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肝和心的关系

  • 中医学基础的题目!!心与肾,心与肺,肝与肾,脾与肾之间的关系

      心主心志和运血,五行属金 肾藏精,情志在惊(惊恐伤肺),五行属水 金生水   肺主呼吸,情志在忧(忧伤肺),五行属木 肝藏血,情志在怒,五行属火 脾主运化,情志在思,五行属土     再按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进行推算解释,那些繁琐的话你应该会说吧···

  • 肝 心 肺 肾 脾所对应的五行是什么?

      无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一、五行在木(免疫系统):所对应的五脏为肝;五腑为胆;在窍为目(肝走眼),肝不好常影响到眼睛,如两目干涩、视力模糊、夜盲或迎风流泪等;在体为筋和指甲,肝的阴血不足,筋失所养,常表现为筋力不健、运动不利、手脚颤抖、肢体麻木、甚至痉挛。肝血充足,指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反之,指甲软薄、没有光泽,甚至变形脆裂;在志为怒(怒伤肝);五味喜酸;五色为脸色发青。     二、五行在火(循环系统):所对应的五脏为心;五腑为小肠;其它器官主要有血管、脑、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在窍为舌,舌为心之苗,心功能正常,舌体红润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反之,则舌卷、舌硬、口吃甚至失语等;五体在脸,心气不足,面色晦滞,血虚则面色无华,血淤则面色青紫等;在志为喜(大喜伤心);五味喜苦;五色为脸色发红。     三、五行在土(消化系统):所对应的五脏为脾;五腑为胃;其它器官主要有胰腺和十二指肠;在窍为口、唇。脾胃不好,会出现口淡无味、口甜、口腻、口苦甚至口臭、口疮等;在体合肌肉,脾胃功能不好,会致肌肉瘦弱无力;在志为思、思虑过度(思伤脾);五味喜甘(甜);五色为脸色发黄。     四、五行在金(呼吸系统):所对应的五脏为肺;五腑为大肠;其它器官主要有鼻、气管、支气管;在窍为鼻,鼻、喉乃呼吸的门道,故有“脾为肺之窍”之说。如肺寒则鼻流清涕,肺热则涕黄浊,肺燥则鼻干等;在体合皮(肤)毛(发),肺功能弱,则皮肤粗糙,毛发无光泽;在志为悲忧(悲伤肺);五味喜辛辣;五色为脸色发白。     五、五行在水(泌尿系统):所对应的五脏为肾;五腑为膀胱;其它器官主要有生殖器官、肾上腺、性腺;在窍为耳和二阴(肾走耳),肾功能衰退会出现耳鸣、甚至耳聋。肾功能不畅,则有尿频、遗尿、尿失禁、尿少或尿闭;在体合骨(肾主骨),肾功能不好,骨软无力、骨质脆弱、牙齿不牢、易于骨折等;在志为恐(恐伤肾),易受惊吓;五味喜咸;五色为脸色发黑。

  •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B.木克土 因为肝属木,脾属土,木和土是相克关系.而土和木才是相侮关系,反克为侮.     麻烦采纳,谢谢!

  • 五脏六腑的相互的关系 和五行的关系 它们的联系

      中医理论中五行与五脏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五行之间的关系便是五脏间的关系。五行分别为:金、木、水、火、土。而五脏中肝胆代表木,心、小肠代表火,脾胃代表土,肺、大肠代表金,肾、膀胱代表水。 明白了五脏六腑对应的五行后,便要开始了解五行之间的关系了,也可以变相地说是五脏六腑间的关系。   相生关系:木(肝、胆)生火(心、小肠),火生土(脾、胃),土生金(肺、大肠),金生水(肾、膀胱),水生木。 木生火。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木可做火的燃料。而在五脏中,属木的肝藏血,肝胆循环系统旺盛,可有充足的血液供属火的心、小肠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火生土。形象地用太阳之正阳之火对地面照射,经亿年以上可化石为土作比喻。在五脏中属火的心、小肠循环系统旺盛,可促进属土的脾胃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土生金。用金属从土中而生作比喻,如矿质。五脏中属土的脾胃循环系统旺盛,被称为中气的脾气可以促进属金的肺、大肠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金生水。解释要复杂一些。我们在自然界可以发现,有石就有水。石头结构的山可以生长树木,因为岩缝可以使水达到山顶。所以民间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之说。而土结构的山不能长树,因为“土克水”,土阻止了水的上行,所以西北黄土高坡上光秃秃的一片,没有一棵树木。石头中含大量金属元素,古人把这种现象概括为“金生水”。五脏中属金的肺循环系统旺盛,肺气可促进属水的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水生木。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树木生长必须需要充足的水分。肾、膀胱循环系统旺盛,肾气和肾水可促进肝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这是五行相生关系,也是五脏六腑间相生关系。 五行相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无尽的循环……木克土。有两个理解。第一,用树木破土而出来作比喻。第二,以树木吸收土中营养,致使土中营养流失来理解。五脏中属木的肝循环系统不畅,没有充足的血液支持脾胃,脾循环系统便会逐渐进入非正常状态。例如肝胃不和等。   土克水。这个很容易理解,用土能阻挡水的运行作比喻。脾循环系统不畅,脾不能统血,肾血气不足,肾循环系统便会逐渐进入非正常状态。例如脾虚引起的肾病等。水克火。很容易理解,用水能灭火作比喻。肾循环系统不好,水无法参与血液的调节和控制温度,心循环系统便会进入非正常状态。例如肾性心脏病。 火克金。这个也很好理解,用火可熔化金作比喻。心循环系统不好,气血难以支持肺的运动,肺循环系统逐渐进入非正常状态,重则心肺衰竭致死! 金克木。用金属可以砍伐木头作比喻。肺循环系统不好,氧气无法支持肝,肝循环系统逐渐进入非正常状态。例如肺阴虚引起的肝阳亢进等。这就是五行相克关系,也是五脏六腑间的相克关系。前面讲了五行相克,但是有时也会出现反克现象。反克在中医理论中叫“反侮”,侮即侮辱。例如:木反克金,金反克火,火反克水,水反克土,土反克木。造成反侮的原因是自己弱,或所克的对象亢进。举例说明,如土能克水,但若土太弱,或水势过于强盛,便会导致洪水决堤,形成反克之象。这便是反侮现象。木反克金。金克木,因金属锐利之物可砍伐伤害木头,一般情况下木是无法伤金的。木燃烧生火,火一样可以熔化伤害金。在五脏中属木的肝火过旺时便可伤肺金,这在中医理论里称为“木火刑金”。 金反克火。火克金,因火可以熔化伤金,一般情况下金是无法克火的。但凡事有例外,如北方的火炉,只要把进气口的铁门关掉,把特烟囱堵上,里面由于氧气的逐渐消失,导致火焰慢慢熄灭,这样金就可把火憋死。在五脏中属金的肺长期不好,可导致属火的心脏衰竭。火反克水。水克火,因水能灭火,一般情况下火不能克......余下全文>>

  • 五行学说中肝属什么

      木五行学说是古代汉族人民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将古代哲学理论中以木、火、土、金、水五类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来认识、解释自然的系统结构和方法论运用到中医学而建立的中医基本理论,用以解释人体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脏腑组织器官的属性、运动变化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五行"与"五脏"、"五志"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当五行不能维持相生相克生理平衡状态时,生克关系即转为乘(乘虚侵袭,克制太过)侮(被克强势,反欺侮主)关系,产生相应的关联性病变。将"五行学说"运用于心身疾病的治疗,通过调理情志、巧妙配伍用药,可促进心身疾病的康复。

  • 天干地支与五行相生相克有何关系?

      五行是构成世上万物的五种最基本的元素,它们是变化无穷的,高深莫测的,五行的创立,准确地模似了自然 界的基本状态,事上万物生息变化都,都离不开这五行, 它们的顺序是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水在北方 居子位,子为阳之初一,故水为一;火在南方居午位,午 是阴之初,故排第二;木在东方阳位奇数依次排第三,故 木居第三;金在西方西属阴是偶数依次排第四,故金为第 四;土在西南方,属阳为奇数依次排第五,故土第五。然 而土居中央,是其水、火、木、金生成的前提。     常 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干地支与阴阳   阴天干:乙、丁、己、辛、癸   阳天干:甲、丙、戊、庚、壬   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五行与干支   天干金:庚、辛 地支金:申、酉   天干木:甲、乙 地支木:寅、卯   天干水:壬、癸 地支水:子、亥   天干火:丙、丁 地支火:巳、午   天干土:戊、己 地支土:丑、辰、未、戌 是结合天干地支的属性,然后把自己的身主和命主结合!以五行的相生相克来预测的!金:天干的庚、辛 地支金:申、酉   木:天干的甲、乙 地支木:寅、卯   水:天干的壬、癸 地支水:子、亥   火:天干的丙、丁 地支火:巳、午   土:天干的戊、己 地支土:丑、辰、未、戌 然后以日干支为身主,年干支为先祖 月干支为夫妻 时干支为子女 从中推算干支的生克关系和硬弱!

  • 黄帝内经中有:酸生肝,苦生心,甘入脾,心入肺,咸入肾是什么意思

      黄帝内经里核心思想就是阴阳五行论。五脏心肝脾肺肾对应五行的火木土金水。而饮食五味酸苦甘辛咸对应五行的木火土金水。酸和肝一组都是对应五行的木,所以说酸味入肝,也就是酸生肝。后面四个同理

  • 请教时辰与五行的关系

      五行是对应五脏六腑的,五脏六腑的属性对应着五行,木、火、土、金、水对应肝心脾肺肾,时辰与五脏六腑也相对应,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肝肺大胃脾心小胱肾包三胆。

  • 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中,肝对应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五行“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的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体:筋 脉 肉 皮 骨   五华:爪 面 唇 毛 发   五志:怒 喜 思 悲 恐   五液:泪 汗 涎 涕 唾   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青 赤 黄 白 黑   五方:东 南 中 西 北   五季:春 夏 长夏 秋 鸡   五气:风 暑 湿 燥 寒   五化:生 长 化 收 藏   五音:角 徵 宫 商 羽   五官:目 舌 口 鼻 耳

  • 在《黄帝内经》中将“心、肝、脾、肺、肾”叫做“五藏”是不是当今西方医学解剖学中的“五脏”?

      在《黄帝内经》中将“心、肝、脾、肺、肾”叫做“五藏”并不是当今西方医学解剖学中的“五脏”,而如今很多中医研究者以为是汉字问题故将此问题忽略,其实不然,《黄帝内经》以及中医中所指的“五藏”并不是西方解剖学中那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人体器官,而是“藏”在另外空间人类肉眼看不到的的一种象,也就是《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所述的“藏象”,相反,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探测到的种种现象结合来看,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人类实际上有两套生理系统,即西医的解剖生理系统和中医的藏象生理系统,两套生理系统频率各不相同,存在不同空间,且会相互作用,人体病变最初是由藏象系统功能出问题而逐渐影响到解剖生理系统,这也是为何很多人身体出现了不正常状态,如失眠、便秘、乏力、脱发等,可是去医院用仪器检测西医大夫便会告诉你一切指标正常,没有任何疾病,事实上此时要是经一中医把脉便可得知身体已经出现严重问题了,但随着时间慢慢推移疾病才会显现到解剖生理系统上,一检测才发现为时已晚。那么中医的针灸等治疗原理又是什么呢?博主虽然不敢妄下结论,但我们同样可以做出一个假设:所谓的穴位或许就是解剖生理系统和藏象生理系统两者间的沟通点,通过针刺某穴位,便可重新激活和联通两个生理系统之间的联系,使人体回归正常状态。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如果此观点属实,那么“中医”或许叫“中介医学”会更贴切吧^_^,作为一个“中介方”将两套生理系统调整和谐。相比与西医的治疗手段不知道先进文明多少倍,很多人也发现了,西医就是“哪病治哪,哪痛治哪,治标不治本。”那里病变了就用抗生素将其杀死,哪个脏腑不对了就移除掉,胆结石就切胆,脂肪肝就切肝,其治病结果过程就是一场暴力镇压,结果无非就是生存与毁灭,征服与被征服,战争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