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启发

  • 山羊与老虎给我们什么启发

      从前一只母老虎被猎人打死了,留下一只小老虎,一群山羊收养了它。小老虎与小山羊们一起玩耍,它不知道自己是一只老虎,整天学山羊的动作和叫声。可是不管怎么努力,小老虎总发不出山羊的MEI MEI 声。同伴们笑话它,还有它玩耍的动作太粗鲁。小老虎觉得自己可差劲了,可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   有一天,从山外传来一声吼声,震天动地。山羊们都吓跑了,只有小老虎坐在山坡上一动不动。这时跑来一只大野兽,棕色的鬓毛,炯炯有神的双眼。   “怎么在这里?你是谁?”野兽问。   “我是小山羊。”小老虎嗡声嗡气地回答。   “你是老虎”。   “不!我是小羊”   “跟我来。”野兽命令道。小老虎胆颤心惊地跟野兽来到小溪边。小老虎发现水里有两只一模一样的动物,只不过一只大,一只小。小老虎好奇地问:“水里面的是谁?”“那只大的是我,小的是你自己,你是小老虎,你要象我刚才那样叫”“不,不,我是一只小羊。”小山羊呻吟道。大老虎生气了:“你是小羊我就要吃掉你。” 又一声震天动地的吼叫声。大老虎命令道:“跟着我学!” “MEI---” 小羊还是原来的叫声,它胆怯地说:“我不会!”“你会!”“嗷……”“是这样!再大声点”,小老虎在野兽的训练下,终于发出震天动地的吼声。   评述:我们平时被周围的环境约束,有时会迷失了自己。必须通过强有利的训练才能挖掘自己。原来我也很棒!

  • 李广悲惨命运对你的启发

      人贵有自知之明,李广为人个性太过自负,而且比较暴躁、心胸狭隘,这样一个人,再怎么勇猛神通、声名大振,还是政治上的弱智,终不会被领导喜欢。更何况他在带兵过程中,比较粗心,治军松懈,一心只注重个人英雄主义,怎么能成为一个帅才,难怪汉武帝不让他做先锋。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李广评价很高,曾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两句话来赞美李广。蹊,小路。意指,桃树、李树并不会说话,但提供美味可口的果实给人,其树下自然形成一条小路,喻意真诚待人,自能感召人心。   又说:“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唐朝诗人对李广多有赞颂。王昌龄在《出塞》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中“飞将”即指“飞将军”李广。《滕王阁序》中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也是为飞将军不能封候而感慨。   公孙昆邪:“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何去非:“昔者,李广之为将军,其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者,自汉师之加匈奴,广未尝不任其事。盖以兵居郡者四十余年,以将军出塞者岁相继也,而大小之战七十余。遇以汉武之厚于赏功,自卫、霍之出,克敌而取侯封者数十百人,广之吏士侯者亦且数辈,而广每至于败衄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当幕府之责。当时、后世之士,莫不共惜其材,而深哀其不偶也。窃尝究之,以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此所以勋烈、爵赏皆所不与,而又继之以死也。”“夫李广、李陵皆山西之英将也,材武善战,能得士死力。然轻暴易敌,可以属人,难以专将。世主者苟能因其材而任之,使奋励气节,霆击鸷搏,则前无坚敌,而功烈可期矣。汉武皆乖其所任,二人者终偾蹶而不济,身辱名败,可不惜哉!”黄淳耀:“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太史公叙广得意处,在为上郡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此固裨将之器也。若夫堂堂固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谋反,只惮卫青与汲黯,而不闻及广。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出口,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王夫之:“获誉于士大夫之口,感动于流俗之。”   卢纶在《塞下曲》中则描写了一个传奇故事:“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故事原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说的是有一次李广见到草丛中的石头,以为是老虎,于是引弓去射,结果发现是块石头,而箭头已经没入石块,再发箭去射,却再也射不进去了。(“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高适在《燕歌行并序》中写道:“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感慨自己没有遇到像李广一样身先士卒、体恤将士的将军。   据《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记载,李广为老子李耳之十六世孙,由李耳之子李宗至李广,多为将军。李世民出于一些考虑,陇西李氏的各位先祖李信、李广、李陵等战将的祖先都视为老子。   汉末三国时群雄之一的李傕自称李广之后,西凉国李暠自称李广之十六世孙,唐朝皇帝李渊也自称李广后人,诗仙李白也自称李广之后。   在汉匈战争史上,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被誉称为“帝国双璧”,他们共同完成了武帝讨伐匈奴的主要战役,几乎消灭了匈奴军队的主力,实现了“漠南无王庭”的伟业,同时,也成就了各自的千古英名。但是,以李广为代表的一些将军,一生与匈奴作战,却终未封侯。唐朝著名诗人王勃曾在《滕王阁序》里写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千百年来,李广成为怀才不遇的典型,而王维更是以一句“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作为这场两千年前的封侯之争的结论。   有些人认为李广为人阴险、残暴,此般见解一般根据两件事情而来。   第一件,李广曾诱降陇西羌族叛军,然后把降卒800余人全部杀死。杀俘虏自古是犯忌讳的,有“杀降不祥”之说,而且在当时认为是战争罪行。李广不能封侯也被当时著名的相士王朔认为是上天对他杀降的惩罚。 第二件,李广曾经公报私仇,杀掉了一个与他有过节的军官。李广战败丢官后,有次打猎经过南山,耽误了返回的时辰。按照规定,入夜后要封关不许通行,于是把守霸陵的校尉禁止他通过。李广要求通过,并称自己以前是将军。亭尉对答:“现任的将军都不能通过,何况是以前的?”李广因此记恨在心,后来任右北平太守时,以人事调度的名义将霸陵尉招至自己辖内借机杀死。   此外,历史上对李广的欣赏多出自文人,兵家少有对李广的赞誉之词。李广一生对匈奴大小交战七十余次,能够拿上台面的胜仗却屈指可数,史书记载的更多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行为(如夺马出逃、神弓怯敌、力射石虎等等),而损兵折将、兵败不敌的次数却也不少。李广自己也承认“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从不落在别人后面,却没有半点够封侯资格的军功)。宋人黄震《史记评林》说:“李广每战辄北,因踬终身。”司马光也认为:“效不识(即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此外李广心高气傲,常常意气行事,甚至有为了追杀三个匈奴兵,率百人追赶,结果被数千敌军包围的事例。在上谷作太守时,典属国公孙昆邪就曾经上书汉景帝说李广虽然“才气天下无双”,但是“自负其能”,担心他冒然与匈奴交战会吃大亏(李广因此被改调到上郡做太守)。   自古兵家向来崇尚治军严谨,而李广治军宽松,部队纪律性很差,甚至行军不列队、部营不设岗哨,平时也不练兵,军队管理的表册文书一律简化,军队行军整修时也只是吃饱而已,并不充分补给。虽然他因此得到了士兵的支持和爱戴,犯了兵家大忌,但是他依然能够时时掌控敌人的动态。在当时与李广齐名的另一名将程不识因为治军严格,士兵们不喜欢到其帐下服役,而更愿意到李广部队。而程不识对“李广军极简易”的评价则是:虽然“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士兵们高兴,也愿意为他卖命),但是“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一旦匈奴人来攻打,就顶不住了),“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我们虽然辛苦点,但匈奴人也占不着我们便宜)。对此宋人何去非认为:“自汉师之加匈奴,广未尝不任其事,而广每至败衄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广之治军,欲其人人自安利也,至于部曲顿舍,警严管摄,一切驰略,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   明代黄淳耀也有评论:“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太史公叙广得意处,在为上郡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此固裨将之器也。若夫堂堂固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谋反,只惮卫青与汲黯,而不闻及广。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出口,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评价李广虽为名将,却非良将。陈仁锡则说:“子长(司马迁)作传,必有一主宰。如《李广传》以‘不遇时’三字为主,《卫青传》以‘天幸’二字为主。”认为司马迁光仅从李广豪情飞扬的个人魅力方面着眼,过度抬高了李广,并且淡化了出身低贱、谦逊低调但真正有功于社稷的卫青。明代大儒王夫之则更是评论李广“获誉于士大夫之口,感动于流俗之心”。李广终生不能封侯,以至于被后人评为“数奇”(运气不好),其实和他治军不严、缺乏战略眼光导致军功不够是脱不了联系的。   李广的先祖是秦朝名将李信,将门世家出身。汉文帝十四年从军,死于汉武帝元狩四年。一生与匈奴交战四十余年,大小七十余战,匈奴人畏其英勇,称之为“飞将军”。   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身高过人,猿臂善射,爱惜士卒,深得士兵的爱戴。李广为人廉洁,《史记》记载“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李广关外狩猎时射石虎的故事家喻户晓,使得李广成了后世神射手的代名词之一,但李广一生都没有被封过侯。汉文帝曾说李广:“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意思是说他的胆略才能出众,如果是在汉高祖战事频繁的时期,当上万户侯又算什么。   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李广随周亚夫平乱建有军功,但因私自接受梁王所给的将军印和赏赐,朝廷因而撤销封赏,同时不予承认此将军头衔。后被指派为上谷太守,与匈奴作战,随后被调遣为上郡太守。   汉武帝时期,武帝因赏识李广名气,遣其为未央宫卫尉。前133年,汉武帝听从王恢之言,在马邑伏重兵意图围歼匈奴,但因单于生疑退兵而作罢。李广马邑之战时是骁骑将军,属护军将军,因此无功而返。   前129年,汉武帝遣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和卫青四人率四万大军分别从雁门、云中、代郡、上谷四个方面同时出击入侵的匈奴军。这场战役的结果很有讽刺意义:初出茅庐、出身低贱、名气最小的卫青长途奔袭匈奴圣地龙城,杀敌七百,一战成名;世家出身的公孙贺入敌境后没有撞见敌人,无功而返;禁卫军出身的公孙敖遭遇敌军,不敌,折损七千人后撤回;而声名最高、资历最深的李广输得最惨,全军覆没而且被俘,后来夺弓掠马逃出。李广、公孙敖因为战败被廷尉提审,按军法当斩,付赎金后,废为庶人。   几年后,匈奴入侵辽西,杀死太守,并打败镇守渔阳的韩安国。汉武帝重新起用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人敬畏李广的威名,几年内没有骚扰辽西地区。   后来李广被调入京当郎中令,前123年,被重新封为将军,随卫青由定襄出击匈奴,但没能建功。前120年,李广率四千人出右北平配合张骞的部队作战,遭遇匈奴左贤王精锐四万人包围,僵持一天一夜,弹尽粮绝损失惨重,后来张骞带领一万骑兵赶到,逼走匈奴解围。此战李广部因损兵折将没有得到封赏,而张骞因为延误军机,按律当斩,后废为庶人。   前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由定襄、代郡出击跨大漠远征匈奴本部,李广被分配跟随卫青出征。汉武帝经不起李广请求,同意他打先锋,但随后密信卫青,说李广犯霉运,不能给与先锋官的重任。卫青因此安排李广与赵食其领兵支援东路,令李广颇为不满。由于路途过远的关系,李广在沙漠中迷路,延误了战斗时机,导致单于突围逃走。漠北大战结束后李广部才和主力部队会合,李广因此犯延误战机罪受到卫青责问,不愿受军法审判,愤而自杀,享年六十余岁。   李广死时,他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都已经过世,仅留下幼子李敢。李敢当时是霍去病的部下,因立有战功被封为关内侯,听说父亲死讯,认为是卫青陷害李广,因此闹事打伤卫青。卫青本人并不追问李敢,但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却不能接受部属殴打自己舅舅,后来借甘泉宫狩猎的机会射杀了李敢。   李广的孙子李陵,少年因爷爷的名气受到汉武帝赏识。后来不愿随李广利部下效命,自荐以五千步兵出击匈奴,但是身陷重围兵败投降。汉武帝得知李陵叛降后族灭李家,李氏从此衰败,陇西人士皆以李氏为耻。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史记:李将军列传》)。从《史记》的记载不难看出,李广出身出身高贵,名门之后,资历也非浅,军旅出身,对敌经验丰富。而卫青的出身,可谓是最低的。   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也。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青同母兄卫长子,而姊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天子,故冒姓为卫氏(《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卫青是私生子,少时为平阳公主家的骑奴,因姐姐卫子夫受汉武帝的宠幸,从而得以改变命运。但是也正是因为二人的不同出身,为他们今后的命运沉浮埋下了伏笔。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韂,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忧,然虏卒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史记:李将军列传》)。   从这些文字中,不难看出,李广治军简易,人人自便,士兵轻松自在,但是如果匈奴突然攻击他,士兵会因松懈丧失了战斗力。从军事角度看,这样的做法有一得一失,得在李广能让士兵乐意为他效力,失在降低了部队的警惕性与战斗力。相较而言,失大于得,为名将所不取。不过李广一生驰骋沙场,都靠着远远派出侦察兵,并未遇到这样的情况。看来说李广数奇,还真不那么严谨。还有一处记载: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爱惜士卒,人所共知。只有身先士卒,才能让部下人人争先。《史记》中还用大量篇幅记载了李广深夜射石,孤身脱险的精彩故事。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 “自汉击匈奴而广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布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 “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 “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 “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   虽然兵不厌诈,但李广杀了手无寸铁的降兵,就如当年项羽坑杀秦军一样,有违道德。汉景帝时爆发的七国之乱,李广随周亚夫平乱,李广在关键性战役中表现英勇,乱军中夺得敌军军旗,这兴许应是他封侯的绝佳机会。但“以梁王受广将军印,还,赏不行”错过了这次机会,按照汉律,中央官员如果私下接触诸侯王是要严惩的,李广当时虽不像周亚夫般位高权重,但他早已名声在外,接触汉景帝最不喜欢的梁王刘武,无疑是给本来还很看好他的汉景帝心中添堵。李广的政治头脑实在是相当拙劣。   还有一件事,可以看出李广的心胸不够开阔。“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史记:李将军列传》),霸陵尉不让李广过关本来是照章办事,而且霸陵尉当时醉酒,就算语气冲撞也只是无心之失,可就为了这件小事,李广竟然在国家任用他的时候,利用职权将霸陵尉斩了。李将军心胸狭隘,可见一斑。   无论怎样,在冷兵器时代,将领能否封侯,主要还是看他的战绩。军功奖励制度早在商鞅变法时已经实行,而到了汉代,高祖刘邦更是确立了“无功不得侯”的祖制。况且李广与卫青所处的时代,正是大汉王朝由“无为而治”转向“有为进取”的时代,在军事上,被动防御也随即转变为主动出击,千里奔袭,强化主力兵种的建设,大规模发展骑兵,运用骑兵军团纵深突袭战法,对匈奴贵族势力实施歼灭性打击。   在这一点上,卫青可谓是开创了骑兵千里奔袭战法。而同为名将的李广,在运用骑兵方面,则远远逊色于被动防守打遭遇战。李广虽然与匈奴打了大小七十余战,然而进攻战绩乏善可陈,五次大战,三次无功而返,两次全军覆没。     作为对付像匈奴这样的游牧民族的有效战法,长途奔袭所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如何避免在茫茫草原迷路,寻找到匈奴的主力,以运动战歼灭之。然而李广出塞最后一次因失道误期,最后含恨自刎。虽然现在无从知晓卫青是怎样避免在茫茫草原千里奔袭而能准确找到匈奴主力,迅速给予打击,但是在战役开始前的侦查和谋划一定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加之卫青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沉着冷静,随机应变,采用正确有效的战略战术,这才铸就了七战七捷的奇迹。反观李广,则只能称其为勇将但是作为大运动战的将领,李广则不可谓合格。"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后人多把李广的自杀归咎于武帝的偏见与卫青的排挤。但细想,卫青实在是冤枉。漠北决战,是汉武一朝对匈奴最大的一场战役,是武帝的“巅峰之作”,武帝自然不会任用一个时运一向不济,曾被敌人重兵生擒而后逃脱,征讨匈奴的斩敌数尚且达不到封侯标准,且已年过六旬的将军作前锋。而作为全军最高统帅卫青,在生死攸关的决战前夕,他首先要考虑的当然是战事的成败,如何排兵布阵去争取胜利,让李广、赵食其做偏师,虽然路途远,可一旦得手,何尝不是大功一件?但事实证明,李广、赵食其确实缺乏远程带兵奔袭的能力,错失了又一次封侯的机会。   在卫青、霍去病威震天下的汉武一朝,李广并没有像卫霍那样的赫赫战功,有的只是匹夫之勇的英雄事迹,或是让匈奴迫于其名而不敢侵犯的威慑力,还有一生为国拼杀,老来以死来向命运抗争的真性情。千百年来,无数失意文人在李广的遭遇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歌或咏,也使飞将军千古留名。而作为战功卓著的卫青,出身骑奴,因裙带关系而开始改变命运,虽然依靠裙带关系做官不是什么好事,但并不能说这种官只能贪污腐败,寡廉少耻,或者一定就是纨绔子弟,毫无所能。   汉武帝只是提供给了卫青机会,而能否建功立业,还在于他个人的努力。正如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所载:青虽出于奴虏,然善骑射,材力绝人;遇士大夫以礼,与士卒有恩,众乐为用,有将帅材,故每出辄有功。所谓卫青之幸,并不在于他因外戚身份而成为朝廷重臣,而恰恰是在于他虽然有卑微的骑奴身份,但是却被不拘一格用人的汉武帝慧眼识英,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尚品质,成为彪炳青史的一代名将。   当然,无论是李广还是卫青,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他们挺身而出,为汉王朝的边疆稳定,百姓的安定生活作出卓越的贡献,都是值得肯定的英雄,理应受到后人的崇敬。

  • 读了《会说话的羊皮》,你有什么启发?

    我们遇到困难要学会勤动脑、善于思考。有句话说得好“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

  • 怎样学习周易 周易学习视频

      学这个也有缘分的,你好像没有了。

  • 周易写的什么啊 ?

      周易   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一名《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本是占筮书,其基本因素为阳爻(―)、阴爻(),把三爻重叠起来, 构成八卦, 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八卦再重叠起来,构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爻。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卦辞是解释全卦的含义,爻辞是解释每一爻的意义。《易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经从乾到离,凡三十卦;下经从咸到未济,凡三十四卦,熹平石经《周易》即如此划分,知汉以来传本未变。   《周易》的起源为河图、洛书。传说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依此制定出八卦。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的卦辞,后在春秋时期,圣人孔子著了《易传》。   "周易"的"周"指周代,"易"是变化的意思,按照古书记载,易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春秋时代,《周易》作为占筮书流行,不断有人对它进行解释和研究,其中包括孔子,到战国时期,便出现了《易传》七种十篇,称为"十翼"。后来《易传》被编入《易经》,就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周易》。   《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占。从形式和方法上,好象是专论阴阳八卦的著作。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种信息。《周易》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很广,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周易》是我国预测学、信息科学的起源与基础。《周易》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不仅系统地记载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和医学方面反映出来的、潜藏的、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同时还有预测信息的宝贵方法。   《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周易》中的六十四卦,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   周易是根据数的阴阳和随机性,推断事物凶吉的书.   一般人看不懂,但也没有必要去钻研它.我也曾经看过(老师推荐的),但是看了2遍还是不能领悟.简直不知所云.周易严格的说是一本主观唯物主义哲学书籍,它集天文、数学、兵法、治国方略、做人处世、道德修养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一体,是一本锻炼人思维的好书。许多诺贝尔获奖者都是借助它成功的。我想当年的马克、恩克斯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前也看过它。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把周易的内容高度概括而已。   在古时,科学很落后,对很多自然现象不能解析,为此就出了学说.   简单地说,   1.易本是算命的,   2.但到了周易,孔子基本上是从哲理方面解释易,虽然此解释同样也可适用于占卜,但周易列为经书,只因其包含全面的哲理.   3.周易不能作为占卜的书,因孔子只从哲理理解易,基本没有关于占卜的论述.后世的占卜,是从易中的最基本定理重新创造的,基本与周易无联系.   4.哲理适用于任何人,但以周易用于占却不会有实践意义,   5.占卜者依然把周易列为占经是因周易还没有把易的基本原理抛弃,而其他易经已失传了.   《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外在的魅力(奇特的结构形式和抽象的符号显示),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千古永辉的义理和复杂神奇的运算机制),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体系。   《周易》一书有《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所构成,从总体上看它是一部指导人们和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著作。其中,《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进行高度总结概括后而形成的。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饿规律。《易传》则是对《易经》进行解说,用来阐发义理的哲学典籍。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周易》的品格和精神深藏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易道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   《周易》是我国古代—部指导人们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典藉,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对其书名含义,历代有多种各有一定道理的解说,其中东汉易学家郑玄说:“《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是讲“日月之道普照周天。”   一、阴阳:《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观念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物万象,在其内部同时存两种相反的属性,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为用,处个不断的变化之中;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并始终处于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保持着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态势。阴阳观念是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周易》的主旨,就在于指导我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上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二、爻:在《易经》中,爻是组成卦的基本单位,其中“—”称作阳爻。“--’称作阴爻。   三、卦:由阳爻和阴爻按照一定规律分别组合,进而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排列符号,就叫做“卦”,卦是为特定目的《占筮》而组成的符号排列,是《易经》的基本组成单位。   四、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的统称:是由阳爻和阴爻按不同的组合规律.以三个爻为一组分别组成的八种符号排列,《易传·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八个由三个爻组成的卦,也叫经卦或单卦。   五、六十四卦:由八个单卦以不同的次序两两重合、就产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别由六个爻组成,也叫别卦或重卦,其中由八个单卦自身相重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纯卦,其卦名同单卦。   周易的应用   《周易》是以八卦为主体,以六十四卦为经书,以信息预测而闻名,以有宝贵的科学价值而流传至今,以其深奥的科学理论而为世人所重视,以其对人类的重大贡献而为世人所钦佩和崇拜。   《周易》这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之所以能长存于世,正在于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它独特的超前预测、超前反映的功能是目前任何科学仪器无可比拟的,可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人体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感应器,它本身不仅有预测信息的功能,而且分工细而严密。摇卦时铜钱平放于手心,使铜钱电磁场和人身的电磁场相通。天下之事无不从心动,心动信息则发,正所谓:心诚则灵,善意者算之,非善意算则难应验也。历史证明,人类如果没有对各种信息进行预测的方法,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因此,掌握信息科学是改造世界,战胜各种困难,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保证。   目前,我国的《周易》研究已由理论研究,逐步地转向了应用研究;立足研究,狠抓应用。现在把研究《周易》同现代科学结合起来的人越来越多,应用成果也越来越多。如气象、体育、医学、优生、经营管理等生活的各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和可喜的成就。可以断定,《周易》的应用,将对我国科学事业的促进,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周易》这个伟大而神秘的学科,在二十一世纪,必将被更多的能人志士所揭示,也必将在人类的发展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一个认识《周易》、运用《周易》、发展《周易》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周易》,必将照亮全球,成为世界的骄傲。

  • 周易算今天考试能过吗?

      周易

  • 周易可以自学吗

      要先入门,可以选一些入门的书籍。推荐些相关书籍,让你少走弯路,成为大师级高手!     易学,进门后一定要学会出得了门。正如紫钦天老师在《太极博弈原理》里面 “信息对抗:命越算越薄,知命与宿命” 提到的,其实现在才最真实的,人要克服的是未来信息对现在的影响!很多人能懂一点点了,以为天下无敌,但是如果未来的信息,没有百分百准确,都是误导人的。最怕三分真,七分假。人依然会迷茫,犹豫,错失。   另外,易曰:知得也要知丧,当你得到了一些东西的时候,你也会失去一些东西。诚然,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绝对的好、坏、善、恶,而在于你的选择。为什么还要特别提醒呢?因在现实中接触不少易友,一学什么易或练什么功,就顾及不到其他方面,给家庭社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古曰:平常心是道!不要把自己标榜成与别人不一样,否则你会一事无成。要明白你只是一个凡人,不要以为自己学易了就有什么了不起。法、侣、财、地(简单讲就是方法、同道、财力、环境)是学好功法,其实也是学好易经的最好指导。千万不要指望学易来发大财,否则你将走上不归路。以此为职业的人,是有宿因的。薄迦梵歌曰:要把成与败、得于失等同看待。患得患失不是学易人应有的心态。好好工作,养家糊口,业余修习,平凡一生这是吾师给本人的开示和指导,希望易友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最后以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最为紧要!     1、基础书   (1)周易原文注解类:   如果不读周易原文,而想彻底搞懂周易基本是不可能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越牢,对后面的学习帮助越大。   建议采用中国易经协会会长、哲学教授刘大钧著的《周易概论》,其他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较大的出版社出版的《周易》都是比较可靠的。   南怀瑾老师倡导的儿童经典导读中心出版的原文《易经》,可以帮助大家认识和听懂一些难读的字。   (2)周易精华思想融汇类:   应该说,目前只有紫钦天老师的《太极博弈原理》一书能做到这点,全书中是没有解释卦象的。但是如果对于一个研究周易几十年的学者来说,一看这书,应该明白其实里面是是蕴含了周易的推演过程,也就是即是你不懂周易,没有看过周易相关的书籍,也能从中培养到周易的思想,对理解现在所有文化(玄学,易学)都会个统一的思路,增强第六感判断力。可以说,这本书的研究意义十分珍贵!建议入门,进阶,和自我升华阶段研读一番。     2、易理及梅花六爻类   不懂易理,术数水平要想真正提高,绝不可能。学习易理有助于你搞懂自己学习的目的。     (1)易理类   张延生是一个易学实力派人物,张延生的作品(易学入门、易学应用、易象延、易与和谐、心易、气易)是研究易理者的首选,相信可惜能真正看懂的并不多。   易理方面建议还是看一些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出版的古籍影印本,原汁原味。     (2)梅花类   梅花的古籍可以看《梅花易数》,现代的可以看大陆的紫钦天老师《太极博弈原理系列》,黄鉴老师的《易魂》,邓海一老师的《俏梅花》系列,台湾的梁湘润、王士文,都推荐阅读。     (3)六爻类   六爻的精华在古籍中很多,尤其是七大经典《易隐》、《卜筮正宗》、《增删卜易》、《易林补遗》、《易冒》、《火珠林》、《断易天机》。   推荐书目:陈圆《周易预测学入门》、邵伟华《周易预测学》或者《周易预测学讲义》、李洪成《六爻预测技术入门》。     日本人著的《高岛断易》是海外研究六爻和易理必读的一本好书,无论是作者还是译者水平都很高。   需要读现代人的书提高水平的可以看李洪成、王虎应、曲炜、李顺祥、吕文艺等人的,都属于畅销品种。     3、四柱类   就是八字,以现代人为主,可以看陈圆《四......余下全文>>

  • 周易作者是谁啊

      《周易》的作者究竟是何人?至今尚未有定论。研究它的作者将会对易学的研究带来更深刻的理解。我们企盼有志于此的学者专家,通过深入的研究探讨,解谜定案。

  • 关于《周易》

      我一个朋友研究周易的,他告诉我:   《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外在的魅力(奇特的结构形式和抽象的符号显示),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千古永辉的义理和复杂神奇的运算机制),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体系。   《周易》一书有《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所构成,从总体上看它是一部指导人们和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著作。其中,《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进行高度总结概括后而形成的。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饿规律。《易传》则是对《易经》进行解说,用来阐发义理的哲学典籍。   经数千年之沧桑,《周易》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周易》的品格和精神深藏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易道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   周易基础知识简介(一)   一、《周易》:它是我国古代—部指导人们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典藉,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对其书名含义,历代有多种各有一定道理的解说,其中东汉易学家郑玄说:“《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是讲“日月之道普照周天。”   二、阴阳:《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观念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物万象,在其内部同时存两种相反的属性,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为用,处个不断的变化之中;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并始终处于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保持着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态势。阴阳观念是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周易》的主旨,就在于指导我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上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三、爻:在《易经》中,爻是组成卦的基本单位,其中“—”称作阳爻。“--’称作阴爻。   四、卦:由阳爻和阴爻按照一定规律分别组合,进而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排列符号,就叫做“卦”,卦是为特定目的《占筮》而组成的符号排列,是《易经》的基本组成单位。   五、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的统称:是由阳爻和阴爻按不同的组

  • 周易是谁发明的

      周易》是中国周代的典箱,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西方文明有《圣经》,东方文明有《周易》。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对中国后来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日常生活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仍至到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词语   《周易》是一部古代经典,是关于人类思想和宇宙本质规律的学问,其原理在得到正确认识后,对未来世界的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周易》的作者周文王姬昌在商纣时期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周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周文王,商末诸侯首领,史称西北侯,追封为周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与其子姬发在宝鸡蟠溪钓鱼台聘姜尚为军师,自岐山起兵率军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发明“文王八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在位50年。   《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周易》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随着时代演变,文字含义已多不为世人所理解,《易》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周易》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简称《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周易》经部本是筮占书,其文字部分是对相应易卦象征意义的解说和人事吉简吉凶的判定,而传部是对“易”的理解和对《周易》文辞的发挥等内容。   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