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命运与青年的联系

  • 春望中表明请人将国家命运与个人遭遇联系在一起的诗句

      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日,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答案:表明诗人将国家命运与个人遭遇联系在一起的诗句“烽火连三日,家书抵万金。”

  • 杜甫在哪首诗中对比了自己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的状态,感慨自己晚年悲惨的境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杜甫的壮游吧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这是对比,全诗请百度。

  • 登高中作者将自己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句子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望采纳!

  • 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诗句有哪些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求作文,<<中国文人情怀与国家命运》

      中国是一位理智的巨人,因此我们有了悠久的历史和光明的未来;中国是一位略带偏激的文人,因此我们总可以在中国历史的角落里找到一些被人有意或无意遗忘的东西,让后人一次次的评论。   有人说这是一种悲哀,是的,说着话的一定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文人,他热情,猛烈,有着几分怀才不遇的感慨;有人说这是一种魅力,因为这样,中国才显得与众不同,才配得起“包罗万象”这样的成语,说这话的人也应该是一个文人,他聪明,机警,有着几分把酒临风的得意。   在中国做文人是一件辛苦的事,他们必不可少,但永远不会是高贵一族;他们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主流,但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是主导。真正高贵的主导者往往轻蔑地称之为“家伙”。“中国的社会里永远都不缺少泼冷水或唱高调的家伙”,既然是被称为“家伙”,可见这并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这无疑是中国社会的特点,也有几分鲁迅所说的“民族劣根”。   中国人喜欢歌功颂德,喜欢歌舞升平。中国的文人得意时自诩为“国之精华”,失意时的逃避也粉饰为“寄情山水”。他们是中国群体中最幸运也最委屈的人,这也应该是余秋雨笔下文人“自卫和自慰”的原因。   中国的文坛从不寂寞,即使是文人们被统治者仇视时,也能留下一些故事让后人传说。前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后有乾隆帝的文字狱。那些坑中的遗灰已冷,被拖出的尸体已化为黄土,人们只能在记忆中思考……当然,中国文人也有过快乐的记忆。宋朝时的士大夫们都是出色的文人,他们的文章不但有着深邃的思想,也拥有着华丽的辞藻;他们即使在一株花草前低吟时也兼顾着一颗富有哲理的心。这是文人最快乐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坛最流光溢彩的时代,中国的文化在那个时候达到了顶峰。   可当我们仔细回望那段历史时,是不是有一股悲哀的凉意从脚底窜起――如果宋朝的那群文人不是出身优渥的官宦人家,如果宋朝的那群文人不是为了仕途而致力于文,那么那个时代还会让后世的文人有一种快乐的怀念吗?华丽的辞藻是为了衬托深邃思想的,清丽诗篇是为了思考仕途疑惑的。后世留下“唐诗重情,宋诗重理”的感叹时,我们是应该得意于前人创作的逐步成熟,还是悲哀于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中国的文人似乎永远也逃不出政治的桎梏,一半是社会的的现实,一半是文人的自愿。没有人会舍弃功名利禄,连出身草莽的西楚霸王也懂得“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的道理,更何况是饱读圣贤书的文人呢?中国的儒学讲究的是积极入世,“达则兼济天下”,文人对于政治和社会的这种态度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也无权批判。   有人说,中国的文坛里也有只寄情山水的人物,也有只羡慕闲云野鹤的文人,单单一个林和靖,就足有隐逸的风骨了。聪明的文人听到这话多半是会微笑的,且不论余秋雨先生早已回驳过这种自欺欺人的想法,单单看到人们都晓得这位姓林的先生,就知道他还是没有逃开“功名利禄”的一个“名”字,只不过是晚些许年罢了。我有时真的很想知道林先生对于他后世留名的想法,也不知他是否还可以心无二物的调弄素琴。   坦白的说,中国的文人大都是不够坦白的,张爱玲是个例外。“出名要趁早。”这是张说的,她的坦白可见一般,作为文人,更是难得。可正是这个敢于承认自己从小就自认为是“天才”的女人,她的写作才华却从未得到过“文人们”的认可,以至于在后世的眼中她只是一个高级“琼瑶”。这是文人的失误,还是文人的妒忌?没有一个文人象张那样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寂静;能让自己的作品被人称赞的文人很多,但能让自己也如此传奇的文人似乎都躲不过被张的光芒掩盖的结局――只要他想和张比。文人自古就相轻,这是文人的可爱之处,也是文人的可笑之源。   文人,尤其是中国的文人,如果是为了生存而弄文的话,这样的文人是最不幸的,但无疑也是最才华横溢的。这样的文人,外国有克拉赫伯,中国有古龙。但古龙似乎更不幸,因为克拉赫伯被公认为伟大的小说家,而古龙只是一个通俗作家。他不是通俗大师,金庸是,因为古龙弄文是为了生存,而金庸不需要。古龙迷们感到痛心吗?没关系,古龙已经为自己的可悲苦笑过了。斯人已逝,只留下楚留香,谢晓风,西门吹雪等名字延续弄文生存的文人的光彩。“中国如今的文坛已经市场化了。”这是中国文人的希望,还是更深一次的泥足深陷?韩寒许久没了消息,那个自诩为天才也被世人公认为天才的少年已被人忘记了名字,留下来的只有不断“尝试”的郭靖明和喜欢无痛呻吟的张悦然。已经找到自己风格的慕容难道只看见人生中的黑暗?余秋雨退隐了,王朔也许久没“开骂”了,如今的文坛不知是热闹还是冷清。这就是如今的中国文人吗?我们是喜是悲?   中国的文人,笑过,哭过;坚定过,彷徨过……那接下来,该做些什么?

  • 表达杜甫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忧虑的诗句

      一、表达杜甫对统治者的不满的诗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满壑?   边廷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前年渝洲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   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赤县官曹拥才杰,软裘快马当冰雪。   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   二、表达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忧虑的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国之社稷今若是,武定祸乱非公谁?   向使国不亡,焉为巨唐有。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闻道并州镇,尚书训士齐。   几时通蓟北?当日报关西。

  • 关于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命运时有联系,有时毫不相关 B

      B   本题考查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的关系。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是息息相关的。祖国命运影响个人的理想,国家的兴旺发达要靠全体人民的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

  • 全国十大风水青年策划师

      高人不是在十大上,而是在民间,woT

  • 杜牧的《赤壁》中,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的诗句是哪句?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两句的话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青年是什么到什么时间段啊

      青年一词的含义在全世界不同的社会中是不同的,而青年的定义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幻一直在变化。联合国于1985年国际青年年,首次将青年界定为15至24岁之间的人,而又无损于会员国的其它定义。从1995至2000年,世界青年人口的估计数从10.26亿增长至10.66亿,在全球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从18.1%降至17.6%。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青年占全球总人口比例预计到2050年将继续下降至13.2%。届时15至24岁的青年人总数将是11.76 亿人。绝大多数青年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就2000 年而言,占青年总人口85%的9亿青年,生活在世界发展中地区。随着更多的发达国家老龄化人口的增多,这一比例预计会进一步增加。   多少岁的人算“青年”   联合国:15-24岁的人为青年。   世界卫生组织:14-44岁的人为青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4-34岁的人为青年。   我国国家统计局:15-34岁的人为青年。   共青团:14-28岁的人为青年。   青年联合会:18-40岁的人为青年。   港、澳、台地区:10-24岁的人为青年。   也可认为,青年指满14周岁不满26周岁的任何人,其中青年与少年时期相重合的阶段为青少年   满26周岁不满30周岁的,有种说法叫做“大龄青年”,即不同于青年,也不同于中年,介于两者之间   满30周岁的为中年   从出生到满1周岁(不包括1周岁)为婴儿;从1(包括1周岁)至6周岁(不包括6周岁)为幼儿;6周岁至12周岁(不包括12周岁)为儿童;12周岁至18周岁(不包括18周岁)为少年;18周岁至40岁(不包括40周岁)为青年;40周岁至65周岁(不包括65周岁)为中年人;65周岁以上为老人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