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对中的解释

  • 周易起卦中的动爻应该怎么解释

      给你说下动爻的断法吧   六爻安定的,以本卦卦辞断之。   一爻动,以动爻之爻辞断之。   两爻动者,则取阴爻之爻辞以为断,盖以“阳主过去,阴主未来”故也。如天风姤 卦,初六、九五两爻皆动,则以初六爻断之,九五爻为辅助之断,“阳主过去,阴主未来”,其中大有学问。   所动的两爻如果同是阳爻或阴爻,则取上动之爻断之,如既济卦,初九、九五两爻皆动,则以九五爻的爻辞为断。   三爻动者,以所动三爻的中间一爻之爻辞为断,如乾卦,九二、九四、九五等三爻皆动,则取九四爻的爻辞为断。   四爻动者,以下静之爻辞断之,如 火水未济卦,九二、六三、九四、六五四爻皆动,则以初六的爻辞断之,如初六、六三、九四、六五等四爻皆动,则取九二爻的爻辞断之。   五多动者,取静爻的爻辞断之。   六爻皆动的卦,如果是乾坤二卦,以“用九”、“用六”之辞断之,如乾卦六爻皆动,则为群龙无首,吉。

  • 周易占卜中的妻凌父怎么解释

      你好。   生我者为父母(爻)。我克者为妻财。反过来,妻财爻克(凌)父母要。   《卜筮正宗》曰:妻财持世益财荣,兄若交重不可逢。更与子孙明暗动,利身克父丧文风。。。。。。   你的问题:妻:妻(财爻);父(母爻);凌:侵犯、欺压:欺凌。凌逼。凌辱。凌侮。恃强凌弱。   所以,上面说(妻财)利身(利本身)克父(母)爻。丧文风(因为父母爻有又表文章)。   祝您好运。

  • 良 字在周易中怎么解释

      艮山与管理   在易经中,人道的正,合进了纯正的乾,融进了艮山的高,成熟、稳重与权力兼有。艮山的作用,就有了用权力阻止风俗与人口的流动,形成强制的管理。而山,毕竟是脱离土地而独立,自身有风化问题。脱离人民,自损其高,出现自崩。就会淤积河道,使水位上涨,民情汹涌,造成灾害。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仙者,无各种恶欲,也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而山,也不必要自我孤高,也并不是绝对的不可移,古寓言愚公移山就是很好的例子。敦艮吉、用敦厚的心爱护这既得的权力最好。否则,就只能是止。   一文择自[李氏易经]。

  • 周易中的中正是指什么

      从下往上数,第二爻为下卦中位,第五爻为上卦中位,两者象征事物守持中道,行为不偏,《易》例称为“中”。 凡阳爻居中位,象征“刚中”之德;阴爻居中位,象征“柔中”之德。若阴爻居二位,阳爻居五位,则是既“中”且“正”,称为“中正”,在《易》爻中尤具美善的象征。

  • 为什么周易中同一卦名却有不同解释,而且是截然相反的?

      周易是辨证的,在于一“易”字。否卦未必不好,虽有阻隔,但却是一个新的开始;泰卦未必就好,阴爻和阳爻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但也象征着完美只是一瞬间的事,目前的美好状态很快被打破。而卦象反映在人事各方面也是不同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雷泽归妹,问感情就是不可捉摸,疑惑不定的,但问事业的话,就很好,事业大有。所以在读易经的时候,还是要读原文,读文言文,自己用心去体会时间万物的阴阳变化。

  • 周易算卦中的“比和”是什么意思 请详细解释 出高分

      卦中地支的五行属性相同者称“比和”,看下例:     乾宫:乾为天 (六冲)        父母壬戌土 ▅▅▅▅▅ 世      兄弟壬申金 ▅▅▅▅▅        官鬼壬午火 ▅▅▅▅▅      父母甲辰土 ▅▅▅▅▅ 应   妻财甲寅木 ▅▅▅▅▅       子孙甲子水 ▅▅▅▅▅     乾卦中,三爻辰土与上爻戌土,两者同属土,两爻为比和。     艮宫:火泽睽          艮宫:山泽损       父母己巳火 ▅▅▅▅▅      官鬼丙寅木 ▅▅▅▅▅ 应   兄弟己未土 ▅▅ ▅▅      妻财丙子水 ▅▅ ▅▅     子孙己酉金 ▅▅▅▅▅ 世 ○→ 兄弟丙戌土 ▅▅ ▅▅     兄弟丁丑土 ▅▅ ▅▅      兄弟丁丑土 ▅▅ ▅▅ 世   官鬼丁卯木 ▅▅▅▅▅      官鬼丁卯木 ▅▅▅▅▅     父母丁巳火 ▅▅▅▅▅ 应    父母丁巳火 ▅▅▅▅▅       主卦火泽睽,初爻巳火与上爻巳火比和,三爻丑土与五爻未土比和。     基本上,“比和”用以断卦中取象,如占工作环境的,与世爻比和之爻,可看作同事;占家庭,比和之爻为兄弟;展开联想,若占与某人发生争执、闹矛盾的,世爻与应爻比和,是互不相让之象。若占工作竞争的,又可以比和关系反映出竞争对手与自身的实力相当。   如此之类,但非死法,仍需活用。

  • 周易中的八个卦代表什么?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风,兑代表沼泽。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在《易经》里有详细的论述。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后来用来占卜。

  • 周易中的象数和义理

      义理、考据、辞章 所周知,义理、考据、辞章是桐城派三位一体的论学论文术语。姚鼐首次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义理、考证(考据)、文章(辞章)三者相统一的观点,树立了桐城派文论的纲领和旗帜。义理、考据、辞章相统一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三者作为构成“学问”、“文章”(“且夫文章学问一道也”,姚鼐《谢蕴山诗集序》)的一部分,各有存在的需要和价值,不可偏废;二是三者应该互相吸收和补充,以使各自更加丰富和完善;三是三者的关系是有层次的,“义理为干,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序》)。但姚鼐所谓义理,主要是指程朱理学。姚鼐谈义理以端正立言之旨,谈考据以充实作文内容,都是站在古文家的立场上,从如何写好文章的角度来说的,这是作为文章家(“辞章家”)的姚鼐与理学家(“义理派”)、学问家(“考据派”)相异的地方。但在论学层面上,义理、考据、辞章的统一仍然没有超越汉学、宋学的藩蓠而上升到方法论层面,使之重新整合,交相为用,因此,在姚鼐和桐城派那里,义理、考据、辞章的意义还比较狭窄,没有根本的创新和突破。不过,姚鼐和桐城派古文家要求把鲜明的思想观点、确凿的事实材料、精练的文字表达相统一,实是一种严谨踏实的学风,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桐城派提出的义理、考据、辞章相统一的观点对于思考和总结现代学术研究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将尝试借用这三个概念来探讨现代人文学术研究的理路范式。在现代人文学术研究方法论的视野中,考据指现代人文学术研究中的实证性研究方式,如校勘、考证、释义、定量分析与统计、中西比较等语言文献研究方法;辞章则包括定位学术研究的视界,建构其逻辑框架,调试其论证理路,权衡斟酌其表述方式等,这属于学术研究表述形式的层面;义理则主要是指学术层面上的文本内涵解读以及相应的人文批评与表达。三者之中,考据贡献材料,辞章设定方法,义理整合内容,三位一体,相辅相成。 不含恋爱意味的巧克力,在日本称作”义理巧克力”. 收到” 义理巧克力”的人,一定非回礼不可.而给的对象通常是上司 《周易彖象义理探微》 本书共分四章,分别名为“彖传义理”、“大象传义理”、“小象传义理”、“彖传、大象传、小象传之比较”。如作者所说“本书撰作之目的,乃是据义例以言象数,据辞义以明哲理”,故每章均包括“阐释义例”与“分析哲理”两部分。阐释义例,作者着力于“正诸家之误释”及“补旧说之未备”。以为,“上”、“下”、“

  • 周易和塔罗牌的原理详细解释

      一、周易的原理   《周易》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象、数、理、占。理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哲学原理。这部分内容可参见“《易》之为书”部分。《周易》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尤其是它的宇宙生成观,后来成为我国诸子百家世界观的基础。要揭示《易经》的内容,必须有较为深厚的哲学基础。   天文学原理。《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可见八卦是根据天象、地宜等制定出来的。天象指的就是天体的运动现象。汉代人讲《易》,经常要联系到天象,把当时的天文学当成《周易》的基本原理之一。天体的运行,除日月外,最明显的是星辰运动。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用现代的天文学知识说,在北纬36度这条线附近。北极星在北极的正上方(稍有偏斜)。站在北纬36度观察北极星,它高出北方地平线36度,相对稳定不动。以36度为半径在天体上划个圆圈,这就是可见的天空。在可见的天空里,因地球的转动,在不同的季节可观测到周天的恒星圈。这个恒星圈就是古人说的二十八宿。二十八宿绕北极回环不停地转动,形成天体的一个座标,这个座标对今人的观察依然具有作用,它以北极星为中心。北极星就是古人说的北辰,人们认为它在中央不动,是天帝,有时称太乙、太一等。如果把它比作一个钟表的中心点,它的指针就是北斗七星。北斗中的天枢、天漩、天风、天权四星象一个勺子头,称斗魁或漩砚,玉衡、开阳、摇光三星象一个勺子把,称作斗柄。斗魁的前二星与北极在一条直线上不变,整个北斗星则是围着北极旋转。二十八宿犹如钟盘上的刻度,在天体这个大圆周上排开。东方七宿是角、亢、氏、房、心、尾、箕,象苍龙。北方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象龟蛇。西方七宿是奎、娄、胃、昂、毕、微参,象白虎。南方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象朱雀。斗柄是顺时针方向转,而按座标观察到的太阳月亮则是逆时针方向转。再加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这就是天体运行的一个大致轮廓。我们习惯于一个圆周为360度,而《周易》的圆周取象于天盘的运转,按天地日月的运动,精确地说,一个圆周是365 V4度。古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情况制定出历法。见于文献的,最古的是《夏小正》,其次是《尧典》。春秋时的《管子》里有些记载,再后是《礼记·月令》。秦朝时的《吕氏春秋》也有《月令》。汉武帝时,巴郡落下阂运算转历,推步晷刻,以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日夜半朔冬至而名节令,察寒暑,制定出有名的太初历。但这些记载都是尧以后的事情,伏羲氏时代是个什么样子,没有文献可证,我们只能按传承去推论。大致说来,春秋时的历法是古四分历。四分历规定一个回归年长度为3651/4日,在十九个太阳年中插入七个闰月。因为岁余1/4日,故名四分历。这种历法就是在春秋末年,已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依据汉人的说法,《周易》中的另一个原理是纳甲。从《周易》的卦爻辞中看,当时人们已经用天干记日,这是一个事实。但天干怎样与八卦搭配在一起,比较起来,纳甲说较为合理。关于纳甲的原理,现在能见到的典籍,始见于京房的积算法,但京房没有作出说明。他的作法是把十天干配在八卦上,乾卦配甲壬,坤卦配乙癸,震卦配庚,兑卦配了,巽卦配辛,民卦配丙,离卦配已,坎卦配戊。魏伯阳在《参同契》里用月象说明这样搭配的原理。他说:“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赡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赡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曲折低下降。十六转就统撰辛见平明。民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二十日,东北丧其朋。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他把一个月内月亮的变化分出六个步骤,初三是月芽初吐为“爽”;初八是上弦月,称作“上弦平如绳”;十五是满月,称作“盛满”;十六是满月开始消退;二十三是下弦月;三十是月晦;初一是月朔。按天干的方位与八卦的卦画之象一搭配,震卦犹如月芽初吐,月亮晚上在庚(西)方出现,所以震配庚。兑卦犹如上弦月,月亮在初八晚上出现在丁(南)方,故兑配丁。乾卦三画皆实,犹如满月,月亮十五晚上出现在甲(东)方,故乾卦配甲。巽卦下爻变虚,犹如十六开始消退的月亮月亮在十六日早晨从辛(西)方退去,故巽卦配辛。艮卦犹如下弦的月芽,相当于二十三的月亮,月亮于二十三早晨在丙(南)方消退,故民配丙。坤卦三爻皆虚,犹如月晦,月亮是三十日光明在乙(东)方消尽,故坤配乙。上半月据月出之方取象,下半月据月消之方取象,取阳顺阴道月亮消长盈虚之理。至于壬癸,因为是在北方,每月之内日月在北方相会一次,所以壬配乾,癸配坤。戊己在中央为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坎得乾卦中爻(坎三),故坎配戊;离得坤卦中爻(离三),故离配己。所谓“七八道已讫”是说七八一十五,十五之后月亮满极,上长之道已到尽头。“曲折低下降”是说月亮西垂开始消退下降。“十六转就统”是说十六又开始走上向下消退的轨道。   关于纳甲的学说,还须说明的一点,是魏伯阳认为“坎离”是乾坤之用,就是说乾坤是阴阳的本体,坎与离是阴阳的作用,乾是太阳,表现在离上;坤是太阴,表现在坎上。所以以离为日,因为离是太阳;以坎为月,因为坎是太阴。按大自然运动的秩序,是太阳每年一个终始(实际是地球绕太阳一周);月亮是每月一个终始(实际是月亮绕地球一周),所以每月太阳与月亮会合一次。古人把这种对于天象观察所得到的结论运用到《周易》中来,并不是生造出来的。   《周易》里还可以见到五行学说的原理,虽然不如汉代人说的那样浓重,但五行的属性还是有的,比如地为土,黄色,土爱稼稿,味甘等等。这部分内容与交辰、十二律吕等原理因为卦爻辞中显现的不多,不作详细介绍。想了解可参考朱震《汉上易传·卦图》部分。   二、塔罗牌的具体原理   [

  • 钢字用周易如何解释

      钅,为金,冈为山形为土,土生金,土越旺,金越受力,金越硬。硬到极点就易折,钢易折,。周易讲述的一个由衰到盛,由生到灭,循环往复的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