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糟粕

  • 风水学与命理学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还是糟粕?

      八字命理学源于中国,但因中国多年来的种种因素导致命理学封闭了,反而流传到国外,早在80世纪就开始兴起学习热潮。90年代这门学问已经应用到公司、商场上了。各国学习命理的用处差别 各国学习命理的用处差别 各国学习命理的用处差别 例如招聘员工,通常先由公司的人事部来鉴定应聘者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后接下来就是命理顾问的工作了。应聘者的性格、潜在内心的思想、人生价值观、目标理想还有他的家庭背景、文化修养、个人嗜好习惯、健康问题以及整个八字格局的好坏情况最终都是由命理顾问来确定应聘者是否被录用,录用后什么岗位与之适合。专业的命理顾问是不会在乎应聘者的学历和经验的,那是人事部的工作。命理顾问的职责是要完全清楚判断应聘者能否为公司创造利息;适合留在公司多久时间;什么时候会另起炉灶;何时会变节挖走公司的客户到别的公司或因为个人因素(家里急需用钱、外遇而影响工作)挪用公款;贿赂作假等。命理顾问提前把这些资料如实上报给公司老板或最高决策者手里。各国学习命理的用处差别 各国学习命理的用处差别 各国学习命理的用处差别 公司高层是决定公司运营方向的顶梁柱,运气高时往往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在运气走低时却总是事与愿违。命理顾问必须要及时在高层决策人运气还没用尽之前把其决策权转移到其他运高的优秀者身上,这就是公司聘请命理顾问的主要原因。总结:聘用运高忠心者做对的事,运低者避之。此外,公司的风水格局会配合老板的八字来摆设,物色各店面或分公司最适合的选址,以及聘用正确的人担任重要的职责,然而担任时间的长短将会根据各负责人的运程来决定。各国学习命理的用处差别 各国学习命理的用处差别 各国学习命理的用处差别 国外学八字除了应用于上述用途外,接下来就是应用在家庭和孩子身上。生龙生凤都是应用八字学来进行剖腹生子。对于已经有孩子的,则用于清楚了解自己孩子的状况(哪个孩子适合守财;哪个孩子适合继承衣钵,哪个将会青出于蓝,哪个将会是败家子)父母能提前通过法律程序做好准备以便日后的财产和股份分配。 然而中国的易学爱好者通常都是诸事不顺时才会求助命理知识来解困,希望能从中找到精神寄托,同时把它当成自己的业余爱好。一般喜欢找人交流研究只充当拉家常的话题,却从来不会像国外学者那样把这门学问当成个人工具的武器用于自己事业上。各国学习命理的用处差别 各国学习命理的用处差别 各国学习命理的用处差别 多年来算命看风水的经验和跨文化的易学交流,让我意识到一个命理师本身命格与大运的重要性。打个比方说命理师本身运高财旺,客户来的都是达官贵人,来询问的都是和生意和钱财之类的(开多少间分店、打算再扩展什么适合的行业等)。如果命理师本身是运低财弱的,即使他技艺高超,来的客户大部分都是来询问疾病、婚姻问题、婚外情、孩子夭折、犯罪牢狱之灾、生意破产等问题。有些人认为不该把命理风水当成职业来赚钱,其实个人财富的多少打从出世那刻就注定了,富贵贫贱命中早定。能否从事这门学问赚到钱也是本身命运使然。我见过民间命理高手,断命之神准是我身平从未所见,经过交流后互相看对方八字才得知高手他本人就是没文化、一生艰苦、穷命一条,再高造诣就只能在偏远农村谋生。有些命理师造诣一般般却年入千万,这都是各人命格不同导致。围绕身边周围的贵人档次不同,收入自然不同。各国学习命理的用处差别 各国学习命理的用处差别各国学习命理的用处差别各国学习命理的用处差别 因此个人八字与大运、流年才是决定财富主要因素,与选择什么行业是两个不同概念。一个人注定会富贵,无论从事任何行业都一样。一个如果命运不济,唯有比一般人更用心学习更努力打拼才是上策。

  • “风水”成非遗 是迷信糟粕还是文化遗产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了解风水的含意。 风水学、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古代称堪舆术,目的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环境学。 其中“堪”意通“勘”有勘察之意;“舆”本指车箱,有负载之意。【周礼·冬官考工记】舆人为车。【后汉·舆服志】上古圣人观转蓬始为轮,轮行不可载,因物生智,复为之舆。舆是指运送货物或尸骸的木制载具支持环境风水学的观点 支持的人认为:风水是中国的一门综合科学,包含正统的风水建筑学范畴。结合了环境,地理,健康等等历史悠久的观察。应该除去迷信部分。目前的科技已经印证了风水的一小部份、例如节气、磁北位置等。他们认为争议是对风水定义上的误解,这些争议所涉及的仅仅是风水中与预测命运相关的部分。 支持信仰风水学的观点 支持民间信仰风水的人认为:这根本不是科学。他们认为,这门风水是中华文化的哲学部分,是华人的环境观。 南宋理学家朱熹素信风水,常请教其门人蔡西山。朱熹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卜其宅兆,卜其地之美恶。地之美则神灵安,其子孙盛。”赵与时《宾退录》,记载朱熹和宾客谈论风水的话:“冀州好一风水:云中诸山,来龙也;岱岳,青龙也;华山,白虎也;嵩山,案也;淮南诸山,案外山也。”。 反对信仰风水学的观点 主流思想科学界认为信仰风水学不是一门科学,也不是一门学科,只是中国文化之一部分。其基础来自于阴阳、五行学说的民间信仰。他们认为风水信仰是旧世界的迷信,阻碍了中国人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的发挥创意。利用这种民间信仰作为职业的风水师,声称环境的选择会对命运发生影响,其理据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它所持有的预测未来的理据因为没有科学依据,被认为是一种伪科学。 清代的李汝珍在《镜花缘》曾言:“况善风水之人,岂无父母,若有好地,何不留为自用?如果一得美地,即能发达,那通晓地理的发达曾有几人?” 清代曾国藩最不信风水[2]曾于道光二十九年说:“自丙午冬葬祖妣大人于木兜(斗)冲之后,我家已添三男丁,我则升阁学,升侍郎,九弟则进学补廪,其地之吉,已有明效可验……木兜(斗)冲之地,予平日不以为然,而葬后乃吉祥如此,可见福人自葬福地,绝非可以人力参预其间。”[3] 结论是“福人自葬福地,绝非可以人力参预其间”,虽然先人下葬于斗冲(凶位)之地,后人仍好运如斯。 当代风水研究者 中国之考古学家及民间之盗墓者皆对风水有深刻了解。考古学者以风水之说、礼乐制度来研究古代遗迹每每可以相互印证,并通过风水、礼乐来对古代遗迹进行读解。但是,如果某处发现古墓,通常民间盗墓者会比考古人员捷足先登。曾有盗墓者通过白天观察算准位置,用一夜时间作一3米垂直坑道直达墓室棺木之上。翌日,考古人员面对搜掠一空的棺材除感慨民间奇人异士之神技外,颇有自愧不如之色。 学院派研究人员 天津大学建筑系王其亨教授; 同济大学建筑系刘盛璜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系潘谷西、郭湖生教授; 复旦大学文博系主任、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蔡达峰教授; 南京大学易学研究所所长、世界易经联席会议主席、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李书有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程建军教授等 民间研究风水的人士 仍健在者: 李炽英、 江静川、罗传桂、林天武、紫微杨、慧缘大师、蔡伯励、王亭之、林炳南、刘锐山、何宗阳、耿钲洲、杨碇光、罗广律、刘启治、苏民峰、林质彬、宋韶光、麦玲玲、李丞责、林正义、钟义明、杨天命、白鹤鸣、罗一鸣、陈天楠、余非师、李定信、赵易、刘典敏、术龙居士、王上合、董鉴贤、袇、陈国辉、黄国泰、徐炜然 等。 已故人士: 梁逸文、刘训升、南海主人关凤翔、张乐天、吕克明、吴师青、陈倍生陈万成等。

  • 传统风水学有精华有糟粕,如何理解建筑与环境风水的关系

      先后天之气,交会。吉利气则吉。地无精气,以星光为精气。古人说的这么明白。可惜后人乱改书。沈阳老张

  • 易经入门

      邵伟华著《周易预测学讲义》(这本书是基础,多数都是要熟背的)   目 录   上篇《周易》与卦象预测学   第一章 《周易)概况   第一节 伏羲先天八卦   第二节 文王后天八卦   第三节 河图、洛书   第四节 八卦的起源   第五节 《易经》成书时代   第六节 《周易》的形成及发展     第二章卦理概要   第一节 六十四卦的排列   第二节 卦象   第三节 卦位   第四节 爻象与爻数   第五节爻位   第六节 大衍之数   第七节 元亨利贞   第八节 吉吝厉悔咎凶     第三章 八卦与现代科学   第一节 关于八卦的封建迷信问题   第二节 八卦与科学一   第三节 八卦与科学二     第四章 八卦与信息预测   第一节 人体与信息   第二节 阴阳学说   第三节 五行学说   第四节 天干   第五节 地支   第六节 六十甲子表及其他   第七节 神杀   第八节 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     第五章 八卦预测方法   第一节 预测方法及其发展   第二节 八卦的运算方法   第三节 体用互变法等   第四节 古例解   第五节 实用例解   第六节 预测例题     下篇《周易》六爻预测法   第六章 纳甲   第一节摇卦法   第二节 六十四卦爻象全图第三节 浑天甲子定局   第四节安世应法   第五节 诸爻持世     第七章 六亲应用   第一节 六亲排法   第二节 六亲取用法   第三节 六亲发动   第四节 六亲变化   第五节 六爻动变   第六节 十天子配六神   第七节 六神发动     第八章诸神论   第一节 用神   第二节 原神、忌神、仇神   第三节 原神忌神论   第四节 进神退神   第五节 飞神伏神   第六节 用神两现     第九章 五行生克   第一节 爻之五行相生   第二节 爻之五行相克   第三节 爻之六合   第四节 爻之六冲   第五节 爻之生克冲合   第六节 爻之三合化局山   第七节 爻之三刑     第十章动变   第一节 卦变生克   第二节 动静生克   第三节 动变生克冲合   第四节 暗动   第五节 独发独静     第十一章 四时生旺   第一节 四时旺相   第二节 月建司权一   第三节 月破   第四节 日建当令   第五节 爻之旬空     第十二章反伏与卦身   第一节 卦、爻之反吟   第二节 卦、爻之伏吟   第三节 卦身     第十三章 测来意定应期   第一节 测来意   第二节 定应期     第十四章 自然界方面的信息   第一节 预测天气   第二节 预测年时     第十五章 学业、事业   第一节 预测升学一   第二节 预测事业     第十六章 婚姻   第一节 预测婚姻之一   第二节 预测婚姻之二   第三节 预测配偶方向     第十七章 子嗣   第一节 预测怀孕   第二节预测临产   第三节 预测子孙优劣     第十八章财运   第一节 预测求财   第二节 预测生意成败     第十九章行人   第一节 预测行人去向之一   第二节 预测行人去向之二   第三节 预测出行     第二十章讼失   第一节 预测官讼   第二节 预测失物     第二十一章病、伤   第一节 预测疾病之   第二节 预测疾病之二   第三节 预测伤灾   第二十二章 八卦预测事例     《周易预测例题解》/邵伟华著(这本书都是例题,要多看,熟记)   第一章 预测天气   第一节 加地名起卦法   第二节 预测天气之一   第三节 预测天气之二   第四节 卦象、六爻合断   第五节 同样卦象天气各异     第二章 预测自然灾害   第一节 预测地震   第二节 预测水灾   第三节 预测火灾     第三章 预测行人   第一节 预测行人之一   第二节 预测行人之二   第三节 预测行人之三   第四节 预测行人之四   第五节 预测来人   第六节 预测出行     第四章 预测升学   第一节 测已有学历   第二节 预测升学   第三节 预测落榜   第四节 预测留学     第五章 预测事业   第一节 预测功名   第二节 预测考工   第三节 预测前途     第......余下全文>>

  • 易经的各个卦象

      易经里面有八卦,乾,坤,坎,艮,震,巽,离,兑。乾三连?:连得三爻俱是单,为乾卦,一点为单。   坤六断?:连得三爻俱是拆,为坤卦,两点为拆。   震仰盂?:初爻单,二爻三爻俱是拆,为震卦。   艮覆碗?:初爻二爻俱是拆,三爻单,为艮卦。   离中虚?:初爻单,二爻拆,三爻又单,为离卦。   坎中满?:初爻拆,二爻单,三爻又拆,为坎卦。   兑上缺?:初爻二爻俱是单,三爻拆,为兑卦。   巽下断?:初爻折,二爻三爻俱是单,为巽卦。   、   由上八卦衍生:六十四卦   八宫六十四卦名,:   乾宫八卦俱属金;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遯(dùn},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坎宫八卦俱属水;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   艮宫八卦俱属土;艮为山,山火贲(bēn),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   震宫八卦俱属木;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巽宫八卦俱属木;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yí),山风蛊。   离宫八卦俱属火;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水火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   坤宫八卦俱属土;坤为地,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兑宫八卦俱属金;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水山蹇(jiǎn),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   你所说的,飞龙在天,是”乾“卦的五爻的爻辞,潜龙无用是初爻的爻辞,你可以买本易经看看!

  • 易经的经怎么写

      撇折、撇折、提、横撇/横钩、点、横、竖、横、

  • 易经作者是谁

      作者是姬昌,《易经》又称《周易》。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 《易经》 读后感

      今天看了百家讲坛曾仕强先生读易经,虽只是部分片段也足以让人收益终生,曾先生是国学大师,他对易经的了解不是我辈可以启及,但我有一些感受结合近年学习哲学一些心得在这里对于老先生的观点想提出认同,提出异议.恐要见笑.   一:是阴和阳的问题,曾先生以计算机的0和1加以比较论述,我认为是非常正确,并且本人前些时间也以相同观点和同事谈及,只可惜同事都是对思想漠不关心的工人,只当时对风而言了,曾先生的观点恰与我的观点相同,让我内心平添了许多自信.   易经言"阴阳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主凶吉",阴为虚'阳为实'其中包含了对自然万物的形成现象的理解.而计算机是由0和1为基本构成单位,0和1之间的不同组合形成数据链演化为程序,发展构成了我们现在的数字光影虚拟世界.这恰恰印证了易经的阴阳互补不可或却的哲学理念.   二:就是曾先生的"持经达变"的理念,使我收益良多,这就是"保持原则,适时改变"曾先生说:"我们不一定要相同,但要彼此互相尊重"其中重要对"中"展开论述,"中庸就是恰倒好处,就是合理",中和的"中"的立场也就是要始终保持正确的'辨证的观点.对此本人也严重同意,这是用于人际交往四海皆准的道理.   而对于曾先生对"经"的解释小我不得不说些个人的看法,那就是不变与变的问题,曾先生说"经"是永恒不变的东西,就以我前数年学习辨证唯物的经验来看,世界是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的.不变是相对的,之所以说"不变"是为了比较"变","不变"是变的参照物而以.不是不变而是相对我们的时间价值观的不变.所谓的"不变"只是慢慢在变,是量变现象,实际它是不断在变化,只是到形成"质变"的时间较为漫长而已,比方说,地质的变迁就经历了无数万年,不是我们以现实人生的标准可以痕量经见的.   其他对于曾先生提出的"谦卦"等等问题我一部分表示赞同,一部分限于学识不很理解,今后会在学习的道路上继续发问. 由于时间关系,只是断断徐徐收看了台湾交通大学曾仕强教授的几个电视讲座,曾先生阐释的很多观念非常深刻,值得大家了解。这里只将我摘录的有限几个与大家分享:   1、天地每一个人都是自作自受,自己做的自己受。   2、持经达变。要有原则的变。   3、中国没有人际关系,中国是人伦关系。因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的平等观念,而人伦关系的基础是人不平等的观念。   4、子女为父母所生,但不为父母所有。   5、福禄在丑人的身边。官越大的,太太越丑;越有钱的,太太越丑。太太丑是福气。   6、谨言慎行。中国人不允许你有话直说,有话直说是目中无人。   7、中国社会谦虚是永远正确的。   8、正确的人生观:尽自己的本分。孔子讲,尽人力、听天命。   9、教育的力量、功能是有限的,不要太过相信教育。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语出《论语??宪问》)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在这里,我们看到中国古代两位圣哲先贤对“以何报怨”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我们现在无法体会两位先哲当时的说话语境,所以不敢妄加揣度。   近日,看了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我读经典”节目中作的“易经与人生”的演讲,我有些明白了。原来,孔子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三种类别的人,而孔子所作的《论语》是给中人看的,或者可以说是中人的代言人,所表达的智慧应该是中人智慧,也就是大多数人的智慧。而老子的《道德经》是写给中人以上的人看的,是非常高深的智慧。   于是,我就明白了,“以直报怨”是中级智慧,也就是一般人的智慧。“以德报怨”是高级智慧,是得道之人的智慧。那么,由此可知,“以怨报怨”应该是低级智慧了,是鲁夫莽汉的智慧。   以何报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问题是要看你的修为境界了。

  • 易经的心得

      呵呵,易哪里是那么好懂的,再说个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遇到不懂,多思索几遍,还不懂就跳过去,下次再看。不要急,慢慢看就是了。

  • 易经出自哪里

      儒教的圣经     儒教圣经是指《易经》为首的儒教十三经,其中圣经又是《易经》别名,是儒教最早的圣经。《易经》成书时间,是在中华第一帝人文始祖伏羲的太昊朝时期(西元前7724年-西元前5008年)。太昊伏羲风昊立都陈州建立了太昊朝,以青龙为图腾,并于罗奉元年颁布了《易经》创立了原始儒教,号圣教羲皇,被尊为儒教至圣先王(孔子是至圣先师)。太昊朝一共有78位君主,每位君主代代尊《易经》为行为准则,并以此作为日常儒教生活的经典依据,先王圣教由此开始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