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国人不懂易经

  • 易经是骗人的么?怎么就看不懂

      首先第一个问题、易经的来头就不说了、千人学易、千人易、每个人学了、再拿去怎么用就要看自己了、以本人为例、我学易3年、但只学易理、错通术数、也有很多人拿易经去算命、那只能算歪门邪道、学易必须将易理与术数相结合、第二个、奇门遁甲是存在的、但是很讲究、需要很高深的命学根底、牢记天干、地支、五行的搭配、然后在排宫、没有人指导靠自己是很难学会的~因为网上很多都不统一、主要还是中华文化太长了、从宋朝出现奇门到如今已经衍生出许多学派~

  • 为什么西方人可以从易经中得在启发,而中国人自己却不能

      我知道二进制的发明就是受八卦的启发。以致于影响到往后计算机的发明。为何中国人没有发明?因为中国人古人注重德行的修养。他们知道如果科技发展没有加以限制,会助长人的贪欲。且一旦被缺德的人利用,后果就非常可怕。反观我们当今社会就知道了。环境污染,食品不安全,病人越来越多,乃至民众道德沦丧。这些都是科技带来的结果。谁会把苏丹红三聚氢胺加入食品中?无非是那些高才生,一般老百姓哪里会知道?道德沦丧是受媒体的影响,它们每天都是播放那些杀盗淫妄的节目。民众怎么不受影响?有位高僧说过,科技只会带来问题不会解决问题。其实,我们古人是很聪明的。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用于战争物资的运输,用完之后下令毁掉。据说这东西不需要能量就可以运输东西。他怕这东西将来被没有德行的人利用,世界就会毁灭。还有赵州桥,一千多年都不倒。桥敦只有几米。当年没有机械设备,能造出来。非常难得。

  • 易经 求一大师 指导入门 不懂的不要瞎说。

      学习周易的话,入门很重要,因为入门时基础,只有基础打好才能走的更远。   第一步:先通读易经。我指的是易经原文。易经原文字数并不多,注意,不要去买那种白话文的,读原文,不懂得查古汉语字典。不懂没关系,先多读。最好背下来。   第二步:读完易经原文后要读一些相关的书,例如道德经等孔孟之道的书,这些书看似和周易没有完全关系,但读这些书可以明白古人的思想,文化背景,这样理解易经更容易。   第三步:理解阴阳。目前市场上没有这样的书,但可以在网上查下,看看各个论坛的人对阴阳五行的理解。没必要全信也没必要不信,走马观花的看就好。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不要被他人完全影响了。   若这些书你都读完了,那么适当接触下梅花易数。梅花易数是邵康节所做,比较泛泛的预测的书,简单易懂,容易上手。这个时候你就算个小半仙了,基本上遇事则知。阴阳基本也就明白了。这时候,学学八字吧。   学八字可以看邵伟华、李顺祥的书,当然,他们写的其实也一般,但相对其他人写的还算不错的。   若你懂了梅花易数与八字,那么你算是入门了,接下来的金口诀、奇门、紫微斗数等等慢慢去参悟。   香港吉缘堂

  • 中秋节中国人有什么风俗习惯?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 中国人绝大部分都是什么血型为什么???

      中国人的血型中,以B型血居多。     A型和B型的人,给人的印象是成对比的。     在思考方面,这两种人也有明显的不同。A型的人是完美主义者,凡事都要区分得黑白分明。而B型的人,很显然就没有凡事都要区别黑白的态度,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不好。这只是一种对事物的看法。     在行动方面,那种不太受世俗常识所束缚的特性,以及具有丰富的独创力,这都是B型的显著特征。     这种不会被既成习惯和规则拘泥,充满着特殊和创造性的作风,正是B型的最大特征。     然而,这种特殊的构想力和自由奔放的倾向,有时候也会成为B型人的致命伤。     总之,和A型很在意周围和社会环境的特征刚好形成对比,B型基本上对周围环境不太在意。对于自己的关心和兴趣能合上拍的目标,B型的人则喜欢用个人特有的方式去追求。当然,B型的人很讨厌被束缚,希望能够有充满较多自由的生活。     对任何事物都不特别地去区别划分的倾向,也是B型的特征之一。这也可说是拥有不会被既成的观念所束缚的创造力的B型人物原本的生活方式。

  • 中国人什么血型的人最多?

      AB血型是人群数最少的了 血型解析:透露AB型血人的限制级秘密     根据遗传规律,只有在A、B两种血型数量相对比较多的地区,AB血型人的数量才会多。AB血型兼有A、B两种血型的特点,同时又都不完全是这两种血型中的类别,所以较之B型的松散难以集中把握而言,AB型逻辑的“别致”就更难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与O型在本能性、数量多方面占先天“优势”不同,AB型在数量上占“劣势”。但其智慧的力量却让其它血型难以企及。  AB型人的特征最好用辩证法来把握,也只有这样说才算适之过半。对于他们所兼具的A、B两型的特点这里就不再多讲。更由于AB型智慧所具备的转化性,所以其血型性格素质不能用单纯的显隐逻辑来划分,强弱势也不能完全一概而论。     AB血型人的典型素质   AB血型人的典型素质:  1 思维敏捷,能够在直觉上第一时间把握事物的要点。  2 较为冷静,认知程度高。与O型相比,O型虽然也很冷静,也能做到同时用两个心机对人对事。但O型会因负面评价而沉不住气,甚至于暴躁;而AB型却能恰当应对,把A、B的优点结合起来运用。  3 充分利用和接受他人,也有被接受的一面。但有时候因为思维方式的特别会使其它血型的人感觉到难以应付。  4 对环境的接受性强,同时让环境接受自己。善于在不利之时把握有利因素。与O型不同,O型也对环境相当“有数”,但O型更多的是善于把握“势”,AB型对“时”的把握则很到位。  5 看待事物有独到之处,能够以客观的适度来面对。与O型的主观自我适度不同,AB型人更能站在第三人的角度上客观说理,对人对事的认知较O型而言智慧层面更高。因为O型的适度是多数情况下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讲道理,只有对自己有利才是“理”。  6 有辨证的智慧。这种智慧使得AB型对事物的转化性看得很准确,预见性也很强。AB型最能抓住事物的转化条件,这是其它血型所不具备的。O行注重硬件和客观逻辑,B型看好自己感兴趣的软件,A型注重集体和逻辑的一致性,只有AB型更善于看到“变”的因素,并从主、客两方面抓住这种可变性。  7 有一定限度的领导和组织才能。  8 重视感情,一旦真正爱上对方会痴情得不得了。  9 智商高的可能性大于其它血型。  10 讲究用特别的风格彰显个性,并应用于各种生活细节。虽然B型和O型也讲突出自我,但B型多数是在很正式的情况下表达思想,O型更突出实力。 11 有才能,多数业余做事都至少有一项技巧。 AB血型的人是一群幸运的人,他们集结了A型血的印欧语民族和B型血的蒙古人的血型特点,在饮食上,可以说几乎是毫无顾忌的摄取各种营养。这对AB血型人健康非常重要,A血型人的饮食禁忌由于与“完美”的B型血结合,变成了AB血型人的健康食物。因此,只要AB血型的人坚持自己的饮食计划,健康就像“小猫的尾巴”一直追随AB血型的人。   AB血型人的饮食特点 AB型血具有A型血和B型血的双重血型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它结合了A型血和B型血的饮食特征,但AB型血并不是完全承袭A型血或B型血的特征。有些对A型血或B型血有益的食物,AB血型却并不一定会接受。例如肉食类食物,B血型的人不但可以吃,而且还有好处,但对AB血型的人来说,却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而且也不可以吃得太多。这是因为AB血型人的消化系统与A血型的人非常相似,功能也不是很强,而且胃酸的含量比较低,所以会影响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然而,对A血型的人或B血型的人有害的食物,很多对AB血型的人也有害。这需要AB血型的人格外注意。不过西红柿由于含有泛血球凝素而例外。   总的来说,A血型人或B血型的人能吃的东西......余下全文>>

  • 为什么中国人认为积德能改变命运

      中国五千年文化教人谦虚厚道,行善这个是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做好事积德不是为了改变命运,而是民族的素养

  • 中国人忌讳别人送什么礼物

      忌讳送钟(终)、伞(散)、鞋(走)、绿帽子     看什么样关系的人,投其所好吧

  • 中国人的礼仪

      【中国人的礼仪】中国人的基本礼仪:一、居家 1、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2、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3、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4、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5、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 6、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 7、不在长者座前踱来踱去。 8、立不中门,过门不践门限。 9、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脚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卧如弓。 10、同桌吃饭不另备美食独啖。 11、不挑剔食之美恶。 12、食时不叹,不训斥子弟。 .二、在学校1、升降国旗及唱国歌、校歌时,肃立示敬。 2、师长上下课时,起立致敬。 3、向师长质疑问难,必起立。 4、路遇师长,肃立道旁致敬。 5、听讲时,应端坐或直立;不支颐交股,弯腰,翘足。 6、考试时,不交头接耳,或左顾右盼。 7、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三、处世 1、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2、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3、口为祸福之门,话要经一番考虑再说。 4、交浅不可言深,绝交不出恶声。 5、不侮辱人,不向人开玩笑。 6、与残疾人会面,须格外恭敬。 7、于肩挑小贩苦力,莫讨便宜。 8、施恩求忘,受恩必报;开罪于人须求解,开罪于我应加恕。 9、善人自当亲近,须要久敬;恶人自当敬而远之。 10、遇事要镇静,做不到的事,莫妄逞能。 11、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12、凡事要合理智,不可偏重感情。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凡求教他人的事,必须造门请问。 .四、聚餐 1、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 2、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 3、主先举杯敬客,客致谢辞。 4、主人亲自烹调,须向主人礼谢后食。 5、主人敬酒毕,正客须回敬主人。 6、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 7、用箸夹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8、箸匙不向碗盘顶心取菜取汤。 9、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 10、匙有余沥必倾尽,方再入公食器中。 11、自己碗中之肴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12、箸匙所取肴菜,不倍于他人。 13、食勿响舌,咽勿鸣喉。 14、公食以不言为原则,须言亦应避免唾沫入公器中。 15、咳嗽必转身向后。 16、勿叱狗,不投骨于狗。 17、碗中不留饭粒。 18、不对人剔牙齿。 19、客食未毕,主人不先起。 20、起席,主逊言慢待,客称谢。 21、宴毕,主人进巾进茶。 .五、出门 1、衣冠不求华美,惟须整洁。 2、见长者,必趋致敬。 3、登高不呼,不指,不招呼。 4、路上不吸烟,不嚼食物,不歌唱。 5、乘车见长者必下,见幼者亦须与之颔首为礼。 6、夜必归家,因事不能归时,必先告家人。 7、车马繁杂冲区,不招呼敬礼。 8、不立在路上久谈。 9、不走马路中间,越路须先向左右看清,不可与汽车争路。 10、行走时,步履宜稳重,并宜张胸闭口,目向前视。 11、遇妇女老弱,应尽先让路让座。 12、途次有人问路,须详为指示;问路于人,须随即称谢。 13、一人不入古庙,两人不看深井。 14、逢桥先下马,过渡莫争船。 15、在舟车上或飞机上,不探首或伸手出窗,并不得随便涕痰。 .六、访人 1、先立外轻轻扣门,主人让入方入。 2、入内有他客,主人为介绍,须一一为礼,辞出时亦如之。 3、入内见有他客,不可久坐;有事,须请主人另至他所述说。 4、坐谈时见有他客来,即辞出。 5、坐立必正,不倾听,不哗笑。 6、不携一切动物上堂。 7、主人室内之信件文书,概不取看。 8、谈话应答必顾望。 9、将上堂,声必扬。 10、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 11、主人欠伸,或看钟表,即须辞出。 12、饭及眠时不访客。 13、晋谒长官尊长,应先鞠躬敬礼,然后就座;及退,亦然。 14、与长官尊长,及妇女行握手礼时,应俟其先行伸手,然后敬谨与握。 15、访公教人员,必先问明其上班钟点,不可久坐闲谈。 16、访客不遇,或留片,或写字登留言牌。 .七、会客 1、见先致敬,熟客道寒暄,生客请姓字住址。 2、及门先趋,为客启阖。 3、每门必让客先行。 4、入门必为客安座。 5、室内有他客,应与介绍,先介幼于长,介卑于尊,介近于远,同伦则介前于后。 6、敬茶果先长后幼,先生后熟。 7、主人必下座,举杯让茶。 8、客去必送致敬,远方客必送至村外或路口。 9、远方客专来,须备饮食寝室,导厕所,导沐浴。 10、远方客去,必送至驿站,望车开远,始返。 .八、旅行 1、将远行,必辞亲友,祭祖辞亲。 2、远到目的地,必先拜访有关人士。 3、归来必谒亲友,或略送土物。 4、远行之亲友辞行,必往送行,事前或赠物,或宴饯。 5、远方客来拜访,须往答拜,或设宴接风。 6、旅人归来拜,须诣回拜,或设宴洗尘。 7、受人之送行及饯别,达到所在地,须一一函谢。 8、人之接风或洗尘毕,须还席。 9、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 10、入国不驰,入村里必下车马。 .九、

  • 中国人为什么要用英文名?

      中国人为什么要英文名? 胡惊雷 我第一次逼自己回答这个问题时人还在英国念书。那时我有个英文名,Tom。然而我决定“废除”自己的英文名。因为环顾周围的中国学生,从阿尔弗雷德到约翰,从玛格丽特到詹尼弗……我如果不用中文名,这校园里就没有中国人用中文名了。 和很多其他中国学生一样,我给自己取英文名的初衷是模糊的。说是为了表示对英语文化的尊重有点牵强――我们表现出来的尊重已经充足了,而英语国家的人并不需要我们这种额外的殷勤,就像他们不需要日本人埃及人印度人摩洛哥人取英文名以表示尊重一样。 为了好玩?我相信这个原因占的比例也不少。毕竟绝大多数人生下来以后就没有给自己取过名字。但给自己一个藏族名也会很好玩的,为什么要英文名? 因为我们是在学英语!嗯。这是个很好的答案。但请你告诉我为什么那么多欧洲人也学英语却没有给自己取英文名。 大概是因为他们没有被殖民史,从而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吧?嗯,这个答案虽不太肯定,但有一定道理。但为什么印度,巴基斯坦和一些也曾是英属殖民地的阿拉伯国家的国民却绝少有人(从他们的留学生就可见一斑)用英文名呢? 大概是因为宗教影响吧?(我已经感觉被自己逼到了角落)嗯,有道理。但非洲一些前英属殖民地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她们的留学生也说英语,但绝少用英文名。同样的事实也在前法属殖民地的留学生身上再现――他们说法语,但不用法文名。为什么会这样?而为什么在中国学生那里却截然相反? 看来深究下去,没有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仰或真正的答案来自无意识,而自己的意识却不敢正视? 难道是因为这样流行(时尚)?嗯,这是个很充足的理由,既然大家都在做,我们就该与时俱进。那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这样流行? 大陆人“流行”取英文名当然直接受香港人“流行”的影响――这点是经验之谈。而香港人的“流行”似乎可以解释为殖民地文化的表现。但仅仅解释为殖民地文化的表现又不行――原因前面已经说了。那么就让人不可避免的猜想这可能是香港在两个文化的夹缝之中生存而不得不向强势文化妥协的产物。 从政治、经济上看,处于弱势的香港人倚重英国殖民者,特别是早期;从文化上看,香港人作为弹丸小地的“弃民”并不承担“保种保教”保祖宗文化的道义(尽管令人十分钦佩的是事实上他们承担了)。所以他们的妥协是合理的甚至是必须的。而在这种前提下产生的流行取英文名现象也是容易被理解的。 但中国(大陆)人的流行却缺乏此前提,从而这种流行看起来更像集体无意识的产物。 在我求过学的那个城市里有一个名叫HOPE的语言学校,有一天一个女英语教师(英国人)客气而不容置疑的“要求”了中国学生用英文名,而同班的其他亚洲学生均无此殊荣。为什么?因为中文名不好记?我实在看不出Matsumoto(松本)好记在什么地方,而日本学生就可以这样用;我也看不出FaizMukherjee好记在何处,而印度学生就可以这么用。如果我当时在,我会问那位老师为什么,以得知这个要求背后隐含着对中国人的一个什么样的假设。而我这样的人不在,于是中国学生便在集体无意识中默认了。 个人取英文名本身可能无可厚非(如同费正清,赛珍珠,李约瑟,马悦然,陈纳德等因为个人的一段命运紧紧和中国绑在了一起而使用中文名一样),但作为一个民族,如果年轻一代人都以此为时尚则真是一个滑稽而奇特的现象。所以我在新东方上英语课时会告诉学生,如果你不烦自己的中文名的话,就不要再给自己一个英文名。前者最起码是有意义的,说不定背后还有一段故事,后者则多半只是盲目的附庸风雅,如果这也算风雅的话。 有人说取英文名体现了中国人思想开放,这是和“国际接轨”的一种方式,或者至少说......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