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传说

  • 什么叫易经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上古三大奇书:《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简易、变易、不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的交替变化描述世间万物。   《易经》最初用於占卜,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等各方面。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也被介绍到西方。   《易》原有三种版本:《连山》、《归藏》和《周易》[1],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於是一般所称《易经》即指《周易》。   《周易》相传为周文王主编,成书大约在西周时期,可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由於随时代演变,《周易》的文字含义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不便读懂,为了注解《周易》,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物(史记记载为孔子)[2]撰写了〈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大象)、〈象下传〉(小象)、〈系辞上传〉、〈系辞下传〉、〈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等著作,统称《十翼》,後世又称为《易传》。广义的《易经》包括《易传》在内。     《易经》或「周易」,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等)称为《易》。     「易」有几种解释:   必须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礼指“从容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钟鼓“交响乐”的框架规制,钟鸣鼎食在西周的底层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日月为易,象徵阴阳。取自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日出为易。陈鼓应认为这个意思,也是「乾」的本义。   易是占卜之名。   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的,思维反映存在,所以思维也应当是不断变化的,与时俱进的,即天人合一。   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相互变化。如一般的太极图所显示的一样。   『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著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   《系辞传》:「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义似「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体会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易经》的「经」是指经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如同前文所说,「经」是後来为了尊称这些书,而加上的称呼,原来《五经》只称为《易》、《诗》、《书》、《礼》、《春秋》。     易经的内容以「卦」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层组成,每一层称为「爻」(yao2)。每一爻以一条长的横线「—」代表阳,称为「阳爻」;或以两条断开的横线「--」代表阴,称为「阴爻」。从最底层数起,总共有六爻,而六爻以不同的阴、阳配搭,形成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   六爻可以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而每一部分的三个「爻」以不同的阴、阳配搭,形成多种不同的组合,称为卦。六爻由下而上解最下为:《初、二、三、四、五及上》,由三爻所生的卦「由上而下」为之(上卦)或「外卦」、在下方为之「下卦」或「内卦」。   每一卦代表一种状态或过程。   亦有一个说法为伏羲氏所创先划出三画的爻出来再推出(乾)、(坤)、(震)、(离)、(巽)、(坎)、(艮)、(兑)的卦。   後人以「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来解释的卦的构成。太极(☯)代表一,传统的太极图代表了阴阳互补;一分为二,分开了阴和阳,即是两仪;二分为四,即是四象:太阳、少阳、少阴、太阴;四分为八,即是八卦;两个八卦相叠,即成八八六十四卦。但亦有学者指出历史资料显示,占筮......余下全文>>

  • 怎样看易经

      《易经》是一个极其庞杂的体系。学习它,首先要考虑自己为什么学习,目的何在。因为如果没有方向,就无法决定学习的时候如何学习。想要学习易理,从而能够让自己在生活中逐渐变得有品位和德行,那么就重点学习《易经》的原文和诸家的解释。想要学习占卜,从而能够让自己在迷惑的时候找到方法,那么就重点学习易占。并没有什么想法,只是单纯的想要了解《易经》,那么就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地方就看到什么地方。以现在《易经》及其分支体系。就算一个天才从娘胎开始学,也没有可能去全部钻研,更不可能完全学透。 所以,你一旦下定决心要认真的钻研这门学问,你必须立下一个方向,不然你会完全迷失在浩如烟海的《易经》体系。确定方向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永远学不好。方向确定了,就是认真学习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不可能有速成的《易经》,想要学,必定是水磨功夫,就算领悟能力再强,那也不是一日之功。亦不可操之过急。孔子说要玩着学《易经》,不是说赶紧学会了如何,而是要时常把玩他,你今天思考这一句,有这样的理解;明天你或许有新的理解,不断的把玩,理解也就越来越深。人有不同,不同的人学习《易经》也会有不同的方法,我个人的经验是,不能抛开实践,也就是说,学习《易经》不能不学占卦,通过实践反过来在来回顾《易经》所说。久而久之,理解就会越来越深刻,也会觉得《易经》越来越好玩。

  • 什么是易经?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并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本条目讨论宽泛的易经,即包括《易经》和《易传》在内;在古籍里仅提到名字的“连山”、“归藏”(无论是否事实存在)则不予讨论。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有人认为,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宗教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政治、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     《易》被其后的诸多研究者所推崇,许多易学研究者都是当时公认的渊博学者。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东汉王弼、北宋程颐,后者如西汉京房、北宋邵雍。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现在流传下来的《周易》有两部分组成:     《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词、爻题、爻辞。形象地说,六十四卦如同著作的六十四章;卦画如同每章的序号;卦辞如同每章的题目和主旨;每卦六爻如同六个小节,爻题如同每节的序号;爻辞如同每节的内容。六十四卦共384爻,但为首的两卦乾和坤各多一爻,所以共386条爻辞。   《易传》:有十篇,又称“十翼”,是对《易经》的注释。《十翼》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在唐朝之前,《十翼》一般都认为是孔子作的。到了宋朝,欧阳修首先提出疑问,朱熹则深信不疑,现在已证明非孔子所作。吕绍纲先生说道:“《易传》已经是《周易》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离开《易传》研究《周易》,像汉人那样另搞一套,是一条绝路,没办法走通。”     《易经》包含一套独特的符号系统,用阳爻“—”(一个长横)和阴爻“--”(两个短横)三个一组相叠构成八卦,六个一组相叠构成六十四卦。八卦分别象征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以及这八种事物内涵的特质,并借由以上特质可以取类比像万事万物。     《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绝非随意排列,而是象征了事物的发展过程,每卦的卦画也富有深意。首两卦乾和坤各象征天地,又不仅止于天地,抽象出了世界初始状态中纯阳和纯阴的性质。接着阴阳相荡,化生万物,接下来的一卦便是“屯”,描述了世界初生时混沌的状态......     至第六十三卦为既济,其卦画是阴爻与阳爻均匀分布,并且阳爻居于奇数位(阳位),阴爻居于偶数位(阴位),意思是阴阳已发展至完全调和的平衡态,似乎世界归于静止了。但《易经》令人叹服......余下全文>>

  • 易经来是骗人的吗

      当然不是,华夏文化历史悠久

  • 易经可以相信吗

      学习《易经》心得体会 以前,我以为《易经》是一部打卦算命、占卜未来吉凶祸福的“邪书”。但当我初步学习《易经》时,才发现,它不单单是一部占卜之书,而更重要的它是一部指导人生的哲学巨著。它论述的是,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宇宙观;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指明的是,人生处事的真谛、智慧人生的法则。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它含弘广大,博大精深。非但不邪,反而正的出奇,应以“奇书”命之,方为妥当。 《易经》又名《周易》,古有三《易》,分别为《连山》、《归藏》、《易经》,又称三《易》为《三坟》。即《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典籍。八索之学乃八卦也。随朝代更迭,《易经》的名称各有不同,周朝为《周易》,之后有汉、唐易,宋易,明、清易等。上古之王天下,仰则观于天文,俯则察于地理,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因河图而画八卦,重之为。 易经是群经之首,因为其它的经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的,它是中华的总源头,也是之首,所以也是群経之始。易经是三位古人创造的,伏羲创造了,创造了,为易经写了《十翼》也叫《易传》。易经的起始人是伏羲。 伏羲的是一部,是一画开天,它经历七千年的岁月考验一直到今天,足以证明它的真理是永恒的。伏羲的是由数字与字母组成,而现代的计算机也是由数字组成。由此可见中国七千年前的伏羲也是电脑的鼻祖。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文王的,也是六十四个密码它揭示了的六十四种规律。我们称伏羲的八卦、文王的六十四卦、的《十翼》是易经的三把,易经充分显示了自然发展的完整系统,它是揭开宇宙密码的宝典。易经不仅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看天文、习地理,而且必须以照自然规律法则去做事。所以我们说易经是一部伟大的、不朽的著作。我们有必要好好的学习易经。 河图者象数也。自文王作卦辞、作爻辞,作彖辞、象辞、文言、糸辞、说卦、序卦、杂卦传为十翼。孔夫子知天命之年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十翼也。综观中国远古文化、河、洛是其根,自汉代由田何传古易,其特点是以象数为主,主要内容乃互卦、消息、爻辰、阴阳升降、卦变纳甲、卦气、十二禽辰等等,其内容与天文星象、历法皆有关。这正是古易精华之所在,同时亦是卜易之源头。 易经仰观天文,伏查地理,中通万物人情,探索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大道理。通古今之变,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要适应这个永远在变的世界,有时我们预想着事情发展的种种可能,而事实却在所料之外发生。要以平静的心态来应对各种变化。“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突然而来的事情把一切都烧毁了,一切计划都死掉了,不如放弃它另择道路吧。人生是不会有绝路的,老天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也为你打开一扇窗。要以平和的心态来应对所谓的人生成败与得失,事情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然后顺其自然。 世间的变化不是胡变,是有序的。学习易经来把握变化的有序性、规律性。纵观历史,成就大业的人,必是一个把握、驾驭时势的人,“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历史上的几次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都是顺应历史大潮流的变法,但为什么都失败了呢?因为那个时代的时势还未到。文革中,“二号走资派”邓小平在江西农场劳动时,72年给毛主席写了封请求出来工作的信,果遂其愿,为何?林彪背叛出逃,时势到了。仔细阅读邓公那封信,足显其政治家的韬略与把握时局的能力。不是任何人都有这种能力的,这要求平时多学、勤思,培育大局眼光和洞察力。要主动地适变、应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要能预测到所做的事情有没有远大的前途,若前途渺茫,就要主动生变,减少损失的机会成本,要有打破既有时局的胆识与魄力,去营造另一番洞天! 易经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如“察见渊鱼者不祥”,连河里有多少条鱼都看的清楚的人,太聪明了,不吉利。人小的事情太计较,就容易忽略了大的方向。如“亢龙有悔”,当一个人的成就发展到颠峰时,也就隐藏着晦气了,当一个人到了“贵而无位,高而无民”的地步,也只有一个人享受寂寞了。也就是说,任何事情到了绝对的地步,都不会长久的,都隐藏着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反映在方法论上就是要坚持“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做事情掌握适度原则,避免绝对化,要统筹兼顾,进退自如。 通过学习易经让我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的将来指明了方向。人安身立命,要与人为善,人是社会中的人,是被镶嵌在社会中的,不能脱离社会环境而生存,任何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借力于社会环境和其他人,所以就要与人为善,努力地帮助别人,营造一个适合个人发展的社会环境。要厚德载物,要用宽广的胸怀对待别人的失误与不足。要会协调和驾驭矛盾,工作学习中会产生矛盾,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矛盾,应该就事论事,一切围绕着工作如何更好地开展和目标更好地达成而进行,当矛盾有可能超出工作学习之外时,就停止争论。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把握住这一点,带来许多负效应。 要耐得住寂寞,“初九,潜龙勿用”。如果时机不到,最好静以待时,修养学问,以便将来才能充足,举而用之。要认识到人生当中每一段积累都不会白费,有时候冥冥之中需要你充实完善学习提高,这些东西都是做一些人生的储备,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要忍耐寂寞,韬光养晦,努力修炼自己的心智与才能,困于心,衡于虑,徐图自强。 做事要有恒心,“立心勿恒,凶”。现实世界的错综复杂,让我们面临太多的选择,也很容易迷失方向,我们必须平心静气地思考,想做什么样的事业,如何才能达到?规划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坚持地走下去。也许现实不如所愿,那是因为时机未到,要学会等待,等待是痛苦的,因其蕴含着未来的极大不确定性,是对信心、韧性、心智的极大考验。同时尽最大努力朝既有目标靠拢! 时间是人生命中最宝贵资源,因其是一维的,是不可逆的。在繁忙充实或无聊落寞之际,她都悄悄地以同样的速度一去不复返了。不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和际遇,我们都要以一颗乐观、积极、谦逊的心态来面对生活。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虔诚地对待生命中的每一分钟,使她富有意义! 易学是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它给人生以指引,指明道路和方向。但道路和方向本身不代表成功,人生路还要靠自己塌实地去走。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或许易经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无论在人生的何种境遇下,都要保持一颗永远向上的心。君子要效法天地间运行的基本法则,自强不息。我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易经主要阐明的是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三大法则。 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正所谓要“以不变应万变”,我们要适应这个不断在变的世界,有时我们预想着事情发展的种种可能,而事实却偏偏在意料之外发生。 所以要以平静的心态来应对各种变化。突然而来的事情可能把一切都改变了,一切计划都被搅乱了,这时,与其苟延残喘,不如放弃它另择道路最好。人生是不会有绝路的,“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易经告诉我们,老天爷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其实也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要以平和的心态来应对所谓的人生成败,只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而后,心态上顺其自然。 但世间的变化又不是乱变,而都是有规律的。学习易经就是要把握变化的有序和规律。纵观历史,成就一番大事业之人,必都是能把握和驾驭时势的人。“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历史上的几次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都是顺应历史大潮流的变法,但为什么都失败了呢?因为那个时代的时势还未到。所以文革中,“二号走资派”邓小平在江西农场劳动时,72年给毛主席写了封请求出来工作的信,果遂其愿,为何?林彪背叛出逃,时势到了。仔细阅读那封信,足显其政治家的韬略与把握时局的能力。不是任何人都有这种能力的,这要求我们平时多学、勤思,培养洞察大局的眼光。 另外,还要主动地适变、应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要能预测到所做的事情有没有远大的前途。若前途渺茫,就要主动生变,尽可能尽早地减少损失,完后去谋求另一番洞天。 易经蕴含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如“察见渊鱼者不祥”,连河里有多少条鱼都看得清楚的人,太聪明了,不吉利。人在小的事情上太过计较,就容易迷失了大的方向。而当一个人的成就发展到颠峰时,也就隐藏着晦气了;当一个人到了“贵而无位,高而无民”的地步,也只有一个人享受寂寞的命运了。这就是说,任何事情到了绝对的地步,都不会长久,都隐藏着向反方向发展的趋势。达到质变只是量变的积累而已。 学习易经让我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的将来指明了方向。人安身立命,要与人为善。从小的政治课我们就学过,人是社会的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任何人要有所成就,就都必须借力于社会及其他人的协助。这就要求我们与人为善,努力地帮助别人,营造一个适合个人发展的社会环境。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就等于帮助了自己。要厚德载物,用宽广的胸怀对待别人的缺失。看待矛盾应该就事论事,一切围绕着工作如何更好地开展和目标更好地达成而进行。当矛盾有可能超出工作之外时,就停止争论。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把握住这一点,于是自身惹来许多负面效应。 要耐住寂寞,“初九,潜龙勿用”。如果时机不到,最好静观其变,同时修养学问,加强自己,以便时机到来之时能够一举而用之。要认识到人生当中每一段积累都不会白费,有时候冥冥之中需要你充实完善学习提高,这些东西都是做一些人生的储备。机会永远属于时刻准备的人。要忍耐寂寞,韬光养晦,努力修炼自己。 做事要有恒心,“立心勿恒,凶”。现代世界的错综复杂,让我们面临了太多的选择,这样也就很容易迷失。我们必须平心静气地思考,想做什么样的事业,如何才能达到?然后规划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坚持地走下去。尽每个人最大的努力朝既定目标奋进! 总的来说,易经是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它给我们以指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但道路和方向本身不代表成功,人生路还必须靠我们自己塌实地走下去。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或许易经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无论在人生的何种境遇下,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君子要效法天地间运行的基本法则,这样才能自强不息!

  • 怎么用易经占卜

      怎么用易经占卜啊???用钱币占卜怎么看卦啊???这是我从网上找来的,谁能告诉 我是什么意思啊!! 易经占卜的方法(钱币法) 一、钱币要求   三枚铜钱(古币),如乾隆通宝,光绪通宝等等。如没有铜钱就用现在流行的硬币代替也行。不管是铜钱还是硬币,最好三个钱币大小、   厚薄、质地、文字、符号等相同,硬币以伍角(第四版,二②中有介绍)的最好。铜钱或硬币一定要干净无污垢。   二、钱币的阴面、阳面   钱币的文字、符号、图案等涉及到的阴阳属性有,方为阴,圆为阳;线条组合(图案、字都可看成线条的组合)为阴,线条为阳;粗为   阴,细为阳;粗糙为阴,光滑为阳等,根据以上内容不难为各种币分出阴阳面。   ①乾隆通宝,以乾隆通宝(字为阴)为阴面,以线纹(椐说是满文)为阳面。   ②伍角硬币(第四版),以5角和梅花图案(字与图案都为阴)为阴面,以国徽面(内有两个圆为阳)为阳面。伍角硬币建议就选择这一   种,另一种(第五版人民币)一面是5角,另一面是荷花,两面都是阴的属性,阴阳面分的不明显,不要用此种币摇卦。   ③其它铜币或是硬币参考以上内容定阴阳面。   三、摇卦时间、地点、本人情况   开始摇卦时,记下摇卦时的年、月、日、时。最好能告知你摇卦的地点省、县。还要告知本人性别,出生时间等。   四、摇卦方法   1.手洗干净,待干后,选择一个安静的场所,将三枚钱币合扣在手心,意念集中在所测之事上,不要被外界其它的杂念干扰,心中的意念   应为询问句,不能为肯定句,如测近期财运,意念应为“我近期财运如何?”,不能为“我近期财运肯定好”。待心中的意念专一、心   平气和(大约一分钟)时,两掌虚空,随意摇动几下,不要使钱漏出,然后双手分开,将钱散落在平整、干净、较硬的物体平面上,让   钱币自行滚动,不要人为的用手按住或阻挡,钱币若落地也不要管它,待钱币静止时,三枚铜钱的阴阳面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若出现三个阴面,老阴,记为:▄▄ ▄▄×     ②若出现三个阳面,老阳,记为:▄▄▄▄▄×     ③若出现一个阴面、二个阳面,少阴,记为:▄▄ ▄▄     ④若出现二个阴面、一个阳面,少阳,记为:▄▄▄▄▄      这样初爻(第一爻)就成了。     ⒉再按照“1”的方法,连摇五次,就分别得到了第二爻、第三爻、第四爻、第五爻、上爻(第六爻)。从第二次起,为保证意念的专   一,不分心,在心中一直默想与第一次摇币时同样的意念下,拾起钱币直接摇卦。   ⒊把六次摇币所得的结果,按下面的顺序排列,就得到测事的主卦。     上 爻   第五爻   第四爻   第三爻   第二爻   初 爻 然后就可以得出一个卦,就可以根据你算出的卦来测自己想要预测的事情了!一个卦中算出来的带有叉的那一个爻就是叙述告诉你生活中即将发生的变化

  • 塔罗牌和易经一样吗

      不一样

  • 怎么理解易经?

      在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里,如果我们仔细去研究就会发现,中华文明为什么会那么了不起?这个跟我们一直传承《易经》的精神是分不开的。《易经》的传承,几千年下来都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到宋代以后就日渐式微(包括对整个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很多人怀疑中国文化,说中国人为什么不如西方人那么厉害;也有人怀疑中医,说中医不如西医好。其实这不是中国文化有问题,是应用中国文化的人出了问题,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出了问题;不是中医有什么问题,是应用中医的人出了问题。   《易经》不是一、二个人写的,它是集体创作的,而且不是普通人的集体创作,而是圣人的集体创作。因此,我提出一个概念:即书的“能量体系”的概念。很多人没有这个概念,以为“读什么书都可以”,确实什么书都开卷都有益,但能量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把现在的小学课本的能量单位定义为1,那么《三字经》的能量就要超过小学课本100倍,它就有100的能量;《论语》比《三字经》又要超过100倍,可以达到1万的能量;那《易经》呢?她的能量跟《论语》相比,又要超过100倍。   所以,没有学习《易经》的人是不清楚这里面的厉害关系的。我们读了《易经》,站在《易经》的高度去看世界上的事情,去读世界上其它的书,就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一会如果有时间,我也把四书串起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让大家感受一下通过易经的视角读书的不同境界。从《易经》的角度讲解四书,里边的道理是非常清楚的。如果没有读《易经》,按照现在专家学者的解释,诚然他们对这些书的解释不是没有道理,也是有道理,反正也是一家之言嘛。但是一般的解释,我们给的定义为,也就是小学生的水平。   因为《易经》是这么多圣人写的,它的能量非常的充足。我们知道,任何一本书如果是圣人写的,那就是不得了。大家知道《黄帝内经》,是圣人写的;《道德经》也是圣人写的,所以,它们的能量系统也很充足。经典的这个“经”字,相信很多人也是不太清楚的,一般圣人写的才叫“经”,它们的能量都很大。而《易经》是由十几位圣人写的,大家可以想像她的能量有多大。这么高能量的书,如果我们不读,那真的是太可惜了!   身为中国人,我们应当非常的自豪。佛教讲:“人身难得,真法难求,中国难生。”生在我们中国,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一不小心投胎到了非洲,你要想读什么经书,那就难了,因为非洲基本上没什么经书。投胎到美国,就有一本经书,叫做《圣经》。犹太人他们很厉害,很了不起,他们就会读这一本经,他们的小孩从小就读熟、背熟。所以犹太人在世界上680位诺贝尔奖得主当中,犹太人占了138位。因为诺贝尔奖是近100年的事情,而恰恰是这100年,中国人数典忘祖不学经典,特别是不学易经,所以中国在这100年是相当衰落的。   《易经》的价值,我们有四句话来形容。第一句叫“群经之首”。在我们中国,所有的书中,没有一本书有这样的美称。群经到底有多少经呢?我把经典做了一个分类。我们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些都是基础类的。所谓基础类的,就是教你怎么做人的,这些经典。一个小孩的培养,现在中国的许多家长可以说是完全颠倒的。小孩的培养跟盖房子一样,第一步,打地基。打地基的同时,你要设计好准备盖多少层的楼。这就有一个结构的问题。打好地基,做好结构, 还要装修。现在我们的教育统统停留在装修的层面:弹琴、跳舞、画画、学英语、学数学等,这所有的都不能解决做人的问题。基础类经典是解决一个人的地基问题:怎么做人。   有了地基会做人还不行,还要学会做事,所以要有结构类的经典。我们要学习整个世界运行的规律,以及做人做事的规律。讲解世界天地之道变化规律的,首当其冲就是《易经》。这些“经”都是圣人所整理所撰写的, 所以放在结构类里,有《孝经》、《诗经》、《道德经》、《黄帝内经》、《金刚经》……我们列在这里的已经包含了儒家的道家的医家的佛家的,“儒释道医”四家的经典。我们也不讲这些经典有什么用处,我们只设想一下,假设我们自己从小就把这些经典读完了,想想我们现在会是什么状态?那假设我们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把这些学进去, 又会是什么状态?所以教育很简单,就是读经典。但现在的家长都不懂这个规律,花很多精力很多时间在学钢琴学跳舞,而且花很多精力时间陪他在那里学。   第三类是装修类的,我们多数的家长就喜欢装修。《唐诗》、《宋词》是装修,所以一般都会给孩子学,唱歌、跳舞是装修,也会给孩子学习。装修好不好呢,如果只有装修,是什么情况呢,我们看看最近的一条新闻,上海一栋13层的楼房倒塌, 我给大家看一下相片,是建筑史上一个叹为观止的典型案例。这栋楼就这么平平的,好像是中了迷药似的缓缓地就倒下来了,而且没有坏,还可以住。这个楼可怕在哪里?它的柱子比手臂大不了多少!它的钢筋跟小手指那样小!这种楼你要是买到了,太可怕了!好在那些住户还没住进去啊!这种完全没有地基的楼房,竟然能通过这么多质量部门的检查!那我们教育一个人,培养一个孩子,因为我们不知道地基不知道结构,所以培养出大量的没有地基没有结构的人,这些人跟建筑上的难道不是一个样么?也是豆腐渣工程啊!所以,现在我们也就不难理解, 在社会上为什么每天这么多人会自杀,杀人,这就是装修之害,太严重了!事实上登报的是少数,大部份是没有见报的,死了就死了,大家都不知道。   结构类经典中,如果学了《易经》,《易经》的第一卦,就有“君子自强不息”。如果小孩有这条信念,就具有了一个非常大的结构,一根钢粱就出来了。第二卦,第二句话:“君子厚德载物”,所以一个孩子如果学了《易经》,只要有了这两句话,就可以确保他一辈子都不可能自杀。所以,《易经》作为群经之首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了。   说明易经重要性的第二句话,易经是“文化之源”。   我们中国的文化,主要包括“儒释道医”。佛教很重要的一个思想,是劝人向善,要“行善积德”,那么“行善积德”的这个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一起看看, 《易经》里写得明明白白,叫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易经》里也写了:“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所以我们做君子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话的意思,与佛教劝人向善是不是一模一样,所以很显然,佛教劝人向善的思想,出自《易经》。   佛教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死问题,如何离苦得乐,往生净土。昨天晚上跟几个朋友一起交流,我就把这个观点讲得比较系统,在这里讲了一下, 《易经》里大量存在着这样的话,易经是研究什么的呢?“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些都不难看出,《易经》研究的,同样是生死问题,跟佛教是相通的。   道教也有很多观点,我们回头一看,跟《易经》差不多一模一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道德经》里写的,《易经》里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些话听起来好像是一模一样,是不是?《道德经》讲累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易经》里讲:“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道德经》讲:“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易经》里讲:“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这些意思都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行文有所不同而已,可见道家的思想,也是完全出自《易经》。   我们很多的古人,这些古圣人,是读什么经典的?如果我们这样问,就可以知道,老子其实也是读《易经》的。儒教就更不用说了,把《易经》尊为群经之首的主要就是儒教。我们认为,儒教的开山祖师是孔子,其实也不是孔子,儒教早就存在,孔子只不过集大成者,他把这些东西做了整理,做了一个发扬光大。那么我们学习孔子,请问孔子学什么?这又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儒教里面讲的五伦关系:“群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在《易经》里面,我们同样看得到这样的描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措。”看到没有,这里不仅是讲五伦,而是讲五伦的来源,儒门重视的五伦关系,显然源出《易经》。   《易经》有一个家人卦,专门讲家庭的关系:“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现在我们很多女同志不知道这个道理:女性是主内的,男性是主外的,但是现在很多家庭颠倒了,女同志主外,男同志主内。如果我们能够处理好其中的关系,男女的地位进行调换,正确处理好,也无妨。可能也是因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毕竟不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天地的大义就是如此。这种天地定位,你不是随便否定它就能否定的,天地就有这么样的定位。“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母就像皇帝,就像一个国家的皇帝,它后面还说:“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所以我在讲教育的时候,我们主张教育孩子要不离家庭。因为很多人把孩子送到别的地方去,交给别人教,反正有钱嘛,把他送走,以为教育就会成功。其实成功不成功我们另当别论,就算成功了,那个成功的,还是你的孩子吗?自己想一想,十几年都不跟你在一起,一起生活,一起成长,你只不过给了他钱而已,你根本没有承担教育的责任。一个家庭里,没有小孩是不成家的;父母没有孩子,家庭不成家;孩子没有父母,孩子各方面也是不健康的,所以我们主张要有“家道”。而“家道”在中国文化里面,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在《大学》里就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跟家道有非常大的关系。你修身再好,齐不了家,你怎么治国?怎么平天下?家道五伦关系,就是出自《易经》。   我们做了这样的一个类比,说明它是文化之源,不仅这些,在医道、武术、书法、琴棋各方面,都是如此。我们这里有练太极的同志,太极的思维是不是来自《易经》?还有我们下的象棋、围棋,那个原理,也是出自《易经》,天圆地方,棋盘是方的,棋子是圆的,它都有一定的道理。武术、太极拳就更加如此了。太极就是讲阴阳和谐的,它随时都注意这种和谐。所以说,中国文化没有一个地方,没有一个领域不是来源于《易经》的。   第三句说明易经重要的话,是“智慧之海”。   我们在学习《易经》的时候,不断有人问:“老师,你每读一遍《易经》到底有什么感悟?”我说不一定,有时候这句话冒出来,搞明白了;有时候就那句话冒出来,搞明白了。读经典,不是要求你把《易经》全部搞懂,我相信到现在,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全部搞明白了《易经》,连孔子都不敢说他完全弄懂了《易经》,所以他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他认为自己还有不懂的地方,还要继续学习。《易经》是我们要终生学习的,绝对不能认为自己能够全部弄懂《易经》,我们只要能懂《易经》的一点点,就很了不起了。我也一样,只懂了一点点,我每次读都会增加一点点,可能永远也不能把它全部读懂。但是这一点点对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很重要。   《易经》里,我们明白一句话都不得了,就讲“自强不息”,《易经》乾卦里的这句话, 那些自杀的孩子如果能够明白“自强不息”,这一辈子是不是不会自杀了?什么叫“悟”?明白是不行的,别人告诉我们意思,我们好象明白了,但是如果不是“悟”出来的,遇到困难时,我们同样会不行,所以要用生命去体会。什么叫开悟?自己突然明白了一句话,然后在生活当中,只要碰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就会自然地按照这样的规律去做,这才是真正的“悟”。我们读得越多,就会悟得越多。   《易经》是智慧之海,《易经》的每一卦每一爻每一个字,可以说都是充满智慧,只不过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能不能“悟”到的问题。   易经重要性的第四句话,是“生命宝藏”。这个必须等到我们每人读到100遍以上才好说,到那时,也许大家自己已经悟到很多了,或者看别人讲的内容可能就比较容易看得明白了。   就像那个“道”字,如果我们想研究,就把那个“道”字好好地写,好好地研究。如果我们把那个“道”字,能够弄明白,把它的每一撇每一竖搞明白,突然有顿悟,欢迎你来找我,看看你的“悟”跟我的“悟”是不是一样。我研究这个“道”字,研究到最后的时候,我是非常吃惊的,因为它跟佛教那些最高层的佛理相通,是完全告诉了我们这个生命的秘密,生命的本源。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他讲“五十以学易”,现在的许多专家就认为孔子是五十岁才学《易经》的,有天晚上4点多,我睡不着觉,就专门思考这个“五十”的问题,记得师傅曾经说过,“五十”不是五十岁,但“五十”是什么呢?   在中国的文化里边,这个“五十”,有着专门的含义。在五行里,“五”跟“十”代表什么?五行里“五”跟“十”代表什么?对,代表土,“五”跟“十”是土。我突然想到,在周易里面,九五、六五,在乾坤两卦里边,把这个“五”跟“十”写得非常清楚。《易经》坤卦的六五,文言部分,如果我们读一下:“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这是一个非常高的状态。黄中,“黄”是土,“中”也是土,“五”也是土。   我们学《大学》,大家知道《大学》什么意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大学是大人之学,那大人是什么?如果不学《易经》,可能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什么叫大人。《易经》九五的文言里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样的人才能叫做大人,而能达到这样一个状态的人,就是圣人。   九五,六五,二个五合之为十,所以这个“五十”,我们学习易经,应该了解什么叫做“五十”。“五十以学易”,如果我们换一下,“以五十学易”,这个“以”字,就能够明白了,是使用、达到的意思。   孔子说五十岁,用的是这个格式,“五十而知天命”,这个才是五十岁,中间用了“而”字,起转折。所以“五十以”跟“五十而”是完全不同的,古人用字相当考究,不可能在这里用混的。许多专家学者因为没有能够这样深入的去学习,去体悟,所以他就把“五十以学易”翻译成“五十岁学易经”。说孔子“五十岁”才学易经,道理上是讲不通的,前面还有一个“加我数年”,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就算是五十岁,加几年是什么意思呢?并且孔子说自己五十岁已经知天命,如果还没有学易经,这是完全说不通的。   到这里我们真正去体悟圣人的话,明白孔子到了晚年,因为非常喜欢《易经》,但是对于《易经》,认为自己并没有达到五十的最高状态,所以他想叫上天再给自己多几年时间,继续学《易经》,学到五十这个标准,他就觉得无憾了。如果没有用心体会圣人的用心,要把这句话解释清楚是非常困难的,只有《易经》读得相当熟,在乾坤两卦里,真正领会了九五和六五的状态,才有可能体会到圣人的用心,这也是知类通达的状态。明白了这个就知道,孔子对《易经》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在历史上,还有很多人对《易经》也有很高的评价,像医圣孙思邈就说:“不知易,无以言太医。”一个医生没有学过《易经》,不懂《易经》的原理,他是不配做真正的医生的。   唐代的名相虞世南,他也说过一句话:“不知易,不可为将帅。”所以之后的统帅,基本上都是精通《易经》的。这一句话可以扩展到很多地方,“不知易,无以言军事”,“不知易,无以言外交”,“不知易,无以言教育”。那么我们现在的状态是如何呢?举国而知易者,鲜矣,不懂《易经》却在当老师,搞教育;不懂《易经》却当医生,所以这两大领域都存在非常多的问题,教育跟医疗都是社会问题的重灾区。因为很多错误的观念,让我们付出许多生命这样惨重的代价,但是我们仍然不知道原因在哪里。   中国历史上下几千年,因为《易经》而成就的杰出人物真是太多了。   生在我们中国很幸运,因为我们有很多经典,但是有没有一本经典,我们读了以后,我们能够像《易经》这样,能够得到一个这样肯定的答复,比如说我们读了《三字经》,将来能不能成大材?可能没人敢给肯定的答案,我们读了《弟子规》,将来能不能成大材?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只要真的读通了《易经》,那么可以告诉肯定的说,绝对可以承担大任,可以做大材使用。   我们中国的许多杰出人物,我们回顾历史,去看看周文王、姜太公、孔子、孟子、刘伯温、诸葛亮、毛泽东,他们是不是都学了《易经》?答案是肯定的。他们有没有学《三字经》、《弟子规》呢?不知道,其实可以肯定的说,圣人都没有学这些,因为《三字经》、《弟子规》是很晚的时候出现的,圣人的年代要早得多。我们读书,杂七杂八的书都读,你不如就读一本《易经》,你读1000本都不如读一本《易经》,这叫做杂书万卷,不如经书一部。

  • 易经怎么算命的?

      ?仕系鹊取K阖韵壬?谌萌艘∝灾?埃?苁窍染?嫠担?荒懿庖患?拢?嗔瞬恍校≌馐俏?裁茨兀吭?蚓褪且拙?素运忝?谋澈螅?裱?乓惶跽苎г?恚号既皇录?团既皇录??涫窍嗷ス亓?模?蛘咚担?礁雠既皇录??浯嬖谧拍持直厝坏牧?怠国人最为熟悉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经典概括: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的趋势向,它们产生的原因及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现象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到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说得实在是晦涩难懂,其实很简单。比如,一个卵子,和成千上万个精子中的一个相结合,是一件极其偶然的事件,然而,这一偶然事件却和多少年前一对男女偶然相遇有着必然的联系。没有前一个偶然事件,就不可能有后一个偶然事件发生。所以说,偶然事件和偶然事件之间是相关联的。运用易经算卦的过程一般是先确定要算的一件事,比如,丢了东西,看看到哪个方向能找到。然后摇卦,有很多种摇法,最常用的是用三枚乾隆铜钱,先后摇六次,按照每次摇出铜钱正反面所对应的阴阳爻,得出卦形,即六十四卦中的一卦。丢了东西,是一个偶然事件,摇出来的一卦是另外一个偶然事件,然而,这两个先后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偶然事件是相关联的。老祖宗留给我们中华民族的易经的伟大和玄妙之处就在于,通过对后一个偶然事件的分析,可以推断出与其有着必然联系的前一个偶然事件的情形。就好比易经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函数,输入一个变量,便可得到一个仍然含有未知数的方程,通过对方程的解析,可以得到方程的近似解。至于解的精确度如何,当然,还是要看解方程的人的道行高低。然而,无论这个“解”能否被正确表达出来, “解”都已然表现在所得到的卦象之中了。能否悟透,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怎样读懂《易经?

      怎样读懂《易经》?——把握两个观念,一种思维方式   胡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