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阴阳之道

  • 《周易》向人们传递了怎样的生活之道

      胡守钧:《周易》向人们传递了怎样的生活之道     网讯:人们经常听说:易经、易传、周易等不同的名字。所谓易经,就是讲《周易》古经的原文,就是占卜用的话。所谓传,是对经的注解。从易经到易传是飞跃式发展,变成一部哲学经典。我们现在讲《周易》,一般把经和传放在一起讨论,已经不可分割了   《周易》整个就是讨论阴阳的。阴阳是两个哲学概念,用来表现事物的性质、反映事物的关系。关于变化的概念,则强调“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我们祖先非常伟大,《周易》明确反对教条主义,根据变化处理问题,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与时俱进   有人推测它是天书,认为《周易》算命非常灵验。还有人说《周易》好像代数学,可以从里面推导出所有的知识。我个人认为,这是对《周易》的夸大。《周易》是一部伟大的经典,有很大的价值,但绝对不要神化它,要以平常心解读它,且为我所用   《周易》这部特殊的经典,在我国历史上地位非常高。儒家认为它是第一经典,所谓的五经之首;道家认为它是第一经典,所谓三玄之冠。它本来是一本算命的书,再加上文字古奥,还有一些不是汉字的神秘符号,导致大家觉得很难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多神秘的外衣并不稀奇。今天读 《周易》,就是要褪去这件神秘的外衣,把握它智慧的内核。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没有良师指导,自学的话弄得不好会“走火入魔”。   先民共同智慧的结晶   我比较倾向认为,《周易》是我们先民共同智慧的结晶,集很多智慧于一身。世界著名图书馆的馆长曾投票选出十部对人类影响最深远的经典,其中就有《周易》。我们古人认为,《周易》 是谈大智慧的。你要做大事,请你读《周易》;你要做宰相、将军,要读《周易》。   关于《周易》书名的争论很多。比如“周”是什么意思,就有多种说法:一个是哲学命题,一个是周全、周纳,还有一种说法是指周代的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大家讨论说这个“周”字应该是周代的意思,对此学界基本没异议。可这个“易”字就麻烦了,争论颇多,到现在还没有定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大家都认为“易”有变化的意思。   人们经常听说:易经、易传、周易等不同的名字。所谓易经,就是讲《周易》古经的原文,就是占卜用的话。所谓传,是对经的注解,是两个不同的部分。在经那个时代,《周易》基本是一部占卜的书,经过传之后,才升华为哲学经典。从易经到易传是飞跃式发展,成为了一部哲学经典。我们现在讲《周易》,一般把经和传

  • 易经智慧阴阳之道读后感

      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经典著作《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无论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之中的道,还是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都来源于《易经》中最基本的的思想,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所有的文明都是从神话开始,对于神话,我们总是将信将疑,所以神话没有办法满足人类求知的欲望,于是就产生了哲学。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哲学,而每个民族的哲学都是从神话里面提升出来的。神话与哲学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都是解答宇宙人生的问题。孔子、老子把理想跟现实合在一起,神话慢慢形成哲学,哲学变成智慧。我们的智慧就是《易经》。《易经》不是传播知识的,而是给我们智慧的。   《易经》告诉我们,一切一切都是人想出来的。而想象都是从模模糊糊开始,慢慢变得具体。事实上,人类正是因为有了想象,才有了大千世界林林总总的发明和创造。那么,《易经》又是谁想出来的呢?《易经》是中华民族的最高智慧,它是伏羲氏想出来的,伏羲氏是一个很喜欢动脑筋的人。   我们中国人常说,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一味沉溺于感官享受,这种人的智慧一定很浅薄。只有从声色繁华中超脱出来,宁静沉思的人,才能具有把握纷繁人生和无穷宇宙的大智慧。而浅薄或智慧,完全在自己。   伏羲想的是人类最重要,而且是宇宙最高的秘密:万物从哪里来。伏羲氏看到太阳从东方起来,然后从西方下去,他就知道了有一种力量把太阳从东方拉起来,往西方拉下去,这股力量就使得万物都受到它的影响,好像它就是宇宙的根源。   伏羲氏很想把他的思路表现出来,那个时候没有文字,他就把这个力量用一条连续的线来代表,这是很了不起的一种做法,没有文字,说也说不清楚,干脆画一个最简单的符号。那时候连符号这个观念都没有的,可见符号也是人想出来的。伏羲就画了这么一条线,用来代表那股力量,所以一画开天的真实的意义就是一画开天辟地。当初伏羲氏是用眼睛去观察宇宙万象,然后靠想象来替我们造出一套系统,这套系统的总根源就是一画,叫做太极。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周易是怎么解释的

      《周易·益卦·彖传》的原话是:“《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旋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这里,第一个“下”是动词,意思是下来;第二个“下”是名词,意思是下位(从卦变上看,是初九从否卦的最上方来到益卦的最下方,损上益下)。施是“施予”的意思,一本作“旋”。“无疆”指二三四爻互卦为坤,是大地宽广没有疆界的意思。“无方”是不拘方式,没有固定的方式就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增益之意。所以,“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的意思是在时间之中,共同增益的状态可以广大无限,无穷无尽。   大凡事物当要增益时所体现的道理,都随时间一起流变,按照一定时机化的方式展现出来。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增益呢?《象辞》说:“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意思是:上卦巽为风,下卦震为雷,雷风呼应,相得益彰,这就是益卦,君子从中得到启示,要见到善美的行为就要心向往之,择善而从,有错迅速就改。   根据以上对益卦的彖辞和象辞的解读,我们可以体会“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大约有三层意思,一是利益的共享与互生;二是增益的创新与发展;三是效益的增进和境界。   一是利益的共享与互生。宋代理学家程颐在《周易程氏传》里面说:“天地之益无穷者,理而已矣。圣人利益天下之道,应时顺理,与天地合,与时偕行也。”天地本身无穷无尽地利益天下,这跟天理和天道让天地生生不息是相通的。圣人作为时代的领导人,要模仿天道的运行,竭尽全力地利益天下,但天下事物之间的利益都是共享和互生的,所以要按照合适的时间和季节,按照一定的理路和规律来梳理沟通天下事物之间的利益,所以时机的合适与否是面对利益首先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是增益的创新与发展;《周易正义》引王弼注说道:“益之为用,施未足也。满而益之,害之道也。”也就是说,要在不足的地方增益。如果已经盈满了,还去增益它,就反而是害它了。孔颖达疏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者,虽施益无方,不可恒用,当应时行之,故举‘凡益’总结之”。这就是说,虽然增益的方式无穷无尽,但不是可以不停地使用的,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增益需要讲究时机,时位,时势,正如今人黄寿祺、张善文在其《周易译注》当中特地指出:“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这两句话归结前文,说明“增益”之道须适时,不可滥增滥益。这样的解释,都说明增益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创新和发展,但一定要注意合适的时机和时势。   三是效益的增进和境界。今人马恒君在其《周易正宗》当中解释说:“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揭示益卦的时势意义,是说益与损一样,也是一种天道运行的自然规律,也要伴随时序的变化而运行,只要天道的时序不变,损益的规律也不变,有它的永恒性。这是说,人要顺应天道的规律,按照天时的要求,合适地增进,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效益,有些时候,该减损的时候要减损,这样反而可以提升效益,春天是万物增益的季节,人要随时播种五谷、繁殖牛羊,这样的增益提升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境。但如果在秋天应该损减的时候去播种五谷、繁殖牛羊,这样违背天时的增益方法,就是错误的境界,所以说,效益的增进需要伴随时序而运行,这才是合理的境界。类似的道理,金景芳、吕绍刚《周易全解》里面也有发挥:“凡益之道”二句合人事、自然两方面,言损上益下之道唯在一个“时”字,时当益则益,时当损则损。在自然界,春不至不生,夏不至不长;在人事上,岁不歉不与,时无灾不赈。   可见,处理好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就要把握好损益的分寸,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多年来在多方面不断给世界增益,但我们也要讲究时机,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尽可能保持一种和谐增益的境界,该增益的时候增益,该减损的时机减损,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增益的效益。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人们可以在一念之间,一键之间通达整个世界,意念可以轻易来来往往,达到史无前例的沟通境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增益,因为信息复制和转发空前迅速,但对人控制自己意念的力量的要求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因为一念之间,损益毕现。所以今天这样的信息时代如何处理好一念之益,如何保持人们心地的光明,如何让人民心意发动都如日月普照世间,不断提升世间彼此增益过程的效益,是当前国家领导人和人民共同的功课。面对未来,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好增益的利益和效益的维度,提升增益的境界,我们就可以达到朱熹《周易本义》所谓“极言赞益之大”的境界。这应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当今世界反复提倡《周易·益卦》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 像《周易》、《阴阳学》这样的书籍还有那些?

      佛说阿弥陀经 金刚经 佛教中的神通 佛说四十二章经 坛经 八大人觉经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 佛教入门 圣严法师 佛说无量寿经 佛法概要 佛陀的启示 圣严法师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公德经 西藏生死书 学佛群疑 圣严法师 禅宗永嘉集 永嘉证道歌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 徐恒志 清莲飘香 大成无量寿经白话解 佛法的基本要径 黄念祖 念诵金刚经 (3,731K) 宗镜录 谷想集 黄念祖 般若网文--佛教经卷全集 暂停 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禅宗与道家 南怀瑾 莲音小故事 黄念祖居士简介 禅外说禅张中行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南怀瑾 萨尔王传 密勒日巴尊者传 入无分别总持经 基督教|伊斯兰教 圣经(中英对照) 被禁止的基督 保罗·麦卡斯克 古兰经 圣经故事 龙与上帝董丛林 埃及亡灵书 中华道教 中国道教卷一 卿希泰 中国道教卷二 卿希泰 中国道教卷三 卿希泰 中国道教卷四 卿希泰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南怀瑾 道教史 许地山 道德經 莊子 金丹四百字 五篇靈文 高上玉皇心印妙經 百字碑 入藥鏡 高上玉皇胎息經 黃帝陰符經 靈源大道歌 坐忘論 悟真篇 元始天尊說得道了身經 洞玄靈寶定觀經 清靜經 周易參同契 重陽立教十五論 黃庭內景經 七真年譜 奇經八脈考 栖雲真人王志謹 盤山語錄 丘長春真人秘傳大丹直指 丹陽真人語錄 老君西昇經 太上感應篇 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 太上老君內觀經 唱道真言 尹真人東華正脈皇極闔辟證道仙經 修真秘旨 老子他说 南怀瑾

  • 邻里相处之道的格言或谚语

      关于邻里和谐的名言谚语   1. 邻家失火,不救自危。 —— 谚语   2. 一家有事,四邻不安。 —— 谚语   3. 人到难处邻里来。 —— 谚语   4. 是亲必顾,是邻必护。 —— 谚语   5. 邻居平安,自己也平安。(维吾尔族) —— 谚语   6. 为自己的狗护短的人,跟邻居合不来。(蒙古族) —— 谚语   7. 只顾自己的人,和邻居合不来。 —— 谚语   8. 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莫把邻居当作盗贼。(维吾尔族) —— 谚语   9. 和睦能结邻家。 —— 谚语   10. 你父亲在世时,就要了解邻居。(柯尔克孜族) —— 谚语   11. 千金买户,八百买邻。 —— 谚语   12. 宁盼邻家买个驴,不盼亲戚中个举。 —— 谚语   13. 村中有个好嫂嫂,满巷姑娘齐学好。 —— 谚语   14. 非宅是卜,惟邻是卜。 —— 谚语   15. 得好乡邻胜过亲。 —— 谚语   16. 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 —— 谚语   17. 远亲不如近门,近邻水如对门。 —— 谚语   18. 隔邻居,不隔心。 —— 谚语   19. 多年邻居变成亲。 —— 谚语()   20. 远水不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 谚语   21. 没有木头,支不起房子;没有邻居,过不好日子。(藏族) —— 谚语   22. 和得邻居好,胜过穿皮袄。 —— 谚语   23. 邻居好,一片宝。 —— 谚语   24. 邻居好,无价宝。 —— 谚语   25. 行要发伴,居要好邻。 —— 谚语   26. 邻居好,赛金宝。 —— 谚语   27. 隔重门户隔重山,隔层楼板隔层天。 —— 谚语   28. 阴险的邻居,有时比凶恶的敌人更可怕。 —— 谚语   29. 破车损坏道路,坏人殃及邻里。(维吾尔族) —— 谚语   30. 瞒天瞒地,瞒不了隔壁邻居。 —— 谚语

  • 中西要学什么?五行,阴阳,八卦,还有什么?具体书名叫什么?比如周易,感觉中医好厉害,尤其看中医,慈

      易医同源,不知易不可为太医。可以读易经,黄帝内经.也推荐学四柱命理学,或者六爻预测学。对中医断病有帮助。

  • 大话西游周易阴阳解卦怎样推算卦位?

      顺时针好像也能够的

  • 中国父母为什么要懂懂阴阳之道,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

      这位知友,"中国父母为什么要懂懂阴阳之道,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这是因为阴和阳永远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是,物极必反,过阳和过阴都不利于事物的发展。阳盛阴衰的状况映射到自然现象中,很像是久晴不雨的天气,容易引发久晴必旱的结果。相反,阴盛阳衰则象征着久阴不晴的天气,造成的后果是久雨必涝。怎么样才能达到风调雨顺的好气象呢?这就需要让阴阳互动起来,晴几日,雨几日,让二者相互制约,以求平衡。如果万物都能够做到阴阳相互制衡,那么这个宇宙才是和谐的宇宙,万物也才能找到各自生存的最佳状态。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能够更睿智地生活。   《易经》中关于阴阳互制的这些理论,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奇妙思维,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核心所在,寻找出最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从而形成最适合事物发展的完美攻略。《易经》的阴阳理念贯穿全书,对后世的哲学思想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它还有着极其非凡的社会意义,甚至可以拿到我们的家庭中来,运用到我们对子女的教育中去。在一个家庭中,父亲如同热的古阳。母亲则是皎洁的月亮,他们不但要各司其职、各守其分,还要日月轮值、交相辉映,这才是完美的一天。   一个成功的家庭模式,大都是父亲勇敢严格,妈妈温情仁慈,一个掌大锣,一个敲边鼓。他们在一唱一和中,把《易经》中的阴阳之道发挥到了极致,从而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教育效果。

  • 夫妻相处之道 如何做到老公离不开你

      爱情里没有谁离不开谁,如果你想他不离开你,你就得让他依附于你,但是那好像失去了爱的味道。

  • 夫妻相处之道是什么

      夫妻之道在于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同时也应该保持独立的人格和私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