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缺水的地方故事

  • 中国缺水的地方、情况

      除了几大流域.别的地方都缺.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中国水资源现状   1、中国水资源流域划分   中国按河流水系划分成十大流域:   Ⅰ黑龙江流域 Ⅱ辽河流域 Ⅲ海河流域 Ⅳ黄河流域 Ⅴ淮河流域 Ⅵ长江流域 Ⅶ珠江流域 Ⅷ东南诸河流域 Ⅸ海南诸河流域 Ⅹ内陆河流域。   2、中国水资源量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第一次水资源评估工作,并根据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其成果见表5、表6。   (1)降水总量。1956-1979年间的平均年降水总量为6.2万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648mm,比全球陆地平均值低约20%。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台湾省多年平均年降水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则不足25mm。   (2)河川径流量。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亿立方米, 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 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根据陆面蒸散发量和地下水排泄量估算,全国土壤水通量约为4.2万亿立方米(约占降水总量的67%),其中约有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最后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余3.5万亿立方米消耗于土壤和植被的蒸散发。   (4)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   (5)水资源总量。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量,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比河川径流量多的1009亿立方米水量,是平原、山间河谷与盆地中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部分水量。在不开采地下水的情况下,这部分水量以潜水蒸发的形式消耗,通过地下水开采,可以从蒸发中夺取部分水量加以利用。经过计算,平均年潜水蒸发量在北方平原地区为844亿立方米,在南方平原地区为119亿立方米。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但是广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们如此的窘境吗?没有。   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得1200多立方米水。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两吨。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   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   如此缺水又如此挥霍,那么我们靠什么维持这种虚假的富有呢?   以河北省为例,据《望》周刊的报道,这个人均水资源比以色列还少的地区,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盖着极度缺水这一重要事实。全省累计超采地下水600亿立方米,其中深层地下水300亿立方已无法补充。再有15年,石家庄的地下水就能采完。现在,华北平原已拥有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地下复合漏斗区,达四五万平方公里。西部的许多地区,因地下水超采严重,大片已成活多年的树木枯死。   专家说:我们是用惨重的代价维持苟安,虚假的绿色使我们依然悠然自得。内情与外观的反差使人不由想起《水浒》中常用的一句话———好个不知死的!   以色列的自然条件比我国西部的许多地方更为恶劣,但以色列不但居家过日子极重节水———马桶上都有两个按钮,小便用小水、大便用大水。在生产中,享誉世界的节水农业不但使世界上最缺水国家之一的以色列成为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同时,它出口节水农业技术与设备的收入更超过出口农产品的收入。我国近年来安排大量的西部省区领导人去以色列访问,但除了进口一些以色列的节水设备以外并无大的收益。据说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水价过低,使节水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无利可图。   我国目前城市自来水水价偏低,成本和水价偏离,政府实行亏损补贴。在农村,一吨水电力提灌价4至9分,自流灌溉价每吨4厘至6厘,300吨黄河水的价格顶不上一瓶矿泉水。低水价实际上鼓励了水资源的高消费。   水费涨价,刻不容缓,这是利国利民利后代的大事。另一方面,太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给全国人民上一堂扎扎实实的节水课。

  • 拉萨缺水的故事

      从儿时到现在,青藏高原对于我来说永远显得那样神秘和遥远。许多人对她的感觉也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向往。在这个夏天,我终于有了时间和机会,去亲近这片圣土。   在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带着憧憬和好奇,从西宁出发,踏上了朝圣之路......第一天计划到达德令哈,一路上随着海拔的增高,离天空越来越近......   将近青海湖的时候,大片的油菜地开始出现,青海气温低,当地的油菜成熟要远远迟于江南,“八月油菜黄”是青海独特的景观,灿烂的明黄色一直蔓延到天之尽头......   车就这样在明黄中开着,忽然看见远处的悬着一片巨大的蓝色,显然高出地平线,我们来到了青海湖。   离别青海湖继续前行,路途上大多都是戈壁,比起海北的大草原荒凉了许多,但远处的群山却是一抹青色,让人心里有了一丝慰藉之感。   虽然眼前是只有岩石、沙砾和野草,但那抹青色似乎并不遥远,山的背后可能就有一片草场,那里也许还有成群的牛羊......   打开车窗,高原上清凉而疾劲的风吹到脸上,似乎能将人的思绪带到远方,离天最近的地方。   到达德令哈的第二天,天气变坏了,阴沉沉的,下着小雨,但路上行走的当地人没有一个打伞,有些还只穿着短袖,他们在雨中也一点没有往前赶路的意思,四平八稳,慢慢悠悠。高原上的气候异常干燥,雨水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很珍贵的,也难怪没有人躲雨了,说不定,在雨中散步还是他们的一种难得的享受呢。让我们兴奋的是看到了雪山......   在“景阳杂碎”吃过早餐后前往克鲁克湖,途经一片油菜花地,大家又一次有机会拍雪山。   在这时我才仔细看清了她。忽然觉得最美的不是山顶的雪,而是山腰透明的云,给人一种飘渺神秘的感觉。云似乎是山的面纱,而山似乎是一个羞怯的少女,在这个寒冷的清晨,面对一群陌生的来客,用面纱轻轻地遮住了自己的容颜。   高原是很缺水的,我想正是因为这样高原的湖显得格外纯净美丽,甚至有些神奇。克鲁克湖也是这样。除非亲自经历,否则你很难想象在茫茫无垠的戈壁滩上会突然出现一潭碧水,而我们的兴奋之情也早就逸于言表了。   更为难得的是,湖上还有不少水鸟,有的在湖面优雅地游弋,有的干脆展开翅膀飞个痛快。   在大戈壁中竟会有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大自然的神奇实在让我们这些久居内陆的人大开眼界。先在岸边一通猛拍,然后我们上了船,近距离地与这神奇的湖接触。据说这个湖与不远处的另一个湖是连通的,这两个湖是由一对蒙古的情侣化成的。迷人的美景再加上动人的传说,足以让人沉醉其中了。天是那么的蓝,云层是那么的低,湖水是那么的透明,心里只剩下了兴奋和喜悦,久久挥之不去......   美好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告别了可鲁克,我们直奔青海第二大城市——格尔木。一路上也大多是荒无人烟的戈壁,但与去德令哈的路不同,这里有更多的沙丘和山岩......   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当然还有一路上沿着公路铺架的电线杆,这也是除了公路以外唯一的人工痕迹,在茫茫戈壁上架设电线其难度可想而知,虽然拍照时会觉得电线有些碍事,但心里更多的还是对架线工人的敬佩之情。   山的颜色也是让人觉得有些新意,各种各样的山体颜色使人感觉是掉进了高原上的调色盘。是了,只有大自然才是最有发挥空间的艺术家,我们身在其中,能尽情欣赏已经是难得的机会,兴奋自是不必说的了。   同昨天一样,戈壁上又奇迹般的出现了一泊湖水,只是地图上没有标识,大家只好暂时命名她未名湖。   远处的雪山与碧绿的湖水组合在一起,成为了高原独特的风景。在湖的另一面,有负责打捞湖中垃圾的工人在工作。高原上的环保十分重要,脆弱的生态环境尤其经不起人为折腾,我们带走了所有不易分解的塑料制品,同时也祈祷每个来这里的人只留下他们的脚印   大约在傍晚时分,路面突然变得异常的滑,我们已经到达了盐桥。   在盐湖上铺路十分困难,筑路队偶尔发现用盐来铺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就有了这条近万丈的盐路,在这条路上车速必须放慢,否则容易打滑。   这时天边出现了几座小岛,那些影子像是投射在幕布上,热浪使这块巨大的幕布抖动起来......这就是在盐湖上经常出现的海市蜃楼   下到盐田,发现盐卤并不象想象中那样松软,而是硬邦邦的,但又特别脆。难以想象这些看上去像是干燥泥土的盐卤经过加工最后会变成畅销的钾肥,给当地人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山吃山,*盐也就吃盐了。   走过盐桥,路两旁渐渐变得热闹起来,格尔木到了。对旅游者来说,格尔木以东是西宁,以北是敦煌,以南是拉萨,或许是因为这种中转地理位置使格尔木变得有趣。格尔木在过去被称为犯罪的天堂,原因也很简单,无非是应了天高皇帝远这句老话,由此人们也可以想象它的偏远。但如果你以为格尔木是个经济落后的小城,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在这里可以看见宽阔的街道和沿街而建的高楼,在这里甚至能吃到新鲜的海鲜,所以这里让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拉斯维加斯。      如果说有哪一点比不上内地的城市,就是存在缺水的问题。其实不止是格尔木,整个西部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个问题,西部的干燥我们也已经结结实实地领教过了,大自然在赋予这块土地独特美丽的同时却也毫不留情地带走了水分,似乎在借此显示着自己的公平。   中午下起了小雨,听当地人说这是格尔木今年下的第二场雨。   请珍惜你在格尔木看到的每一颗树吧,这将是青藏线你最后看到有树的地方,下一次看到树将是在羊八井甚至是拉萨了。   格尔木大草原   格尔木大草原   格尔木大草原   格尔木大草原   虽然我们对今天所要经历的在高海拔的艰苦旅程做充分的准备,但后来的那十几个小时的颠簸是我远远没有预料到的......清晨,我们在晨光熹微中,向着唐古拉,向着西藏,出发了。   车刚出城,昆仑山脉在路的尽头,尽展面前。这时太阳已经升了起来,山顶的积雪在柔和的晨光里被染成了金色。虽然我们很清楚今天必须抓紧时间赶路,但这样壮丽的美景还是让我们忍不住停下车来,一次又一次举起相机,按下忪门。   昆仑山延新疆西藏地界入青海、四川。昆仑山势如巨蟒,誉称“莽昆仑”、“亚洲脊柱”。   接着进入视线的便是格尔木河,格尔木城也是因为这条古老的河流而得名。经过了时光的变迁,如今我们看到的格尔木河已经渐渐干涸,但高高的河床和以往的水位线留下的痕迹仍在向我们默默诉说这条河流,这座城市,这片土地悠远的历史。远处是正在修建中的青藏铁路桥墩。   青藏线上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铁路的修建使得公路上有许多施工的大卡车,路面被压得 凸凹不平,有时几乎到了大坑连小坑的地步,沿途我们遇见不少翻侧的车辆,于是有人赋诗:山高路远坑深,·#¥%……—*—%¥……   过了不久遇到一处工地施工,于是停下边等边看。这是一座铁路桥,正在浇灌水泥,不停有石头从桥上落下来,桥下的我们也只能仰着头等工程结束。这里的工人也着实不简单,从他们黝黑的蒙着灰尘的脸上似乎能读出一种朴实的美,一种坚定的力量。青藏线上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他们的工作,只能用伟大来形容了。   来到昆仑山口,海拔已达4767米,值得庆幸的是某些人期待的高山反应却没有出现,当然老天爷在那天的晚些时候还是很大程度的满足了这位队员的愿望,这也是后话了。   昆仑山口也称“昆仑垭口”,属多年冻土区荒漠地貌,是青藏公路穿越昆仑山脉的民经之地,巍巍昆仑的千峰万壑如同披着银灰色铠甲的群群奔马,随着风起云涌,滚滚向前。   海拔在急剧上升,从地形图上可以清楚看到:从格尔木到昆仑山口160公里的距离,海拔却上升了近2000米,可以想象这一段路有多少上坡   午饭在车上解决了,也不知是不是因为饿了,我从不知道大饼加榨菜也能这么好吃,后来简直就是食欲大开,在一路颠簸的情况下嘴也没停过。   到了五道梁,很自然地想到了“西大滩得病,五道梁送命”这句话,于是也不敢多停留,又继续赶路了。   翻越了海拔4000多米的五道梁,到达沱沱河边。在海拔高度不断升高的同时,气温猹始逐渐下降,有人如愿以偿地感受到了高原反应的滋味。   走过了许多让人难以忍受的便道,体力开始透支,由于高山反应精神状态也不大好,留在脑海里的记忆也是模糊不清的。公路仿佛没有尽头,一直与天相接,窗外也开始飘起了雪花,天空不再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湛蓝色,而是变成了让人有些郁闷的灰色。   我得承认自己很怕冷,尤其是温度只有摄氏一两度的时候,除了穿上所有的衣服,呼呼的山风和高原的低温我只愿留在温暖的车内。路上没有留影,即使是经过著名的唐古拉山口。唐古拉山口是青藏公路最高处,海拔5213米,历来被称为进藏的“鬼门关”,风雪交加,只能让人想到恶劣这个词。   迷糊中我被拽着下了车,勉强举起相机帮同伴照了一张了事,那个时候,我只愿快快回到温暖的车内,没曾想到此时我坐在家里,打着这些文字的时候,后悔得连肠子都青了。   山坡上的羊群提醒着我们这里仍有牧民在生活,果然我看到一个小藏妹在风雪中向我们的车跑过来,我顺着她跑来的方向看去,远处有一个小小的帐篷,应该就是她的家了。原来她是来向我们卖雪莲花的。其实在那样的海拔高度,在那样的天气里,能看到人的踪迹,是我绝对没有预料到的。可是我看到那个藏族小姑娘站在风雪中,也不知是为什么,突然觉得有些心酸,这种感觉也许是同情,又或者……对了,那是一种心灵的震撼!离开那里许久,我才喃喃说到:“原来还有这样的地方……”   从唐古拉山口下来,海拔高度也一直在五千以上,但令人高兴的是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路边无数的小水坑上,把它们变成了一面面光亮的镜子,散落在路的两旁。   更为难得的是后来还看到了彩虹,我暗自猜想它也许是迎接我们进藏的使者吧。   夜幕渐渐降临,真正的艰苦才刚刚开始。   今天的目的地是那曲,可是走过了一片又一片的旷野就是不见城市的影子,我没有吃晚餐,实在是累得不想动了,经过了一天的颠簸,所有的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在加上不同程度的高山反应,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有个地方能美美睡上一觉,可是前面的路不知还有多长,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到那曲。   路上仍是坑坑洼洼,稀泥与积水同在。也不知什么时候,车上的大多数成员都睡着了,我虽然很累,但却睡不沉,脑袋里一片混混厄厄。强打起精神来,发现还在路上,真有点分不清是梦是醒了。也不知过了多久,手机开始有信号了,总算让人有点盼头了。在过了一个很深的水坑以后,街道,房屋开始出现,所有人都只能说出一句话:终于到了。此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距离早上出发时间十七个小时。那曲海拔四千二左右,地方不大。我兑现了对自己的诺言,倒头就睡。   第二天醒来,感觉好了许多,头脑也很清醒了。饭店外面藏民明显多过青海,是了,这里已经是西藏了,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   我们心满意足的在那曲街头漫步。这里的藏民们,有的正骑着马回草原,有的还牵着羊让羊在街头垃圾堆里翻啃菜叶;时髦多情的藏族小伙,一身西装球鞋,头戴藏帽,正对着远去的藏族姑娘打呼哨……   古老而又享有盛誉的那曲赛马节是藏北无以替代的旅游观光项目。赛马节之前,方圆几百公里各乡各地的牧民们便带着帐篷,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佩戴齐各自最值得炫耀的珠宝饰物,于花海似的草原中一路踏歌而来。一座座帐篷一夜之间便挤满了那曲赛马会场四周,直至连成一片蔚为壮观的“城市”。   那曲地处西藏北部,东邻昌都地区,西*阿里地区,南接拉萨、林芝、日喀则等地市,北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这片土地就是人们常说的羌塘。做了必要的补给之后,向当雄出发。想到能见到圣湖纳木错,我格外兴奋。   羌塘,我们通常叫它藏北草原,但它在藏语中的意思更富于想象力,叫做“北方的空地”,其面积大约60万平方公里,占西藏总面积的一半。在这块大得令人难以想象的空地上,数千年来始终充满神秘的梦幻。   高原景致迷人,绿色的草原上有牛羊点点,稍远的山坡上白雪皑皑,耀眼阳光下,蓝天白云衬着草原的绿与山坡上的白,好一幅辽阔美景。   绿草如茵,流水潺潺,地上牛羊成群,天上白云飘飘,空气澄碧透明,根本想象不出这里的海拔竟有四千米之高。看着车窗外美丽如画的风光,眼光哪舍得再离开......   神秘的羌塘啊,当你初到这里时,她是那样的荒凉空旷;当您熟悉了以后,她会成为你可爱的家乡。   …………   放牧的姑娘...   藏区随时都会有羊群横穿公路,在这时可是要停车才算遵守交通规则的。   青藏公路是五十年代开始修的,一直到八十年代才全部修通,经过十多年的超负荷运行(来回跑的主要是极度超重的大货车),如今路况已经很差,到处伤痕累累。   藏北八塔是不得不看的一个亮点。它位于乌玛乡境内,距离县城40多公里。相传当年格萨尔王曾率兵在藏北草原上驰骋征战,麾下的大将夏巴丹玛香察在乌玛战死,当地的人们为了纪念英雄,在此地修建了8个白塔。   下午时分到了当雄。听说当雄,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因为这里镶嵌着一颗耀眼的明珠——纳木错。   当雄藏语意为“选择出来的好地方”,距离拉萨160公里,素有拉萨北大门之称。平均海拔4200多米,当雄县境内的羊八井地热温泉是中国最大的高温湿蒸汽热田,更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地热田,温泉清澈见底,浸泡洗浴可治疗多种疾病。   在当雄兵站驻扎下来,这也是此番青藏行难得的一次体验,过了一夜军人的生活。兵站里十点以后才有电,对我们来说意义也不大,因为第二天要早起到纳木错去看日出,大家早早就睡了。   已经记不清几点出发的了,反正是一帮人,背着大包小包,穿上最厚的衣服,打着手电,跳上车,向着纳木错开去。后来想起来真像是仓皇出逃。去纳木错的山路上弯道很多,路面也依旧是坑洼不平,更要命的是还下着雨。终于等到天亮,车也到了湖边,只是今天天公不做美,雨一直下个不停,想看日出的计划也只得作罢   湖面上一片雾蒙蒙的,远处的水与天相接,让人有点分不清他们的界限。   纳木错是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也是藏传佛教中格鲁派的三大圣湖之一。   今年是羊年,藏传佛教中今年适宜转湖,也就是围湖转一周。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信徒,三五结伴,在这样阴冷的天气里,手摇转经筒,围湖而转。   湖边的石山上挂满了经幡和哈达,我们也入乡随俗,在神石上挂上经幡,求个平安。如果在阳光的映照下,湖水经幡与蓝天白云组成的图景必然是美不胜收的,只可惜今天我们只能看到灰蒙蒙的天空和雾蒙蒙的湖水,实在是一个遗憾。   没有看到日出就下回再来吧,于是我们再次翻越念青唐古拉,并用农打敬山神,祈祷一路平安。   最高处海拔7117米的神山念青唐古拉与一旁的纳木错是夫妻。雪山苍茫一片,偶有青天露出,瓦蓝欲滴,令人心颤......   回到当雄,吃过午饭,我们向着青藏线的最后一程拉萨出发了。   经过了几天的颠簸,这一段路简直好走的有点不可思议了,又平又直的柏油路,已经是久违的了。   在往拉萨方向的大道上,不时地见到磕长头的信徒,信徒们手佩护具,膝着护膝,前身挂一毛皮衣物,尘灰覆面,一丝不苟,绝不想用偷懒的办法来减轻劳累,遇有交错车辆或因故暂停磕头,划线或积石为志,沿着道路,或积月、或积年,一步步趋向圣城拉萨......   进入拉萨要经过雅鲁藏布江河谷,之后路两旁的景色让我们对身在何方产生了怀疑:只见路两旁种满了金黄的油菜,山势也不再那样高耸巍峨,简直就是一派江南的风景。   经历了之前的种种困难,真觉得这里就是天堂。   下午时分,经过了五天时间,终于到达了青藏线的终点,圣地拉萨。虽然与外界的沟通远比内地的城市要困难,但拉萨绝对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在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对面就是格外显眼的西藏国际大酒店,气派决不比内地的酒店少几分,旁边还有咖啡酒廊。   这实在与我想象中的拉萨相去甚远。也算得上是大开眼界了。不过多多少少有些失望,我宁愿看到的是满街的藏式建筑和窄小的街道,满街的藏民摇着转经筒去布达拉朝圣……   车经过金珠中路,看到了矗立在红山上的布达拉宫。心里着实有些激动,甚至有些理解来朝圣的藏民看到这座神圣殿堂时的兴奋心情。走过了很长的一段路,经过了路上的种种磨难,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有机会仰望红山上雄伟的布达拉,心中会很自然地升腾起一种敬畏之情。   走在布达拉对面的广场上,近距离去感受,却又觉得他似乎比起远观失去了几分雄伟,也许真是距离产生美吧。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能有这样的气势和艺术造诣,也算得上是个奇迹了。   2005-10-01 10:50 热帖推荐:大家来贴旅途中拍到的美女吧, 慢慢看 每页都是美女   大队人马经过休整,第二天先到大昭寺。   “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这是大昭寺里著名的喇嘛尼玛次仁的话,也是几乎每一个旅行者都同意的观点。这里应该算得上是整个西藏香火最旺的寺庙了,门前有无数磕长头的信徒,广场上的香炉烟雾缭绕。   这里供奉着一尊由释迦牟尼亲自开光的的佛像,正巧我们去的那天又是佛教的某个节日,来朝佛的藏民不计其数,但他们都很有秩序,排着队拜佛。   也有人给庙里的酥油灯添酥油,这与内地寺庙里烧香捐香火钱一样,是对寺庙的一种贡献。   大殿里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在昏暗的光线下越发显得金光闪闪,威严肃穆。不过塑像的表情却是柔和安详,显示出无穷的智慧和慈悲,让人忍不住要顶礼膜拜。   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第三十三代赞普,他分别从唐朝和尼泊尔迎娶了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利用联姻的外交手段与周边邻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也由此接触和吸收了先进的外来文化,使得吐蕃国力到达一个鼎盛时期,他本人也因此被信奉佛教的藏族人认为是无量光佛的化身,是一位法王。布达拉宫的法王洞即是因此得名。而文成公主在藏族人心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敬仰她也有若神明一般,并相信她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法王洞中也有她的塑像。   在游人休息的地方,我们也结识了几位从内地来旅游的同路人,他们的经历实在让我们自愧不如。从川藏线上来的人告诉我们现在是雨季,川藏线上极其危险,随时都可能有山体滑坡或是泥石流的发生。车子在稀泥里只有打滑的份儿,根本不能开,只有*拖车拉着在泥里滑行前进,这样以来就不能指望什么速度了,能顺利到达拉萨就是很值得骄傲的经历了。我们对他们顿时只剩下敬佩之情。从福建来的一对旅行者四月就从家里出发,一直自己开车,边玩边走,直到圣地拉萨,他们说还要去阿里然后到新疆……我想旅行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了,实在让人羡慕。   在拉萨,,藏族人将大昭寺为中心的八廓街一带称为“拉萨”(藏文意思是佛地),由此可见大昭寺在拉萨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人们排着队,秩序井然地自左向右,顺时针方向缓慢地走进各个殿堂。   很多来自远方的藏民徒步到这里就是朝拜大昭寺。即便是拉萨居住的藏民也习惯每早围绕大昭寺转经,就象一种生活习惯。   每天都有很多的人们顺时针地围着大昭寺转经,当他们转罢一圈之后就会在寺前少停片刻,磕几个五体投地的长头。   他们当中有的人是从很远的地方一路转经磕头走到拉萨的,据说路上的时间就要用去一年半   忽然随风传来一阵阵悠扬欢快、节奏明朗的歌声。循声望去,只见另一侧的屋顶上,一队青年藏族男女正手持木棍排列成排,一边将木棍夯向地面,一面前后换着队形。那歌声,就是他们边活动边哼唱出来的。   打阿嘎!昨晚看书还看到的打阿嘎,今天就见到了!看来我们也并非无缘之人。阿嘎是西藏独有的一种粘土,是西藏很多建筑地面、屋顶最好的建筑材料,用石板套木柄的工具长时间敲打而成光滑的平面的过程,就是打阿嘎了   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藏民打阿嘎的时候会唱这么快乐的歌曲,而且唱得那么投入那么嘹亮那么旁若无人,丝毫不管周围的人群是多么的好奇!   一个解释是,打阿嘎的过程太乏味单调了,需要这样的歌声来娱乐提神;我的解释是,打阿嘎的大多都是青年男女,我宁愿这是他们相互交往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类似内地都市青年男女一起唱卡拉OK。   我出神地看着他们在阳光中有规律的变换队形,一会儿转过来,一会儿转过去,他们的歌声时而舒缓、时而轻快,还有人在歌声中喊着号子,石板夯在阿嘎上的节奏仿佛鼓点,不管怎么唱,他们的歌声都没有乱过……   这真是一个热爱生活、懂得生活到了极点的民族……   我们从大昭寺里出来,打阿嘎的歌声还在飘荡,以至于我们走到八廓街上了,歌声还在飘荡。   无数的商铺沿着街道两边一字排开,约莫有几百米长。这里云集了各式各样有藏族特色的商品,藏香、哈达、藏刀以及琳琅满目的藏饰,简直让人目不暇接。在这里满眼皆是购物的游人和满街招揽生意的小贩,满耳皆是叫卖和讨价还价之声,端的热闹非凡。   下午时分大队人马到达布达拉宫,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半山腰,然后再爬坡到宫殿门口。布达拉建在红山上,是西藏地区权利与政治的中心。但因为五世达赖开始了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布达拉也就同时成为了宗教的象征,是以藏民都要到布达拉朝圣。   布达拉在梵语里的意思是普陀山,这也带有十分浓厚的宗教色彩,但最初修建这座宫殿却与宗教联系不大,而是松赞干布为了迎接从唐朝远道而来的和亲使者文成公主下令修建。后来几经修建和火灾后的重修,前前后后历时一千多年,才形成今天的这种规模。   宫殿外表是红白两色,称为红宫和白宫,分别为政治和宗教服务,两者的自然结合也就显示出政教合一的特征。今天看着这座红白两色的宫殿,已经少了初次见到他的那种激动之情,似乎也少了一些想象中的沧桑感,可能是因为宫殿前宽阔的广场和来来往往的人和车与古老的宫殿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吧。不过总算是到了圣地,心里的别扭也就先放下再说。   进入宫殿,所有的过道都窄小阴暗,但还是能看清周围的环境。藏式的宫殿与汉式宫殿最大的不同就是房屋明显小了很多,没有丝毫高大雄伟的感觉,这可能与殿内的陈设有些关系:每间屋子里不是供奉着大大小小佛像,就是堆满一摞摞的经卷,这样一来剩下的空间就不多了。脚踩着木制的地板,吱呀作响,提醒着我们这里收藏的历史。佛像前摆满了酥油灯,在微弱的灯光中隐约能看见桌下三两成群、缓缓移动的黑影,那便是来朝圣的藏民了,他们相信在供桌下钻过能祛病消灾,得到神灵的庇佑。   木制结构的宫殿里的每一件东西都年代久远,他们见证了几个世纪中这座宫殿的建立,几世王朝的兴衰,还有这片土地上所有的人事变迁……如今又向我们这些远方来的陌生人讲述着这里的历史。想到这儿也不禁生出一种置身历史长河中的飘渺之感,或者说是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吧,毕竟与布达拉的历史比起来,人的生命只是简短的一瞬而已。

  • 中国哪些地方缺水

      西部干旱地区约有一千三百万人口严重缺水。缺水成为甘肃、宁夏大部分地区贫穷的直接原因,能让孩子喝上一口净水、洗个澡,是那些地区众多母亲的奢望。   我国缺水严重的地区有:   *   西北地区,西北五省:新疆,甘肃,山西,陕西,宁夏;   *   华北地区:河北,京,津,唐。     

  • 小腿上长了块癣,汗毛孔会变成硬的角质层疙瘩,脱皮,起癣的地方好像特别缺水,过一段时间就褪一层皮,一

      如果全身扩散怀疑疥癣

  • 比亚迪f3水箱经常缺水,但也没有漏水的地方,怎么回事

      这种情况多是发动机经常高温导致防冻液蒸发,建议查找发动机高温的原因。

  • 皮肤缺水,还长痘痘,有些地方还有疤痕,怎么办?

      治疗痘痘最好的办法就是:   1、平时一定要注意脸部的清洁,用些清洁力比较强的洗面奶,洗完脸后一定要擦点面霜保湿,长痘痘有个原因就是 皮肤油,皮肤油是因为皮肤缺水,所以一定要做好保湿和补水。   2、长痘痘了千万不要用手摸,手上细菌很多容易造成感染。如果想要把痘痘里面的脓挤出来,要用专门挑痘痘的针 ,消毒过后才能使用,痘痘挑了后要注意消炎。   3、要保证睡眠,千万不要熬夜。要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脸上千万不要盲 目地涂些祛痘的产品,对皮肤很伤的,依赖性或是副作用是也很大的。   4、激光祛痘是目前祛痘最好的方法,激光祛痘就是使用特定波长的激光,对抑制痤疮赖以产生的皮脂过多,杀死导致痤疮的多种细菌,具有很强的功效,从而使新生的小痘痘及时隐退。

  • 名字的故事

      别人的==   闲暇中,在旧报纸上写下了一个个熟悉的人名,关于一些名字的往事像潮水一样涌上了心头。   1976年,我的堂兄武雄锋出生了,在村里当了几十年会计的爷爷喜出望外,他酝酿了几天,给哥哥起了个名字叫——春旺。这个名字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乡土气息太浓,未能体现时代风尚,缺乏革命气息和爱国情感。和黄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爷爷很是不解:春旺,春天旺了,一年就顺了,多吉祥的字眼啊!毕竟时值文革末期,大家都希望给哥哥起一个又红又专又革命又上进的名字,于是“武雄锋”三个字后来就出现在了哥哥的作业本上了。还别说,哥哥后来果然考上了大学,若叫“春旺”,人们能将他的名字和他帅气的外形和敏捷的才思联系在一起吗?他又会如何向同学们自我介绍呢?看来,名字虽为符号,也要符合人的特征,假设林黛玉改名为林翠花,感觉如何?   1980年,我出生了,也许哥哥的名字已定了格调,我就叫武爱雄了,在那个革命气息尚存,战争风云未消的年代,起这个名字基本上不落伍。和我一起背着碎花布缝成的书包上学的小伙伴们有:小军、小兵、海军、卫红、保卫等。我们名字的基本特点是政治色彩浓厚,许多名字中包含以下字眼:军、兵、卫、革、红、国等。甚至一些名字直接就是从口号中摘取来的,比如老大叫“改革”,老二就叫“开放”;哥哥叫“自卫”,弟弟就叫“反击”,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的。可见长辈们心头一时还挥不去那些“山河一片红”的记忆,战争和政治运动在他们心头留下了太深的烙印。当然,小伙伴中也有用传统名字的,一个孩子叫 “毛蛋”(家长起贱名是希望孩子能平安长大的),可是在学校里大伙老拿他的名字起哄,甚至包括一些老师。终于,他受不了大家的反复讥笑,过早地辍学了。现在还能想起他当时那种小孩特有的难堪和无奈。   1990年左右,我外甥那茬孩子出生了,那时候,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多元文化互相激荡,各种信息纷至沓来,人们已接受了不少新思想新观念。人们发现名字毕竟是纯个人的事情,不必和国家大政方针联系在一起了,于是名字的拟作渐渐回归人性化和多元化了,家长开始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爱好创造性地给子女们起名了。于是,各种风格的名字出现了,有诗情画意的,有饱含哲理的,有励志启迪的,有简洁明快的,真是各具特色,各领风骚。连一位在老家种地的堂叔也整日爬在电视前寻找灵感,终于给女儿起了个名字叫“阿梦”,高兴地见人就夸:我自己起的,有文化,

  • 关于新年的故事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的最后一天,桃花村的人们正急急忙忙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 从此以后,人们把这一天叫做除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 故事道理故事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大道理: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只是短暂的欢愉;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功。   这里相当多   爷和奶奶都80多岁了,有时神志不清,连儿孙也认不分明了。好几次他们互指对方发问:“这是谁呢?-直呆在我身边……”过一会儿,似乎又清醒了,奶奶便翕动干瘪的嘴巴开了口:“你呀--老头子,那一次你送我的羊皮,我用来做一件夹袄,穿了这么多年还没见烂哩!”也不知爷爷到底听清没有,接过话茬就说:“还说呢,老婆子那天你给我的两个青杏,我吃到现在还酸牙哩!”……   两个老人都旁若无人地重复这几句话,表情安然祥和,平静得像是什么也没发生过。   大道理:岁月是无法消磨掉人们心目中爱的记忆的,纵然是一点点,只要是真爱,便意味着地久天长   2两只钟已经忙活了一辈子。   有一天,一只老钟对一只小钟说:“你一年里要摆525600下啦。”   小钟吓坏了,说“哇,这么多,这怎么可能?!我怎么能完成那么多下呢!”   这时候,另一只老钟笑着说:“不用怕,你只需一秒钟摆一下,每一秒坚持下来就可以了。”   小钟高兴了,想着:一秒钟摆一下好像并不难啊,试试看吧。果然,很轻松地就摆了一下。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小钟已经摆了525600下!   很简单的故事,却寓意着深刻的道理,当我们面对大困难的时候,往往望而怯步,孰不知只要根据实际,分期制定小目标,一一完成就行了。我想,这不仅是送给我的学生,同样是对自己的鞭策。   《小故事大道理》   第一篇 对着大山喊话的孩子   .......有一个孩子跑到山上,无意间对着山谷喊了一声:“喂……”声音刚落,从四面八方传来了阵阵“喂……”的回声。大山答应了。孩子很惊讶,又喊了一声:“你是谁?”大山也回音:“你是谁?”孩子喊:“为什么不告诉我?”大山也说:“为什么不告诉我?”   ......孩子忍不住生气了,喊道:“我恨你。”他哪里知道这一喊不得了,整个世界传来的声音都是:“我恨你,我恨你……”   ......孩子哭着跑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对孩子说:“孩子,你回去对着大山喊‘我爱你',试试看结果会怎样,好吗?”   ......孩子又跑到山上。果然这次孩子被包围在“我——爱——你,我——爱——你……”的回声中。   ......孩子笑了,群山笑了。   ......男孩不解的、迷惑的摇摇头。   大道理: 有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着别人的态度太冷漠、情绪太不好,却不知你自己是对方一面最好的镜子——如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况,不妨问问自己做了什么——想让别人爱你,你得先去爱别人。   ......................................................................   解读习惯养成与命运:?   ——播种思想,收获一种精彩人生   ......有一句谚语明白地阐述了生命力量的本质:撒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撒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撒下行为的种子,便栽得习惯;撒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撒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这个经由思想塑造命运的模式,其实就是创造生命的过程。时时留意撒播在意识花园里的创意种子,因为这些种子将会萌生你未来的人生经验。每个人都是万物之灵,在物质世界汲取人生经验。   ......................................................................   第二篇 做自己的主人   ......小牛见母牛在农民的皮鞭下汗流浃背地耕田,感到很难过,就问:“妈妈,世界这么大,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在这里受苦,受人折磨呢?”   ......母牛一边挥汗如雨,一边无可奈何地回答说:“孩子,没办法呀,自从咱们吃了人家的东西,就身不由己了,祖祖辈辈都这样啊!”   大道理:习惯一开始是你的主人,如果你被它奴役的时间长了,你就会“身不由己”,你就成了它的奴隶。相反,如果习惯被你奴役惯了,你就成了习惯的主人。拥有好习惯,就拥有幸福美好的一生。   ......................................................................   第三篇 跳出厌倦的小水沟   ......一只小青蛙厌倦了常年生活的小水沟——水沟的水越来越少,它已经没有什么食物了。小青蛙每天都不停地蹦,想要逃离这个地方。而它的同伴整日懒洋洋地蹲在浑浊的水洼里,说:“现在不是还饿不死吗?你着什么急?”终于有一天,小青蛙纵身一跃,跳进了旁边的一个大河塘,那里面有很多好吃的,它可以自由游弋。   ......小青蛙呱呱地呼唤自己的伙伴:“你快过来吧,这边简直是天堂!”但是它的同伴说:“我在这里已经习惯了,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懒得动了!”   ......不久,水沟里的水干了,小青蛙的同伴活活饿死了。   大道理:只有敢于打破自己固有的圈子,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可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些死守习惯、不愿脱离惯有轨迹的人永远都是狭隘的,他们永远不会有所突破。   ......................................................................   第四篇 小心你周围的蝎子   ......有一天,一只青蛙坐在河边。一只蝎子路过,对他说:“青蛙先生,我想过河,可是我不会游泳。你能不能发发慈悲,让我坐在你背上,把我送过河?”   ......青蛙说:“可你是蝎子呀,蝎子最喜欢蜇青蛙了。”   ......蝎子说:“我蜇你干什么呀,我的目的是到河对岸去。”   ......“好吧!”青蛙说,“只要你不蜇我,上来吧,我送你过河。”   ......可是,他们才到河中间,蝎子就不由自主地使劲蜇了青蛙一下。青蛙痛苦地挣扎着,奄奄一息地问:“你为什么要蜇我呀?这下子,我们两个都活不成了。”   ......蝎子说:“没办法,因为我是蝎子,蝎子就是喜欢蜇青蛙,我实在管不住自己。”   大道理:对于自己来说,你的罪恶的想法和行为就是你的蝎子,小心蝎子蜇了你。对于别人来说,你要小心你周围的“蝎子”,无论他向你如何承诺,他还是会用他的坏习惯把你拖下水。   ?.....................................................................   第五篇 别让蟑螂害了你   ......一个人把一只叫作蟑螂的东西带到了他的新居。他很快就会发现,整间干净的房子都变成了它们的天下。它们的繁殖能力极为惊人。但是它们的危害还远不止于此,真正可怕的是蟑螂最喜欢脏东西,什么地方不干净它就往什么地方去。即使是再干净的地方,只要被它们爬过,也会变成细菌孳生的场所。   ......这个人使用一些手段来企图杀死他们,比如蟑螂屋、蟑螂药等现代化的科学武器,但是他发觉蟑螂们也显然进入了现代化。无论何种手段,它们总是越战越强,生生不息。它们的优势是无孔不入,只要有一点点藏身的地方,它们就可以安顿下来繁殖生养,然后出去传播病毒和肮脏。所以他的衣服,他的箱子,他的柜子,他的床都变成了它们恣意潇洒的舞台。   ......最后这个人发现,把他们杀死的惟一的办法就是:丢掉所有的衣服,所有的箱子,所有的柜子和床。   大道理:像那只蟑螂一样,你的坏习惯就像一种慢性病,一开始可能还不能引起你的注意,但是你不重视他,并不能意味着它不存在。如果你发现它发现得越晚,你的损失也就越大。   第六篇 不要像小象那样挣扎   ......小象出生在马戏团中,它的父母也都是马戏团中的老演员。   ......小象很淘气,总想到处跑动。工作人员在它腿上拴上一条细铁链,另一头系在铁杆上。   ......小象对这根铁链很不习惯,它用力去挣,挣不脱,无奈的它只好在铁链范围内活动。   ......过了几天,小象又试着想挣脱铁链,可是还没成功,它只好闷闷不乐地老实下来。   ......一次又一次,小象总也挣不脱这根铁链。慢慢地,它不再去试了,它习惯铁链了,再看看父母也是一样嘛,好像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小象一天天长大了,以它此时的力气,挣断那根小铁链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可是它从来也想不到这样做。它认为那根链子对它来说,牢不可破。这个强烈的心理暗示早已深深地植入它的记忆中了。   ......一代又一代,马戏团中的大象们就被一根有形的小铁链和一根无形的大铁链拴着,活动在一个固定的小范围中。   大道理:时势不断变化,当初做不到的事今天可能就会轻而易举,当初能办到的事今天可能就难以办到了。无论如何,关键是心中不要存下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让好习惯坚持下去,让坏习惯变成好习惯。   .....................................................................   第七篇?随手关上身后的门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   ......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   ......“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对朋友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才可以重新开始。”   大道理:记得随手关上身后的门,学会将过去的错误、失误通通忘记,不要沉湎于懊恼、后悔之中,一直往前看。这时你会发现,我们在每一天里重新诞生,每一天都是我们新生命的开始。   ?.....................................................................   第八篇 杀掉不如改掉   .....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被主人提出来杀了。   .....又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被主人提出来杀了。又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还是被主人提出来杀了。   .....邻居不解,问:“这些公鸡每天报晓都挺准时的,你杀它们干什么 ? ”   .....那人说:“早晨我有晚起的习惯,它们却叫得很早。”   .....邻居说:“这不是它们的过错,报晓是公鸡的天职。”   .....那人说:“这个我不管,我需要的是和母鸡交配的公鸡,而不是报晓的公鸡。”   .....邻居说:“可公鸡是不能不报晓的,你难道不能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吗 ? ”   .....“这个很难,”那人说,“我曾想割掉它们的嗓子,后来又想扎上它们的嘴,可这样太麻烦,而杀它们却很省事。”   .....“那你为什么不改变一下睡觉的习惯呢 ? ”邻居疑惑地问。   .....“改变我的生活习惯,这怎么可能呢 ! ”那人说,“我有这个习惯已几十年了,怎么会为几只公鸡而去改变呢 ? 再说我是主人,它们应该符合我的需求,它们的行为与我发生矛盾时,受损失的只能是它们,怎么会是我呢 ? ”   .....于是那人一直保持着杀鸡的习惯。   大道理: 往往自己目前只要做出一点点让步就可解决的矛盾,却要在将来付出巨大的牺牲乃至生命。在人生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是你去适应别人还是别人适应你呢,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   第九篇 你还有冲击挡板的激情吗?   .....心理学家将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族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板挡开。   .....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攻击,它失败了,但它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第十次更猛烈地攻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它还要攻击,第十三次,第十四次……多次攻击无望后,它不再攻击了。   .....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已经不再攻击小鱼了。它依然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它放弃了一切的努力。   大道理: 遗憾的是:像这条鳄鱼一样,我们很多人在多次的挫折、打击和失败之后,就逐渐失去了战斗力。激情死了,梦想死了,剩下的只有黯淡的眼神和悲伤的叹息,无奈,无助和无力。   .....................................................................   第十篇 打破神像拾起你的金子   .....穷人供奉了一尊神像。他虔诚地祈求神为他赐福,结果他变得越来越穷了。   .....后来,他一气之下抓起那尊神像向墙上摔去,神像的头破了,脑壳里掉出许多金子来。这人把金子拾起来,大声地说:“我看你既可恶又愚蠢,我尊敬你的时候,你一点好处也不给我;我打烂了你,你却给我这么多好东西。”   大道理: 在生活中,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造了许许多多的神像。我们渐渐地习惯仰视,习惯了充当忠贞不贰的信徒。我们不知道每一尊神像里,其实都可能藏着金子。只有打碎了它,你才能获得。每个人都应该勇于打破那尊神像,拾起属于你自己的金子。   [

  • 关于马的故事有哪些?

    伯乐相马 有个要出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功人理睬。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给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将一天的报酬奉送给您。”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涨了十倍。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率兵攻打山戎,山戎首领密庐投奔孤竹。孤竹国君答里呵听从宰相兀律的建议,杀掉密庐假降齐军,并把齐军引向旱海沙漠。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挑选几匹漠北的老马给齐军带路,走出沙漠,乘机攻佔孤竹,杀死答里呵。 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田忌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有一次,田忌又失败了,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 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 “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 “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 “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 “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 便站起来讥讽地说: “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 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 “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田忌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 齐威王有点慌乱了。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住着一个老人,名叫塞翁。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他的马群中 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说这件事,跑来安慰,劝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 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了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会带来什么福气呢。”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很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 是自我安慰而已。过了几天,丢失的马不仅自动返回家,......馀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