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最早是谁发明的

  • “风水学”最早出自何时?谁‘发明’的?

      风水学又叫堪舆学,其起源久矣!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动。春秋时,《尚书》中有:“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的记载。至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有“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乎?……堪舆家曰不可”的记载。到明朝时,大军事家,也是堪舆名家,《郁离子》的作者刘基,在一次南游中行至大屿山一带,曾发感言:“奇哉大屿山,日后定可富甲天下!(大屿山,即香港第二大岛。)”而今事实证明了他的推断。在我们对他精湛的堪舆造诣所折服的同时,也不得不惊叹堪舆这门学术的神妙!   那么何为堪舆?《淮南子》中有:“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即天,舆即地,堪舆学即天地之学。它是以河图洛书为基础,结合八卦九星和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把天道运行和地气流转以及人在其中,完整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特殊的理论体系,从而推断或改变人的吉凶祸福,寿夭穷通。因此堪舆(风水)与人之命运休戚相关。   从之所以叫风水上又可以看得出,风和水在整个堪舆界学术理论中的重要性。其实,研究风和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研究“气”。《皇帝内经》曰:“气者,人之根本;宅者,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顺之则亨,逆之则否。”《易经》曰:“星宿带动天气,山川带动地气,天气为阳,地气为阴,阴阳交泰,天地氤氲,万物滋生。”因此,可以看出气对人的重要性。但为什么要研究风水呢?其实,气与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古书载: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说:“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水龙经》也有“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等等,都说明了风和水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从宏观上讲,靠水的地方就比不靠水的地方要发展的快。比如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在二十世纪中叶,亚洲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得风气之先,于六、七十年代经济飞速增长,一跃而成为亚洲经济的排头兵,给整个亚洲经济带来新的活力,为世界所瞩目,被称作亚洲四小龙。然而当你去研究他们时发现,他们所处位置不同,语言文化不同,经济体制也不同,但是却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环海地区。这种现实情况与风水理论不谋而合。而今,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我国,也是沿海地区较内陆发展更为迅猛。当然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风水理论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自古以来,风水学界的著述,汗牛充栋,浩若烟海,门派也是百家争鸣户派别林立,但主流无非是形势和理气两派。形势派注重峦头方位的结合,理气派注重时运生克的原理,虽各有所长,但上升到一定层次,其结果、效应却是一致的,可谓是殊途同归。

  • 周易是谁发明的

      周易》是中国周代的典箱,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西方文明有《圣经》,东方文明有《周易》。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对中国后来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日常生活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仍至到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词语   《周易》是一部古代经典,是关于人类思想和宇宙本质规律的学问,其原理在得到正确认识后,对未来世界的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周易》的作者周文王姬昌在商纣时期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周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周文王,商末诸侯首领,史称西北侯,追封为周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与其子姬发在宝鸡蟠溪钓鱼台聘姜尚为军师,自岐山起兵率军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发明“文王八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在位50年。   《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周易》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随着时代演变,文字含义已多不为世人所理解,《易》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周易》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简称《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周易》经部本是筮占书,其文字部分是对相应易卦象征意义的解说和人事吉简吉凶的判定,而传部是对“易”的理解和对《周易》文辞的发挥等内容。   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

  • 最早钢笔和墨水是谁发明的

      钢笔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工具,它是在19世纪初发明的。1809年,英国颁发了第一批关于贮水笔的专利证书,这标志着钢笔的正式诞生。   在早期的贮水笔中,墨水不能自由流动。写字的人压一下活塞,墨水才开始流动,写一阵之后又得压一下,否则墨水就流不出来了。这样写起字来当然是很不方便的。   到1884年,美国一家保险公司的一个叫沃特曼的雇员,发明了一种用毛细管供给墨水的方法,比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这种笔的笔端可以卸下来,墨水用一个小的滴管注入。   最早的能够自己吸墨水的笔出现于20世纪初期,采取了一个活塞来吸墨水。当笔中采用了皮胆后,就要用一个铁片插入一个缝中去挤压皮胆来吸墨水。到1952年,又出现了用一根管子伸进墨水中吸水的施诺克尔笔。直到1956年,才发明了现在常用的毛细管笔。   蓝墨水的发明在19世纪初,发明人是英国的韦奇伍德。

  • 星座是谁发明的。

      西方星座源于古希腊,提及星座的最早文猷,见载于一首公元前270年希腊诗人Aratus所著之诗歌Phaenomena中。诗中可见,还在Aratus之前,星座一词已为人类所知晓。     Aratus所提及之星座,完全没有近南天极上空之星体。这大概是因为这些星体,皆位于星座命名人当年所处地域的地平线之下。从这些未经测缯的天域范围,我们可以推断,当年为星座命名的人们大概都居住在北纬36°左右,即希腊以南,埃及以北的地方,亦即古巴比伦及Sumer所在。     由于地球自转时的岁差现象,地球南北极与南北天极会随着时间作周期性偏离。据推算,这片未经测缯的天域,正好处于公元前2000年的南天极之上,而这时亦正好是古巴比伦人和Sumerians所身处的年代。     据此,我们大有理由相信希腊人的星座实源于古巴比伦和Sumer。有关星座的知识,后来辗转传至埃及,令当时居住在该处的一些希腊学者得以知晓。     公元 150年,希腊科学家托勒玫(Ptolemy)编写了一本名为「天文学大成」(Amagest)的天文书藉,书中撮要介绍了当时希腊人的天文知识,包括列出48个星座和其内1022颗星体的名称,及对它们的光度的估计。     塔罗牌的起源大致因该是这样的:首先塔罗牌的大阿卡那起源自古犹太人的kabbaka,由于古犹太人跟古埃及人经常有接触,也吸纳了不少埃及的宗教符号,随着中东战乱频繁,塔罗牌的前身几乎消失,后来吉普赛人不知怎么学会使用塔罗牌,但相信他们似乎对塔罗牌的哲学层面未必十分了解,他们把它当作占卜工具。在十二至十四世纪其间传至欧洲,又很快被教廷禁绝。教会的势力减弱后,塔罗牌又可以得到发展,陆续有新的塔罗牌推出,尤其是十九世纪末,研究人员把塔罗牌和古犹太人密教的卷轴文物联系起来后,塔罗牌的研究变的更有系统,伟特塔罗牌(rider tarot)就是其中的代表。

  • 八字的起源?是谁发明的?

      八字命学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当时的人们只懂得利用出生时辰推演人体疾病,后来人们慢慢发现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到其他各方面。经历的数千年的传改,到明清时期八字预测术得到完善。五代的徐子平改以日干为我(日主),查四柱间之五行生克制化、刑冲会合为推命重点,并发扬光大。当今的八字推命,皆以子平法为正宗,故八字命学又称为“子平法”或“子平八字学”。 相传在黄帝时期,即由天皇氏制干支,伏羲氏作甲历,创建了中国的历法(现在的太阴历)。从黄帝纪元起,到现在已历七十八个花甲。一个花甲六十年,由天干、地支依序排列循环组合而成。

  • 最早甲子年是那个朝代呢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甲子年 :   中国历史上使用甲子(干支)用于纪年,始于汉代。秦汉之前和汉初,人们使用岁星纪年,所谓岁在焉逢摄提格、端蒙单阏、游兆执徐之类的,其焉逢、端蒙、游兆等为岁阳,摄提格、单阏、执徐等为岁阴,在汉武帝改历,实行太初历时,仍使用的太岁纪年,因此有“太初元年,岁名焉逢摄提格”,[1]从汉武帝后,已开始有使用甲子来纪岁,但这一时期存在岁星与甲子转换的混乱,有的加一超辰,有的加多超辰,有的没加,比如直接用岁阳、岁阴将太初元年转换为甲子纪年,则为甲寅。但此时期存在将太初元年的甲子纪年标为丙子的,也有标为丁丑的等。直到汉章帝元和二年二月,皇帝颁布新历,用《四分历》,固定下来太初元年,岁在丁丑,汉兴元年,岁在乙未。由此正式使用甲子(干支)纪年方式,废止岁星纪年。[2]而官方正式确定下来的采用甲子(干支)纪年的这一年的干支为乙酉岁,所以其遇到的第一个甲子年则在汉安帝延光三年甲子岁(公历124年)。   由此可知:中国历史上官方正式确认的,第一个甲子年是汉安帝延光三年甲子岁(公历124年)。   满清末年,一些革命党人,提出黄帝纪年概念,于是推导出几个黄帝纪年的起点,其中一个是公元前2697年,这一年刚好是甲子年。因此也就有了甲子第一年与黄帝纪年有着密切关系的问题。因此有的人在2009年8月1日提出的建议:《建议建立以中国历史文化为主体的中华纪年体系》。在《建议建立以中国历史文化为主体的中华纪年体系》这个建议中,共列出了关于黄帝纪年的九种方案,在其中的两种方案中,黄帝元年恰好是农历甲子年:公元前2697年的方案,公元前2997年的方案。因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甲子年就是公元前2697年或者公元前2997年。   公元前2697年,这一年是甲子年,这是确定的。可以认为:公元前2697年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甲子年。那么:   公元前2697年——前2638年这60年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甲子轮回。   公元前2637年——前2578年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甲子轮回。   公元前2577年——公元前5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甲子轮回————第44个甲子轮回。   公元前57年——公元3年是中国历史上第45个甲子轮回。   公元4年——公元63年是中国历史上第46个甲子轮回。   公元64年——公元123年是中国历史上第47个甲子轮回。   公元124年——公元1923年是中国历史上第48个甲子轮回————第77个甲子轮回。   公元1924年——公元1983年是中国历史上第78个甲子轮回。   公元1984年——公元2043年是中国第79个甲子轮回。   公元2044年——公元2103年是中国第80个甲子轮回。   目前,我们现在(公元2011年)正处在中国第79个甲子轮回(公元1984年——公元2043年)之中。   其实这个方案,与甲子纪年比较吻合,但也要看到争议也比较大,特别是黄帝的真实年代正在考古,一旦考古出来与这年代差别较大,不利于使用。

  • 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与《周易》有关吗

      无关。   在中国,有一个可以被视为对“欧洲中心论”有力反击的说法近代德国著名科学家、思想家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是在《周易》和八卦符号的启发下发明了“二进制”。但这是个谬传。   事实上,莱布尼茨在首次提出“二进制”法则的时候,甚至根本不知《周易》和八卦为何物。据中国学者孙小礼教授考证,莱布尼茨在后来见到《周易》和八卦图形时,曾猜想古代中国已有“二进制”算术。人们可能是将莱布尼茨的这一猜想当作了事实,故而认为中国拥有“二进制”的发明权,或至少也该与莱布尼茨分享。

  • 揭示《周易》精髓的"阴阳鱼图"最早是什么时代的作品

      孤独患者°牪皱 :你好。   转抄【华人开运网 乾明居士 2012年8月10】   首先,华人开运网为大家解释一下"太极"这个词。"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庄子─大宗师》有:"夫道,……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在这句话中,"太极"只是对最大极限的一种描述,还不是像"道"那样作为宇宙生成的本原来言的。作为宇宙本原的"太极"最早出现于《周易─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里的太极就是指天地未分前的原始统一体了。而这整句话的大意是:生生之易的太极,运转中生成阴阳两种属性的物质,阴阳两种属性的物质不断分化、组合,又产生了"四象"和"八卦"。其中"四象",有人解释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而"八卦",则是指构成宇宙的八种最主要的物质,即天(乾)、地(坤)、雷(震)、风(巽)、水(坎)、火(离),山(艮)、泽(兑)。"八卦"的产生,意味着物质世界已经成型。定型的物质世界中,阴阳不断交感,于是就有了"吉凶"、"大业"等等具有价值判断的种种现象了。于此,《周易─系辞上传》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生生之易的太极化生宇宙万物的生发模式。而对此宇宙生发模式的直观描绘,可能是阴阳鱼太极图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阴阳鱼太极图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一般认为,它不是成于一时一地,而是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据史书记载,阴阳鱼太极图的形成,跟五代时华山道士陈抟有很大关系。《宋史─朱震传》说:"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周敦颐所得陈抟的"太极图",原名无极图,周敦颐将之改为太极图,并作《太极图说》,但周敦颐的太极图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阴阳鱼太极图。一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说法是:阴阳鱼太极图跟邵雍所承继的陈抟的先天图有关。邵雍依先天图衍绎出许多幅卦图,具体为多少幅,众说不一。南宋张行成认为有十四幅,他说:"先生(指邵雍)之书,尽寓乎十四图。"(《周易通变序》)而朱熹于《易学启蒙》和《周易本义》中将之归结为四种,即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方位图。其中,跟阴阳鱼太极图有直接关系的是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图1、图2)。而后人所编的张行成《翼玄》卷首载的《易先天图--浑天象》中已经出现有阳阳鱼太极图,但这是否是陈抟、邵雍的原图?抑或是张行成《翼玄》中原载之图? 均有疑问。   朱熹《周易本义》所录邵雍伏羲八卦方位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实际已具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阴阳鱼太极图的基本框架。朱熹在《周易本义》中,对伏羲八卦方位图解释道:"《说卦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后六十四卦方位放此。"这是说《周易─说卦传》中有关"天地定位"的一段,是对邵雍的乾南坤北、离东坎西的伏羲......余下全文>>

  • 是谁最早发现的血型

      1900年Landsteiner发现的。

  • 周易到底怎么来的?

      《周易》被称为“万经之首”,可见它对中国文化史和思想史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了。   目前中国学术界普遍的认为是:周易中的“八卦”是由伏羲氏传下来的,后来由周文王演绎为八八六十四卦,并由孔子补写了“十翼”,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但是周文王不可能根据伏羲的一张八卦图就能演绎出那么详尽而具体的卦辞、爻辞,并能无中生有地把阴阳不同的三爻相叠加而形成六个爻位的卦象,使得伏羲的学说一下子就有了几何级数的增长。   那么他是否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和提示了呢?其实有不少古书记载:在《周易》出现之前,在文字产生之前的时候,夏、商二代就已经有各自的《易经》了。汉代以后的人们在整理古代典籍的时候,把夏代的易经称为《连山易》,把商代的易经称为《归藏易》。而我们所熟悉的《周易》只是流行于周代的易经。   与《周易》明显不同,“连山易爻卦大象”歌是以社会为系统的:“君,臣,民,物,阴,阳,兵,象”八象组成,艮卦为首,云气皆出于山。以山为主,崇山为君,伏山为臣,列山为民,兼山为物,潜山为阴,连山为阳,藏山为兵,叠山为象。据记载:《连山易》有八万言,多佚失。目前保留的仅有一些卦名,几个爻名和卦爻辞,象辞,及五十二条诸家论文。   了解了这些并不足以说明我们题目中的问题,古代的瑰宝之多超出我们的想象,周易中的玄妙之处也需要我们不懈的去了解,下次我们在继续来讲述关于周易的些许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