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有什么特点

  • 回族和苗族有什么特点

      回族不吃猪肉,苗族传统医学发达

  • 回族有什么样的特点?

    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云南、山东也有不少聚居区。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其先民主要是1 3 世纪蒙古人3 次西征后大批东迁的"回回"人,以及远在唐宋时期侨居中国东南沿海的穆斯林"蕃客",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并吸收了汉、蒙古、维吾尔族等生活习俗,逐渐形成了回回民族。 汉语为回族的共同语言,在日常交往及宗教活动中,回族保留了一些阿位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在边疆民族地区,回族人民还经常使用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 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在内地,回族主要与汉族杂居;在边疆,回族主要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居;大都分布于水陆交通线上,因此经济文化较为发达。 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体现在头饰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无沿小圆帽。妇女多戴盖头,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少女及新婚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 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 回族主要从事农业,有的兼营牧业、手工业。回族还擅经商,尤以经营饮食业突出。清真寺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阿位伯语称作"麦斯吉德"(义大利拜安拉的场所)。清真寺基本上建在回族聚居区,体现了回族人"围寺而居"的特点。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清真寺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亦是回族建筑艺术的代表。 中国回族地区倒底有多少清真寺?具体数字尚难统计。一般凡回民聚居区都有清真寺,有的百人之村,因教派不同,自然就有两座清真寺并存。在回民数量较多的大中城市都有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清真寺:如北京的牛街清真寺,西安华觉寺,广州怀圣寺,杭州真教寺,泉州圣友寺,南京净觉寺,郑州清真寺,银川南门清真寺,西宁东关清真寺...... 回族清真寺一般可分为宫院型(即四周围墙、走廊)或圆顶型(屋顶为圆拱型)两大类,都以其庄严、神圣、肃穆、幽静为总的审美特征。均由礼拜大殿、讲经堂、宣礼楼、学房和沐浴室几大部分组成,礼拜大殿为其主体建筑。早期的回族清真寺多圆顶式,即阿拉伯式。明代以后的回族清真寺多是以木结构为主的中国古代宫殿式的建筑,布局多为四合院形式。 同心清真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是一座把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和伊斯兰教木刻砖雕装饰艺术溶为一体的清真寺建筑。它位于同心废城西北角高地,建寺约有4 0 0 多年的历史。清同治年间该寺曾受破坏,光绪年间重修。同心清真寺的礼拜大殿建造在一高大的砖砌台基上,坐西向东,气势巨集伟,可容纳七八百人同时做礼拜。大殿外是一宽敞的院落,东面为装饰着阿拉伯文砖雕的三个砖砌券门;其上,是轻巧秀丽的二层四角攒尖顶的邦克楼,为阿訇呼唤穆斯林教徒礼拜的地方,是清真寺特有的建筑。邦克楼的对面是精致的砖雕"月挂松柏"的照壁,它们东西呼应,高低映辉,构成一个完整的入口空间。整个清真寺庄严、古朴,集中体现了回族建筑艺术的智慧和才能。红·黄·蓝·白·黑 在回族聚居区宁夏,盛产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发菜,人们依其颜色分别称为红、黄、蓝、白、黑。这驰名中外的"五宝"是回族人民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枸杞是一种落叶灌木,茎丛生,有短刺,夏开花,秋结果,玲珑剔透,貌如樱桃。是中药中的珍品。它含有甜素碱、胡萝卜素、核黄素、硫胺素、维生素C 、钙、铁、磷等多种营养成份,长期服用能抗癌保......馀下全文>>

  • 回族的民族服饰有什么特点?

      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服饰,夏天穿单衣,冬天北方回族人多穿棉衣和皮衣、皮鞋等,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回族人为了防寒还戴棉帽、皮帽或耳套等。回族妇女为了防风沙还戴盖头、搭围巾等等。如男子穿衬衫、套青坎肩,女子点额、染指甲,在衣服上绣花,都有装饰的因素。回族人去清真寺或过民族节日,需头缠戴斯达尔、穿准白、穿麦赛袜子,妇女搭盖头等,因此回族服饰除了保护身体和装饰的作用外,还有信仰的因素,这构成了回族服饰的民俗特点。   回族的服饰,根据性别形成了男子服饰和女子服饰,且男女服饰区别很大;根据年龄形成幼儿服饰、成年服饰和老年服饰,回族女性服饰分未婚服饰、已婚中年服饰和已婚老年服饰;根据地区和季节、宗教职业形成不同的服饰等。

  • 古尔邦节简介 回族的古尔邦节是怎样来的

      古尔邦节起源于《古兰经》启示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伊斯兰古代先知易卜拉欣夜间梦见安拉命他宰杀爱子伊斯玛仪献祭,以考验他对安拉的虔诚。   易卜拉欣把刀磨得闪闪发光,非常锋利。当伊斯玛仪侧卧,父亲把刀架在儿子喉头时。易卜拉欣伤心痛哭,泪如溪流。然而第一刀下去,只在儿子脖子上留下了一道白印,第二刀下去仅刮破一层皮。   伊斯玛仪说:"我的父啊,你把我翻个身,让我匍匐而卧,这样你就能下决心顺从真主的命令了。"   易卜拉欣听儿子的劝言,把他翻了个身,然后解下刀子再使劲宰时,真主受感动,派天仙吉卜依勒送来一只羝羊作为祭献,代替了伊斯玛仪。这时易卜拉欣拿起刀,按住羊的喉头一宰,羊便倒下了。从那以后,穆罕默德就把伊斯兰历十二月十日规定为宰牲节,这就是传说的"古尔邦"的来历。   于是后来过古尔邦节时,穆斯林都要宰杀一只羊以示纪念。   古尔邦为阿拉伯语词汇,意为"牺牲""献牲",因此中国穆斯林学者将其直译为宰牲节,也有受儒家文化影响意译为"忠孝节"的。   现代都市穆斯林没有宰牲的条件,只好在市场上购买宰杀好的牛羊肉代替。节日期间大家相互串门贺节,每到一户,主人必会为客人端上一盘清炖羊肉,客人即吃得再饱,也得尝尝主人的羊肉,以示尊重。   在边疆牧区,亲朋好友相聚时,歌舞是饭食之外的重要内容,弹琴,唱歌,跳舞,到处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 回族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宁夏是中国的回族之乡。以勤劳、智慧、洁净著称的回族遍布宁夏山川。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称穆斯林,保持着严格的宗教习俗,尤以山区农村为甚。回族通用汉语,只有极少数学识渊博的阿訇通晓阿拉伯语,一般群众的日常用语中也保留着少量的阿拉伯语汇或波斯语汇,如"多斯第"(兄弟)、"色俩目"(吉祥如意)、"虎夫奈提"(满意)、"依玛尼"(信仰)、"哈俩利"(贞洁善美)、"都士曼"(仇人)、"伊不利斯"(魔鬼)等。   在宁夏,凡大一点的回族居住点,都有礼拜堂--清真寺,寺之大小不一,但都必须有礼拜堂、经堂、水房(沐浴房)。穆斯林的五大功课是:念功(念清真言)、礼功(礼拜)、斋功(每年封斋一个月)、课功(拿出1/40的余财施散给贫穷者或清真寺,以调剂贫富)、朝功(凡经济和身体条件允许者,每人一生要到麦加朝觐一次)。每天分时辰作五次礼拜,每礼拜五为主麻日,要聚礼。

  • 古尔邦节回族都干啥吃啥

      吃没有确切规定,各地的穆斯林都有自己的特色,做的事有,早晨上清真寺去做礼拜“尔代”,要听阿訇宣教教义,要宰牲(这个你也可以百度,宰牲的由来和具体的分配方法),要赞美真主和圣人。   古尔邦节最重要的其实就是2点,礼拜(尔代),宰牲(成年穆斯林家有一年又富裕钱的必须做的事)

  • 梦见回族

    梦见回族,今天适合与熟悉的朋友聚在一起。为你喜欢的人做一件他喜欢的事吧!小心因为别人怂恿而装阔气。火气很大,拿别人出气小心招来民怨。

    出行的人梦见回族,建议被困途中,可延后几天再出发。

    怀孕的人梦见回族,预示生男,六、七月生女,胎位不正小心。

    恋爱中的人梦见回族,说明眼光看远些,人无十全十美,互相体谅,婚姻可成。

    本命年的人梦见回族,预示能平安无事,少管闲事为妙,多做自己的事。

    做生意的人梦见回族,代表营利进展较慢,终究赚钱。尤其房地产。

    梦见回族的梦境

    梦见少数民族女子,别吝于出手援助他人。注意身边的朋友,有机会由友情升级为爱情。财运不错,好好利用。注重团队精神,不要表现的太特立独行!

    梦见少数名族,采购一点小用品很有必要!出差、旅游,甚至是短期的封闭式学习生活,都是有可能在接下来的这段日子发生的。今天如果有家庭采购计划的话,不妨为自己准备一点出门要用的生活用品,这样也不至于到时候手忙脚乱的!

    梦见少数民族村庄,之前沉睡的力量苏醒,旺盛的运势下,就像是前方没有任何阻挡你的东西。不过你的毛病就是一下得意过了头就会做出大胆而惹人争议的行动。要知道你周围的人不见得都是好人,心怀恶意、反感的人也不在少数喔,在平常即对你有些意见的人面前特别要注意此点。爱情运方面人气急上升,有人正在设法接近你,不妨中午找个公园的树荫下一起野餐吧。

    梦见回族的案例解析

    网友梦境:梦见回族。

    解梦解析:今天的你容易和别人发生争执哦!小零食是联系感情的好工具。不妨买一点给大家尝尝吧,下班后一起吃个便饭也是不错的选择呢!

  • 回族男孩的经名有哪些好听的

      经名的选取,以伊斯兰文化为标准。男的一般选取《古兰经》中提到的那些先贤先圣的名字。表示对受名者的尊敬,同时也希望受名者能够成为先圣先贤那样具有完美的绩行。如:阿丹、伊得力斯、努哈、呼得、撤力哈、伊卜拉欣、鲁特、伊斯玛仪、伊斯哈特、叶尔古拜、穆萨、哈伦、尔萨 等等。

  • 回族有哪些禁忌?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饭均不得往外舀。

  • 李氏回族的起源

      回族中的李姓,主要源自赐姓。如唐代时的“李光颜,本阿跌失,敕勒十五部落之一也。因世有武功,赐以国姓荣之。”(《中国历代回教名贤事略》)再如五代十国前蜀的李舜弦(诗人)、李徇(文学家、药物学家)、李成三兄妹,本波斯人,其先于隋朝时来中国经商并定居,后封官入仕后赐给了李姓。于唐大中元年(847年)经宣武军节度使卢钧荐举入朝策试,并于次年被授进土及第的李颜升;太祖开宝四年(971年)被封为怀化将军的李珂末均大食国人,其姓也是及第受封后的赐姓。唐代时,门第森严,等级分明,姓氏族谱志书均是皇帝“颁诏册定”的,故“国姓”是不敢冒用的。赐予回族的李姓,不仅唐代有,明代也有。如初以翻译外国文书后被升为锦衣卫指挥的哈只,宣德二年(1427年)朝廷浩封时,因无中国名,故赐姓李(诚)。此外,有个别的李姓则是改姓。如明代的李蛰,原本姓林,但祖上“性刚正不挠,为执政所嫌,从容毕命于福州”,其后便改姓“李”了。(参见《闽书.方外志》)清代,内务府回回人尼亚咱改姓为李,这也是回族李姓的又一支。李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北、西北和东北地区。李姓也有属皇帝赐姓的,如唐代进士李彦升、唐末词人李珣及其胞妹前蜀国主昭仪李舜弦,原名哈只一回回人氏,明初宣宗宣德一二年(1427)赐姓李,名诚。时任通事,授锦衣卫指挥使(《明宣宗实录》卷33)。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