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十二生肖

  •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四大民间故事,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就是《二十四孝》,不但历代图书一再出版,戏曲、图画、雕塑、刻石等等当时历史上能用的艺术表现形式,几乎都描述。   述如下:   1、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5、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7、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余下全文>>

  • 今年是牛年,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十二生肖有什么说法

      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结果老鼠忘了,猫就错过日期,从此猫见老鼠就寻仇。原本推牛为首,结果老鼠偷偷爬上牛背占先机,鼠排第一,牛为第二。虎和龙不服气,被封为山神和海神,排在鼠和牛的后面。这下兔子又不服,要和龙赛跑,兔子又跑到龙前面。狗又不乐意,一气之下咬伤兔子,被罚到了倒数第一。蛇、马、羊、猴、鸡之间还经过一番较量,到最后,猪又跑来,狗又成倒数第二了。   上述传说还解释生肖为何无猫。其实,远古中国并没有猫,家猫的故乡在非洲苏丹,后来传入埃及,由埃及传到中国,其时生肖早已形成。   这个传说故事,远不是对问题的科学解释,反映了人们解释十二生肖的愿望。

  • 十二生肖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吗,怎么好像日本也在用?

      啊,我想起来了。日本和韩国之类的做过中国的附属国,然后中国有很多的东西都传了过去。所以你就不难发现日本有不少文字都有汉字的踪影。像日本的龙,也是中国传过去的,以前就是个什么大蛇,连脚都没有......不过你肯定不难发现,别的东亚国家的龙都是3-4的爪子的,中国的却不难发现有5个爪子的。这可是另一个有力的证据。中国传统都是以人为本的,不论什么动物都以人形最为高贵。像龙的始祖祖龙,长得就是一张人脸(有点跑题了..不过也能说明一下中国文化与别国文化)。虽然我们老说自己是龙的传人,但其实从心里还是认为人比龙高一等的。在以前还有什么养龙的和吃龙的,连皇帝也吃(我去.连自己的祖先都吃么...虽然可能只是鳄鱼肉.)既然别的国家作为附属国的话,就肯定不能和中国同起同坐啦。。所以日漫许都的龙都是3的爪子的

  • 中国的胜利代表着其中十二生肖哪个

      龙,因为中国的代表就是龙,中华儿女,华夏子孙,炎帝黄帝,代表标志就是龙。

  • 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心得体会 3000字左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在其久远博大之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若   由著述载籍而论,经史子集、万亿卷帙,概以"三玄"(《周易》、《老子》、《庄子》)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诗经》   、《尚书》、《礼记》、《春秋》)为其渊薮;如由学术统绪而言,三教九流、百家争   鸣,则以儒、道二家为其归致。东晋以后,历南北朝隋唐,由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逐步   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释氏之典籍〔1〕与统绪因而也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有机   组成部分。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相辅相成,构成了唐宋以降中国文化的基本格   局。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南宋孝宗皇帝语,转引自元刘谧著《三教   平心论》),明白地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基本结构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点之一是:观念上的"和而不同"〔2〕和实践中的整体会通。具体   地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儒、释、道三家,还是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   学,虽有其各自不同的探究领域、表述方法和理论特征,然却又都是互相渗透,互相吸收   ,"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难分难析。这也就是说,人们既需要分析地研究三家、三科、三学各自的特点,更   需要会通地把握三家、三科、三学的共同精神。此外,如果说儒、释、道三家,文、史、   哲三科,天、地、人三学等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整体,那么对于这个文化整体   来讲,其中的任何一家   、一科、一学都是不可或缺的,否则这一文化整体的特性将发生变异,或者说它已不再是   原来那个文化整体了;而对于其中的每一家、每一科、每一学来讲,则都是这一文化整体   中的一家、一科、一学,且每一家、每一科、每一学又都体现着这一文化整体的整体特性   。唯其如是,对于中国   传统文化的研究,不管是研究那一家、那一科、那一学,我认为,首先是要把握住中国传   统文化的整体精神之所在,否则将难入其堂奥,难得其精义。   一   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从整体上来把握的话,那么人文精神可说是它的最主要和最鲜明的   特征。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与现在所谓的"人文主义"或"   人本主义"等概念不完全相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彖传》   。"贲卦彖传"曰: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   化成天下。"〔3〕   魏王弼对此解释说:   "刚柔交错而成文焉,天之文也;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文也。观天之文,则   时变可知也;观人之文,则化成可为也。"〔4〕   唐孔颖达补充解释说: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者,言圣人当观视天文,刚柔交错,相饰成文,以察四时变化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   下也。"〔5〕   宋程颐的解释则是:   "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   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   乃圣人用贲之道也。"〔6〕     由以上各家的解释可见,"人文&......余下全文>>

  • 十二生肖哪个是中国古城代表

      应该是龙吧.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 为什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狗的地位很低?

      好问题。人低啊。狗眼看人低。看不上狗的,都被看低了!

  •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是《易经》,还是《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   按照词条河图洛书的说法,文王观河图洛书而演八卦,因此河图洛书在前,易经在后。

  • 中国十二生肖从哪里来的,又有什么传说呢?

      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湖北出土的上千枝竹简,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   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关,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殷商时期发明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与记载数目的文字,后来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称为天干,并使之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计年、月、日、时。   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想法。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以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   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首先出现于记时。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十二生肖。   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   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   凌晨三点至五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清晨五点至七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   早晨七点至九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上午九点至十一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作“巳蛇”。   中午十一点至一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   午后一点至三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下午三点至五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为“申猴”。   下午五点至七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   傍晚七点至九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为“戌狗”。   夜间九点至十一点,属亥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于是称作“亥猪”。   就这样,一天的时辰和动物搭配就排列了下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后来人们把这种纪时法用于纪年,就出现了十二生肖。     中国生肖源于古人以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纪年,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以动物纪年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如《事物纪原》载:"黄帝立子丑十二辰以名月,又以十二命兽属之。"1997年考古人员在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中发掘了一批记有《日书》的竹简,记载了秦国先择吉凶日子以便行事的内容,其中有十二生肖的详述,但同今天的生肖兽的种类有些不同。     郭沫若先生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一文中据《陶斋·卷四·新莽嘉量铭文》认为,十二生肖始见于东汉,但非创于王充,亦不始于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巳,火也,其禽蛇也。"《言毒篇》:"辰为龙,巳为蛇,"《四讳篇》注:"子之禽鼠,卯之兽兔,"可见十二生肖在战国后期已流行。《唐书》:&......余下全文>>

  • 请问中国传统文化还保留了多少

      保留的挺多的其实 这是潜移默化的 不是你破坏了就没了 只不过现在国人包括政府都没有好好宣传利用 或者说是国家的教育制度的关系吧 要想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不去一些地方走走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