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道德经字数

  • 跪求:周易读后感1000字数的

      《周易》读后感]      我想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四书五经”,而《周易》就是其中之一,《周易》读后感.这些儒家经典都是孔子编修的,其中的儒家思想更是深深的扎根于国人心中,至今被奉为经典.有人认为《周易》很神秘,不仅因为它能用来预测个人前景吉凶,还因为它的内容是极其简单的“─”和“--”型符号的排列组合,虽然单调,但高度抽象.正因为高度抽象,所以常人难以揣测它象征的具体事物极其含义.而正是这些高度抽象的文字却能定吉凶,测前景.其实,把《周易》当成一部纯粹的占卜书是把它浅薄化和庸俗化了.毫无疑问,《周易》是一部高深的哲学著作.说他高深,是因为它既有简单而神秘排列的符号,又有很多明了和晦涩相间的对符号的文字说明.它经过几千年文化的洗礼,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必然有其高明之处.   说《周易》是占卜的书也好,是高深的哲学著作也好,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是对事物的认识及与认识相适应的人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周易》是伏羲氏、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古代大思想家对天、地、人的认识和人如何顺应事理法则的经典.伏羲氏画八卦,文王演绎八卦并作“卦辞”,周公作“象词”,孔子等人作《十翼》等.《周易》不是一个人的作品,而是集体智慧.《周易》的集体创作说明:文化的承传和创新性;在思想认识上的同一性,也即是说,对事物根本规律的理解,这些哲人们的认识是一致的,至少都认同了一致的方向,读后感《《周易》读后感》.毋庸置疑,《周易》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这个经典著作被太多的人研究了,传道了,我深知自己对它理解不深,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只能就我所看到的,谈谈由它而起的一些想法.   现在有一种观念,认为这素有“众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易经》好像是万能的,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很多人甚至藉着它的幌子以达到各种私人目的.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书,探察如今的中国图书市场,关于《易经》的书可以说已到了泛滥的地步,有关《周易》的图书则大约相当于其他十二经的图书总和.   “《周易》搭台,钞票唱戏”的专谈预测、风水、占卜、医法的“运用型”图书纷纷问世(这其中包括大量的非法出版物),城乡各地与网上的指引百业、点拨万家的“易学大师”与“易学文化公司”层出不穷.由于《周易》在大多数中国人头上有着既神圣又神秘的光环,所以这些欺世盗名、恐吓无知的江湖骗子就得以大售其奸.   对于《周易》,我没有深入的研究,但是我知道它是我们文化的瑰宝.我也知道,它并不玄妙,并不是不能读懂,更不是金庸笔下的《易筋经》.我们作为祖宗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不能沉浸在前人的成就中,更不能无中生有,夸夸其谈.我想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停留在解梦,起名这样的事情上.应该负起《易经》的使命,除去浮燥和浅薄,方能避免文化颓势

  • 道德经素书周易菜根谭哪本书比较好

      道德经 是阐述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以及为人之道和帝王之道的巨著。所以 道德经讲的是‘道’ 亦即是万事万物生发孕化的规律。   而周易和素书 所说的则是属于‘法’ 是对‘道’的应用于人生和尘世的方法。   菜根谭 应该属于理智性的在生活中具体运用道德经以及释道儒理论精华的人生百态。   因此 应该说 道德经是根本。

  • 道德经、周易、阴符经。这三本部书哪本最厉害?

      道德经 和周易 这两本书最好,不过也最难。   素书,这本书只闻其名,未认真读过。。。不过作者名头挺大的,应该不错。   菜根谭,则是一本格言集。里头的文字倒是通俗易懂,基本上是对句。比较适合初学者。

  • 道德经?是什么生肖

      道德经是什么生肖?     答: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李   耳的著作。李耳,就是   老子。老子,就是(老   鼠 + 子鼠)。

  • 道德经与管理有怎样的关系?

      道德经与现代企业管理 (专题讲座大纲)   报 告人:乾泉 国际管理工程学会国学研究院院长   一、 现代企业面临的管理挑战   二、 企业管理变革与创新的主要路径   三、 老子、《道德经》与道家思想   四、 《道德经》的《易经》浅析   五、 《道德经》与企业战略创新   六、 《道德经》与和谐企业文化重塑   七、 《道德经》与企业家谋略   八、 《道德经》与管理艺术   九、 《道德经》与企业家精神   十、 《道德经》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伦理

  • 老子《道德经》的惊天学问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都知道,老子写了一本《道德经》,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书中蕴含的大智慧,至今无人敢说超越。那么老子的智慧是从何而来的呢?《道德经》中到现在也不能说是过时的超前理论知识,又是从哪里得到的呢?   有人说,《道德经》作者并非一人,很可能是经过久远年代的积累,经多人之手汇总而成。所以这本书可以看成是“群众智慧的结晶”;   也有人说,老子是周王朝的图书馆馆长,有机会阅读先贤遗留下来的宝贵书籍,经过老子总结而成《道德经》。所以这本书是学习前人而来;   更有人说,老子不过是阅读了“百家之源”的《易经》,得到启发,《道德经》不过是他学习《易经》的心得体会而已。然而在我看来,以上种种,都不过是我们在以“俗人”之心,度老子之腹罢了。   老子有言:“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因为人间大道不行,故而顺天应道之人,才会“独异于人”,总是表现的和世俗之人不一样。如此,我们用与老子相背的俗人思维去揣度老子,又怎么可能不出错呢?世人难解《道德经》,原因也在于此了。   1、“群众智慧”是个伪命题   《庄子》说:“如果道可以拿来献给别人,人们就会争着拿它献给君王;如果道可以送人,人们就会拿它送给亲人;如果道可以说得清楚,人们就会把它告诉自己的兄弟;如果道可以传给别人,人们就会争着传给自己的子女。然而上面说的那些都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正确的对道的认知,那道就绝不会驻留在他心中;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道的规则,那道就绝不会在他身上呈现。”   有道的人,难以把得到的道献送给别人;有智慧的人,难以把拥有的智慧赠送给别人;有境界的人,难以把体悟到的境界转送给别人。所以学生能从老师那里继承的,是知识,而非智慧。我们现在,见闻知识超越老子的时代太多了,但智慧,却仍然难以超越。   “三个臭裨将,胜过诸葛亮”,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当然罢了。一个白痴是白痴,一万个白痴仍然还是白痴,并不会因为数量的变化就引起质变,从白痴变成了智慧超群。   智慧既然不能继承,也就说明,智慧并不会随时间而累积;智慧既然不能因为数量的变化而引发质变,也就说明,智慧并不会随人群数量而累加。所以“群众智慧”的结晶,不过是个伪命题罢了。古往今来,读过《道德经》的“群众”无数,然而可有智慧超越了老子的?能读懂就不错了。   2、知识靠学习,开创靠

  • 取名字字数的笔画有什么讲究啊?

      简单来说:1顺口;2寓意好;3忌讳头重脚轻或一头沉,笔画数要均衡;4莫起太大的名字;5不与家喻户晓的古人同名。

  • 读了易经和道德经为什么会这样?

      你病了,和中读这两本书无关

  • 老子的《道德经》具体可从哪几个方面来把握

      1,万物之始,宇宙起源。老子构筑的宇宙起源模型(也可能是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思想),以此来解释我们从哪里来,世界从哪里来的哲学根本问题。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寂 兮 寥 兮 , 独 立 而 不 改 ,周 行 而 不 殆 , 可 以 为 天 地 母 。天 下 万 物 生 于 有 , 有 生 于 无 。道 生 一 , 一 生 二 , 二 生 三 , 三 生 万 物 。2,万物皆准的定理。人生经验也好,日常观察也罢,老子运用自己带有辩证思维的头脑总结出的世间规则,人生规律。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 。将 欲 歙 之 , 必 故 张 之 。将 欲 弱 之 , 必 故 强 之 。。。。。。天 下 之 至 柔 , 驰 骋 天 下 之 至 坚 。其 安 易 持 , 其 未 兆 易 谋 。其 脆 易 泮 , 其 微 易 散 。天 之 道 , 其 犹 张 弓 欤 。高 者 抑 之 , 下 者 举 之 ﹔有 余 者 损 之 , 不 足 者 补 之 。天 下 莫 柔 弱 于 水 , 而 攻 坚 强 者 莫 之 能 胜 , 以 其 无 以 易 之 。信 言 不 美 , 美 言 不 信 。善 者 不 辩 , 辩 者 不 善 。知 者 不 博 , 博 者 不 知 。3,修身之道。以圣人为标准告诉我们人生需要注意什么,怎么样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是 以 圣 人 后 其 身 而 身 先 ﹔ 外 其 身 而 身 存 。非 以 其 无 私 邪 。故 能 成 其 私 。功 遂 身 退 , 天 之 道 也 。知 人 者 智 , 自 知 者 明 。4,治国之要。老子的政治主张,对国家,民政,军事等等内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不 尚 贤 , 使 民 不 争。不 贵 难 得 之 货 , 使 民 不 为 盗 ﹔。不 见 可 欲 , 使 民 心 不 乱 。以 道 佐 人 主 者 , 不 以 兵 强 天 下 。夫 兵 者 , 不 祥 之 器 ,物 或 恶 之 , 故 有 道 者 不 处 。以 正 治 国 , 以 奇 用 兵 , 以 无 事 取 天 下 。治 大 国 , 若 烹 小 鲜 。上述几点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宇宙起源决定世界规则,世界规则中蕴含着修身之道,治国同修身,而国家的起源发展也与宇宙万物相合。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对道德经一书评价

      用哪方面的专业语言?是文学评论还是比较文学还是中国文化?我很迷惑哦!   如果是文学评论的方面来说,楼上的说的差不多,按比较文学的方面说,它与当时的西方作品相比较有明显的进步性,不是单一的哲学或者文学论著而是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了,如果用中国文化的角度看,就是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生产力很低,人们容易迷信导致愚昧,可是在这里老子却用了一种科学的世界观来分析当时人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说,中国文化的渊源始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