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诗歌

  • 诗歌的名字

      现在看不到你发的诗歌的内容。   给你发一些常用的词牌名吧   2.1 两字   丁儿 八归 八塞 入塞 九日 三台 大有 大椿 大酺 个侬 子夜 无闷 无怨   天香 不见 木笡 五拍 六丑 比梅 白萱 白雪 月慢 犯花 古记 东仙 乐正   乐令 乐世 长春 西子 西河 西湖 西施 多丽 导引 寻梅 竹枝 合欢 防露   红情 出塞 花犯 芳草 步月 别怨 杜宇 阳春 河传 佳色 尾犯 招潮 鸣梭   侧犯 录调 孤鸾 征招 南浦 秋水 秋霁 胜常 宣情 眉妩 垂阳 相月 品令   拜星 胡州 夏州 春游 春晴 春弄 绿腰 绿意 哨遍 倾杯 索酒 消息 离鸾   留家 调笑 薄幸 黄金 排歌 探春 望梅 减兰 情词 渔父 戚氏 梁令 寒姑   湘月 琼台 凯歌 韵令 催雪 塞姑 琴调 禁烟 解红 疏影 歌令 赚煞 瑶花   酹月 暗香 镇西 踏月 横云 簇水 鞮红 露华 七绝   2.2 三字   一 画   一七令 一寸金 一叶叶 一叶乐 一叶落 一半子 一江风 一丝风 一过金 一梦金   一丛花 一枝花 一样花 一点春 一枝春 一落春 一年春 一痕沙 一落索 一络索   一捻红 一萼红 一斛珠 一斛球 一剪梅 一翦梅   二 画   二郎神 二色莲 卜算子 卜玉郎 人月圆 人南渡 七娘子 七娘仔 八六子 八宝妆   八拍蛮 八音谐 九能归 九回肠 九张帆 九张机 十拍子 十样花 十爱词 十二时   十二红 十二郎 十八香 二十时 丁香结   三 画   三字令 三台令 三学士 三部乐 三登乐 三奠子 三株媚 上行杯 上升花 上江虹   上马娇 上西平 上南平 上平西 上平南 上小楼 上束马 上西楼 上林春 上阳春   下水船 下手迟 大江西 大江乘 大圣乐 小圣乐 小冲山 小重山 小阑干 小桃红   小桃花 小庭花 小梅花 小镇西 小秦王 小梁州 千秋岁 千秋节 千年调 千春词   万年秋 万年枝 万年春 万里春 万年斯 山外云 山花子 山桃红 山坡羊 山渐青   山鬼谣 山亭柳 山亭燕 于飞乐 于中好 广寒枝 广寒秋 子夜歌 川拨棹 干荷叶    女冠子   四 画   天仙子 天下乐 天门谣 天香引 天净沙 月儿高 月下笛 月中行 月中桂 月当听   月当窗 月边娇 月宫春 月城春 月华清 风入松 风中柳 风光好 风归云 风马儿   风流子 风蝶令 风敲竹 云雾敛 云松令 云鬓乱 水仙子 水龙吟 水云游 水漫声   水调歌 水晶帘 凤仙引 凤池吟 凤来朝 凤求凰 凤栖梧 凤孤飞 凤时春 凤楼春   凤楼吟 凤萧吟 凤御杯 凤凰间 双双燕 双飞燕 双燕儿 双头莲 双瑞莲 双声子    双翠羽 双带子 双韵子 双红豆 双劝酒 双荷叶 双蕖怨 双鸿鹑 斗百花 斗百草    斗鸡回 斗婵娟 斗鹌鹑 无梦令 无俗念 无漏子 无锡景 太平时 太平令 太常引    不水船 不是路 不怕醉 六六峰 六么序 六么令 少年心 少年游 五更转 五供养    丰乐楼 丰年瑞 中央乐 开元乐 升平乐 王孙信 木兰花 见龙门 内家娇 厅前柳    丹凤吟 丑奴儿 飞来峰 比目鱼 文风盛 乌夜啼 劝金船 引驾行 巴渝辞 元和令    元会曲 长相思   五 画   玉人歌 玉山枕 玉山颓 玉京秋 玉京谣 玉京箫 玉竹斩 玉烛新 玉团儿 玉交枝   玉连环 玉莲花 玉堂春 玉楼春 玉龙瑶 玉壶冰 玉阑干 玉梅令 玉美蓉 玉抱肚   玉漏迟 玉蝴蝶 玉簟秋 玉簟凉 忆江南 忆江月 忆汉月 忆岁月 忆萝月 忆人人   忆故人 忆王孙 忆君王 忆帝京 忆少年 忆仙姿 忆旧游 忆多娇 忆余杭 忆吹箫   忆闷令 忆章台 忆柳曲 忆秦娥 忆真妃 忆瑶姬 忆秦娥 归去来 归去难 归去曲    归巴乐 归平遥 归国遥 归国谣 归字谣 归自谣 归......余下全文>>

  • 《周易》说过把文本层次划分为“言 象 意”,请找出一个古典诗歌做例子来分析

      首先我纠正一下,“言 意”二层面说是出自《庄子》和《周易》的。   至于“言 象 意”三层面说是由三国时期思想家王弼提出的。   认为文学文本由: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和文学意蕴世界组成的。   以杜牧的诗《江南春》为例: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 文学文本是以语言的方式存在的,没有语言,也就没有文学,所以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基本层面。这首诗以短短28个汉字构成,却准确而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体验。尽管现在与杜牧所处的年代已相隔久远,但我们读者仍然能从诗中领略到诗的鲜活特性。   2 文学形象系统是文学语言组织所呈现的感性画面,它离不开文学语言组织,又规划着文学意蕴世界的传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动人鲜活:千里江南,听不尽莺歌燕语,赏不完柳绿花红。依山傍水,酒旗迎风飘扬。但是诗人并非仅仅想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那样简单。   3 这就是文学意蕴系统的作用,它是文学文本的最深层面,也可理解为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即作者意在表达何种思想。如杜牧的这首诗意在鞭策南朝的统治者。

  • 关于花的诗歌

      墙角的花,孤芳自赏了,天地就小了.   成功的花朵人们只惊羡它的明艳,不知也浸透了奋斗的汗水和泪水.   李调元《芷塘同年斋中秋兰秀茂异常属余作诗》   契阔今素心,忽动伊人怀。   入室座未安,馨芳盈庭阶。   此种秉幽趣,高寄白云隅。   一为香所误,遂与诸草偕。   其芳终不言,自分溷尘埃。   今充君子佩,永得邀栽培。   月夜静相对,如与人忘骸。   愿言托孤根,岁宴两无猜。   方婉仪《题马守贞双钩兰花卷》   楚畹幽兰冠从芳,双钧画法异寻常。   国香流落空留赏,太息金陵马四娘。   爱新觉罗.书诚《题幻翁墨兰》   北人爱兰不易致,画兰直作真兰视。   吾叔立意恐雷同,一以粉糅蕴精粹。   天地古人皆非师,神全故坐形支离。   快笔如锥划纸碎,破花断叶含清恩。   閟阁时闻豹囊鼓,轻扬茶烟供香祖。   世间沈麝敢同焚,笔墨闻薰长不腐。   虚室题诗得数观,似同君子久盘桓。   薄劣虽惭谢车骑,愿将心事托芝兰。   高 朋《题画兰为郑板桥作》   芳菲香气动吟毫,疑是湘君下汉皋。   争奈幽芳多惹怨,于今不忍读离骚。   姚 范《记赠折枝兰花》   屈原已死潇湘空,蕙兰不生芳草丛。   揭来南阮萧斋中,美人不见相思瘦。   一枝折赠秋风后,夜雨西堂落红豆。   我昔曾谱猗兰篇,空山鼓之谁与传。   烦君更乞冰丝弦。   鲍倚云《兰语篇》   幽芳不知春,春赴桃蹊水。   回波忆旧雨,冥蒙晓烟里。   畴昔子慕予,窈窕竟奚似。   目成山之南,清川渌如此。   萧萧秋雨恶,檐端孕花蕊。   酷腊酿奇寒,土乾未滋蚁。   引领期人房,吹衣北风起。   根发暗已朽,处堂昧生理。   怨长交不终,媒劳复谁倚。   酾酒与花盟,花光去若驶。   荪兮独自愁,何人信予美。   王文治《可韵上人墨兰卷子》 (四首)   谁将淡墨染春痕,瘦叶疏花倚石根。   一院古苔青不扫,重帘着地月黄昏。   春眠初觉鸟声忙,临罢黄庭日渐长。   待与高僧参鼻观,绝无香处是真香。   小池雨过看濡毫,更酌红楼读楚骚。   为与幽兰多夙契,建牙犹得近湘皋。   南核春蕊发华滋,视膳萱庭日景迟。   手擘倭笺如水碧,花前闲补广微诗。   《兰》   女侠金陵马四娘,吮毫犹带口脂香。   临风故写湘江怨,牵引骚人一带肠。   罗 聘《秋兰文石》   今年九月偏无菊,欲纫秋菊笑可拈。   画毕自看还自悔,笔花端合让江淹。   孔继涵《从侄柞索兰》 (二首)   幽兰似佳人,不以色自炫。   忽漫度微风,芳馨袭庭院。   缅怀湘中君,含情发深眷。   乞君九畹英,足我三益友。   睛窗午梦醒,疏香暗消受。   保以伴蹇修,一卷离骚有。   高 鹗《幽兰有赠》   九畹仙人竟体芳,托根只合傍沅湘。   一江水泛灵妃瑟,八月天寒楚客裳。   谁使当门逢忌讳,更教采佩太馨香。   愁深漫展离骚读,天问从来最渺茫。   张士元《种兰》   兰生杂众草,偃仰衢路旁。   草盛占雨露,兰孤无容光。   我行适见之,小立还彷徨。   不恨草色满,恨兰不善藏。   移兰种堂下,茎叶日以长。   闭门幽香发,众草将安伤。   张纶英《兰草》   幽兰有高致,质弱苦易零。   芳香不可留,滋树徒劳形。   小草时作花,嫣红间葱青。   闲阶濯新雨,绰态何娉娉。   悦目非不怡,所嗟乏奇馨。   采之聊把玩,慨彼服媚情。   一笑谢东皇,荣枯无定形。   孙原湘《兰》(二首)   宛然清露被江皋,叶叶灵芬出素豪。   一种离披烟雨态,剩泥残壁画离骚。   写得灵根九畹芳,玉叉高展看潇湘。   春风吹过闲蝴蝶,画里业寻画外香。   张问陶《兰》 (二首)   偶检丛兰画几枝,各标神韵肯参差。   高花飞舞低花笑,同倚春风自不知。   偶检离骚写数行,便思乘兴画潇湘。   可怜百种沿江草,不及幽兰一箭香。   褚 华《兰花咏》   苍烟漠漠松篁径,万朵瑶花破春冷。   月明老鹤飞上天,美人下山踏花影。   晓露洗,东风吹,香雾湿衣君不知。   心含幽怨立许久,修蛾绿过湘江湄。   沈 彩《题自写兰》   入春十日雨兼风,兰叶香迟未破丛。   差喜砚田初解冻,墨花色发翠毫中。   盛大士《顾南雅侍读画兰歌》   湘江帝子弹瑶瑟,恍惚神游众香国。   画手东吴擅顾雍,妙写兰心与兰质。   仙姿亭亭俗艳空,有意无意天然工。   真珠帘卷玉钩堕,千花一笑羞群戏。   嫩芽细拨银钩小,麝墨螺烟自萦绕。   映带争看取势妍,纵横会得忘言巧。   翻思昨夜醉停樽,露台独立吟黄昏。   翩其仙袂御风去,花气为我留诗魂。   画兰人本兰台史,品格幽兰足相似。   滇池草色绿蘼芜,远驾星轺采芳芷。   秋江梦君水一方,碧城杳霭云苍茫。   嫣然花容隔香雾,爱心不见心旁皇。   燕台高吟夕阳暮,闲情别有沧州趣。   君还翰墨兴飞腾,我已容华迥非故。   惠我清风拂素笺,蘅皋幽思倩君传。   好与美人搴作佩,墨华如醉泼湘烟。   王贞仪《题素心兰画幅》 (二首)   谢庭幽种托根殊,似此孤标绝世无。   素质宜陈青玉案,东风初启碧纱?。   萧骚帝子三闾赋,零落王孙九畹图。   一自江皋遗佩后,年年烟雨怨啼鸪。   看花作画亦精神,传得双钩楚泽春。   燕尾鱼鈂差后乘,光风霁月认前身。   交从至淡方称契,品到无瑕始见真。   裁我瑶笺惭报语,不教青眼误埃尘。   何绍基《素心兰》   深心太素绝声闻,悔托灵根压众芬。   万古贞风怀屈子,一江白月吊湘君。   香逾淡处偏成蜜,色到真时欲化云。   园榭秋光都占尽,故应冰雪有奇文。   陶 澍《题墨兰赠尹月三》   虎头画法古无比,今之画者恍惚似。   烟墨数点出新意,勃勃清香生绢底。   根荄故与众卉殊,不俗之气如吾子。   持归张向画屏前,秋来好梦湘江水。   龚自珍《题盆中兰花》 (四首)   忆昨幽居绝壁下,漠漠春山罕樵者。   薜荔常为苦竹衣,鵁鶄误僦鼫鼯舍。   天荣此魄不用媒,可怜位置费君才。   珍重不从今日始,出山时节千徘徊。   华堂四宦下红罗,谢家明月何其多。   郁金帐中闻夜语,谢娘新病能诗魔。   二月奇寒折万木,严霜夜夜雕明烛。   小屏风下是何人,剪辑云鬟换新绿。   谥汝合欢者谁子,一寸春心红到死。   旁人误作淡妆看,持问燕姬何所似。   吾琴未碎百不忧,佳名入手还千秋。   合欢人来梦中去,安能伴卿哦四愁。   燕山楚楚云不娇,灵药几堆春未苗。   菖蒲茸生恰相似,女儿甘逊神仙骄。   宣州纸工渲染薄,画师黄金何处索。   一别春风小景空,磁盆倚石成零落。   汪 端《兰》   春在娟娟绿玉枝,潇湘烟淡月明时。   千秋独抱离骚意,未许江篱杜若知。   《王韵香画兰长卷》 (四首)   清梵鱼山夜月寒,松花如雨落仙坛。   倚窗初试金壶墨,写罢灵飞更画兰。   瑶笙吹彻羽衣凉,瑟瑟微波梦碧湘。   解为幽花写秋景,玉人原是杜兰香。   眉黛文殊晕浅颦,拈花一笑悟兰因。   夫容湖上琳宫静,忆尔空山听雨人。   碧杜红蘅俪楚骚,花歌叶舞在冰绡。   婵娟我识黄昏令,明月扬州忆玉箫。   祁嶲藻《幽兰》   空山四无人,知有幽兰花。   花开不可见,香气清且嘉。   飞流下危磴,时有横风遮。   香久亦不闻,山深愁路赊。   众草何青青,吐艳明朝霞。   如何咫尺间,渺若天一涯。   援琴坐白石,日暮三叹嗟。   魏 源《新罗山人醉笔墨兰歌》   昨夜醉肠花怒开,墨池起蛰惊春雷。   枯者游戏为根荄,乱者屈曲为蓓蕾。   横披乱放无端涯,有时画兰兼画梅。   暗香斜影窗前阶,便疑草书乱僧杯。   酒气兰香拂拂来,张颠濡发青莲杯。   神乎鬼乎仙乎哉,请匹灵均呵壁才。   潘遵祁《题画兰》 (二首)   读罢离骚思惘然,夜凉清梦落琴边。   不知寂寞湘江上,可有幽人枕石眠。   绝代幽姿压丛芳,肯随红紫媚春阳。   饶他绮石黄磁斗,不及空山自在香。   宗 粲《谢婉生姐赠兰》   生平爱种梅与兰,梅花易种兰花难。   相思万斛消不得,惟馀清梦萦湘干。   凉风蓦地送香气,美人空谷来姗姗。   一枝新向胆瓶供,对之喜动双眉端。   名花本推国香首,赠花人更余相欢。   忆从古梅林下别,遥通音问惟青鸾。   芳踪相隔心不隔,贻我秋佩清芬攒。   见花如见玉人面,无言常向妆台看。   张 印《写 兰》   望望楚天云,月坠秋江冷。   帝子魂不来,为写一枝影。   秦树声《为人题画兰》 (三首)   浥露不掩骨,临风忽断肠。   王者久不作,知君为谁香。   有人亦自芳,岂必恋空谷。   弃置乃偶然,天命期无辱。   寒花有晚节,犹伤天地秋。   虽各一时秀,论心耻与俦。   王殿森《秋兰》   闲庭习幽静,清香透书帏。   起视盆中兰,娟娟开一枝。   秋光倏已晚,尔开何独迟。   风声撼林薄,霜痕沾鬓丝。   孤芳孰延赏,知音安可期。   我亦素心人,何时慰幽思。   蒋 兹《咏兰》   曲奏当年明月夜,美人心事水潺潺。   如何芳草迷归路,洒落香痕满世间。   谭嗣同《画兰》   雁声吹梦下江皋,楚竹湘帆起暮涛。   帝子不来山鬼哭,一天风雨写离骚。   刘 灏《兰花》   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   开处何妨依藓砌,折来未肯恋金瓶。   张云龙《画兰》   此是幽贞第一花,不侪桃李只云霞。   采香或可通来径,更写春山一片遮。   释彻凡《题画兰》   彼美在空谷,离立今冰霜。   地幽作花早,春风生古香。   盈盈一涧水,孤客遥相望。   不采何忍舍,采之用无方。   愿得赠之子,佩以罗绮裳。   中道勿捐弃,千载留芬芳。   岳 莲《自题画兰》   十分珍重护芳丛,意在忘言淡荡中。   尘外天然见标格,肯随桃李嫁春风。   静 诺《咏秋兰》   长林众草入秋荒,独有幽姿逗晚香。   每向风前堪寄傲,几因霜后欲留芳。   名流赏鉴还堪佩,空谷知音品自扬。   一种孤怀千古在,湘江词赋奏清商。   金永爵《暮春幽兰小集》   岳下岚漪坐处深,韶光上纳养诗心。   春兰已觉千花乱,院寂自闻一鸟吟。   烟散茶炉鸣涧籁,云行画壁响山琴。   寻芳近日奚囊富,惟许高朋独赏音。   周诒蘩《兰》   迨腊青苞舒紫萼,开年晴雪泛崇光。   曾开眼媚乍奇梦,未许纫愁寄恨肠。   幽谷春风芳意被,空阶夜雨素心长。   不从绮石黄瓷畔,谁识人间有此香。   周诒端《咏兰》   桃李多华色,高于五尺松。   荫此径寸兰,绿中间紫茸。   雨雾濡不及,将为众草封。   牧童重刍茭,刀镛浸相从。   我行春涧滨,怜汝冰霜容。   移种当绮窗,佳气郁葱茏。   开花莫早谢,知心难再逢。   杨益生《兰》   幽香逸韵本天成,绿展参差四五茎。   淡泊自甘同小草,如何浪得美人名。   李慈铭《题子缜墨兰》   采采幽香远欲闻,郑公书带上缤纷。   虚堂客去风来候,绕壁寻诗总为君。   《题子缜画兰二绝句》   (其一)   唱断乔家碧玉词,一丛香草最相思。   不堪更着铢衣舞,风露先愁欲堕时。   (其二)   绰约丰肌分外妍,镜中倩影不胜怜。   娥眉曼绿分明在,孤负琴心已十年。   《题潘星丈庚戌分校礼闱画兰三绝》   (其一)   空体纷纷逞意裁,临风无语独徘徊。   分别二十三年恨,曾向空山写影来。   (其二)   隔帘逐队听琵琶,孤绝琴心海上槎。   千朵白莲香一瓣,铺堂谁向赵昌花。   (其三)   欲折殷勤不自持,蔚兰去外寄相思。   天寒日暮潇湘远,更灸戏炉写楚辞。   秋 瑾《兰花》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与凡葩斗艳俦。

  • 诗歌《梦》的仿写梦像什么,什么,想什么它,它已经什么什么。

    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它,它已经跑了。 梦像一阵风,从远方飞来,想抓它,它已经离开了。

  • 杜甫在成都所作诗歌

      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

  • 赞美中秋的诗歌

      中秋月   夜沉天星稀, 明月垂碧帘。 仰头久思量, 合家聚首难。   月圆   中秋皎月似玉盘, 高耸夜空星稀返。 佳节共赏闲游乐, 千家万户俱团圆。   中秋   一轮明月挂空中, 四周烟花气势宏。 中秋佳节共赏景, 欢热场面令人崇。   中秋十五月儿明   月似圆盘明又亮, 空中仙娥把酒酿。 佳节如风随拂去, 闪星绕月无心赏。   中秋赏月   天高云淡月明朗, 万家坐饮将月赏。 天上人间共歌舞, 但原幸福万年长。   中秋夜   秋月天气暖, 银辉斗蝉娟。 灭烛月光溢, 望月几回圆。   中秋   八月十五月儿明, 赏花赏月赏秋景。 家家户户嬉戏乐, 家人尽还喜不禁。   中秋赏月   一轮明月上寒空, 欲知千里不有风。 人间万家皆欢聚, 唯独嫦娥凄守宫。   中秋月儿明   望月思宫娥, 口含遥佳品。 玉兔奔皓月, 合家喜笑音。   中秋月儿明   十五佳节赛除夕, 月明星稀满天奇。 自传寒宫出仙子, 原是后羿之贤妻。   秋月   中秋月圆树影翩, 赏景品饼人尽欢。 仰首望夜难相聚,心绪辗转不入眠。   中秋诗词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彩云追月/中秋》 (当代) 刘周   花在此时落,月在此时圆   人间天上,歌起舞飞旋   凤鸟还巢,更无狼烟   寂寞了美婵娟。   波涌万种缠绵,海底倒映天   不教浮云将月蔽,心想太平万万年。   我有霓裳风吹动,水起涟漪歌抚平   云藏潜龙,月隐寒宫   云须染彩,月洒光晕   彩云追月,云掩秋空   月沾凉意,云载清风   才现欢欣,又惹愁生   此忧谁解?谁是知音?   且饮此杯,共语升平   良辰易逝何如梦 。   ——根据《彩云追月》乐曲填词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全唐诗》)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诗钞》)   《中秋》 (宋)戴石屏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一剪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中秋民谣 拜月娘   拜月娘 拜月 好头毛 好嘴齿   大是兄 细是地 月娘仔   你不可给阮割耳   

  • 《月夜舟中》的诗歌鉴赏

      1、望月: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例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杜牧《独柳》:“含烟一株树,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3、长亭: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4、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闻笛: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7、云:游子,飘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8、寒冬:比喻陷入困顿、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等。如“喜气排寒冬,逼耳鸣睍睆。如今更谁恨,便可耕灞浐。”(韩愈《赠张籍》)   9、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10、逐鹿: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如“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温庭筠   《过五丈原》)   11、烽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春望》)   12、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13、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14、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15: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16、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17、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18、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19、怀桔:指孝顺双亲。   20、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21、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22、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23、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24、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25、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26、杜鹃: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27、鹧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28、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29、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30、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31、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2、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3、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34、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35、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ó,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36、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37、白云苍狗:慨叹人事和世态的变迁迅速、出人意料。如“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杜甫《可叹》)   38、梅子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39、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累死我矣!!!还有就是,只有39个,你数错了。   The shortest answer is doing.   最简短的回答就是行动。

  • 如何批注 诗歌

      按自己的习惯来啊。一般是在作者处加介绍,在诗歌中加自己的理解。

  • 关于诗歌鉴赏方法的论文

      诗歌鉴赏步骤   1. 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2.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   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   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   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3.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   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   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   分析其他写作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   (赋比兴、象征)   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   4)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5)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6)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想象:更开阔,别出心裁   衬托或烘托:又分正衬和反衬,借。。。突出。。。   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   抑扬:突出于强调   白描:简练的笔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5.强化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但是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   诗歌内容   1. 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2. 边塞诗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3. 咏怀诗   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   4. 咏史诗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   (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降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   (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   古诗鉴赏题的六种答题范式   1. 分析意境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题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第12题)   春行即景(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明确: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有“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情感)。   2. 分析技巧型   提问: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解题分析:表现手法是诗(词)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答题范式: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第16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青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明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阐运用),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析效果)。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花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也娇羞之态(阐运用),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析效果)。   3.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口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唱、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答题范式:明特色(有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重庆三检)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   明确: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和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   4.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那一个字?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读,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卷第三世界题)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明确:“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呤,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   5. 一词(句)统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或一句就能成为全诗的线索,构成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学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范式:思结构(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它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辽宁卷第16题)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头: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明确: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思结构),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虑主旨)   6. 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理由、原因。   答题范式:找要点(找到原诗句中的关键点)+分条述(用翻译的形式)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浙江卷第16卷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游子思乡归: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已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找要点,分条述)。   思妇盼归人:上片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高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找要点,分条述)。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浓厚感情。   2.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   3.虚实   这是古人论述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眼前作别为实,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实一虚,即“春花秋月何时了(实),往事知多少(虚)。小楼昨夜又东风(实),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虚)。雕栏玉砌应犹在(实),只是朱颜改(虚)”,虚实相济,寄托了自己故国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扬州慢》,眼前衰败不堪的景为实,假设的想象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八法   1. 从诗词的标题突破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例如: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2. 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3. 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例如: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4. 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例如: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5. 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例如: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6. 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突破   “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   例如: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7. 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   例如: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8. 从诗词的注解突破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   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   刚好在复习,所以整理了。   关于论文还是要自己再加入一些想法,以上只能作为资料,不过其中的例题可以作为论据。

  • 有什么好听的诗歌集的名字

      《星火情缘》   《梦蝶》   《收藏成长的美丽》   《扇舞江南》   《青萍之末,风舞蹁跹》   《心弦铿锵》   《破茧成蝶》   《流年》   《品茗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