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仰的人能算命吗

  • 为什么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不吃猪肉?

      在古兰经第六章一四五节中提到“血、猪肉、自死的、以及未以真主之名宰牲的,不可食。”   “你们可以吃真主所赐给你们的佳美的食品,当感谢真主,如果你们只敬拜真主,那么他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流血、猪肉,以及诵真主以外的名义宰的……你们不要信口胡诌说∶这是合法的,那是非法的,以假借真主之名而造谎,造谎者决不能成功。”(古兰经16章116节)   “有正信的人们啊!你们可以吃我赐你们的佳美的食品,当感谢真主,如果你们只敬拜真主,那么,真主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流血、猪肉,以及不念真主之名所宰杀的……。”(古兰经2章172——173节)   以上几段古兰经的章节中,已明确的昭训了穆斯林,猪肉是禁食的。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在距耶酥六百多年后,奉安拉之名开始传播伊斯兰,安拉下降的《古兰经》涉及到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禁猪乃属于继承以往先知、经典的一条饮食方面的规定,而非伊斯兰的全部内容或根本信仰。往上追溯五千多年,综观各宗教及文化,穆斯林为何普遍厌猪、禁猪呢?拟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1、猪貌丑、怪异,性贪婪、愚笨。世界各民族语言在形容人貌丑、懒散、愚笨等方面都用“猪”字形容。就连我们周围的有些人,在说某个人太笨的时候,也都开玩笑似的说“某某人太\猪\了。”   2、猪喜污秽。其生活区域肮脏不堪,食用的饲料也是污秽的,难与食草类动物相比。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猪一旦饿极了,连亲生猪崽也照食不误。一般的动物,即便是小鸟也会与饲养它的人建立某种感情,义犬救主等动物助人的故事广为人知,但猪却有时连饲养它的人家的婴孩也有拱死吃掉的现象,它的性格,就连狼和老虎等凶暴的动物都难以相比。   3、还有,猪的脖子上只有一根筋,既不能看到天,也不能回头,穆斯林们是讲究回心转意的,而猪的这一特性和穆斯林们的这一生活习惯背道而驰,这也是穆斯林们不吃猪肉的一个原因。   4、乱伦交配。幼猪一旦到发情期,有的会同生养他的母(公)猪交配,繁衍后代无上下、尊幼之分,在一般动物中也鲜有此事。   事实上对穆斯林而言,不仅不养猪、不食其肉,还要在生活习性方面杜绝污秽、肮脏、贪婪、懒散、愚蠢等猪及其与之相似的动物所具有的恶习,象以上这些恶习,《古兰经》无一不加谴责,其它社会文明也同样唾弃,不吃也就意味着远离它所具有的恶习。这也就是为什么穆斯林同样也不吃凶禽猛兽等怪异、贪婪、残忍动物的原因。穆斯林可以食用的标准就是“佳美”,正所谓“貌俊、性温、洁净”可食,“貌异、性恶、污秽”不食。   对于穆斯林而言,不吃猪肉首先一点便是信奉《古兰经》的教导,我们所作的解释也只可能揭示部分奥妙,医学研究所阐述的一些有关猪不宜食用的研究成果,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相关论述也只能是一部分证明。总之一点,安拉规定的戒律其中无不蕴涵着深刻的导人于正道、有益于人类生活的哲理。凡追随安拉的引导去生活的人必享纯洁、幸福的人生,即使在饮食生活方面也应当按安拉的教导去做,慎重对待,不可随便。   在《古兰经》中说:“信仰安拉的人,凡行善事,无论男女,我必使他们过纯洁的生活。“

  • 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为什么忌讳猪?

      伊斯兰教教徒忌讳猪的原因:   1、猪身上带有许多的疾病   伊斯兰教创立之前,在阿拉伯半岛就已经有禁食猪肉的习俗,因为阿拉伯半岛气候炎热,且多为沙漠,不利于猪的生长和发展,猪的传染病很多。猪,生活习性肮脏,生理对疾病的抵抗力弱,体内携带的对人有害的寄生虫、病菌和病毒比任何动物都多。   医学家列举了至少70种人类容易受到猪肉传染的疾病。如绦虫,可以长期在人体内生存和繁殖,钻进肠胃、肝脏和大脑,致人于死地。猪身上的这些病源,绝不是改善猪圈卫生管理或者对猪肉高温加热或消毒能解除的,这是现代医学、病毒学证明的事实。   所以当时阿拉伯半岛上的闪米特人以牧羊、驼为主,不养猪。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为了消除频繁的战争,促进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统一,顺应了当时阿拉伯地区禁食猪肉的习惯。   2、认为猪不是一种圣洁的食物   犹太教创立后,为了适应当时阿拉伯地区禁养猪的习俗,把禁食猪肉当作戒律写进圣经《旧约全书》中的《未利篇》。伊斯兰教吸收了犹太教《旧约全书》中有关禁食猪肉的戒律,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善,列入《古兰经》中,先后四次反复强调。   如《古兰经》第三章一百七十二节中指出:“他(指安拉)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古兰经》在强调禁食猪肉的时候,也说明了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活命适当吃一点,真主是宽恕的。   

  • 算命说我应该有信仰啥意思

      应该是看出了您命中带有宗教方面的信息,我也带的有,很奇怪,自然而然的就会去接触而升起信仰,而有时觉得有些东西似曾相识的感觉。应该是宿舍是因缘吧。

  • 壮族多信仰什么教

      壮族的宗教多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建立了寺庙。1858年以后,天主教传入,1862年基督教教传入,但都未传开。各家都有神龛,敬奉祖先。近现代以来,部分壮族地区又有天主教和新教的传入。  壮族本民族宗教则以摩教(MOZ)(壮族巫教)主要的信仰,摩教(MOZ)带有浓重的佛、道二教,特别是道教相融合为其特点。 此外,神灵崇拜 民间崇拜的神灵多而杂,有自然神、社会神、守护神等等,崇拜仪式也随诸神的功能而不同。  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其功绩主要是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制定伦理等。"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布洛陀的"布"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称,"洛"是知道、知晓的意思,"陀"是很多、很会创造的意思,"布洛陀"就是指"山里的头人"、"山里的老人"或 "无事不知晓的老人"等意思。 布洛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布洛陀经诗》是摩教(MOZ)(壮族巫教)的经文,它唱诵壮族祖神布洛陀创造天地万物,规范人间伦理道德,启迪人们祈祷还愿消灾祛邪,追求幸福生活。这部经诗贯穿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意识。《布洛陀经诗》各篇都可以独立成篇。因其相当多的内容是创造天地万物的,可以说是壮族的创世史诗;因其唱词是民歌,又是在祭祀时喃唱的,故又可以说是壮族宗教文学。  《布洛陀》以诗的语言和形式,生动描述了布洛陀造天、造地、造太阳、造日月星辰、造火、造谷米、造牛等的"造化"过程,告诉人们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各种农作物和牲畜的来历,以及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等。这部史诗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壮族祖先布洛陀这个半神半人的祖先创造人类自然的伟大功绩,全诗长达万行,自古以来以口头方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红水河流域和云南文山一带传承。  大约从明代起,在口头传唱的同时,《布洛陀》也以古壮字书写的形式保存下来,其中有一部分变成壮族民间麽教的经文。《布洛陀经诗》原手抄本全部是用古壮字书写,诗是壮族民歌五言体、押韵。在内容上,融壮族的神话、宗教、伦理、民俗为一体,思想深奥、字义艰涩;在形式上,由于千百年来的传唱加工,语言精炼工整,有韵律,朗朗上口,其中保留了好多古壮语、宗教语,为当今所无。  《布洛陀经诗》的内容从性质上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创世神话、伦理道德、宗教禁忌。它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布洛陀》的内容包括布洛陀创造天地、造人、造万物、造土皇帝、造文字历书和造伦理道德六个方面,反映了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走向农耕时代的历史,以及壮族先民氏族部落社会的情况。  根据已整理的版本,全诗分为四个部分,共十九章。第一部分是开头歌,包括第一章礼貌、第二章回答歌、第三章石蛋歌。第二部分是创造歌,包括第四章初造天地、第五章造人、第六章造太阳、第七章造火、第八章造米、第九章造牛。第三部分是治理歌,包括第十章再造天地,第十一章分姓氏等。  此外,壮族民间经常见得信仰还有:  ①花婆神。据说是布洛陀的妻子,有壮族地区则认为是布洛陀的母亲。专管生育儿女的女神,又称“花王圣母”。壮族认为儿女是花婆庭院里的花朵,枯荣全凭花婆主宰。婴儿出生,即在床头铺上纸花,逢年过节由母亲领孩子另祭花婆。孩子有病,也要祭请花婆保佑。 在南壮族地区的壮族,人们更崇拜花婆神。  ②土地公。壮族认为土地公是一方之主,主管一方水旱虫灾及人畜瘟疫的神灵。因此,村村设......余下全文>>

  • 信仰佛教有哪些敬忌

      作者:圣严法师 著   摘自:学佛群疑   民间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   但那并不是正信的佛教,却被误认为是佛教的禁忌。   如香炉里面残余的香棒,不可以每天清理   ,结果弄成脏乱和容易引起燃烧的危险。   其实,我们寺院每一尊佛前的每一个香炉,   在每天的清晨都必须清理收拾,   经常保持像第一次烧过香的香炉一样清洁。   在家的女信徒,在生理期间,不敢进入寺院礼拜,   甚至不敢到佛前上香、诵经、打坐、念佛,其实这是低级鬼神的禁忌。   因为鬼神怕见血污,所以,容易见血发嗔。   鬼神嗜血食,见血起贪,可是生理的经血,不是鲜血,   因此而有被侮辱和作弄的反应;所以,生理期的女性,   进入神鬼的宗祠、庙宇、殿堂,可能引起不良的后果。   至于佛教的沙弥尼、比丘尼,以及近住优婆夷,都是生活于寺院,   每天与经像、法物为伴的女性修行人,从未由于生理期间,发生所谓冲克的问题而带来灾难的。   在家供佛,设立佛坛,通常都先请人为佛菩萨圣像开光,   同时要选择日期,勘定方位,这也是属于民间信仰或民间风俗的一种。   以入乡随俗的观点而言,这无可厚非;   开光表示慎重,择定日期和方位,表示祈求吉祥。   但是从佛教的观点而言,诸佛菩萨无处不在,无处不应,   一切方位有十方诸佛、十方三宝、护法龙天,   当然没有民间信仰中所想像的那些问题   ,只要自己认为是最尊贵的位子,   以最虔敬的心情和最适当的时间来为佛像安位就好。   有人认为某些经咒,在家人不可念,或者某一时辰不可以念某些经咒。   其实,凡是经咒都要以恭敬心,于清净处来持诵,   最好先洗手、漱口,并在佛前焚香、礼拜;   但没有一定说在家人不可以念什么经或持什么咒,   除了密宗的特定法门之外。   家里有人信佛,但也有人信神,是否可将不同的神佛在同案供奉?   这应该没有问题,佛在中间,菩萨供在两边,   诸神供于菩萨的外侧,做为三宝的外护   ,也让诸神亲近三宝,修学佛法,种成佛因。   如果取得家人的同意,在改信佛教之后,   可对原有的神像焚香、供养、祷告,然后收藏起来,   以免供的偶像太多,形成杂乱。   香灰及损坏的经像、法物,有许多人不知道如何处理,甚至于送到寺院。   其实,只要选择清净的空地和焚化的容器,   用火焚化之后,埋入地下即可。   若是金属制品,则收藏起来,过了若干时日,   就可做为古董或破旧物处理。   佛前鲜花、水果、食物、茶水等供品,属于消耗品,必须每日更换;   如果尚是可用可食,应该移作他用,或是家人食用,不得抛弃;   如果腐烂、败坏,则做垃圾处理。   至于供品的单数或双数,没有限制,以对称的美观而言是双数,   如限于物力、财力、位置及场地的关系,单数也没什么不可   。至于品类,质料是以各人的财力可能负担的范围为原则,   不敷衍也不铺张。   在家修行的时间,以早上、晚上为宜,身心清净轻松,才能专注、虔诚;   如果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当然也可以选定不同的时间   。最好卧室不设佛像,床上不要打坐、拜佛、诵经;   如果只有一间房子,最好平常将佛像用布遮盖,   礼拜之时,要把床铺整理整齐、清洁,再揭开佛像;   如果除了床铺没有任何位置,   坐在床上,也可以做为修行场所。   总之,是以恭敬、清净心来做到肃穆、庄严的程度为原则。   皈依三宝之后,对于其他宗教,以及民间信仰的寺庙、道场,不得再受皈依,但仍予以尊敬;若进入教堂、寺庙、神坛,当以鞠躬合掌问讯为礼。不得作为信仰的物件,但还是可以作为友谊的联系;在对于佛法未有确实的认识之前,不可以阅读外道的书刊,否则会造成方向的误导。

  • 勇士的信仰巨蟹座怎莫打?

      改攻击打,2秒钟,OK

  • 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除了不能吃大肉,还有什么禁忌?

      回族的饮食习惯   禁食血液:回族饮食禁忌之一。伊斯兰教视动物倾流出来的血液为污秽不洁之物,并在《古兰经》中明载禁食。故回民屠宰行可做血肠出售,但不自食。   禁食猪肉:回回等信仰伊斯兰教诸民族的饮食禁忌之一。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传布伊斯兰教时,把禁食猪肉作为教规,视猪肉为污秽不洁之物。《古兰经》中,有禁食猪肉的经文,称为哈拉目(阿拉伯语,意为禁忌)。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后,这一禁食习俗同时传人。   禁食自死物:回族饮食禁忌之一。伊斯兰教视自死物为不洁之物,故禁食。   禁食非反刍畜:回族饮食禁忌之一。回族禁食驴、马、骡等非反刍动物的肉,也禁食食肉类动物如猫、狗的肉。   禁食猛禽猛兽:回族饮食禁忌之一。伊斯兰教不仅视猛禽猛兽及怪兽怪鱼为不洁之物,而且认为其性凶残、暴戾、性恶,人如食后会移性,故严格禁止。   回族食清真食品,因伊斯兰教在我国历史亦称清真教,故名。通常除清真菜系外,主要指清真蛋糕,月饼,饼干,芝麻酥饼,夹心面包,清真牛、羊、鸡、兔、鱼肉罐头,肉干以及豆制品,奶制品,糖果及面食等。传统面点如油香、麻花、干粮馍、糖酥馍、锅盔、馄馍、千层饼等,以炸、烙、烤、蒸见长,具有咸甜酥脆软、色泽分明等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宁夏各种清真食品已达200余种。   凡回族饮食摊点、饭馆、茶馆等店铺门口都挂清真牌。有木制和玻璃的两种。长约0.5米,宽约0.3米,四角写有“清真回回”,正中绘有汤瓶壶和盖碗盅子,牌子上或下端书有阿拉伯短文,其意为:这里是穆斯林的食品。有的在店前屋檐下挂着蓝色横幅,书写阿汉两种文字,以表示清真。   谷粉食品   最普遍的是面类,其种类很多(如冷面、汤面、炒面、浇汁面、肉末面、细面、豆淀粉面)。此外,还有饺子、馄饨馒头、羊肉包子等。在米食方面,新疆的回民同维吾尔族一样制作抓饭,而内地的回民没有这样的饮食习惯他们一般是同汉族一样吃米饭,或是把米煮成粥。在肉的烹调方法上,据说回族一般是把羊肉与各种蔬菜搭配在一起,制作成各种副食的炒菜。这些炒菜除不使用猪肉以外,在其它方面与汉族的菜肴几乎没在差别。在鱼类方面,回教的教义中规定禁食无鳞的鱼,而内陆河和湖中捕获的鲤鱼、鲫鱼、草鱼等淡水鱼类则是回民餐桌上常见的菜肴。   回族宴席   回族宴席--先上四至八道干果碟子,再上八盘或十、十三、十五盘热菜,且有不同的名称,如十五月儿圆等。回族宴席以肉为主,讲究实惠。吃宴席

  • 和尚命的人适合算命吗

      我来真实的告诉你吧,在佛教界是严禁算命卜卦的,为什么呢?不是因为和尚算不准,而是因为佛家的本义是出家离世后,什么功名利禄都抛下的,没有任何执着,甚至是生死都没有留恋和畏惧,这样的精神下你算命是在追求什么呢?想了解在世间的命运发展还是想找点方法改变下自己的命运呢?因此真正出家的和尚是无心算命的?大部分算命也都来字道家。。。。现在明白了吧!我知道有个道家祖传的老师傅,上海的金算子大师,是祖传几代了,算命特别准的,可以化解与调理,尤其婚姻财运风水,你可可去看下,人很好没有架子,可在线预测或电话测不见面就知道你长相和事情了。

  • 当年帮黄家驹算命的人是谁

      欧阳辉!堪称面相大事!现已故,我记得于2008年左右病逝的吧!

  • 印度尼西亚为什么有很多人信仰伊斯兰教

      摩大柯著,〈1511年前伊斯兰教在印度尼西亚的传播〉   印尼人口中穆斯林占88﹪,及1.6亿左右,他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1511年之前伊斯兰教再印尼的传播经历了三个时期。   酝酿时期:公元7世纪下半至13世纪末,印尼群岛与伊斯兰教发生了初步的接触,伊斯兰教开始传入。   公元7世纪时,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飞的大帝国。与此同时,东方也出现了强盛的大唐帝国。东西两大帝国的兴起,使东西海上贸易呈现一片繁荣,阿拉伯商船经由麻六甲海峡抵达中国,而阿拉伯商人的东来,伊斯兰教也沿著当时的国际贸易路线,来到了印尼群岛的西部。   在13世纪末之前,印尼与伊斯兰教已经有了长达数世纪的接触,伊斯兰教势力已经抵达印尼群岛,但是尚未在印尼社会立足,除了在某些国际贸易港口建立了外国穆斯林的社区外,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的改教运动。而伊斯兰教传播缓慢的原因是:   阿拉伯帝国早期的东方贸易是以中国为主要对象,由於季风的关系,穆斯林商人在此建立了一些居留区,但只是在这里短暂逗留,就继续前往中国。他们与印尼当地人民彼此隔绝,没有把传播宗教与商业结合起来,也没有在此进行传教活动。   公元7世纪下半期,在苏门达腊以巨港为中心,兴起了佛教王国室利佛逝,对伊斯兰教的传入构成严重的障碍。在印尼其他地区,由於印度文化的影响,婆罗门教和佛教的流传已达一千多年之久,在印尼社会中的势力十分强大,伊斯兰教传入後,遭到婆罗门教和佛教强有力的抵制。   发展时期:从13世纪末到14世纪末,伊斯兰教在苏门达腊立足,建立政权,并以此为桥头堡向印尼社会渗透。   公元1095-1291年的十字军东征,刺激了西欧对东方奢侈品,尤其是对香料的需求。盛产香料的印尼群岛因此深深地卷入了当时的国际贸易网路之中,成为东方商品的重要来源。穆斯林商人不再航行到中国,而是再印尼群岛各个港口建立贸易据点,结交当地统治者,劝说其皈依伊斯兰教,并与当地人民贸易、通婚、传播伊斯兰教。   其次,印度西北海岸的古吉拉特兴起,发展成为东西海上贸易最重要的转运中心。1297年,古吉拉特建立了穆斯林政权。由於古吉拉特与印尼之间存在著密切的商业关系,古吉拉特穆斯林商人频繁地来到印尼港口,他们属於苏菲教派。他们善於将苏菲教派神秘主义与印尼当地神秘主义传统相结合,对伊斯兰教做了折衷的解释,使之适合於印尼的国情,容易被人民接受。   第三,13世纪下半期,佛教王国室利佛逝已经衰弱,虽然1293年再爪哇又出现新的信奉印度教的满者伯夷帝国,但是直到1331年,满者伯夷长期陷入内乱,使伊斯兰教得以在印尼群岛建立政权。   随著东西海上贸易的扩展和室利佛逝的衰弱,苏门达腊西北沿海地区统治者的政治和经济力量迅速增长,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他们要求摆脱室利佛逝的控制,建立独立国家,与东西方各国发展政治与商业交流,改宗伊斯兰教就适应了他们的需要。从经济上来说:可以吸引大批的穆斯林商人到他们的港口贸易;从政治上来说:一个是波斯传统的王权。苏门达腊沿海统治者改奉伊斯兰教之後,采用Sultan(神的化身)的王号,显然要比原先的梵文王号Raja(神创造的人)更具权威,有利於提高王权。另一个特点是苏菲教派的神秘主义,他很容易与马来人的神秘主义相融合。   13世纪末伊斯兰教已经在苏门达腊西北立足,虽然这时苏门达腊改信伊斯兰教还仅仅是开始,但是发展   很迅速,其结果导致印尼史上第一个穆斯林国家须文答喇-巴塞苏丹国的诞生。须文答喇-巴塞苏丹国的建立   使伊斯兰教在印尼获得一个桥头堡,伊斯兰教从这里开始渗入印尼社会。   在爪哇,伊斯兰教也渗入当地社会,一些爪哇商人前往苏门达腊从事贸易,在那里成为穆斯林,回来时就把伊斯兰教带入爪哇。且东南亚大多数港口的港务长都改奉了伊斯兰教,通过他们,伊斯兰教进入了宫廷,并由港务长的亲属将穆斯林学者引入宫廷,伊斯兰教对满者伯夷宫廷的影响日益扩大,一些贵族、官员因而皈依了伊斯兰教。   总之,从13世纪末到14世纪,伊斯兰教在引尼的传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伊斯兰教并没有席卷印尼群岛,除了苏门达腊西北沿海地区之外,伊斯兰教主要市在统治阶层中传播,并未发生人民群众大量改教的现象。   高潮时期:15世纪至16世纪初,伊斯兰教在印尼各地广泛传播,成为印尼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首先,1401-1406年,满者伯夷爆发争夺王位的内战,各属地趁机要求独立,尤其是爪哇,经济和政治的独立也要求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因而转向伊斯兰教,宗教那时再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成为一种新的力量。   其次,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1403年明成祖致力於恢复、发展与海外诸国的友好关系,特别致力於扩大与西洋贸易大国古里、呼鲁模斯等伊斯兰教国家发展贸易,为此派遣郑和下西洋,擒捉陈祖义和亚烈苦奈尔,扫除海上交通的障碍,重建东南亚和南亚的和平局面。   第三,为了利用伊斯兰教作为反对奉行佛教的暹罗的政治武器,并且给予马六甲帝国一种内聚力,马六甲国王皈依了伊斯兰教,接著贵族们也都奉行了清真教门,其余的人民也都奉王命学他们的榜样。随著马六甲的领土扩张和贸易的发展,他成为当时东南亚伊斯兰教传播的中心,对於伊斯兰教在印尼的传播给予新的刺激。   伊斯兰教国家的形成过程有两种类型。一是穆斯林透过和平的或暴力的方式首先使统治集团伊斯兰化,进而使整个国家伊斯兰化,马六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这种类型的国家中,改教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原来的统治者在伊斯兰教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另一种类型是伊斯兰教的传播导致新国家的产生,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爪哇。由於贸易的关系,使得穆斯林商人在此聚集居住,并在此建立清真寺传播回教,一些爪哇贵族纷纷皈依了伊斯兰教,势力日益发展,终於夺取地方政权。   综上述所论,到16世纪初,除了苏拉威西之外,伊斯兰教在印尼各主要岛屿都取得了广泛的传播,成为印尼占统治地位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