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意义

  • 周易中,乾卦的各个卦爻的名称、意义?

      乾 卦     【初九:潜龙,勿用】   【白话】:龙潜藏于深渊,不宜采取行动。   【解释】: 目前,你的志向是远大的,然而任何事物都有阶段性,现在处于萌芽状态,是事物的潜伏期,时机还没成熟。你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在时机没来到时,是不适合展露才华的,要等待时机,积蓄力量。人在社会中,位置是从低到高的,要循序渐进。每个位置上,有每个位置的表现,不可逾越。人就好比龙,在时机还没成熟时,要像龙一样潜伏在深潭之中隐藏不露,暂时不能发挥能力不能逞强,同时,注意目前自己的准备不足、实力欠缺,一切都不可操之过急不宜行动,应该做好准备静待时机。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白话】:龙出现在大地上,有利于出现大人物。   【解释】:目前是谋求发展的大好时机,有利于求见贵人,寻求帮助,一展你的抱负,你会取得成功,利于行动。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白话】:君子整天勤奋努力,毫不懈怠,到晚上也谨慎小心。有危险,但不会造成灾殃。   【解释】: 目前的环境,有利中含不利,夜晚戒惧反省,自我检查,要有危机感,考虑到危及的存在。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白话】:龙或跃离深渊,或进入深渊(一切视情况而定),没有灾殃。   【解释】 :为人处世要懂得慎重,把握时机审时而进,不忘形、知进退、锋芒而不漏,待机行动,就不会出现灾祸了。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白话】:龙在天空中盘旋腾飞,有利于出现大人物。   【解释】: 处于有利条件下,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这时候继续扩展事业,是非常有利的,是大展宏图的时候。     【上九:亢龙有悔。】   【白话】:龙腾飞过高,将会发生令人悔恨的事。   【解释】: 在自己的位置上,分寸感要特别重要,人生最难掌握的是分寸。做事不要走到尽头,必须知道进退存亡的道理,亢极生变会导致后悔。因为“盈满”难以持久,满侧招损。事物成熟后接下来就是衰竭,这是物极必反的道理,如果太固执狂妄,就会出现后悔的局面了。做事情不能过分,应当遵循法则、顺其自然而变通,刚柔相济、阴阳相辅相成才能安全吉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语把人的奋发图强与天的刚健运行的德性相比拟,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它激励着无数志士仁人为实现自

  • 《周易》的那些哲学思想在现代有什么意义

      这个太多了,不看别的了,看看男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男人吗,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女儿吗。等等等等等等,

  • 周易中八个单卦都有什么意义

      奴家贤狼0218:你好。【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为天,天阳主动,故不言其体,而言其行健者,乾之德。【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为地,地即坤之象也,坤阴主静,静故言其体势者地之理。乾言行,为先后之相续。此言势,为高下之相因也。此处【君子】指六二爻。卦象不言【道】,【道】无可象者也。太极是也。【坎】:洊 (jiàn),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水,坎之象, 洊 (jiàn),重也,水流相继,为 洊 至之象,前后皆坎,为卦之因重,故仍名一坎。【德】,因二、五之阳。重坎。故言常德行。【震】:洊 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雷,震之象。洊 ,重也。雷行相继,故言洊 雷。前后皆震,为卦之因重,故卦仍名以震。恐惧,下卦象,震主惊也。修者,修其身。此卦象主修身。兼取反身成其义。【艮】: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巽】:随风,巽。君子以申命用事。【兑】: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明,离之象。谓日为大明也。明,谓二、五之阴,重离,故言继明。

  • 太极有什么意义?

      如果是太极这个词的话那这个东西范围太大,简单的来讲:太极是中国道家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就迄今所见文献看,初见于《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后见于《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另外宋代周敦颐有一篇《太极图说》算是儒家对太极一个系统的描述!

  • 中秋节有什么意义

      节日的起源与历法有密切的关系,中秋节的起源绝不例外。中秋节又称仲秋节,是因为八月十五日是秋季三个月中的第二个月。秋季正是作物成熟的季节,古代各地都有秋社,是答谢土地等神灵的祭礼,也称秋报。上古及中世的秋社不必在八月十五。中秋节节期的确定应该还与人们祭月、赏月的习俗有关,先秦时代就有夕月,是皇家于秋分时候祭月的礼仪。中秋的月儿最圆最亮,最堪清赏。后世的人们在这一天,将秋社及祭月、拜月、赏月、观潮、赏桂,馈食月饼等节俗活动融合,并逐渐赋予这个节日以团圆等新的意义,从此,一个极富蕴意的节日就形成了。  从纯属农事祭礼的秋社,转而成为象征家庭、家族团圆幸福的团圆之节,耐人寻味。秋社与团圆,从心理层面说,自然也存有某种共同的追求。祈求农丰或举行向天地神灵酬谢收获之祭礼,其蕴含的无疑是对丰厚物质及富足幸福生活的祈愿;而期盼团圆,不也就是对美满、幸福生活的祈盼吗?但两者之间的差别也不难分析,前者似更关注于物质的丰足,后者则似尤瞩目于对和谐的家族、人伦关系的追求,因此更具精神性。然则中秋的团圆品格的形成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中国人对亲情,对和谐的家族、和谐的人伦关系的追求是超过对物质的追求的。反过来,中秋节俗的存在,又对中国人的重亲情、重家族及人伦关系和谐的精神气质起了润物细无声的熔铸作用。所以,即使在文革的所谓破四旧时期,人们也不能忘情于中秋节,这不是偶然的,因为它扎根于极为深厚的传统伦理文化的土壤之中。  中秋之夜,从前家家户户于庭中设供桌,摆放月饼、藕、菱、西瓜、石榴、毛豆等节令食品祭月。清代顾禄《清嘉录》载吴地百姓中秋每户瓶兰、香烛,望空顶礼,小儿女膜拜月下,嬉戏灯前,谓之‘斋月宫'。本世纪初,我到松江农村作民俗调查,村民告诉我,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逢中秋之夜,他们都会设供桌,置香斗供品,以祭天斋月。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对月亮、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敬畏中又满含对月亮、对自然的亲近与喜爱之情。这不是十分难得的么,这不是人们追求人与自然共处与和谐的表征么?同时,暂时放却劳作,阖家男女老少,欢聚赏月,一边尝食月饼、节物,一边谈谈家常,这图景似乎是普通平淡的,但我们也可以在其中体味到庶民生活的趣味与美,体味到我们中国人的人情之美。  中秋节赏月等习俗的形成同样耐人寻味。中秋之夜,人们亲朋相携,步出户外,赏明月,尝节物其乐融融。除了赏月,南方不少地方有观潮之俗,唐宋之时,钱塘江观潮就

  • 周易是哪个朝代的?

      易是远古时代的!《周易》是文王演《易》而成的!

  • 怎么用周易占卜?

      晋败楚鄢陵得复   成公十六年。晋楚遇于鄢陵。晋侯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复。曰。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国蹙王伤。不败何待。公从之。及战。吕奇射其王。中目。楚师败。   复卦:   ▅▅ ▅▅   ▅▅ ▅▅   ▅▅ ▅▅   ▅▅ ▅▅   ▅▅ ▅▅   ▅▅▅▅▅   按:此亦不用彖辞。   杜注曰:复,阳长之卦,阳气起子,南行推阴,故曰南国蹙也【按:子正北方,一阳初生,必逐渐增长,阳长则阴消,故曰推,曰蹙】。南国蹙则受其咎,离为诸侯【《正义》曰:离为日,日君象,故为诸侯】,又为目,阳气激南,飞矢之象。   何氏《订诂》云:贞我悔彼,以震木入坤土,射之义也。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周易》最早的确是作为一本占筮之书存在的,更确切地说,《周易》是上古时期三本占筮之书中的一本。据《周礼》记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一曰《归藏》,一曰《周易》。但在上古时期,卜筮往往与政治、军事等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国家决策往往要依赖占筮的结果,故而间接影响人们行为和思想的则更多是占筮背后的哲学内涵。换言之,《周易》中所包含的哲学思想是占筮之法的内在基础,即义理为体,占筮为用。   确切而不精确地说,《周易》可以看作我们华夏文明现存的最早的奠基性哲学著作,也是我们儒、道思想及很多传统文化、观念的滥觞,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易学并没有太明显的义理与象数之争,而秦火之后,《周易》以卜筮幸存。   至于汉代,置五经博士,《易》学发展到达了一个高峰,西汉的《易》学派别,大抵分为训故举大谊,阴阳候灾变,章句守师说和《十翼》解经意四派,东汉也分为四派,一为马融等人为《费氏易》作章句,二为郑玄、荀爽治《京氏易》和《费氏易》,三为虞翻治《孟氏易》,参以《周易参同契》之纳甲之书,四为陆绩专治《京氏易》,由此可见,以孟喜、京房为首的汉儒主要阐述象数之理。自魏王弼作《周易注》盛行后,汉《易》衰微,王氏尽黜象数,为《易》学史上的第一大转折。唐朝时孔颖达为王弼及韩康伯作疏,使王氏易学广为流传,惟李鼎祚撰《周易集解》,保存了汉朝术数的余绪。宋代陈抟、邵雍出,后有《天地自然之图》、《先天图》、《后天图》、《河图》、《洛书》等易图出现,兼有紫微斗数、梅花易数等占筮之法流传,术数又兴。朱熹取其易图,参以义理,遂《易》学又为之一变。程子、胡瑗等则专阐义理,李光、杨万里等参以政事,《易》学流派日益繁多。元朝多取程朱之学,明朝则以禅解易,明代高僧智旭所作《周易禅解》为其圭臬。清朝编纂四库全书时,主要将《易》学发展分为两派六宗:一为象数,汉儒言之,一变京、焦,二变陈、邵;二为义理,王弼兴之,一变胡、程,二变李、杨。到了近代,主要的《易》学大家则是旧学新释的杭辛斋先生和阐释象数的尚秉和先生。近年新出土的‚帛书周易也是研究的新的热点。   纵观《易》学的发展历程,其年代之远旁支之多无出其右者,所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因而要了解《周易》更不可偏信一家之言。   《周易》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真的能预测未来,而是其中所包含的华夏民族先人们的思维方式。若能从中汲取些许的智慧并有所启迪,面对时间洪流不后悔、不害怕、不迷茫而达人知命,那么《周易》的价值也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谓‚善《易》者不卜,善莫大焉。     壹、蓍草演易程序说明:   「蓍草筮占法」,三变得一爻,重复步骤六次,共十八变,得六爻,即成一卦。     ★第一变 :     (1) 手持五十根蓍草,拿出其中任何一根放在正前方远处不用。(一根代表太极)     (2) 随意把四十九根蓍草分两撮,分置於桌上左右手端。(象天地两仪)     (3)......余下全文>>

  • 各种糖果的意义

    糖代表甜蜜,吃在嘴里甜在心里!那种感觉只有吃过的人才知道!就如恋爱!每个恋爱阶段都是不同味道的糖,爱情越浓密感情越真糖就越香浓。。。初恋是酸酸夹心糖,外面虽有一点酸涩但越到后面越觉得甜蜜!就如初恋那个时候的羞涩!热恋是水果糖,满嘴的各色香甜想的只是闭上眼睛回味那一丝一丝的美好!结婚是咖啡糖,时间久了就更是香浓,可现实的残酷让爱情多多少少有了苦涩!但那却更是应该值得细细品味的香甜!糖可以甜如蜜,但是不能沉醉其中,因为理智是预防蛀牙的最好办法。。 1. 橡皮糖 轻视的人 2. 水果糖场好朋友 3. 巧克力糖 深爱的人 4. 棉花糖 重视的人 5. 薄荷糖 陌生人 6. 棒棒糖 喜欢的人 7. 口香糖 讨厌的人 8. 泡泡糖 不爱的人 9. 奶糖 情人 10. 果汁夹心糖 老婆

  • 周易的传承?

      周易:传承发展 文章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2010-6-10 18:51:37 字号: T | T 在中国文化的领域中,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之后,由他编著了六经,赞述《周易》以来,关于《周易》易学的传承,在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以及范晔的《后汉书》中,都记载有孔子以下的易学传承的系统。但自诏、宋以后,我们所读的《周易》,关于《十翼》的排列程序,事实上,大多都是根据汉末王弼的排列的。他把乾、坤两卦的文言,拿来放在本卦下面。同时把《系列》的中间次序,有些地方也照他自己的意思来颠倒安排。等于我们现在读的《大学》一书,那是经过宋儒的安排,并非原本的《大学》的次序。现在对于研究《周易》来计,这点应当注意及之。自孔子至战国末期的易学:孔子授商瞿。商瞿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 臂子弓(其人是荀卿之子)。子弓授燕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庄。此其一。又,孔子殁,子夏也讲易学于河西。但受到孔门同学们的驳斥,认为他对于易学的修养不够,所以子夏以后的传承,并夫太准确的资料。唯所世留传有《子夏易传》一书,真伪难辩,但确具有古代“易学”思想上的价值。此其二。西汉的易学:田何授(东武)王同子中、(洛阳)周王孙、(梁)丁宽、(齐)服生,四人皆著《易传》数篇,但后世已散佚。其次,自(东武)王同子中一系,再传杨何,字元敬。无敬传京房。房传梁丘贺。贺传子临。临传王骏、丁宽一系,又再传田王孙,王孙传施,传张禹,禹传彭宣。以上都是著名专长易学学者的传承。至于阴阳、纳甲、卦气等易学,自田何到丁宽之后,又另有一系。主阴阳、卦气之说的,由王孙孟喜。喜再传焦赣,字延寿。著有《易林》一书,迥然打破《周易》的蹊径。又另一京房,承传焦延寿的易学,著有《京房易传》一书,开启象数易学的阴阳“纳甲”之门。东汉与后汉的易学:西汉的易学,到了东汉时期,其间的传承似乎已经散失不备。因此象数之学与易理的分途,也便由此而形成了。后汉的易学,传承的系统更不分明。此时的著名易学大家,便有马融、郑玄、荀爽、刘表、虞翻、陆绩以及魏末的王弼等人。其中以荀爽的易学,曾经有后人采集当时的九家易学合成一编的论友谊赛,故在后世研究易学中,经常有提到“九家易”或“荀九家”的名词,就是对此而言。郑玄的易学,开始是学京房的象数。后来才舍离京学,专学费直之说,以孔子《易传》来解说易学。汉末的易学,大概都跟着荀爽、虞翻的脚跟而转,愈来愈加没落,因此才有青年才俊的王弼的起来别走一途,专从老、庄玄学的思想而说《易》了。最为遗憾的,后世的易学,大体上又一直跟着王辅嗣的脚跟在转,不能上穷碧落,下极黄泉,直迭羲皇之室。 “东方古文化”是以中国为发源地,流传及盛行于东南亚国家,至今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它是经久不衰的一种古文化,已经历3—5千年,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体系,不但是哲学思想体系,也包含科学体系。 “东方古文化”体系有四种: (1)以阴阳统一对立的《易经》文化。 (2)孔子为主体的儒家文化。 (3)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教文化。 (4)以印度为发源地的佛教文化。 这四种古文化称为“东方文化”核心,从它创造形成至今,是中国文化遗产。但至今,大部份在东南亚国家弘扬和应用更为广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促进了历代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李瑞环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大会上讲过: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创建的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包括了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教育、艺术等方面的思想和主张。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了极其重要贡献,有着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深远影响。儒学的许多重要论著,特别是做人、处事、立国的至理名言,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 道教源于中国,佛教源于印度,在东南亚一代流传不息,它们教义宗旨,都是以劝善为主,解除人生私欲心,且能超脱凡人,解脱人生痛苦,面对世间复杂矛盾,并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明理论,它更有科学一面,特别道教中科学含量之高。可以用哲学和伦理道义去解决它,把人类引向文明豁然的前景,是人生文明的标志,它发放出世界人民信仰的不可磨灭的光环。如《老子》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理论,为世界破译生物遗传密码起了作用,DNA的碱基由三联体组成才64个排列顺序,形成八卦三联体规律性。 《易经》是四书五经中的首经,素称“群经之首,百科之源”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生好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治通鉴》、《二十五史》、《四书五经》特别有造诣,借古鉴今,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易经》这门古文化,不但是一种哲学文化,也是一门科学知识,毛主席经常借鉴它,为决策国事起到了丰功伟绩的作用。《易经》的阴阳对立统一,它包罗万象,把宇宙间一切事物尽在其中,中医理论依据是根据《易经》中五行生克原理而来:现代最尖端的科学发明—计算机、应用中国《易经》阴阳对主统一原理,把数理变成二进制,用0代表阴,1代表阳,把计算机信息数字化才诞生了计算机。不但中国传统重视八卦风水,现今韩国人更重视八卦风水,连国旗都采用八卦图。中国人运用《易经》中八卦原理来优选气势,符合人类生存优选优方式,不管是地理位置,建筑物凡采用八卦风水气势优选组合,能使气、气流、光、水、微粒子势与人体相吻合,使人类的生活和工作都能得到最佳效应,我国古代和现代大型建筑物无不离开八卦风水法,如首都的国际饭店,复兴门的中国人民银行等等。孟凯韬教授创立了“阴阳五行数学”,它是当代数学中提出的一种新型数学理论,建立了反映以《易经》的规律性推演出数学模型。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认为《易经》的太极图显示了宇宙力场正极和负极作用,美国高能物理学家F.卡普拉认为太极图的运动变化原理与动力学术类型一致.科学易经派还创立“一元数理论”,“分形分进理论”,“模糊群子论”,地球经络穴位说等,为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周易》包含着象数和义理两方面,但实际上象与数,义与理还可细分。《周易》易卦反映事物运行规律的分类,爻反映各类的不同发展阶段,这相对应宇宙信息发生使天、地、人、事的演变和发展规律。20世纪80-90年代曾邦哲从系统综合理论发展了结构论提出“太极图是元气本原、阴阳变易、卦序组织和道、器观念的综合”,认为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同型、同构数学模型的图式逻辑体系,涉及到宇宙的本原论、演化论与建构论以及“道”精神与“器”物体观念的模型化逻辑思维方法体系。 《周易》的发展方向应该从预测学、认识学和行为学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运用: 1、预测学 “义”反映了伦的意义,64卦六亲关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差别。“理”是对事物规律和道理的探讨,是易理、易道的分析,应用《周易》提出的道理对事物如何形成和发展进行解释。 2、认识学 现代思维科学把人类大脑的思维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性认识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一类是感性认识思维,也就是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从认识学角度研究《周易》,我们应该从感性思维上认识她。《周易》以最简单的阴爻、阳爻两上符号来概括和演绎万事万物,充分体现了万事万物辨正统一和矛盾统一的现代哲学思想。“一阴一阳谓之道” 《周易》的发展离不开对易学哲学体系研究,真正结合“学”与“术”两方面一起进行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行为学 《周易》历代是人们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哲学之书,这也是我们研究和应用《周易》的最终目的——指导学习、工作、处世等日常行为。根据《易传 系辞上》所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我们就应该肯定:《周易》的象数理义在结构上是一个一气呵成的,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应用和发展《周易》的占筮性质和哲学性质,发展《周易》成为一部行为学经典。《周易》64卦、384爻解说其实就是一部行为学经典,如易卦《乾为天》初爻:初(注:初指初爻)九(注:九为阳爻,六为阴爻),潜龙勿用。讲明事物正处在一个将要发生而没有发生的时期,如龙在潜伏之中,不能动也不宜动。人们处在这一时期的时候,需要晦养、需要等待时机,不宜轻举妄动,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 周易的作者是谁--《周易》的作者简介

      《周易》的作者,是《易》学史上争论已久的重要问题。争论要点,在《经》及《传》。八卦的作者,《系辞下传》认为伏羲,取于古代较早的传说,前人多信此说法而不疑。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认为,《周易》不过是此于伏羲,作者不能直指伏羲。在黄帝、神农以前,伏羲还不是最早的老祖宗,以前还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慢慢才到伏羲。而伏羲造八卦,为“伏羲八卦”,即亦“先天八卦”,所以前人皆以为作者是伏羲。《玉海》引《山海经》证之:“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炎,曰《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周礼》中有春官大卜:“常三易方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四。”众所周知,古人曰《周易》便是指《连山》、《归藏》、《周易》三书之合,称“三易”。但《连山》、《归藏》两书已失传,只剩《周易》,经后人演变修饰点缀点,便成今日之《周易》。《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不同之处。而重卦始于何人,古有四种说法:王弼以为重伏羲创重卦,郑玄之徒以为神农创重卦,孙盛以为夏禹创重卦,司马迁以为文王创重卦。卦爻辞的作者,古亦有两种说法。一说以为卦辞、爻辞皆是周文王所作;二说以为卦辞是周文王所作,爻辞是周公所作。《易传》的作者,自西汉东汉到北宋初期,前儒均认为是《孔子》,其他易学家并无异议。班固撰《汉书》,承司马迁所说,将《周易》经传的作者和成书时间扼要概括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也就是“上古”的伏羲创八卦;“中古”的周文王“拘而演周易”(司马迁《史记》),并演化成六十四卦、写卦爻辞;“近古”的儒家圣贤孔子作《易传》十篇。现在,似乎有学者对于《易传》的作者是孔子提出种种证据和论点质疑,但还未得到学术界肯定。不论《易》之作者是谁,无损其精深广博,藏天纳地的内容,在此就不再多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