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最常见的等渗性缺水的原因是

  • 等渗性脱水疾病

      二、等渗性脱水吃哪些对身体好? 1、脱水时可适当饮淡盐水。 2、宜吃能够补充身体水分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瓜、哈密瓜、椰子等。 3、宜多喝米汤、面汤等。 三、等渗性脱水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咖啡和酒。不少人爱喝咖啡,或者一些酒精饮品,却不注意另外喝水补充水分,这是很不明智的,尤其在天气热出汗增多的情况下。虽然咖啡和酒精饮品都是饮料,但咖啡因有利尿作用,增加排尿而加速水的流失,酒精则更有问题,一方面酒精有利尿作用;另一方面,酒精还具有脱水作用,喝酒后肯定会使身体在短时间内发热、出汗增加,即使在寒冷的天气也是如此。因此,用酒解渴只能是越来越渴。

  • 比较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的异同

      (一)高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hypertonic dehydration ),又称原发性脱水或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高钠血症,其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   1、原因和机制   (l)摄水不足:主要见于以下情况:①不能或不会饮水 如口腔、咽及食管疾患、频繁呕吐的患者、昏迷病人或极度衰弱的病人等;②渴感障碍 下丘脑病变可损害口渴中枢,部分脑血管意外病人也会丧失渴感;③水源断绝 如沙漠迷路、海上失事等。以上情况下,又通过皮肤和呼吸的不断不感性蒸发水,引起失水多于失钠,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   (2)失水过多:包括单纯失水和失水多于失钠,即丧失低渗性液体两种情况。①单纯失水 有经皮肤、呼吸失水和经肾失水。前者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过度通气使不感蒸发量加强,后者见于中枢性尿崩症时ADH产生和释放不足以及肾性尿崩症时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ADH的反应缺乏,故肾排出大量水分。由于此种失水发生在肾单位的最远端,在此部分前钠离子已大部分被重吸收,因此病人每天可排出10~15L的稀释尿而其中只含几个mmol的钠;②失水多于失钠 首先经胃肠道丧失含钠低的消化液,主要见于部分婴幼儿水样便腹泻,粪便钠浓度在60 mmol /L以下。其次见于大汗淋漓时丢失低渗性液体,常在高温环境中发生。另外在反复静脉注射高渗物质(如甘露醇、尿素和高渗葡萄糖)时,可因肾小管液渗透压增高而引起渗透性利尿发生失水多于失钠。   2、病理生理变化 失水多于失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是引起高渗性脱水时病理生理变   (l)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引起渴感和饮水。   (2)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ADH释放增多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增多,从而引起尿量减少而尿比重升高。   (3)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可使渗透压相对较低的细胞内液水分向细胞外转移。   可见,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外液都有所减少,但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并出现细胞脱水,而细胞外液则能从以上三方面得到补充,故细胞外液和血容量的减少不如低渗性脱水明显,发生循环障碍者也较少。   (4)早期或轻症患者,由于血容量减少不明显,醛固酮分泌不增加,尿内仍有钠排出,其浓度还可因ADH的作用使水分重吸收增多而增高;晚期或重症患者,可因血容量减少,ADS分泌增多而使尿钠含量减少。   (5)严重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可导致脱水热与脑细胞脱水。前者是由于皮肤及汗腺细胞脱水,汗腺分泌汗液及皮肤蒸发水减少,散热受影响导致体温升高,这在体温调节能力较差的婴幼儿较常见。后   者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如嗜睡、肌肉抽搐、昏迷,甚至导致死亡。脑体积因脱水而显著缩小时,颅骨和脑皮质之间的空间增大使血管张力增大,引起静脉破裂出现颅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3、防治原则 防治原发病,去除病因。单纯失水者,口服淡水或输注5%葡萄糖液;失水多于失钠者,在主要补水的同时,也要适当补钠。原则上先补水后补钠,一般是二份5%葡萄糖溶液和一份生理盐水。   (二)低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hypotonic dehydration )又称继发性脱水或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低钠血症,其特征是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5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   1、原因和机制 下述各种原因引起的失液(往往不是高渗液体),几乎都只有在治疗措施不当时,即失液后只补水分或滴注葡萄糖液,未补充钠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低渗性脱水。   (l)肾外性原因 主要见于下列情况:①经消化道失液 如呕吐和腹泻导致大量消化液丢失;②经皮肤失液 主要见于大汗后和大面积烧伤;③体腔内大量液体贮留 如大量胸水或腹水形成。   (2) 肾性原因 常见于:①长期使用速效利尿剂 如速尿、利尿酸等;②肾实质病变 如慢性间质性肾疾患;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如Addison病。此三种情况,以经肾丢失钠为主,但也伴有水分的丢失。   (3)肾内“自由水”( 肾小管腔内形成的相对无溶质水)产生减少和重吸收增多,进一步促使失钠多于失水。   2、病理生理变化 失钠多于失水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是导致低渗性脱水时病理生理变化的主要环节。   (l)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患者早期无渴感。但晚期或严重脱水病人,血容量明显减少使血管紧张素II浓度升高,可直接刺激口渴中枢引起渴感。   (2)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抑制下丘脑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ADH分泌减少使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减少,所以早期病人尿量一般不减少,常出现低比重尿。但晚期或严重脱水病人,血容量明显减少,ADH释放增多,肾小管对“自由水” 重吸收增加。加之肾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原尿减少,“自由水” 产生减少使尿量转为减少,尿比重升高。   (3)细胞外液渗

  • 等渗性脱水的治疗方针是( ),以( )渗为宜

      首先尽可能处理引起等渗性失水的原因,以减少水和钠的丧失。用等渗盐水补充血容量   等渗性脱水的治疗方针是(输液补充血容量 ),以(等 )渗为宜

  • 血清钠120mmol/L是何种低渗性脱水

      导致低渗性缺水的原因甚多,外科手术病员常见原因是细胞外液丢失后,只补充了水或盐补充不足,以致相对地体内缺钠甚于缺水。常见原因: a. 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丧失,如腹泻、呕吐、消化道瘘、肠梗阻等,钠随消化液大量丧失; b. 大创面渗液,如烧伤、手术后广泛渗液丧失; c. 肾脏排出水和钠过多,长期使用利尿剂,抑制肾小管再吸收钠变现:根据缺钠程度而有不同,常见症状有头晕、视觉模糊、软弱无力、脉搏细速、严重者神志不清、肌肉痉挛性疼痛、肌腱反射减弱、昏迷等。根据缺钠程度,临床将低渗性缺水分为三度:1 、轻度缺钠:患者有疲乏感,头晕、手足麻木、口渴不明显。血清钠在 135mmol/L 以下,尿中钠减少。2 、中度缺钠:除上述症状外,常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定,视力模糊,尿量少。血清钠在 130mmol/L 以下。3 、重度缺钠:病人神志不清、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木僵,甚至昏迷。常发生休克。血清钠在 120mmol/L 以下诊断:根据体液丧失病史及上述临床表现,一般诊断无困难。可借助下列检查明确诊断。 a. 尿 Na+ 测定,常有明显减少; b. 血清 Na+ 测定在 130mmol/L 以下时,表明有低钠血症,并可判定缺钠程度; c. 血浆渗透压降低; d.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血非蛋白氮及尿素均有增高,而尿比重在 1.010 以下

  • 等渗、低渗、高渗性脱水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你好,够懒的.一查不就知道了吗?   (一)高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hypertonic dehydration ),又称原发性脱水或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高钠血症,其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   1、原因和机制   (l)摄水不足:主要见于以下情况:①不能或不会饮水 如口腔、咽及食管疾患、频繁呕吐的患者、昏迷病人或极度衰弱的病人等;②渴感障碍 下丘脑病变可损害口渴中枢,部分脑血管意外病人也会丧失渴感;③水源断绝 如沙漠迷路、海上失事等。以上情况下,又通过皮肤和呼吸的不断不感性蒸发水,引起失水多于失钠,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   (2)失水过多:包括单纯失水和失水多于失钠,即丧失低渗性液体两种情况。①单纯失水 有经皮肤、呼吸失水和经肾失水。前者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过度通气使不感蒸发量加强,后者见于中枢性尿崩症时ADH产生和释放不足以及肾性尿崩症时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ADH的反应缺乏,故肾排出大量水分。由于此种失水发生在肾单位的最远端,在此部分前钠离子已大部分被重吸收,因此病人每天可排出10~15L的稀释尿而其中只含几个mmol的钠;②失水多于失钠 首先经胃肠道丧失含钠低的消化液,主要见于部分婴幼儿水样便腹泻,粪便钠浓度在60 mmol /L以下。其次见于大汗淋漓时丢失低渗性液体,常在高温环境中发生。另外在反复静脉注射高渗物质(如甘露醇、尿素和高渗葡萄糖)时,可因肾小管液渗透压增高而引起渗透性利尿发生失水多于失钠。   2、病理生理变化 失水多于失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是引起高渗性脱水时病理生理变   (l)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引起渴感和饮水。   (2)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ADH释放增多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增多,从而引起尿量减少而尿比重升高。   (3)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可使渗透压相对较低的细胞内液水分向细胞外转移。   可见,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外液都有所减少,但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并出现细胞脱水,而细胞外液则能从以上三方面得到补充,故细胞外液和血容量的减少不如低渗性脱水明显,发生循环障碍者也较少。   (4)早期或轻症患者,由于血容量减少不明显,醛固酮分泌不增加,尿内仍有钠排出,其浓度还可因ADH的作用使水分重吸收增多而增高;晚期或重症患者,可因血容量减少,ADS分泌增多而使尿钠含量减少。   (5)严重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可导致脱水热与脑细胞脱水。前者是由于皮肤及汗腺细胞脱水,汗腺分泌汗液及皮肤蒸发水减少,散热受影响导致体温升高,这在体温调节能力较差的婴幼儿较常见。后   者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如嗜睡、肌肉抽搐、昏迷,甚至导致死亡。脑体积因脱水而显著缩小时,颅骨和脑皮质之间的空间增大使血管张力增大,引起静脉破裂出现颅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3、防治原则 防治原发病,去除病因。单纯失水者,口服淡水或输注5%葡萄糖液;失水多于失钠者,在主要补水的同时,也要适当补钠。原则上先补水后补钠,一般是二份5%葡萄糖溶液和一份生理盐水。   (二)低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hypotonic dehydration )又称继发性脱水或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低钠血症,其特征是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5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   1、原因和机制 下述各种原因引起的失液(往往不是高渗液体),几乎都只有在治疗措施不当时,即失液后只补水分或滴注葡萄糖液,未补充钠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低渗性脱水。   (l)肾外性原因 主要见于下列情况:①经消化道失液 如呕吐和腹泻导致大量消化液丢失;②经皮肤失液 主要见于大汗后和大面积烧伤;③体腔内大量液体贮留 如大量胸水或腹水形成。   (2) 肾性原因 常见于:①长期使用速效利尿剂 如速尿、利尿酸等;②肾实质病变 如慢性间质性肾疾患;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如Addison病。此三种情况,以经肾丢失钠为主,但也伴有水分的丢失。   (3)肾内“自由水”( 肾小管腔内形成的相对无溶质水)产生减少和重吸收增多,进一步促使失钠多于失水。   2、病理生理变化 失钠多于失水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是导致低渗性脱水时病理生理变化的主要环节。   (l)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患者早期无渴感。但晚期或严重脱水病人,血容量明显减少使血管紧张素II浓度升高,可直接刺激口渴中枢引起渴感。   (2)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抑制下丘脑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ADH分泌减少使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减少,所以早期病人尿量一般不减少,常出现低比重尿。但晚期或严重脱水病人,血容量明显减少,ADH释放增多,肾小管对“自由水” 重吸收增加。加之肾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原尿减少,“自由水” 产生减少使尿量转为减少,尿比重升高。   (3)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可使水份从细胞外液移向渗透压相对较高的细胞内液,一方面引起细胞水肿(如脑细胞水肿)另一方面造成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低血容量进一步加重。   可见,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内液并未丢失,甚至有增加,主要是以细胞外液明显减少为主,同时致血容量降低和周围循环衰竭,往往有静脉塌陷、动脉血压降低、脉搏细速。   (4) 若低渗性脱水是经肾失钠,则病人尿钠含量增多(>20mmo1/L);若是由肾外原因引起,则因低血容量时肾血流量减少而激活 RAA系统和血钠浓度降低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使ADS分泌增多,肾小管对钠重吸收增加,结果尿钠含量减少(<10mmo1/L)。   (5) 由于细胞外液减少,血浆容量也就减少,使血液浓缩,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间液进入血管补充血容量,结果组织间液减少更为明显,故病人皮肤弹性丧失、眼窝及婴儿囟门凹陷,出现明显的脱水貌。   3、防治原则 防治原发病、去除病因。一般应用等渗氯化钠溶液及时补足血容量,严重者可输高渗氯化钠溶液(3~5%),后补5%或10%葡萄糖溶液。如已发生休克,应及时积极抢救。   (三)等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isotonic dehydration )又称混合性脱水或血钠浓度正常的细胞外液减少。其特征是水与钠成比例地丢失,血清钠浓度130~150mmol/I,血浆渗透压280~310mOsm/L。   1、原因和机制 任何等渗性体液丢失以及低渗性脱水补等渗氯化钠溶液不足,都可引起此型脱水。   (l)消化液的急性丢失:胃肠液特别是小肠液是等渗性体液,严重腹泻、小肠瘘和小肠梗阻或引流都可引起等渗体液的丢失。   (2)大量胸、腹水形成。   (3)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等使血浆丢失。   2、病理生理变化   (l)因首先丢失的是细胞外液,故血容量和组织间液均丢失,但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细胞内液不向细胞外转移,故细胞内液量变化不大。   (2)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ADS和ADH分泌增加,肾小管对钠、水重吸收增多,细胞外液得到一定的补充,同时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   (3)严重患者血容量减少迅速而明显,可伴发休克。   (4)若未及时处理,可通过不感蒸发不断丢失水分而转变为高渗性脱水;若仅补水而未补钠,又可转变为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兼有高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的表现。轻症以失盐的表现为主,如厌食、恶心、软弱、口渴、尿少、口腔粘膜干燥、眼窝凹陷和皮肤弹性下降等;重症主要表现为外周循环衰竭。   3、防治原则 防治原发病,去除病因。输注偏低渗氯化钠溶液,其渗透压以等渗溶液渗透压的l/2~2/3为宜。

  • 重度低渗性脱水应首选哪种液体补液?

      补充血容量,给予高渗盐水

  • 最常见的动物猜一生肖

      猪狗鸡

  • 失血不属于等渗性缺水吗?

      看一下病理生理关于休克这一章,对于失血性休克的分析及治疗

  • 猪最常见的病都有什么病?

      猪常见的疾病有:1.猪瘟:   流行特点:猪瘟是一种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传染性疾病。病猪是主要传染源,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高度传染性,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会发生。   症状:急性型,病猪高度沉郁,减食或拒食,怕冷挤卧,体温持续升高至41℃左右。先便秘,粪干硬呈球状,带粘液或血液,随后下痢,有的发生呕吐,两眼有多量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步态不稳,后期发生后肢麻痹。常见耳、四肢、腹下及会阴等处皮肤常先充血继而变成紫绀,并出现许多小出血点,指按不褪色。少数猪出现惊厥、痉挛等症状,病程10~20天死亡。慢性型病猪症状轻微,病性发展缓和,轻度发热、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   防治治疗:本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预防:20日龄60日龄时各免疫一次。当疫病流行时应及时封锁疫区,淘汰病猪,紧急预防,并对病猪舍及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2.猪丹毒:   流行特点:是由红斑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架子猪。主要通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   症状:(1)败血症型:急性性多见于初期,个别健康猪突然死亡。多数猪食欲减退,眼有分泌物,病初粪便干结,呈球状附着粘膜,随后下痢,耳、胸、颈、腹部皮肤出现指压易褪色红斑,多呈菱形或方性、病猪3—4天后死亡。   (2)疹块型:精神不振,皮肤出现方形或菱形、圆形等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到发病后期逐渐形成痂皮脱落。   (3)慢性形: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来的。四肢关节肿胀,常呈犬坐势,行动困难。有的发生心内膜炎,呼吸短促增快,食欲不定,眼、鼻、口腔等处呈青紫色。   防治:(1)预防:定期进行猪丹毒疫苗免疫注射。(2)治疗:青霉素每公斤体重5000-10000单位,肌肉注射,每天3次,到体温正常后再注射2—3次。(3)抗血清治疗;23公斤以下的猪5-10毫升,45公斤以上的猪20-40毫升。   3.猪肺疫   流行特点: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猪呼吸道病。本病多发于春初秋末季节。   症状:(1)最急性型:多见流行初期。俗称“锁喉风”食欲废绝,口鼻粘膜发紫、流出带血泡沫,耳根、颈部、腹部等处常会出现出血性红斑,有的初期便秘后期拉稀,往往最后窒息而死。   (2)急性型:是常见的病型除了败血症还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皮肤出现血红紫斑。   (3)慢性型:多表现慢性肺炎和慢性肠

  • 血钠浓度正常而细胞外液减少见于(单选题1分) 1)高渗性脱水 2)低渗性脱水 3)等渗性脱水 4)水中毒 5)

      等渗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