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和易经哪个更早

  • 易经和佛经哪个更早出现的

      你好,在中国,易经要早于佛经,古人崇尚自然,最早易经多是记录和解释天文以及自然规律的。佛教是外来的产物,不属于中国本土自产文化,但是在中国确实发杨光大过,这是不争的事实

  • 道德经和易经有何不同

      intleboy202 :你好。   《道德经》主要讲的是:   宫庭档案中保存的、极其重要的、供治国者使用的古中国哲学、政治、军事、伦理……等方面的思想、原则、格言、或警句、等等。   《道德经》的上述内容,代表着老子和老子之前的许多古中国先哲的实践和积累。那么,是哪些古中国的先哲呢?具体的人名,老子没有提,我们今天已很难知道了。   《易经》是群经之首、也是群经之始。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易经》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的范围很广。对中国的道家、儒家、文学、数学、哲学、中医、军事、政治、民俗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说《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幸福密码的一部宝典。《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作者老子,《周易》与《道德经》总体思想是一致的,可以说是老子发扬了《周易》思想,创造出了《道德经》。   《周易》与《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它们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辩证思维。下面浅谈一下两者的异同。   一,相同点:   1.都有阴阳理论。   《周易》中讲“一阴一阳谓之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系辞讲:“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人与义。《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   2.都揭示了世界万物的来源。   《周易》认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于四时。”“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近取诸物,远取诸身,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道德经》说:“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势成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都提出万物之间相互转化,物极必反的哲学观点。   《周易》中讲:“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鸣谦,上用行师征异国;君子暴变,小人革面”。“天地

  • 《易经》和《黄帝内经》成书在什么时期?哪个更早?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黄帝内经》成编於春秋之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是唯一一本以圣王之名命名的书.总结了春秋以及春秋之前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春秋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易经》比《黄帝内经》成书早

  •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版《道德经》原文

      一章(45)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章(46)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三章(47)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四章(48)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五章(49)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六章(50)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七章(51)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八章(5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九章(53)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十章(54)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修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十一章(55)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十二章(56)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 关于道德经的理解和感悟,谁解释的最透彻

      清之前,《道德经》版本有103种。迄今,校订本共三千多种。历史上流传最广的版本是东汉末期河上公注本和曹魏王弼注本。1969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两个抄本(帛书甲本、乙本)。帛书道德经,早王弼本400余年,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现代,萧天石先生的《道德经圣解》偏重于道教修炼,被誉为近代第一注家;冯海涛先生的《道德经智慧日用贯通》一书,则着眼于人们的寻常日用,经文前后文印证,以老解老。

  • 以《周易》,《道德经》,《坛经》为例,谈谈你对国学智慧的理解和认识

      先说周易和道德经论语,孟子,止学等等,它们讲的都是宇宙或人生的最基础规律,真正的学到其中的精华,人们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处事,按照其中来做,就不会出错,都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利益。不过学国学可和学数理化,文言文不一样。因为学数理化、语文文言文是为了学知识。而学国学是为了开智慧(注意是开智慧不是学智慧,因为智慧只能开启,不能学到,能学到的都是经验知识)。   而且学国学,要以因果规律为基础,否则是无论如何也学不通的(即使你自己认为自己学的通,那也是学偏了)。如易经里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普通人学国学会认为它是迷信,认为它是古代统治者为愚化人民的。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积善之家,福德增多,自然会处处顺利,积不善之家,福德减少,自然做什么事都不顺。说到这里有人会问,那么现代有很多坏人命很长和有钱,好人却相反是怎么回事呢,那是和前世所做福德多少有关系,况且外人眼见的风光也未必风光(徐、周、令这几位就是个例子)。还有易经里的“厚德载物、德不配位必有灾殃”都是有因果规律在里面,比如一个人德行道德不够,而强行拥有太多的财富地位,那么早晚当自己的福报享光,灾祸就会立刻来临,无论是古代现代,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有些人富不过三代,而有些则是传承数百年而不衰的大家族,仔细分析,他们在德行和社会责任承担上的表现有很大的不同。而一个人德行足够(厚德载物),即使暂时会苦其心志安受贫穷,也早晚会发达,或者其后代发达。   至于坛经,它是六祖慧能大师开悟后所讲的,它讲的道理和易经道德经一样,只不过更高。   学国学,当用古法来学,才能学到其中真实智慧。否则用现代方法学到的只能是知识。

  • 《圣经》、《金刚经》、《古兰经》、《道德经》、《易经》哪本最好?

      《金刚经》的般若智慧,是世界最高,最究竟的,所有的加一起,都没有超过它。

  • 为什么叫易经

      易,甲骨文是左边三点,中间一条弧线,右是半个圆圈。其意为星星、地平线和太阳。取象为昼夜交替,表示阴阳。《周易乾凿度》讲,易有三义,不易、简易、变易。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方面构成,这一点是不变的,称为不易。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只要使其达到阴阳的平衡,就会和谐永存,谓之简易。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都是阴阳相摩、相推的结果,称之为变易。   仔细读一遍《系辞传》就知道了。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出自《易经》还是《道德经》

      道德经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 易经和道德经哪个厉害?

      文无第一。两部我都看过一点,易经偏卦象,玄学。道德经需要去参悟人生的道理。两部都是伟大的瑰宝,我目前正在研读,只知道这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