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著作

  •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作用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最最基础的理论,可以说中医的一切都是围绕阴阳五行来的,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得自然辨证理论,是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     阴阳与五行是不能分开的,五行中有阴阳的理论,阴阳中又包含着五行,这两种理论是贯穿着整个中医学说的,因此要学习中医,就要将这两种理论弄清楚。

  • 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中,心对应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脏:肺、肝、肾、心、脾   五色:白、青、黑、红、黄   五音:盯、角、羽、徵、宫

  • 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影响?

      中医学中的五行应用   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2.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响,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还可以影响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为木侮金;影响肾,为子病及母。肝病是这样,其他脏器的病变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3.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等等。   从它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五脏中任何一脏有病,都可以传及其他四脏,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存在着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种传变关系。   从色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则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不良;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①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如肝病能传脾(木乘土),预先予以补脾,防其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②确定治疗原则。概括为“补母泻子”法,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治疗的,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泻子,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疗的,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肤弱”法,即泻其克者之强,补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过而乘脾土,肝木太过为强,必须泻之,脾土为弱,必须补之。   ③制定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补肾阴以涵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的病证。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病证。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   此外,在针灸和精神疗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来选穴和调节情志。如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的缘故。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阴阳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   与五行相通的五象:   五行—————土—————金————水————木————火   五谷-----化-----收----藏----生----长   五色-----黄-----白----黑----绿----红   五味-----甘-----辛----咸----酸----苦   五音-----歌-----哭----呻----呼----笑   五体-----肉-----皮毛---骨----筋----脉   五腑-----胃-----大肠---膀胱---胆----小肠   五脏-----脾-----肺----肾----肝----心   五官-----口-----鼻----耳----目----舌   五情-----信-----义----智----仁----礼   五神-----意-----魄----志----魂----神   五脏-----味-----声----液----色----心   五主-----口-----鼻----耳----目----舌   五臭-----香-----腥----腐----臊(膻)--焦   五液-----涎-----涕----唾----泪----汗   五荣-----唇-----毛----发----爪----面色

  • 易经是谁著作的

      最多的说法是周文王 较次的是伏羲 再次的就有很多了 不过在周文王以前就有易经,已经有史料证明了 伏羲也很可能不是作者,因为根据史料,当时的社会背景根本不会出现像这样智慧的书籍 最贴切的说法是:易经是经历了历代易学家们的反复重卦,以及反复推敲才得来的,是大家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易经其实在古代不叫易经的,在周朝时叫归藏(殷),还有(夏朝)连山,现在的易经叫周易)

  • 中国哲学的阴阳五行和中医的联络是不是合理

    阴阳五行是中医必修的传统的中国哲学。阴阳五行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实在阴阳二气 的相互作用下孳生着,发展着,变化着。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物质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物质。这种观念对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并成为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我国古代的医学家,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运用于医学领域,借以阐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用以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所以说,阴阳五行是中医必修的中国哲学。

  • 请问各位大侠:关于中医“阴阳五行”理论的理解,哪个高手可以用白话概括

      1.中医理论中人体的阴阳是指什么。   2.中医理论中人体的五行是指什么。   3.阴阳五行的意义?   在中医理论中,具体到人体,阴指人的形体,器官,四肢百骸,以及血津液等物质存在;阳指各器官,各部位的功能,其具体表现形式为气(气的运动)   五行是与五脏相合的,木火土金水分别合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五脏,依次相生,隔位相克,即木生火,火生土,而木克土,金克木。生我者威吾之母,我生者为吾之子。   中医应用阴阳五行理论当然是来指导临床的,阴阳是一切病变的根本,或是形体,或是精神,或是阴虚阴盛,或是阳虚阳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五行阐发人体五脏的关系,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由此产生一系列的治疗大法,如培土生金,就是通过补土来补肺,治疗中必须照顾五脏的五行生克关系方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麦玲玲有哪些著作 5分

      麦玲玲     著作   《缘来有理》 《踏上青云路》 《家择好风水》 《面相书》 《每年运程书籍》     baike.baidu.com/view/1725157.htm

  • 春天是养肝的季节,这是根据五行学说来的,春天五行属木,也就是说春天木重,而肝也属木,所以中医有春季

      草坪在何处?丽人是谁?士人的头是被谁打破的?这一切,真是梦吗?

  • 老子的著作有哪些

      老子只有一部著作:《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   

  • 阴阳五行学说的经典书籍

      阴阳五行学说的原典著作应该是Fan>。后代有很多学者做过注释,你可以选一些大家的来看,像朱熹、二程之类。     至于更复杂的,过于牵涉玄学的,我也不大清楚,大概主要应该集中在道藏里。现代的嘛,因为这些东西已经不被视为正经的学问弧,所以真正能成为经典的著作恐怕还真没有,一些江湖骗子写的乱七八糟的入门性读本倒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