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文及译文下载

  • 刑天舞干戚的全文译文

      “刑天至此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干,盾牌(风神盾);戚,大斧。   刑天为炎帝近臣,自炎帝败于阪泉,刑天一直伴随左右,居于南方。但刑天不甘心失败,他一人手执利斧和盾牌,直杀上中央天帝的宫门之前。黄帝亲自披挂出战,双方杀得天昏地暗。刑天终于不敌,被黄帝斩下了头颅。黄帝把它的头颅埋在常羊山里。没了头颅的刑天却突然再次站起,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一双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着天空猛劈狠砍,战斗不止。

  • 金刚经全文及译文以及类似的佛经…对身心有好处的…

    《金刚经》,还有一部更加具体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你会更加了解。有烦恼痛苦消除的很快哦,我切身感受。 另外其他经典都可以或者要看。《大般涅槃经》、《法华经》、《华严经》等。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通行本(王弼本)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欲)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人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人军不被甲兵;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为而不有。 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夸盗。非道也哉﹗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人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不慎终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此为原文,字面上不难理解,一本古文字典可以通读下来;如果有障碍,可以留下联系方式,后将译文奉上。

  • 周易参同契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周易参同契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 笔下文学 》整理收藏 Http://Www.Bxwx.Org   《周易参同契》   卷上   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郭,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   籥。覆冒阴阳之道,犹工御者准绳墨,执衔辔,正规矩,随轨辙,处中以制外,   数在律历纪。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为六十,刚柔有表里。朔旦屯直事,   至暮蒙当受。昼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既未至晦爽,终则复更始。日辰为期度,   动静有早晚,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讫戌亥。赏罚应春秋,   昏明顺寒暑。爻辞有仁义,随时发喜怒。如是应四时,五行得其序。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   位也。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   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纪纲,以无制有,器用者空,   故推消息,坎离没亡。言不苟造,论不虚生,引验见效,校度神明,推类结字,   原理为征。坎戊月精,离己日光。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土旺四季,罗络始终。   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禀中宫,戊己之功。   易者,象也。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穷神以知化,阳往则阴来。辐辏而轮   转,出入更卷舒。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据爻摘符,符谓六十四卦。晦至朔旦,震   来受符。归斯之时,天地构其精,日月相撢持。雄阳播玄施,雌阴化黄包。混……   应该是你需要的吧

  • 何晏的译文是什么?

      译文:   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过人,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因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长大,曹操想要认他做儿子。何晏便在地上画个方框,自己待在里面。别人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曹操知道了这件事,随即把他送回了何家。     原文: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人物简介:   何晏(?-249年),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大臣。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魏略》认为他可能是何进弟何苗之孙)。其父早逝,曹操纳其母尹氏为妾,何晏因而被收养,为曹操所宠爱。少年时以才秀知名,喜好老、庄之言,娶曹操女金乡公主。

  • 《秦穆公嚐出而亡》的译文

    是秦穆公嚐出而亡其骏马吧 秦缪公嚐出而亡其骏马②,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缪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缪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③。”即以次饮之酒④。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缪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⑤。缪公卒得以解难⑥,胜获惠公以归⑦,此德出而福反也。 —————————— [注释] ①本文选自《说苑·复恩》题目是编者所加。②秦缪公:即秦穆公,名任好,春秋时秦国的国君,公元前进659年至前621年在位。亡:丢失。③杀人:伤害人的性命,指吃马肉不如不饮酒会伤害自己的身体。④次:军队驻紮,这里指杀马人吃马肉的地方。⑤溃围:解围。⑥卒:最终。⑦惠公:晋惠公夷吾,晋国国君,公元前进650年至于637年在位。 [译文] 秦穆公曾在外出时走失了他的骏马,他亲自前去寻找它。发现有人已经把它杀死了,正在一起吃马肉。秦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骏马啊!”那些人都吓得站了起来。秦穆公却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不饮酒的人会丧命。”马上依次赏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都感到羞愧而离去。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并围困了他,从前吃马肉的那些人在一起说骸“应该拼死报答吃马肉得酒的恩惠了。”于是他们突破了围困,秦穆公终于能够解除危难战胜晋军,擒获了晋惠公后回师。这就是给人恩惠而得到福佑的回报啊!

  • 易经全文白话文

      第一卦:《乾卦》   乾:元,亨,利,贞。   【白话】《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白话】《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   初九,潜龙勿用。   【白话】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白话】《象辞》说:龙象征阳。"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白话】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白话】《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白话】九三,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白话】《象辞》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白话】九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白话】《象辞》说:"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白话】九五,龙飞上了高空,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白话】《象辞》说:"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   上九,亢龙有悔。   【白话】上九,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白话】《象辞》说"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白话】用九,出现群龙也不愿意为首的现象,是很吉利的。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白话】《象辞》说:"用九"的爻象说明,天虽生万物,但却不居首、不居功。   第二卦:《坤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白话】《坤卦》象征地:元始,亨通,如果像雌马那样柔顺,则是吉利的。君子从事某项事业,虽然开始时不知所从,但结果会是有利的。如往西南方,则会得到朋友的帮助。如往东南方,则会失去朋友的帮助。如果保持现状,也是吉利的。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白话】《象辞》说:坤象征大地,君子应效法大地,胸怀宽广,包容万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白话】初六, 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白话】《象辞》说:"脚踏上了霜,气候变冷,冰雪即将到来",说明阴气开始凝聚;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必然迎来冰雪的季节。   六二,直方大,不习 无不利。   【白话】六二,正直,端正,广大,具备这样的品质,即使不学习 也不会有什么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 无不利",地道光也。   【白话】《象辞》说:六二爻若是出现变化的话,总是表现出正直、端正的性质。"即使不学习 也不会有什么不利",是因为地德广大,包容万物的缘故。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白话】六三,胸怀才华而不显露,如果辅佐君主,能克尽职守,功成不居。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白话】《象辞》说:"胸怀才华而不显露",是要把握时机才发挥,"如果辅佐君主",必能大显身手,一展抱负。   六四 ,括囊,无咎无誉。   【白话】六四 ,扎紧袋口,不说也不动,这样虽得不到称赞,但也免遭祸患。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白话】《象辞》说:"扎紧袋口,不说也不动,可以免遭祸患",说明小心谨慎从事,是不会有害的。   六五,黄裳,元吉。   【白话】六五,黄色的衣服,最为吉祥。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白话】《象辞》说:"黄色的衣服,最为吉祥",是因为黄色代表中,行事以中道为准则,当然是吉祥的。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白话】上六,阴气盛极,与阳气相战郊外,天地混杂,乾坤莫辨,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白话】《象辞》说:"阴气盛极,与阳气相战于郊外",说明阴气已经发展到尽头了。   用六,利永贞。   【白话】"用六"这一爻,利于永远保持中正。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白话】《象辞》说:用六的爻辞说"利于永远保持中正",即是指阴盛到了极点就会向阳转化。   第三卦:《屯卦》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白话】《屯卦》象征初生:元始,亨通,和谐,贞正。不要急于发展,首先要立君建国。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白话】《象辞》说:《屯卦》的卦象是震(雷)下坎(水)上,为雷上有水之表象,水在上表示雨尚未落,故释为云。云雷大作,是即将下雨的征兆,故《屯卦》象征初生。这里表示天地初创,国家始建,正人君子应以全部才智投入到创建国家的事业中去。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白话】初九,万事开头难,在初创时期困难特别大,难免徘徊不前,但只要能守正不阿,仍然可建功立业。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白话:《象辞》说:"虽然徘徊不前,但志向和行为纯正。只要能下定决心,深入基层,仍然会大得民心的。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后才生育。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白话】《象辞》说:六二爻之所以出现困难,是由于阳刚一方所造成的。"婚后十年才生育",是很反常的现象。   六三,即主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白话】六三,追逐鹿时,由于缺少管山林之人的引导,致使鹿逃入树林中去。君子此时如仍不愿舍弃,轻率地继续追踪,则必然会发生祸事。   《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白话】《象辞》说:"追逐鹿缺少管山林之人引导",是因为获鹿之心过于急切。君子应及时放弃,否则必有祸事或导致穷困。   六四 ,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白话】六四 ,四马前进,步调不一,但如坚定不移地去求婚,则结果必然是吉祥顺利的。   《象》曰:求而往,明也。   【白话】《象辞》说:"坚定不移地去追求,是明智之举。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白话】九五,只顾自己囤积财富而不注意帮助别人,是很危险的,那样做,办小事虽有成功的可能,但办大事则必然会出现凶险。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白话】《象辞》说:"只顾自己囤积财富而不注意帮助别人",这样的人即使想有所作为,其前景也不大光明。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白话】上六,四马前进,步调不一,进退两难,悲伤哭泣,泣血不止。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白话】《象辞》说:"悲伤哭泣,泣血不止",这种状况怎能维持长久呢?   第四卦:《蒙卦》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白话】《蒙卦》象征启蒙:亨通。不是我有求于幼童,而是幼童有求于我,第一次向我请教,我有问必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礼貌地乱问,则不予回答。利于守正道。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白话】《象辞》说:"《蒙卦》的卦象是坎(水)下艮(山)上,为山下有泉水之表象,但要想发现甘泉,必须设法准确地找出泉水的位置,即意味着先必须进行启蒙教育。君子必须行动果断,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品德。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白话】初六,要进行启蒙教育,贵在树立典型,以便防止罪恶发生;如不专心求学,而是急功冒进,将来必然会后悔。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白话】《象辞》说:用树立典型的办法来进行启蒙教育,是为了确立正确的法度,以便遵循。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白话】九二,周围都是上进心很强的蒙童,希望获得知识,这是很吉利的。如果迎娶新媳妇,也是吉祥的。由于渴望接受教育,上进心很强,所以连孩子们已经能够治家了。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白话】《象辞》说:"由于渴望接受教育,上进心很强,所以连孩子们都已经能够治家了",这是因为刚柔相济,孩子们受到了很好的启蒙教育的结果。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白话】六三,不能娶这样的女子,她的心目中只有美貌的郎君,不能守礼仪,也难以保住自己的节操,娶这样的女子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白话】《象辞》说:"不能娶这个女子",主要是指这个女子的行为是不合乎礼仪的,即这个女子没有受过良好的启蒙教育。   六四 ,困蒙,吝。   【白话】六四 ,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利于接受启蒙教育,因而孤陋寡闻,结果是不大好的。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白话】《象辞》说:"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利于接受启蒙教育",是因为疏远有真才实学的老师。   六五,童蒙,吉。   【白话】六五,蒙童虚心地向老师求教,这是很吉祥的。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白话】《象辞》说:"蒙童虚心地向老师求教,这是很吉祥的",这是因为蒙童对老师采取了谦逊的态度。蒙童谦逊,则老师乐教,其教育结果自然是比较有效的,当然也是吉祥的。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白话】上九,启蒙教育要及早实行,要针对蒙童的缺点,先发治人。不要等到蒙童的问题彻底暴露再去教育,而要防患于未然,事先进行启蒙教育。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白话】《象辞》说:"启蒙教育要及早实行,要针对蒙童的缺点,先发治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师和蒙童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治病救人、上下一心的目的。   第五卦:《需卦》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白话】《需卦》象征等待: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光明正大,做事才会亨通顺利,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出外远行,渡过宽阔的河流会很顺利。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白话】《象辞》说:《需卦》的卦象是乾(天)下坎(水)上,为水在天上之表象。水汽聚集天上成为云层,密云満天,但还没有下雨,需要等待;君子在这个时候需要吃喝,饮酒作乐,即在等待的时候积蓄力量。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白话】初九,在郊外等待,必须有恒心,长久耐心地静候时机,不会有什么祸患。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白话】《象辞》说:"在郊外等待",表明不能冒险轻率前行;"长久耐心地等候时机,不会有什么祸患",表明没有偏离正道,没有偏离天地恒常之理。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白话】九二,在沙滩上等待,虽然要受到别人的一些非难指责,耐心等待终究会获得吉祥。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有小言,以终吉也。   【白话】《象辞》说:"在沙滩上等待",表明宽宏大量不急躁;虽然受到一些非难和指责,但终久能获得吉祥。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白话】九三,在泥泞中等待,结果抢劫的强徒乘机而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白话】《象辞》说:"在泥泞中等待",说明灾祸还在外面,尚未殃及本身;自己招引来强盗,说明要处处谨慎小心才能避开危险。   六四 ,需于血,出自穴。   【白话】六四 ,在血泊中等待,不小心陷进深穴,用尽全力才逃脱出来。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白话】《象辞》说:"在血泊中等待",表明此时必须沉着冷静,顺应时势,听天由命,以等待转机。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白话】九五,准备好酒食招待客人,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白话】《象辞》说:"准备好酒食招待客人,占问的结果是吉祥的",说明此时处于中位,完美无缺。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白话】上六,落入了洞穴之中,忽然有不请自来的三位客人到来;对他们恭恭敬敬,以礼相待,终久会得到吉祥的结果。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白话】《象辞》说:"不请自来的三位客人到来,对他们恭敬而且热情地招待,终久获得吉祥",表明此时尽管处在不适当的地位,但还没有遭受大的损失。   第六卦:《讼卦》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白话】《讼卦》象征打官司:这是因为诚实守信的德行被阻塞,心中畏惧有所戒备引起,坚守正道居中不偏会有吉祥;坚持把官司打到底则有凶险,如有德高望重的大人物出现则会有利,但出外远行、要渡过宽阔的大河则不会顺利。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白话】《象辞》说《讼卦》的卦象是坎(水)下乾(天)上,为天在水上之表象。天从东向西转动,江 河百川之水从西向东流,天与水是逆向相背而行的,象征着人们由于意见不合而打官司。所以君子在做事前要深谋远虑,从开始就要消除可能引起争端的因素。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白话】初六,不久将陷于争端之中;虽然会受到一些非难和指责,但终久将获得吉祥。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白话】《象辞》说:"不久陷于争端之中",说明与人争端决不可长久,决不可互不让步,相持不下;虽然"受到一些非难指责",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可以明辨事非。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白话】九二,打官司失利,走为上策,赶快逃回来,跑到只有三百户人家的小国中,在此居住可以避开灾祸。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白话】《象辞》说:"打官司失利,迅速逃回来",因为自己处于下位,与上面有权有势的人打官司,必然要失败而且有灾祸降临,但逃走避开,灾祸就没有了。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白话】六三,安享着原有的家业,吃喝不愁,坚守正道,处处小心防备危险,终久会获得吉祥;如果辅佐君王建功立业,成功后不归功于自己。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白话】《象辞》说:"安享着祖上遗留下来的家业",说明只要顺从上级,则可以获得吉祥的结果。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白话】九四,打官司失利,经过反思改变了主意,决定不打官司了,安分守己,必然会得到吉利的结果。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白话】《象辞》说:"打官司失利后,回过头仔细反思,觉得"和为贵",还是息事宁人为好,于是改变了主意,撤回诉状,退出争端不打官司了,说明坚守正道,安分守己就没有什么损失了。   九五,讼,元吉。   【白话】九五,官司得到了公正的判决,开始获得吉祥。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白话】《象辞》说:"官司得到公正的判决,开始获得吉祥",表明此时居于正中地位,得到了大人物的公正的判处。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白话】上九,因打官司获胜,君王偶然赏赐给饰有皮束衣带的华贵衣服,但在一天之内却几次被剥下身来。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白话】《象辞》说:因为打官司获胜而得到赏赐,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尊敬的。   

  • 晋书 王湛传译文

      原文:   王湛,字处冲,司徒浑之弟也。少有识度。身长七尺八寸,龙颡大鼻,少言语。初有隐德,人莫能知,兄弟宗族皆以为痴,其父昶独异焉。遭父丧,居于墓次。服阕,阖门守静,不交当世,冲素简淡,器量隤然,有公辅之望。   兄子济轻之,所食方丈盈前,不以及淇。湛命取菜蔬,对而食之。济尝诣湛,见床头有《周易》,问曰:「叔父何用此为?」湛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理,微妙有奇趣,皆济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栗然,心形俱肃。遂留连弥日累夜,自视缺然,乃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之罪也。」既而辞去,湛送至门。济有从马绝难乘,济问湛曰:「叔颇好骑不?」湛曰:「亦好之。」因骑此马,姿容既妙,回策如萦,善骑者无以过之。又济所乘马,甚爱之,湛曰:「此马虽快,然力薄不堪苦行。近见督邮马当胜,但刍秣不至耳。」济试养之,而与己马等。湛又曰:「此马任重方知之,平路无以别也。」于是当蚁封内试之,济马果踬,而督邮马如常。济益叹,还白其父,曰:「济始得一叔,乃济以上人也。」武帝亦以湛为痴,每见济,辄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及是,帝又问如初,济曰:「臣叔殊不痴。」因称其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湛闻曰:「欲处我于季孟之间乎?」   湛少仕历秦王文学、太子洗马、尚书郎、太子中庶子,出为汝南内史。元康五年卒,年四十七。   译文:   王湛字处冲,是司徒王浑之弟。从小就有见识器度。身高七尺八寸,龙额大鼻,不多说话。施德于人而不为人知,别人不理解,兄弟和宗族的人都以为他痴呆,只有他的父亲王昶认为他有奇才。父亲死后,他住在墓地守丧。服丧期满后,闭门不出,不与世人交往,淡泊简约,器量随和,有辅佐的才能。   王湛哥哥的儿子王济看不起他,饮食非常丰盛,却不给王湛吃。王湛让人拿蔬菜来,对面而吃。王济曾经到王湛处,看见床头有《周易》,就问:“叔父用这个干什么?”王湛说:“身体不舒服时,有时看一看。”王济请他解释,王湛便详尽地剖析书中深奥的道理,讲得精微深奥又有奇趣,都是王济从未听说过的。王济才气高超,对王湛没有一点子侄的恭敬,听了王湛的讲解后,十分惊惧,身心变得十分恭敬。于是停留了好几天,越   发感到自己的不足,叹息说: “家族中有名士,三十年都不知道,这是我的罪过。”接着告辞而去,王湛送他到门口。王济有一匹马特别难骑,他问王湛说:“叔父喜欢骑马吗?”王湛说:“也喜欢。”于是就骑这匹马,姿势非常美,驱马回转如绸带萦绕,善骑马的人也比不上他。王济非常喜爱自己的马,王湛说:“这匹马虽跑得快,可是耐力不够经不住苦行。最近看见督邮的马更好,可是又缺乏好马料。”王济试着养那匹马,确实和自己的马一样好。王湛又说:“这匹马的好处在负重的情况下才看得出来,平路上和别的   马没有区别。”于是在小土堆上比试,王济的马果然摔倒了,而督邮的马却如履平地。王济更加赞叹惊奇,回家对父亲说:“我刚得到一位叔父,是在我之上的人。”武帝也认为王湛痴呆,每次见到王济就调侃说:“你家里的痴叔死了吗?”王济总是无言以对。此时,武帝又像原来这么问,王济说: “我的叔叔根本不痴呆。”于是就称道他的美   德。皇帝说:“能和谁比?”王济说:“在山涛之下,魏舒之上。”当时的人就说王湛上比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王湛听说后说:“想要把我放在季、孟之间吗?”   王湛年轻时为秦王文学、太子洗马、尚书郎、太子中庶子,外任汝南内史。元康五年去   世,享年四十七岁。

  • 古文“梦中诵《周易》有译文吗?

      王嘉《拾遗记-三国-吴》:吕蒙入吴,吴主劝其学业,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座上酣醉,忽卧,於梦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蒙曰:“向梦见伏牺、周公、文王,与我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贞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旨,故空诵其文耳。”众座皆云:“吕蒙呓语通《周易》。”

  • 求《周易》原文 及 白话全文。

      http:/...dqZyaZ 比较权威的一本周易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