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基础部分

  • 传统武术八卦掌是怎样学习的?学多久才能可以实战?基本功练多久才能算扎实? 我17岁,无基础。

      应该先规规矩矩的练五年基本功,以后再考虑实战。   如果开头就和师傅提实战,估计没有人收你。嫌你浮躁。   建议你先学一下基本掌形掌法、身形身法、步形步法、桩功行功等等。   一基本掌型:   五指分开,拇指外展并向掌心处合,食指伸直,使虎口撑圆,中指上顶,与拇指形成对争,无名指和小指微微贴拢,合向掌心。这就是八卦掌“掌心含空,形似瓦拢”的掌型。   掌心向上称仰掌,掌心向下称俯掌,掌心向侧称竖掌。   二基本掌法:   穿掌: 掌心向上,掌指朝向进攻目标,沿自己胸肋、腹部或手臂穿插,力点在掌指。   螺旋掌:手臂带动手掌,如改锥拧螺丝般旋转击出,力达掌根或掌心。   抱掌: 两臂屈肘,合抱于体前,掌心向内,外侧手臂的手心与内侧手臂的肘部,上下相对。力点在两小臂外侧。   拨掌: 微屈臂,掌由体前边外旋边向左或右拨动,掌心向上,力点在食指外侧。   托掌:手心朝上,由下向上抬起,力点在掌心。   按掌: 手心朝下,由上下落,力达掌心。   撞掌: 两掌根虚合或一掌掌根与另一掌小指一侧相合,向前下方撞击,力达掌根。   砍掌: 手呈仰掌,弧形向前砍出,力点在掌侧缘。   抹掌:手呈俯掌,弧形向前砍出,力点在掌侧缘。   挂掌:手掌边内旋边向前向下再向后做弧形运动,力达食指虎口一侧,掌指朝下,掌心朝外。   背身掌:双臂屈肘伸向后背,一手由下向上伸,掌指朝上,掌背贴背部,一手由上向下伸,掌指朝下,拇指背和食指虎口一侧贴背部。   三基本步型:   半马步:前脚微内扣,后脚横向外,即前脚呈弓步,后脚呈马步。两脚前后距离约2~3脚长,后腿屈蹲高于水平,前腿稍屈,重心偏于后腿。   骑龙步:前脚微内扣,屈膝下蹲,后脚脚跟离地,前脚掌着地,膝弯曲向下跪,接近地面,两脚前后距离约两脚长,重心偏于前腿。   三七步:前脚朝前,脚尖微内扣,后脚外摆约45°角,前脚尖与后脚跟在同一条直线上。两膝微屈,两脚前后距离约一脚半长,重心前三后七。   此外,本套路中还有弓步马步歇步等步型,其要求与长拳的同名步型相同。   四基本步法:   扣步:上步落地时脚尖内扣。   摆步:上步落地时脚尖外摆。   上步:后脚前进一步或前脚前进半步。   跟步:前脚前行,后脚跟进。   趟泥步走圈:两腿弯曲,两脚沿圈线向前行走,里脚直(脚尖朝前),外脚扣(脚尖微里扣),两大腿相互贴紧。上步时,后脚内踝擦前脚内踝,后膝内侧擦前膝内侧(就是所谓的摩膝摩

  • 中医基础的哲学基础

      现代中医有三个哲学观(相似分形观)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有关世界本原和发展变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中医学理论体系约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在“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的时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得到长足的发展,代表文化进步和科学发展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不仅盛行于天文、地理、政治、兵法、农业、历法等多个领域,而且也渗透到医学领域,对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引入中医学,与中医学自身固有的理论和经验相融合,用以阐释人体的形态结构、生命过程及疾病的原因、机理、诊断、防治等,成为中医学方法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哲学思想和方法渗透到中医学中,帮助中医学构筑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而中医学对人体的形态和生命现象的观察和认识,又是古代哲学思想与方法萌发的土壤。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主要是在中医学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体悟之积累的基础上,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推理而获得的认识相结合,再进一步抽象、纯化而形成。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引入中医学,构建了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体系,反映了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是中医学对人体的生命、健康、疾病等医学重大问题的理性认识过程和方法的总和。一般可分为两个层次:古代的哲学思想如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其较高层次;观物取象、外揣、类比、演绎等较具体的方法,是其较低层次。较低层次的思维方法一般都由较高层次者所涵括,因而本章将重点介绍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并从中概括出中医学思维方法的主要特点,而将一些具体的思维方法融入其中来阐述。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是对中医学影响较大的古代哲学思想之一。它滥觞于先秦时期,两汉时被“元气说” 同化。由于先秦至两汉正值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时期,故此时盛行的精气学说必然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有着深刻的影响。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精与气的概念,在古代哲学范畴中基本上是同一的,但在中医学是确有区别的。为了便于正确认识精与气的古代哲学概念与中医学内涵,暂将其分开叙述。一精的基本概念精,又称精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指肉眼看不见形质)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精气,首见于《周易·系辞上》与《管子》,在《吕氏春秋》、《淮南子》及《论衡》中也有所记叙。《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认为宇宙万物由精气构成。《管子·心术下》说:“一气能变曰精。”认为精即精微的、能够运动变化的气。《淮南子》称气为精,认为精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原始精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生成的共同物质基础。上述各家,皆认为精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因而与气的内涵是同一的。《淮南子》又把精(或气)分为精气与烦气两类,如《淮南子·精神训》说:“烦气为虫,精气为人。”人类禀受精气而生,动物类禀受烦气而成,故人与动物不仅形体有异,而且人的精神、情感、智慧也为动物所不及。《论衡》认为精气是元气的最精微的部分,是构成人体及其道德精神的精微之气。精气概念的产生,源于“水地说”。古人在观察自然界万物的发生与成长过程中,认识到自然界万物由水中或土地中产生,并依靠水、地的滋养、培育而成长与变化,因而把水、地并列而视为万物生成之本原。如《管子·水地》说:“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又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 自然界的水即天地之精,万物赖以生长发育之根源,因而在“水地说” 的基础上引申出“精”的概念,嬗变为精为万物之原。人类自身的繁衍,是男女生殖之精相结合而成,亦可说成是水凝聚而成。如《管子·水地》说:“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 水,即精,凝停相合而为人。中医学有关精的认识,对哲学中精气概念的形成亦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如《周易·系辞下》说:“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把本为医学中男女两性之生殖之精相结合形成胚胎之论,进一步推理为雌雄两性之精相结合而生成万物,进而再引申为天地阴阳精气相合而万物化生。如此把具体的生殖之精抽象为无形可见的天地精气。精气的概念虽源于“水地说”,但水、地皆为有形物质,人体内的精也属有形之物,都与“有生于无”(《道德经·四十章》)的基本假设相违背,故皆难成为宇宙万物的生成本原。《周易》与《管子》把精的概念抽象为无形而动的极细微物质。《内经》亦认为精是充塞于太虚(宇宙)之中的极细微物质,如《素问·五运行大论》说:“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如此将精气的概念规定为存在于宇宙之中无形而动的极其精微的客观实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从而与气的概念同一,汇流于气学范畴中,发展为“气一元论”。中医望诊,主要是对病人从全身或局部的、以及排出物观察,诊断病情的方法,尤其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望神中医认为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形神兼备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它通过目光神态、面部表情、形体动作、语言气息、反应能力等表现出来。望神要分清得神与失神、假神。1.得神:病人目光灵活、明亮有神、语言清晰、神志清楚、呼吸调均、肌肉润泽、大小便控制自如。说明病人脏腑功能不衰,即使有病也会预后良好。2. 失神:病人目光迟钝、无光彩、瞳仁呆滞、面色晦暗、呼吸异常、肌肉消损、反应迟钝、甚至神志昏迷、或突然昏倒。说明病人脏腑功能衰败,病情重,预后不良。3.假神:病人突然精神转好,颧红、两眼突然有光,但眼球呆滞不灵活,食欲增加。这是垂危病人将要死亡的表现。望面色正常人的面色红润光泽,表现人体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旺盛。病人的面色由于疾病的原因可使皮肤发生异常变化,称为“病色”,病色一般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1.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证、小儿惊风和肝病。表明经脉瘀阻、气血不通。2.红赤:主热证。是血液充盈于皮肤脉络的表现。当人体热盛时,血液运行加快,面红赤。满面通红者属实热证,慢性病中出现两颧嫩红,常有低热、自己感觉发热则属虚热证。久病病人,面色苍白时红时消,属真寒假热危重证。3.黄色:主湿证、虚证。面色淡黄无光泽是脾胃气虚,气血不足所致。面色黄如桔皮,眼白发黄为湿证。面色黄而消瘦者,多见于胃病虚热;黄而色淡者属胃病虚寒。4.白色:主虚寒证、血虚证。虚寒证面色白而浮肿。血虚证面白而消瘦。这是由于气血不足不能养荣机体的表现。面色突然苍白、出汗量多、四肢冷是阳气虚脱,或失血过多的急症。面部白斑或白点常见于肠道寄生虫的病人。5.黑色:主肾虚证、寒证、痛证、瘀血证、水饮证。寒证、痛证、瘀血证由于肾阳虚衰,水饮不化,血行不畅,故面呈黑色。眼眶周围发黑为痰饮证。

  • 易经基础术语

      周易》常用的术语   在《周易》中有许多特有的术语,这些术语与《周易》的整体思想有密切的关联,为了初学者的方便,这里先把一些常见的一些术语先行解释,以帮助大家尽快理解《周易》的思想内涵。    1、“彖传”:“彖传”是“卦辞”的解释,是总论各卦基本观念的意思,由六爻的全体形象,说明卦的意义。    2、“象传”:“象传”又分为“大象”与“小象”。“大象”是卦的全体说明,但与“彖传”不同,是将六爻还原成三爻的八卦,以八卦所象征的事物,说明全卦。“小象”与“彖传”近似,以各爻的位置为主,说明每一“爻辞”的。    3、“刚”“柔”为万物生成的二元,或两种属性以-与—表示。    4、“阴”“阳”与“刚”“柔”相同。“阳”等于“刚”,“阴”等于“柔”。    5、“位”,指六爻每一爻的位置。由下向上数,为“初”“二”“三”“四”“五”“上”,原则上,“五”是君的地位,“四”是近臣的地位,“三”是不太与君接近的高的地位,“二”是不太高的地位,但却有与君意气相投的可能性。“初”是还没有入世的地位。“上”表示隐退的人,亦即“无位”的地位。   6、“中”六爻的卦,分为“内卦”(下卦)与“外卦”(上卦)。“内卦”正中间的“二”,“外部”正中间的“五”,因为在中间,称作“得中”,比“三”或“上”的地位更好。对事物采取中庸的态度,不偏不激,这是我国传统的智慧。   7、“正”奇数属于“阳”,偶数属于“阴”。因而,在奇数的阳位,变即“初”“三”“五”应当是阳爻;在偶数的阴位,亦即“二”“四”“上”,应当是阴爻,这时称作“得正”或“当位”。相反地,如果奇数的阳位是阴爻,偶数的阴位是阳爻,就是“不正”或“不当位”。如##全爻是正,##全爻都不是正。   8、“应”内卦与外卦。各自的第一爻、第二爻、第三爻。亦即“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爻,有对应的关系。但须一为阳爻,一为阴爻,异性相吸,才能“相应”。如果都是阳爻或阴爻,则同性相斥,即“不相应”如##的全爻“相应”,##的全爻都“不相应”。   9、“比”是两个相邻的爻,如“初”与“二”,“二”与“三”,“三”与“四”,“四”与“五”,“五”与“上”相比。这也必须是阴与阳,才有亲近感。    10、“承”“乘”相邻的两爻,上方的爻,对下方的爻是“乘”;下方的爻,对上方的爻是“承”。   11、“时”“时义”“时用”六二四卦,象征自然或人事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某一瞬间的现象。变怒,在相争时,喜悦时、痛苦时等的状态,称作某卦的“时”。“时义”为卦的时间意义;“时用”为卦的时间效用。   12、“吉”“无咎”“吝”“凶”未来的判断辞。“吉”是吉祥。“无咎”是没有灾难、过错,虽然不是吉,但也不是凶。“悔”是后悔。“吝”是羞辱,程度不同,虽然不是凶,但也不是恶运。“凶”是凶恶,凶险。   13、 元吉与大吉。元,本义是始。元吉不是一般的大吉,而是吉中之最,最吉。汉代刘向认为元吉就是始吉。《易经》中“元吉”之外,还有“大吉”,其数量都不少(元吉15处,大吉5处)。   14、利见大人。“见”当为“现”。古文“见”本来就同时具有“现”、“见”二义。所以一般译本也多以“利见大人”为“宜于去见大人”。然而,《易经》本来就是供天子王侯们占卜的文献,他们还去晋见什么大人,他们自己就是大人。所以,应为“宜于大人出现”。   15、 往。未必都是“前去”,而当是“有所行动”。   16、利涉大川。很可能指可以克服艰难除阻,并非一定是指渡河。现仍然译为渡河,希望读者去体会其中的意义。   17、“元亨利贞”四字,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现存汉魏时代的《易》注,未见对元亨利贞的新解。王弼《周易注》,也无对元亨利贞的集中说明。孔颖达《周易正义》和李鼎祚《周易集解》,都引《子夏传》,认为元亨利贞的意思是: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   到了宋代,程颐提出了自己对元亨利贞的理解: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程氏易传·乾》)。这是把元亨利贞当成了万物从始到终的发展过程。   朱熹原则上不否认程颐的解释,但在《周易本义》中,他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贞,正而固也。(《周易正义·乾》)   近现代学者对元亨利贞的主要贡献,是认为亨即享,祭祀的意思;而贞乃是卜,即占问的意思。这样的解释,也曾经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命理学》常用术语:   1、四柱:是对八字年、月、日、时之干支的总称。又称为「原局」、「命局」、「局内」、「原命」、「本命」、「命内」、「命中」。   2、日主:是指八字四柱中日柱之日干。又称为「日元」、「命主」、「吾」、「我」、「身」、「天元」、「元神」等。   3、月令:指八字四柱中月柱的地支。又称「提纲」、「月提」。   4、三元:是天元、人元、地元的总称,又名三才。天元即十天干。地元即十二地支。人元即十二地支中所藏之干。如地支寅中藏有甲木、丙火、戊土,因之,地支寅内所藏的甲木、丙火、戊土即人元。余仿之。   5、本体:依据月令提纲所属五行季节,对日主天干的称呼。例:甲木生于春季为春木,生于夏季为夏木,生于秋季为秋木,生于冬季为冬木。余仿之。   6、用神:是八字四柱中所需要之五行。取用神之法不外乎「扶抑I、「调候」、「通关』和特殊格局取用神四种。   7、墓库:是三合五行局之墓地。如亥卯未木局,五行属木者,墓库在未。五行属火,墓库在戌。五行属水,墓库在辰。五行属金,墓库在丑。   8、余气:是四季末之库地。例:丑为水之余气。辰为木之余气。未为火之余气。戊为金之余气。书云:天干得一比肩,尚不如地支得一余气,因此,余气在八字命理学中,还是很重要的。   9、透干:指八字四柱中地支之五行,又见四柱天干有相同之五行,谓之透干。例:地支为寅,见天干有甲字称寅木透干。又称天透。余仿之。   10、通根:指八字四柱中天干之五行,又见四柱地支有相同之五行,谓之通根。例:天干「乙」字,又见地支有卯字,谓之乙木通根。又名:乙木有根。又称地藏。   11、根气:指八字四柱中天干之五行,又见四柱地支有相同五行之余气,谓之根气。例:天干甲木,又见地支辰字,辰中内藏乙木,谓之甲木尚有根气,余仿之。   12、党多势众:党多指四柱中相同之五行见数个以上。势众指四柱中相同或生我之五行多见,而成一旺势。   13、日元坐杀:指日柱天干本身日支为偏官(七杀)。如:日柱干支为甲申、乙酉、丙子即是。   14、七杀:偏官的别称。若偏官为忌神,取食神克制偏官,又名:「敌杀」。若正官超过三位以上而无制化,又以七杀论之。   15、制化:制乃克的意思,如:丙火为忌神,取壬水克之谓制。化乃通关或泄秀的意思,如:丙火为忌神,取己土来泄丙火之气,而不伤害用神庚金,谓之化。   16、泄秀:八字四柱中日主太过强旺,取食神、伤官来泄日主之旺气,谓之泄秀。   17、生扶:日主太过衰弱,得同日主五行之物或正印、偏印扶助,谓之「生扶」或「助身」。   18、抑制:日主太过强旺,取正官、偏官或正财、偏财来克耗日主,使其中和,谓之抑制。   19、调候:日主太过燥热,取水物来中和,或日主太过寒湿,取火物来中和,谓之调候。   20、通关:指日主五行和四柱中另一五行皆强旺,成对峙之状,取相通之物为用神,谓之通关。例:金木两旺对峙,取水来通关为用。余仿之。   21、化杀:指正官、偏官强旺,克害衰弱之日主,取正印、偏印来化杀生身。   22、生、助、克、泄、耗:以日主为主,生即逢正印、偏印。助即逢比肩、劫财。克即逢正官、偏官。泄即逢食神、伤官。耗即逢正财、偏财。   23、伏吟:指天干、地支皆相同。如:大运是乙亥,而流年也是乙亥,谓岁运伏吟。又如:大运或流年干支是乙亥,而八字四柱中也有乙亥,谓之伏吟。又如八字中年柱干支是乙亥,而日柱干支也是乙亥,是谓伏吟。余仿之。   24、反吟:指干支和干支呈现天克地冲之状况。如:大运辛巳,遇流年乙亥,谓岁运反吟。又如:大运或流年干支是辛巳,而八字四柱中有乙亥,谓之反吟。又如:八字中年柱干支是辛巳,而月柱干支是乙亥,是谓年、月柱反吟。余仿之。   25、岁运:即当年之流年干支也。例:2005年为岁运乙酉年。又称为:流年、太岁、年运。   26、枭神:即偏印之术语。若女命偏印太旺,而食神衰弱无根,谓之「枭神夺食」,主无子之命,有者也主刑伤不吉。   27、财库:指日主之财星在八字四柱地支库地。如:日主丙火,以金为财星,金库在丑,因之,日主丙火,得八字四柱地支中有丑,为有带财库。余仿之。   28、官库:日主之官星在八字四柱地支库地。如:日主丙火,以水为官星、水库在辰,因之日主丙火,得八字四柱地支中有辰,为有带官库。余仿之。   29、乾造:命理学上称呼男性为乾造。   30、坤造:命理学上称呼女性为坤造。   31、六亲:乃指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兄弟、姊妹、配偶、子女。   32、儿星:又称子星,指男命之正官、偏官。女命之食神、伤官。   33、同类:指比肩和劫财而言。对男命,比肩为兄弟、劫财为姊妹。女命,比肩为姊妹、劫财为兄弟。若八字不见比肩、劫财,而大运、流年遇比肩、劫财则为明友、平辈之类。   34、岁运并临:指大运和流年干支皆相同的情况。   35、盖头:指天干五行克地支五行的情况。如:庚寅、丙申、甲戎等。   36、截脚:指地支五行克天干五行的情况。如:甲申、乙酉、丙子、丁亥等。   37、征太岁:指流年干支和日柱干支呈天克地冲的情况。   38、祖上宫:指八字之年柱干支,(也是父母官)。   39、父母宫:指八字之月柱干支。(以是兄弟宫)。   40、夫妻宫:指八字之日柱地支。(也是命宫)。   41、子女宫:指八字之时柱干支。(也是奴仆宫)。   42、富贵:富即指拥有相当多之财物和物质享受高。贵即指社会地位高或学有专精,受众人之尊敬。   43、贫贱:贫即指入不敷出,物质享受低、缺钱用。贱即指社会地位低下或从事下贱之职业。   44、文职:即从事较静态之工作,如:老师、律师、学术研究、行政人员、秘书、会计、公务员等。   45、武职:即从事较动态之工作,如:军人、警察、运动员、保全人员、外务员、矿工等。   46、城、乡、运、地:乃指大运方位也。如大运为壬癸亥子时,谓之走北方水地或一路走水乡之运。余仿之。   47、禄马:乃指走财星旺运也。马非指古代驿马。

  • 马派八卦掌有没有

      有,马维琪一支,也称煤马. 几十年前极少人知道,现在以公开,功法训练极其辛苦.东莞有人会.

  • 初学八卦掌应该怎样练?(之四)

      太极、形意、八卦三大内家拳,除了具有相同的拳法理论和风格特点之外,也有它们各自所独有的特色,而所谓“特色”即是与其它拳法在身形动作和训练方式上或大或小的“区别”。在太极八卦图上,形意拳走的是两个“鱼眼”,讲究“斜插直入、刚中寓巧的整体爆发力”;太极拳走的是黑、白两个阴阳鱼中间的那条曲线,讲求一个“化”字:“不离不即,不丢不顶,引进落空”;而八卦掌走的是两个阴阳鱼外面的圈线,讲的是“刚柔相济”,注重一个“变”字:“或粘或走、或开或合、或离或即,忽刚忽柔,变化莫测,无有定形”。因此,八卦掌腰的转动幅度要大,身形的钻翻摇返、俯仰游纵、高低转换以及“横劲儿”的使用频率要多,走中发力、以斜打正、步法左右掰扣的特点要突出,它主要练的是“身法和步法”。这就是八卦掌与其它内家拳法在训练身形动作上的区别。“走中发力、转身换步和横劲儿的使用”靠的是行走中腰胯抻开之后腰的粘力和旋力,而“直步横行”是八卦掌用以松开腰胯,提高腰部平行旋转幅度,进而增强“横力”的最好训练手段。在八卦图上,乾(西北)、坎(正北)、艮(东北)、震(正东)、巽(东南)、离(正南)、坤(西南)、兑(正西)八方成圆;在拳法中,按照这个道理绕点走圆、左右循环、拧旋走转正是八卦掌最便捷的训练“直步横行与步法转换”之法。换句话说,为了松膀子、抻腰胯、开筋骨、长粘力和训练“移步换形、脱身换影”之能,最好的练功方法就是走圈。站桩和坐功在所有的拳法门派中(包括八卦掌)几乎都有;而动静相兼的走桩(走圈)之功,却是八卦门最独到的基本功。八卦掌身法和步法的功夫就是转圈“转”出来的,走圈功就是八卦掌的特征。这就是八卦掌与其它内家拳法在训练方式方法上的区别。听说,早年一位八卦掌老前辈干活儿时也不忘练功,每天都是马步站桩端着大笸箩摇煤球,当他去另一头儿倒煤球时,总是上身侧转,将盛得满满的大笸箩端在身后,双脚直迈前行,日复一日地练出了功夫。可见练八卦也可以直着走,但终归还要练出“直步横行”的功夫,即:两胯、两腿冲向前方行进,而上半身却在腰的带动下转向了身侧。所以,转圈功正是练这种功夫的最好方法。据前辈们讲,八卦掌最初就只有转圈和单换掌,后来的许多掌式套路都是二、三代先师们为了方便教授学生才创编出来,因此继承传统除了最主要的掌式身法之外,最不能丢的就是转圈功。从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的拳法口诀中可以看出,“顺项提顶,松肩坠肘,紧背空胸,溜臀收肛,

  • 学风水,要先学什么基础的东西?

      人类一直在追求和平的环境和健康的体魄,然而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一些看似不相干的事,却往往联系得如此紧密,大大超出了人类现有的认识水平。对于许多民族和国家的人来说,不会认为自身的健康和自己的住宅以及过世家人陵墓的方位、地势等问题有太大的关系。但在中国,这个问题已经历了数千年的验证。也许用全息论的观点,可以做出一点勉强的解释。   前 言   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内容繁多,其中包含的“风水学”更显得博大精深,为中国炎黄子孙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的发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像一颗灿烂的明珠,永放光芒。自古以来,人们用风水知识进行趋吉避凶、解除病苦和贫困,乞求子孙的繁荣、福禄的旺盛、仕途的顺昌、爵位的升迁等方面,均依赖选择、改变风水来实现。因此,古人总结为:风水之道“夺神功,改天命。”风水知识浩如烟海,笔者只能以所学之微不足道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风水学的基本含义   二、谈风水学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   三、浅谈风水知识的基本内容   (一)形势   (二)理气   四、罗盘的发明和应用   五、风水对人体生命的影响   六、学习风水的现实意义   一、风水学的基本含义风水这一名字起始于中国晋朝托名为郭璞(公元276——324年)所著的《葬书》。书曰:“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又曰:“浅深得乘,风水自成。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夫土者之体,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在这以前人们把风水文化称为堪舆学。《玄灵修真辞典》中说:“堪舆,属传统文化方术之一,堪舆风水之术,在我国民间流传较广,①天地的代称,《淮南子》许慎注:“堪,天道也。舆,地道也。”②即风水,指住宅基地或坟地形势,也指相宅、相墓之法。还可理解为:堪者仰观天象,舆者俯察地气。《辞源》说:“风水,指宅地或坟地的地势,方向等。”《辞海》说:“风水。也叫堪舆。……也指相宅、相墓之法。”   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风水理论的核心是人,它追求的目标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统一。在天、地、人三者之间,既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又不偏废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注重天时、地理、人和之间的协和自然美。故有人又称风水学是“地球磁场与人类关系的学问”,也有人称它为“美学”,还有人称它为“环境学”、“元素学”、“软科学”等等。其范围包括住宅、宫室、寺观、陵墓、村落、城市诸方面,其中涉及陵墓的称为阴宅,涉及人居住方面的称为阳宅。风水对居住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基址的选择,即追求一种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满足的地形条件;二是对居住形态的处理,包括自然环境的利用与改造,房屋的朝向、位置、高低大小、出入口选择,道路、供水、排水等因素的安排;三是在上述基础上添加某种符号(即理气),以满足人们避凶就吉的心理需求(摘《风水探源序》)。风水学有时还叫地理风水或简称地理学,很早以前还有称其为青乌、青乌术的等等。   二、谈风水学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  中国人对地理风水的意识产生很早,“上古之时,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在那种危机四伏的自然条件下,人们先以树木为巢舍,后来在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首先对居住环境进行了改造。大约在六七千年前的原始村落——半坡村遗址,“选址多位于发育较好的马兰阶地上,特别是河流交汇处……离河较远的,则多在泉近旁。”西安半坡遗址就座落于渭河的支流浐河阶地上方,地势高而平缓,土壤肥沃,适宜生活和开垦。由此可知,那时的部落对居住环境已有所选择,并且这种选择是建立在对地理环境和风水知识有所认识的基础之上,懂得居住方位与日照和风寒的关系。如半坡中间的房子朝东,围绕大房子氏族成员的房子多朝南,即表现出“喜东南,厌西北”的特点,遗址四周有防御性豪沟;沟北、南有公共墓地,居住与墓地分开(《风水探源》)。   到了殷周时期,已有卜宅之文。如周朝公刘率众由邰迁豳,他亲自勘察宅茔,“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诗经?公刘》)   到了战国与先秦时期,是风水理论的形成时期,司马迁《史记?樗里子传》载:战国秦惠王异母弟樗里子,生前自选地于渭南章台之东,预言:“后百岁,是当有天子宫夹我墓。”至汉兴果然,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反映了当初活人的住宅和死人住宅的选择规律。秦代朱仙桃所著的《搜山记》,成为风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汉代时,人们已将阴阳、五行、太极、八卦等互相配合,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对宇宙总体框架认识的理论体系。这个框架是风水学的理论基石,对风水的应用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使风水由以前人们只是用于卜宅、相宅的机械活动,升华到理论阶段。这时的风水理论不但包括了择地,而且包括了择日,王充《论衡》中对择日的论述甚为精辟,已有了“太岁头上不敢动土”的理念。秦汉时期有关风水的专著,除《葬书》外,见于《汉书艺文志》的还有《堪舆金匮》、《宫宅地形》等。这些书已被失传,今日无法找到。   魏晋南北朝时代,风水理论已经逐渐完善,如托名郭璞的《葬书》一直被推崇为风水理论的“经典”。同时他还著了《葬书锦囊经》。当时的风水师也颇受推崇,如管辂以占筮、相术、相墓著称于世,据说他经过魏将母丘俭的墓,曾“依树哀吟。”人问其故,曰:“树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失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已备,法当灭族。”后来果然应验。郭璞之母死后,他选地于暨阳的一块地安葬,四周全为水,有人认为地方不好,水一涨就会淹没墓地,郭璞预言以后此地大水干涸。果然过了不久,大水退去,墓四周几十里都成了上等良田,从此郭璞名声大震,后来人们因郭璞著《葬书》被推崇为风水祖师。   唐宋时期,风水学普及最突出的表现是《葬书》的流行、罗盘的广泛使用。《青囊奥语》的诞生,使风水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理论,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流源。这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科学的发展所决定的。隋末到唐时,李播、李淳风父子作《天文大象赋》、《大衍历》、李淳风负责编篡的《晋书》、《隋书》中的天文志等诸多的天文书籍,皆对天上各大星座作了详细的描述,使风水之学与天地相对应。在地理学上则兴起了对山川地形进行考察的热忱,从而促进了风水学理论应用于对山川地形的踏勘。唐代高僧一行在公元710年就提出了磁偏角的叙述。李淳风、禅师一行因此而被后世尊为风水一代宗师。   唐代佛道盛行,与风水学互相渗透,尤其是道家“气”的学说,以及《易经》、太极、阴阳、八卦等理论,成为后期风水学的理论核心。   新的风水理论十分繁杂,总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流派。一是江西派称为形势派,也叫峦头派;二是福建派称为理气派,也叫宗庙派。江西派肇于赣州杨筠松、曾文迪、赖大有、谢子逸等名宗师,其专以山川的起止为主体。以龙、穴、砂、水、向相配为内容,杨筠松被尊奉为风水祖师,后世称其为杨救贫,名益,简称杨公。扬公是窦州人,掌灵台地理之官,金紫光禄大夫,遇黄巢起义时,窃风水禁书《玉函经》秘本逃隐民间。后来他著有《疑龙经》、《撼龙经》、《葬法十二杖》、《青囊奥语》等。为风水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书一直被推崇为至宝。理气派也叫理法,是从时间和空间上考察人体与地理、气候、地极、磁波等变化的关系。之交派在实践中总结出形势为体,理气为用,体用结合的道理。   到明清时代,风水发展到了极点,风水活动遍及民间及至皇室。明朝开元时的刘伯温就是一位风水大师,他对风水学也有很大的影响。后期蒋大鸿对地理风水在杨公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新的阶段。所著《地理辩证》是以挨星为理气的主要内容,为近代风水理论的经典。清末沈竹礽大师又著《沈氏玄空学》,对蒋公的理论作了深入浅出的著述,已被尊为当今风水理论的重要经典。明清两代风水论著繁杂纷呈,伪书泛滥,使初学者无所适从,常因真伪理论的矛盾而被困惑。常言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因为伪书得以盛行一时,江湖术士流行,为民间造葬行术,带来了中国近代史上腥风血雨的大悲荡。   从本质上看,风水学产生于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其理论来源于人们长期观察自然和改造自然地理环境的实践,因而其理论与应用都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并被证明是科学的。

  • 易学入门,基础,书籍~~~~

      六爻书籍:俯易预测学、增删卜易适合初学者。梅花易数:就看邵康节的梅花易数。这个不不太熟。呵呵 《易学基础教程》 朱伯昆 《周易入门》 张善文 ,QvkEBG

  • 梦见只有基础没有墙

      运势尚好,缺贵人相助。建议:寻找这个贵人,就在你身边。

  • 所有的八卦掌都转圈吗

      不是所有的八卦掌都走圈。   比如说八卦掌传于军旅的时候就改成直行走趟的打法。具体可见资料。据说是董海川的徒弟刘德宽传出来的。   另外还有一些不走圈的八卦掌。不一定是董海川所传的分支。   有兴趣可以百度直行八卦掌。

  • 九星风水的基础知识讲解。

      首先要了解五行、八卦,八卦的方位代表。   九星的含义,每颗星主管什么?有什么含义。在就是九宫飞星的飞行轨迹,什么是当令什么是失令和流年的飞伏,有正飞逆飞。     知道工些就差不多入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