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有什么忌讳

  • 回族为什么忌讳周二

      星期二,在伊斯兰教中是不吉利的日子   一、主麻日的聚礼。   伊斯兰教把划分七天一周的礼拜,称为一个主麻。   伊斯兰教的礼拜天称为主麻日,即聚礼日(相当于公历星期五)。   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一般以这一天为法定礼拜天。回族穆斯林一般社会活动均使用国家统一实施的公历周制,而民间在宗教生活和民族习俗方面仍沿用伊斯兰教周制。回族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周制的周一至周日的称谓均惯用波斯语,即:   礼拜一(公历星期六)称“闪白”;   礼拜二(公历星期日)称“耶克闪白”;   礼拜三(公历星期一)称“杜闪白”;   礼拜四(公历星期二)称“歇闪白”;   礼拜五(公历星期三)称“恰恰尔闪白”;   礼拜六(公历星期四)称“派闪白”;   礼拜天(公历星期五)仍称“主麻”。   伊斯兰教规定,每周星期五晌礼时间,凡成年、健康的男性穆斯林均须在当地较大的清真寺举行集体礼拜,称为“主麻”即“聚礼”,回族穆斯林习称“礼主麻”、“作主麻”。一般至少四人以上参加,有的清真寺允许妇女参加。其仪式依次为:听颂《古兰经》;阿訇讲“瓦尔兹”(用民族通用语言作宣教演说);各自礼四拜圣行拜;领拜者登坛念诵“呼图白”(阿拉伯语宣教辞);领拜者率众礼两拜主麻拜;继而各自举行晌礼的十拜。该定制始于伊斯兰教历元年(公元622年),穆罕默德率信士由麦加迁至麦地那后立即宣布实施。意谓“大化元功,七日告成”、“七日周复,一大瞻礼,以答真主化成之恩也”。   二、星期二,在伊斯兰教中是不吉利的日子   中国穆斯林视主麻日为吉日,已沿袭相传数百年了,构成穆斯林意识形态中不可磨灭的优良传统习俗。因此穆斯林动工建房、上梁,做生意开业,子女升学、考学、婚嫁、过生日等喜庆日总要选择主麻日,以图吉庆。   忌讳选择星期二(波斯语称歇闪白),据说该日正是穆圣归真的日子,又称为“悲痛日”,一般认为是不吉利的。

  • 女朋友是回族的,问一下回族有什忌讳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饭均不得往外舀。   回族在饮食方面最突出的习惯就是禁食一些食物,而且有比较严格要求。在肉食方面,回族只食蹄分瓣反刍的动物肉。如牛、羊、骆驼、鹿、山兔的肉等;禽类中只食鸡、鸭、鹅、鸠、鸽的肉等;在水产中只食鱼、虾。在这些可食 动物中,不吃自死的,也不吃外族人屠宰的;必须是清真寺四掌教(刀师傅)或阿訇屠宰的方可食用。   在可食的牛羊动物身上,像筋、骨、油、肉、肝、肺、皮、心、腰、肠、肚、管、头、蹄等这些部位是可食的;像两门(肛门、生殖门)、须(鼻须)、耳、脊(脊髓)、爪(蹄壳)、脑(脑汁)、鞭(牛鞭)、胞(膀胱)、胰、虎(睾丸)、二血衣(血液、衣包)等,都是不可食的部位。   回族除了不吃猪肉外,还不吃下列动物的肉:有爪子的、不反刍的兽类,如马、骡、驴、猫、狗、象、虎、豹、熊、狼、狐狸、鼠、貉的肉;性情凶暴的禽类,如鹰、鹞、鹫、枭、乌鸦的肉;两栖类的蟒肉,爬行类动物中的蛇肉;水产类中奇形怪状的生物,如龟、泥鳅、鱼、蛙、蚌、海参、蜇、蟹等(但海产品的禁食范围有些变化)。   回族禁食猪肉等,直接起源于伊斯兰教。它本是居住在热带干旱的阿拉伯半岛上的一些游牧民族的古老生活习惯。后来穆罕默德把它列入《古兰经》,作为伊斯兰教教规。《古兰经》认为,禁食猪肉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猪是“秽物”,“确是不洁的”。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信仰和法律的源泉,是穆斯林行为的最高规范。《古兰经》上既规定禁食,那么,所有穆斯林就必须遵守这些教规。这些禁食的教规,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逐渐演变为回族的生活习惯。这些食物禁忌习惯,已被广大回族所接受历代相袭。   编辑本段【回族为什么禁食猪肉】   关于可食用的食物,安拉在《古兰经》中说:“信仰安拉的人们啊!你们可以吃我所供给你们的佳美食物,你们当感谢安拉,如果你们只崇拜他。”   关于禁止的食物,安拉在《古兰经》中说:“他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   又说:“信仰安拉的人们啊!饮酒、赌博、拜偶像、求签属于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   伊斯兰饮食规定以佳美为原则,所谓“佳美”除一般通常理解的色、形、味或营养滋补外,更主要的是指该食物的“洁净与性格”穆斯林是讲“卫生与卫性”的,正可谓“食以养性”。举凡食草类动物其性善,其食洁,如牛、羊、驼等。而尖齿、獠牙的食肉类动物或食腐尸、腐食之动物其性贪、恶,其食污,如猪、狗乌鸦等。   关于禁止的食物,《古兰经》原则性地提到的有“猪、血液、酒、自死物、诵非安拉之名宰杀的动物”。在此基础上,先知穆罕默德又进一步地作了具体的阐述,以后的穆斯林教法学家又在此二项基础上作了些规定,构成了穆斯林的饮食戒律。在此,我们只阐明《古兰经》所提出的饮食戒律。   酒。禁止的原因在于酒能使人暂时丧失理智,神经处于麻醉状态,对自己的言行失去自控能力,从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这种伤害对穆斯林而言不仅是身体、物质上的,还在于有时因语言、精神失控而导致信仰的丧失,因此《古兰经》严格禁酒,将之和赌博等看作是导致社会危害、引起人与人之间争斗、人际关系恶化的恶魔行为。昔日的古代社会是这样,今日世界也是如此,据一份报纸报道:上海市青少年流氓斗欧的犯罪案件中百分之六十是因酗酒而引发的。离婚案中也有不少是因一方酗酒而导致夫妻失和、家庭破裂。象一些酒后开车造成的伤害事故更是与酒有关。“酒”正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重大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也不断加大力度宣传禁酒。而伊斯兰早已将酒及一切饮用后导致人丧失理智的食品一概禁止,如鸦片、海洛因等。至于有人问到啤酒等一些低度酒或少喝一些的问题,毫无疑问也一并禁止,因为,法律禁止一样事物是根据其性质本身,量的问题只是程度问题。   血。血液在一些宗教经典中被视为生命之源而禁止饮用,例如《旧约》。《古兰经》禁止饮用血液还关系到人身体健康这一方面。科学的发展、显微镜的发明促使了医学的发展,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可检查出无数的各类病菌,小小一滴血可作几十个项目的化验、分析,为西医诊断疾病提供了便利。血液也是疾病传播的直接方式,如血浆中含有病菌,则被输血者即刻便会感染。当今爱滋病的传染途径之一便是血液传染。人的血液如此,则饮食、生活习性污秽、脏乱的动物的血又当怎样呢?而《古兰经》早于医学发现十几个世纪,这点难道不令人深思吗?!《古兰经》说:“真理来了,谬误便消失”。   自死物。自死物指未经屠宰放血、非正常死亡,如病死、摔死、压死等。禁食自死物乃因其非正常死亡,血液浸留其体内,或因病而亡,食用后对人健康不利。今日人们无论食用什么食物都选用新鲜的,蔬菜、鱼类如此,更何况家畜、家禽呢?!   诵非安拉之名宰杀。这是指非穆斯林屠宰时口念安拉之名以外的祷词、誓语、神灵的名字,作为违反伊斯兰信仰安拉独一的信条而被列为禁食。为什么穆斯林在宰牲时要口诵“安拉之名呢?”因为穆斯林认为宇宙中的人、动、植物等一切都来自于安拉的创造,人因禀赋安拉赐予的灵气、理智而为万物之灵。大千世界,人可尽享其乐,赏玩、骑乘、食用。安拉允许人们食用一些动物以补充人体营养之需,但不允许人们妄杀、滥杀,更防止人类产生一种唯人独尊、目无创造之主的狂傲之气。动、植物与人类一样均由安拉创造,其身命的结束也应以创造之主的名义结束。这就提醒人类,时时、事事应知安拉的存在与崇高之权威,杜绝滋长高傲之气,防止产生人是宇宙主宰的狂妄之念,不准诵安拉以外的人杜撰出的任何神灵之名以防止信仰偏差。以安拉的名义方可宰牲同样蕴涵了自然界中的一切具有神圣性,将这些动、植物也看作是具有灵性的被造物可促成人热爱自然,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这可以从实施宗教教育的社会人们爱护动、植物中看出。相反,否定或忽略动、植物由安拉创造,忽略它们也有灵性则会导致人们虐待、摧残动、植物及自然界中的一切,滥砍、滥捕、滥杀,甚至包括人的生命。   猪。谈到不吃猪肉,今日世界恐怕无人不知这是穆斯林禁止食用的。在中国,只要人们知道你不吃猪肉则马上想到你是回民,提到回民则立刻知道你不吃猪肉,不吃猪肉几乎已成穆斯林的标识,回民的代称。   事实上,不吃猪肉并不是穆斯林的专利,也不是《古兰经》首倡禁止。人类厌猪、禁猪的历史可追述到五千年前的文明古国埃及。在一幅古代壁画上,可看到凡是作恶之人的灵魂全送给猪吃。距今有三千年的犹太教经典被基督教视为《圣经》的《旧约》利未篇十一章七至八节说:“……猪因为蹄分两瓣却不反刍,就与你们不洁净,这些兽的肉你们不可吃,死的你们不可摸,都与你们不洁净。”所以犹太人不吃猪肉,信奉《旧约》的基督教徒也不吃猪肉,如基督教中的“安息日复灵派”。我们也可在《新约》中看到,凡是描写猪的地方均用极低*的词汇去形容,由此足证《新约》也厌猪无疑。   先知穆罕默德在距耶稣六百多年后,奉安拉之名开始传播伊斯兰,安拉下降的《古兰经》涉及到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禁猪乃属于继承以往先知、经典的一条饮食方面的规定,而非伊斯兰的全部内容或根本信仰。往上追溯五千多年,综观各宗教及文化,人类为何普遍厌猪、禁猪呢?拟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猪貌丑、怪异,性贪婪、愚笨。世界各民族语言在形容人貌丑、懒散、愚笨方面无不以猪谕之。   猪喜污秽。其生活区域肮脏不堪,食用的饲料也是污秽的,难与食草类动物相比。   性恶无常。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猪一旦饿极连所声猪崽也照食不误。一般动物,即便小鸟也会与饲养它的人建立某种感情,义犬救主等动物助人的故事广为人知,但猪却有时连饲养它的人的婴孩也有拱死吃掉的现象,其性较之虎狼有过之而不及。   乱伦交配。幼猪一旦到发情期,有的会同生养他的母(公)猪交配,繁衍后代无上下、尊幼之分,在一般动物中也鲜有此事。   事实上对穆斯林而言,不仅不养猪、不食其肉,还要在生活习性方面杜绝污秽、肮脏、贪婪、懒散、愚蠢等猪及其与之相似的动物所具有的恶习,象以上这些恶习,《古兰经》无一不加谴责,其它社会文明也同样唾弃,不吃也就意味着远离它所具有的恶习。这也就是为什么穆斯林同样也不吃凶禽猛兽等怪异、贪婪、残忍动物的原因。穆斯林可以食用的标准就是“佳美”,正所谓“貌俊、性温、洁净”可食,“貌异、性恶、污秽”不食。   【回族的婚礼习俗】   婚姻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回族婚礼很隆重,且有许多宗教和民族的特点。如举行婚礼,要请阿訇念"尼卡哈"即因阿拉伯经文进行证婚和祝贺。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认造物主为最高主宰,一切生活、行为无不受伊斯兰教清规戒律所制约。饮食方面,以牛、羊为主,禁食猪、马骡、驴、狗、猛兽肉和自死之物及宿食,以及各类生物之血,禁止喝酒和抽烟(特别是草烟);行为方面,禁止赌博、斗殴、奸淫盗窃、损人利已,遭受侵犯可反攻,开杀戮。清真寺是回族节日活动和宗教活动的中心,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节,在不同的地方还有阿舒拉节、姑太节、云人节等,以上节日都以教历(回历)计算。回族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在住房、服饰、语言等方面大致与汉族相同,只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虽有经文,但也是阿拉伯文。   回族的婚姻与其他九种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受伊斯兰教的约束。穆罕默德说:"结婚是我们定制,背弃我的定制,不是我的教生。"回族的婚姻必须遵循伊斯兰教的规定,把结婚视为天命和圣行。婚姻须双方同意,在自愿的原则下,经家长和媒人施以聘礼,合乎教规手续,才能举行婚礼。认为夫妻之道,必须彼此相敬相爱,爱之以德,敬之以礼,夫治一外,妻治于内,相互谦让,相互帮助,反对互相猜忌,更不允许夫妻双方不忠,精诚一致,家道乃成。夫妻应孝顺双方的父母,教育子女遵守伊斯兰之道,爱国爱家,奉公守法,尽国民应尽之义务,赞助公益事业,夫妻共勉,才能保证家庭的和睦幸福。   回族青年婚前要由男方下聘订亲,并择婚礼日期。订新叫吃粮茶,结婚要请阿訇赞圣证婚,"赞圣"就是赞美安拉促成了这一对青年的美满婚姻,并由阿訇向新郎、新娘讲授伊斯兰教常识,要求男女双方遵守"依玛尼"(信德),背诵清真言,问他们各自的"经名"(宗教名字),若无经名便由阿訇为他们命名,部新郎是否已送新娘"迈赫尔"(礼物),因为礼物是夫妻恩爱的象征。最后由阿訇正式含"尼柯哈"是婚礼必行之礼,有了证婚词,才能说明婚姻得以宗教的正式承认。其后还要举行扒果活动,由阿訇事先把象征长生不老的长生果、早生贵子的枣子、表示富贵的金属小钱及花生、水果粮、米花、核桃等吉祥物放置桌上,抓三把执于新郎事先准备的帕布中,(有的地方撒在新郎内衣内),再交给新娘。待客人走后,夫妻共享,表示夫妻恩爱,同甘共苦,白头谐老,也是阿訇对新婚夫妇的良好祝愿。   婚礼结束,可根据家庭经济状况,举办较丰盛饭菜待客,开宴前得请阿訇(或师傅)"光道口",后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才能开始就餐,但禁止渴酒(近代受汉民族影响,很多都在师傅阿訇走后饮酒狂欢)。晚间一般的也闹房,但不过分。   编辑本段【语言】   华语为回族通用语言,阿拉伯语为族群第二语言,在族群内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日常交往及宗教活动中,回族保留了大量的阿位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在边疆民族地区,回族人民还通晓并使用当地民族的语言。

  • 回族人对颜色有忌讳吗

      穆斯林喜爱绿色,确实与伊斯兰教诞生地——阿拉伯半岛的环境密切相关。希提在他最着名的《阿拉伯通史》里面有这样的描述:“阿拉比亚是最干燥、最炎热的地方之一。这个地方,东西两面都临海,但是那两个海都很狭窄,海水所发出的水蒸汽,不足以影响亚非两洲常年无雨的大陆性气候。南面的印度洋,固然能将雨水送到这个地方来,但按时吹拂这个地方的热风,不能给内部地区带来多少雨量……”     白色是穆斯林节日服装的主要基调。无论身在何处,回族穆斯林每天的5次礼拜,都要朝向西方:麦加天房“卡尔白”的方向。每年伊斯兰历的第12个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要聚集在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觐。朝觐者在踏上圣地前,都要脱去常服,脱去人间的各种虚伪、炫耀、高低、贵贱,换上统一的两片不加缝制的白色戒衣,以示彼此一样、本无区别。 回族的葬礼,也是以白色为主调的。参加葬礼的每一个男性,都要戴白色的号帽。“无常”(去世)了的穆斯林,要先洗大净,然后以白布裹身,质本洁来还洁去。     蓝色也是全世界穆斯林喜好的颜色之一。与白色大量用于服饰不同,这个偏好更多地体现在建筑、瓷器等艺术之中。   绿、白、黑、蓝……回族最喜欢的这些色彩,都有伊斯兰的文化底蕴。回族先民自7世纪初进入中国,到元代“遍及天下”,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必然还会与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汉文化相碰撞,受到这片土地和这方人的影响。   回族人家日常生活中,早就认同了红色的喜庆寓意。女性的盖头,粉红、洋红、紫红、红花,逐渐流行。婚礼上,无论多热,新娘子要穿红色的夹袄——红,为喜庆;袄,则是为了“喜庆”、“庄重”。新娘子的头上也要搭红盖头:一块红绸子或者红纱巾。新婚的家俱,如木质的面柜,往往要漆成大红色……如此看来,“中国红”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感染力委实是令人叹服的。   回族服饰讲究整齐、美观、简朴舒适、干净卫生,不穿妖艳华贵的衣服,特别是男子不衣艳色,不着异冠。在衣、冠颜色上以白、绿、黑色为主。这种特点与回族的来源和宗教有一定的联系。 伊斯兰教崇尚黑、白、绿三色中国史书上有"白衣大食"、"黑衣大食"和"绿衣大食"之称,"大食"是古代波斯人对阿拉伯人的称谓的汉语音译。至今世界各国穆斯林仍崇尚黑、白、绿三色。。回族还喜欢穿青坎肩,戴黑盖头,穿黑袍子等,给人以想象和纯净的心情。

  • 回族宰与杀有何差别?

      宰:   在这里特指的是断喉法。回民宰杀牛羊等动物时,要严格采用断喉法,使动物少受痛苦,还要放干净血液。还有,《古兰经》翻译成汉语是这样说的“他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其中就用了“宰”这个词;   杀:   杀有很多方法,如重击、勒喉等。

  • 梦到回族欺负是什么

      走在我们曾相识的路面上,曾经的路面还是一条泥路,记住了我们曾到此的证明。但现在很多都已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曾经那一遇到下雨天路面就会有一滩滩的泥水,把我们的衣服、鞋子全都弄脏,鞋子上沾有的泥土有几厘米高,那也是我们从前的快乐。但现在它已变成了一条水泥道,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我们曾经到过这里的证明也一并消失。

  • 中国回族的发源地

      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 回族人对狗是一种什么态度?喜爱还是忌讳?

      回族人对狗,不爱不恨,但不主张养狗。   下面是根据伊斯兰教的主张而规定的条件   狗是畜牲,只能为人类使用,绝不应当对狗的待遇超过人类,摆错人畜位置。   在各种圣训集中,也有关于狗的描述,先知穆圣对狗确定了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布哈里圣训集》中记载着圣门弟子伊本‧阿巴斯的一段传述,先知穆圣说:“天使不会进入有狗,或挂着画像的房屋。” 家中的狗和迷信的画像,都是不吉祥的东西,使清雅的房屋受到污秽,圣洁的天使拒绝进入。 在《阿布•达伍德圣训集》和《提尔密济圣训集》中都记载着同样的叙述,是许多圣门弟子的见证;“真主的使者走到一家门口,他不进入,因为这家门外有一尊神像,门帘上有画像,家中有一条狗。” 弟子们说,这三件东西的任何一件都是忌讳,真主的使者看到这样的家室很晦暗,不便迈步进入。 后来这家的主人得知后,搬走了门外的神像,取下了门帘,把狗拴在了后院,等候穆圣再来访问。   根据圣训,狗是不干净的家中驯养动物,如果人的餐具被狗舔过,必须洗七次,首先要用沙土搓揉。 用现代的知识理解,狗的唾液中必确实有各种细菌和病毒,最简单的消毒方式是用沙土搓揉和用水多次洗净。 今日如果听说,有人被狗咬伤,必须送他去医院,打破伤风预防针,没有病症也必须预防,因为现代科学发现,狗的唾液中含有剧毒成份,破伤风可能导致不治之症,必死无疑。 由此可见,圣训中对狗这么不客气,提防严谨,至今看来非常合理。 在新闻媒体和专业刊物中,经常能看到专家们对养狗家庭的警告。 狗不但唾液中含有病毒,而且狗的皮毛和排泄物之中是多种寄生虫的温暖家乡,药物无法杀菌和消毒,狗的全身内外都是带菌者,危害家庭卫生和人体健康,尤其对儿童伤害最大。 穆斯林禁食狗肉,可能隐藏着这样的智慧。   哈奈菲学派的现代学者谢赫赛义德•沙比克在他的遗作《圣行法理》一书中,对驯养的狗有如下的描述:“狗是不洁净的动物。 任何餐具被狗舔过,必须先用沙土磨擦,然后用清水洗六次。 这是根据阿布‧胡赖伊勒传述的圣训,原意是:狗舌舔过的盆碗,必须清洗七次,最先用细泥沙磨擦。 现代社会可以把沙土改为强力肥皂或消毒洗涤剂,然后用清水冲洗。 凡是被狗舌沾染过的食物,一律不许可食用,必须抛弃,剩余的部份人可以吃,因为那一部分没有被污染。 狗的身体外层皮毛是干净的,可以触摸。” 其它教法学者也有同样的教律,例如接触过狗身体的衣服,不算脏,不破坏小净。 如果衣服被狗舌舔过,穿那件衣服不许上殿礼拜,必须换下清洗。   现代的西方人,物质丰富,生活优越,把狗当作至爱的宠物,与狗拥抱、亲吻和同桌吃饭,对狗的感情超过爹娘和亲人。 西方人爱狗,来自古代的欧洲愚昧陋习,是西方文明落后的表现,现代生活条件改善,以驯养宠物为消遣和兴趣,这也是愚昧人类的一种纵欲,生活方式糜烂。 改革开放,经济繁荣,本国人不知天高地厚,西方人的缺点和愚昧,也当作先进经验学习和盲目模仿。 在家中养狗的现代人不及古代的穆斯林有文明,遵从圣训,行动有指导,生活有原则,正确对待人与狗的关系,讲究卫生,防止疾病。 穆斯林不许在住宅内养狗,还有社会和道德的原因。 第一,狗在门口见生人就狂吠,会把珍贵的客人吓走,对人很不礼貌;第二,狗有识别能力,最欺负贫穷的行人,穆斯林都是慈善人家,对穷苦乞讨的人不拒绝。穆斯林的理解,有人敲门求助,是真主下降的恩赐。 天使每天都为穆斯林的好客和施舍做优点记录,是穆斯林日常积累的功德,报应日都将兑现。 有狗守在门口,吓唬所有的人不敢靠近,也驱赶了真主恩赐的许多吉祥好运气。   凡是世上存在的东西,都是真主对人类的恩赐,但是各就各位,功能不同,各得其所,不能乱了章法。 狗的功能只能局限在特定的条件之中,可以与人为伴,为人类服务。 依据各家学派的共同观点,穆斯林许可养狗,但必须遵从以下规则:   第一、狗可以驯养狩猎,打猎人可以训练狗做帮手。 伊斯兰教法规定,只许可为食用或者生计而狩猎,不许可为取乐的目的追杀任何动物。   第二、经过训练的狗,可以为人的需要服务,例如导盲狗、救灾狗、寻找失物或侦察的警狗。 在服务的时间之外,应当把狗放在室外,给它们安置舒适的食宿。在必要时,可以把狗引入室内,但必须是经过训练,懂得室内规矩,不许登桌上床睡沙发。   第三、家中可以驯养看守门户安全的狗,保护家宅和财物。   第四、训练狗帮助人工作,如牧牛羊、拉雪橇、认路和执行军务。   第五、伊斯兰法制只许可根据狗的生理和理智特性对狗使用,而禁止把狗当作宠物养在家中,也不允许用狗与儿童作伴,在一起玩耍,因为对儿童的健康不利。 协助家庭工作的狗生活在人类的环境中,狗主人必须注意不能让狗与人有密切的接触,特别要防止狗的唾液和排泄物与生活用品的沾染。 这是全世界穆斯林共同遵守的规则,因此,在任何伊斯兰国家,看不到穆斯林在马路上悠闲地溜狗,把狗当作家中亲爱的宝贝。   先知穆圣说:“养狗是可以的,只能用作看家护院、帮助狩猎、看守庄稼和畜牧,除此之外的养狗,将使信士每天都在功德上遭受巨大的损失。”

  • 回族葬礼习俗

    一位教徒归真(逝世)后 通常被迅速送往清真寺或坟场里的遗体停放处 稍后,教亲(最好是其至亲)便以清水将遗体洗涤干净 用白布将其自顶至踵包裹妥当 然后举行赞礼 完成后,即进行土葬 仪式简单肃穆,大多在下午举行,历时数十分钟 由死者逝世至入土为安,各种事项及宗教仪式都由教亲处理,不假忤工之手

  • 回族的葬礼怎么办的呀

    在回族的风俗习惯中,最有民族特点的当属具有浓厚伊斯兰风情的丧葬仪式。回族实行土葬,反对火葬。实行速葬,一般埋葬不隔夜,早亡晚葬。夜亡早送,若子女亲人在外,临终前有遗嘱时,可以等一二天,但不得超过三天以上,以免尸体腐烂、发臭。回族人不用棺本。 回族有自己坟场,不去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坟场里埋葬。殇葬仪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穆斯林病势垂危或昏厥之际,由守卫身旁之亲属或阿訇提示,教病人念“凯里麦”(清真语),即提醒用阿语朗诵。 2.病人既终,使其安位,整好尸体,使亡人头北脚南仰卧,面稍向西(为使病人不忘穆斯林之天命枣永远朝向圣殿克尔白),用洁净的白布单子覆盖在亡人身上。 3.备殓。丧主购来白细布3.6丈,作为亡人之殓服,又称:“开凡”。男亡人“开凡”有三件:大殓、小殓、“布拉罕”。女亡人“开凡有四件:大殓、小殓、“亵衣”和裹胸。 4.净身。 5.命穿圹,即打墓。 6.殡礼。族众代亡人拜主,仪式庄严隆重。一般在清真寺内礼拜殿前举行。 7.送葬及入窆。回族送葬、禁止鼓乐、纸人、纸马等,妇女不得前往墓地。 8.既葬。表家要在亲人亡故之所礼拜诵经,此为初葬亡祀。在亲人亡故之7日、40日、百日、周年、3年、3年之日,丧家要请来阿訇诵经,走坟,以寄哀思和慰祝亲灵。

  • 回族民族的资料

      百度百科搜索回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