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姻缘

  • 佛教对姻缘是如何看待的?

      随缘重德,勉强不得,若穷算计,自失道心。真能孝亲,结不结婚都是宝;果属良缘,彼此信解无疑恼。 ☆ 即心即佛,人成佛成。佛菩萨无有定相,随类化身;清末河北百姓史纯印老人在世108年反复讲“心就是佛,佛就是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远离名利,一心念佛!”;孔子曾言:丘闻西方有大圣人。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此“西方有大圣人”即指佛陀,佛陀在人则至善,在王则至明,在天称天中天,......。佛菩萨在人间皆是大善大爱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得失荣辱逆顺成败,既不着身,也不执心,如此示现成佛之路,不论盛世平世末世!近朱者朱,学佛成佛,所谓不二不共之法也。世间本因缘所幻起幻生,唯一真实的就是佛性本然,所修者仅是克服降服无始以来所积之诸多好恶习气,消业还愿,以清静复元以至能真实做到自强(平等勤学)自主(能除习气)及自足(安份不贪)自在(见道元本心)。若这样颠倒看则是:清静觉自在,复本必自足,见道能自主,不懈总自强,......。其实自觉或不自觉,人人都在“修行”,生活修行正同时,色空真妄在一起,一旦平等无分别,原来当下才真实。“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从纸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摘自《达摩宝传》

  • 佛教中如何求姻缘???

      佛阐明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因~缘俱足而来,缺一不可。但是佛法是善巧方便的,度化人的,可多拜拜观音菩萨,求心愿,心诚则灵。

  • 佛教是如何看待前生今世的姻缘

      净空法师---夫妻的关系,离不开这四种缘.佛把缘归纳为四大类,所谓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     1 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有情众生这个相聚,都是缘聚缘散,都在一个缘上。   2 如果这个缘很重,这就变成一家,家亲眷属;如果疏远一点,就变成朋友这一类的,关系就比较疏淡了。   3 我们在路上遇到一个陌生人,他跟我们点头笑笑也是缘;遇到一个陌生人,他看你不顺眼而瞪你一眼,那也是缘,那是很疏、很淡的缘。   4 人与人之间,没有缘不会聚在一起。这个缘,佛告诉我们,它有四大类,这不能细说,细说非常非常地复杂。佛把缘归纳为四大类,所谓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   5 没有这四种缘分,人不会聚集在一起,只要跟你有往来,一定是有这四种缘分。纵然相遇不相识,所谓陌生人,在这一生当中,只要与自己发生关系,必定是过去生中有这四种业缘。   6 夫妻的关系,也总离不开这四种缘。夫妻是缘,有报恩的,恩爱夫妻;有报怨的,结婚之后永远不会和睦,会给你带来家庭纠纷;有讨债的,有还债的,总是四种缘。   7 俗话常讲,“恩爱夫妻不到头”,没有到头的,终要别离,无论怎样恩爱的夫妻,命终的时候,再也不认识了,再也不会见面了。生生世世作夫妻的,那是小说家的幻想,不是事实!   8 小说里面写的“七世夫妻”,那是小说家胡造 ,他不负FA律责任,也不负因果责任。佛法说“缘聚缘散”,既有聚,哪有不散的道理?所以一定要觉悟。

  • 佛教女性取名

      妙* 妙音 净* 慧* 延*。

  • 为什么有人面善心恶 佛教

      面善乃行善之果,心恶乃行善之因,也就是说虽外形而行善可内心则都是为自己贪婪之心而行故感召面善心恶之果报(就是古人说的伪君子)。中国是出产伪君子的圣地啊。

  • 周易和佛教有关吗

      周易与佛教无关,完全不同的两个理论体系。周易是本土玄学的基础,据我所知以周易为基础的算命术无论是批八字、梅花易数、铁板神算什么的都只能算今生不能算前世。能算前世的是佛宗秘术《达摩一掌经》,但它的理论依郸与易经完全没有关系。

  • 从佛教的角度讲,给别人牵线促成姻缘,算不算行善积德

      佛教是讲因果报应的。就是你给别人牵线促成因缘,如果能让人感觉很幸福,那么这才会有相应的福报,就是你来世别人也会给你介绍一个让你很幸福的一个人。如果给人家促成不和谐的一对,那么他们对你的怨恨是会让你偿还的。所以因缘这东西没有大智慧的人一般不敢做的。过去一般都是父母才敢去做,或者一个大家族的族长,一般人怕落一辈子埋怨犯不上。切记不是善心就有好报,是真正利益了人才叫积德行善,才有好报。

  • 佛教在家怎么忏悔没有佛像

      *   善士您好,非常随喜您忏悔的功德!能在三宝之一的佛像前忏悔当然最好,有些人因为家庭环境不方便设置佛堂,所以不方便在佛前忏悔,这样没有的话也没多大关系,重点在于如何用心,认识到自己错误,并且后不再造,另外可以在电脑佛像前、经书前忏悔都是很好的。请看下文分析,阿弥陀佛!   *   首先我们要知道忏悔的原理,然后再说忏悔的方法,最后了知以后才知道有佛像没有佛像与忏悔的关系;   *   所谓的“忏悔“梵文ksama,音译为“忏摩”,省略为忏,意译为悔,合称为“忏悔”,这是字面解释,而真实意义呢?就是首先知道自己错了,第二找到方法进行对治,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以后永不再做;   *   所以忏悔的前提是知错,错在哪个地方呢?   *   从较广的角度来说《地藏经》云: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所以只要我们没有修行的境界,没有证悟起心动念都是错的。我们凡夫不遭罪是不可能的,《地藏十轮经》中说,佛陀的教法中有两种人没有所犯的罪,一种人从来也不造恶业,称为树立佛幢者;另一种人虽然造过恶业,但以惭愧心已经发露忏悔了,这叫摧毁魔幢者,此二者均可以说是行持佛法的人,也叫做勇健得清净者。(最后一句摘自索达吉堪布《略说忏罪》)   *   从我们世间角度来说我们造的身、口、意十不善业都需要去忏悔,”所谓十不善业,指身体的三种不善业——杀生、偷盗、邪淫,语言的四种不善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心的三种不善业——贪欲、嗔恚、邪见。“(引号内摘自索达吉堪布[ 2011年2月13日晚 ]于长沙开示《深埋基石 根除十恶》)     3.   忏悔的方式及原则:   *   忏悔的方式有很多,有说法忏、修法忏、事忏、理忏等,或随律经中所说而忏。具体的有念佛、拜佛、持金刚萨垛咒,持百字明,念诵三十五佛忏悔文,八十八佛忏以及行持其他善法等等,但无论哪一种形式不是主要的,学会如何用心才是重点;所以有这样一个偈颂:”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   那么怎么用心呢,这就是原则。《开示四法经》中说:“慈氏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则能映覆已作并增长的恶业,是哪四法呢?是能破坏现行、对治现行、遮止罪恶及依止力。”最后补充索达吉堪布就此四对治力的开示,请注意理解;   *   ◎四种对治

  • 佛教,道教朋友,求姻缘的经有那些叫什么

      据我所知没有专门教人如何求姻缘的经。   印光大师:"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皆是前生所作之业之所感召。若有大功德,则会过于前生所培。若有大罪过, 则便不及前生所培。是以要认真修持,以转前业也。汝欲得有学问,有才能,有德气之好丈夫,或恐汝前生未培到这个福,则便不能满汝痴心。楞严经谓,念观世音菩萨者,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妻于菩萨,谓求菩萨加被,得其贤慧福德之妻。汝求夫亦然。极力念观世音菩萨,当能满汝所愿。"

  • 在佛教里面有哪些忌讳?

      佛教有三大罪:贪嗔痴,要练三德:戒定慧,也就是戒贪、定嗔、慧痴,只要不违反这些,都没有忌讳。   比如为贪口欲而杀生食肉、贪色欲而邪淫、贪财欲而偷盗这些就是贪,就要戒,要忌。   而那些痴迷于游戏、痴恋于人于物的就是痴,要学会智慧的去看待事物和人。   还有那些嗔于口舌是非之人,更是要增加定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