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芒种的诗歌

  • 关于芒种的诗词

      五律 芒种节     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   西风烘穗海,机械刈禾田。   税赋千年免,粮仓万户填。   麦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巅。     《伊犁记事诗》清 洪亮吉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     《梅雨五绝》宋 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时雨》 宋 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

  • 芒种的芒种诗

      芒种图/文吴藕汀熟梅天气豆生蛾,一见榴花感慨多。芒种积阴凝雨润,菖蒲修剪莫蹉跎。 《芒种》左河水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芒种节》  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  西风烘穗海,机械刈禾田。  税赋千年免,粮仓万户填。  麦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巅。  《时雨》 宋 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伊犁记事诗》清 洪亮吉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  《梅雨七绝》宋 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 关于芒种的习俗有哪些

      “芒种忙,麦上场”这一农谚形象描述了芒种时节,人们收获农作物的景象。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75°时交芒种节气。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道:“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就是说,大麦、小麦等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   谷、黍、稠等农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农谚说“芒种芒种,忙忙种”,正道出了芒种的重要性和人们的忙碌。芒种的民间习俗主要有煮梅、送花神、安苗、打   泥巴等,此外还有一些饮食习俗。     什么是芒种?     所谓“芒种”,象征着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芒种是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正式开始。     “二十四节气起源很早,春秋时代首先确立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之后不断进行完善,到秦汉时期,芒种等二十四节气名称即已确立。”高巍介绍,在汉代《太初历》中,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     芒种一般在每年的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候。古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曾有这样的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1]   左河水的《芒种》诗称其气象和农忙的情况为”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中国古代按照时间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古代认为‘阳极阴生’,芒种来临,夏季也愈发炎热,这时‘阴气’开始出现。芒种来了,也是提醒人们注意调整生活习惯。”高巍解释道。

  • 不见当年林正英诗歌

      半碗清水照乾坤,   一张灵符命鬼神。   脚踏阴阳八卦步,   手执木剑斩妖魂。   挥泪洒酒英灵地,   道气长存天地人。   红绳糯米今犹在,   不见当年林正英!   这是我从贴吧抄的还改了后面四句,   原来的应该是:   黄布道衣铸英灵。   一世清明正气存,   手举浊酒过头顶,   黯然洒泪敬道人!   

  • 古代的诗歌加赏析

      1、春江花月夜(其一)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   作者抓住扬州南郊曲江或更南扬子津一带月下夜景中最动人的五种事物:春、江、花、月、夜。作者更是透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把扬州的景色以文字表达出来。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

  • 诗歌中的2/3拍是怎么解释

      1. 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2.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   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   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   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3.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   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   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   分析其他写作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   (赋比兴、象征)   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   4)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5)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6)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想象:更开阔,别出心裁   衬托或烘托:又分正衬和反衬,借.突出.   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   抑扬:突出于强调   白描:简练的笔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5.强化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但是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   诗歌内容   1. 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2. 边塞诗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3. 咏怀诗   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   4. 咏史诗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   (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降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   (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   古诗鉴赏题的六种答题范式   1. 分析意境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题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第12题)   春行即景(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明确: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有“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情感).   2. 分析技巧型   提问: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解题分析:表现手法是诗(词)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答题范式: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第16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青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明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阐运用),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析效果).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花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也娇羞之态(阐运用),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析效果).   3.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口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唱、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答题范式:明特色(有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重庆三检)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   明确: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和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   4.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那一个字?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读,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卷第三世界题)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明确:“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呤,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   5. 一词(句)统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或一句就能成为全诗的线索,构成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学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范式:思结构(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它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辽宁卷第16题)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头: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明确: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思结构),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虑主旨)   6. 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理由、原因.   答题范式:找要点(找到原诗句中的关键点)+分条述(用翻译的形式)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浙江卷第16卷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游子思乡归: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已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找要点,分条述).   思妇盼归人:上片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高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找要点,分条述).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浓厚感情.   2.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   3.虚实   这是古人论述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眼前作别为实,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实一虚,即“春花秋月何时了(实),往事知多少(虚).小楼昨夜又东风(实),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虚).雕栏玉砌应犹在(实),只是朱颜改(虚)”,虚实相济,寄托了自己故国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扬州慢》,眼前衰败不堪的景为实,假设的想象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八法   1. 从诗词的标题突破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例如: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2. 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3. 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例如: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4. 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例如: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5. 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例如: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6. 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突破   “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   例如: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7. 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   例如: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8. 从诗词的注解突破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   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   刚好在复习,所以整理了.

  • 芒种后面是什么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当然是夏至。

  • 芒种时节适合做什么运动

      芒种时节的运动   一、芒种五月节坐功   《遵生八笺》中原文如下:“运主少阳三气。时配手少阴心君火。坐功:每日寅、卯时,正立仰身,两手上托,左右力举,各五七度,定息,叩齿,吐纳,咽液。治病:腰肾蕴积,虚劳,嗌干,心痛,欲饮,目黄,胁痛,消渴,善笑,善惊、善忘,上咳吐,下泄,身势而股痛,心悲,心项痛,面赤。”   芒种节气中生物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本功法以“芒种”命名。正是顺应这一时令特点而制定的气功锻炼方法,适宜于芒种时节锻炼,可于芒种时开始,练至夏至为止。芒种时节,人体疾病在经络方面的表现多的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脉从心系分出,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文中所述本功法主治病症心痛,咽干,口喝,胸胁疼痛,善笑,喜忘,心悲,惊悸,乃至目黄,消渴,均与手少阴心经的病变有关,采用本功法锻炼,有较好的防作用。   具体方法:每日凌晨三至七点时,立正仰身,双手向上托捧,向左右用力,各五至七次,平心静气,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人丹田九次。可治:腰肾类疾病、体虚、咽干、心痛、眼珠发黄、胁间疼痛,糖尿病、心悸健忘,上吐下泻、腰酸腿痛、心烦、头颈酸痛,面红耳赤等症。     三联健身运动配图   二、毛孔调息功   适应病症:皮肤病。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两眼微闭或两眼平视,但要视而不见,两膝盖微屈,思想集中,呼吸绵绵,呼气时意念想全身八万四千毛孔都张开,向外排气,使一切病气、浊气都排出去,吸气时意念想全身毛孔都在采气,内脏各器官也与宇宙中之大气同呼吸,共命运。每次站桩20分钟,可达到祛病延年之目的。   三、灸夺命穴功   适应病症:治丹毒。   具体方法:站、坐均可,用艾卷灸夺命血,灸十分钟,丹毒立即转色,每天灸两次分早晚。夺命穴位置位于肩髁穴与肘部尺泽穴线中点。   四、卷舌导引功   适应病症:荨麻疹。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放松,舌头往上卷,微贴上腭,有唾液分泌,随即咽下,意念注意自己的呼吸,吸气要细长,呼气想全身八万四千毛孔都张开,每次要练10分钟以上。   五、肩肘胯松功   适应病症:肩周炎、肩胛风湿疼、掌指麻痹、肘臂部麻痹等症。   

  • 叶千华的诗歌?

      叶千华诗词作品选   世纪之春 花开鲜又美,鸟语脆也亮。阳光浴身心,日月织情网。 知己遇知音,海风掀海浪。爱做快乐人,扬帆荡双桨。 为师者题 仁爱平易人,义举奉献身。礼教德与道,智育谋和能。 信用守然诺,情感塑灵魂。孝心敬尊长,忠言留子孙。 “陆台三通”有感 处处风光处处景,口口玉音口口声。夜来双星伴月笑,人在两岸洗耳听。 文章多半是谎话,诗语全部系真情。山海难隔通天道,民心好做指路灯。 快乐中国 老恋岁月少恋情,花爱春天我爱人。佛男行善身心好,神女赞美面目真。 欣逢盛世传圣火,喜看全球递祥云。精彩不断连夜雨,快乐中国万象新。 为新时代题 阳光明媚春温暖,社会和谐家平安。人人健康心情好,个个快乐日子甜。 科技创新是出路,教育改革着先鞭。发展经济国民富,繁荣文艺天地宽。 如此仕途 集资建设几贪官,拆除学校一句言。百姓血汗都白费,三个代表又空谈。 嘴上全是为人好,心里哪知使民艰。借此升迁并不妙,逍遥尽时自埋单。 客 叹 花落鸟飞月已眠,日残夜雨水连天。世风腐化民风恶,社情堪忧心情寒。 卖淫嫖娼寻常事,赌博吸毒诡怪圈。想通容易谁看透,说好简单人做难。 网 友 生活美好吃喝玩,做罢交易就聊天。浪费时间君何忍,欺骗自己心怎甘。 网上难辨男女客,话里出没云雾山。都为寻情找真爱,换来换去不新鲜。 无 题 人生本该少犯愁,为图利益各自谋。不是公主相驸马,哪有标准做王侯。 富贵荣华心向往,高官厚禄梦以求。若无亲友同志爱,感情能留也能丢。 题升迁者 不做学问爱做官,兴趣皆系谋钱权。追求利益成疾症,丢失健康增负担。 黄金易得情感慨,清官难寻眼望穿。江海翻船心伤透,世事遇霜自嘘寒。 题某“公务员” 人事没趣打哈欠,身心快乐沐温泉。闭目养神去疲惫,关机谢客弃纷繁。 时间不会开玩笑,岁月无言听闲谈。情生惊奇出意外,喜怒哀愁也枉然。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岁月美好又逢春,阳光灿烂倍兼程。世界和平谋发展,社会民主弃斗争。 三个文明党建设,四项原则国振兴。科学致富改革路,经济腾飞变化人。   [编辑本段]叶千华诗歌代表作品   夜幕 ◇叶千华 黑暗中只要能看见星星 明天就一定是晴朗的 不管是春 还是秋 岁月大于世界 这夜的山被统治着 这夜的水被统治着 迷茫中 人置于黑深深的海 失途中 人把恨搬上舞台 谁都知晓黑暗的可怕 谁都感觉夜幕是罪犯的同谋 都说春天的花比什么都好看 都说春夜比什么都黑都寒 走进去了 总提着自己的胆 当过去的忧郁重叠与脑海 沉睡的大地让我独醒 猛然间我砸破了胆 抖落受寒后的一身冷汗 抱着一颗还热的心 滚出黑暗 鸡鸣撕开最后一幕 太阳把我追赶 有些人 ◇叶千华 有些人 一辈子没有学会 不知道忍耐 不晓得后悔 长了身体 少了思维 让人难以理解 使人感到惭愧 一辈子还未交足学费 有些人 一辈子为了糊嘴 不愿意动脑 不懂得作为 卖了力气 受了活罪 做事只图利益 为人没有情味 一辈子忙碌高喊为谁 有些人 一辈子无私无畏 不怕路坎坷 不信有魔鬼 为了理想 没了怨怼 生活再苦也美 工作再忙不累 一辈子乐观豁达无愧 有些人 忙碌了却没有收获 收获了却没有忙碌 拈一辈子便宜 吃了一辈子亏 有些人 长大了却没有成人 成人了却没有长大 做一辈子孩子 跑了一辈子腿 有些人 应说错的却说了对 本说是的却说了非 当一辈子奴才 下了一辈子跪 唱起山歌 ◎叶千华 孩童的时候 就跟着母亲唱起山歌 而今在远离乡土的地方 唱起山歌 乡音未改 乡情纷纷返青 歌声如归的鸟群 栖在苍翠的回忆之林 喊一声母亲 我唱起山歌 望乡的心情随一枚松果而落 不忘自己是黄土地中出生的 黄皮肤的子孙 山歌唱起 母亲听 母亲盼儿 子思归 山歌是一根血脉 一根温暖的脐带 缚系着世代黑发山民 在这片生命的瘠土上唱着山歌 山歌青青黄黄 山歌举起镰月 山歌握紧铁锤 山歌唱亮了山村 而游子的双脚 却怎也走不出 那条山歌般苍凉幽曲的山道 收获的季节天亮了 再唱起山歌 乡人们在黑夜里已磨好了 那把金黄的月牙镰刀 躬身劳作的形影 就是一曲感人至深的 风情民谣 在山村季节的边缘 广为传唱 犹如家乡的小河 流进我灵魂的深处 绵延不绝 不是所有 ◎ 叶千华 一

  • 与“诗歌”这个主题有关的名字

    江湖小生,惯于追逐沧桑霓虹 你亦素琴清优,拨弄繁华于掌中 生命之轻,邂逅半生情缘如此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