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节日有哪些

  • 维吾尔族的节日是什么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 维吾尔族的节日.礼仪,含义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1.肉孜节:   肉孜节,也叫开斋节,它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第9月是颂降天启“古兰经”经文之月,是一年12个月中最吉祥的月份,每一个成年穆斯林每年都要封斋一个月,在封斋期间每日两餐,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吃喝、房事等。斋月的开始和结束均以见月为准。封斋的天数为二十九天或三十天。斋期满后,节日的凌晨,人们淋浴盛装,聚集在礼拜寺举行规模盛大的礼拜。随节日礼拜的结束,从高高的唤礼塔上“纳各拉”鼓和哨纳声骤然而起,人们走出礼拜大殿自发的踏着欢快的乐曲声,跳起“萨玛”舞,彼此握手道贺。一般维吾尔族妇女不参加聚礼。在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备有丰盛的节日食品,如馓子、民族式点心、糖果、干果、水果等。人们身着节日新装走亲访友,路途相逢要相互拜年祝贺。在肉孜节期间民间有各种游艺活动,“巴扎”即市场非常热闹。 关于肉孜节的起源,维吾尔民间有这样一个宗教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次闹灾荒,孩子们由于饥饿啼哭不止。母亲们无奈,把拳头大小的卵石放进锅里煮,哄孩子们说:“妈妈给你们做‘兄古提麻克’(一种饭食,用玉米面做成,形状像窝窝头,水煮,吃时带汤)吃”并不时地用木棍戳一戳给孩子们看,让孩子们相信还没有熟,还太硬不能吃,需要耐心等待。一次又一次,孩子们再也没有耐心等待了,闹着非要吃不可。母亲们没办法,只好揭开锅盖还想用木棍戳给孩子们看。不料,木棍竟然戳了进去。母亲们很惊奇,仔细一瞧,原来锅里煮的卵石都变成了可以用来充饥的“恰玛古”(即蔓菁)。人们相信这是神灵为了拯救他们而显示的奇迹。人们奔走相告,彼此祝贺得救,载歌载舞,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以各种娱乐的方式欢庆,感谢真主的恩典。从此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以同样的方式纪念,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2.冒路德节:   冒路德节,又叫圣纪节。每年回历三月二十日为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日而举 行的节日。伊斯兰教徒为了纪念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功德,在他诞生的那天举行集会,以后逐渐演变为伊斯兰教的节日。这个节日多由清真寺毛拉主持。节日当 天,虔诚的穆斯林纷纷到清真寺礼拜,听阿訇们念经,赞颂圣祖穆罕默德的功绩。还有些人把阿訇和周围的邻居请到家里举行小形的聚会,并准备油饼,糖果和水果 等食物,正中间放一个盘子,盘子里放一些洒了香水的棉花,阿訇边念经边对着棉花吹气,最后参加仪式的每一个人拿起一小团棉花闻一闻,便放进口袋里。临走时 还拿上一点糖果,回家后分给家里人吃。     3.努吾若孜节:   努吾若孜节也叫“撒拉哈特曼节”。“努吾若孜”一词是波斯语借词,表示“春雨日”,“春天的第一天”,即波斯古太阴历每年3月21日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等突厥语系各民族的共同节日。它从古代流传至今,它的内容是辞旧迎新,希望春天能带来吉祥幸福。在过节这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每一个村落的所有人集体做“库节”即“努吾若孜饭”(几家人一起做的也有)共同享受新年的喜悦。做“库节”一般用往年剩余的粮食加大米、小麦等7种谷物在大锅里熬成粥,以表示年年富足有余。此外,节日里,还举行各种传统的民间活动,比如,把一个男人打扮成“努吾若孜老人”,等表演一番之后,便脱掉棉衣,给他穿上单衣迎接春天的到来,同时还举行麦西热甫、赛马、叼羊、拔河、摔跤、野游、唱歌、赛歌、猜谜语、荡秋千、作游戏等各种娱乐活动。到了晚上,年青人带着火把,唱着“努吾艺孜歌”挨家挨户的祝福,节日一般持续三天,过节后开始春耕播种。至今很多地方的维吾尔族仍在过此节日,尤其最近5、6年以来无论是政府方......余下全文>>

  • 维吾尔族节日的来历及特点

      中国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将古尔邦节音译为“库尔班节”。古尔邦节的时间在伊斯兰历十二月十日。过节前,牧区农区老百姓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节日清晨,穆斯林沐浴熏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参加会礼。无论城市农村,都要在广场上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而广场四周则有另一番景象:色彩缤纷的伞棚、布棚、布帐、夹板房内铺设着各式各样的木桌、板车、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备有花式繁多的小吃甜点。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兹别克等民族在节日期间还举行叼羊、赛马、摔跤等比赛活动。

  • 回族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民俗风情有什么不同

      回族:语言,样貌等方面与汉族一致,区别只是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   维吾尔族:突厥系民族,语言为属于突厥诸语言东南语群的维吾尔语,信仰伊斯兰教   哈萨克族:突厥系民族,与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民族哈萨克人为同一民族.语言为属于突厥诸语言西北语群的哈萨克语     维吾尔族风俗介绍   服饰   男子穿长袍,称为"袷袢",右任斜领,无扣,腰系长带。农村妇女多穿宽袖连衣裙,外套黑色对襟背心;城市多穿西式短上装和裙子。男女喜戴绣花小帽,称为"朵帕"。女子还喜爱耳环、手脱项链等作为装饰品。男女均喜着皮靴。   花帽   新疆花帽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维吾尔语音译为"朵帕"。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回等民族均喜戴花帽。一般都用黑白丝线或彩色单线绣出各种民族形式的花纹图案,以绣花、挑花、绊金、绊银、串珠等方法,用手工缀纷而成。花帽的式样,花色不仅因民族而异,且有地域差别。不过各种花帽均具有精巧美观、绚丽多彩的特点,只看一眼也会使人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礼节   维吾尔族的礼节与宗教也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人民之间的礼节表现了平等、友爱、敬老、爱幼的精神,劳动人民相见总是相互亲切地握手、问候,对老人十分尊敬。妇女中还有长者亲吻晚辈的礼节。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一些带有等级性的、封建的礼节逐渐消失了,体现着平等友爱、互敬互让的礼节则继续保存下来,并且增加了新的意义。维吾尔族热情好客,崇尚礼节,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如对长者要尊敬,走路让长者先行,谈话让长者先说,坐下时让长者坐在上座;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准喝酒、抽烟;亲友相见必须握手问候,互相致礼和问好,然后右臂抚胸,躬身后退步,再问对方家属平安;妇女在问候之后,双手扶膝,躬身道别。在屋内坐下时,要求跪坐,禁忌双腿直伸,脚底朝人。接受物品或给客人上茶时要双手,单手接受物品被视为缺乏礼貌的举动。   洗洁   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爱清洁。他们洗睑用水壶浇洗,不用脸盆。喝茶、吃饭之前定要洗手。特别是吃"抓饭"时,饭前洗手显得更为重要。洗后的手,必须双手紧握,挤出残留的水珠,然后再行擦拭。洗涤餐具、也是一件一件冲洗,然后搁置起来,让其自行晾干,不用揩拭。比如碗盆之类,洗后将口朝下搁置,使其自干。   禁忌   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禁食猪肉、动物血和已死的畜禽。土葬而不火葬。在清真寺和麻扎(墓地)附近禁止喧哗。吃饭时不能随便拨弄盘中食,不能随便到锅灶前面,不能剩饭,不慎落地的饭屑,要拾起放在餐布上,不能将拾起的饭粒再放进共用的盘中;吃饭或与人交谈时,禁忌擤鼻涕、吐痰等不文明的习惯。在饮食方面,禁吃猪肉、驴肉、狗肉、骡肉,自死的牲畜一律不食;土葬而不火葬。在清真寺和麻扎(墓地)附近禁止喧哗;在衣着方面,忌短小,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脚面。最忌户外着短裤。屋内就坐时要跪坐,禁忌双腿直伸,脚朝人。亲友相见要握手互道问候。然后双手摸须,躬身后退一步,右臂抚胸;妇女在问候之后要双手扶膝躬身道别。接受物品或清茶要用双手、忌用单。   文化   维吾尔族能歌善舞,“十二木卡姆”是传世音乐作品。舞蹈有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等,女子舞姿轻盈优美,旋转快速多变;男子动作热烈奔放,强悍刚劲。传统保留节目有赛乃姆、刀郎舞、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婚礼舞、麦斯舞等,当代创作的摘葡萄舞、种瓜舞、新疆好、我的热瓦甫等舞蹈均为上乘之作。麦西莱甫是维吾尔族民间群众娱乐形式之一,每逢节日、喜庆或休闲时刻,人们......余下全文>>

  • 哈萨克族舞和维吾尔族舞蹈的区别

    现在的广泛意义上来说 很多人认为新疆舞就是维吾尔族舞 但是实际上 新疆舞是指新疆整个地区的舞蹈 包括维吾尔族舞、塔吉克族舞、哈萨克族舞等 而维吾尔族舞是指维吾尔族这个民族的舞 但是这几种舞蹈风格比较相似 因此很多人把他们混为一谈 要是说维吾尔族与新疆舞的区别 他们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新疆舞包括维吾尔族舞

  • 维吾尔族有哪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

      花冒,馕,烤肉,艾特莱丝,建筑艺术,舞蹈,

  • 维吾尔族民风民俗的文字

      烤全羊是新疆一大名馔。吃法别致的抓饭、手抓羊肉是维吾尔族最喜欢的食品,也是逢年过节、婚事嫁娶的必备食品。脆香而薄的烤馕、烤包子、油馓子则是维吾尔族的传统的食品。 维吾尔族的服饰色泽艳丽、五彩缤纷,华丽堂皇,种类繁多。妇女爱着彩色连衣裙,带鲜艳或洁白的头巾,喜爱耳环、耳坠、项链、手镯、戒指等装饰物,显得雍容华贵、仪态大方。男性爱穿西服、绣花衬衫,还喜欢在腰间系一条腰带。 进入新疆地区旅行,无论在街上、商店里都可以看到艳装丽姿的维吾尔族姑娘。她们大都梳有数十条的辫子。她们编织的工艺品,如挂毯、地毯之类,毯子四周全是一条条如同辫子的小挂穗来装饰,这正是维族人民所欣赏和追求的一种美的形式。

  • 维吾尔族的特点?

      分布区域:新疆的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南的和田、喀什、阿克苏三地区。     人口:维吾尔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体民族,人口882.35万人(2003年),占新疆总人口的45.62%。     语言: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使用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     历史:“维吾尔”含有“团结”、“联合”的意思。历史上曾有“袁纥”、“韦纥”、“回纥”、“回鹘”、“畏兀儿”的音译。     维吾尔族的历史悠久,其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贝加尔湖一带的丁零。5世纪称铁勒。唐初称“回纥”。贞元4年改称“回鹘”。公元840年,黠戛斯出兵攻灭回鹘汗国,大部分人西迁至西域,逐步由游牧过渡到定居的农业,同时融合了居住在塔里木盆地周围的于田、疏勒、龟兹等古国的土著居民和两汉以来移居西域的汉族,还有以后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等,至13世纪初,已形成近代的“畏兀儿”,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维吾尔民族。     生产方式:维吾尔人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人从事商业、畜牧业和手工业。     饮食:维吾尔人以面粉、大米为主食,日常食品有馕、奶茶、薄皮包子等。     文化:维吾尔族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如《突厥语词典》、《福乐智慧》和大量的古代文献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大型套曲《十二木卡姆》,多姿多彩的歌舞和众多的乐器,使维吾尔人成为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的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有叼羊、达瓦孜、秋千、摔跤等。在民间还举行一种包含歌舞、说唱、诗歌朗诵等项内容的麦西莱甫活动。     节日:维吾尔族的节日主要有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等。     宗教:维吾尔族古代曾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景教、袄教(拜火教)和佛教,从公元10世纪初起初步改信伊斯兰教。     服饰:过去维吾尔男子穿袷袢,女子穿艾德莱斯绸连衣裙,头戴小花帽。随着时代的发展,时尚服装也在维吾尔人中变得流行起来。     婚俗:维吾尔族实行一夫一妻制, 婚姻一般要经过择偶、说媒、订亲仪式(克其克恰依)、商定彩礼、订婚仪式、尼卡(宗教仪式)和婚礼几个阶段。婚礼极为隆重和热烈,男女双方家中都要请客,客人赠送礼品,婚礼一般举行三天。

  • 维吾尔族开斋节的习俗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建国后,推广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现两种文字并用。 维吾尔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族舞蹈等闻名中外。维族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维族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民间乐器有“达甫(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等。维吾尔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俗 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婚俗 男女青年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码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食俗 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 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典型食品: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包子、面条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节庆 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

  • 维吾尔族在新年有什么习俗?

      维吾尔族主要节日有肉孜节和古尔邦节。肉孜节意译为“开斋节”。按伊斯兰教教规,节前一个月开始封斋。即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不准饮食,期满30天开斋,恢复白天吃喝的习惯。开斋节前,各家习惯炸馓子、油香、烤制各种点心,准备节日食品。节日期间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节祝贺。肉孜节过后的第七十天是古尔邦节,意译为“宰牲节”。有经济条件的人家要宰羊,邀请亲友邻居来家做客。 以上两个节日,各清真寺都打鼓、吹奏唢呐欢庆,召唤维吾尔族男人们到各自所在地的清真寺内会礼,向真主祈祷。会礼功后,先上坟,然后各家请阿訇到家诵经。     这是维吾尔族的教历新年~     对于元旦和春节他们没有什么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