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代对应的五行

  • 中国朝代的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典型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体现。但五行学说的身世也是一个未解之谜,是哲学界、史学界和易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五行学说最主要的两大特征是五行的特性和五行之间的关系。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应用于哲学、中医学、占卜等方面,如果将“阴阳学说”比作是建筑物的根基,那么“五行学说”就是支撑整个建筑结构的框架。所谓“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形态的基本物质。五行学说就是用上述五种基本物质来解释世界构成的一种具有古代朴素辩证法因素的哲学思想。五行学说的核心还不只限于简单地将事物属于五类,而在于它能以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观点来探索、阐释复杂系统内部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体现出来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自我调控机制。所谓“五行相生”,指的是一事物对它事物的促进、助长和资生等积极作用,作用的顺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则是指一事物对它事物的抑制、约束等消极作用,作用的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由于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所以对于其中的任何一“行”,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联系。以“金”为例,它与“土”之间为“生我”关系,与“水”为“我生”关系,与“火”为“克我”关系,与“木”为“我克”关系。在古代哲学家看来,正是事物内部结构的这种相生相克关系造成了该事物正常情况下的循环性运动,而正常的循环性运动则是事物生化作用的重要前提。  五行结构作为一个事体,它对于作为自身组成部分之一的某行所出现的太过或不及现象,就会产生一种自行调节机制,以“金”为例,“金”行过强,则对“木”克制过盛而导致“木”行偏衰,“木”行的偏衰就会减轻对“土”行的约束,“土”行因此偏盛而加强对“水”行的克制,“水”行被克制过强而偏衰,又会引发对“火”行约束减轻,从而导致“火”行偏盛,“火”行偏盛就会把过强的“金”行压制下去,使它趋向正常。若“金”行不足,则会招致“火”行的过度克制,同时引发“木”行的偏盛,“木”行的偏盛则使“土”行受克过度而偏衰,“土”行偏衰则会引起“水”行偏盛,“水”行偏盛则克“火”过度而使其偏衰,“火”行偏衰则减轻对“金”行的克制,从而使“金”行由不足复归正常。

  • 中国每个朝代的五行相性都是什么古代朝代都有五行说

      五行交替说到魏晋就结束了,之后的都不怎么说这个了。而具体都是什么行的,夏木德,商金德,周火德,秦水德。汉开始认为自己是火德(赤帝之子),然后改成了水德(不承认秦存在),到汉武帝改成了土德。魏晋都认为自己是土德(你看年号很明显的),因为这时候把五行相克改成了五行相生。但由于一直都觉得自己是土德,所以尚黄成了传统,之后就一直尚黄了,不再强调这个了。

  • 中国的周易和五行起源什么朝代

      1、这是个大问题百度一下即知。   2、初学者了解即可,实际上现有的答案并不一定准确,但这并不妨碍周易的研习及周易的传承。   现在没有定论的是五行与十干支是什么时候结合的,为什么是这样结合的,有兴趣者可以研究之。   3、对一部流传六、七千年的书,要追溯它出于何年何月,作者何入,恐怕不是一件寻常之事。但对于像《易经》这种震动世界的宝典,人们去追溯它,考证它,以便找出更能破译宝籍的理论依据,情之所钟,自然无可非议。于是千百年来,无数学者穷经皓首,花毕生的精力去论证、考究它,但如果仅是为了论证谁是《易经》的作者,追踪其具体成书年月,却实在没有多大的意义。   4、《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周易》为周文王著,文王出生在今陕西岐山周原古称西岐,后来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安阳汤阴羑里城)。周易就这样诞生了。   5、“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

  • 为什么中国很多朝代到了晚期皇帝就比较短命,而且人丁不旺

      实际上这个是宫廷斗争加剧的缘故。有一个说法,当皇帝无法正常生儿子的时候,一个朝代也就开始走向没落。其实也就是你说的人丁不旺。到了朝代末期,一方面肯定是内忧外患,作为皇帝来说,只要不是昏庸透顶,对于政治毫不关心,那么他对于这个局面多少都有些忧心,再加上宫廷内部的斗争,这就造成了比较短命与人丁不旺的局面。其实反过来说,如果一个皇帝在位时间长,那么就能说明其理念政策可以比较长时间的推行,如此一来,国家自然也就稳定。而如果宫廷安定,而又没有斗争,特别是皇室之间的,除非皇帝自己有病,否则人丁自然会旺起来。有的时候,到了末代,会出现很奇怪的现象,就是皇帝的女儿其实什么事没有,但儿子却容易夭折,实际上就是内部斗争的关系。

  • 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有唐姓尚书?

      只发现唐朝有两位曾担任过尚书的唐姓人。     ①唐朝:唐俭   简介:(579年—656年),字茂约,汉族,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俭生于乱世之北周大象元年(579),卒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经历三朝五帝,盯近八旬而逝,可称当时官场的老寿星。   官职:官拜礼部尚书、天策府长史、检校黄门侍郎、莒国公。贞观初年授民部尚书。     ②唐朝:唐临   简介:(601年—660年)字本德,京兆长安人。约生于隋文帝仁寿初年,约卒于唐高宗显庆末年,年六十岁。   官职:永徽元年,唐临任御史大夫。第二年,不久升任刑部尚书,再封给他金紫光禄大夫,又担任过兵部、度支、吏部尚书。

  • 孙悟空在五行山下500年经历了几个朝代

      孙悟空在五行山下500年经历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及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隋朝、唐朝(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等几个朝代。唐玄奘(602年-664年),俗名陈袆,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唐代高僧,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玄奘13岁出家,629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645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657部,十年间与弟子共译出75部1335卷,还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问题“孙悟空在五行山下500年经历了几个朝代”即是从唐玄奘取经之时(公元629年)开始往后倒推500年,即公元129年至公元629年中国历史经历了那几个朝代,经查阅史料公元129年至公元629年中国历史经历了东汉(25年-220年)、三国【(魏) 220年-265年、(蜀) 221年-263、(吴) 229年-280年】、西晋(265年-316年)、东晋(317年-420年)、十六国 (304年-439年)、南北朝并立(宋 420年-479年,齐 427年-482年, 梁 464年-549年, 陈 557年-589年,北魏 386年-534年,东魏 534年-550年,西魏 535年-557年,北齐 550年-577年,北周 557年-581年)、隋朝(581年-618年)、唐朝(618年-907年,唐玄奘从开始取经至回到长安均在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希望可以给你带来帮助。谢谢!

  • 风水中“六爻”与“五行”如何对应?

      用八卦六爻理论判断风水,需要将一个风水局的飞星与朝向相结合,飞星所在卦位为上挂,朝向方位为下卦。   每一爻都分属不同的地支和六亲。由地支可以得出方位,由六亲可以得出不同方位与风水局的生克关系。   例如“火地晋”,其六爻为巳火,巳属东南,火克金,是为官鬼,由此可知东南方为这一风水局中的“官位”,如果此方向上能有山峰秀丽、阔水缓流,而形成合局,那么此局中,此方位的主人升官进职的可能性就会很大。但如果此方向上山峰破败、水路反弓,而成破局之象,那么此局中,此方位的主人便会有官灾疾病。   用六爻理断风水,必须熟记六爻中每一卦对应的地支和五行,才能准确地判断各方位的生克关系,才能准确地进行调理工作。六爻与地支五行的对应顺序由下爻开始,依次向上:   乾卦为内卦时,下爻为子水,中爻为寅木,上爻为辰土;为外卦时,下爻为午火,中爻为申金,上交为戌土。   坎卦为内卦时,下爻为寅木,中爻为辰土,上爻为午火;为外卦时,下爻为申金,中爻为戌土,上爻为子水。   艮卦为内卦时,下爻为辰土,中爻为午火,上爻为申金;为外卦时,下爻为戌土,中爻为子水,上爻为寅木。   震卦为内卦时,下爻为子水,中爻为寅木,上爻为辰土;为外卦时,下爻为午火,中爻为申金,上爻为戌土。   巽卦为内卦时,下爻为丑土,中爻为亥水,上爻为酉金;为外卦时,下爻为未土,中爻为巳火,上爻为卯木。   离卦为内卦时,下爻为卯木,中爻为丑土,上爻为亥水;为外卦时,下爻为酉金,中爻为未土,上爻为巳火。   坤卦为内卦时,下爻为未土,中爻为巳火,上爻为卯木;为外卦时,下爻为丑土,中爻为亥水,上艾为酉金。   兑卦为内卦时,下爻为巳火,中爻为卯木,上爻为丑土:为外卦时,下爻为亥水,中交为酉金,上交为未土。

  • 中国有哪个朝代的皇帝姓胡的?

    胡国的也不能叫皇帝,只能叫君主,皇帝这个词是秦统一之后才发明的。 春秋时陈国君主姓胡,陈亡后,部分改姓陈。 姓胡的皇帝没有,秦始皇和他儿子胡亥是姓赢!胡亥是名字!

  • 为何历朝代修五行志

      战国时期的邹衍、邹爽在继承前人阴阳五行说的基础上创立了阴阳学派,成为战国诸子百家中较有影响的一个学派。邹衍著有《终始》56篇,把社会历.史的变化归之于五行的变化生克,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秦汉时期,经过吕不韦、刘安、董仲舒、刘欭等人的继承和.发展,阴阳五行说遂广为流传,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汉代京房将五行和八卦六爻结合起来,创立了纳甲法,从八卦上利用五行关系进行预测。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将阴阳家列为“九流”之一,并特辟《五行志》,把自然界发生的许多灾异事变和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联系在一起,对阴阳五行说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后的史学家起而效之,各种官修正史大都设有《五行志》,将历朝历代的灾异事变与阴阳五行的变化联系起来,用阴阳五行来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历史事件、人事吉凶福祸。     到唐、宋、明、清朝时期,五行理论的发展,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纯以五行预测的推命理论,如《滴天髓》、《渊海子平》、《皇极经书》、《铁板神数》等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在阴阳五行学方面,历代史学家和官修正史、阴阳术士共同将五行理论逐步演化完善,而广大百姓则提供了广泛的验证和生长的沃土。

  • 八卦对应五行怎么来的,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对应的五行为什么是一样的

      先天八矗(伏羲八卦),依次是:坎、艮、坤、震,离、兑、乾、巽。   后天八卦(文王八卦),依次是:坎、艮、震、巽,离、坤、兑、乾。   河图:一六同宗,二七同道,三八作朋,四九为友。   洛书:载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一为坎,五行属水,代表北方。二为坤,五行属土,代表西南。三为震,五行属木,代表东方。四为巽,五行属木,代表东南。六为乾,五行属金,代表西北。七为兑,五行属金,代表西方。八为艮,五行属土,代表东北。九为离,五行属火,代表南方。五居中,五行属土。   乾为天,坤为地,坎为水,离为火,震为雷,兑为泽,艮为山,巽为风。此乃八卦。   九星:贪狼生气(木),天医巨门(土),武曲延年(金),以上是三吉星。   绝命破军(金),廉贞五鬼(火),文曲六煞(水),禄存祸害(土),以上四凶星。   伏位左辅(木),伏位右弼(木)。合称九星。