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惊蛰的意思

  • 关于 惊蛰 有传说么

      青蛙、蛇、蚯蚓等许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 到了转年农历二月前后,天气回暖,一些昆虫陆续结束冬眠状态,开始出来活动,似乎是被高照的春阳或震耳的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个节令名曰“惊蛰”。传说中的龙是在蛇、蚯蚓等的基础上我们的祖先想像加工出来的。因而人们又管蛇叫“小龙”。二月二日前后,蛇、蚯蚓等结束冬眠、开始活动,故曰“二月二,龙抬头”。 那么,为什么不“二月一”或“二月三”呢?专家解释说,这是和我们民俗中喜欢双数有关,如五月五吃粽子、七月七鹊桥会。二月二正为双数,因此人们取名为二月二龙抬头。至于抬头的为何是龙,又为何只与“二月二”有关,说法和故事就多了。民间认为,龙系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二月二”则是龙欲升天开始活动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龙抬头,意味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很久以前陕西关中地区大旱,田干地裂,连续几年连个雨点也没有落下,人们眼睁睁地希望老天爷下雨。住在临潼骊山马额塬小山村的一个叫水生的青年人,决心为民寻水。当他知道玉皇大帝已经命东海龙王的孙子去播雨,但这条小龙却窜入龙河,将播雨一事忘记了时,非常着急。因此他历尽千辛万苦,在龙河附近获取降龙木,搅混了龙河水,制伏了小龙,促使小龙出水抬头。刹那间,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啦哗啦下个不停。所有乡民全都感谢水生为民除掉了旱魔。为了纪念这“龙抬头”的日子,人们共同约定每年二月初二那天要焚香祭祀龙神,祈求龙按时抬头降雨;与此同时还规定这一天女子一定要停止手中的针线活,以免刺伤龙的眼睛,天亮以前不可以到江河挑水,避免碰伤龙神。清代《燕京岁时记》中说:“二月二日……今人叫做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吃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眼也”由此可见这种民俗源远流长。

  • 解释惊蛰和清明的意思

      惊蛰   二十四节气之一。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所以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

  • 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而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

  • 惊蛰那天可算命吗

      立春:2007年02月04日 (农历12月17日)   雨水:2007年02月19日 (农历01月02日)   惊蛰:2007年03月06日 (农历01月17日)   春分:2007年03月21日 (农历02月03日)   清明:2007年04月05日 (农历02月18日)   谷雨:2007年04月20日 (农历03月04日)   立夏:2007年05月06日 (农历03月20日)   小满:2007年05月21日 (农历04月05日)   芒种:2007年06月06日 (农历04月21日)   夏至:2007年06月22日 (农历05月08日)   小暑:2007年07月07日 (农历05月23日)   大暑:2007年07月23日 (农历06月10日)   立秋:2007年08月08日 (农历06月26日)   处暑:2007年08月23日 (农历07月11日)   白露:2007年09月08日 (农历07月27日)   秋分:2007年09月23日 (农历08月13日)   寒露:2007年10月09日 (农历08月29日)   霜降:2007年10月24日 (农历09月14日)   立冬:2007年11月08日 (农历09月29日)   小雪:2007年11月22日 (农历10月13日)   大雪:2007年12月07日 (农历10月28日)   冬至:2007年12月22日 (农历11月13日)   小寒:2008年01月06日 (农历11月28日)   大寒:2008年01月20日 (农历12月13日)

  • 惊蛰季节里人们一般在干啥呢

      春天就到了,惊蛰一到,很多冬天冬眠的动物就出来觅食了,这个时候也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 属蛇的孩子惊蛰出生的好不好

      好啊,蛇差不多就是惊挚以后才结束冬眠的

  • 2017年惊蛰是哪一天 具体时间点是什么时候

      2017年惊蛰是什么时候     公历:2017年3月5日 星期日 17:32:40     阴历:农历丁酉年 癸卯月 辛卯日(二月初八)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互相吻合。

  • 惊蛰是什么节气啊?

      惊蛰的由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惊蛰,这也意味着天气将逐渐转暖。  惊蛰的含义是什么呢?气象专家就此解释说,惊蛰是指天气回暖,雨水增多,并渐有春雷响动,惊动万物,蛰伏地下冬眠的动物开始出土活动,民间故有农谚“惊蛰至,雷声起”。惊蛰的由来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所以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 请问1955年的惊蛰是哪一天

      1955年 惊蛰 农历 一九五五年二月十三 乙未 羊 公历 1955年3月6日 星期日 惊蛰

  • 描写惊蛰的诗词

      观田家 唐代·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秦楼月·浮云集 宋代·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