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风俗

  • 本地人传统节日的风俗

      农历春节:全家团圆的日子   情人节:效仿西方情人过的节日   妇女节:劳动妇女过的节日   植树节:环保,到山上植树的节日   清明节:祭奠家中死去的亲人、扫墓的节日   母亲节:给伟大的母亲过的节日   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古代祭奠诗人屈原的节日   儿童节:10岁以下儿童过的节日   七夕情人节: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古代是为了纪念牛郎与织女的节日   教师节:辛勤的园丁的节日   国庆节:全国上下举国欢庆的节日   中秋节:十五月儿圆,月圆,人也团圆,赏月的节日   重阳节:爬山的节日   圣诞节:效仿西方过的节日   元旦:新的一年的第一天   腊八节:吃腊八饭,腊梅开的节日

  • 西双版纳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西双版纳民俗风情:云南西双版纳有我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傣族人民世代居住在版纳,由于临近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小乘佛教在这里深入人心,处处可见充满东南亚风情的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基诺族的禁忌:基诺族有许多不成文的禁忌,如:煮麂子头时须在妇女睡觉后进行,产妇不能吃用铜、铁锅做。的饭哈尼族风俗禁忌:在哈尼山寨,有亲朋好友或宾客来访,家里大小主人会主动出门热情相迎,并帮助客人取下挎包等东西。彝族风俗禁忌:忌在众人面前说脏话;彝族家有病人时忌说死伤之类的话。   忌说“杀年猪”,而要说“抓年猪”或“拿年猪”傣族习俗,不准摸小和尚的头:和尚在寺院修身时,不准与女人谈笑,不准外人抚摸小和尚的头,若被外人(特别是女性)摸过头,被视为仇人。"小和尚修身时间一切作废,必须从头开始。所以,外来游客,若到寺院参观千万记住此习俗。

  • 贵州有哪些风俗、传统节日?

      2月   都匀剑江旅游欢乐节   活动地点:市区   活动内容:大型水陆灯展、系列文体活动、龙狮争霸赛、布依族婚礼表演等   主办单位:都匀市委、市政府     荔波梅花节   活动地点:洞塘乡   活动内容:赏万亩野生梅花   主办单位:省旅游局、州委、州政府     龙里草原苗胞正月跳月   活动地点:草原乡幸福村、塘堡村   活动内容:苗族同胞跳月、苗族民俗展示   主办单位:草原乡政府、县旅游局     3月   独山郁金香报春、百合花消夏纳凉森林公园节   活动地点:翠泉森林公园   活动内容:赏花、休闲度假   主办单位:县委、县政府     贵定“金海雪山”旅游文化节   活动地点:盘江音寨   活动内容:开幕式及赏花等系列活动   主办单位:省旅游局、州政府     贵定春茶祭祖开采仪式活动   活动地点:云雾镇   活动内容:开幕式及采茶、斗牛等系列活动   主办单位:省旅游局、州政府     福泉全国山地自行车冠亚军比赛   活动地点:城厢镇   活动内容:男子和女子越野赛、男子和女子个人计时赛   主办单位: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管理中心   福泉“金谷春雪”梨花节   活动地点:城厢镇   活动内容:赏花   主办单位:福泉市政府     长顺杜鹃湖·白云山旅游文化节   活动地点:杜鹃湖、白云山   活动内容:游杜鹃花海、访白云古刹   主办单位:县委、县政府 4月   都匀第五届茶文化节   活动地点:市区、摆忙乡供销社茶园   活动内容:游茶山、系列文体活动、开幕式、文艺演出、摄影展、毛尖茶展示、布依族婚礼表演   主办单位:市委、市政府     5月   独山首届“高原草场牧歌”生态风情旅游节   活动地点:高原草场牧歌生态旅游区   活动内容:斗牛、跑马、草原休闲、新西兰草场体验、品优质牛奶   主办单位:县委、县政府     龙里十里刺梨沟赏花节   活动地点:谷脚镇茶香村   活动内容:赏刺梨花、品农家乐、体验农家生活   主办单位:谷脚镇政府、县旅游局     6月   贵定洛北河漂流节   活动地点:洛北河   活动内容:举行漂流大赛   主办单位:县委、县政府     7月   平塘六月六歌节   活动地点:掌布乡   活动内容:山歌大赛、手工艺术展示、木叶吹奏、斗鸡大赛等   主办单位:掌布乡政府     惠水六月六民族风情节   活动地点:九龙村   活动内容:民族歌舞表演、摔跤、斗鸟   主办单位:九龙村委会     平

  • 中国汉族元宵节的风俗

      中国汉族元宵节的风俗:   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在我国是由来已久的习俗,虽然有些地方上的差异,但是不管是元宵还是汤圆,代表的意义还是相同的,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所以在元宵节,一家人在一起一定会吃上几个元宵。   2、猜灯谜: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增添节日气氛。“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社会各阶层欢迎。   3、舞狮子:“舞狮子”又称“狮子舞”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还有一人当引狮人。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4、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耍龙灯,载歌载舞的节日氛围,流传于很多地方。   5、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在广场进行表演。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6、送花灯:也叫“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贵子。   元宵节其实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流传到今天不知道单身的你,在元宵节会有什么想法,不过即便没有摆脱单身,和家人一起团团圆圆过个节也是很不错的。

  • 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哪3个?

      中秋节」是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之一。相对於其他两个节日,「中秋节」的节庆活动就显得较「安静」。这可能和古老的月神传说故事以及「月圆人团圆」的祥和气氛有关。所以,「中秋节」在中国人的眼里,是个温馨和谐、极富诗情画意的节日,没有太多热闹的活动来庆祝。   ∴∵∴∵∴∵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嫦娥奔月   「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传说中,在远古时期,天地总共有十个太阳,由於十个太阳的热度太强,烤焦了各式各样的农作物,许多人们也因为气温太高而被热死,存活下来的人都过著非常痛苦的日子。   当时,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神射手「后羿」,看到这种情形非常生气,他决定要拯救世间万物,便用他的弓箭将太阳一一射下来,只留下一个太阳,让大地停止被高温热「烤」,人民因而获得重生。百姓们为了感念后羿,於是拥戴他成为一国之君。可是,没想到后羿一当上国君后,就开始目中无人,作威作福,施行暴政,百姓们从此又陷入了另一场苦难中。   而后羿为了要长生不老,永远当皇帝,所以便派人到昆仑山向王母娘娘求取长生不老药。后羿的妻子嫦娥知道后,非常同情百姓的处境,她担心后羿吃长生不老药后,会继续肆无忌惮的施行暴政,使得百姓们更加痛苦不堪。於是,她便一个人偷偷将所有的长生不老药吃下去。没想到,她的身体却轻飘飘飞起来了,后羿发现后非常生气,看著嫦娥一直飞上天,他气急败坏拿起弓箭要将嫦娥射下来,但是一切都太迟了。嫦娥就这样的往月亮飞去,成为月亮里广寒宫的仙女了。   从此以后,民间就开始流传著月亮里住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她的名字就是「嫦娥」,让遥远的月空里增添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   ◆月中玉兔   另外,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就是有关陪伴在嫦娥身边的「玉兔」。这一只可爱的兔子,在「中秋节」里也扮演著举足轻重的地位喔!在『大唐西域记』(这是大家所熟悉的玄奘法师所写的)里头记载著一段故事:在古老的印度的森林里,住了兔子、狐狸和猴子三个好朋友。由於当时适逢战乱,民不聊生,很多人因而没有东西吃。有一天,他们在门口发现一位因饥饿而昏倒的老公公,为了救活老公公,他们分头出去找食物。但是,在当时战乱的情况之下,能找到食物的机率微乎其微,后来兔子为了解除大家的饥饿,便自愿牺牲自己,当成大家的食物。   就在兔子跳入热锅的一刹那,突然有一双温暖的大手,将兔子从滚烫的锅子捞出来。原来,兔子的善心,感动了玉皇大帝,於是便派人将兔子救出来,并且封他为「玉兔」,在月亮里陪伴月神娘娘-嫦娥,让大家时时感念兔子的慈悲心胸。   ◆吴刚伐桂树   相传吴刚是一位醉心於仙术,但是又不肯专心学习的樵夫。由於,每天不努力於砍柴的工作,只会做白日梦,玉帝知道后,非常生气。於是,下令把吴刚带到月宫里,并且告诉他只要他砍倒桂树,就会得到仙术。但是,无论吴刚再怎麼砍,每隔一段时间,桂树就会愈合。所以,吴刚只好一砍再砍,一直到现在都无法将桂树砍倒,这就是玉帝给予吴刚做事不脚踏实地的惩罚!

  • 中国有几大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

      春 节(是人们迎接新的一年的开始)   端午节(是祭奠屈原的节日)   中秋节(是和家人团聚的日子)   是中国人传统的三大节日.

  • 中国56个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1、正月初一 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   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5、二月十五 花朝节   6、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   7、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节   11、夏至节   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日,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14、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 地藏节   16、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   17、九月九日 重阳节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日 下元节   20、十一月二十二日 冬至   21、十二月八日 腊八节   22、腊月二十三日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腊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还有几位圣贤的诞辰日:   关帝诞:六月廿四   至圣先师孔子诞:八月二十七   苍颉至圣先师诞 :三月廿八   鲁班公诞:六月十三日(五月初七)   伏羲诞辰:五月十三日(传说中龙的生日)   炎帝神农诞:四月二十六日   黄帝诞辰:二月初二   诸葛孔明诞辰:七月二十三日   孟子诞辰:四月初二   岳飞诞辰:二月十五   老子诞辰:二月十五日   释迦佛陀诞辰:四月初八   屈原诞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诞辰:二月初八   附1: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 祭灶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腊月二十九 小除夕   正月初二 祭财神   正月初三 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正月初七 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 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   正月初八 谷日/顺星 众星下界之日 也称“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 石头生日 “石不动”“十不动” 老鼠嫁女   附2:其它节日:   “半年节” 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说!   观音诞: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观音菩萨的信仰已经超出了佛教的范围,他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愿望!   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妈祖的诞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称开息门   填仓节:中国汉族民间传统祭祀节日,在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仓节、天仓节,是祭祀仓神的节日。)...余下全文>>

  • 元旦为什么不是中国传统节日

      因为中国古时候只有阴历 没有阳历 一月一号 是阳历!

  • 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名称和日期。

      中国传统节日-农历节日:   * ●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 ●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 ● 寒食节 ( 清明节-公历4月5日)   * ●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 ●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 ●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   * ●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 ●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 ● 下元节 (农历十月初一)* ●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   * ● 除夕 (农历十二月三十)

  • 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春节;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主要活动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祭祀和守岁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举行各种庙会、社火、乡戏等活动,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和奢侈的节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 。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陕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汤里放进各种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灵宝一带吃枣糕;云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团。   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 。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 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寒食节、清明节:   祭扫祖坟、踏青游春,忌动烟火。   四月八:   相传是释迦牟尼的诞辰日,多有庙会和朝山活动。   端午节:   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六月六:   亦称“晒虫节”,有“六月六,晒丝绸”的民谚。此日午间晾晒丝、绸、皮、毛等经常不穿的衣物,以防虫蛀。还有“翻经会”“晒袍会”等,陕西还有放捞河灯和汲水造酒的活动,有的地区还举行“六月场”活动,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赶表,掷花包形式,寻求恋爱对象。六月六也是布依族和瑶族的重大节日。   七巧节:   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爱情节。   中秋节: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此节被海外游子更为重视,不少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重阳节:   取九九重阳之意。主要活动为登高、赏菊、饮酒等,颇受老年人喜爱,所以也叫“老年节”。   十月一:   俗称“鬼节”、“寒衣节”,也是祭祖节。俗语说“十月一,送寒衣”,这天黄昏,家家都要上坟祭祖。因故不能上坟或远离家乡的人,就在场心或十字路口划个圆圈,焚化纸钱。   冬至节: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   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这天相传是释迦牟尼的成佛日,许多地方都吃腊八粥,腊八其实也是春节准备工作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