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是周易吗

  • 周易易学,易经玄妙?

      《周易》对内行来说是一本经书,是一切术数的基础。不懂易经的人,不是真搞术数的。古代圣人认为周易有四大功用,以言者尚其辞,以行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而今各行各业,都可以运用周易的辩证思想处理解决问题。懂易经的人,也是崇尚科学的,但不迷信科学。认为科学是伟大的也是有限的,只有开拓思维,不断地革故鼎新,才能更好地发展科学。《周易》这本书,能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是一个智者必读之书。 《周易》对于外行来说,简直是天书,很多人想学就是不得其门径。所以,大师们长说,学习周易要靠缘分。 周易的思想,有很多外行其实也不知不觉地在生活中运用,但是他们不知道。

  • 如何学习周易易经 易学入门

      由于年代久远,以及中国汉文字的广泛内含性(一字多音、一字多意、语言文字的地域特点),学起“经文”来就比较困难了。为了能使大家能较快地掌握易学的哲理内容,从孔子时期就将其“经文”及内容归纳提高到世界观、方法论上来学《易》了。故此,孔子及其门生在六十四卦“经文”的后面又加上了“十传”(又称“十翼。将其亲身学《易》、研《易》、用《易》的感受与体会附于“经文”之后。告诉及警示他人和后人学《易》、效法《易》的思想和方法。  因此,要想学好易学知识,就必须先掌握“十传”中所告诉我们的道理。“十传”所讲的就是研学易学必备的一些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了,“易经”的“经文”就容易理解了。所以,学《易》不能一开始就以研读“经文”为主。否则,越学越容易糊涂。下面我将“十传”的具体内容归纳说明一下。为大家在学习中,提供掌握重点的方法。  “彖辞上传”和“彖辞下传”:通过运用“大象”的概念,从六十四卦,每一个六爻卦的整(总)体上来讲,这一卦的总体概念及其状态、意义。这里的“大象”,实际上主要是指:乾为天、坤为地、兑为泽、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所反映的内容。  “ 象传上 ”和“象传下  “文言传”:因为“乾坤易之蕴邪”。乾坤两卦(六爻卦)是产生“易经”六十四卦的基本、基础卦。所以,此“传”主要是解释乾坤两卦的含义及规律的。  “说卦传”:因为六十四卦中的任何一个六爻卦,都是由两个三个爻的“基本卦”上下重叠组合成的。所以,要了解任何一个六爻卦的含义,必须得先了解每一个三爻卦的抽象及具体的意义。“说卦传”就是解释组成六十四卦的八个“基本卦”(又称“八经卦”、“八卦”)各自抽象及具体含义的。  “序卦传  “杂卦传”:是打乱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用最精练的词语,归纳了任何两个互为“反、对卦”(六爻卦)的卦义。使我们对六十四卦的卦义能简便易记。它运用了最简单的文字,表述了一个六卦具有代表性的基本意义。同时也比较了各卦意义之间的异同。  我们学习易学不是为了死记硬背其卦辞、爻辞及其经文、词句的。而是为了通过熟记这些经文、词句内容,达到我们能深刻地学习“易经”中每个六爻卦及六十四卦的思想逻辑过程以及其逻辑思维方式、方法。按现代的语言说,就是掌握一种客观地研究、分析、认识事物规律的方式与方法。  正如宋代的易学大家邵雍所著《皇极经世观物外篇下》一文中所言:“知‘易’者不必引用讲解,是为知‘易’。孟子之言未尝及‘易’,其间‘易’道存焉,但人见之者鲜耳。摘自:张延生的【易学入门】

  • 什么是易学?

      易学属于在天人相应的学术思想指导下研究万事万物运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问。易学源于《易经》之学,简称易学。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它起始于筮占但高于筮占。《易经》中记录了很多上古的古代历史事件,因此易经本于实践。《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最系统、最厚重的典籍,是中国乃至世界人文文化的基础。易学分为道家易学与儒家易学,易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分成易理易学、象数易学、数理易学、纳音易学几大类。易学的主要奠基人为伏羲、舜帝、周文王、老子与孔子。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提出了包括舜帝在内的“五圣同揆说”。五圣所“揆”为阴阳、三才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于2005年8月在青岛召开的“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明确宣布:是孔子“开创了易学”。《易传》实际是易学专着,只不过因为孔子的圣人身份,其与《周易》一起成经了而已。《易传》是《易经》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他人的研易成果被统称为易学。要真正理解易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按照中国文化本身的结构、途径和方法来看易学带给它的作用。从这个观点来看,其结果应该是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易学在整个中国文化里面的地位,也更进一步地体会到易学怎么样在中国整个的学术里面起着核心的领导的和一切密切相关的重要作用。”

  • 六爻容易学还是四柱八字容易学?

      用阴阳五行预测,八卦是所有预测类基础,它设及方位学等。四柱也很好,但哪项预测都不简单。做一个预测师只少需要五到八年的功夫。

  • 易学中土旺四季是什么意思

      传统习惯在“土旺”期内是不能动土修建的,农村连泥炉灶取土都要忌“土旺”。这个乡俗是怎么来的呢?这要从土地爷交权说起。     相传,土地爷是专管土地的神,性情很善良。他先有四个儿子。到了花甲之年,想把大权交给儿子们。他按一年春夏秋冬四季。老大管春,老二管夏,老三管秋,老四管冬。儿子们也和老土地爷—样,勤勤恳恳,和和善善。不想,老土地爷交权之后,又生了一个小儿子。这可把老土地爷为难了,想来想去,有了主意。他把一年360天,以金木水火土分为五等分,各得七十二天。在原划好的四季中,各抽18天,交老五管。老大属金,老二属木,老三属水,老四属火,老五属土。这老五生性最恶,在他每季分管的18天中,不准任俺人动土,谁要是不服从,就给降下灾祸。因此,后人就把老五分管的每季18天,叫“土旺”期,成为不宜修建不宜动土的忌日。不过现代人有了对付的办法,如果要在“土旺”期动土修建,就以酒来行贿。动土修建时,在地上洒上几点烧酒,也就忌日不忌了。

  • 关于周易

      楼主的联山写错了吧?应该是连山易   找到一篇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   《连山》《归藏》名称由来考   --------------------------------------------------------------------------------   作者:王宁   《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自汉代以来倍受重视,被尊为“群经之首”。根据《周礼·春官·大卜》云:“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此说自汉代以来,不知倾倒了多少痴迷的文人,虽然他们大多数没见过《连山》、《归藏》为何物,却纷纷凭猜想立说(这看看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归藏》后的《附诸家论说》就可明白),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如杜预《左传注》中所云:“《连山》,伏羲;《归藏》,黄帝”。另一种说法如《周礼•春官•大卜》贾疏所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宋代朱震《汉上易传》则综合此二说云:“《山海经》曰:‘伏羲氏得《河图》,夏后氏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但是今本《山海经》中无此文,此文句与其经文不类,疑系误记或伪托。这些说法都是凭空猜测,良不足据,因为《连山》、《归藏》二书名在秦汉以前是否存在,尚是一大疑问。   《连山》、《归藏》二书名,最早见于《周礼》,在刘歆“发现”《周礼》之前的众多先秦及秦汉古籍中从无提及。《周礼》这书很早就有人怀疑是汉代刘歆造的伪书,郭沫若云:“原来《归藏》之名,仅见于《周礼》的《春官•大卜》,与《连山》、《周易》共合为所谓‘《三易》’,但《汉书·艺文志》中并没有《连山》和《归藏》的著录,我疑是和《周礼》一样,乃刘歆所伪托的东西,不过那伪托品没有流传便化为了乌有。”[1]   刘歆把秦汉以前的一些古书或资料拿来经过重新编辑,删改增损,作成了《周礼》,虽然不能说里面的内容全是他伪造的(实际上里面大部分的内容还是先秦传下来的古代材料),但其中肯定有他伪托虚造的成分。笔者认为,《连山》、《归藏》在汉代的刘歆以前根本没有这两个书名,其名目正是刘歆自己拟造出来的。但也并不是毫无根据,其根据就是当时还流传着的一些古《易》书残篇和《山海经》。   一、关于《连山》的问题   《连山》这书在历史上有好几部,比如梁元帝有《连山》三十卷,隋代的刘炫也伪造过《连山》,宋代出现的《古三坟书》里的《山坟》也称作《连山》,这些都是后出之书,可以不论。但是,在这些《连山》之前,的确还曾经存在过一部《连山》,因为晋代的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两次引用过它:   1、《连山易》曰:“禹取涂山之子,名曰攸女,生余。”(《太平御览》卷一百三十五引《帝王世纪》引)   2、《连山易》曰:“鲧封于崇。”(《史记·夏本纪》索隐引皇甫谧曰引)   由此可以知道,在晋代还有一部叫做《连山》的书在流传,而且这部书所载的故事和夏代有很大的关系。关于这部《连山》的征引,我们能知道的最早者就是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在此以前的书里我们就找不到了,汉代人的著作里当然更找不到。   北魏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引用了两条《连山》文字,兹录于下:   1、《连山易》曰“有崇伯鲧伏于羽山之野。”(《淮水注》引)   2、《连山亦(易)》曰“启筮亭(享)启筮神于大陵之上。”(《颍水注》引)   其中第二条的文字是有讹误的,孙诒让云:   “此文‘连山亦曰启筮亭’七字有误。考《御览》八十二引《归藏易》云:‘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枚占皋陶曰不吉’(《初学记》二十四亦引其略),此文疑当作‘《连山易》曰: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盖《连山》、《归藏》两《易》皆有此文,抑或本出《归藏》,郦氏误忆为《连山》,皆未可知。今本‘连山亦’,‘亦’即‘易’之误(易、亦音相近);‘启筮亭’三字又涉下‘启筮享’三字而衍(亭、享形相近),文字传讹,构虚成实,遂若此。”[2]   其说甚是。马国翰把这条文字辑入《连山》是对的,但是没有注明出处,其所本者即此。马辑文作“阳文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 “阳文”二字乃衍文。郦道元的时候《归藏》已经在社会上流传很久了,他无由把《归藏》误为《连山》,唯一的可能就是《连山》中的部分内容和文字与出土的《归藏》相同,那么说明其作者在制作这部《连山》的时候,也使用了当时还有所存留的《归藏》残篇。   所以,这本《连山》当是郭沫若所说的“乃刘歆伪托的东西”,或者是刘歆以后的东汉人伪托的东西,桓谭《新论》曰:“《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又说“《连山》藏于兰台”,应当是确有其事的,说明东汉的时候的确有部《连山》,但并没有象郭老说的那样“没有流传”,而是有流传,只是流传不广,桓谭看到了,把它写进了《新论》,皇甫谧看到了,在《帝王世纪》中引用了,北魏的郦道元也看到了,在《水经注》里也引用了,后来就逐渐式微,终于

  • 中国为什么没有像高岛吞象的易学大师

      高岛吞象氏所用起卦方法应该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蓍草起卦法,亦即大衍筮法,之所以这样认为是《高岛易断》一书中有高岛氏持蓍草起卦的照片。其具体的起卦方法,清末民初易学大家尚秉和先生在他的《周易古筮考》一书中有详细介绍。今人以蓍草难得可用竹签或木筷代替,具体起卦过程如下:   1、先找50跟短木棍(50是“大衍之数”)。算之前,先拿给被算的人,让他默念要求得事物。然后取出一根(象征太极)放在一边,假定为A处,只用49根来算。   2、把49根木棍随机分成左右二堆(象征两仪或天地),叫做“分二”。然后从其中一堆中拿出一根(象征人)也放在一边,假定为B处,不要和A处的那一根混在一起。这叫做“挂一”,表示这是第一变。   3、然后将二堆木棍中的一堆,按四根一组(象征四象或四季),进行排列,叫做“揲四”。将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根就放到一边(象征闰月),假定为C处,也不能和A,B混起来。然后将另一堆木棍同样按四根一组,排成一排,也将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根就放到一边C处,与前面已经放在那里的棍合到一起,一定是4或8,叫做“归奇”。加上挂一的那一根,则必定是5或9 。以上就完成了第一变。   4、第二变开始前,将第一变中挂一和归奇的木棍除去,把已经排成好四根一组的木棍合到一起,其数量是40或44根)。然后再按“分二、挂一、揲四、归奇”进行“第二变”。注意:二变中“挂一”时拿出一根木棍仍放入B处,以表示正在进行第二变。二变末“归奇”的木棍同理放在C处。结果剩下的木棍只能是40、36或32。   5、三变之后,剩下的木棍只能是36、32、28或24,或4根一组的组数只有四种可能:六,七,八或九。把结果记录在纸上,单数用“--”(阳)来表示,双数用“- -”(阴)来表示。然后在旁边写汉字-“初爻几”。如果最后是9组,就写作“初九”,一定要用汉字写清楚!   自此,我们才完成六十四卦卦象中六爻为一卦的第一爻,即初爻。   6、算完第一爻后,把49跟木棍合成一堆,重复第2步至第5步的操作过程,得到第二爻。   如此这般,一直到第六爻,即上爻出来,我们最终才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卦象。   特别说明:蓍草占卜最开始算的爻是最下面的,从下到上,直到六爻算毕,就成了一卦。一卦共分六爻,从下到上是初二三四五上,每一爻须算三次,所以算一卦共计要算三六一十八次。

  • 在周易学中所说的福星指的是什么啊 ?

      简介   福星,民间传说之神。象征能给大家带来幸福、希望的人或事物。     起源   福星起源甚早,据说唐代道州出侏儒,历年选送朝廷为玩物。唐德宗时道州刺史阳城上任后,即废此例,并拒绝皇帝征选侏儒的要求,州人感其恩德,逐祀为福神。宋代民间普遍奉祀。到元、明时,阳城又被传说为汉武帝时人杨成。以后更多异说,或尊天官为福神,或尊怀抱婴儿之「送子张仙」为福神。     星辰   古人认为浩渺无际的星空是众神的居所,每一点星光都是一位星辰之神。星辰之神虽然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却被认为是地上万物的主宰。起初人们把天上星辰想象成恐怖的怪兽模样。道教兴起,他们也被晋升官职,统称为星官。其中有三位星官的职责最为重要:他们分别是专门赐予福气好运的福星,负责加官晋爵的禄星,保佑人们长生不老的寿星。三位合称福禄寿三星。   木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古人称之为岁星或者福星。   由于人们常在东方看到木星升起,而五行观念中东方属木,所以就称之为木星,他的星神名为岁星神。   《天官·星占》里讲:木星照耀的国度,赐幅于君王,保佑他政权稳定。   星相家们近而引申为:“岁星所照,能降福于民”是说岁星照耀的地方,百姓也能够得到好运和幸福。看来早在西汉以来,人们就把木星作为赐福之星看待。   可天上星辰数不胜数,为什么偏偏选中木星作为福星呢?或许是人们看重他的明亮出众,引人注目。但明亮还不是人们选中他的主要原因。木星不仅是看上去很美,还有重要的实际功用。   那就是他的另一个名字“岁星”所标示的含义:用来纪年和修订历法。古人发现在每晚同一时刻观察木星,他的位置都有微小差别,但变化量极小,不易察觉。如果以年度为单位来作比较,这个变化就非常明显。   而这种变化的周期是恒定的,因此在古代天文学家眼中,木星就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天空就像是一个大时钟,木星就像是大时钟的指针。只不过它转一圈不是12小时而是12年。古代天文学家用这座大钟作大跨度时间的调整校正,以修订历法。   不仅如此古人还发现木星与农业收成有某种关联。《淮南子·天文训》中有一段文字讲到木星12年周期。大意是岁星所在的地方,保证五谷丰登,第三年会有饥荒,第六年进入衰落,第十二年开始兴盛。   古人观察发现在木星活动的12年周期当中,气候也呈现周期性

  • 请问:易学包括哪些内容?

      《易经》是部经典巨作。据史书记载《易经》有《连山易》、《归藏易》、《周易》。由于《连山易》、《归藏易》已经失传。具体内容无法查考,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因此人们常说的《易经》实际上指的就是《周易》。《易经》内容包括六十四卦、卦名、卦辞、三百八十四爻、爻题、爻辞等。古时传说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周公旦作爻辞,说法不一。《易经》成书于商末周初。   广义的《易经》还包括《易传》。《易传》又称“十翼”,“翼”就是翅膀,意思是说《易经》像只鸟,《易传》就像这鸟儿的翅膀。《易传》是全面解释《易经》的七种十篇文章即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象下传、系辞上传、系辞下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因为《易传》不但继承《易经》经义,而且对《易经》创造性地阐发,富有辩证哲理,所以从西汉开始人们已把《易传》也作“经”来研读,与《易经》并列通行。《易传》相传为春秋末期的孔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战国时期或秦、汉间的作

  • 请:易学高人看看此卦预示的婚姻结果!

      大有卦   总诀:元亨。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善扬天降福,大有福之余。   火照干天上,秋深获一珠。   欲进又徘徊,心危事不危。   贵人相指引,名利得荣归。   汨没困埃尘,逢羊事事新。   要求真与实,木口是恩人。   初爻诀 :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逊退敛无咎,进谋忌有忧。   无风吹火起,千里泛归舟。   心事谩愁烦,休言用处难。   难中行得了,得了亦周旋。   富贵易骄盈,当存敬畏心。   艰难常在念,灾患永无侵。   二爻诀 :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宽厚事成多,高名意自过。   往亨佳女吉,进步不蹉跎。   大有方始盛,人宜大有为。   如车乘重载,不至有倾危。   一重水,一重山。   壶中别有天,风波到底然。   三爻诀 :公用享于天子,小人弗克。   象曰:公用享于天子,小人害也。   偏宜君子道,求利与求名。   贵客相提奖,前程自显荣。   小用必防险,王亨大事宜。   牛归加禄重,岭表鹿衔旗。   南山一片石,石中藏真玉。   墨问是和非,得者非常福。   四爻诀 :匪其彭,无咎。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辩晰也。   彭盛尚谦退,道身计墨通。   猴边金信至,阻棹得帆风。   遇俭不为忧,风波不足惧。   右遇草头人,指出青云路。   日过中必昃,物过盛还衰。   明知能先见,谨之植福基。   五爻诀 :厥孚交如,威如,吉。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整肃威如吉,交孚内外和。   只因良辅弼,随处喜星多。   一雁白云边,孤舟野水天。   佳音来日下,金玉等闲增。   上下交相际,中心在信孚。   柔当刚以济,不怒亦威如。   上爻诀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满极能招损,谦谦不自居。   上天申眷佑,吉庆得相扶。   志气凌霄奋发时,自天之佑吉无疑。   山前有个人相引,报道佳音庆也宜。   奇、奇、奇,地利合天时。   灯花传信后,动静总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