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的节日有哪些

  • 维吾尔族的节日是什么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 维吾尔族的节日风俗是什么?

      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和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完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节日风俗。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等。   古尔邦节。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羊皮、羊肠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   过肉孜节。过肉孜节时,成年的教徒要封斋1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肉孜节意译为“开斋节”。按伊斯兰教教规,节前一个月开始封斋。即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不准饮食,期满30天开斋,恢复白天吃喝的习惯。开斋节前,各家习惯炸馓子、油香、烤制各种点心,准备节日食品。节日期间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节祝贺。节日期间杀羊或骆驼,到清真寺去作聚礼,唱歌跳舞,并举行赛马、刁羊和摔跤等活动。   诺鲁孜节。“诺鲁孜”一词来自古伊朗语,意为“春雨日”。相当于伊朗古太阳历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也即公历3月22日。达一天相当于汉族的春分,故而“诺鲁孜”节也叫迎春节。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对他们来说,每年3月20号到22号的诺鲁孜节是最重要的节日。诺鲁孜节的仪式在20号的黎明开始,男女老少都要身穿民族盛装,各家的家长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预祝他们在新的一年平安快乐。然后,家长要把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畜群从烟上通过,祈求新的一年,牲畜膘肥体壮,迅速繁殖。跟着,人们就要做"诺鲁孜饭"(就是家家户户用剩余的粮食和食物,再配上多种佐料煮成的稠粥)。从当天午时起,维吾尔人成群结队地相互拜年,等到诺鲁孜节过后,在农村,紧张的春耕生产也就开始了。 诺鲁孜节是伊朗和中亚的节日,是为进入春耕生产,绿化、美化、净化环境做准备的节日。

  • 维吾尔族的节日.礼仪,含义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   1.肉孜节:   肉孜节,也叫开斋节,它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第9月是颂降天启“古兰经”经文之月,是一年12个月中最吉祥的月份,每一个成年穆斯林每年都要封斋一个月,在封斋期间每日两餐,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吃喝、房事等。斋月的开始和结束均以见月为准。封斋的天数为二十九天或三十天。斋期满后,节日的凌晨,人们淋浴盛装,聚集在礼拜寺举行规模盛大的礼拜。随节日礼拜的结束,从高高的唤礼塔上“纳各拉”鼓和哨纳声骤然而起,人们走出礼拜大殿自发的踏着欢快的乐曲声,跳起“萨玛”舞,彼此握手道贺。一般维吾尔族妇女不参加聚礼。在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备有丰盛的节日食品,如馓子、民族式点心、糖果、干果、水果等。人们身着节日新装走亲访友,路途相逢要相互拜年祝贺。在肉孜节期间民间有各种游艺活动,“巴扎”即市场非常热闹。 关于肉孜节的起源,维吾尔民间有这样一个宗教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次闹灾荒,孩子们由于饥饿啼哭不止。母亲们无奈,把拳头大小的卵石放进锅里煮,哄孩子们说:“妈妈给你们做‘兄古提麻克’(一种饭食,用玉米面做成,形状像窝窝头,水煮,吃时带汤)吃”并不时地用木棍戳一戳给孩子们看,让孩子们相信还没有熟,还太硬不能吃,需要耐心等待。一次又一次,孩子们再也没有耐心等待了,闹着非要吃不可。母亲们没办法,只好揭开锅盖还想用木棍戳给孩子们看。不料,木棍竟然戳了进去。母亲们很惊奇,仔细一瞧,原来锅里煮的卵石都变成了可以用来充饥的“恰玛古”(即蔓菁)。人们相信这是神灵为了拯救他们而显示的奇迹。人们奔走相告,彼此祝贺得救,载歌载舞,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以各种娱乐的方式欢庆,感谢真主的恩典。从此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以同样的方式纪念,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2.冒路德节:   冒路德节,又叫圣纪节。每年回历三月二十日为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日而举 行的节日。伊斯兰教徒为了纪念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功德,在他诞生的那天举行集会,以后逐渐演变为伊斯兰教的节日。这个节日多由清真寺毛拉主持。节日当 天,虔诚的穆斯林纷纷到清真寺礼拜,听阿訇们念经,赞颂圣祖穆罕默德的功绩。还有些人把阿訇和周围的邻居请到家里举行小形的聚会,并准备油饼,糖果和水果 等食物,正中间放一个盘子,盘子里放一些洒了香水的棉花,阿訇边念经边对着棉花吹气,最后参加仪式的每一个人拿起一小团棉花闻一闻,便放进口袋里。临走时 还拿上一点糖果,回家后分给家里人吃。     3.努吾若孜节:   努吾若孜节也叫“撒拉哈特曼节”。“努吾若孜”一词是波斯语借词,表示“春雨日”,“春天的第一天”,即波斯古太阴历每年3月21日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等突厥语系各民族的共同节日。它从古代流传至今,它的内容是辞旧迎新,希望春天能带来吉祥幸福。在过节这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每一个村落的所有人集体做“库节”即“努吾若孜饭”(几家人一起做的也有)共同享受新年的喜悦。做“库节”一般用往年剩余的粮食加大米、小麦等7种谷物在大锅里熬成粥,以表示年年富足有余。此外,节日里,还举行各种传统的民间活动,比如,把一个男人打扮成“努吾若孜老人”,等表演一番之后,便脱掉棉衣,给他穿上单衣迎接春天的到来,同时还举行麦西热甫、赛马、叼羊、拔河、摔跤、野游、唱歌、赛歌、猜谜语、荡秋千、作游戏等各种娱乐活动。到了晚上,年青人带着火把,唱着“努吾艺孜歌”挨家挨户的祝福,节日一般持续三天,过节后开始春耕播种。至今很多地方的维吾尔族仍在过此节日,尤其最近5、6年以来无论是政府方......余下全文>>

  • 全世界有哪些维吾尔族名人

      马赫穆德·喀什噶尔:全名为:伊本·穆罕默德·伊本·侯赛因·马赫穆德·喀什噶尔,11世纪维吾尔族著名语言学家、突厥语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生于今疏附县,曾在喀什噶尔求学,后在伊犁河谷、中亚七河地区进行考察,搜集史地、语言文字、风俗等材料,于1074年写成了被誉为突厥民族简明百科全书的《突厥语大词典》。马赫穆德的主要著作还有《突厥语语法精华》,但已失传。《突厥语大辞典》是我国第一部用阿拉伯文注释的突厥语辞书。全书共8卷,收词7500余条,各卷均由上、下分卷组成,每卷按门类、词根分类,类内又按词型和语音特征排列。全面介绍了当时突厥语族的历史、地理、语言、文学、典章制度、经济、天文、历法等方面的知识,是研究那一时期社会历史、民族发展的宝贵资料。     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维吾尔族喀喇汗王朝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诗人。11世纪初叶出生于虎恩斡尔朵(即巴拉沙衮),后迁居喀什噶尔(今喀什)。公元1069年到公元1070年创作了《福乐智慧》一书,献给喀什噶尔的苏来曼可汗,因此荣获汗王侍从官的称号。     鲁明善(生卒年不详),以父字鲁为姓,名铁柱。维吾尔族著名的农学家。他于元仁宗元年(公元1314年)在安丰任肃政廉访司,以后又任过靖州路达鲁花赤。他写的《农桑衣食撮要》一书是我国元代三部重要的农书之一。《农桑衣食撮要》又名《农桑撮要》,是按“月令”编写的一部有关农业生产技术的书籍,内容相当丰富,包括耕作、水利、气象、养蜂、养蚕、畜牧业、酿造业、农牧产品加工等。该书既吸收了古人的生产经验,又总结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既继承了汉族地区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又发扬了少数民族在农牧业生产上的好经验,是完整地保存到现在的最古的一部农书。

  • 谁有好听的维吾尔族的名字啊 女生的

      女:阿依木尼沙姑丽,热依汉姑丽,开米尔叶,依帕尔姑丽,如仙姑丽,阿尔祖姑丽等等等……还有需要追问我……

  • 维吾尔族的服饰怎么介绍30字

      维吾尔族服饰花样较多,非常优美,富有特色。   男装特点:   维吾尔族的服装一般都比较宽松。男装比较简单,主要有亚克太克(长外衣)、托尼(长袍)、排西麦特(短袄)、尼木恰(上衣)、库依乃克(衬衣)、腰巾等。维吾尔族将外衣统称为裕袢。这些衣服多用黑、白布料,蓝、灰、白、黑等各种本色团花绸缎料等制作。   女装特点:维吾尔妇女爱穿裙装,喜选择鲜艳的丝绸或毛料裁制裙装,常见的有红、大绿、金黄等色的质料,内穿淡色对裙。更偏爱本民族独创的“艾得来丝绸”缝制连衣裙。每逢节日或喜庆佳节,甚至周末,从街市、乡村、山野,随处都可见到身穿不同花色、纹样的艾得来丝绸缝制的花裙。丝绸的花纹如彩云飘飞,色泽明丽,浓郁华丽,透出创造者内含灵性的天赋。维吾尔人誉称它“玉波甫能卡那提古丽”,即给人们带来春天气息之意,美好的祝福。女裤裤角肥大,裤长及裸骨。

  • 维吾尔族古尔帮节和开斋节吃什么

      圣纪节、那吾鲁孜节、古尔帮节、肉孜节

  • 乌孜别克族和维吾尔族有什么联系?

      原来是一个民族新疆以前的情况不太好所以大部分的维族人去苏联去苏联的那些维族人就是现在的乌孜别克族乌兹别克和维吾尔就是一个民族 如果不是一个民族的话乌兹别克和维吾尔的语言都相同为什么不是一个民族。

  • 300字作文维吾尔族的节日、习俗和工艺品

      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

  • 藏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藏族 藏族草地藏民节/藏历年 赛马、野餐、跳锅庄 农历正月   藏族“花儿”会 对歌 农历六月十四   藏族跳神法会 祭祀、歌舞 藏历除夕   藏族赛马会 赛马 农历五月初五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忌讳在背后诽谤和议论他人短处;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洗澡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在日常生活中,见面都要问安。穆斯林之间的问候,问者要说:“色俩目尔来孔”,答者要说:“安色俩目”,也可简化为只说:“色俩目”。在宗教场合或晚辈见到长辈,在问“色俩目”的同时,还要右手平放胸前鞠躬。客人平访,要先倒茶,还要端上瓜果点心或自制面点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员都来与客人见面、问好。若遇上老年客人,还要烧热炕请老人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宝茶”。送客时,全家人都要一一与客人道别、祝福。时远客、贵客还要送出村庄或城镇才分手。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   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你是不是要写8年级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