龛用以供奉神明。在日本有一古老的信仰就是,相传在正月的时候会有年神到家里拜访,而为供奉年神就必须准备镜饼。但是近年来持守此具神话般习俗的人越来越少了。通常都只是将镜饼当成一装饰品而已。 稻草绳 [习俗] 稻草绳是正月时挂在门上用来驱邪的东西。稻草绳因为是表示迎神的一个清净场所代表,所以原本稻草绳是使用橘子、伊势虾等吉祥物集合在一起而成的挂饰。橘子有子孙繁荣等意味,其它的吉祥物也都各拥有不同的意义存在。新年结束后稻草绳就会和门松一同拆下来再带到神社烧掉。 年贺状 [习俗] 年贺状就是在过年的时候,寄给好朋友、亲戚、长辈等写有祝贺内容的信。其实也就是所谓的贺年卡。原本年贺状是在1月2日的时候开始写,然后在松之内的这段期间〔1月7日为止〕再寄出去。但是现在为配合元旦的特别年贺邮政制度所以都会在年底就开始准备年贺状,反而1月2日才开始写的人越来越少了。 屠苏 [习俗] 日本饮用屠苏的习俗是从平安初期开始的。屠苏是一种加有山椒、桔梗、肉桂等药草的药酒,据说喝了可以驱除邪气还可延年益寿,是过年时不可或缺的。通常在家人互祝今年一切健康后,就会依长幼顺序来喝屠苏。 门松 [习俗] 为庆祝新年在家门口皆会摆饰有「门松」,此为一个招神的记号,同时也是一个神降临世上停留处的代表。以前此摆饰是用松、杉等常绿树,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就完全以松为主,并因是摆放在门口的,所以被称为「门松」。现今所摆设的「门松」一般是用三根竹子围住松枝再用绳子打结做装饰。但在关西地区也有用和纸结纸绳并装饰有小饰品的门松。门松和许多的过年装饰品都会在1月7日撤掉。代表正月过年将告一段落。而从元旦到1月7日这天为止的这段时间,就称为「松之内」。 杂煮 [习俗] 杂煮原本称为「煮杂」,是一种以麻薯为主再加上各式各样东西于汤汁中而成的,也是新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吃杂煮的习俗传说是从室町时代的民间开始的。当时新年吃杂煮还特别称为「保脏」。其意思就是希望吃了身体健康。杂煮的作法因地方而有所差异,大至上关西是用圆的麻薯,关东则用四角形的。吃麻薯就是祈求圆满吉祥之意。汤汁方面,关东以清汤为主,关西以味噌为主。而其它杂煮里所加的料就以各地的名产为主了。 初梦 [习俗] 字面上的意思是正月第一次梦到的梦。实际上则是开始工作后正月二日晚上所作的梦。初梦此一说法从江户时代就已存在了。根据德川家康所流传的吉梦说法是为梦到「一富士、二鹰、三茄子」都是吉祥的征兆。 鲤鱼旗 [习俗] 在端午节悬挂鲤鱼旗的习俗是从江户中期开始的。其由来是根据中国「越过黄河急流龙门的鲤鱼会成为一条龙」,这样的一个龙门传说而来的。而鲤鱼旗随风飘扬的景像就像是在急流中力争上游的样子。因此藉此来祈愿孩子向上并有所成就。 菖蒲 [习俗] 此为一种很香的植物,古时胃药里也有采用。在端午节时会泡菖蒲汤和在玄关插上菖蒲、艾草来驱邪。 粽子 [习俗] 粽子是在奈良时代由中国传过去的。由于它易于保存与携带所以很快的就普及于大众饮食生活中。江户时代时粽子成为一种点心,因而更广受欢迎。此外,日本端午吃粽子的习俗由来也是受中国诗人—屈原故事的影响

  • 1.简述中西方礼仪的差异? 2.礼仪的功能有哪几点?

      1,这个笼统来讲,一般关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课本上有这四点,翻译过来基本是--   a.中国集体主义,西方个人主义   b.中国文化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回避非常高,西方这方面敏感度低   c.中国社会权利造成距离很大,西方较小   d.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盛行的程度不同   其他方面,我概括下来如下,只是一些方面,仅供参考。   2.中国人阶级意识强,而西方种族意识强,但欧洲人的阶级意识似乎明显比美国人强,而澳大利亚这个名族更相近于美国(历史文化),虽然他们英语更相近于英国;   3,中西方家庭观念不一样,中国强调责任,西方强调感恩和追求个人幸福;   4,西方人对不同观念容忍程度高,中国强调同一性;   5,中国人形象思维好,理论思维差,西方人逻辑思维稍好些;   6,西方(不止是西方)受宗教信仰影响较大,虽然也在走向世俗化,中国大陆人分为两种---无神论者和迷信者,绝少有严肃的有神论者;   7,由于源自美国的大众文化的影响,全世界‘现代文化’方面变得是越来越像的,比如全世界都拜金,利益至上;   8,中国文化比较讲究实用性,对不能带来利益,好处的东西不感兴趣。西方有系统阐述哲学的传统;   9,中国对人的评价标准比较单一,在个例上人们追求幸福也很多顾及他人而不是自己感受。西方除了以成就来论人外,有与众不同的想法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也会很受欢迎;   10,当代中国是犬儒主义盛行的社会,而世界上其他地方不是这样;   11,当代中国文化不分阶级,而西方是多层面的;   礼仪的功能有以下几点:   1、沟通的功能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只要双方都能自觉地遵守礼仪规范,就容易沟通感情,从而使交往容易成功。   2、协调的功能 在社会交往时只要人们注重礼仪规范,就能够互相尊重,友好合作,从而缓和和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障碍。   3、维护的功能 礼仪是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反映和标志,同时也对社会的风尚产生广泛、持久和深刻的影响。讲礼仪得越多,社会便会越和谐稳定。   4、教育的功能 礼仪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纠正人们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倡导人们按礼仪规范的要求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讲究礼仪的人同时也起着标榜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人。

  • 这是藏族文化里的什么?

      纪念死人的经帆

  • 10月1日至11月30日,这期间的所有节日(包括中西方)

      10月份 10月1日:国庆节(1949) 10月1日:国际音乐日(1980) 10月1日:国际老年人日(国际老人节)(1990) 10月2日:国际和平与民主自由斗争日(1949) 10月4日:世界动物日 10月5日:世界教师日(1944) 10月第一个星期一:国际住房日(世界人居日)(1986) 10月第一个星期一:国际建筑日(1985) 10月第二个星期四:世界视觉日 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1998) 10月9日: 世界邮政日(万国邮联日)(1969) 10月10日:辛亥革命纪念日(1911)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心理健康日)(1992) 10月第二个星期三:减少自然灾害国际日(1990) 10月11日:声援南非政治犯日 10月11日:世界镇痛日(2004) 10月12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 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1949) 10月13日:世界保健日(1950) 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1969) 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白手杖节)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 10月17日:世界消除贫困日(消灭贫穷国际日) 10月22日:世界传统医药日 10月24日:联合国日 10月24日:世界发展宣传日(世界发展信息日) 10月25日:抗美援朝纪念日(1950) 10月28日:关注男性生殖健康日 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 10月31日:万圣节前夕 11月份 11月1日:植树造林日 11月2日:印度影视巨星沙鲁克汗生日(1973) 11月6日:防止战争和武装冲突糟蹋环境国际日(2001) 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1917) 11月7日:世界美发日(World Hairdressing Day ) 11月7日:世界美容日(World Beauty Day) 11月8日:中国记者节 11月9日:中国消防宣传日(消防节) 11月10日:世界青年节(日) 11月12日:刘少奇逝世纪念日(1969) 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1866) 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1995) 11月16日:国际容忍日(国际宽容日) 11月17日:国际大学生节(国际学生日) 11月20日:非洲工业化日(1989) 11月20日:国际儿童日 11月21日:世界电视日 11月21日:世界问候日(1973) 11月24日:刘少奇诞辰纪念日(1898) 11月25日: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国际日(1999) 11月28日:恩格斯诞辰纪念日(1820) 11月29日: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1977) 11月第四个星期四:美国感恩节     希望采纳

  • 浅谈回族文化与汉族文化间的差异。

      我知道我身边的同事是回民不吃猪肉,丧事不送花圈,只收钱,不火化土葬,其他没有差异。

  • 春节禁忌的文化内涵

      说话禁忌多、专拣好话说、出l门有讲究、初七不拜年

  • 门巴族的文化

      由于长期与藏族共居杂处,服饰和生活习俗与藏族接近。门隅地区男女都穿土红色氆氇袍子和红黑色软底长筒靴,头戴褐顶桔黄边小帽、前沿留有缺口。女子身前围一条白氆氇围裙,背上披一块作避邪用的小牛皮,佩挂松石、珊瑚玛瑙等串饰。墨脱地区女子服饰有所不同,她们穿白色短衣或无袖无领的宽大褂子及花色长裙,脚穿绣花毡靴,戴项链、耳环、戒指、腰链等饰物。男子皆耳垂大环。门巴族服饰有地区差异,门隅地区的男女皆穿藏式的赭色氇氆长袍,束腰带。戴褐色小圆帽,帽边镶桔黄色,前边留一个精巧、醒目的小缺口,具有民族特色。脚穿筒靴,靴筒用红、黑两色氇氆缝制,靴底为牛皮软底。妇女还在袍外加系白色圆筒围裙,背披小牛皮或山羊皮。墨脱地区男女都喜欢穿棉麻制成的衣服,有长、短两种款式的白色上衣。男子留长发,佩戴耳环和腰刀。妇女穿花色裙子,发辫盘于头顶,并以红、黄、绿等彩色的线装饰。门巴族妇女擅长纺毛线、织氇氆和腰带,门巴族妇女喜欢佩戴嵌有珊瑚、绿松石等宝石的银手镯、耳环、戒指、项链。 世界之颠的喜马拉雅山脉,曾被称为世界第三极。整个山系山势高峻,群峰林立,绵延2400多公里,横亘在西藏的南缘,成为雪域高原的天然屏障。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东端是珞渝地区,西毗门隅,在这广阔的地域居住着数万门巴族人。珞渝地区沟深谷狭,雨量充沛,气候炎热,刀耕火种耕地适宜种植玉米,因此,玉米和鸡爪谷成了墨脱门巴族的主食。玉米一般和大米渗和煮成混合饭,玉米细粉煮成面团。玉米也是酿制白酒的主要原料,另加部分玉米渣和鸡爪谷。鸡爪谷是热带作物,我国海南省有种植,大小颜色和油菜籽相似,它是酿造邦强(甜酒)的主要原料,人们也喜欢吃鸡爪谷粉煮成的面团。水田多的地方,以吃大米饭为多。西部门巴多以荞麦饼和青稞为当家粮食。常见的蔬菜有木耳、香菇、竹笋、茄类、瓜类、辣椒、豆类、萝卜类。灶具主要是皂石锅、铁锅等,人们喜欢用石锅煮饭煮菜,石锅传热和散热慢,炖出的饭菜鲜美可口,这是金属锅所不能媲美的。门隅地区的门巴族食荞麦饼,饼是用一块圆形薄石板,放在火塘三角架上,然后把荞麦粉调成糊状,摊在石板上翻烙烤成。吃的方法是在烤好的麦饼上抹上奶渣、盐、辣椒糊、趁热卷着吃。门巴族别具特色的酱菜。豆酱,是门巴族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调料。酱是煮熟的黄豆加工、发酵而成。待豆子冷却到不烫手时,约摄氏25度左右,将食盐、辣椒粉、胡椒粉、蒜泥,茴香等调味品均匀拌和,然后装入直径30厘米、长50厘米左右的竹桶里,顶部塞一把蕉叶,糊泥封顶,置于灶台的后部,保持一定温度,一般一个月即可食用,但置放时间越久,色泽鲜艳,略呈紫黑色,超过一年的变成了黑色。此酱味道辛辣,口感浓香,细细品味,不咸不淡,香辣适口,特别能增强食欲,辣味中透出浓郁的清香,青辣椒沾之,清香可口,别具一番味道,真是越吃越想吃,能多吃一碗饭。家家户户都备有几桶豆酱备用。门巴人烹饪简单,汤菜是主菜,汤汤水水,和单调的米饭相配,食用方便可口,颇受人们青睐。汤菜中的主要佐料是豆酱,一般五口之家的半锅汤菜中要投放80克左右的豆酱。经过发酵的豆酱成了酱泥,投入锅中后自行分解。毫不夸张地说,门巴族烹饪技术中,远远不能离开豆酱的。酥油茶每天必备,夏天还饮一种自制的酸奶。男女老少普遍嗜好饮酒。自制的青稞、大米酒多装入大葫芦、大竹筒里,客人将至,男的做菜陪客,女的敬客,客人喝一口,女主人便在一旁随时添加,客人醉,被视为看得起主人,主人才高兴。 门巴族传统音乐属乐亚乐系,包括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两类。其中,宗教音乐主要是指与藏族地区的宗教音乐相近的藏传佛教寺院音乐,包括诵经音乐、羌姆音乐和寺院器乐;还有就是本教音......余下全文>>

  • 中原文化为什么是闽南文化的基石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时代,闽越王馀善闹别扭。汉王一怒之下,大兵压境,将闽越王、闽越族全部赶回江淮。不过仍有许多闽越族躲在闽南的山林中刀耕火种、猎鹿捕鱼,悠然自得。偶尔不高兴了,也跟汉人闹点乱子。于是三国的孙权又派了兵来镇压。据说最多一次出动了20万人马。可见闽越族也不是好欺负的。 到晋代,闽南的汉人渐渐多了起来。开始都聚居在现在的泉州一带,所以泉州那条江就叫晋江,乃晋代汉人聚居之水也。 永嘉之乱,中原涂炭,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姓逃到福建。闽南的人口数年间增加了一倍。 这些中原来的汉人跋山涉水,一路过关斩将,拒盗抗匪,自然有不少兵丁家将。到得闽南,男多女少,免不了要找当地的土著女人来当老婆。泉州话称女人为“姿娘”,据说乃无诸之“诸娘”。果真如此,则闽南当时的女人恐为闽越族女性居多。 到唐代,河南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奉旨率兵平定潮州、泉州之间的九龙江流域的土著造反。造反头子叫蓝奉高,可以推断即今天畲人之祖先也。打了十几年,总算平定了九龙江流域。朝廷并在此设了漳州府,闽南人因此把陈元光奉为“开漳圣王”。陈元光的部下杀了蓝奉高的兵卒,自然也把蓝奉高山寨里的女人全部弄来当老婆。所以闽南人实际上是晋唐中原汉族与古闽越族血脉相融的后裔。 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率兵入闽,统治福建数十年,王审知后被世尊为“开闽王”。其次兄王审邽及其儿子王延彬统治闽南数十年,保境安民,又大力发展海上贸易,使闽南在五代有了很大的发展。现今闽南人说起祖籍原乡,多说自己是河南光州固始,其实有相当多为归附王家的伪讬。 中原这三次大移民,带来了大量的中原文化。对中原文化在闽南的拓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闽南文化正是在从晋到唐传播入闽的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孕育起来的。在留存古中原文化、融会闽越文化及吸纳南阳文化的基础上闽南文化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