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阴阳五行由来

  • 中国姓氏是怎么由来的

      中华姓氏的起源,追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前伏羲氏时期。相传伏羲氏始画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开始“正姓氏,别婚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数极大的大国,汉族占绝大多数。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民族。故汉民族的姓氏渊源即包含了客家的姓氏渊源。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  如今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有人统计,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共有5600多个。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如刘姓就有五处起源。异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姓古、吴两姓本是同源,都是古公先祖的后裔。 唐太宗的时候──公元627年,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作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据。  《百家姓》是我国汉族姓氏总集,载有四百多个姓氏。四百多个姓,为什么偏要把“赵钱孙李”放在前面呢?原来。《百家姓》是宋朝初年钱塘一个老儒编的。宋朝的皇帝姓赵,赵便为国姓。钱塘属浙江,当时占据江浙一带的是吴王钱叔,孙是他正妃的姓。李是南唐李后主的姓。于是“赵钱孙李”便为头一句。

  • 中国姓氏的由来``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旁,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间可以通婚,在这种制度下,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在神话里流传着“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许多故事。许多古姓都从女旁,可见我们祖先经历过母系氏族公社的痕迹。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在古代氏族发展的过程中,又衍生出“氏”这个称号。传说,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胙土命氏”。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周朝初年,为控制被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封国名为氏。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式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大夫的后人又以受封国的名称为氏。以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并且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但是只有贵族才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氏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至于贵族妇女,则无论怎么称呼都必须带上姓,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到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动,旧贵族没落了,有的还沦为奴隶。这表明贵族身份的氏,已无存在的必要。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 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姓的产生,从史书上看,先秦时期的《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周语》记载“我姬民出自天鼋”。由此说明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同姓之间不许通婚,是周代婚姻制度的规矩,“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晋剧》)。古人很早就懂得近亲婚配会产生不良后代的道理,为辨别男女姓的异同从而决定嫁娶与否,在女子称谓中标明姓就是非常必要的了。由此可见,姓的作用在古代主要就是“别种类”“别婚姻”。   姓氏相别的制度一直沿用到战国后期。秦朝时,旧贵族瓦解,西周封建宗法制度基本结束,旧的氏族及姓氏制度也被清除殆尽。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顾炎武《目知录》)此后,中国的姓与氏合而为一,或言姓,或言氏,氏即姓,人们使用姓氏时简单省事,也无贵贱之别,因而平民也从无姓到有姓。   ......余下全文>>

  • 中国姓氏由来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旁,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间可以通婚,在这种制度下,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在神话里流传着“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许多故事。许多古姓都从女旁,可见我们祖先经历过母系氏族公社的痕迹。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在古代氏族发展的过程中,又衍生出“氏”这个称号。传说,黄帝治理天下时,已有“胙土命氏”。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时代是周朝。周朝初年,为控制被征服的广大地区,大规模地分封诸侯。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即以封国名为氏。另外,各诸侯国又以同样的方式对国内的卿大夫进行分封,大夫的后人又以受封国的名称为氏。以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并且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但是只有贵族才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氏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至于贵族妇女,则无论怎么称呼都必须带上姓,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到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动,旧贵族没落了,有的还沦为奴隶。这表明贵族身份的氏,已无存在的必要。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 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

  • 中国传统节日由来的端午节之一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中国传统文化的由来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建国前,繁文缛节较多,封建迷信严重。腊八过后,择吉日扫灰。腊月二十三日辞灶之后,开始忙年,做大枣饽饽等。二十九日“封门”,贴春联、窗花、过门笺、挂宗谱。三十日晨,供盛饭。下午,上祖坟“送吊子”,请先祖回家过年。门口置“拴马桩”,院内横铺秫秸。晚十时左右,接灶、请神、撒陈(在正间地上撒麦秧)。半夜“发子”,拜先祖,敬诸神,鸣鞭炮。全家自幼至长,依序叩拜,长者受拜后须分压岁钱。然后喝辞岁酒,吃更年饺子。黎明,本族或近邻相互拜年。初一晨,吃“钱饺子”。初三日黎明送神。节间,亲友互相探拜。农村请媳妇、请女婿,共贺新春。建国后,礼节相沿,迷信活动有所废除,80年代又有所复燃。   元霄节 农历正月十五称元霄节,也叫“上元节”、“灯节”。家家用胡萝卜灌蜡油做灯,送至祖坟及院中角落。晚上有放礼花之俗,儿童燃放“解闷”。节间“闹元霄”,耍秧歌、舞龙灯,热闹非凡。   二月二 俗谓小龙抬头。男子多于此日理发。农家炒豆,称“蝎子豆”,意防毒虫。打“五谷囤”(用草木灰撒成几个相套的圆圈,内撒五谷杂粮),祈求有个好年景。旧有前往土地庙祭土地神之俗,今已废。   清明节 祭扫先人坟墓,添土压纸。建国后,机关、学校等于此日祭扫烈士墓。旧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禁火冷食,并有打秋千之俗。   端午节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吃粽子和熟鸡蛋。儿童以五彩线系脚脖、手腕。晨“拉露水”,采艾悬于门户之上,以避瘟疫。新媳妇“送端午”,从娘家带粽子分送婆家亲邻。   六月六 旧俗吃炒面,曝衣书。新婿到丈人家“现新”。   七月七 旧称“乞巧节”。招远过此节是七月初六,俗云:“招远人性子急,拿着初六当初七”。节间做“巧饼”,儿童以线穿之,称“穿小果子”。旧时妇女生“巧芽”(以五谷杂粮生芽),供奉姐姐(织女),乞求织女赐给巧手。   七月十五 旧称中元节,又为鬼节,挂灯为鬼魂照路。此日晚间,挂宗谱、供先祖、吃饺子。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亲友以月饼、烧鸡等礼物馈赠。晚,宴饮赏月,分食月饼。   十月一 农历十月初一为秋祭,上坟添土,拜扫先墓。   冬至 俗称过冬,亦有挂宗谱供先祖之俗。中午吃包子,晚上吃饺子。   腊八 农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喝“腊八粥”,憋“腊八蒜”。   辞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辞灶,又称过小年。蒸粘糕,供糖瓜,焚烧灶神像。   公历节日 除传统节日外,一些纪念性的公历节日渐为县民接受,但活动范围、深广程度不同。主要有元旦、妇女节、国际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党的生日、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植树节等。

  • 天干的由来

      黄帝时期的大挠氏所创。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   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   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这就是干支纪法。

  • 中国国庆节的由来和习裕

      一、中国国庆节的由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一般被称为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历史定格在天安门城楼。下午3时整,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新中国成立大典开始。毛泽东主席用湖南口音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随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集会。   1949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许广平委员发言:“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主席(在这次会议上当选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当天会议一致决议,通过《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案,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择施行。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议》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认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这个建议是符合历史实际和代表人民意志的,决定加以采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兹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   二、国庆节的传统庆祝方式   1、悬挂国旗。国庆节,全国所有的机关、企业、学校都会悬挂国旗。   2、公休放假。1998年起国庆节是中国大陆的“黄金周”假期。国庆的法定休假时间为3天,再将前后两个周末调整为一起休假,共计7天;中国大陆海外机构及企业则为3-7日;澳门特别行政区为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1日。   3、阅兵。每逢五、十周年会有不同规模的庆典和阅兵,历史上影响较大且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建国5周年、10周年、35周年、50周年和60周年的六次大阅兵。   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今,共举行了十四次国庆阅兵。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实行“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

  • 中国迷信的基础之一是“阴阳五行”,你能举出几个现实的例子吗?

      《李宗仁回忆录》自述说:     1920年,李宗仁奉命驻守兴业,当时他已升任营长。一次,他到玉林城防司令部办完公事,随司令部里几位高级军官出去闲逛。街上店铺鳞次栉比,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忽然其中一位军官一本正经地说:“玉林城内有一位算命先生,姓崔,许多人请他看过相或算过命,都说他十分灵验,咱们何不也请他给咱们看看相?”于是几个人决定前去一试。那位姓崔的算命先生,自称是星相家,矮个头,高颧骨,着一身藏青色布衣,约有50岁上下,见几名青年军官登门来访十分高兴,当他为他们—一看相时,发现李宗仁将信将疑地站在旁边,于是等大家看完后,他开口对李宗仁说:“这位长官,你也来看看相。”见李宗仁蜘蹰不前,便接着说:“看你的相,比他们都好,看看不妨,并不收相金。”这时同去的几位军官也在旁怂恿,于是李宗仁道了声谢谢,坐在了“星相家”面前。那算命先生把李宗仁上下仔细端详了一番,然后说道:“我看你先生的相,比你同来的朋友都好得多了!”李宗仁笑着摇摇头说:“在这里,我的官阶是最低的。”“没关系”,算命的摆摆手,“按相上来说,你明年要连升三级!”李觉得好笑,便打趣道:“除非明年这里发瘟疫,我的这批朋友都害死了,我才有这机会连升三级!”大家哄堂大笑。“我不知道啊,但是相上是应该如此的。”算命先生回答说。有人接着问:“连升三级以后又怎样呢?”他则说:“鹏程万里,前途无疆,凡遇凶险之境,必定绝处逢生,转危为安。”并且还预料李宗仁会有两个儿子,父亲早死,母亲高寿。   对此,李宗仁后来回忆说:那看相的“说了许多奉承的话,最后他真的不收相金。在当时我仅以为他乃一江湖术士,信口恭维人,讨几文相金而已,根本未加注意。”但令李宗仁不可思议的是,那看相的所言,到后来竟无不—一应验。   1921年,粤桂再燃战火。作战中,李宗仁先是由营长升为帮统,后又被提升为统领。桂军战败后,李宗仁率部逃入六万大山之中,后被陈炯明收编,陈任命他为“粤桂边防军第三路”司令,果然是一年之内连升三级。李宗仁确曾有过两个儿子,他与李秀文婚后第二年就生下一个男孩,不过仅几个月就夭折了,李宗仁1918年驻防广东新会时,又得一子,李视为珍宝,取名李幼邻。   1924年,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联手攻下陆荣廷老巢南宁。一日,李宗仁正在办公,副官处长进来报告,门外一崔姓朋友前来拜访。李宗仁甚为疑虑,朋友中并无姓崔的。副官又言:“此人曾在玉林替你看过相,说你今年要连升三级,故今天特来道喜。”李宗仁这才恍然大悟,说确有此事。李因公务在身,不便接见,遂命副官到军需处领500元钱,送给了那位姓崔的算命先生。

  • 节日的由来

      节日的由来     五·一 国际劳动节   19世纪中叶,美国资本主义不断发生经济危机,几万家工厂倒闭,数百万工人失业。在业工人的工资不断下降,而工作时间却一再延长,最多达到18个小时。因此,1886年5月1日,美国的11500家企业的40余万名工人规模空前的大罢工,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罢工在美国和国际工人运动中引起的强烈的反响并最终取得了胜利。1889年7月14日,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把"五·一"定为国际劳动节。于是,5月1日的工人斗争从美国走向了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相继加入的纪念"五·一"的行列,5月1日成为一个具有国际意义的日子。   五·四青年节   5月4日是中国青年节。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大学为主的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举行抗议集会,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21条","拒绝和约签字"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为了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1埂39年陕甘宁边区青年组织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1950年4月共青团中央决定以5月4日作为青年团成立的纪念日。   五·一二国际护士节   每年的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这是为了纪念近代护理学科创始人佛洛伦斯·南丁格尔(1820~1910)而设立的。在1852年到1856年间,沙皇俄国与土耳其之间发生在克里米亚的战争十分残酷,双方伤亡惨重,大量的伤病员无人照顾。当时。英国有一位具有医学专业知识的女士名叫佛洛伦斯·南丁格尔,她自愿组织战地救护队,率领38名女救护队员负责伤病员的护理,在她的领导下,建立了医院管理制度,提高了护理质量,使伤病员死亡率迅速下降。1860年,她又在英国的圣多马医院办起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为推动世界各国护理工作和发展护士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纪念这位近代护理学家护士教育的创始人,弘扬南丁格尔对病患如同"老人的儿女,同志的手足,孩子的妈妈"的献身精神,国际上把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母亲节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也是美国妇女安娜·贾薇丝提出创立母亲节的日子。贾薇丝的母亲是个教师,在讲解儿女应孝敬父母时,她表示希望学生中有人能想出办法来纪念母亲的爱。安娜在她母亲去世时悲伤至极想起母亲的话,决心实现母亲的遗愿。在她母亲去世后,发起创立母亲节。她写信给美国国会、地方州长和妇女会等。由于她的努力,创立母亲节的建议很快得到美国各州的支持。1914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正式宣布:每年5月的第二周的星期日,也就是安娜母亲去世的那天为母亲节。总统还规定,母亲节那天,家家户户应悬挂国旗以示对母亲的尊敬。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把母亲节确立为节日。由于安娜母亲生前酷爱石竹花,母亲节时就用石竹花作为母爱的象征。在母亲节那天,美国人在衣服上佩戴一朵红色石竹花;而母亲已去世的人则佩戴一朵白色石竹花。   父亲节的由来   美国人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都要庆祝父亲节。父亲节的产生和母亲节有很大关系。1909年,家住华盛顿州的多德夫人,参加母亲节庆祝仪式时,想到即然可以有一个母亲节来纪念和颂扬母亲的伟大,为什么不可以设立一个父亲节呢?多德夫人幼年丧母,她和5个弟弟的成长,浸透了父亲所有的心血。姐弟们对父亲充满了感激之情。她言辞恳切地给州政府写了一封信,建议设立父亲节,州政府采纳了此建议......余下全文>>

  • 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文化在古建筑中的运用

      您好 楼主   很高兴看见了您的问题   虽然我无法正确的回答您的问题   但是我的回答能给您几点提示   1 游戏中遇到了疑问可以先去看看游戏帮助   2 当自己实在无法解决时可以求供资深玩家   其实 很多难题都是完全可以自己解决的   当您自己解决问题时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同时我也深信楼主的智慧!   祝您能早日找到问题答案!   希望我的回答也能够帮到您!   祝您好运。谢谢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