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礼仪禁忌

  • 土家族民族服饰礼仪禁忌

      请输入你的答案... 土家人热情好客,“过客不裹粮投宿,无不应者”。   昔日,贵客到来,要放铁炮以迎。铁炮如大鞭炮一般大小,竖立于铁匣上,放起来震天动地。如果一时没有铁炮,也可鸣放猎枪表示欢迎。听见炮声,寨上的老人、青年、儿童,一齐出来,迎接贵宾。主人立即煨茶装烟,做油茶汤。席上, 要喝大碗酒,吃大块肉。同时,还请寨上的老人或头面人物,陪客把盏。   土家人的油茶汤,制作十分考究。先将茶叶、粉丝、黄豆等物,用油炸过,加煮熟的腊肉粒、豆腐颗和玉米泡,再加葱花、姜米等佐料,掺上烧沸的油汤,吃起来清香爽口:泅茶汤冬可暖身,夏可消暑,提神解乏,疗饥醒酒,许多人四季不离,每日必饮。它是土家人待客的传统民族饮料。   土家人火塘内的火,四季不熄。冬天围塘取暖,平时就火用鼎罐做饭,天府好望角的土家人,勤劳质朴,从开春到深秋,有打早工的习惯。他们耿直豪爽,守信如一,有良好的道德风尚。亲朋邻里,遇结婚、丧葬、建房、天灾人祸,互相关照,互相帮助。遇上结婚,全寨人三天可以不开伙,一齐去贺喜,帮着迎亲、过礼、布置新房、做饭安席、照料客人。遇上白喜,听见报丧,全寨人奔来,白日帮忙张罗,夜晚跳丧守灵,直到抬丧掘墓,送葬垒坟,全当自家的事去做。修建房屋时,上梁立柱,合寨出动,无人收取分文。农忙时节,割麦栽秧,打谷扬场,对劳弱户,大家主动相帮,主人家只供饮食。薅包谷时,薅完一家,再走二家,互助互济,不要报酬,千百年来相沿成习。   上山围猎,所获猎物按“见者有份”的原则进行分配。分配时,先清点在场人数,然后按人数将兽肉砍成若干块,穿上棕绳,装入背篓,加以遮盖,棕绳头外露。一人端上背篓,转上数圈,在场的人各捉一棕绳,提出兽肉,无论好坏,都无意见。田边、地角、道旁的水果,成熟以后,路人亦可随意摘食。这些, 都保留着原始分配的痕迹。   黔江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少数民族达13个。在这里世居的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由于各民族交错杂居,长期的经济交流、文化交往,风俗相染、语言相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创造了这里独特的文明史。   走进土家苗寨,翠竹岭下,古树丛中,可见座座寨子,依山傍水,清幽神秘。进得吊脚楼,主人热情奉上清香爽口的油茶汤,冬暖身,夏消暑,让人倦意顿消。倘若遇上“哭嫁”、“跳丧”,尽可领略土家族、苗族的婚恋情、生死观。土家族的“赶年”、“四月八”和苗族的“赶秋”等节日,更是场面壮观,气氛热烈,颇具古风。   土家苗寨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土家族的摆手舞,铜铃舞,苗族的芦笙、木鼓舞,弛名遐尔,久负盛名。土家刺绣,苗家腊染,堪称一绝。土家苗寨更是歌的海洋,人人会歌,无处不歌,歌山歌海,情溢山寨,有“对歌““盘歌““山歌““薅草锣鼓”等,生动形象,音韵和谐,情意真挚,优美悦耳,闻之如品甘饴,如沐春风。

  • 进入寺庙有哪些礼仪禁忌?

      1.沿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 2.除佛经、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不可带入。 3.唯有诵经、礼佛、打扫、添油香时方可进入,不可以佛殿为信道,任意穿梭游走。 4.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洗净双手,进入时不可东张西望、到处观览,礼拜后方能瞻仰圣容,默念偈云:“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5.于佛殿内只能右绕,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众共修绕佛时,注意转角处,不须住脚问讯,只要向上齐眉即可。 6.于殿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除听经闻法,全体禅坐外,不可坐于殿内,即使讨论佛法,亦不可高声言笑。 7.于佛殿内,不得支脚、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坐时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8.在大殿内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时,应退出殿外。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唾液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勿进进出出影响大众。 二,进入寺庙要注意什么?在现代,参访寺庙已经成为一种休闲生活方式,去寺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定要先到客堂,经客堂师父安排参访,不可自己随意到处走动。2、注意寺庙的对外开放时间。3、如果遇到有告示“游客止步”的地方,不要擅自进入。4、去寺庙要衣着得体,不可过分暴露。5、不要踩寺庙里的门槛,也不要坐在上面。6、不可在寺庙里抽烟喝酒、吃荤、嚼槟榔。7、不可大声喧哗、嬉戏打闹、吵架辱骂,不要随意播放音乐歌曲。8、不可攀爬佛像或者对着佛像指指点点。9、未经允许,寺庙里一般禁止摄影。10、寺庙里的殿堂,建议从两侧门入。11、不要随地乱扔垃圾或随地便溺。12、如果有带小孩一同前往,家长要照看好孩子,以免小孩无意中做出不礼貌的事情。13、与寺庙里的僧众交谈前先双手合十简单行礼,可以尊称其为师父、法师。14、不可对寺庙里的僧人做出拉扯、拥抱、摸头等不当行为。去寺庙要注意的事项差不多就是以上这些。其实总结起来,只要怀有虔诚之心,那么即使因为不知道这些禁忌而无意中做出一些不礼貌的行为,佛祖也不会怪罪的,但是不要明知故犯,故意去做出一些亵渎佛门圣地的事情。至于网上有传孕妇或女性生理期不能去寺庙等等言论,其实很多都是迷信的说法,心诚者大可不必为这些烦恼,但最好在前往寺庙前注意更换干净衣物。 其他注意礼节:一要懂得对僧人的称呼。对普通僧人,应称其为“师傅”;对寺庙中的住持僧,应称其为“长老”、“住持”、“方丈”或“禅师”;对那些造诣较深的僧人则应敬称为“法师”;对喇嘛庙中的僧人,应称其为“喇嘛”(即“上师”之意)。忌直呼“和尚”、“出家人”以及其他带有污辱性的称谓。二要懂得与僧人的行礼方式。与僧人见面的行礼方式应为双手合十,微微点头,或单掌竖于胸前,头略低。切忌与僧人握手、拥抱或抚摸僧人头部等不当礼节。三要懂得与僧人交谈的语言。与僧人交谈特别应注意语言内容的选择。忌用杀戮之辞,以及提起婚配大事、食用荤腥之类,以免引起僧人的反感。四要懂得行为举止。游览寺庙时,切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乱走乱跑,寺庙之物尤禁乱摸乱刻。如遇佛事活动,或驻足观看,或悄然离去。

  • 哈尼族有什么礼仪及禁忌

      哈尼族很重礼好客,在路上遇到熟人或陌生人,总是有礼貌地含笑问候并让路,还热情邀请到家里做客。客人进屋后,主人首先要请客人喝一碗友谊酒,尔后再敬上一杯香浓茶,如果客人逢节日来访,主人在给所有客人斟完酒后,还要给最先斟过酒的客人再斟一次,表示酒源不断,幸福长久。席间,老人还要唱劝酒歌,青年人要向老人和客人敬酒。当客人接酒一饮而尽时,全家人会“嗄!”、“嗄!”地喝彩。团结互助是哈尼族的传统风尚,如一家建房,全寨的人都要去帮忙;猎手的猎获,见者不论老少均可得一份,表示互相祝福。哈尼族的禁忌是:产妇分娩,忌外人闯入室内;不能用火塘上的三脚架烘湿鞋;进村时不能披着衣服;禁止砍伐“龙树”和将污秽物扔置“龙树”之下。

  • 朝鲜族的礼仪

      1)服饰   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男子上衣斜襟无扣,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劳动时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胶鞋。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装,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2)饮食   朝鲜族以为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二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大酱汤。   辣白菜,一般制法将白菜用盐水浸泡几天,洗后,再抹入辣椒、葱、蒜、姜等调料。有条件时还可加苹果、梨片等,然后窖藏,半月后便可食用。还可用萝卜、芥菜、英菜等同法腌制。   冷面,三分淀粉、七分面压制而成。煮熟捞出冷却,再用牛肉或鸡肉熬汤,并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姜、味精、糖醋等制成冷面汤,吃时再放入牛肉片、黄瓜丝、芝麻、辣椒面等适口调料。   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复时为补养而杀狗。杀时将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脏做汤,肉加调料凉食,其味鲜美可口。   朝鲜族饮具器皿别具风格,一般一灶两锅,其锅邦深底阔,特别铁盖,便于焖饭,但炒菜不便。一般是一锅饭、一锅汤。桌中间一盆饭,一人一匙,并备有凉水。器皿讲究卫生,女人用坛罐顶水(现已不见)。   (3)居住   多居马尾式住宅,建于近水源方便之处。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辫抹泥为墙,屋顶四面坡,用稻草覆盖。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门(同时也是窗),室内通屋为炕,进屋脱鞋,盘腿而坐。农村在房屋东端室内养一头大黄牛,院内放牛车及捣米用的杵臼。近年朝鲜族已发生变化,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风格的室内设计日渐减少,一切向现代化发展。   (4)丧葬   先将尸体头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里摆上供品,这时赶制寿衣。家人与近亲穿好丧服,男子戴麻制丧帽,女戴麻制丧圈。灵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吊丧者向遗体三叩首,同时带去礼物。出殡前给死者擦身换衣,并把尸体用麻布捆三处入棺。下葬时家属抬着死者的灵柩,放在挖好的墓穴里掩埋,直系亲属对死者要连祭三年。 近年移风易俗,也出现了深葬,火化等。   (5)礼仪   朝鲜族礼节很严。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与长者同路时,年轻

  • 工作中交谈要注意哪些礼仪禁忌?

      谈话的禁忌   1、切忌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或我行我素地高谈阔论,应顾及周围人的谈话和思考。   2、切忌喋喋不休地谈论对方一无所知且毫不感兴趣的事情。   3、应避开疾病、死亡、灾祸以及其他不愉快的事这样的话题,以免影响情绪和气氛。   4、不要问过于私人的问题,例如询问女性的年龄、是否结婚等,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5、不要在社交场合高声辩论,也不要当面指责,更不要冷嘲热讽。   6、不要出言不逊,恶语伤人。   7、切忌在社交场合态度傲慢、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夸夸其谈。   8、切忌与人谈话时左顾右盼,注意力不集中。   9、谈话时不要手舞足蹈。   10、谈话前忌吃洋葱、大蒜等有气味的食品。

  • 中国人见面时有哪些礼仪要求?见面时有什么禁忌?

      见面要先问好打招呼 最好不要问女士的年龄

  • 满族的风俗、礼仪、民族禁忌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   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了中国,形成满汉长期杂居的局面。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满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满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17世纪四十年代,满族大量入关后,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   满族自古好歌舞,古代舞蹈多由狩猎、战斗的活动演化而来。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袍马褂,头顶后部留发梳辫留于脑后,戴圆顶帽,下穿套裤。妇女则喜欢穿旗袍,梳京头或“盘髻儿”,戴儿环,腰间挂手帕。满族入关后,其服装与汉族服装趋于一致,但旗袍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   习俗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重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忌讳: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 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婚俗   满族婚礼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又融合了不少汉民族的风俗礼节,一般地讲要经过以下程序: 订婚:满族青年男女订婚有两种形式。一是男女青年的家长是熟人或朋友,相互了解,有意做亲,便 托媒人给子女许订终身,有的是男方向女方求婚,有的是女方向男方求婚。另一种是男女双方互不认识,托媒人为子女订婚,并由媒人转交双方的"门户贴",开具双方的旗佐、履历、姓氏、三代。此外,还要互相检验生辰八字。   放定:即递财礼。分放大定和放小定两种。放小定是未来的媳妇拜见姑母兄嫂等男方家至亲时,得到财物。放大定叫做“过大礼”,俗称“下大菜”,就是选择吉日,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 结婚前一日,送亲的要喝“迎风

  • 大理殡葬后的礼仪禁忌

      居住在鹤庆县六合彝族乡的彝族支系白依人因穿白色的火草衣而被称为“白衣人”或“白衣子”,现又写作“白依人”,主要聚居在五星、河东、南坡和上鄂坪四个村委会,少数零星分布在六合乡的麦地、灵地村委会和龙开口镇的大箐、龙旦、箐北村委会,人口5000多人。白依人具有非常独特的风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逐步在自觉不自觉地改变或消失,丧葬习俗则因为对死者的祭奠和亡灵的敬畏,而保留较为完整。   (一)入殓前后的习俗   白依人一旦去世了,族人来帮忙的首先要及时给他洗脸,换衣服,然后包裹遗体。洗脸后用一块火草布盖住脸,用麻皮捆扎包裹遗体的棉絮。同时要及时烤制七片麦面粑粑用线串成一串然后呈环形结在死者左手腕上,据说这是给死者备下过“直里”桥(阳间通向阴间的桥)和进阎王殿时用以喂守门狗,让他顺利通过。备好棺木,待死者后主到后,方可入殓,入殓前发长号三声,之后,整个入殓过程都要断断续续吹长号。按习俗,人去世了,去阴间了,就不能再见到阳光了,所以入殓时一定要打一把伞于死者头上。入殓搬动遗体时,用三根稻草绳穿在捆扎遗体的棉絮下,六个人提起来入棺,稻草绳必须是顺时针方向搓制成的。枕头下一定要垫一把稻草,据说这是到阴间用以喂马的草料。盖棺前要把原来盖在脸上的火草布揭开,否则到阴间他看不见,同时可以把直系亲属赠送给死者的火草衣装入棺内。   (二)办丧事不择日,第七天“阿那这”   白依人办丧事不择日子,认为死者离世,已经选择了自己最好的日子,死者家属在本家户族的帮助下,一般在三天之内随即安葬。因此非直系亲属且居住较远的亲戚不一定能赶上葬礼,但下葬之日起第七天“阿那这”(彝语专指第七天上坟)到墓地上宰羊祭奠是不论远近都得赶到的。   (三)孝服维系亲属,宰羊祭奠死者   白依人办丧事都穿戴白色的孝服,孝服是自己织就并缝制的不同于生活装的一种火草衣,款式与生活装一样,斜襟,左衽,无扣,束腰,腰带以下呈前摆和后摆两块长到脚踝,孝服火草布的蓝白色的纬线间隔比生活装的宽些,看起来更白一些,头饰则用白布做的,女的扎白头巾,男的打白套头。葬礼这天,死者家属要专门给死者后主和已出嫁的或出去上门的子女夫妇俩各送一套孝服,对其他的亲属不论多亲也是不能随意送的。一般是送女人一件白布孝衣和一块头巾,送男人一件火草布孝衣和一条白布套头。白衣人家里若有老人,家庭主妇就要适时织下火草孝布,孝服则是人离世了本家户族的妇女来帮忙才因人临时缝制的。   葬礼这天早上,要举行隆重的送孝衣仪式。在唢呐乐中,孝子跪在灵柩前双手托起装着孝衣的托盆,请主祭给死者后主和已出嫁或上门的子女送孝衣。这时,主祭从托盆里拿出孝衣会很客气地对在灵柩旁接受孝衣的亲属说:“对不起,跟你家要只兔子啦。”表示授孝衣七天后“阿那这”那天要到墓地宰一只羊子来祭奠。   参加葬礼的白依人不论男女老少只要是比死者小的或是死者的下辈都各自穿戴来白色孝服,白衣服,白套头、白头巾,整个场面都是白白的。   死者的直系亲属一般都要给死者送一件火草衣,用香火烙几个眼后一起入棺,若赶不上入棺或棺内装不下,亦可在下葬时放在棺前一起入葬,也需要用香火烙几个眼,据说这样死者才能收到。   出棂前的最后祭奠和送棂时,已婚孝子和亲属不论平辈还是侄辈已婚男子都要披一件白依话叫做“坡亚波”的孝衣。“坡亚波”非常圣神,是在男子成婚后才缝制的,款式跟生活装相似,但不系腰带,黑领,脊背后缝上一块约五六寸宽的蓝色或黑色的方布,方布正中间还要点缀上三个呈“丫”型的海贝。“坡亚波”每个已婚男子终身就这一件,平常直系亲属长辈去世葬礼都要拿出来披,每一起白事结束,都要及时收好装在柜底,平时动都不能动它,本人死后要随同入棺,未婚则不予缝制,自然也不用披。   第七天“阿那这”要到墓地祭奠,宴请所有的亲朋于坟山。葬礼那天接受孝服的孝子孝女们则在第七天上坟“阿那这”时每家牵一只羊来祭奠。同时要带一把香、一块腊肉、一壶酒(约两斤)、几斤米和少量食盐。来到墓地点燃香后,在主祭的主持下,在坟前脱掉套头下跪三拜,先给死者敬酒、后给祖先敬酒,再给坟左边的其他孝子们敬酒。之后即可宰羊烹制。死者子女出嫁或上门的越多,祭奠宰杀的羊子越多,少则三四只,多则七八只。宰杀后每一只羊都要留一支羊腿(一般是前腿)包在各原羊皮内再用各自的牵羊绳捆好,事后回赠给拉来羊子的孝子各自认羊皮带回家,其余的烹制后宴请宾客。宴席都是六人席。   “阿那这”这天上坟后的一年里,春节、清明、七月半、冬至这四个节日要上坟祭奠一个轮回,但规模可以不像“阿那这”那么大了。一年之后,清明节上坟即可。   (四)唢呐声声寄哀思,亲朋好友送亡灵   白依人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办红白事离不开唢呐声,无唢呐声不成事。办丧事临时请吹唢呐的乐师,不论乐师有什么特殊事都不会推诿,更不会回绝。乐师在葬礼前一天晚饭前来到后,主人家跪于灵柩前先用小木托盆托上两杯酒和一元二角钱(润年一元三角)敬给乐师,再托上白孝套头赠给每位乐师各一条。承头的乐师端起酒杯,敬天、敬地、敬死者,然后接受套头发给其他乐师,乐师们系上套头后,一平排跪于灵柩前拜上三拜,之后就开始吹奏。丧葬演奏的器乐有唢呐、长号、大镲、锣和鼓。吹奏完“三吹三打”后,一般吹奏《迎客调》、《央客调》等。葬礼前一天晚饭后,吹奏《吹吹腔》唱板凳戏,即兴演唱,有对死者歌功颂德的,也有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哀思之情的,也有表达在世的人要如何生活、生产劳动等等。出棂前“尼细”(即献菜祭奠)时吹奏《哭黄天》,在送棂的路上,紧跟领路幡之后,在长长的送灵队伍之前的乐队,吹出一阵阵长号声,吹奏出一曲又一曲凄切哀怨的《哭黄天》、《过江调》、《过山调》,再配以大镲、大锣和鼓声,好不悲伤。唢呐声声,凄凄惨惨,寄托了人们对逝者无限的哀思。   第七天上坟和这一年四个节日上坟都要吹奏唢呐。平时则不兴吹奏《哭黄天》,就算是徒弟要学吹也只能是用口鼻哼哼,白事才能拿唢呐吹奏。   (五)统一坟山,集中安葬   相传,白依人先民最初迁徙至夸萼山时聚居于在现五星村委会所在地白依大村,大村西边一箐之隔的“罗左吾摩”即是白依人的公共墓地,白依人绞、罗、字、子、共五姓人各占一块,一代又一代地葬于此山。后因人口增多和其它历史原因逐步搬迁出白衣大村,形成现在的自然村落,“罗左吾摩”也容纳不下更多的死者而随村落就近集中安葬。

  • 妈妈和外婆一家断了往来,以后我要不要去接他们喝喜酒?

      大人归大人,你们该处的还要处。

  • 去饭店吃鲍鱼的禁忌和礼仪或者吃法

      鲍鱼内脏是有毒,而且呈季节性,与海藻的生长有关,有毒时期在每年的2-5月份,这时期鲍鱼内脏不能吃。   鲍鱼的内脏器官含有光致敏毒素,是海藻叶绿素衍生物的分解产物。这种毒素一般在春季聚集在鲍鱼的肝脏中,具有光化活性,如果有人吃了含有这种化合物的鲍鱼,然后又暴露于阳光中的话,该物质会促使人体内的组氨酸、酪氨酸和丝氨酸等胺化合物的产生,从而引起皮肤的炎症和毒性反应。   鲍鱼毒素的中毒症状为脸和手出现红色水肿,体质过敏者反应就更大,但不是致命的。所以建议去其内脏。   鲍鱼好吃且药用价值很高,但不是所用人都有口福享用的,比如说痛风患者及尿酸高者就不宜吃鲍肉,只宜少量喝汤;感冒发烧或阴虚喉痛的人不宜食用;素有顽癣痼疾之人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